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mb幣礦怎樣
A. 八年級英語教與學上的單詞!
a few 一點;一些
a lot of 大量;許多
abroad adv.到國外;在國外;出國
accordion 手風琴
achievement n.成就;功績
add v.加;增加;加添
admire v.贊賞;欽佩;羨慕
advice n.勸告;忠告;建議
aeronautics n.航空學
aerospace n.地球大氣層及其外面的空間;太空
after class 課下
ago adv.…以前
air n.空氣;空中;大氣
airline n.航空公司
alive adj.活著的;在世的
although conj.=though 雖然;即使;縱然
amount n.總額;總數;數量
anything n./pron.(用在否定句、疑問句中)(無論)什麼
aquarium n.水族館
arm n.臂;胳膊
as for 至於;關於
at home 在家
at school 在學校
at the moment 此時;現在
at the same time 同時
athlete n.運動選手;運動員
athletic adj.體格健美的;體格強健的
autograph n.親筆簽名
away adv.向遠出;在遠處
babysit v.臨時受雇照顧(嬰兒)
back n.後背;背脊
backache n.背痛
badminton n.羽毛球游戲
balance n.平衡;平衡狀態;協調
balanced adj.平衡的;協調的
bargain n.廉價的東西;便宜貨
barn n.谷倉
baseball game 棒球比賽
be going to 將要;打算
be good at 擅長;在…方面做得好
bean n.豆;蠶豆;豆科植物
beef n.牛肉
begin with 以…開始
bet v.(bet,bet)打賭
bicycle n.自行車;兩輪腳踏車
bill n.帳單;發票
blender n.(美)果汁機;攪合器
body n.身體;軀體;肉體
borrow v.借;借入;借來
both prep.二者;兩者都
bowl n.碗;缽
Brazilian adj.巴西的;巴西人的
bread n.麵包
British adj.不列顛的;英國的
build v.(built,built)構築;建造;建築
bus station 汽車站
bus stop 公共汽車車站
by prep.通過(表示旅遊、運輸等之路線)
by boat 乘坐小船
cake n.蛋糕;糕餅類
calendar n.日歷;行事歷
calm adj.鎮靜的;無憂慮的
capital n.首都;首府
car n.小汽車
change v.改變;變化
check n.(美)=bill帳單;發票
Chicago n.芝加哥(美國伊利諾斯州東北部港市)
chip n.(自蘋果、馬鈴薯等切下的細長的)條;薄片
chocolate n.巧克力
Chopin n.肖邦;波蘭作曲家;鋼琴家
chopsticks n.(pl.)筷子
chore n.雜務;雜事;(尤指)日常的普通工作
cinema n.電影院
cinnamon n.肉桂
circle n.原形;圈;環
client n.客戶;當事人;委託人
close adj.近的;接近的
close to 靠近;接近
coffee n.咖啡
cola n.可樂
cold n.傷風;感冒
college n.高等教育機關;專科學校;學院
Columbia n.哥倫比亞(地名)
comfortable adj.舒適的;安逸的
common n.共同的;共有的
communicate v.交流;溝通
complain v.抱怨;發牢騷;訴苦;不滿
computer science 計算機科學
cool v.使變涼;使冷卻;使冷靜;使平靜
cost n.價錢;費用
could kEd,kJd aux.v.(can的過去式)能;可以
countable adj.可數的;可以計算的
countryside n.農村;鄉下;鄉村
course 一道菜或點心
crazy adj.瘋狂的;狂熱的
creative adj.有創造力的
cruel adj.殘忍的;殘酷的
crust n.(一片)麵包皮;糕餅的面制外殼
custom n.風俗;習慣
customer n.顧客;顧主
cut up 切碎
dairy n.乳製品
daytime n.白天;日間
decide v.決定;下決心;解決
decide on 決定
delight n.欣喜;高興;愉快
dentist n.牙醫
depend v.依賴;依靠
depend on 依賴;依靠
diet n.飲食;結食
difference n.不同;差異;區別
diner n.(美)外形似餐車的餐館;小吃店
discuss v.討論;商討
dish n.盤;碟;盤中之物;菜
distance n.距離;路程
do 表強調(位於實義動詞前)
do the shopping 購物;買東西
drama n.劇本;戲劇
dream n.夢;夢想;幻想
ck n.鴨;鴨肉
ll adj.乏味的;無聊的;單調的
mpling n.餃子;與肉或蔬菜蒸或煮的面團
ear n.耳朵
earn v.賺;掙得
eat out 在外面吃飯
economics n.經濟學
editor n.編輯
elder adj.(指家庭成員)年紀較長的
elementary adj.初等的;初級的;初步的
elementary school 小學
else adv.此外;別的
end n.結束;窮盡;到…的盡頭
energy n.精力;活力;能力
engineer n.工程師
enough adj.充足的;充分的
enter v.加入;參加;進入
entree n.(美)主菜
even if 即使;即便
ever adv.曾經;曾
everyone pron.每個人;人人
exchange student 交換生
eye n.眼睛
face n.臉;面孔
farm n.農場
farthest adj./adv.(far的最高級)最遠的(地)
fashion show 時裝表演會
fast adj.快的;迅速的
fast food 快餐
fat n.脂肪;肥肉
favor n.恩惠;善意的行為
fax n.傳真
feed v.(fed,fed)給予食物;喂
feel v.(felt,felt)感覺;覺得;觸摸;摸索
fiction n.小說;虛構之事;捏造的故事
fill with 用…填充
finally adv.最後地;最終
fish n.魚
fishing n.釣魚;捕魚
fit adj.強健的;健康的
