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幣圈知識 » 心連宇宙神化元能

心連宇宙神化元能

發布時間: 2022-05-17 22:20:15

A. 鴻鈞,混鯤,女媧,陸壓道君,這四個生靈的來歷是什麼

這四位神仙,其實都有著一個共同來源,那便是神話傳說中的“創始元靈”。

(一)創始元靈

創始元靈,是在宇宙誕生之初,有一先天混元之元靈,靈竅初開,漸具神智。這元靈無意中於昆侖山得到宇宙之初的造化神器,經過不知幾世修行,元靈功德圓滿,道法得成。

而在漫長難耐的混沌宇宙中,創始元靈成為宇宙間唯一的一個“清醒者”,忍受著難以想像的孤獨寂寞。彷彿是為了完成某種約定而神秘的使命,創始元靈遍利用造化神器的無上靈力,竟又不知從哪來四個形象各異、靈竅初開的生靈。

至於玄空女媧,主要功績是“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 ”而女媧的親傳弟子主要有廣寒仙子、後土娘娘。其中的後土皇地祇乃是六大天道聖人之一,化六道輪回成聖。

最後是玄明陸壓道人:他是散仙一個,活的自由自在,還有一件大家都很熟悉的法寶(越光寶盒)。正所謂“鴻鈞老祖第一仙,弟子盤古初開天。先有鴻鈞後有天,陸壓道君還在前。”說的就是後來人的模樣,其實都是出自陸壓道君。

B. 藏族有關於宇宙起源的神話故事

在佛教傳入前,藏族先民就有許多關於宇宙和人類起源的神話和傳說.《朗氏家族史》中寫道:「五大(空、風、火、木、土)之精華形成一枚大卵,卵的外殼生成天界的白石崖,卵中的蛋清旋轉變為白螺,卵液產生出六道有情,又凝結成十八分即十八枚卵,其中品者系色如海螺白卵. 「卵生說」在藏區傳播很廣,後來的許多著名學者都記載和接受了這個學說.這個學說的核心是認為宇宙萬物源於「空」.剛開始時,宇宙是無限的一片「空」,後來發生變化,產生了輕而震盪的「氣」.由震盪的「氣(風)力」產生了「火」,火為熱性.風與火觸動逐漸產生「風」的塵土,此塵土慢慢增大,並在火的作用下,冷熱不均,變冷的出現濕潤,由濕潤漸生「水」.風、火、水3種元素互相接觸,塵土逐漸下降而凝結為「土」.藏族關於宇宙的起源說有很多種,如《世界形成歌》中認為世界是一隻巨大的神鳥通過肢體化生的方式創造的.其異文則認為肢體化生的創世者是神牛(氂牛)或神龜.《滄海變桑田的傳說》則反映了宇宙起源於自身的變化.它認為整個世界起初是一片海洋,由於長期刮風,塵土被吹到海面,越積越多,久而久之形成了大地.其異文更為復雜地描述了世界的自然形成過程.最初只有風,風以光輪的形式旋轉時出現了火,火的熱氣與帶有涼意的風相接觸,產生了露水,露珠上出現了微粒,這些微粒又被風吹落,久而久之堆積成了山(地).這5種本原物質中又生出了1個發亮的呈氂牛形狀的卵和1個黑色的呈錐形的卵,這些卵慢慢變成了天和海..

族是神話的多產民族;豐富的神話傳說在悠久的藏族文化史上佔有一定的地位。藏族神話以其美好的幻想和藝術誇張,從不同側面反映了藏族先民認識客觀世界的思想,謳歌了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行動和力量,同時也表現了藏民族的精神與意識、心理與文明。
藏族神話是豐富而多彩的,可以說它基本上反映了人類幼年時期認識客觀世界,從感性向理性升華的過程及改造自然求取生存的大概輪廓。

藏族神話 - 創世神話
創世神話有「世巴塔義」,意為創世傳文。「世巴塔義」的內容包括天地、日月、星辰及毀滅、形成、生命起源等等,基本上反映了人類先民對大自然的全部認識過程。當人類社會還處於低級的原始階段,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改造是幼稚的、不自覺的和唯心的,往往將自然本身蘊藏的力量神奇化了,故產生了神話。
「世巴塔義」所認識的世界,則不是「盤古開天創地;女媧煉石補天,亞當夏娃捏土造人」的世界,而是在人與自然的長期競爭搏鬥中觀察到的自然現象,認為世界的毀滅和形成是由風、火、水三大自然力促成的。
毀滅早於形成前,說說最先毀滅的形式。最先毀滅的形式,是風、火、水三者造成的」。遠古時代,自然災害對人類偽威脅是很大的,人們客觀地推斷風、火、水既有促使世界毀滅的具大威力,也有促使世界形成的能理。在這些自然力的面前人們沒有屈服,總是力圖通過自然現象去認識自然本身」從而達到改造自然的目的。然而這種認識沒有脫離自然的本質,只是試圖以自然界中的下些表象來說明自然一認為構成世界的物有四種:「集結土界為一種,集結水界為二種,集結火界為三種,集結風界為四種,四界的形成就如此。」
「世巴塔義」對宇宙的劃分及主持,在很大程度上附著了濃厚的宗教色彩,這是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受宗教影響的結果,但它不影響「世巴塔義」根本的宇宙觀之所在。因為神話傳說是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不斷發展、豐富起來的,摻入其它一些觀點是難免的。
該神話對生命起源、發展的描述;既受到佛教的影響;反之又否定了「神靈是萬物主宰」的觀點。進而從四個方面陳述了生命誕生的條件和進化的過程,深刻地揭示了生命蘊藏於自然,自然為生命提供了誕生、存在的條件和進化的過程。即「眾生生境有四種,卵生、胎生;暖生和化生。眾生即有四種生境,很早都是化生的」。從科學的進化論看這一問題,「化生」者,皆變化生。一切生命都是在一定的條件下變化,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在這一點上對物種起源的發展過程的認識踞進化論的觀點是基本吻合的,在此基點上敘述了「人神都是胎生的」樸素的唯物觀點,沒有宗教意識的束縛,與「神造論」和「神 是萬物主宰」的觀點截然不同。
「世巴塔義」所反映的創世神話是多層次的,從一個幻化的世界逐漸引入人類社會,粗略地勾勒出人類原始的生活形態。「勞動果實自己享用,按需獵取不分等級」。描繪出人類社會的雛形和開端。但是在生產力極為落後的原始扛會,勞動的成果不適應生產者自己消費的需求,加之嚴重的自然災害,入門為了生存不僅需要同大自然作斗爭,幣且人與人之間也出現了弱肉強食的局面,從而出現了佔有者與被佔有者,出現了等級、壓迫和剝削。
「後來生產眾苫難,眾生分為好多種。
種族雖然有這多,主要的種族有四個。
婆羅門族和貴族,百姓和賤民共四種。
要說衡量的標准,居住草地和林中,
每食草根和野果,修法坐靜的這類人,
屬於高尚的婆羅門;
有家有舍為盜賊,不勞而獲的這類人,
屬於有權的貴族們;
無權無勢把農務,遵法守紀憑命運,
他們屬於百姓類;
燒殺搶掠行不善,這些屬於賤民類。「通過四個種族的劃分;反映了人類進入階級社會初期階段的大概情況。
最後述及日月、星辰的方位、大小、相互間的距離等等。有些數據雖無科學的根據,然而已把宇宙的一切作為物質來探討和認識,說明宇宙是由各種不同的物質組成的一個整體。

藏族神話 - 物種神話
物種神話的內容很廣泛。在遠古勞動人民的心目中,世間的一切都是有來由的。藏族的先民們對人類自身的由來也有一段奇妙的傳說。認為藏族的祖先是「一隻由觀世音菩薩點化的獼猴與—位羅剎女結為夫妻,生育了六個兒子。羅剎女見兒子長大了,沒有姑娘和他們結婚,她便用魔法變了六個美麗的姑娘,讓她們同自己的兒子結婚,婚後羅剎女讓他們分別居住在雅魯藏布江邊的地方,之後觀世音就用糧食哺育他們,他們的尾巴才慢慢消失,逐漸進化為人形了」。這個神話在藏族群。眾中廣為流傳,至今西藏澤當地方的人們將一岩洞稱為獼猴洞;作為人類起源的聖跡供奉。人的由來這段神話雖然簡短,但它較科學地反映了人類從猿——類人猿——人的進化過程。其中「觀世音用糧食哺育,……尾巴才慢慢消失」的傳說,正好說明人類祖先從爬行到直立,從狩獵食肉到刀耕火種、食用糧食所經過的漫長歷程。它超越了捏土造人的神造觀點,反映了藏族遠古文化的文明起點。
物種神話,除了「人的由來」,具有代表性的還有「種子的來源」。種子的來源通過一段動人的故事敘述了遠古人們為了生存與大自然抗爭,尋求美好樂土的願望。「從前、當天地開辟以後,地上還沒有種籽的時候,人們都住岩洞里,靠著出外打獵維持生活。」然而大自然給人間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空中陸續升起了九個太陽,萬物燒為灰燼,大地成為一片焦土。這時有一青年根據喜鵲報告的消息,准備了應付的措施,他歷經千辛萬苦,為尋找生命的所在——天泉,翻山越嶺,終於到達了目的地——天地的盡頭。在這兒他不僅看到了美麗的山出水水,而且找到了真誠的愛情。在情人的幫助下,青年機智地排除了天神一次次的刁難,完成了「火耕地」的開墾等等;最後和天女結為良緣,瞞著天神巧妙地帶上青稞、小麥、葫豆、豌豆等種籽來到人間,辛勤耕耘,不斷繁殖,從此人間始有了糧食的種籽。這個神話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人類定居、狩獵以及大啟然給人類帶來的災難,九個太陽升空,大地萬物枯焦。自然給人類帶來災難,同時又給人類發展史帶來飛躍。故事中提到「青年藏到牛的肚子里,深埋地下才得以生存」。可以說人類當時不僅僅靠狩獵為生,畜牧馴養也是生活資料的一種來源。青年和天女帶來各種種籽.則標志著遠古時代農業的開端。 另外一點,九日升空的傳說,與其他民族如「後羿射日」的神話有其共同的特點,是人類發展史上的同步現象或者說藏民族的先民與其它民族的先民在認識自然、改造自然、與自然作斗爭的過程中同時進發了文明的火花。

