當前位置:首頁 » 幣圈知識 » 幣圈達伽馬

幣圈達伽馬

發布時間: 2022-05-12 17:45:58

1. 鄭和下西洋哪些方面超過了哥倫布和達伽馬

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 所有的人都知道,哥倫布發現了美洲新大陸.但最近長安大學檔案室主任趙秉中教授在對大量歷史資料的考證中得出震驚世人的結論:最早發現美洲新大陸的不是哥倫布,而是中國人鄭和.無獨有偶,英國皇家海軍退役指揮官,業余歷史學家,雲南大學客座教授暨雲南省鄭和研究會顧問加文孟席斯在《世界航海圖與鄭和航海圖的發現及其記錄》的專題學術演講中,用新的論據再次證明:中國明朝七下西洋的鄭和率領的船隊,曾經完成了環球航行,並在西班牙航海家哥倫布之前72年發現了美洲新大陸. 關於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有很多種說法,有說是為了揚明朝天威,也有說是尋找建文帝,但我認為鄭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打通到歐洲的海上貿易航線,和西方航海大發現時期尋找中國、印度是同一個目的。 翻開地圖,可以看到鄭和七次下西洋,一次走得比一次遠,從越南,到泰國,到斯里蘭卡,到印度,到阿拉伯,最後到東非,這說明哪一個都不是他真正的目的地,那麼他的目的地是哪裡?順著這個趨勢看只能是歐洲。 中國古代和西方的貿易對於雙方都是非常重要的,中國的茶葉、瓷器、絲綢源源不斷運往歐洲,換回歐洲的金銀。這刺激了中國農業、手工業的發展,也殷實了朝廷的國庫,可以說通商對於中國古代的繁榮是極其重要的。而通商的途徑有兩條,路上是絲綢之路,還有就是海上貿易航線,這兩條途徑都要經過中亞輾轉幾次才能到歐洲。渠道利潤非常高。 明朝初期雖然推翻了蒙古帝國在中國的統治,但蒙古還有其他汗國在中國的北部、西北和西南,可以說蒙古汗國包圍了中國的西部,占據了古老的絲綢之路,阻斷了東西方貿易。 這種阻斷無論對中國還是歐洲來說都是無法忍受的,雙方都希望能夠尋找一條替代貿易航線。於是明成祖命鄭和去下西洋,而幾乎與此同時葡萄牙人也通過海上尋找東方。雙方行動的時間前後不超過50年,可以說在歷史的長河中是幾乎同時發生的。 無論揚天威說還是尋找建文帝說都不能解釋這種同時性,只能把它歸結為巧合,但歷史是不相信偶然的。 西方在尋找東方,東方也在尋找西方,雙方的交流促進了各自文明的進步,而閉關鎖國只能導致落後。希望每個中國人都能再開放些吧。 http://space.ourivy.com/unspacy/PersonalSpace.aspx http://www.huaxia.com/zt/whbl/05-047/2005/00341534.html 哥倫布遠航的目的則不一樣,他們完全是為了財富。當時的歐洲,從貴族到平民,都在傳說東方印度、中國的富庶。哥倫布的揚帆出海,直接的動力就是財富,這種動力和資本主義發展的動力是吻合的。和鄭和——這個皇帝的私人奴僕相比,哥倫布是個有點海盜氣質的冒險家,西班牙女王只是他的庇護者和贊助人而已。他並非奉使去完成某種特定的政治任務,而是類似一個承包商,從大老闆那裡轉包工程後,自己想辦法爭取最大的盈利。和鄭和相比,哥倫布更具有個人意志,他不像個長官,更像個有自主權的公司總經理。而鄭和船隊的遠航,完全是帝國行政觸角的伸展。 攫取財富和疆土,那是包括國王、百姓、流浪漢都感興趣的買賣,這樣的買賣有激勵機制,人們願意冒死去做。哥倫布的遠航才能掀起了歐洲人的淘金熱。而朝廷揚威於海外的政府工程,只是為皇帝和朝廷的面子添彩,對大多數人毫無好處,難怪劉大夏一怒燒掉了鄭和的航海日誌。——這沒有給大明帶來經濟效益的遠航不是勞民傷財是什麼?這樣政府一手包辦的面子工程,註定是人亡政息,換個皇帝鄭和的命運就大不一樣。 鄭和下西洋:為了宣揚國威,發展貢賜貿易,還有收「屬國」 哥倫布航海:探索新航路,掠奪貴金屬,打通同印度的商路(雖然後來到了北美)。 哥倫布航海給世界帶來了巨大影響,是建立在非正義的殖民侵略基礎上的進步性的活動,促進資本原始積累,開拓海外商品市場,掠奪大量原材料和勞動力,推動了整個歐洲的資本主義發展,也促進了全世界的聯系。 鄭和雖然沒那麼厲害,但也不是一無是處。他擴大了「中華文化圈」的影響,促進了中國和南亞東南亞、西亞乃至非洲的友好交往,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規模遠程航海,比歐洲早50年。只是這種不計成本的航海很快由於明朝國力衰退而消失了