flavor n.味;滋味;風味
fold v.折疊;折起來
foot n.(pl.feet)腳;足;英尺
forbid v.(forbade或forbad,forbidden)禁止;不許
forest n.森林地帶;森林
forget v.(forgot,forgot或forgotten)忘記;忘卻
freeze v.(froze,frozen)結冰;凝固
get back 回來
get to 到達
giant n.(用作定語)巨人或巨物
gift n.禮物;贈品
give v.(gave,given)給予;贈給
go away 離開
go camping 去野營
go fishing 去釣魚
go swimming 去游泳
goldfish n.金魚
golf v./n.(打)高爾夫球
golfer n.打高爾夫球者
grandchild n.孫子(女);外孫(女)
Greece n.希臘
Greek adj./n.希臘的;希臘人(的);希臘語(的)
grow v.(grew,grown)生長;發育;增長;變得
grow up 成長;長大
habit n.習慣;習性
half n.一半;半個
hang out (俚語)經常出沒;閑盪
hardly adv.幾乎不;幾乎沒有
hate v.憎恨;憎惡
have v.得(病);患(病)
have a cold 患感冒
have a good time 玩得高興
Hawaii n.夏威夷(美國州名)
head n.頭;頭部
headache n.頭痛
heal v.醫治;治癒;痊癒
health n.健康;健康狀況
herb n.草本植物;葯草;香草
hey int.(用以促使注意,表示驚異或詢問)嘿;喂
hiccup v./n.打嗝
hilltop n.山頂
historical adj.歷史上的;有關歷史的
hold v.(held,held)執住;握住;抓緊
hole n.洞;孔;坑
homestay n.待在家裡
honey n.蜂蜜
Hong Kong 香港
honor n.榮譽;名譽
horse n.馬
how many 多少
however adv./conj.然而;依然
hum v.作嗡嗡聲;哼唱
hungry adj.飢餓的
ice hockey 冰上曲棍球
ice skating 滑冰
idea n.計劃;計策;主意;想法;意見;思想
ill adj.生病的;不健康的
illness n.疾病;生病;不健康
important adj.重要的;重大的;嚴重的
improve v.改善;改良;提高
in common 共同的;共有的
in the middle of 在中間;在中央
India n.印度
Indian adj./n.印度的;印度人(的)
ingredient n.(烹調用的)材料;原料;成份
instruction n.指示;命令
instrument n.器具;工具;樂器
intellectual adj.有理解力的;有智力的
interest n.興趣;愛好
Internet n.網路;互聯網
interviewer n.采訪者
into prep.(表示向內的動作或方向)進入…之內
invite v.邀請;懇請
Italian adj./n.義大利的;義大利人/語(的)
journalist n.從事新聞業者;新聞記者;報紙雜志撰稿人
junk n.廢棄的舊物;破爛物
junk food 垃圾食品
kangaroo n.(澳大利亞)袋鼠
keep v.(kept,kept)使保持某種狀態
keep fit 保持健康
key n.提示;線索;關鍵字
kilometer n.公里;千米
kind of 有那麼一點
knife n.(有柄的)刀
lake n.湖;湖泊
lamb n.小羊;羔羊;羔羊肉
last v.(某種狀態)持續;繼續(一段時間)
laugh v.笑;發笑;大笑
laundry n.待洗的衣服;洗衣店
leader n.領導者
leave for 離開去某地
leg n.腿;腿部
lesson n.課;課程
lettuce n.萵苣;生菜
lie v.(lay,lain)躺;卧;(某物)平放在某處
life 一生;終生;生活
lively adj.有生氣的;活潑的
look after 照顧;照看
loud adj.高聲的;喧鬧的
loving adj.慈愛的
lucky adj.幸運的
main adj.主要的;最主要的
main course 主食;主菜
major v.主修;專研
major in 專研;主修
make a difference 使得結果不同;有重要性
make the bed 鋪床
management n.管理;經營
manner n.(pl.)行為;禮貌
map n.地圖
match n.比賽;競賽
matter n.事情;問題;差錯
mayonnaise n.蛋黃醬;美乃滋
meeting n.會議;集合
melt v.融化;溶化
menu n.菜單
middle n.中間;中央;中部
might aux.v.(may的過去式)可能;可以;允許
mile n.英里
milk n.牛奶
mind v.留心;注意
mineral adj.礦物的;含礦物的;混有礦物質的n.礦物
mineral water n.礦泉水
minute n.分鍾
miss v.懷念;想念
mix v.混合;混在一起
mix up 混合在一起
name after 以…命名
nature n.自然的;自然界
neck n.脖子;頸部
negative adj.消極的;否定的
newspaper n.報紙
noise n.聲音;噪音;喧鬧聲
noodle n.(常pl.)面條
north n.(作定語)北部的;北方的
North America 北美洲
northern adj.在北方的;北方的
nose n.鼻子
not really 事實上不是(或不會;沒有)
noun n.名詞
now adv.現在;目前
nut n.堅果
nutrition n.營養;營養學
octopus n.章魚
of course 當然
oil n.(各種)油類;油
on a farm 在農場
once adv.一次
opposite adj.對立的;相反的
ourselves pron.我們自己
out of 由…裡面向外;在…之外
outback adj./n.(尤指澳大利亞)內陸(的);內地(的)
outstanding adj.傑出的;出色的
oven n.烤爐;烤箱
own adj./pron.自己的
palace n.豪華大廈;皇宮;宮殿
Paris n.巴黎(法國首都)
part-time adj.兼職的
past prep.在時間上超過;在…之後;經過
pasta (意)麵食(如通心麵、細面條、餛飩等)