藏族神話 - 生產神話
生產神話,主要指古代藏族先民在從事狩獵等活動中與野獸搏鬥以及畜牧馴養、農業種植、改造自然等等的神話傳說。如「馴虎青年」這一神話,敘述了從前有一個殘忍的國王,把忽然失明、善良的王後不顧身孕趕出王宮,後來生下倫竹王傑,倫竹王傑從七歲起練習射箭,不久就成為一名出色的獵手,依靠打獵維持母子倆的生活。幾年後倫竹於傑長成一名壯實的青年;並練有一手很好的箭法。有一天,他告訴每親要去汀虎,他不聽母親的勸阻,真地去山中打死了一隻老虎,還將虎皮拿到殘暴的國王宮殿前高喊「誰買虎皮」。因此引起了一段馴虎的故事。倫件王傑不僅馴服了老虎,還鎮服了妖魔,找到了愛情的伴侶,贏得了人們的尊敬和愛戴。這個神話以其豐富的幻想、曲.折的情節塑造了原始時代的人們在狩獵活動中與猛獸搏鬥的』千千萬萬個英雄的典型,反映了人類戰勝自然、治服猛獸的美好願望。
馴虎神話反映的是狩獵時代原始人類的思想感情。有關生產的神話,除此之外,還有「狗找朋友」的神話,敘述了藏族先民將狗馴為家畜的故事:在很古很古的時候,狗還不是家畜,它很想找一個靠得住的朋友,永遠在一起過日子。它先後找了狼、豺、熊,都覺得靠不住,最後找到了人,與人交上了朋友。晚間,狗住在人的家裡,它也「汪汪」地叫起來,人沒有要它。不叫,還對它說:「太好了!你晚上叫叫,可以幫我看看家,這下我就能好好睡一會了」。狗覺得人的本領大,又很看重它,心裡說不出的高興,就在人的家裡住下,再也不走了。從此,狗就變成了家畜。這段神話不僅反映了藏族祖先在很早以前就已進入畜。同時也反映了人類從狩獵為生到畜牧養殖,進入畜牧業生產類型的一大進步。
人類的繁衍生息,在與大自然抗爭的眾多活動中,我們的祖先是積極進取的,在大量的與自然求生存的活動中,則有很多改造自然的活動和願望。如藏族神話「取樹種的故事」就是一個明顯的事例。傳說從前有個小小的山村裡住著一戶人家,只有母女倆。女兒卓瑪聰明勤勞,什麼事情都愛想,想了就要干。一天卓瑪看著四周的高山,問阿媽「這么多山為什麼光禿禿的?要是長出綠綠的高高的樹木,那該多好呀,如果那一天到來,就有用不盡的燒柴,再也不揀牛糞了;就有木料蓋房子,再不用發愁找不到橫梁和圓柱了……」。卓瑪懷著迫切的心情想去找綠色的種籽。一天她翻山越嶺,跑遍了周圍的山山水水,奇跡終於出現了,她找到了一塊發著馨香的松耳石;當晚夢見禿山成了綠色的林海,松耳石托夢,它可變成一匹千里駿馬,可幫助卓瑪找到綠色的樹種;醒來後卓瑪堅定了去找樹種的決心,她連喊三聲「寶石變駿馬」,松耳石消失了,面前果然站立著一匹雪白的千里馬。卓瑪騎著千里馬戰狂風,斗惡浪,頂烈日,冒嚴寒,跨江河,翻雪山,排除了艱難險阻,終於到了叫「堆噶雅」的地方,在這里她不僅找到了樹種,也找到了情侶,她和她的男朋友跑遍山林採集了很多樹種,他們帶著樹種回到了家鄉,將綠色的樹種播在了禿禿的荒山,忠貞的愛情永遠的流傳到人間。這個神話故事,深刻地反映了遠古時代的人們,為了生存改造惡劣環境與大自然斗爭的魄力和美化環境的願望。再現了古人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創造生存的各種活動片段。
另外似「種子的來源」這一神話也可歸到生產神話類。它的產生已標志著人類社會又進入了一個文明的階段,揭示了人類已從原始狩獵、畜牧馴養業進入農業生產。農業文化的產生與發展,促進了人類社會進程的飛躍。故事中講到「火耕地」,說明藏族祖先從事農業生產的初期也象其它原始民族一樣經過了一個相當長的「刀耕火種」的階段。
藏族神話非常豐富,除了上述的幾種,還有關於藏主王統的神話,將第一代藏王聶赤贊普描述成一位天子。還有蓋房的七兄弟不但為人間造福,而且還為天神效力等等。

C. 宇宙結構像極人腦,也存在自我意識,古代「迷信」思想被成立

細細想來,宇宙的大尺度結構看起來非常像我們大腦的小尺度結構。這會不會意味著整個宇宙只是大細胞,或者說一個生命體,存在意識?相信很多人都這么認為。

但其實據我們所知宇宙是粗略地扁橢球體,以兩邊延伸

除了在這種飄忽中感到一絲存在以外,沒有具體的信息,更沒有成形的思考,只有最基層潛意識的餘音,這就是一種更接近意識本質的形態,也許每一個獨立的電磁場網路都有的----可能電腦甚至計算器、電線也有這種存在感,但是它們沒有思考的自由,沒有表達的渠道,如果人工智慧足夠智慧和自由,或許它會告訴你它也有存在感。



D. 宇宙是什麼

毋庸置疑,我們每個人都曾想過這樣的問題:我們生活的豐富多彩的宇宙,是怎麼形成的?真是如神話中傳說的那樣是上帝給我們創造的,還是有一定的科學原理呢?就像被公認的「宇宙大爆炸」那樣,宇宙是爆炸「炸」出來的嗎?宇宙最初只是一個大火球嗎?

千百年來,人類一直在探尋宇宙的起源。即使現在的科學技術已經有了重大的進步,但關於宇宙的成因仍處於假說階段。英國天文學家霍伊爾等人提出了關於宇宙誕生的「宇宙永恆」假說;法國天文學家沃庫勒等人提出了「宇宙層次」假說。不過,最值得關注的則是1999年9月印度天文學家納爾利卡等人提出的一種新的宇宙起源理論——「亞穩狀態宇宙論」。該理論認為,宇宙在最初的時候是一個被稱為「創物場」的巨大能量庫,在這個能量庫中,不斷地發生爆炸,逐漸形成了錐形。此後,宇宙空間又接連不斷地發生小規模爆炸,導致局部空間膨脹,最後便造成整個宇宙的膨脹。

電腦模擬的大爆炸設想圖

「宇宙永恆」假說認為,宇宙是恆定不變的。自從開天闢地以來,宇宙的星體與星體的密度和它們的空間運動都處在穩定的狀態。然而,根據對宇宙的觀測發現,宇宙正在膨脹著,很多星體不斷在死亡和誕生,而不是處在穩定的狀態,因此該假說很快被否定。

「宇宙層次」假說認為,宇宙的結構是分層次的,恆星是一個層次,恆星集合組成星系是一個層次,許多星系結合在一起組合成星系團是一個層次,一些星系團組成超星系團又是一個層次。然而,「宇宙層次」假說並沒有說明恆星、星系、星系團、超星系團的起源是什麼,宇宙的起源又是什麼,這種假說最終因為缺乏依據而難以立足。

「宇宙大爆炸」這一假說是由美國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加莫夫和弗里德曼提出來的。他們認為,大約在200億年前,構成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天體物質,都集中在一起,並且是一個高密度、高溫度的原始火球。後來,火球發生大爆炸時物質飛散到四面八方,而質子和中子在爆炸發生兩秒鍾後產生。大約一萬年後,產生了氫原子和氦原子。在這期間,散落在空間的物質開始了局部的結合,凝聚並形成了星雲和恆星。在星雲的發展過程中,大部分物質凝聚成了星體,另外一部分物質成了星際介質,直到最後宇宙逐漸趨於穩定。這一假說是流傳最廣並被科學家普遍接受的關於宇宙誕生的假說。

關於宇宙的假說有很多。由於缺乏一定的科學依據,它們並不能完全解釋宇宙誕生的過程。

E. 論述科學與宗教的關系。

一、科學和宗教二者的界定

1.對科學的界定

(1)定義探索

英國著名科學家貝爾納指出:「科學在全部人類歷史中確已如此地改變了它的性質,以致無法下一個適合的定義」

科學一詞,英文為science,源於拉丁文的scio,後來又演變為scientin,最後成了今天的寫法,其本意是「知識」、「學問」。日本著名科學啟蒙大師福澤瑜吉把「science」譯為「科學」。到了1893年,康有為引進並使用「科學」二字。嚴復在翻譯《天演論》等科學著作時,也用「科學」二字。此後,「科學」二字便在中國廣泛運用。

網上的一個定義「基本定義——科學是崇尚真理和真實的人們的,永無止境地探索、實踐,階段性地趨於逼近真理,階段性地解釋和揭示真理的階段性、發展性、歷史性、辯證性、普遍性、特殊性、信息性等特點,盡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識體系,且是一項永遠造福人類社會的高尚事業。」象不像宗教?

《辭海》定義:科學是運用范疇、定理、定律等思維形式反映現實世界各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的知識體系,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按研究對象的不同可分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以及總結和貫穿於三個領域的哲學和數學。按與實踐的不同聯系可分為理論科學、技術科學、應用科學等。
科學來源於社會實踐,服務於社會實踐。它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力量。在現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的發展和作用受社會條件的制約。現代科學正沿著學科高度分化和高度綜合的方向蓬勃發展。

(2)科學在日常語言中的用法

知識體系 science的本來含義是系統知識。

要求:1/在邏輯上前後一致,不自相矛盾 2/內容之間有深刻關聯,不是分散的 3/能夠合理的闡明某一領域中特有的規律

法國《網路全書》:「科學首先不同於常識,科學通過分類,以尋求事物之中的條理。此外,科學通過揭示支配事物的規律,以求說明事物。」

從這個角度看神學也是科學,牛頓晚年研究神學沒有錯。

自然科學 人們對大自然及其規律的認識

認識藝術作品和認識藝術家的區別,二者之間本不應發生矛盾。

態度方法,科學的態度,實事求是。但很多人一遇到基督教態度就不科學了。

2.對宗教的界定

中國文化認為:有一個創始人、有崇拜對象為「宗」;有一群追隨者,有一定的祭祀儀式為「教」;西方文化的宗教religion是從拉丁詞「re」和「legere」演變來的,意思是「再」和「聚集」,就是一群人為了一個目的聚集在一起的意思,發展到有同一信仰,同一信念,為了這一信仰而到了不畏生死的地步。

《辭海》對宗教的定義:"社會意識形態之一.相信並崇拜超自然的神靈,是自然力量和社會力量在人們意識中的歪曲、虛幻的反映."很明顯具有某種程度的傾向性。

西塞羅有以下的解釋:『認真並尊敬的遵守一切與神的敬禮有關的事宜』

人與這力量或實況的關系不論是信任或驚惶,都具有以下特性。易言之,這些特性都以不同程度,存在於所有宗教內。

a) 首先,承認在可見的世界之外或之上,有一位或多位超然的,不可見的神明(力量或實況)存在。

b) 其次,承認人及這可見的世界受這些神明支配,要依賴他們才能生存。易言之,人都與這些神明有一份密切的關系,或是造物主與受造物的關系;或是立法者與守法者的關系。所以大家都要遵守一些宗教禮規,這樣才可獲得他們庇佑。否則會被這些神懲罰,甚至降災。

c) 復次,人有必要向這些神明行敬禮,獻上禮物和舉行祭祀。祭品可以是牲畜,甚至人。祭祀的類別也是多元性,有贖罪的,求恩的等等。這些祭祀要由司祭主持。祭司除了獻祭外,也負責制定教義,並筆之於書。他也安排行禮的儀式、時間、地點、用品等。所以,一般而言,祭司也同時是一個族群的宗教領袖。

d) 最後關於宗教經驗。宗教經驗是一種很特別的經驗,與其他『人的經驗』非常不同。因為藉著這宗教經驗,人可以進入那使人神往、贊嘆,並同時驚惶的神明的生活或氛圍中。人面對神的時候感到驚惶,因為當人面對神的偉大、神聖、神的超然力量的時候,人完全看到自己的渺少、無能,脆弱。另一方面,人也會神往及喜樂。因為,人終於領略到神那份深不可測的愛,他的慈心,他的美善。所以這相遇可能使人生出與神不斷交往的渴想,希望與他結合成一體,進入他生命的深處。因此,這些人神相遇的時刻,往往會使人得到一種生命達於完滿的感覺,尤其可以幫助人找到人生的最後歸宿及目的。