2. 哥布倫,達伽馬,麥哲倫船隊開辟的航路分別是什麼

哥倫布他當時是發現了美洲新大陸。哎,航海家麥哲倫。他是環球航海了一圈。從而證明了地球是圓的。

3. 達伽馬遠航印度產生了什麼影響

15世紀的歐洲,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已經產生並得到了初步的發展,商品貨幣貿易的發展,對交換手段黃金需求的增加,刺激了歐洲人前往東方尋找黃金和進行貿易的慾望,大約在1462年左右,葡萄牙人到達了今天非洲西海岸的幾內亞灣,從這里開始,非洲的海岸陡直地伸向東方,於是直達印度的航行計劃便被提上了日程。然而,通向東方的航程遠比預想的遙遠。探索這一航路所花費的時日,也如同遙遠的航程一樣的漫長,直到1488年,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迪亞士到達了非洲真正南端好望角,並由此向東航行了500多海里。至此,歐洲人夢寐以求的希望,才似乎有了實現的可能。

迪亞士「發現」好望角以後,葡萄牙便開始為遠航印度進行周密的准備,而這次准備整整花費了10年的時間。在這期間,哥倫布在西班牙國王的支持下,首次橫渡大西洋並「發現」了美洲新大陸,這一消息使葡萄牙感到震驚,遠航印度的計劃被加緊進行。

公元1497年,葡萄牙遠航印度的工作準備就緒,達·伽馬被任命為率領這支遠征隊的指揮官。7月8日,達·伽馬的艦隊駛離里斯本南面的雷斯特洛港,開始了前所未有的遠航。

達·伽馬的艦隊在途經莫三比克島和今天肯亞的蒙巴薩後,於1498年4月14日到達了今天肯亞的馬林迪。

之後,達·伽馬到達卡利庫特,逗留了三個多月。在這里,中國的絲綢、印度尼西亞的香料、印度和非洲的象牙、斯里蘭卡和緬甸的寶石,以及各色果品,應有盡有。

達·伽馬遠航印度成功的消息震動了整個歐洲,所引起的巨大反響遠遠超過了哥倫布。同時,達·伽馬耗時兩年的遠航,雖然耗費了巨大的資財,但他從印度帶回的香料、寶石、絲綢在葡萄牙市場出售後,所獲的純利仍達其航行費用總數的60倍,這種曠古未聞的利潤,給那些懷著「黃金夢」的冒險家們帶來了新的希望。

4. 達伽馬航海路線。PS:要圖

達伽馬航海路線如圖:

瓦斯科·達·伽馬葡萄牙航海家,從歐洲繞好望角到印度航海路線的開拓者。

1497年7月8日受葡萄牙國王派遣,率船在里斯本出發,通過尋找印度的海上航路,船經過加那利群島,繞過好望角,經過莫三比克等地,於1498年5月20日到達印度西南部卡利卡特。

同年秋離開印度,於1499年9月9日回到里斯本。

伽馬在1502~1503年和1524年又兩次到印度,後一次被任命為印度總督。伽馬通航印度,促進了歐亞貿易的發展。

在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前,歐洲對印度洋沿岸各國和中國的貿易,主要通過這條航路。這條航路的通航也是葡萄牙和歐洲其他國家在亞洲從事殖民活動的開端。

(4)幣圈達伽馬擴展閱讀:

為了表示對這位著名航海家的深刻懷念,葡萄牙發行一枚瓦斯科·達·迦馬紀念金幣,由João Duarte設計,葡萄牙造幣廠鑄造。該幣成色為99.9%,直徑為12毫米,重量為1.56克,發行量為20000枚。正面以大海為背景,左上方為葡萄牙國徽,右下方為面額,邊緣為國名;背面為瓦斯科·達·迦馬肖像和船隻的線條抽象畫,邊緣為其姓名和生卒年份。