pay for 為…而付款
peel v.剝;削(水果等的皮)
performer n.演員;演出者;演奏者
pianist n.鋼琴手;鋼琴家
piece n.(藝術品、音樂的)幅;篇;首
pilot n.飛行員;飛行駕駛員
pizza n.(意)比薩餅
plan n./v.計劃;設計;籌劃
plate n.盤子;碟子
play soccer 踢(英式)足球
play with 與…玩耍
poisonous adj.有毒的;有害的
pond n.池塘
poor adj.貧窮的;可憐的
popper n.爆米花機
popular adj.受歡迎的;流行的;通俗的
positive adj.積極的;建設性的;肯定的
pot n.罐;壺;盆;鍋
quality n.品質;特質
quick adj.快的;迅速的
quite adv.很;非常;完全地;徹底地
radio n.收音機;無線電;無線電廣播
radio station 廣播台;電台
reader n.讀者
receive v.接受;接收;領取
recipe n.烹調法;食譜
record n.記錄;(尤指運動中的)最高記錄
region n.地方;區域
relax v.使鬆弛;放鬆
relish n.調味品;佐料
rent v.租用;出租
resolution n.決心;決心要做之事
rest v.休息
result n.結果;成果
sandwich n.三明治
sauce n.調味汁;醬油
save v.儲存;儲蓄
schoolwork n.學業;功課
screen n.屏;幕;熒光屏
sea n.海;海洋
seal n.海豹
seat n.座位
seldom adv.很少;不常
send v.(sent,sent)送;寄;遣;派;召
serve 伺候(顧客);上(菜)等
service n.(旅館等中的)上菜、飲料、僕役等之服務
share v.共有;共用
shark n.鯊魚
show v.(showed,showed或shown)出示;展示
shrimp n.小蝦
sick adj.不適的;患病的
sightseeing n.觀光;游覽
single n.(網球、乒乓球等)單打比賽
table tennis n.乒乓球
take care of 照看;照顧
take out 取出
take photos 拍照片
talented adj.有天賦的;天才的�
team n.運動比賽的隊
teaspoon n.茶匙
teenager n.青少年(十三至十九的少男少女)
territory n.領土;區域
Thai adj./n.泰國人(的);泰語(的);泰國的
than conj.比(後接比較的第二部分)
the day after tomorrow 後天
the Great Wall 長城
theater n.劇院;戲院
their pron.它(他、她)們的
uncountable adj.不可數的;不可計算的
unfortunately adv.不幸的;倒霉的
unhealthy adj.不健康的;不益健康的
university 9ju:nI5v\:sItI n.大學
until conj./prep.直到…之時;直至
unusual adj.不尋常的;罕有的;獨特的
use v.用;使用;利用
Vancouver n.溫哥華(加拿大西南部港市)
vegetarian n.蔬食者;素食者
view n.觀點;想法;態度
violinist n.小提琴手
visitor n.訪問者;參觀者;遊客
vocabulary n.詞彙表;詞彙
wallaby n.小袋鼠
Warsaw n.華沙(波蘭首都)
wash v.清洗;洗去
water n.水
watermelon n.西瓜
wave v.揮動;揮舞
were v.(be的過去式)是
west n.西方;西方國家
western adj.西方的;在西方的;來自西方的
westerner n.西方人
wheel n.輪子
whole adj.整整的;全部的;完整的
wild adj.鹵莽的;輕率的
yard n.院子;庭院
yesterday adv./n.(在)昨天;昨日
yogurt n.酸奶;酸乳酪
yuan n.元(人民幣)
yuck int.(表示反感、厭惡等)呸;啐
B. 區域地殼演化與金屬成礦作用
如前所述,二連浩特-東烏珠穆沁旗一帶及鄰區橫跨華北陸塊和西伯利亞板塊及其二者之間的古生代造山帶,大部分地段位於含有大量前寒武紀古陸塊的興-蒙古生代造山帶內。工作區范圍內前寒武紀系和古生界地層出露廣泛、不同尺度(層次)構造形跡十分復雜,各類岩漿岩極為發育和金屬礦床(點)星羅棋布,該區不僅是探討興蒙古生代造山帶(中亞造山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機制的關鍵部位和了解中蒙邊境中東段地殼演化過程的窗口,同時,也是開展金屬礦床成礦理論研究和進行鐵、銅、鉛-鋅-銀、錫、鎢和金礦床找礦勘查的重要地域(王守光等,2004;聶鳳軍等,1993;Pei和N ie,1993;肖序常等,1991;中國礦床發現史-內蒙古卷編委會,1996)。需要指出的是,工作區范圍內錯綜復雜的構造形跡和眾多的金屬礦床(點),一方面暗示了本區經歷過漫長而復雜的地殼演化歷史,另外一方面也反映了該地區存在有巨大的成礦遠景和良好的找礦潛力。系統的野外地質調查和詳細的室內綜合研究結果表明,在二連浩特-東烏珠穆沁旗一帶及鄰區地殼演化過程中,多期次構造-岩漿活動可導致不同構造-地層單元發生重疊或者部分缺失,因此,同一構造地層單元在某一地區的重復出現或者在若乾地區連續缺失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工作區范圍內零星出露的志留系和奧陶系火山-沉積岩地層即是很好的例證(X iao等,2003;R uzhentsev,2001;R en等,1999;Sengor等,1993;W ang等,1991)。另外,隨著華北陸塊和西伯利亞板塊以及二者之間前寒武紀中間地塊的裂解與拼合,各構造-地層單元發生不同程度旋轉、變形和遷移,因此,它們原始空間位置和相互關系的釐定變得極為困難,為人們客觀認識區域地殼演化歷史和金屬礦床產出的構造環境帶來一定的障礙。需要指出的是,盡管在興-蒙古生代造山帶演化過程中,二連浩特-東烏珠穆沁旗一帶及鄰區曾發生過滄海桑田變化,但是不同地質時期古板塊活動所誘發的沉積作用、岩漿活動和變質效應常常會被記錄在各類岩(體)層上,為深入探討區域地殼演化歷史與成礦流體運移軌跡提供了研究對象。
一、前寒武紀地殼演化與金屬成礦作用