二、關於科學和宗教的關系的四種論點[1]

1.沖突論

「科學與宗教常常被視為處於殊死決戰之中的敵人,在雙方的陣營中,都有一些人勇敢地繼續著戰爭,尤其是在進化論這個話題上。」

.科學唯物主義(Scientific Materialism)

斷言宇宙根本實在是物質。所有現象最後都是物質現象。

一種還原論 認為所有的現象背後支配的都是物理和化學規律。

邏輯實證主義 「可被觀察經驗所證實或證偽的陳述才有意義。」

.基要派(Fundamentalism)

拘泥於字面理解聖經,或者某些錯誤的宗教理念,武斷的態度反科學。

如天主教堅持托勒密的地心說,而迫害哥白尼的日心說,不過有必要說幾句,哥白尼也是虔誠的基督徒,哥白尼本人並未遭到迫害,遭到迫害的是伽利略,但他仍然是基督徒,他說:「我們知道真理不會相互抵觸,所以如果物理學的理論是正確的,所得的結果必定有正確地認識聖經得到印證。……只有相信聖經是絕對真理的人,才有勇氣對世界上任何偉大的理論提出挑戰。」[4]

基要派不僅存在於基督教中,也存在於各種宗教中,直譯為「原教旨主義」。

1.2 無涉論

科學和宗教屬於兩個不同的范疇和領域,二者沒有多少關系。「各有其自身不同的目標、對象和方法。」[5]

.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

宗教的目標是提供尋找人的生存意義的途徑,而科學的目標在於解釋預言和控制我們周圍環境中物質對象的活動。

.語言分析哲學(Linguistic analysis)

維特根斯坦認為宗教和科學是兩個有分別的,但同樣合法的語言游戲。

.德爾圖良

「雅典和耶路撒冷有什麼關系呢?」「正因為荒謬,所以我們信。」

.新正統主義(neo-orthodoxy)

信仰處理的是上帝的啟示,是人的自然能力所無法企及的,無法用自然的方式去認識神,自然的方式只能認識自然。

「從人到神,此路不通。」「上帝就是上帝。」

1.3 對話論

在基本分離的基礎上,二者可以在預設、方法、概念上對話,尋求相似性或相關性。

.科學哲學

科學並非是完全客觀的,它也是建立在一定前提和信念基礎之上的,如:

1/自然是實在的 2/自然是可被心靈所認知的 3/世界有秩序的 4/物質本質上不是惡的

這些與基督教的創造論教義完全吻合,我們就明白為什麼近代科學是興起於西方而非東方。

「蓋洛普統計,前3個世紀的300位知名科學家中,百分之九十二是上帝的信徒。」

「沒有宗教的科學是瘸子,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瞎子。」(愛因斯坦)

.福音主義(Evangelicalism)

「正是神學知識對至上真理的純然支配性和客觀性的謙卑和順從,能夠幫助啟發探索客觀真理的每一場斗爭和探求科學知識的每一個企圖。」[6] 托倫斯(T.F.Torrance)

1.4 整合論

宗教和科學可以達到統一和全面的理解,二者可以互相論證、補充和包容:

.自然神學

托馬斯.阿奎那:「五項論證」

1/宇宙運動變化的背後必然存在一個不動的推動者。

2/一切事物處於因果鏈中,最終有一個「第一因」。

3/宇宙中所有事物都是處於「偶然」存在中,最後有一個不需要其它的存在而存在的必然者。

4/事物都分享部分的真善美的屬性,在這一切最高點必定有一個完美的存在。

5/和諧的世界活動有目的性,宇宙最後趨向一個永恆的目的,這目的的導向者乃上帝。[7]

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說,如果大爆炸之後1秒鍾的宇宙膨脹率比實際值小10-17,那麼宇宙就會在生命可能形成之前再次坍塌。

.自然的神學

用當代的科學理論對於傳統的教義進行新的闡釋。

基督教環境保護主義者,創世紀1:28重新闡釋

1/人是「大地的管家」,是受託者。

2/神聖的安息日,保護環境,讓環境得到休息

3/自然的聖禮性,人應當尊重一個上帝創造的良善的有價值的自然。

.系統綜合

過程哲學和過程神學

1/上帝超越世界,但也臨在世界中,與世界一起在過程中,承受一切。「上帝是宇宙的愛者,他不但是始因,而且也是受事物影響的承受者。」(Norman Pittenger)

2/創造是一個悠遠綿長的過程。人和世界都是半成品的角色。這樣可以包括進化論。

3/上帝也是「新穎性和秩序的源泉」。

從古至今,多數人都以為海洋是不流動的「一潭死水」。其實,海洋是一個循環流動系統。底層海水的流動被稱之為洋流。直到二十世紀,人們仍認為海洋深處沒有洋流存在。後經一系列研究,證實南大西洋海底有洋流存在。但因缺乏直接證據,仍被懷疑。六十年代中期,科學家們藉助於現代攝影技術,發現海洋深處有漣漪和被沖刷的現象;透過漣漪,觀察到洋流沖擊海底沉積物的現象,海底洋流的存在才被最終證實。

美國科學家毛瑞(Matthew Fontaine Maury)是海洋航道的發現者。他從航海志中詳細研究海上的風向和洋流情況,從中歸納出橫渡大西洋的理想航道,成為日後國際公認的航道的基礎。毛瑞所著的《海洋物理學》仍是當今研究季風與洋流相互關系的基本教科書之一。是他第一個指出,由於季風和洋流的相互作用,使海洋成為循環不息的系統。

富有啟迪意義的是,毛瑞關於海洋航道的靈感是來自《聖經》的啟示。有關毛瑞生平的書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一次毛瑞卧病在床,每天晚上由他兒子讀《聖經》給他聽。有天晚上當他兒子讀到詩篇八第8節,「海里的魚,凡經行海道的,都服在他的腳下」時,他猛然聯想到海底航道問題。他說:「如果上帝說大海中有航道存在,那麼我病癒後,一定要把它們找出來。」毛瑞於1873年去世。毛瑞的故鄉維吉尼亞州於 1923年在首府Richmond為他建立紀念碑,碑文載明毛瑞的靈感源於《聖經》。

三、對科學與宗教關系的分析

1.科學與宗教在歷史上曾經有過沖突,但沖突的原因不在於二者的本質,而是很復雜。

.因為誤解而沖突

如20年代「猴子案件」(Monkey trial)

田納西州通過一項法令,禁止教授進化論,Scopes高中教師,自願充當被告的角色,在法庭辯論中,起訴人布勞恩是特創論者,而達羅律師充當辯論者,最後是被告方敗訴,結果被媒體渲染為科學受迫害,拍成了好萊塢的電影。

.因為政治原因而沖突

如文化大革命,蘇聯的無神論宣傳

布魯諾攻擊當時的天主教會,主張恢復古埃及的宗教巫術,導致被燒死。

與布魯諾一起受迫害的還有新教徒,這不是宗教迫害,而是政治迫害。

.因為人為的越界(歪曲對方)而沖突

宗教回答「為什麼」(why)的問題,而科學回答「是什麼」(why)的問題。如果科學家和神學家不守好自己的本分,粗暴干涉對方,就會導致很嚴重的沖突。

愛爾蘭主教烏雪(James Ussher)推算人類起源的年代,公元前4004年;1870年萊特主教認為在天上飛的只能是天使,而人絕不可能飛上天。

.因為某些觀念的滯後性或絕對性而沖突

地心說與日心說之爭:

天主教堅持托勒密的「日心說」,是一批科學家迫害另一批科學家,而非科學與宗教之爭。

2.2科學與宗教關系是復雜的,而且不同的宗教給科學帶來的作用卻是不同的。

.泛神論

認為宇宙本身就是神的延伸,神即是宇宙,宇宙即是神。

主觀唯心論也有類似之處,所不同的只是認為:「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宇宙具有神性或精神性,而並非客觀的實體。在這種觀念下,必然帶來三個結果:

1/宇宙被主觀化,認識宇宙其實是一個認識自己的過程,強調內心反省,而不是外在探測

2/宇宙被神化,不敢去探索發現宇宙的奧秘。

3/宇宙被虛幻化,心滅即宇宙滅,心生即宇宙生。萬法皆空,一切唯心。

.多神論

認為宇宙本身有很多個神,很多個領域。

這種觀念帶來的結果就是

1/ 否認宇宙統一性,不相信有客觀規律放之四海而皆準。認為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神。

李約瑟(Joseph Needham):「他們沒有信心說人能夠解開大自然的規律的真相,因為他們不肯定一位比人更有理性的神,已將這個規律安排好,使人能夠了解。」[11]

2/ 懼怕冒險的科學研究,如清末修鐵路怕驚動山神。

.二元論

認為世界有兩個來源。一是善神,一是惡神。如早期的馬吉安主義,摩尼教等

這種觀念帶來的結果就是:

否定物質是善是好的,認為物質邪惡。使人不願意去研究物質世界。

佛教當中也多少有這個觀念。「身體是臭皮囊」「跳出紅塵」

近代醫學發展的前提是解剖學,可是為什麼沒在東方國家發展起來,和佛教的「不凈觀」,對身體的憎惡有很大關系,而西方的基督徒科學家們傾向於把身體看作是上帝奇妙的創造。

「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詩136:14)所以敢於拿起解剖刀去解剖人體。

.基督教

1/獨一神論使人認識到世界的統一性。

2/創造論使人認識到世界的來源是善的,是好的。

上帝創造天地的時候一連說了七次「神看著是好的。」最後一次說「神看一切所造得都甚好。」(創1:31)

3/創造論恰當的區分了造物主與被造物之間的關系,取消了物質的神性。使人有膽量去研究大自然。

4/受託論告訴人有權利去管理自然,為人造福。(參創1:27,28)

5/人類的目的論的信仰告訴人生在世的目的為要榮耀見證上帝,而「諸天訴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詩19:1)認識大自然成為科學家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牛頓一生虔誠愛主,潛心研究科學和神學,在兩個領域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近代科學源自牛頓對上帝的默想。」(Mnaue,紐約大學歷史系教授)[12]

牛津大學大氣物理系主任,英國氣象局兼太空中心地球觀測計劃董事會董事長Dr. John Houghton,認為上帝啟示人兩本書,一本聖經,一本大自然。[13]

3.小結:應當正確地看待科學與宗教,特別是科學與基督教的關系。

我們探討至此,是否可以下這樣一個結論,根據上面所講的:科學和宗教本不應該有沖突的,因為二者領域不同。如果二者產生沖突大多是因為很復雜的原因。但二者又彼此的影響,基督教信仰曾促使科學的發展,並且在今天仍然成為科學發展的動力。