此外,葡萄牙更製造了達·伽馬級護衛艦,來紀念達·伽馬。

在上世紀90年代初,葡萄牙新購的一級共3艘護衛艦相繼服役。葡萄牙人分別用15世紀葡萄牙最著名的航海家和探險家的名字為其命名,強烈地表達對那段海上強國史的懷念。這便是「瓦斯科·達·伽馬」號、「阿爾瓦雷斯·卡布拉爾」號和「科爾特·雷亞爾」號,舷號分別為F330、F331和F332。這級艦也便稱「瓦斯科·達·伽馬」級,簡稱「達·伽馬」級。

參考資料:網路-達·伽馬

5. 達伽馬應該怎麼讀

da Gama。

瓦斯科·達·伽馬 (約1469年—1524年12月24日,葡萄牙語:Vasco da Gama),出生於葡萄牙錫尼什,維迪格拉伯爵一代,葡萄牙航海家、探險家。

青年時代的達·伽馬參加過葡萄牙與西班牙的戰爭 ,後到葡宮廷任職 。1497年7月8日受葡萄牙國王派遣,率船從里斯本出發,尋找通向印度的海上航路,船經加那利群島,繞好望角,經莫三比克等地,於1498年5月20日到達印度西南部卡利卡特 。

同年秋離開印度,於1499年9月9日回到里斯本。1502—1503年和1524年又兩次到印度,後一次被任命為印度總督。

後世紀念

為了表示對達·伽馬的深刻懷念,葡萄牙發行一枚瓦斯科·達·迦馬紀念金幣,由João Duarte設計,葡萄牙造幣廠鑄造。該幣成色為99.9%,直徑為12毫米,重量為1.56克,發行量為20000枚。

正面以大海為背景,左上方為葡萄牙國徽,右下方為面額,邊緣為國名;背面為瓦斯科·達·迦馬肖像和船隻的線條抽象畫,邊緣為其姓名和生卒年份。

6. 為什麼達伽馬要開辟新航路

公元15世紀,資本主義在日落西山的西歐封建王國中悄悄地成長起來,而商品交換與市場、貨幣的矛盾促使歐洲的貴族商人們瞪大了眼睛去尋求黃金,馬可·波羅給他們描繪了一個「遍地黃金」的東方天國世界。於是,國王貴族支持著航海家們遠航東方尋金。哥倫布發現了一塊「新大陸」,他的勝利,給歐洲諸國注入了一針強心劑。1497年,葡萄牙貴族達·伽馬率船隊從里斯本出發,繞過非洲南端直達印度,開辟了西歐通向東方的新航路。

7. 達伽馬為什麼要遠征印度

15世紀的歐洲,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已經產生並得到了初步的發展,商品貨幣貿易的發展,對交換手段黃金需求的增加,刺激了歐洲人前往東方尋找黃金和進行貿易的慾望,大約在1462年左右,葡萄牙人到達了今天非洲西海岸的幾內亞灣,從這里開始,非洲的海岸陡直地伸向東方,於是直達印度的航行計劃便被提上了日程。然而,通向東方的航程遠比預想的遙遠。探索這一航路所花費的時日,也如同遙遠的航程一樣的漫長,直到1488年,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迪亞士到達了非洲真正南端好望角,並由此向東航行了500多海里。至此,歐洲人夢寐以求的希望,才似乎有了實現的可能。

8. 1.分別寫出迪亞士、哥倫布、麥哲倫的航海路線

1、迪亞士:葡萄牙——印度洋——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哥倫布:從巴羅斯港出發——橫渡大西洋——古巴——海地(美洲地區)——里斯本——巴羅斯。

麥哲倫:從西班牙的聖羅卡港——橫渡大西洋——沿南美洲海岸南下——穿越美洲大陸南端的海峽(即麥哲倫海峽)——太平洋——菲律賓——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2、這是從美洲人的立場出發的,因為16世紀前印第安人以創造了高度文明,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後,西歐殖民者的入侵,摧毀了印第安人的古達文明,中斷了印第安社會的發展。因為帶來的戰爭,屠殺,疫病等,使人口急劇下降,倖存者被圍圈或被迫入山林。給他們帶來巨大的災難。

3、其實現在真正意義上的美國人所剩無幾,當時作為殖民地,土著印第安人被殺的很多,美國現在有『哥倫布紀念日』,哥倫布日是美國於1792年首先發起紀念的。當時正是哥倫布到達美洲300周年紀念日,紐約市坦慕尼協會發起舉辦了紀念活動。