眾所周知,在地殼演化的初期階段,整個地殼以熱力狀態較高、活動性較強和可塑性較大為特徵。進入古元古代末期,原始地殼中的熱含量開始逐漸降低,並且發生有以冷凝和壓實作用為主的強烈克拉通化作用,進而形成剛性程度較高的古大陸塊體,與此同時,古陸塊體發生不同程度的水平位移。在此之後,區域地殼演化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中元古代,許多地質學家將其稱之為新地階段(Neogaikum)、新原生代(阿基特坎期,Akitkanian)或始生代。這一地質時期大地構造活動的重要標志為大陸地殼發生全球性膨脹,並且伴隨有大量斷裂、地塹和沉降帶的形成。程裕淇等(1994)認為,從中元古代起,中國大陸地殼和主要演化方式是古大陸塊體破裂、分離和閉合。馬杏垣等(1980)指出,中元古代為中國古大陸殼大部分地區陸台活動的開始期,坳拉谷、裂陷盆地、大陸活動邊緣、斷裂帶和內陸盆地相繼出現。同其它地區一樣,二連浩特-東烏珠穆沁旗一帶及鄰區金屬成礦作用演化歷史也是在這樣一種特殊地質條件下開始的。大量野外地質調查和室內綜合性研究結果表明,在華北陸塊與西伯利亞板塊之間的古生代造山帶內產出有一系列出露面積大小不等和分布形態各不相同的前寒武紀中間地塊。這些古陸塊體無論是在產出環境和構造變形特徵上,還是在岩性組合、變質程度和形成時代上均可與華北陸塊部分前寒武紀構造-地層單元相對比。有鑒於此,部分學者認為,華北陸塊和西伯利亞板塊以及二者之間分布的前寒武紀中間地塊在中元古代之前曾為同一整體,同屬一個穩定性古大陸塊體(邵積東,1998;聶鳳軍等,1993;陳琦等,1992;周和平等,1992;邵濟安,1991;王荃等,1991)。就二連浩特-東鎢珠穆沁旗一帶及鄰區而言,無論是華北陸塊和西伯利亞板塊,還是那些產出規模大小不等的中間地塊,它們均是早前寒武紀火山噴發、古陸殼剝蝕與沉積、岩漿侵入和區域變質作用的產物,其分布范圍遠在工作區之外。
中元古代中-晚期(1600~1000Ma),受強烈隆升和大規模裂陷作用影響,華北陸塊裂解為2個古大陸塊體,即南側的華北陸塊和北側的西伯利亞板塊,並且在二者之間形成寬闊的大洋盆地(圖10-5-1)。中元古代晚期到新元古代時期,二連浩特-東烏珠穆沁旗一帶及鄰區的大地構造格局主要以下幾部分所構成:①華北陸塊;②西伯利亞板塊;③古蒙古洋盆地;④前寒武紀中間地塊群;⑤島弧火山岩帶。在華北陸塊和西伯利亞板塊以及部分前寒武紀中間地塊內部,受中酸性火山噴發和陸源碎屑沉積作用以及熱液流體活動影響,沿裂陷槽、斷裂盆地和構造帶堆積有一定厚度的火山岩和沉積岩,局部地段產出有鐵和金礦床(點)、礦胚或礦源層,如中元古代白銀都西、艾力格廟、錫林浩特和烏蘭敖包變質岩塊體中的鐵和金礦(化)點(徐備等,1994;Nie和Bjφrlykke,1994;聶鳳軍等,1993)。受後期區域性變形變質作用和岩漿活動影響,原始的含礦火山-沉積岩地層將不可避免地發生與熱力作用相關的「重就位」效應,也就是說,鐵和金及有關組分將會發生不同程度的運移、沉澱和富集,進而形成規模較大和品位較高的金或鐵礦床。盡管受成礦期後各類構造作用影響,迄今為止,在前述前寒武紀變質岩塊體內尚未找到大型金或鐵礦床,但是從國內外同類地區找礦勘查工作經驗來看,在工作區前寒武紀變質岩塊體中找到既具有「沉積型礦床」印跡,又兼具「熱液交代型礦床」特點的鐵或金礦床是完全有可能的。
圖10-5-1 二連浩特-東烏珠穆沁旗一帶及鄰區構造-岩漿活動與金屬成礦作用演化史示意圖
(根據陳琦等,1992和Xiao等,2002資料改編)
1—古大陸邊緣沉積物;2—古大陸內部沉積岩;3—火山-沉積岩;4—古蒙古洋殼;5—前寒武紀中間地塊;6—古大陸塊體;7—鎂鐵質侵入岩;8—花崗岩類侵入岩;9—蛇綠混雜岩(古大洋殼殘片?);10—變形帶;11—陸內裂陷盆地;12—推覆構造帶;13—逆斷層;14—銅礦床;15—鐵礦床;16—金礦床;17—鉛-鋅-銀礦床;18—錫-銅礦床;19—銅-金礦床;20—鐵-鋅-鉍多金屬礦床;21—鎳礦床;22—未知間隔距離
與古大陸內部的金屬成礦作用相比,在華北陸塊北緣的古大洋盆地內,中元古代強烈的火山噴發和熱泉噴溢活動不僅形成有巨厚的鈣-鹼性火山岩和沉積岩,而且還產出有層狀和似層狀銅多金屬礦床,如中元古界白乃廟群變質火山-沉積岩(綠片岩)地層(1130±16Ma,鋯石鈾-鉛同位素法)中的白乃廟銅礦床(南礦帶)和谷那烏蘇銅礦床(聶鳳軍等,1991a;Pei和Nie,1993)。在此之後,受南北向擠壓構造作用的影響,白乃廟群火山-沉積岩地層及其所賦存的銅多金屬礦床向南運移,並且與白銀都西變質岩塊體(1439±40Ma,全岩釤-釹同位素法)拼合為一體(聶鳳軍等,1993;周和平等,1992)。新元古代至寒武紀時期,工作區范圍內大地構造活動具有以下幾個特點,其一,在遠離古大陸邊緣的古蒙古洋盆地一側,強烈的火山噴發和熱泉噴溢活動不僅形成有巨厚的火山-沉積岩(807±80Ma,全岩釤-釹同位素法),而且產出有一系列似層狀和層狀鐵礦床(點)以及大量的含鐵火山岩建造,如溫都爾廟群變質火山-沉積岩地層(綠片岩)中的大敖包、溫都爾廟、烏蘭敖包和小敖包鐵礦床(張臣和吳泰然,1998;Nie和Bjφrlykke,1994);其二、古蒙古洋殼與早期形成的溫都爾廟增生地體發生俯沖、碰撞和對接,並且在烏蘭溝一帶形成蛇綠混雜岩帶,其中綠片岩全岩銣-鍶同位素等時線年齡值為509Ma,兩件角閃石樣品鉀-氬同位素年齡值分別為539Ma和636Ma(Xiao等,2003;聶鳳軍等,1993;T ang,1990);其三、在華北陸塊北緣,古蒙古洋殼向南的俯沖作用可誘發一定規模的岩漿活動,並且在白乃廟一帶形成眾多的花崗岩類侵入岩體,其鋯石鈾-鉛同位素年齡值變化范圍為694~665Ma(N ie和Bjφrlykke,1999;陳琦等,1992)。通過上述3方面的構造-岩漿活動,寒武紀末期,工作區內大地構造格局從南向北依次為:華北陸塊活動陸緣帶(或地體拼貼增生帶)、古蒙古洋盆、古洋殼與火山岩地體的俯沖帶、前寒武紀中間地塊群和西伯利亞板塊(圖10-5-1)。
二、早古生代地殼演化與金屬成礦作用
早古生代時期,二連浩特-東烏珠穆沁旗一帶及鄰區的構造格局與新元古代時期大體相似,華北陸塊與西伯利亞板塊隔古蒙古洋盆地相對峙(圖10-5-1),其中在古蒙古洋盆地中存在有一系列產出規模大小不等和分布形態各不相同的前寒武紀中間地塊。從空間分布上看,盡管華北陸塊、古蒙古洋盆地和西伯利亞板塊的地質演化歷史就是各類地體與古洋盆地或者陸塊與陸塊之間相互俯沖、碰撞和拼貼的過程,但是它們無論在地理位置和構造式樣上,還是在岩漿活動強度和成礦作用方式上均存在有一定的差別。
