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鰲拜哥
『壹』 鰲拜為什麼號稱「滿洲第一勇士」,他到底是何許人也
在現在的熱播的清宮劇中,鰲拜都是以「滿洲第一勇士」的形象為大眾所知,那麼鰲拜為什麼能獲得「滿洲第一勇士」的封號呢?

康熙皇帝即位後,鰲拜與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四人並列為輔政大臣。鰲拜仗著皇帝年幼,自恃功高,把持朝政。康熙皇帝親政後,決定鏟除鰲拜集團,但是念其功勞,免於一死,終生圈禁。
『貳』 鰲拜到底是壞的還是好的
《鹿鼎記》中鰲拜無惡不作,歷史上他真的如此嗎?歷史上真正的鰲拜並沒有什麼作為,說是碌碌無為也不為過。如果以忠奸論,他應該是忠臣。現在,人們一提起鰲拜,就感覺他是一個曹操式的猛人,氣場強大。之所以有這樣的錯覺,原因有二:一,鰲拜垮台時官大權大;二,受清人為襯托康熙「偉大」而誇大鰲拜能力那一類書籍的影響。
那些吹捧康熙英明神武的書,都把康熙擒鰲拜的過程都寫得驚心動魄、險象環生。但是,稍微動動腦,就會知道,即使鰲拜真是「滿洲第一勇士」,那他被擒時,已經年近古稀,體弱氣衰,哪堪十幾條壯漢之一擊?順帶補充一句,某位曾在《百家講壇》很火的專家,為了誇康熙的偉大,狠命誇鰲拜強大,但鰲拜強大在哪兒,他又說不上來,著急焦躁之下,就信口胡扯,說李自成是被鰲拜帶兵迫死的,還說張獻忠被鰲拜親手斬殺的。這都是根本沒有的事兒!
『叄』 鰲拜網路語什麼意思啊
可能是韓語中的(O爸)哥哥的意思,還有一種就是非常崇拜佩服的意思
『肆』 鰲拜是什麼樣的人物
鰲拜(?~1669)
鰲拜,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人,衛齊第三子。初以巴牙喇壯達從征,屢有功。天聰八年,授牛錄章京世職,任甲喇額真。崇德二年,征明皮島,與甲喇額真准塔為前鋒,渡海搏戰,敵軍披靡,遂克之。命優敘,進三等梅勒章京,賜號「巴圖魯」。六年,從鄭親王濟爾哈朗圍錦州,明總督洪承疇赴援,鰲拜輒先陷陣,五戰皆捷,明兵大潰,追擊之,擒斬過半。功最,進一等,擢巴牙喇纛章京。八年,從貝勒阿巴泰等敗明守關將,進薄燕京,略地山東,多斬獲。凱旋,敗明總督范志完總兵吳三桂軍。敘功,進三等昂邦章京,賚賜甚厚。
順治元年,隨大兵定燕京。世祖考諸臣功績,以鰲拜忠勤戮力,進一等。二年,從英親王阿濟格征湖廣,至安陸,攻滅李自成。進征四川,斬張獻忠於陣。下遵義、夔州、茂州諸郡縣。五年,坐事,奪世職。又以貝子屯齊訐告謀立肅親王,私結盟誓,論死,詔宥之,罰鍰自贖。是年,率兵駐防大同,擊叛鎮姜�襄,迭敗之,克孝義。七年,復坐事,降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世祖親政,授議政大臣。累進二等公,予世襲。擢領侍衛內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十八年,受顧命輔政。既受事,與內大臣費揚古有隙,又惡其子侍衛倭赫及侍衛西住、折克圖、覺羅塞爾弼同直御前,不加禮輔臣。遂論倭赫等擅乘御馬及取御用弓矢射鹿,並棄市。又坐費揚古怨望,亦論死,並殺其子尼侃、薩哈連,籍其家,以與弟都統穆里瑪。