1893年,芝加哥舉辦哥倫布展覽會,再次舉辦了盛大的紀念活動。從此,每年的這一天,美國大多數州都要舉行慶祝遊行,教堂禮拜和學校活動以紀念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日子。

但也有說美國人對哥倫布態度很不好,10月12日是航海家哥倫布「發現」美洲的紀念日。近幾年在美國學校,哥倫布的地位有所下降,許多老師開始嘗試用更平衡的角度介紹他的「另一面」,即哥倫布抵達加勒比海以後所發生的事情,包括給當地土著居民帶來的苦難。所以辯證的看吧,有好有壞,哥倫布雖然帶去了災難、屠殺、殖民掠奪,卻也破除了人們的思想束縛,促進人們思想解放。

(8)幣圈達伽馬擴展閱讀:

麥哲倫的航海事跡:

公元 1480 年,麥哲倫誕生在葡萄牙一個沒落的騎士家庭里,小麥哲倫在 8 歲時被送進王宮,做了一名侍童,在那裡,他開始接受一些教育。麥哲倫在宮中生活了將近 5 年,他曾經做過王後的侍童,深受王後的喜愛。

從宮中出來以後,麥哲倫繼續學習,他很快對航海發生了興趣。18 歲那年,麥哲倫進入航海事務廳工作。在那裡,他了解到了哥倫布和達·迦馬的偉大航行,並開始研究當時最為先進的地理學說和航海技術。不久,他的研究被中斷了。

1505 年,麥哲倫應征入伍,參加了葡萄牙對東印度和馬六甲的軍事征服,直到 1511 年戰爭結束。幾年的航海和戰爭使麥哲倫獲得了大量航海知識和經驗,這為他偉大的環球航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511 年,從馬六甲返回不久的麥哲倫被派往北非戰場,回國後他繼續在航海事務廳工作。這時候,麥哲倫的腦海中已經在構思一次宏偉的探險歷程。他堅信,從葡萄牙出發,向西航行,繞過哥倫布發現的「新大陸」的南端,一定可以到達摩鹿加群島。

他查閱了有關的資料,參考了許多別的航海家的經歷,提出了一份完整的計劃,他渴望這個計劃能為國王所接受,然而葡萄牙國王把麥哲倫的計劃視為一種幻想。麥哲倫感到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他憤然離開了祖國,前往西班牙,他要為自己的計劃找一個支持者和贊助者。

麥哲倫到達西班牙不久,遇到了和自己有著同樣遭遇的天文學家路易·法萊魯。路易·法萊魯也是葡萄牙人,他找到了准確測定經度的方法,但在葡萄牙卻無人理睬。麥哲倫和路易·法萊魯一見如故,麥哲倫向法萊魯闡述了自己的計劃,法萊魯表示贊同並願意幫助麥哲倫實現自己的理想。

麥哲倫和法萊魯來到塞維利亞的印度委員會,他們宣稱:葡萄牙財富最重要的源泉,「香料之國」摩鹿加群島應當歸屬於西班牙,因為這個群島位於西部的西班牙一邊的半球上(根據 1494 年的世界分界線)。

麥哲倫雄辯地論述道:在大西洋和巴爾菩亞發現的南海(太平洋)之間必然存在一個海峽,這個海峽位於聖十字架地區以南的地方。從西班牙出發,向西穿過這個海峽,便可進入南海,繼續向前便可到達摩鹿加群島。

麥哲倫的計劃和論述讓在座的人感到信服,西班牙國王派代表召見了他們。最後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答應動用國庫資金裝備五艘船,並提供探險隊兩年的糧食和給養。由於法萊魯在啟航前夕拒絕參加這次探險,麥哲倫便成了這只探險隊的惟一的領導。船隊的全部乘員包括僱傭的225 名船員、26 名志願者以及西班牙國王任命的四名船長和麥哲倫本人,共計 256 人。

哥倫布航海之旅:

哥倫布一生從事航海活動。先後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大地球形說,認為從歐洲西航可達東方的印度和中國。

在西班牙國王支持下,先後4次出海遠航(1492~1493年,1493~1496年,1498~1500年,1502~1504年)。開辟了橫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後到達巴哈馬群島、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特立尼達等島。

在帕里亞灣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陸。考察了中美洲宏都拉斯到達連灣2000多千米的海岸線;認識了巴拿馬地峽;發現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緯度吹東風,較高緯度吹西風的風向變化。證明了大地球形說的正確性。促進了舊大陸與新大陸的聯系。他誤認為到達的新大陸是印度,並稱當地人為印第安人。成為了歷史上的一個創舉。。。