在華北陸塊的北緣,古蒙古洋殼沿包爾漢圖-白乃廟-溫都爾廟一線向南俯沖於華北陸塊之下,並且形成以串珠狀蛇綠岩(或鎂鐵質岩脈群)帶為標志的古板塊活動「印跡」。受古大洋殼與古陸塊俯沖、碰撞和對接作用影響,許多無根的古洋殼殘片和鎂鐵質-超鎂鐵質侵入岩被推覆至地表,局部地段發育有鉻、銅-鎳和鎳礦化帶。圖林凱、大敖包、小敖包和白音諾爾等地出露的含礦純橄岩、輝橄岩和輝長岩體以及相關的金屬礦床(點)就是此期構造-岩漿活動的產物。另外,古蒙古洋殼對其南側華北陸塊的持續俯沖作用不僅導致古大陸邊緣一系列褶皺和斷裂構造的形成,同時還誘發有大規模的中酸性岩活動,進而在白乃廟一帶形成大面積分布的花崗岩類侵入岩體。需要提及的是,花崗岩類岩漿在其上侵定位過程中所攜帶的大量熱液流體可對部分花崗閃長斑岩體和中元古界白乃廟群綠片岩(角閃斜長片岩、綠泥綠簾陽起斜長片岩、陽起斜長片岩和長英片岩)進行熱液交代蝕變,並且在構造有利部位形成具有工業價值的銅多金屬礦體和金礦體,白乃廟銅多金屬礦床(北礦帶)、徐尼烏蘇金礦化帶和谷那烏蘇銅礦床即是這一地質時期構造-岩漿活動的產物(聶鳳軍等,1994b,1993)。另外,大規模岩漿熱液活動亦可導致中元古界白乃廟群和新元古界溫爾廟群綠片岩地層部分金屬元素(銅、鉛、鋅、銀、金和鉬)含量驟然增高,進而構成銅和金礦床的「礦源層」或「礦胚」,為晚古生代金屬礦床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物質基礎(Nie和Bjφrlykke,1994;Pei和N ie,1993)。
與華北陸塊北緣地質演化歷史相比,古蒙古洋盆地內的構造-岩漿活動就更為復雜。受南北向擠壓應力作用影響,古蒙古洋殼與各種前寒武紀中間地塊發生俯沖、對接和碰撞作用,這種式樣的構造活動不僅造成先期形成岩(體)層發生褶皺變形、破裂肢解和疊瓦式逆沖,而且可誘發一定規模的岩漿活動。不同期次的岩漿活動一方面沿特定的構造帶產生爆發式火山噴發,進而在艾力格廟和錫林浩特中間地塊的局部地段形成奧陶系或志留系火山-沉積岩,另外一方面,中酸性岩漿活動亦可在部分前寒武紀中間地塊內部形成各種規模的花崗岩類侵入岩,例如蘇尼特左旗滿都拉圖鎮西南側的海西期石英閃長岩、花崗閃長岩和黑雲母花崗岩株(或岩基)(李述靖等,1995;羅照華等,1995)。與此同時,與中酸性岩漿作用有關的熱液流體活動也可在花崗岩類侵入岩體內部及其與圍岩的接觸帶上沉澱形成含金蝕變岩帶(圖10-5-1)(趙利青等,2003,2004)。
與前述2個地區的地質演化歷史相比,西伯利亞板塊南緣的地殼活動過程與華北陸塊北緣較為相似,古蒙古洋殼與西伯利亞板塊的俯沖、碰撞和對接作用所誘發的大規模構造活動、強烈火山噴發和陸緣碎屑沉積作用可在查干敖包、奧尤特和朝不楞一線以北廣大地區(主要是蒙古國境內)形成厚度較大的奧陶系火山-沉積岩地層(圖10-5-1)。我國境內出露的下奧陶統汗烏拉組和汗貝布敖台組砂岩、灰岩、凝灰岩、英安岩和流紋岩同樣也是這個地質時期構造-岩漿活動的產物。另外,各種規模的岩漿活動亦可在構造有利部位形成加里東期花崗岩類侵入岩或鎂鐵質-超鎂鐵質侵入岩,其中部分侵入岩體與銅或銅-鎳礦床(點)具有密切的時空分布關系(李述靖等,1998;Lamb和Badarch,1997;Ruzhentsev和Pospelov,1992)。需要指出的是,工作區內早古生代構造-岩漿活動可一直延續到晚志留世,溫都爾廟地區上志留統那清組雜砂岩、泥岩和灰岩的存在即是很好的例證。另外,工作區西部出露的上志留統西別河組變質火山-沉積岩同樣佐證了晚志留世構造-岩漿活動的存在。晚志留世末期,受南北向強大擠壓應力作用影響,古蒙古洋盆地內眾多的前寒武紀中間地塊被「輸送」到華北陸塊北緣,並且與先期存在的古陸塊體發生碰撞與拼貼,由此所引起的中酸性岩漿活動將這些中間地塊與華北陸塊「焊接」為一個整體(陳琦等,1992;王輯等;1987)。
早古生代地殼演化過程結束時,二連浩特-東烏珠穆沁旗一帶及鄰區的大地構造格局自南向北依次為華北陸塊北緣白乃廟-溫都爾廟活動陸緣帶、古蒙古洋盆地和西伯利亞板塊南緣查干敖包-奧尤特-朝不楞活動陸緣帶(圖10-5-1)。
三、晚古生代地殼演化與金屬成礦作用
晚古生代時期,二連浩特-東烏珠穆沁旗一帶及鄰區的區域地殼演化和金屬成礦作用大體可劃分為2個階段,即泥盆紀至早二疊世為同造山階段,中-晚二疊世為造山後階段(圖10-5-1)。
(一)同造山階段地殼演化與金屬成礦作用
早泥盆世到早石炭世,工作區內的大地構造格局自南向北依次為華北陸塊北緣白乃廟-溫都爾廟活動陸緣帶、古蒙古洋盆地和西伯利亞板塊南緣查干敖包-奧尤特-朝不楞活動陸緣帶(圖10-5-1)。在華北陸塊北緣,古蒙古洋殼沿阿爾善圖-查干淖爾一線(蘇尼特-林西東西向增生地體帶西段)繼續向南俯沖,古板塊相互作用所誘發的岩漿活動可在構造有利部位形成大面積分布的花崗岩類侵入岩(Badarch和Orolmaa,1998;陳斌等,1996;唐克東等,1992;Liu,1991),與此同時,與中酸性岩漿有關的熱液流體與圍岩發生一定規模的水-岩交換反應,並且形成含銅或金的蝕變岩帶,盡管迄今為止在白乃廟-溫都爾廟溝-弧-盆體系北側的阿爾善圖和查干淖爾一帶尚未找到具有工業價值的銅和金礦床,但是大量銅和金礦化點以及化探異常的存在足以表明,在上述2個地區尋找銅和金礦床是大有希望的。與華北陸塊北緣相比,在西伯利亞板塊南緣,古蒙古洋殼沿查干敖包-奧尤特-朝不楞一線持續向北俯沖,古板塊相互作用所誘發的岩漿活動可在構造有利部位形成一系列海西期鎂鐵質和花崗岩類侵入岩(Nozaka和Liu,2002;Chen等,2000;Liang,1991),與此同時,與岩漿活動有關的熱液流體與圍岩發生一定規模的水-岩交換反應,並且產出有一系列熱液脈型銅、金、鉛-鋅-銀和鎳礦化點。查干敖包、奧尤特、額仁高畢和朝不楞等地分布的金屬礦化點和化探異常區(帶)即是這一地質時期構造-岩漿活動的產物(洪大衛等,2003;王建平,2003)。需要提及的是,無論是在華北陸塊北緣,還是沿西伯利亞板塊南緣,古洋殼與古陸塊碰撞和對接作用所誘發的火山噴發和陸緣碎屑沉積活動可在古大陸邊緣形成不同厚度的泥盆系和石炭系火山-沉積岩地層。代表性地層單元有下泥盆統巴潤特花組和敖包亭渾迪組;中泥盆統溫都爾敖包組和塔爾巴格特組;上泥盆統才倫郭少組和安格爾音烏拉組以及少量下石炭統火山-沉積岩,其中安格爾音烏拉組粉砂岩、砂礫岩和凝灰質細砂岩中產出有似層狀、脈狀和條帶狀鉛-鋅-銀和鉛-鋅-銀礦床,東烏珠穆沁旗阿爾哈達鉛-鋅-銀礦床和吉林寶力格鉛-鋅-銀礦床就是最好的例證(王建平,2003)。