諾貝爾物理獎的米立根(Millikan)說得更加清晰,「人的宗教性是與生俱來無法逃避的。因為宇宙超過科學知識的范疇,非人類智慧所能窺測。這人智不能窺測的范疇便是宗教的領域了。……人智有限,不能完全明白宇宙終極的奧秘。……真正的現代科學,應當服從上帝、學習謙卑。」

諾貝爾獎得主大多出自西方基督教國家,絕大多數人有宗教信仰,有的有宗教身份甚至是宗教職業者。在639名得主中,不信仰宗教或宗教信仰淡漠者共21人。而信仰各種宗教的有618人。其中,信仰基督教(包括基督教、基督教新教,東正教)的596人,信仰猶太教的8人,信仰佛教的8人,信仰伊斯蘭教的4人,信仰印度教的2人

F. 為什麼說佛法可以解釋宇宙的真相

凈空法師: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什麼?
恭錄自《凈土大經解演義》
從前有倫理教育、有道德教育、有因果教育,大家收斂一點,造惡(殺、盜、淫、妄、酒)都有個底限,不敢越軌,所以社會的秩序能維持住。現在底限沒有了,現在的人相信科學,不相信倫理,不相信道德,不相信因果,認為這些東西都過時,批評它們是封建時代的,是迷信。科學對這五種不禁止,不但不禁止,好像還鼓勵你去做,還贊嘆你去做,這個事情麻煩了。今天許許多多的災難與這個有關系,可是科學家認為不然,與科學講的沒有關系。佛經上講的,殺盜淫是地獄罪。現在人不相信有地獄,不相信有輪回,不相信有來世。從前人都相信,現在人不相信,這難了。可是在今天這個世界上到處好像都有附體,有這些靈媒,科學都說他們那是假的,那個不是真的,那是妖言惑眾,那是鬼話,或者說得好聽一點,那是神話,神話跟鬼話差不多。神話、鬼話到底有沒有?這就是我們佛經上講的六道。實在說,六道不是釋迦牟尼佛說的,這個要知道,六道太早太早了,婆羅門教講的。釋迦牟尼佛承不承認?承認。為什麼承認?他也見到了。
六道(注:天、人、阿修羅、畜牲、餓鬼、地獄)這個講法在古印度太普遍了。他怎麼知道的?定中看到的,四禪八定是婆羅門修的,佛教也特別重視,世尊當年在世,僧團裡面幾乎每一個人基本功都是四禪八定,必修課。在禪定當中空間維次沒有了,也就是說空間沒有了、時間沒有了,在禪定當中能夠看到六道。四禪八定不是很深的禪定,上面你能看到非想非非想處天,下面能看到無間地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同的宗教都修、都看到。甚至於研究學派的,研究哲學的,他們也修禪定,他也看到,這就不是假的了。佛對於這樁事情肯定,承認它,但是告訴我們那是凡夫,三惡道是凡夫,二十八層天也是凡夫,跟我們差不多。天人福報比我們大,智慧比我們高一點,三惡道沒有福報,福報不如我們,智慧也不一定比我們高多少,不過有一點報得的五通,五通能量並不很大,近一點的事情、小事他們都知道,重大的事情他們不曉得。所以孔子的態度,「敬鬼神而遠之」,這個態度是正確的。佛的態度也是如此,對鬼神恭不恭敬?恭敬。聽不聽鬼神的?不聽。鬼神向釋迦牟尼佛來學習,也皈依釋迦牟尼佛,拜佛為老師,聽經聞法,這都是很正常的現象。所以佛講經諸天鬼神都有,這些聽眾都有,我們看不見,佛看得見,佛有天眼,佛修過禪定,所以他看得見。佛弟子當中絕大多數都是證果的人,至少是須陀洹(初果),修學大乘的,十信位的菩薩,很多,十信位的菩薩有些比阿羅漢高,阿羅漢只等於第七信,八信、九信、十信,比阿羅漢高很多,何況還有大菩薩,菩薩摩訶薩,摩訶薩那是法身大士,那個位次就高了。像文殊、普賢這一類的人那是等覺菩薩,所以他們對這事情太清楚、太明了。但是佛的方法是教學,佛不用神通,佛用教學。
學佛學大乘,首先你要相信、你要肯定,人沒有生死,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課題,每個人都沒有生死。生死是什麼?是身體。身體有生死,我沒有生死。如果我要有生死,那就沒有輪回。我沒有生死,身體有生死。身體用的時間久了,不太靈光了,換個身體,這身體不要了,身體死了,我沒有死。你明白這個道理,知道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下一次換個身體換什麼樣的身體?總得愈換愈好,不能愈換愈差,這就對了。我們願意換個畜生身體嗎?不希望,希望我們的身體愈換愈好,來生到人間來換一個更有福報、富貴的身體。如果智慧稍微高一點,人,我不想作人,我到天上去,天上人福報大、壽命長。
人道是善惡的一個樞紐,空間不大,時間不長。三惡道的時間長,三善道的時間也長,你看四王天,這是上去第一層,善道。四王天的一天,人間五十年,壽命五百歲。跟我們演算法一樣,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年,但他一天是我們的五十年,福報大。再上去一層忉利天更大了,忉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百年,他的壽命是一千歲。往上去倍倍增加,你就曉得夜摩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兩百年,壽命兩千歲。再上去兜率天,彌勒菩薩住的地方,那個地方一天我們人間四百年,四百年是人家一天,壽命是四千歲。所以彌勒菩薩要在那個地方壽命到了,他才來下生,到我們這個世間成佛。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算起,算到他下來,時間多長?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彌勒菩薩才來下生。現在有人說彌勒菩薩已經來了,是錯誤的,沒有這個道理,釋迦牟尼佛決定沒有妄語。

所以人道就真的就好像是個樞紐一樣,善惡當中。但是人道特別可貴,它能夠讓你選擇善惡。三惡道的時間長,餓鬼道,鬼道一天是人間一個月,人間一年在餓鬼道十二天。所以祭拜鬼神,供養初一、十五,那就是供養他早餐,供養他午餐,他一天是我們一個月。地獄道,地獄很多種類,時間都不相同,最少的,李老師以前在大專講座裡面講地獄,壽命最短的,一天,地獄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二千七百年。中國人號稱五千年的歷史,在地獄不到兩天。這些全是事實,你要是明白之後,你就曉得,人身這個非常短暫的時間是一個抉擇點,我們是選擇天上還是選擇下面。天上要修德行,要是隨著自己的慾望搞名聞利養、貪瞋痴慢,那是下面,這能幹嗎?選擇當中還有一個無比殊勝的地方,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到西方極樂世界壽命是無量壽,你就得大自在,時間跟空間都沒有了。時間沒有了,你可以回到過去,你也可以進入未來。我們過去世中,生生世世,無論在哪一道,所經歷過的你全都看到了,你有能力知道過去、知道未來,這個不是假的。我們一般人在禪定當中就能突破空間維次),你在這一生也能夠決定去得了。人身難得,人身比什麼都可貴!

如來的三身,法身、報身、應化身,法身是體,哲學裡面所說的本體,也就是真如自性。惠能大師在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宇宙之間所有一切法都是法身所生所現,所以稱它為法身。法身沒有形相,能現一切相。法身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見不到它,現在科學跟哲學都沒有辦法發現它。科學家探測宇宙,必須要有對象,他才能觀察得到。現象歸納起來不外乎三大類,第一個是物質現象,物理就是以物質為對象;第二種心理現象,心理學所研究的是在這個范圍;第三個是自然現象。可是自性,也就是這里所說的法身如來,它沒有現象,它不是物質現象,也不是精神現象,乃至於它也不屬於自然現象,所以它沒有現象給你看。因此,科學、哲學想找出宇宙的根源,這些萬物到底從哪裡出來的,決定找不到。

現在的科學家我們不能不佩服他,物質現象的根他找出來了。德國的普朗克博士,愛因斯坦的老師,一生專門研究物理、研究原子。我覺得他最大的貢獻,就是把什麼叫物質這個問題解決了。他說根據他的研究,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到底是什麼?物質是從意念產生出來的幻相。所以他說物質的基礎是意念,就是念頭。念頭從哪來的?念頭屬於精神現象,科學家說這個東西是無中生有。這個話我們能聽得懂,其實無中生有說得很含糊、很籠統,沒有佛法說得好。科學家告訴我們,宇宙之間有三個要素,就是實際上講宇宙只有三樣東西,物質、信息、能量。這個發現,根據大乘經上所說的,幾乎完全相同,這是什麼?這是阿賴耶。阿賴耶的三細相,就是物質,阿賴耶的相分是物質;阿賴耶的見分是信息,就是精神;阿賴耶的業相就是能量。這是非常難能可貴之事,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所說的,今天科學家把它證實了。可是,阿賴耶從哪裡來的?現在不知道,這是無中生有。佛法知道,那是一念不覺,自性里出現了個阿賴耶。自性是真心,阿賴耶是妄心,就是妄念,妄是由真而生,離開真沒有妄。真妄這兩個關系永遠脫離不了,真中有妄,妄中有真,因為它是一體,真是覺,妄是迷,迷悟一體。所以,佛法不但是高等哲學,同時也是高等科學。
法身理體有沒有辦法證得?科學沒有辦法,哲學也沒有辦法,佛有辦法。佛告訴我們,你能夠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你就證得,每個人都能證得。證得的時候你就成佛了,在佛法講你就成佛。所以世尊在大乘教里頭常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話是真的,不是假的。因為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自性里頭沒有,全是虛妄。科學、哲學為什麼沒有辦法證得法身?就是他沒有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就是起心動念,這個東西他沒有放下,所以他就不能證得,放下就證得。
世尊在大乘經上講得很清楚,世間人用意識,意識就是思惟、想像,第六意識。第六意識的能力非常強大,它對外能緣到虛空法界,對內它能緣到阿賴耶,就是緣不到自性。而自性,自性是本體,是哲學裡面講的宇宙萬有的本體,它緣不到。現在科學的發展可以說到了極限,緣到阿賴耶,這是跟佛說的沒錯,在宏觀宇宙裡面,它緣到宇宙的邊緣。這些科學家,研究宏觀宇宙的,他們的報告裡面也說到,現前的科學儀器能夠觀察到宇宙,只有全宇宙百分之十能夠探測到,另外百分之九十的宇宙不見了。我們聽到這個報告很清楚,他們說不見了,我們知道它到哪裡去了,他不知道。不見了,到什麼地方去了?回歸自性。回歸自性,這三種現象都沒有了,所以科學家對它沒法子,無法探測,它連自然現象都不是。所以過去方東美先生把佛法介紹給我,告訴我,「佛法是全世界最高的哲學」,「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們通過六十年的學習知道了,不但是最高的哲學,而且是最高的科學。今天這個世界科學跟哲學不能解決的問題,都在大乘經典裡面。
所以,密藏這個有更深一層的意思,那就是什麼?宇宙,或者我們加兩個字,宇宙的奧秘,就是佛經上講的密藏。其實宇宙有沒有奧秘?沒有。用佛教的名詞來說,宇宙的體相作用,《華嚴經》講的體相用,都擺在我們面前。密在哪裡?就像《壇經》裡面惠能大師所說的,這個話是惠明沒有出家之前,四品將軍,惠能得了衣缽就逃走了,被他追到了。追到之後,惠能大師無可奈何,就把衣缽擺在石頭上,他自己藏起來。惠明看到衣缽很歡喜,總是把這些衣缽奪回來了。結果怎樣?居然四品將軍,這個衣缽他提不動。他心裡明白了。這個人還是有善根,聰明人,他馬上就知道,這不是一般的事情。衣缽本來沒有好重,為什麼卻提不動?立刻就懺悔,我不應該為衣缽。就請惠能大師出來,我不是為衣缽,我是為求法而來的。惠能大師就出來了,給他說法,他開悟了。他問能大師,「還有秘密嗎?」能大師回答他一句話,「密在汝邊」,這個密意是在你,不在外。這就是此地講密藏的意思。宇宙之間的體相用就在你面前,這就是密,你說它神秘可以,你說密藏可以,你說奧秘可以,都能夠這樣講法。為什麼?在你面前你不認識。為什麼不認識?你沒放下,你有障礙,這個障礙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只要有這些東西,你就見不到自性;你把這個東西統統放下,你就明心見性,在佛法講見性成佛。
所以,能大師這句話說得好!不能說沒有密,有,是你自己見不到;換句話說,惠能大師見到了,明心見性的人全見到了。在中國,這兩千年來,佛教最初傳到中國,公元六十七年,到二0六七年滿兩千年。在中國,明心見性的人有多少?我們最保守的估計,應該超過三千人。不能說這個東西是假的,這么多人都見到了,就是此地講的密藏都見到了,這就不是假的。法身有沒有說?法身所現的一切現象,宇宙之間所有一切的音聲,都在演說。現象在表演、音聲在說法,只是我們自己聽不到,也看不到,我們的眼、耳有了問題。這個現在科學家證明了,我們能見的光度很有限,比這個波長的我們見不到,光波,比我們能見光波短的也看不到。比我們能見長波跟短波,無量無邊,我們只看到縫隙裡面的一點點。耳朵的能量亦如是,我們聽的聲波,這個音波比我們能聽的高,我們聽不到,比這個低的也聽不到。所以佛法裡面講天眼,佛的天眼沒有障礙。也就是說他們的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放下了,宇宙之間任何音聲他能聽到,任何一種光波他都能見到,他沒有障礙。所以天眼通達無礙,這才見到整個宇宙的真相。我們所見的有偏,非常窄小,非常有限,這是知識。智慧沒有限量的,智慧能解決一切問題,知識做不到。知識所能解決的問題,後頭還帶一大堆的後遺症。
所有的物質現象全是波動的,這個波動定律(註:即弦理論)在三十年前科學家就發現,就提出。整個宇宙的活動是波動現象,一切萬物不同,是因為頻率不一樣。頻率慢的變成固體,頻率快一點的就變成液體,像我們皮膚這樣軟的,它就是速度快一點的,更快的就變成電波、變成光波、變成電磁波,統統都是頻率不相同所產生的現象。這個發現,我們看到這個報告歡喜,我們完全懂得。