初入關,八旗皆有分地。睿親王多爾袞領鑲黃旗,定分地在雄、大城、新安、河間、任丘、肅寧、容城諸縣。至是已二十年,旗、民相安久。鰲拜以地確,倡議八旗自有定序,鑲黃旗不當處右翼之末,當與正白旗薊、遵化、遷安諸州縣分地相易。正白旗地不足,別圈民地補之。中外皆言不便。蘇克薩哈為正白旗人,與相抗尤力。鰲拜怒,悉逮蘇納海等,棄市。事具蘇克薩哈傳。又追論故戶部尚書英俄爾岱當睿親王攝政時阿王意,授分地亂序,並及他專擅諸事,奪世職。時有竊其馬者,鰲拜捕斬之,並殺御馬群牧長。怒蒙古都統俄訥、喇哈達、宜理布於議政時不附己,即令蒙古都統不與會議。
鰲拜受顧命,名列遏必隆後,自索尼卒,班行章奏,鰲拜皆首列。日與弟穆里瑪、侄塞本特、訥莫及班布爾善、阿思哈、噶褚哈、瑪爾賽、泰必圖、濟世、吳格塞等黨比營私,凡事即家定議,然後施行。侍讀熊賜履應詔陳時政得失,鰲拜惡之,請禁言官不得陳奏。上親政,加一等公,其子納穆福襲二等公。世祖配天,加太師,納穆福加太子少師。鰲拜益專恣。戶部滿尚書缺員,欲以命瑪爾賽,上別授瑪希納,鰲拜援順治間故事,戶部置滿尚書二,強請除授。漢尚書王弘祚領部久,瑪爾賽不得自擅,乃因事齮而去之。卒,又擅子謚忠敏。工部滿尚書缺員,妄稱濟世才能,強請推補。
康熙八年,上以鰲拜結黨專擅,勿思悛改,下詔數其罪,命議政王等逮治。康親王傑書等會讞,列上鰲拜大罪三十,論大辟,並籍其家,納穆福亦論死,上親鞫俱實,詔謂:「效力年久,不忍加誅,但褫職籍沒。」納穆福亦免死,俱予禁錮。鰲拜死禁所,乃釋納穆福。
五十二年,上念其舊勞,追賜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以其從孫蘇赫襲。蘇赫卒,仍以鰲拜孫達福襲。世宗立,賜祭葬,復一等公,予世襲,加封號曰超武。乾隆四十五年,高宗宣諭群臣,追核鰲拜功罪,命停襲公爵,仍襲一等男;並命當時為鰲拜誣害諸臣有褫奪世職者,各旗察奏,錄其子孫。
『伍』 鰲拜到底是好是壞
網圖
隨著明軍防守的步步收縮,清軍又發起了松錦之戰。1641年,鰲拜跟隨鄭親王濟爾哈朗全力圍攻錦州,明軍統帥洪承疇親率十餘萬明軍主力前來救援,與錦州城內的守將祖大壽里應外合,瞬間就變被動為主動,一度打得清軍措手不及。
鰲拜沒有慌亂,他率部奮力反擊並將洪承疇所部圍殲。而且,鰲拜還活捉了洪承疇,徹底撲滅了明朝僅存的一絲希望。
『陸』 鰲拜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康熙八年(1669)五月十六日,權傾朝野威風凜凜的輔政大臣、一等公鰲拜,被康熙帝玄燁捉拿問罪。造成這一重大案件的根本原因是鰲拜結黨營私,擅權專橫,他的所作所為阻礙了皇權的高度集中,不利於玄燁的乾綱獨斷,而不是所謂的鰲拜欲圖謀叛篡位。 康熙五年(1666)鰲拜利用圈換土地沉重打擊了以正白旗為首的反對勢力,他的勢力急劇增長。康熙六年六月,索尼病死。 七月,蘇克薩哈由於鰲拜的威脅而請求退出政界,「往守先皇帝陵寢」,被鰲拜定為不滿康熙帝親政的大罪,處死籍沒。這樣,康熙初的四輔臣中就只剩下一個唯唯諾諾的遏必隆,鰲拜的勢力就在康熙六年到八年五月他被逮前達到了頂峰。從他個人來說,他被授一等公,並加太師(有清一代大臣加太師者,唯鰲拜與遏必隆而已);其子那摩佛承襲了二等公,並加授太子少師;其侄訥爾都尚公主,封為和碩額駙。就其集團成員而言,加班布爾善為大學士,濟世為工部尚書,馬邇賽為戶部尚書等,基本上把持了朝政。「一切政事先於私家議定,然後施行,又將部院啟奏官員帶往私門商酌」 甚至「紅本己發科抄,輔政大臣鰲拜取回改批」 。