中-晚石炭世到早二疊世,工作區內的大地構造格局與泥盆紀-早石炭世時期存在有一定的差異,自南向北依次為華北陸台北緣白乃廟-溫都爾廟溝-弧-盆體系、南蒙古洋盆地、白音寶力道島弧帶、北蒙古洋盆地和西伯利亞板塊南緣烏力亞斯太溝-弧-盆體系(圖10-5-1)。無論是在華北陸塊北緣,還是沿西伯利亞板塊南緣,古蒙古洋殼與古大陸塊體發生多期次俯沖、碰撞和對接作用。受古板塊相互作用影響。晚古生代早期,工作區內古大陸邊緣構造-岩漿活動具有下述幾個特點,其一,大規模火山噴發和岩漿侵入活動,在古大陸邊緣許多地段堆積有巨厚的中酸性火山-沉積岩和形成有眾多的花崗岩類侵入岩體;其二,強烈的南北向擠壓應力將古洋殼殘片轉運至地殼淺部或推覆至地表,進而形成蛇綠混雜岩體,賀根山、小壩梁和索倫山等地出露的蛇綠混雜岩即是很好例證(Robinson等,1999;陳森煌等,1991);其三,受古洋殼與古陸塊相互碰撞和對接作用影響,古大洋盆地內產出的一系列前寒武紀中間地塊先後被拼貼到古大陸邊緣;其四,盡管在華北陸塊北緣尚未找到與這一地質時期構造-岩漿活動相對應的金屬礦床,但是在西伯利亞板塊南緣的查干敖包-奧尤特-朝不楞構造-岩漿岩帶內產出有奧尤特銅礦床,其形成時間為晚石炭世(287±16Ma,銅礦石絹雲母40Ar-39Ar同位素法)。與古大陸邊緣地質演化歷史相比,在古大洋盆地內部,強烈的岩漿活動、熱水噴溢和海相沉積作用可在白音寶力道和巴音彥哈爾一帶構成白音寶力道島弧帶(陳斌等,2001;徐備等,1997)。白音寶力道一帶分布的石炭系和下二疊統火山-沉積岩地層(如,中石炭統本巴圖組和阿木山組;下二疊統三面井組、呼格特組、德言其廟組、額里圖組和高家窩棚組)、海西期花崗岩類侵入岩和一系列推覆構造即是這一地質時期構造-岩漿活動的產物(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內蒙古區調隊,1996)。與此同時,中酸性岩漿侵入活動可在構造有利部位形成一系列金礦床(點),白音寶力道和巴彥哈爾金礦床即是最好的例證。
受華北陸塊、古蒙古洋殼和西伯利亞板塊的多期次碰撞、對接、俯沖和消減作用影響,早二疊世末期,在華北陸塊北緣先後產出有阿爾善圖-查干淖爾晚古生代構造岩漿岩帶、艾力格廟-錫林浩特前寒武紀中間地塊和二連浩特-賀根山晚古生代蛇綠混雜岩帶。相比之下,西伯利亞板塊東南緣分布有阿巴嘎旗-東烏珠穆沁旗晚古生代構造岩漿岩帶(圖10-5-1)。
(二)後造山期地殼演化與金屬成礦作用
中-晚二疊世到早三疊世,二連浩特-東烏珠穆沁旗一帶及鄰區各類古大洋盆地先後閉合,華北陸塊與西伯利亞板塊最終結合為一個整體(圖10-5-1)。在此之後,工作區開始進入到一個嶄新的地殼演化階段,區域性張裂構造作用導致一系列斷陷盆地的形成,並且伴隨有一定規模的富鹼性岩漿活動。首先,岩漿熱液流體對早期花崗岩類侵入岩體及其圍岩的交代和充填作用可在構造有利地段產出有一系列含金石英脈,例如白乃廟和古希達瓦金礦區分布的金礦化帶;其次,岩漿熱液流體對早期火山-沉積岩地層中的「礦源層」或「礦胚」進行淋濾與萃取,並且在構造有利部位形成一系列金礦床(點),如徐尼烏蘇金礦化帶和蘇尼特右旗溫都爾廟鐵礦區內產出的一系列金礦化點。
四、中生代地殼演化與金屬成礦作用
如前所述,二疊紀末期,隨著二連浩特-東烏珠穆沁旗一帶及鄰區古大洋盆地的完全消失和各古大陸塊體的拼合,工作區進入到板塊內部初期構造演化階段。早三疊世,工作區內的構造格局與二疊紀末期完全相似,基本處於陸內拉伸和裂陷狀態(圖10-5-1)。三疊紀中-晚期(印支期),受區域性深大斷裂再次復活和大陸內部熱液值升高影響,工作區范圍內古陸殼又開始出現明顯活化的跡象,其主要標志是:①部分地段出現紅色磨拉石層;②局部地區具有近東西向鹼性輝綠岩脈或輝長岩脈群。強烈的構造-岩漿活動可在先期形成的構造-地層單元內形成一系列產出形態各異和分布規模大小不等的富鹼性(或鹼性)鎂鐵質和花崗岩類侵入岩(洪大衛等,1994;Ruzhentsev,2001)。受到此期地質事件影響的構造-地層單元包括華北陸塊北緣的白乃廟-溫都爾廟前寒武紀-早古生代構造-岩漿岩帶、阿爾善圖-查干淖爾晚古生代構造-岩漿岩帶、艾力格廟-錫林浩特前寒武紀中間地塊和二連浩特-賀根山蛇綠泥雜岩帶、西伯利亞板塊南緣查干敖包-奧尤特-朝不楞早古生代構造-岩漿岩帶和阿巴嘎旗-東烏珠穆沁旗晚古生代構造-岩漿岩帶。
系統的野外地質調查和詳細的室內綜合性研究結果表明,印支期是二連浩特-東烏珠穆沁旗一帶及鄰區范圍內大地構造演化的重要階段,同時,也是各類金屬礦床(點)成礦作用的鼎盛時期,眾多印支期花崗岩類侵入岩體內外接觸帶以及旁側圍岩中產出的銅、金、錫-銅和鎢礦床(點)就是很好的例證。
在所有上述各類金屬礦床中,朝不楞鐵-鋅-鉍礦床、白音寶力道金礦床、巴彥哈爾金礦床、小壩梁銅-金礦床、毛登錫-銅礦床和沙麥鎢礦床均以產出規模較大、品位較高和雜質組分較少為特徵。朝不楞礦床主要呈層狀、似層狀和條帶狀沿印支期花崗岩和輝長岩株(脈)與中泥盆統塔爾巴格特組碳酸鹽地層接觸帶分布,其中花崗岩中黑雲母和輝長岩中角閃石鉀-氬同位素年齡值分別為238±4.5Ma和241±2.0Ma,相比之下,白音寶力道金礦床、巴彥哈爾金礦床、毛登錫-銅礦床和沙麥鎢礦床大都呈大脈、細脈和線脈在花崗岩類侵入岩體內部及其圍岩中產出,它們的成礦時代分別為236±0.5M(a 絹雲母40A r-39Ar 同位素法)、238±3M(a 絹雲母40Ar-39Ar同位素法)、215±2.8Ma(黑雲母40Ar-39Ar同位素法)和214±8Ma(鋯石鈾-鉛同位素法)。與前述5處金屬礦床相比,小壩梁銅-金礦床與富鹼質輝綠岩脈群具有密切時空分布關系,後者全岩的銣-鍶同位素等時線年齡值為242±31Ma。詳細的礦床地質研究結果表明,所有上述6處金屬礦床均與印支期花崗岩類或鎂鐵質侵入岩體具有密切的成因聯系,印支期構造-岩漿活動不僅為這些銅、金、錫-銅、鎢、金和鐵-鋅-鉍礦床的形成提供了流體和物質來源,而且是成礦熱液對流循環體系的「發動機」。
C. lamb實體礦機是什麼怎麼賺錢多久能回本
聽過這個,據說上了主網,幣安,本人比較看好這個幣,目前買了5台礦機。
一個幣2.8 還是不錯的。
D. 智利洛斯佩拉姆布雷斯銅鉬礦床
1.地質背景
洛斯佩拉姆布雷斯(Los Pelambres)斑岩型銅鉬礦床位於智利中部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早期斑岩銅礦帶北端,處在陡峭的冰蝕地帶。
礦化主要局限於一個巨大的英閃岩岩株內,該岩株侵位於早白堊世火山-沉積岩中,又被若干成礦期斑岩相產物所切割。岩株向東南延伸的一個岩牆狀侵入體進入鄰國阿根廷,其內賦存著埃爾帕瓊(ElPachon)斑岩型銅鉬礦。地表面積達6×2.5km2的一個廣闊的蝕變系統,自內而外呈帶狀分布:從鉀硅酸鹽到絹雲母化,直至綠磐岩化組合。主要的硫化物也自內而外從斑銅礦到黃銅礦,直至黃鐵礦。內生淺成帶礦石的最高品位出現在中心部位的正岩漿角礫岩中。發育不全的表生硫化物局部富集,進一步提高了銅的品位。
洛斯佩拉姆布雷斯的總體地質資源達33億t,平均含銅0.63%、含鉬0.015%;所採用的邊界品位為銅0.4%。角礫岩容礦的高品位礦石總量只有3700萬t,平均含銅1.52%(銅的邊界品位為1.2%)。據報道,目前的可采資源量為9300萬t,平均含銅1.39%,約129.27萬t。