原本我們學佛學到這些東西很難理解,因為你沒法子想像,非常難懂。但是佛所說的又不能反駁,佛弟子對佛總是尊重,得有信心,要懷疑就不行了。科學允許懷疑,佛法不允許懷疑,你一定要相信,你一定要求證。佛法的求證是修禪定,心愈清凈你就愈能體會。這個現象就是科學家今天研究的這些東西,這是屬於阿賴耶,阿賴耶的三細相。所以科學很了不起,我們贊嘆、佩服。
科學家說整個宇宙只有三樣東西,第一個是能量,第二個是信息,第三個是物質,宇宙就是這三樣東西組成的。這三樣東西就是阿賴耶的三細相,阿賴耶的自證分就是能量,見分就是信息,相分就是物質。或者用阿賴耶自己的名詞來說,阿賴耶的三細相,第一個是業相,業相就是能量;轉相,轉相就是信息,就是精神現象;第三個是境界相,就是物質。最初是能量,由能量變成轉相,就是變成信息,由信息再變成物質。它確實是有先後的,但是那個先後在一秒鍾一千六百兆分之一,你怎麼能分出它先後?這是講物質世界的真相。

G. 神話中「太玄清氣」、「玉玄清氣」和「上玄清氣」三種不同的境界哪種最厲害

創始元靈
宇宙誕生之初,有一先天混元之元靈,靈竅初開,漸具神智。這元靈無意中於西昆侖得到宇宙之初的造化神器,經過不知幾世修行,元靈功德圓滿,道法得成。在漫長難耐的混沌宇宙中,創始元靈成為宇宙間唯一的一個「清醒者」,忍受著難以想像的孤獨寂寞。彷彿,為了完成某種約定而神秘的使命,創始元靈利用造化神器的無上靈力,竟又不知從哪裡找來四個形象各異、靈竅初開的生靈。創始元靈分別傳授給四個小生靈一門修行的法門。老大鴻鈞,修「玄清氣」,老二混鯤,修「玄靈氣」,老三女媧,修「玄空氣」,老四陸壓,修「玄明氣」,合之則為「清靈空明」。後人分別尊其為鴻鈞老祖、混鯤祖師、女媧娘娘和陸壓道君。
l 鴻鈞老祖
收有三大弟子:道德天尊,元始天尊,通天教主
鴻鈞老祖大弟子的創出一門修行的法門,即在人間挑選合適之人,以自身元神化身其中,歷人間疾苦,做轉世之修。一日,竟有一大弟子轉世之凡人,名喚老子,天縱奇才,仙心泛濫,有如江水滔滔連綿不絕,又如黃河泛濫一發而不可收拾,竟能一氣化三清,從其元神真身中分別修出「太玄清氣」、「玉玄清氣」和「上玄清氣」三種不同的境界,隱然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使「玄清氣」推陳出新、發揚光大。更創出一門派別——名喚道教,端的是大放異彩。後人仰其無上道德,又兼大弟子自來無名無姓,遂以此老子為彼大弟子,尊其為道德天尊,也有人尊其為太上老君。
二弟子盤古,那一日盤古與一眾師叔伯門人弟子們正玩耍作樂間,也不知抽的什麼風,忽覺天地一片混沌,模糊難分,好生不爽,信手便是一斧頭,就此開出一個天地來(這位真可謂猛人是也!),更使法術化做那山川大地,江河湖海。盤古不僅斧子使得好,更在鴻鈞老祖所傳的「玄清氣」中,修出「玉玄清氣」的境界,並一手創立出一個教派——名喚闡教,所收門人弟子無數,其中尤以那「玉虛十二門人」為修行最圓通者,你道哪十二門人?分別是:廣成子,赤精子,太乙真人,文殊廣法天尊,普賢真人,慈航道人。黃龍真人,道行天尊,清虛道德真君,懼留孫,玉鼎真人和雲中子。法力高強、出神入化。後世凡人感其開天闢地之功,皆尊盤古為元始天尊。
三弟子通天,曾在「玄清氣」中,修出「上玄清氣」的境界。端的也是融匯圓通、異常了得。也創立出一個教派——名喚截教,手下弟子能人無數,後來玉帝手下的二十四星宿、雷公電母、普天星相幾乎都是他的門人,此是後話,表過不提。後人皆尊其為靈寶天尊,也有人尊其為通天教主。
l 混鯤祖師
混鯤祖師,修「玄靈氣」,弟子無數,什麼蟒牛蛇獸、蛟鵬獅猴……各種形象各異的生靈都來者不拒。最得意處是有兩大弟子。大弟子名喚接引道人,二弟子名喚准提道人,端的也是仙心非凡、道行功深。兩人一手創立了一門派別——名喚西方教,分任大、小教主。
大弟子接引道人學太上老君之法,元神化身於迦毗羅衛國的王子喬達摩-悉達多,做那轉世苦修,這小王子喬達摩-悉達多卻也是個仙心泛濫、天縱奇才之人。後來王子獨自靜坐於一棵菩提樹下,竟豁然功法圓通,得悟大道,人皆稱其為「佛」,又尊其為釋迦牟尼尊者。這釋迦牟尼自此仙心盪漾,竟創立出一門派別——名喚佛教。
二弟子准提道人也就是書中所說的西方妙法祖菩提,其間不知與接引道人間發生了什麼變故,卻神秘消失,從此再不聞蹤跡。多年後,有一天產石猴橫空出世,得一來歷神秘的菩提祖師傳授一身驚人道法。
l 女媧娘娘
女媧娘娘,修「玄空氣」,這女媧自來便是人首蛇身模樣,生性孤僻,不多說話,但其胸懷廣大,素有悲天憫人之抱負。在其師侄元始天尊一斧頭鑿出一個天地後,女媧娘娘憐宇宙造化蒼生萬物之意,於是用水和黃泥,仿照其小師弟陸壓之樣貌,捏了無數男女泥人,再吹一口氣,往地上一放,竟都活了過來。後來人們感女媧造人之功德,尊其為女媧娘娘。
人類陷入了絕境。那悲天憫人的女媧娘娘煉燒紅、黃、藍、白、黑五彩靈石,以無上道法補天,並從一隻深海萬年巨龜身上砍下四條腿,作為支撐天地的四柱,天地終於重歸寧靜。但在女媧娘娘補天之時,竟有一塊頑石,似是不甘做平庸的補天石,竟偷跑了出來,那就是後世之天產石猴孫悟空。
l 陸壓道君
正所謂「鴻鈞老祖第一仙,弟子盤古初開天。先有鴻鈞後有天,陸壓道君還在前。」那說的就是後來人的模樣都是出自陸壓道君。創始元靈四大弟子:鴻鈞老祖、混鯤祖師、女媧娘娘和陸壓道君,前三者道法功深、開宗立派功德著實開天闢地,偏是這最小的小師弟陸壓道人,生性胡鬧打混,從無一天正經,卻無什麼名聲留下。其師侄太上老君、如來等,尚尊其為小師叔,知道者也尊其為陸壓道君,小輩神仙之中,卻是聞者渺渺了。陸壓道人乃是離火之精。飛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上不朝火雲三聖皇,中不理瑤池與天帝(彼時天庭似乎還非玉帝掌管)。不在三教中,不在極樂地。不歸人王管,不服地府中。瀟瀟自在任我游,自自在在散聖仙。

H. 宇宙一說

宇宙
維基網路,自由的網路全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此條目需要您的關注。
請在進一步修改此條目後,從「需要關注的頁面」列表中刪去相關內容,並移除本提示。

19世紀法國科普作家C.Flammarion書中的木刻插圖:旅行家以天球中探出頭來,探索宇宙運行的機制。宇宙是由空間、時間、物質和能量,所構成的統一體。是一切空間和時間的綜合。一般理解的宇宙指我們所存在的一個時空連續系統,包括其間的所有物質、能量和事件。對於這一體系的整體解釋構成了宇宙論。世界上最早把空間和時間統一為宇宙的是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文子和屍子,他們都提出了宇是空間,宙是時間,合為宇宙。二十世紀以來,西方根據現代物理學和天文學,建立了關於宇宙的現代科學理論,稱為宇宙學。