正如法國傳教士白晉所記,「在他(指康熙帝)十五、六歲時,四位攝政王中最有勢力的宰相,把持了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六部的實權,任意行使康熙皇帝的權威,因此,任何人都沒有勇氣對他提出疑議」。 但與此同時,玄燁個人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日益成熟,在鰲拜力主嚴懲蘇納海及蘇克薩哈時,他已能明確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見,雖然由於鰲拜勢大而難以硬頂,但卻更堅定了他清除鰲拜的決心。特別是鰲拜常常在「御前呵叱部院大臣,攔截章奏」 甚至在玄燁面前「攘臂上前,強奏累日」 極大地損害了玄燁作為一個皇帝的尊嚴。隨著玄燁在康熙六年七月宣布親政,鰲拜就日益成為他大權獨握的障礙。因此,他在捉拿鰲拜的諭旨中稱,「鰲拜在朕前理直聲氣和平,乃施威震眾,高聲喝問……又凡用入行政,鰲拜欺朕無權,恣意妄為」 這對於一代英主玄燁來說顯然是不能容忍的。康熙八年五月,玄燁利用「布庫游戲」擒捉鰲拜,結束了清史上的「鰲拜輔政時期」。 從鰲拜的三十條罪狀看,其中與其緒黨擅權有關的有二十三條,不尊重太皇太後的二條,對冊立皇後妒忌、私買奴僕等有五條。與康熙、雍正、乾隆時期其他權臣或朋黨集團如明珠、索額圖、年羹堯、隆科多及和珅等相比,鰲拜既無嚴重的違法亂紀又無惡性之貪污受賄,更無圖謀不軌的勃勃野心 反之卻做了一些有利於社會發展的事。對此,玄燁是很清楚的,他在捉拿鰲拜之後,只是將他「革職籍沒,仍行拘禁」。不久死去,時間不詳。康熙五十二年,玄燁已到了晚年,猶記起鰲拜的功勞。一次,他召集諸王貝勒大臣,說:「憶及數事,朕若不言,無敢言之人,非朕亦無知此事者。」其中特別提到,「我朝從徵效力大臣中,莫過於鰲拜巴圖魯者……鰲拜功勞顯著,應給世職」 。諱而不言者,當年捉鰲拜系不得已之舉。雍正帝執政後,「賜鰲拜祭葬,復一 等公,世襲罔替」 並於雍正九年加封超武公。這些身後隆典,說明鰲拜並非是極其危險的巨奸大憝,而仍是清帝褒獎的有功之臣。
『柒』 關於鰲拜的資料~
鰲拜
鰲拜(?~1669)
鰲拜,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人,衛齊第三子。初以巴牙喇壯達從征,屢有功。天聰八年,授牛錄章京世職,任甲喇額真。崇德二年,征明皮島,與甲喇額真准塔為前鋒,渡海搏戰,敵軍披靡,遂克之。命優敘,進三等梅勒章京,賜號「巴圖魯」。六年,從鄭親王濟爾哈朗圍錦州,明總督洪承疇赴援,鰲拜輒先陷陣,五戰皆捷,明兵大潰,追擊之,擒斬過半。功最,進一等,擢巴牙喇纛章京。八年,從貝勒阿巴泰等敗明守關將,進薄燕京,略地山東,多斬獲。凱旋,敗明總督范志完總兵吳三桂軍。敘功,進三等昂邦章京,賚賜甚厚。
順治元年,隨大兵定燕京。世祖考諸臣功績,以鰲拜忠勤戮力,進一等。二年,從英親王阿濟格征湖廣,至安陸,攻滅李自成。進征四川,斬張獻忠於陣。下遵義、夔州、茂州諸郡縣。五年,坐事,奪世職。又以貝子屯齊訐告謀立肅親王,私結盟誓,論死,詔宥之,罰鍰自贖。是年,率兵駐防大同,擊叛鎮姜�襄,迭敗之,克孝義。七年,復坐事,降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世祖親政,授議政大臣。累進二等公,予世襲。擢領侍衛內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十八年,受顧命輔政。既受事,與內大臣費揚古有隙,又惡其子侍衛倭赫及侍衛西住、折克圖、覺羅塞爾弼同直御前,不加禮輔臣。遂論倭赫等擅乘御馬及取御用弓矢射鹿,並棄市。又坐費揚古怨望,亦論死,並殺其子尼侃、薩哈連,籍其家,以與弟都統穆里瑪。