第一次航行始於1492年8月3日,哥倫布率船員87人,分乘3艘船從西班牙巴羅斯港出發。10月12日他到達並命名了巴哈馬群島的聖薩爾瓦多島。10月28日到達古巴島,他誤認為這就是亞洲大陸。隨後他來到西印度群島中的伊斯帕尼奧拉島(今海地島),在島的北岸進行了考察。1493年3月15日返回西班牙。

第二次航行始於1493年9月25日,他率船17艘從西班牙加的斯港出發。目的是要到他所謂的亞洲大陸印度建立永久性殖民統治。參加航海的達1500人,其中有王室官員、技師、工匠和士兵等。1494年2月因糧食短缺等原因,大部分船隻和人員返回西班牙。

他率船3艘在古巴島和伊斯帕尼奧拉島以南水域繼續進行探索「印度大陸」的航行。在這次航行中,他的船隊先後到達了多米尼加島、背風群島的安提瓜島和維爾京群島,以及波多黎各島。1496年6月11日回到西班牙。

第三次航行是1498年5月30日開始的。他率船6艘、船員約200人,由西班牙塞維利亞出發。航行目的是要證實在前兩次航行中發現的諸島之南有一塊大陸(即南美洲大陸)的傳說。7月31日船隊到達南美洲北部的特立尼達島以及委內瑞拉的帕里亞灣。這是歐洲人首次發現南美洲。此後,哥倫布由於被控告,於1500年10月被國王派去的使者逮捕後解送回西班牙。因各方反對,哥倫布不久獲釋。

第四次航行始於1502年5月11日,他率船4艘、船員150人,從加的斯港出發。哥倫布第三次航行的發現已經震動了葡萄牙和西班牙,許多人認為他所到達的地方並非亞洲,而是一個歐洲人未曾到過的「新世界」。

於是斐迪南國王和伊莎貝拉王後命令哥倫布再次出航查明,並尋找新大陸中間通向太平洋的水上通道。他到達伊斯帕尼奧拉島後,穿過古巴島和牙買加島之間的海域駛向加勒比海西部,然後向南折向東沿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和巴拿馬海岸航行了約1500公里,尋找兩大洋之間的通道。

他並從印第安人處得知,他正沿著一條隔開兩大洋的地峽行駛。由於1艘船在同印第安人沖突中被毀,另3艘也先後損壞,哥倫布於1503年6月在牙買加棄船登岸,1504年11月7日返回西班牙。

哥倫布說過:那些能在別人認為的不毛之地里挖出黃金和甘泉的人被稱為天才。

迪亞士的航海路線:

1487年8月葡萄牙航海家巴托洛梅烏·迪亞士率領一隻由3條船組成的探險隊出發,目的是沿著非洲西海岸南下,繞過非洲,打開一條通往印度的航路。

迪亞士率船隊離開里斯本後,沿著已被他的前幾任船長探查過的路線南下。過了南緯22度後,他開始探索歐洲航海家還從未到過的海區。大約在1488年1月初,迪亞士航行到達南緯33度線。1488年2月3日,他到達了今天南非的伊麗莎白港。

迪亞士明白自己真的找到通往印度的航線。為了印證自己的想法,他讓船隊繼續向東北方向航行。3天後,他們來到一個伸入海洋很遠的地角,迪亞士把它命名為"風暴之角"。後來被葡萄牙國王改名為"好望角"。

熱點內容
區塊鏈的4個實際應用 發布:2025-05-17 15:05:26 瀏覽:34
比特幣在深圳可以買車 發布:2025-05-17 15:05:24 瀏覽:468
區塊鏈項目推進計劃 發布:2025-05-17 15:03:49 瀏覽:102
長沙裕湘紗廠簽證中心怎麼去 發布:2025-05-17 14:48:20 瀏覽:769
怎麼看比特幣高頻圖 發布:2025-05-17 14:46:49 瀏覽:95
區塊鏈在機場的應用 發布:2025-05-17 14:27:25 瀏覽:459
誰為央行數字貨幣提供技術支持 發布:2025-05-17 14:22:25 瀏覽:623
哪裡可以直接充值eth 發布:2025-05-17 14:20:24 瀏覽:967
淄川站去駕考中心怎麼坐車 發布:2025-05-17 14:15:38 瀏覽:961
比特幣各國政府為何不禁止 發布:2025-05-17 14:07:06 瀏覽: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