根據相對論,信息的傳播速度有限,因此在某些情況下,例如在發生宇宙爆炸的情況下,時空連續系統中我們將只能收到一小部分區域的信息,其他部分的信息將永遠無法傳播到我們的區域。可以被我們觀測到的時空部分稱為「可觀測宇宙」、「可見宇宙」或「我們的宇宙」。應該強調的是,這是由於時空本身的結構造成的,與我們所用的觀測設備沒有關系。

宇宙大約是由5%的普通物質,25%的暗物質和70%的暗能量構成[1]。

目錄 [隱藏]
1 辭源
2 神話和宗教的宇宙觀
3 宇宙的歷史
4 宇宙大小
5 宇宙的形狀
6 宇宙的命運
7 多重宇宙
8 注釋
9 相關條目
10 參考文獻

[編輯] 辭源
《文子·自然》:「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

《屍子》:「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

二字連用,始見於《莊子·齊物論》曰:「旁日月,挾宇宙,為其吻合。」

可見在中國古代先人創造宇宙這一詞彙的時候已經把時間和空間統一看待,並為宇宙。

[編輯] 神話和宗教的宇宙觀
起初古人不願意承認有其他世界的可能性,甚至認為「山後面沒有人」,更不用說到宇宙了。但在地球上探險和征服的活動頻繁下,又見到新奇的世界甚至星座的變化,從而想像宇宙整體,雖然這些宇宙觀主要是純思辨的產物,但客觀上對於後來探險和觀測活動是起了指導的作用。

佛教宇宙觀
佛經中,大的空間叫佛剎、虛空,小的叫微塵,統稱為「三千大千世界」。「佛教宇宙觀」主張宇宙系由無數個世界所構成。集一千個一小世界稱為「小千世界」,集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中千世界」,集一千個中千世界稱為「大千世界」;合小千、中千、大千總稱為三千大千世界。

但佛經中沒有說過地和天空的關系與形成,這些問題被認為是當時無法理解的不可說法。

前佛教的印度宇宙觀

[編輯] 宇宙的歷史
物理宇宙學

宇宙 · 大爆炸
宇宙的年齡
大爆炸年表
宇宙的終極命運 顯示▼隱藏▲早期宇宙
暴漲 · 核合成
引力波背景 · 中微子背景
微波背景
顯示▼隱藏▲膨脹宇宙
紅移 · 哈勃定律
空間的度規膨脹
弗里德曼方程
FLRW度規
顯示▼隱藏▲結構形成
宇宙的形狀
結構形成
星系形成
大尺度結構
大尺度絲狀結構
顯示▼隱藏▲成分
∧CDM模型
暗能量 · 暗物質
顯示▼隱藏▲時間表
宇宙學年表
大爆炸年表
膨脹宇宙的未來
顯示▼隱藏▲實驗
觀測宇宙學
2度視場星系紅移巡天 · 史隆數位巡天
COBE · 毫米波段氣球觀天計劃 · WMAP
顯示▼隱藏▲科學家
愛因斯坦 · 霍金 · 弗里德曼 · 勒梅特 · 哈勃 · 彭齊亞斯 · 威爾遜 · 伽莫夫 · 狄基 · 澤爾多維奇 · 馬瑟 · 魯賓 · 斯穆特 · others

本模板: 查看 • 討論 • 編輯 • 歷史
現代物理宇宙學一般認為宇宙起源於大爆炸,即約137.3億(±1%)年前由一個密度極大,溫度極高的狀態膨脹而來。對於大爆炸以前的宇宙,目前只有一些猜測性的理論。而最新的研究則認為宇宙年齡為156億年[2],但是這個說法還未得到公認[3]。對於大爆炸以後的宇宙,則可以用較成熟的理論加以描述。一種典型的理論是:

10-43秒:宇宙從量子背景出現。
10-35秒:宇宙由誇克-膠子等離子體構成,強相互作用、引力與電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分開。
10-5秒:電子形成,宇宙主要包括光子、電子和中微子,溫度約1000億度。
10秒:質子和中子結合成氘、氦等原子核,溫度30億度。
35分鍾:形成原子核的過程(核融合,nucleosynthesis)停止,溫度3億度。
30萬年:電子和原子核結合成為原子。物質和輻射脫耦,大爆炸輻射的殘余成為今天的3K微波背景輻射。
4億年:第一批恆星形成。
20億年:星系形成。
50億年:太陽系形成。
目前宇宙還在繼續膨脹之中,這在觀測上為哈勃定律所概括。

[編輯] 宇宙大小
公元100年左右的東漢時代,當時偉大的科學家張衡最早提出了「過此而往者,未知或知也。未知或知者,宇宙之謂也」和「宇之表無極,宙之端無窮」的觀點。非常明確地提出了由空間和時間構成的宇宙大小是無限的觀念。而目前關於宇宙是否無限的問題還有爭議。如果整個宇宙的空間部分是有限的,那麼可以用一個距離來表示。對於均勻各向同性的宇宙來說,這就是三維空間的曲率半徑。但是,即使宇宙整體是無限的,宇宙的可觀測部分仍是有限的:由於相對論限定了光速為宇宙中信息傳播的最高速度,如果一個光子從大爆炸開始傳播,到今天傳播的固有距離為93億光年,由於宇宙在膨脹,相應的共動距離約為其3倍,具體數值與宇宙學參數有關,這一距離稱為今天宇宙的粒子視界。

另一個在物理學數量級估計中常用來表示宇宙大小的距離稱為哈勃距離,是哈柏常數的倒數乘以光速,其數值約為1.29 x 1028厘米,也恰為93億光年。科普和科技書籍中所說的宇宙的大小常指這個數值。哈柏距離可以理解為四維時空的曲率半徑。

[編輯] 宇宙的形狀

威爾金森探測器測量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分布。宇宙的形狀是宇宙學中一個未解決的問題。用數學的語言說就是:「哪一個三維形狀才能最好地代表宇宙的空間結構?」

首先,宇宙到底是不是「平坦空間」,即大范圍內遵守歐氏幾何的空間還未清楚。目前,大部分宇宙學家認為已知宇宙除了大質量天體造成的局部時空褶皺,是基本平坦的-就像湖面是基本平坦但局部有水波一樣。最近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觀測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結果也肯定了這一認識。

其次,尚未清楚宇宙是否是多重連接。根據大爆炸理論,宇宙是沒有空間邊界的,然而其空間大小可能是有限的。我們可以通過二維的概念類推:一個球面沒有邊界,但是它的面積是有限的(4πR2)。它是一個在三維空間有固定曲率的二維表面。數學家黎曼發現了四維空間中一個與此類似的三維球形「表面」,其總體積為有限(2π2R3)但三個方向都朝第四個維度彎曲。他還發現了一個「橢圓空間」和「圓柱形空間」,後者的圓柱形兩頭互相連接但沒有彎曲圓柱本身-這一現象在普通的三維空間是不可想像的。類似的數學例子還有很多。

如果宇宙真是有限但無邊界的話,人沿著宇宙中一條任意方向的「直線」走下去,最終會回到出發點,其路線長度可認為是宇宙的「直徑」(這個直徑是現在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所無法想像的,因為它一定要比我們所見的宇宙部分大得多。)。

哈勃望遠鏡拍攝的高清晰度深場照片,顯示姿態年齡各異的河外星系。照片片上最小,顏色最紅的屬於人類看到的最古老的星系,在宇宙年齡約8億年的時候就已經存在。宇宙有可能具有多重連接的拓撲學結構。如果這些結構足夠小的話,人類,就如同在掛了多面鏡子的房間里,可能在不同方向看到同一天體的多個影像。而實際的天體數量就會比觀測所見少。從這個角度講,星體和星系應該稱作「所觀的影像」才合適。這個可能,至今沒有被徹底否定,但最近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研究結果認為是很不可能的。

[編輯] 宇宙的命運
根據天文觀測和宇宙學理論,可以對可觀測宇宙未來的演化作出預言。均勻各向同性的宇宙的膨脹滿足弗里德曼方程。多年來,人們認為,根據這一方程,物質的引力會導致宇宙的膨脹減速。宇宙的最終命運決定於物質的多少:如果物質密度(1)超過臨界密度,宇宙的膨脹最後會停止,並逆轉為收縮,最終形成與大爆炸相對的一個「大坍縮」(big crunch);如果物質密度(2)等於或(3)低於臨界密度,則宇宙會一直膨脹下去。另外,宇宙的幾何形狀也與密度有關: 如果(1)密度大於臨界密度,宇宙的幾何應該是封閉的;如果(2)密度等於臨界密度,宇宙的幾何是平直的;如果(3)宇宙的密度小於臨界密度,宇宙的幾何是開放的。並且,宇宙的膨脹總是減速的。

然而,根據近年來對超新星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等天文觀測,雖然物質的密度小於臨界密度,宇宙的幾何卻是平直的,也即宇宙總密度應該等於臨界密度。並且,膨脹正在加速。這些現象說明宇宙中存在著暗能量。不同於普通所說的「物質」,暗能量產生的重力不是引力而是斥力。在存在暗能量的情況下,宇宙的命運取決於暗能量的密度和性質,宇宙的最終命運可能是無限膨脹,漸緩膨脹趨於穩定,或者是與大爆炸相對的一個「大坍縮」,或者也可能膨脹不斷加速,成為「大撕裂」。目前,由於對暗能量的性質缺乏了解,還難以對宇宙的命運做出肯定的預言。

[編輯] 多重宇宙
對於多重宇宙有不同的理解。一種理解是,位於可觀測宇宙之外的時空,構成了其它的宇宙。例如,在宇宙暴漲中形成的其它大量時空,或者我們宇宙中黑洞奇點內我們所無法理解的時空。這些不同的時空部分總體構成了多重宇宙。另一種理解則強調這些不同的宇宙不僅僅是時空區的獨立,而且其中的表現的物理規律也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其中的粒子也許具有不同的電荷或質量,其物理常數也各不相同。

有時人們也把平行宇宙與多重宇宙當作同義詞。不過,平行宇宙還有一種理解,即量子力學中的多世界解釋。這種解釋認為,在量子力學中,存在多個平行的世界,在每個世界中,每次量子力學測量的結果各自不同,因此不同的歷史發生在不同的平行世界中。