初入關,八旗皆有分地。睿親王多爾袞領鑲黃旗,定分地在雄、大城、新安、河間、任丘、肅寧、容城諸縣。至是已二十年,旗、民相安久。鰲拜以地確,倡議八旗自有定序,鑲黃旗不當處右翼之末,當與正白旗薊、遵化、遷安諸州縣分地相易。正白旗地不足,別圈民地補之。中外皆言不便。蘇克薩哈為正白旗人,與相抗尤力。鰲拜怒,悉逮蘇納海等,棄市。事具蘇克薩哈傳。又追論故戶部尚書英俄爾岱當睿親王攝政時阿王意,授分地亂序,並及他專擅諸事,奪世職。時有竊其馬者,鰲拜捕斬之,並殺御馬群牧長。怒蒙古都統俄訥、喇哈達、宜理布於議政時不附己,即令蒙古都統不與會議。
鰲拜受顧命,名列遏必隆後,自索尼卒,班行章奏,鰲拜皆首列。日與弟穆里瑪、侄塞本特、訥莫及班布爾善、阿思哈、噶褚哈、瑪爾賽、泰必圖、濟世、吳格塞等黨比營私,凡事即家定議,然後施行。侍讀熊賜履應詔陳時政得失,鰲拜惡之,請禁言官不得陳奏。上親政,加一等公,其子納穆福襲二等公。世祖配天,加太師,納穆福加太子少師。鰲拜益專恣。戶部滿尚書缺員,欲以命瑪爾賽,上別授瑪希納,鰲拜援順治間故事,戶部置滿尚書二,強請除授。漢尚書王弘祚領部久,瑪爾賽不得自擅,乃因事齮而去之。卒,又擅子謚忠敏。工部滿尚書缺員,妄稱濟世才能,強請推補。
康熙八年,上以鰲拜結黨專擅,勿思悛改,下詔數其罪,命議政王等逮治。康親王傑書等會讞,列上鰲拜大罪三十,論大辟,並籍其家,納穆福亦論死,上親鞫俱實,詔謂:「效力年久,不忍加誅,但褫職籍沒。」納穆福亦免死,俱予禁錮。鰲拜死禁所,乃釋納穆福。
五十二年,上念其舊勞,追賜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以其從孫蘇赫襲。蘇赫卒,仍以鰲拜孫達福襲。世宗立,賜祭葬,復一等公,予世襲,加封號曰超武。乾隆四十五年,高宗宣諭群臣,追覈鰲拜功罪,命停襲公爵,仍襲一等男;並命當時為鰲拜誣害諸臣有褫奪世職者,各旗察奏,錄其子孫
『捌』 鰲拜這個人怎麼樣
鰲拜(?~1669)
鰲拜,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人,衛齊第三子。初以巴牙喇壯達從征,屢有功。天聰八年(1634年),授牛錄章京世職,任甲喇額真。崇德二年(1637年),征明皮島,與甲喇額真准塔為前鋒,渡海搏戰,敵軍披靡,遂克之。命優敘,進三等梅勒章京,賜號「巴圖魯」。崇德六年(1641年),從鄭親王濟爾哈朗圍錦州,明總督洪承疇赴援,鰲拜輒先陷陣,五戰皆捷,明兵大潰,追擊之,擒斬過半。功最,進一等,擢巴牙喇纛章京。崇德八年(1643年),從貝勒阿巴泰等敗明守關將,進薄燕京,略地山東,多斬獲。凱旋,敗明總督范志完總兵吳三桂軍。敘功,進三等昂邦章京,賚賜甚厚。
順治元年(1644年),隨大兵定燕京。世祖考諸臣功績,以鰲拜忠勤戮力,進一等。順治二年(1645年),從英親王阿濟格征湖廣,至安陸,攻滅李自成。進征四川,斬張獻忠於陣。下遵義、夔州、茂州諸郡縣。順治五年(1648年),坐事,奪世職。又以貝子屯齊訐告謀立肅親王,私結盟誓,論死,詔宥之,罰鍰自贖。是年,率兵駐防大同,擊叛鎮姜�襄,迭敗之,克孝義。順治七年(1650年),復坐事,降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世祖親政,授議政大臣。