2.勘查與發現
W.布雷登於1914年首次研究了洛斯佩拉姆布雷斯礦床相當明顯的染色帶,他是同一礦帶中更靠南的埃爾特尼恩特斑岩銅礦床最初的經營者。他打了13條短的平硐(<20m),主要打在把蝕變帶一分為二的南北向U形冰蝕谷的東側,但是所揭示的銅礦品位太低,沒有什麼意義。大多數平硐中較低的銅礦品位顯然與表生淋濾有關。盡管如此,這些平硐畢竟揭示了斑岩銅礦化,W.布雷登十之八九已辨認出這種礦化,因為他先前在埃爾特尼恩特和波特雷里約斯兩個斑岩銅礦床的經歷已獲得了這方面的經驗。
1960年以前,在洛斯佩拉姆布雷斯沒有做進一步工作,1960年對老硐重新取了樣,結果仍令人失望。1964年,在聯合國礦產調查項目實施期間,對該礦點的短暫檢查也得出了否定的結論。1967年,智利地質調查局編寫了該礦點的頭一份地質報告,報告建議進行激發極化測量。嘗試做了這項工作,但由於山麓堆積覆蓋層的高電阻特性而得出了否定結果。
1969年初,國家礦業公司(ENAMI)「智利-28」項目課題組根據一位項目顧問的建議,在洛斯佩拉姆布雷斯恢復了勘查工作。該項目開始了對蝕變帶系統的地質、地球化學和地球物理研究,並結合以岩心鑽探。完成了1:10000和1:2500的路線地質填圖和蝕變填圖,並開展了水系、細粒山麓堆積和岩石碎屑地球化學取樣。水系沉積物取樣揭示了在從洛斯佩拉姆布雷斯沿河向下游16km處存在著1300×10-6的銅含量。由於覆蓋層的高電阻率,2.8測線千米的偶極-偶極激發極化法調查未產生有意義的結果,但是在5條測線中有一條測線出現了2個極化率異常;這些異常經隨後的鑽探驗證,表明其主要為黃鐵礦。在17.3測線千米的地質和地球化學工作期間取得了飽和式磁力儀數據,但是其結果的用途不大。
鑒於蝕變帶上有大片山麓堆積覆蓋,並且岩石露頭分布零散,因此決定用山麓堆積物的-80目粒級作為地球化學取樣介質。共採集了400個樣品,平均密度為15個/km2。銅鉬異常(背景值加1個標准差:>650×10-6Cu和>65×10-6Mo)與填圖圈出的鉀硅酸鹽蝕變帶相當一致。調查表明,周邊的絹雲母化蝕變基本上是無礦的(圖7-5)。銅鉬異常的岩石碎屑樣品都采自細粒級山麓堆積物異常的范圍以內。對細粒級山麓堆積物的這種開拓性地球化學研究表明,其方法可能適用於智利的乾旱和半乾旱環境。
圖7-5 智利洛斯佩拉姆布雷斯斑岩型銅礦床蝕變與Cu-Mo異常圖
(引自F.Maranzana,1972)
圖中給出的鉀硅酸鹽蝕變帶與用細粒級山麓堆積物地球化學圈定的Cu-Mo異常大體上重合;埃爾帕瓊礦床位於智利-阿根廷國界的東南一側
1969年末,在地表以及W.布雷登的4個地下平硐中打了10個岩心淺孔。第三個鑽孔,也就是首次利用蝕變和地球化學研究成果定位的鑽孔,打到了鉀硅酸鹽蝕變英閃岩中存在的內生淺成黃銅礦-斑銅礦礦化,平均含銅約0.8%。1970~1971年,又打了11個淺孔和11個較深的(約250m)鑽孔,使總進尺達到4100m左右。以200m網度布置的鑽探只限於鉀硅酸鹽帶西北部15%的地段,因為其他地方缺少道路而難於通行。到1971年初該項目結束時,在250m以淺部位探明了4.3億t的概略資源,平均含銅0.8%、含鉬0.035%。
此後,在洛斯佩拉姆布雷斯沒有做進一步工作,直到1979年,當時,屬於大西洋里奇菲爾德公司的南美安納康達公司從當地礦權地擁有者手裡購買了該礦產地。安納康達公司對洛斯佩拉姆布雷斯礦區重新作了更詳細的填圖,修了22km道路,完成了一項重要的岩心鑽探計劃和冶金研究,總費用達 6600萬美元。然而,適合於大規模開采(50000t/d)的銅品位和條件並不存在。
在大西洋里奇菲爾德公司出賣它的礦產生意時,安托法加斯塔控股公司(盧克西克集團)買下了安納康達公司在智利的股權,其目的是以安納康達公司圈定的高品位角礫狀礦石為基礎把洛斯佩拉姆布雷斯作為一個相對較小的地下礦山來開采。1992年開始生產,生產能力為5000t/d,採用的是分段崩落法和浮選法;英國的米德蘭銀行和韓國的幸運金星(Lucky Goldstar-LG)公司是安托法加斯塔控股公司的主要合夥人。1994年末,安托法加斯塔公司把它在洛斯佩拉姆布雷斯的股份增加到82.5%(韓國的LG國際公司佔17.5%),1995年末增到100%,礦山產能擴大到40000t/d。
3.小結
洛斯佩拉姆布雷斯是1914年前發現並首次研究的,直到1969年末後才打了發現鑽孔,最終確定礦床的存在。又過了22年該礦地才投產,而且只是作為一個中型地下礦山,而不是最初設想的大噸位露天開采。
1914年的坑探首次提供了在洛斯佩拉姆布雷斯存在分散的銅礦化的具體證據,但起決定性作用的是由細粒級山麓堆積物和岩石碎屑地球化學測量所支持的系統的蝕變填圖,正是這些工作圈定了供鑽探驗證的潛在礦帶。
E. 關於中國人在澳洲淘金
19世紀中葉,伴隨澳大利亞「淘金熱」的掀起,很多廣東、福建的華人漂洋過海來到澳大利亞,1861年來澳的中國人達3.8萬,占當時澳大利亞總人口的3.3%。後因「淘金熱」平息,以及殖民政府推行使有色人種移民受到限制的「白澳」政策,華人人口逐漸萎縮。到1947年,就只剩下1萬人了。
評估,澳擁有金礦資源 9507 噸。其中:已探明有經濟意義的金礦資源 5415 噸,西澳占 62%,達 3124 噸;南澳居第二;新州居第三。已探明有次經濟意義的金礦資源 1269 噸,西澳占 71%,達 821 噸;昆州約 105 噸;新州約 63 噸;北領地約 94 噸。隱含金礦資源 2823 噸
http://r.club.china.com/data/thread/270727846/2712/48/24/2_1.html
中新網11月23日電據澳大利亞《星島日報》報道,澳洲發生排華第一炮的紐省藍坪窟(LAMBINGFLAT,現為楊格市YOUNG),在1860至1861年間發生一連串白人暴動,大量中國人被屠殺,但當地排華暴動竟沒有留下中國人死亡的記錄。當地的博物館正發起一次籌款運動,希望籌得八千元,用來保存和修補昔日白人淘金者大屠殺中國人時扯起的帆布旗幟,以記錄這段歷史。
這幅外界稱為「起來橫額」(ROLL UPBANNER)的旗幟,中央是一個尤里卡(希臘文EUREKA我想出了意思)式的十字,四周寫著「起來,起來,不要中國人」(ROLLUP,ROLLUP,NO CHINESE)。曾幾何時不知多少白人淘金者受到這幅營篷的帆布旗壯大膽子向中國人進行血腥暴行。
1860至1861年間,現在離悉尼四小時車程的藍坪窟曾發生一連串白人暴動。「起來橫額」比澳洲白人第一次民間騷亂的維省尤里卡旗遲了六年,但卻是澳洲排華的第一炮,奠定了1901年聯邦立國制定的白澳政策的基礎。1938年澳洲一套默片「白澳之誕生」更歌頌藍坪窟的暴徒。