I. 太乙五行拳的功法

以引為主,是武當丹法以形引氣的重要典範,其主要功能是通過形體動作來加強五臟的功能,使五臟堅實,精氣充盈。為武當丹法內煉成丹提供必要的幫助,是修牆補屋階段較好的功法,望習者重視。 玉虛宮內導引功, 內煉五臟引五行。
太虛羽化虛空立, 周身放鬆妙無窮。真元內固生癸水, 萬法歸宗第一功。
手托明月引金風, 肺宮安寧天地明。
托天翹剪撐天地, 內閉三陽脾胃行。
霸王舉鼎神力大, 三焦貫通肝膽寧。
河車妙法誰人曉, 陰陽既濟離火平。
五氣朝元溶五行, 百脈齊收切莫輕。
五行導引功行畢, 內精外華化長生。
總 歌 注 解
歌訣:玉虛宮內導引功,內煉五臟引五行。
解:這兩句歌訣的含義是:武當太乙五行功是一種以導引的方法來鍛煉五臟的功法。練形導引的方法起源很早,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武當太乙五行功總歌開始就敘述了該功法的源流和功法的基本功能。即源於道家正統玉虛門中,是一種以導引為主要手段的修煉功法。該功法的主要功能就是鍛煉人的五臟,及五行之氣。道家和傳統醫學一樣把人體五臟分為五行;腎臟屬於水,肺臟屬於金,肝臟屬於木,心臟屬於火,脾臟屬於土。此乃五臟與五行屬性。
歌訣:太虛羽化虛空立,周身放鬆妙無窮。
解:此言預備式太虛羽化的內涵,及功效。太虛羽化是武當太乙五行功的預備式,顧名思義:就是正是練功前的准備, 其主要的目的是使練功者通過預備式的鍛煉,讓身體進入體態舒適,周身放鬆,氣血流暢。心曠神怡的境界。其內在的體感奧妙無窮。
歌訣:真元內固生癸水,萬法歸宗第一功。
解:此言是該功法第一式的內涵。道家修煉的理論中,把先天祖氣稱之為真元,先天祖氣藏於腎和命門之中,與元精、元神、俗稱上葯三品。可見把真元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傳統理論認為:人的真元後天補充來源於人的腎臟里。後天的五穀之精也存在於腎臟之中。在中醫理論中又被稱為腎水、又叫癸水。腎臟在五形之中屬於水,而腎水則是修煉者內練成丹的最基本的保證。腎臟的強健程度直接的影響腎水的生成,也就直接的影響金丹內功中的「玉液還丹」功夫的進展。因此,只有真元內固,才能保證癸水的生成。這種方法是眾多法門所修的第一功夫。因此武當太乙五行功的第一式就加強修煉者腎臟的鍛煉是有道理的。
附:關於腎臟功能的論述:腎主骨生髓,通於腦腎主藏精,而能生髓,髓居於骨中,骨依賴髓以充養。所以《素問?宣明五氣篇》說:「腎主骨」,《陰陽應象大論》說:「腎生骨髓」。腎精充足,則骨髓的生化有源,骨骼得到髓的充足滋養而堅固有力。
歌訣:手托明月引金風,肺宮安寧天地明。
解:此言五行功第二式的動作內涵,金者:五行歸屬中的金,在人身之中肺臟屬金,風者:呼吸唏噓,往來之氣也。中醫的理論中認為:肺臟在五行之中屬金;在五行相生相剋之中:金生水,水則養木,則五行相生,人體康健也。
手托是指動作的內涵。明月則是太陰的涵義。此句話的含義,通過手的動作來引動太陰肺經中真氣的運行,,使其流暢、充盈來達到鍛煉肺臟的目的。肺宮安寧天地明。此句話含義是人的肺臟功能強健,就會給人帶來健康。以下是關於肺臟的論述。
附:肺臟在人身體中位於胸膈內,膈膜之上,在五臟中之位置高,故有「華蓋」之稱。肺繫上連喉嚨,開竅於鼻,司呼吸而外合皮毛,與自然界息息相通,五行屬金,色白,在液為涕,在志為憂,藏魄,為相輔之官,有手太陰經屬肺臟而絡大腸腑,與手陽明大腸經相表裡。肺之生理功能是主氣司呼吸。中醫有「肺朝百脈」之說,意思是說人體所有血脈都會集於肺臟,血液在流經肺臟時,將其中殘存的廢物通過肺的呼吸而排出體外,又通過肺的作用將新鮮空氣吸入體內,匯入血中。新鮮的血液在宗氣的推動下,再循行於血脈,溫養著五臟六腑、四肢百骸。
歌訣:托天翹剪撐天地,內閉三陽脾胃行。
解:天地者:在人身體中天為上焦、地為下焦。人則為中焦,托天、撐地的含義,通過練功者的雙手上下動作來帶動身體內上下焦的抻拉。當上下焦對拉分離的時,中焦舒展流暢,因此淤滯疏導而散。傳統修真理論認為:人之元氣可分為:先天和後天,先天之元氣藏於腎,後天的元氣被稱為谷氣。它主要來源於五穀雜糧,人食五穀雜糧而納入體內。經食道而入胃。經脾的運化而成。此句的含義是通過托天撐地的動作,使人內閉手三陽經。抻拉足太陰脾經、足陽明經,讓其得以充分的舒展。從而達到鍛煉脾胃目的
附:關於脾臟的功能有如下的論述: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能納谷受氣,取水谷之精微化生為血液。血的生成與脾臟的關系最為密切。脾的統血功能是指脾有統攝血液在脈管中正常運行的功能。我國早期的醫學著作《難經》指出:「脾裹血,溫五臟」,裹就是統攝的意思。清代沈目南說:「五臟六腑之血,全賴脾氣統攝。」 「營血者,水谷之精氣也。脾胃有傷,營衛虛弱,故血失常道而妄行 」,由於脾臟的運化,是水谷的精微轉化為精氣而通於血脈。可見鍛煉脾臟的重要。
歌訣:霸王舉鼎神力大,三焦貫通肝膽寧。
解:舉鼎是動作的含義。也包含著意識思維活動的內涵。當人的雙手向上舉起的時候,隨之而來的,就是真氣上提,經過上中下三焦而氣達雙手,同時也就把足蹶陰肝經的真氣提上來,從而達到了三焦暢通,補充肝臟,讓肝膽功能更健康目的。肝膽乃強筋骨之臟腑,筋骨乃人體力量發出主要的器官,因此,進行中焦的鍛煉,對於增加人體的力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下是關於肝臟的論述
附:傳統中醫理論認為,肝藏血。唐代王冰解釋說:「肝藏血,心行之。人動則血運於諸經,人靜則血歸於肝。何者?肝主血海故也。」意思是說,肝臟具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能。當人體在運動的時候,身體各部的器官則需血量增加,循環血量也勢必相應增加,這時肝臟就把貯藏的血液釋放出來,以供身體活動的需要;當人在休息安靜的時候,全身活動量減少,部分血液便貯存在肝臟。如果藏血的功能出了問題,就會導致人身體不能正常的運行。就會出現諸如:兩目昏花、干澀、夜盲;筋肉拘急,屈伸不利;若是肝疏泄功能失常就會出現:肝氣逆亂,藏血不固,而引起出血病變,如吐血、嘔血、衄血,婦女月經過多或崩漏等。肝的功能主疏導排泄,肝臟疏泄功能正常的時候,則氣機條達舒暢,血隨氣行亦通暢無阻。若疏泄不及,肝鬱氣滯,可導致血瘀,出現胸脅刺痛等證。可見對肝臟的鍛煉是何等的重要!
歌訣:河車妙法誰人曉,陰陽既濟離火平。
解:倒轉河車的做法有幾個人知道呢?他地目的是什麼呢?傳統的五行屬性 理論認為:心臟屬火,腎臟屬水。傳統的中醫理論中認為:陰陽二氣的平衡與否,將直接的影響人的身體健康。腎水上升,離火下降其身乃安。傳統練養理論同樣認為:陰陽平衡是人體健康的最基本的保證。尤其是離火,離火降則腎水升,則陰陽平衡而入修真之門。
附:關於心臟的論述:《內經》雲:「心主身之血脈」,「諸血者皆屬於心」。心臟是主導周身血液的重要器官。《內經》又說:「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意思是說:心臟是人生存的根本,決定人的神採的變化,當它正常時,心脈充盛,面色就會紅潤光澤。反之,則心脈虛弱。由此可見,心在人身體中的生理上的重要程度。
歌訣:五氣朝元溶五行,百脈齊收切莫輕。
五行導引功行畢,內精外華化長生。
解:五氣朝元原指人體內五行之氣歸於氣海丹元,氣海丹元是人身真氣所藏之所。經過身體周流後的真氣,在融合了五臟祖氣之後,流回氣海丹元。此乃收功之勢,目的是把全身的真氣全部的收到氣海之中。此勢隨是收功之勢,但是更應該認真地做好。經過武當太乙五行功的練習,就會使你內壯精神,外顯光華而身體健康。 預備式:太虛羽化
歌 訣:太虛羽化自新生 忘掉吾相道自明。
自然妙法演大道 融匯虛空顯真形
解:預備式,顧名思義,就是練習五行功的准備式。 「太虛羽化自新生,忘掉吾相道自明。」此二句的含義講述了無中生有,陰極必陽的太極之理。忘掉我相,進入無為,使知「道」之何物。 「自然妙法演大道, 融匯虛空顯真形。」此二句的含義講述了:「道」法自然的道理。真種子產於虛空無形的靜態之中。
在做預備式的時候,應首先著重做好放鬆,讓身體全面的放鬆下來。周身無一掛礙之處。繼而,須發聚松,毛孔齊張,達到練功者的身體與宇宙虛空融匯在一起。進入無為、無形、無相的境界。
行功姿勢:身體自然站立,兩腳橫開與肩同寬,成11字形。頭正身直,二目垂簾向前下方斜視,從頭到腳,進行周身放鬆。兩手自然下垂,貼於大腿兩側。
心 法:身體放鬆後,觀想自身與茫茫宇宙混然和為一體,進入忘我境界。
行功要領:在練功時要慢慢的放鬆,體現慢而融之的特點。當身體鬆弛之後,方可行功。在練時,要重點體會身體的鬆弛感覺。
第一式: 真元內固
歌訣:跨虎登山目瞪圓 真元鼓盪壯先天
築基煉氣是根本 內煉真陽此為先
解:真元內固,顧名思義,就是讓真元內在穩固的意思。「跨虎登山目瞪圓,真元鼓盪壯先天。」此二句的含義講述了真元內固式的動作要領及目的。跨虎登山講的是本式以騎跨動作為主,目瞪圓,是指開目行功,目的是用力瞪圓雙目,使腎中的真氣上提,已達到陰升陽降的目的。
「築基煉氣是根本,內煉真陽此為先。」此二句的含義是講述所有內練之法的根本是築基練氣。練氣的主要方法就是練真陽之氣。因此,太乙五行功的第一式就是鍛煉腎臟。當真元內壯達到鼓盪開合的時候,就達到本式的鍛煉目的。
行功姿勢:接太虛羽化,兩腿彎曲,身體逐漸下蹲成中馬步樁,開目行功平視前方,兩手握固上提,兩臂向後背彎曲,外勞宮穴貼於後腰眼處(即腎臟外部)。
內功心法:行功時,觀想太陽照射在腰間,以命門為中心,包括兩腎在內,形成一個如太陽熱的圓形物體,其熱度直透體內。使腰腎發熱,身體舒適,頭正身直,法度自然圓潤,無任何僵硬痕跡。
行功要領:在行功時,要注意動作的精準。應當注意的內容有二:
1、開目,此動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腎水上提。
2、在行功時,一定要觀想到兩腎發熱的程度才可以連下一式。
目 的:河圖曰:「天一生水」,在人身體中五行屬水者,腎也。人的身體體質的好壞,內臟功能的強弱,與腎臟功能有直接的關系。腎主藏精,精是人體生命的能量來源,更是內煉成丹的基本物質。
在內丹功中,常有兩腎如湯煎得說法,就是兩腎在內功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發熱。進行練精化氣的行功。此式讓兩腎人為的發熱的目的,也是為了鍛煉腎臟的功能。人為的創造兩腎如湯煎得功態。
第二式: 手托明月
歌訣: 五行密錄法為先 太陰真氣內外連
金風引動潤肺腑 精華無形入丹元
解:此式名:手托明月,明月是太陰的別稱。說明此式是練手太陰經的。「五行密錄法為先,太陰真氣內外連」此二句的含義是指:在五行之中,金是五行之首,在人體五臟中,肺臟也是在最高的位子。肺是主宰人體的表裡的臟腑,有人體內外相連的功能。「金風引動潤肺腑,精華無形入丹元。」此二句的含義是太陰經得真氣流動以後,所帶來的效益,就是肺腑的滋潤。金能生水,水則是腎精的必備物質。故說精華無形入丹元。
行功姿勢:原式;兩手由身體兩側向前慢慢抬起,手指向前,手心向下,與肩同高。略停片刻,然後向外翻手,手心向上,由手大拇指向外引動,慢慢地向有左右橫開二臂,與身體成一線,略高於肩,手心向上,如托明月,略靜片刻。然後翻手手心向下,由身體兩側慢慢下壓,至於小腹同高後,兩手合向小腹前作抱球狀,兩手指相距一寸許,手心向上。慢慢上抱,與臍同高,翻手下壓,慢慢歸原式。反復4-8次。
心 法:兩手外展時,要以大拇指引動手臂像身體的兩側展開,要順其臂自動而動,雙手展開後要有托物之感,觀想雙手各托一輪明月,翻手下壓,抱球式要有內氣歸於丹田的感覺。
行功要領:在做此式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在兩手上抬時,要注意吊球之式,兩手外展的時候,要注意引動和自動相間。
2、在兩手下落的時候,要注意兩手的輕靈性,輕靈柔軟方有鶴形之勢。
3、在兩手上抱時,要注意兩手要有抱腹的感覺。
4、反手下壓時要有引氣歸元的感覺,所謂氣壯丹田即是此意。
目 的:開太陰肺經,以壯肺經之氣,肺經之氣又稱為金氣。在丹功中的五行理論中,金生水,金氣的旺盛有利於腎水的生成。 肺臟的強盛,則人的吐故納新能力旺盛,以利於周身毛孔的自然張開,與天地宇宙相呼吸,用歸元法,引內氣歸入丹田。
第三式 托天翹剪
歌訣:五穀納精法最全, 一粒黍米產黃田。
托天翹剪回首式, 脾胃安寧可擎天
解: 托天之勢,顧名思義。手向上托舉,翹剪乃是手向上翹起之意。「五穀納精法最全,一粒黍米產黃田。」此二句的內涵講的是此式是運化五穀精微的最好方法。人的後天精氣來源於五穀,有脾胃來消化、吸收。因此,脾胃功能的強於弱,將直接的影響人體吸收五穀精微的效果。「托天翹剪回首式,脾胃安寧可擎天。」此二句的內涵之意,是講該式的練功動作特點。以及,該式的鍛煉的臟腑和效果。這兩句話重點的強調了在做該式的時候。要注意的動作如回頭等。
行功姿勢:由原式起雙手由身體兩側向身體前抱起,指尖相對,相距一寸,手心向上,到與臍同高後,左手翻手向下壓至身體側面原位,右手繼續上提至胸前,手心向上,指尖向前旋轉,托至頭頂,至極點。頭慢慢左轉,開目左看。左右各6次。
心法:1、雙手上抱時,體會抱腹的感覺。
2、雙手上下相撐時,要有托天撐地的感覺
3、轉頭時盡量向後看。
行功要領:在做此式時,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抱腹時,要切實報到有大腹便便,沉沉欲墜的感覺後。方可做兩手上下齊分托天、翹剪之勢。
2、在做托天、翹剪的時候,應當注意感受兩手上有托天的感覺,下有按地的感覺。
3、要盡力的回頭後看。
目的: 脾胃是人體五臟中,攝取五穀精微的重要臟腑,人食五穀經食道而入胃,經脾胃的運化吸收,才能補充人體的需要。是人體度外吸收能量的主要臟腑。脾胃功能的強弱將直接影響人體的健康。
第四式: 霸王舉鼎
歌訣:東海青龍將名揚 內藏三魂升瑞祥霸王舉鼎千斤力 三焦通暢萬壽疆
解:此式之名霸王舉鼎,乃說此式之功效可以增長力量。「東海青龍將名揚,內藏三魂升瑞祥。」東海青龍為隱喻:東者:甲乙木也;青龍:肝也,修真圖中喻此處藏魂。此二句的含義是肝臟的功能上升了,三魂則安詳寧和。面先瑞祥。「霸王舉鼎千斤力,三焦通暢萬壽疆。」肝膽脾胃乃位於中焦,上連心肺,下系腎大小腸。其功能住人體的排泄。此二句內涵之意是:肝膽臟腑的功能正常,則人體三焦通暢。肝膽的功能增強,人體的筋腱的力量就強大。
行功姿勢:由原式起,雙手由身體兩側向身體前抱起,指尖相對,相距一寸,手心向上,經腹部繼續上提,至前胸,手心向上,指尖向前旋轉,托至頭上,至極點手心向上,指尖向後,兩手相距8寸許。然後兩手合十,指尖向上,兩掌相距2寸,由胸前降入丹田,歸元。共做6次。
心法:1、雙手上抱時,要有抱腹的感覺。
2、托天時要極力托起重物的感覺。
行功要領:在練此式時,應當注意如下幾點:
1、平心靜氣,
2、 在做抱腹時,重點體會兩手的手托重物感覺,
3、在做兩手上托時,要重點體會兩手上舉重物的感覺。如果練習者的中焦不適,在練習時應採用閉
氣法。即上舉時,閉住呼吸,默數6個呼吸。切忌:不可過多!
目的:肝膽位居中焦,在人身體中,主排泄疏導之能。肝膽的功能越強,則排泄疏導的功亦強。則三焦通暢人體康泰。另外,肝臟是人體藏血、排毒的重要器官,肝臟的功能強盛,則人體藏血、行血的功能就強。霸王舉鼎的目的就是要加強肝臟的功能。
第五式 倒轉河車
歌訣:河車依法倒行拳 內升真水降心元
陰陽交替並行用,抽坎添離法延年
解:顧名思義,倒轉河車的功能就是把腎水提升上來,用以平和體內的心火。「河車依法倒行拳,內升真水降心元。」倒行拳:即是倒轉拳。內升真水指的是腎水,降心元之的是降心火。 此二句的內涵之意是:形容該式的動作要領,以及行功的作用。
行功姿勢:由原式起,雙手由身體兩側向外轉動,手心向前,握固。然後向前慢慢抬起小臂,雙肘同時彎曲成90度,拳心向上,拳眼向外,放於身體兩側。然後開始做立體太極式圓周運動,先轉動左拳,即左拳向前下------前-----前上,與乳同高。然後收回腰間。右手同時動作,向後收回,將拳收到腰間。然後慢慢的向前運動(同左拳一樣)。左右手同時運動,各做6-----36次。
心 法:速度要求緩慢,不宜過快。要細細體會雙手及兩拳的感覺。
行功要領:在行功中,要注意兩拳所轉得遠的大小。不可過小,尤其是兩個拳向後的時候,一定要盡處。 這是要重點體會肘部的感覺。兩拳向前的時候,要重點的體會小臂到肘的感覺。
目 的:此式是以調節心臟功能為目的。心臟的強盛,人的經歷就旺盛。因此,打開手少陰心經和手太陽小腸經,使真氣不斷的充盈兩經,達到陰平陽秘地目的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收式 五氣朝元
歌訣:意氣相抱法易精 氣遍周身法常行
練就五行精華後 五氣朝元歸丹庭
解:顧名思義;就是周身所有的真氣,都流回丹元。「意氣相抱法易精,氣遍周身法常行。」此二句的含義是練功的具體要領,就是意氣相抱,用來行功。「練就五行精華後 五氣朝元歸丹庭」此二句的含義是指行功後,要注意的是五氣朝元收功。收功地目的是把練功所的真氣,收到氣海丹田之中。收功在整個練功的過程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練功是為了使人的精氣神更加充足,收功則是把所練之氣全部的收凈。如果收功時沒有把所練之氣收凈,真氣 就會在平時不由自主地在全身流動。習練者就會感到周身不適。因此,習練者切忌。
行功姿勢:由原式起,兩手由身體兩側向小腹丹田處抱合,雙手重疊一處左手內勞宮扣與右手外勞宮,扣於丹田處,頭正體直,目視前方。
心 法:意想周身真氣通過肢體經脈回歸丹田,直到收凈為止。
功法名稱:
預備勢(無極勢)
起勢:混元一氣,旋轉乾坤
1、白猿出洞,雙峰拜日
2、懸崖勒馬,海底頂雲
3、蛟龍溟濛,雷劈山洪
4、犀牛望月,轉身托天
5、青獅抱球,閃起金庭
6、豹子含美,仰頸驚林
7、大鵬展翅,群獸震驚
8、花鹿采芝,俯飲清泉
9、黃蟒含津,戲引眾猛
10、鯉魚打挺,波浪滔天
11、雄鷹探山,雙擒雞群
12、仙鶴騰空,飛舞風雲
13、金猴竊丹,爐火皆平
14、鯨鱷探月,波平浪靜
15、黑熊反掌,威震森林
16、金蟾脫殼,醉卧瑤池
17、喜鵲登枝,寒立梅蔭
18、蒼龍入海,意守心寧
19、野馬抖鬃,烈性飛騰
20、神猿入洞,性歸心田
21、彩鳳凌空,百鳥齊鳴
22、伏虎靈台,永守黃庭
23、搶元守一,正氣共存
收勢:動靜結合,反轉乾坤