累進二等公,予世襲。擢領侍衛內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順治十八年(1661年),受顧命輔政。既受事,與內大臣費揚古有隙,又惡其子侍衛倭赫及侍衛西住、折克圖、覺羅塞爾弼同直御前,不加禮輔臣。遂論倭赫等擅乘御馬及取御用弓矢射鹿,並棄市。又坐費揚古怨望,亦論死,並殺其子尼侃、薩哈連,籍其家,以與弟都統穆里瑪。
初入關,八旗皆有分地。睿親王多爾袞領鑲黃旗,定分地在雄、大城、新安、河間、任丘、肅寧、容城諸縣。至是已二十年,旗、民相安久。鰲拜以地確,倡議八旗自有定序,鑲黃旗不當處右翼之末,當與正白旗薊、遵化、遷安諸州縣分地相易。正白旗地不足,別圈民地補之。中外皆言不便。蘇克薩哈為正白旗人,與相抗尤力。鰲拜怒,悉逮蘇納海等,棄市。事具蘇克薩哈傳。又追論故戶部尚書英俄爾岱當睿親王攝政時阿王意,授分地亂序,並及他專擅諸事,奪世職。時有竊其馬者,鰲拜捕斬之,並殺御馬群牧長。怒蒙古都統俄訥、喇哈達、宜理布於議政時不附己,即令蒙古都統不與會議。
鰲拜受顧命,名列遏必隆後,自索尼卒,班行章奏,鰲拜皆首列。日與弟穆里瑪、侄塞本特、訥莫及班布爾善、阿思哈、噶褚哈、瑪爾賽、泰必圖、濟世、吳格塞等黨比營私,凡事即家定議,然後施行。侍讀熊賜履應詔陳時政得失,鰲拜惡之,請禁言官不得陳奏。上親政,加一等公,其子納穆福襲二等公。世祖配天,加太師,納穆福加太子少師。鰲拜益專恣。戶部滿尚書缺員,欲以命瑪爾賽,上別授瑪希納,鰲拜援順治間故事,戶部置滿尚書二,強請除授。漢尚書王弘祚領部久,瑪爾賽不得自擅,乃因事齮而去之。卒,又擅子謚忠敏。工部滿尚書缺員,妄稱濟世才能,強請推補。
康熙八年(1669年),上以鰲拜結黨專擅,勿思悛改,下詔數其罪,命議政王等逮治。康親王傑書等會讞,列上鰲拜大罪三十,論大辟,並籍其家,納穆福亦論死,上親鞫俱實,詔謂:「效力年久,不忍加誅,但褫職籍沒。」納穆福亦免死,俱予禁錮。鰲拜死禁所,乃釋納穆福。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上念其舊勞,追賜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以其從孫蘇赫襲。蘇赫卒,仍以鰲拜孫達福襲。世宗立,賜祭葬,復一等公,予世襲,加封號曰超武。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高宗宣諭群臣,追覈鰲拜功罪,命停襲公爵,仍襲一等男;並命當時為鰲拜誣害諸臣有褫奪世職者,各旗察奏,錄其子孫。
鰲拜,生年不詳,卒於康熙八年(1669),滿洲鑲黃旗人。他的叔父費英東早年追隨努爾哈赤起兵,是清朝的開國元勛。鰲拜本人隨皇太極征討各地,戰功赫赫。順治去世,遺詔命鰲拜與內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共同輔佐年僅8歲的康熙皇帝,為輔政四大臣之一。康熙八年,鰲拜因專擅弄權而被拘禁,不久就死於幽所。鰲拜的一生可謂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對於這樣一個在清初歷事三朝(太宗、世祖、聖祖)、亦功亦罪的重要歷史人物,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他的一生?
概括地來說,鰲拜早年南征北戰,屢建奇功,忠於故主,始終不渝,是功臣也是忠臣;康熙初年輔政時期飛揚跋扈,把持朝政,頗多惡跡,最後敗在少年康熙手中,雖然免於刑戮,但身死禁所,成為中國歷史上強悍不遜的權臣。
功臣:與沙場對手的較量
鰲拜出身將門,精通騎射,從其青年時代起就效力軍中,屢立大功。他曾跟隨清太宗皇太極攻察哈爾部、征朝鮮,均有戰績。此後的戰功主要有以下幾次:
皮島之戰攻克皮島當屬鰲拜所立下的第一個大戰功。天啟年間,遼東失陷於後金之手,明將毛文龍率軍退守皮島(今朝鮮椵島),與關外寧錦一線的明軍遙相呼應、互為犄角,騷擾和牽制後金的兵力,使後金腹背受敵。後金一直將皮島視為心腹大患,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都日夜籌劃,企圖拔掉這顆釘子。
崇德二年(1637),皇太極命貝子碩託與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諸將往攻皮島。由於碩託久攻不下,皇太極又命武英郡王阿濟格接手,鰲拜從征軍中。阿濟格與眾將反復商議後,制定了兵分兩路、聲東擊西的進攻方案:一路從海上以巨艦擺出正面進攻的態勢,故意吸引守島明軍的注意力;另一路則以輕舟精銳,快速推進,直插該島西北角之要害陣地。後一路是這次進攻的關鍵所在,鰲拜主動請纓,並與准塔一同向阿濟格立下軍令狀:「我等若不得此島,必不來見王。誓必克島而回。」
鰲拜與准塔遂率部渡海發動進攻,不料明軍早已嚴陣以待,一時炮矢齊發,清軍進攻受挫,形勢緊急。鰲拜見狀,奮起大呼,第一個沖向明軍陣地,冒著炮火與敵人展開近身肉搏。清軍遂一舉跟進,登上皮島,舉火引導主力來攻。皮島終於被攻克。
捷報傳到盛京,皇太極大喜過望,親自撰文祭告努爾哈赤,以慰其父在天之靈。皇太極認為皮島雖是區區一島,但攻克之意義遠在佔領重城要地之上,所以下令對諸將士從優獎勵。鰲拜以首功晉爵三等男,賜號「巴圖魯」(勇士)。
松錦會戰錦州是明朝在遼西地區的軍事重鎮,當時遼東已經失陷,錦州的地位更加突出。錦州城之南為松山城,錦州西南為杏山城,杏山西南是塔山城,錦州西200里為另一重鎮寧遠。這些要塞重鎮構成了明朝在關外的軍事防禦體系。從清軍方面來說,要想入主中原,必須先取寧、錦等城。明、清雙方爭奪錦州的戰爭於是不可避免。
崇德六年(1641),鰲拜從鄭親王濟爾哈朗進圍錦州。明薊遼總督洪承疇率領13萬大軍來援,於八月初進至松山,與錦州守軍祖大壽部遙相呼應,大放火器,猛攻清軍。在明軍猛烈炮火的攻勢下,濟爾哈朗指揮的清軍右翼失利。
『玖』 鰲拜竟然是「小綿羊」,娛樂圈還有多少大咖有著兩副面孔呢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戲里戲外,兩幅面孔,真的很正常。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當我們踏入真正的現實社會之後,每個人其實都是兩幅面孔。我們會把真實的自己隱藏起來,直到某一天我們自己都找不到自己原來的樣子。
我們看到了太多的偶像人設崩塌,可也許這只是他們現實生活中的自己暴露了而已。人生要活得像自己,戲里戲外還是要分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