J. 《封神三部曲》能否作為中國神話宇宙的代表作

封神三部曲》由導演烏爾善創作,是中國第一部由三部曲組成的電影作品。以其巨大的世界觀吸引了人們的遐想。三部曲於2014年6月推出,2016年9月進入籌備階段,2017年2月在全球海選中擔任主角。這部電影計劃2018年至2019年拍攝,暫定於2020年至2022年上映,該片的製作投資也高達30億美元。

《封神三部曲》這會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我們試目以待。希望導演和演員給我們呈現出一部完美的中國神話傳說的經典代表作,作為國內首個三部連拍電影作品,力圖重現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面,還原三千年瑰麗想像,打造屬於中國人自己的神話史詩巨制。

熱點內容
kcoin數字貨幣交易平台 發布:2025-05-16 02:23:23 瀏覽:543
數字貨幣最多的國家有 發布:2025-05-16 02:18:31 瀏覽:427
usdt貨幣是什麼幣 發布:2025-05-16 02:17:03 瀏覽:880
比特幣的故事和傳說 發布:2025-05-16 01:46:23 瀏覽:313
哈希如何應用於區塊鏈 發布:2025-05-16 01:44:20 瀏覽:290
數字貨幣以太坊與ETC 發布:2025-05-16 01:43:44 瀏覽:124
挖礦賺比特幣APP 發布:2025-05-16 01:25:32 瀏覽:784
公司設立比特幣礦機服務 發布:2025-05-16 01:21:15 瀏覽:979
法定獲取數字貨幣 發布:2025-05-16 01:15:21 瀏覽:925
公司搬去市中心了 發布:2025-05-16 01:08:59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