據連同帆布旗一起在博物館展出的手抄紀錄,在1861年6月最後一個星期日,「3000名淘金者到來去驅趕淘金地上的中國人。」它又表示,一班「暴民突擊中國人,粗暴對待他們,強行將他們的辮子割掉」。
當時三個星期後《悉尼晨鋒報》這樣報道:「手無寸鐵,無自衛能力和毫無反抗的中國人,被為今次而備的短棒和鋤柄最兇殘的毒打,逐一倒下。」「一名不幸的中國男童跪下,淚流滿面,舉起雙手,懇求大發慈悲;一名暴民,用一根可以殺死巨人的短棒,一下便把他打倒在地上。」
令人驚奇的事,這些排華暴動竟然沒有中國人死亡的紀錄,唯一的死亡紀錄竟然是一名白人淘金者,他和其它暴民去法庭要救前日被捕的暴動領袖時,被警察的步槍子彈打中頸部喪生。
楊格歷史學會主席76歲的森信(JOYCESIMPSON)女士表示,她在楊格長大,早期都不知當地的排華歷史。她是在八年前參加歷史學會,才開始涉獵當地早年的歷史。
森信女士認為要保存這幅旗幟,不是因為它昔日所代表的,而是一種象徵,「我們遺留下來什麼垃圾」。
據紐省上議員曾筱龍翻查紐省省議會圖書館的紀錄,發現有四份與藍坪窟大屠殺有關的珍貴檔案。
一份是1861年3月中國人向紐省殖民地政府呈交的請願書,上有43名華人的中文名,其餘三份分別是關於當年3月和4月中國人呈交兩份請願信的議會紀錄,及同年4月金礦署長對排華暴動的調查報告。這即表示,上述六月慘烈的大屠殺,省議會沒有記錄
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是大洋洲的一個大陸島國。她與中國遠隔重洋,但是早在100多年前,繼華人移居美洲的古巴、美國、秘魯等地之後,就有華人相率前往謀生。而華人成批移居澳大利亞,實始於19世紀40年代,即距今140多年之前。據歷史資料記載: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7月,有一隻「尼門羅」號輪船,裝載著100個成人和20個兒童,由中國福建省廈門,到達新南威爾士省之悉尼(即雪梨),這是成批到達澳大利亞的第一船華工(注1)。其後赴澳的華工人數雖無正式統計,但據1852年廈門英國領事的報告:在1849年內,由廈門赴澳的華工為270人,1851年為1438人,1852年為2666人,前後4年間,即達4300多人(注2)。起初到達澳洲的大多是從廈門去的閩南人,但隨後去的,則多屬從香港去的廣東籍台山、新會、恩平、開平、東莞、增城、高要、中山等地人。這些人大多數都是以「賣豬仔」(即契約工人)的形式前去的,而自備盤川的只是少數(如1849年去澳的270名華工中,自備川資者僅有28人)。他們到達澳洲後,受雇於當地的農場主,從事農業和畜牧業。到19世紀50年代初期,華人到澳的僅5000餘人。 大量華人移入澳大利亞,是在1851年(清咸豐元年)當
敬告:本文版權歸中山網所有,轉載時請註明出處,必須保留網站名稱、網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隨意刪改文章任何內容,我社將保留法律追究權利。 http://www.zsnews.cn地發現金礦之後。在「淘金熱」的推動下,一批批華人赴澳尋金淘金,從此展開了華人移澳歷史新的一頁。但這一頁歷史、則比先來者,更為凄涼悲慘,留下了澳大利亞華人淘金的血淚史。
澳大利亞金礦的發現
據史書記載:澳大利亞最早發現金礦是在1851年。實際上,在19世紀的前半葉,澳大利亞人根本就不知道有黃金。盡管有1823年有一位政府測量員麥貝利恩(J。MCBRIEN)曾經報告說:在新南威爾士省(NEW SOUTH WALES)的巴瑟斯特(BATHURST)以東15里的魚河,發現過金沙。1839年至1842年間,也分別有人在新南威爾士省發現了金礦。但當地政府怕走漏了風聲,一直沒有把消息外傳,也沒有組織人力去開采。直到1851年一個住澳大利亞的英國人哈格里夫斯(EDWARD H。HARGRAVES)才正式開採金礦。哈氏原出生在英國,1832年抵澳,從事過多種職業,曾經過商,捕過魚。1848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發現金礦的消息傳到澳洲後,他曾到過美國淘金,幾年之間頗有收獲。在美期間,他留心觀察金礦的地形地貌。經過研究,他發現澳洲的新南威爾士省的地貌與美國加州的地貌很相似,因而他斷定新省一定會有金礦。於是,他於1851年1月7日從美國回到澳洲悉尼,立即到巴瑟斯特附近的山地觀察和勘探。結果使他喜出望外,他於同年2月12日,正式在夏丘溪淘金。這就是澳洲發現並開採金礦之始,從此揭開了澳大利亞淘金歷史的新篇章。後來,澳洲政府為了表彰他發現和開採金礦之功績,曾賞給他一萬鎊獎金,以資鼓勵(注3)。而哈格里夫斯,也就成了當時的知名人物。
黃金的發現並開采,的確成了澳大利亞歷史上劃時代的一件大事。從此,隨著淘金事業的發展,世界各地人紛紛涌到澳洲,新南威爾士、維多利亞、昆士蘭等省的人口急劇大量增加,促進了當地工商業的發展,把澳洲的社會推進到一個新的時代。與此同時,殖民主義者也從這里掠奪了大量的黃金,源源運回本國。所記載,僅1852年11月中的某一天,有三艘開往倫敦的輪船,就裝載著黃金7噸。難怪馬克思後來在《資本論》中也曾寫道:歐洲各資本主國畳幾乎所有的黃金,都是從澳大利亞和美國得到的(注4)。
受騙漂洋的契約華工
1852年(清咸豐二年)前後,中國的福建、廣東沿海各地,傳遍了澳大利亞出產黃金的消息。這些少消息最初是由設在香港的澳洲航運公司招工販子和經紀商人輾傳播開去的。他們誇大宣傳新金山遍地黃金的美好前途,目的是引誘中國的貧苦農民,甘心作為廉價勞工前往澳洲為他們開採金礦。
這時的中國腐朽的清朝已經日暮途窮。帝國主義列強的黑手陸續伸入,中國社會的經濟瀕臨破產。而清朝皇帝卻在繼續施展淫威,更加殘酷地壓迫剝削廣大窮苦百姓。加上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涌,戰亂頻仍。華南沿海的貧苦農民,或為生活所迫,或為逃避戰爭災禍,正想遠走他鄉,擺脫困境。此時,外國投機商人和招工頭,便在福建廈門和香港等地,設立所謂「豬仔館」,從事招募華工勾當。他們僱用一批批流氓地痞,施展金錢利誘和強迫硬拉等手段,騙取窮人上當。據歷史資料記載:「豬仔館」老闆規定:人販子不論使用什麼方式,只要把中國人弄到手,送到洋行門口,就可按人頭給予報酬。最初每一名「豬仔」,無論是騙、拐、掠、綁來的,一律酬給銀洋3元,後來漲到8至10元,有時竟高達90至100元。那些被騙招募的華工,就同招工販子或經紀人訂立契約。大都以3年為期,訂定華工到澳洲後,將他們的勞動收入作為贖身費。3年之後才得自由,才能自積工資。這就是所謂「契約制度」(INDENTURE SYSTEM)或稱「賣豬仔」的由來。這些華工就叫「契約華工」。
販運華工除了「契約制度」之外,還有採用賒單工制度的。即華工去澳洲的船票是從招工頭或經紀人那裡賒來的,抵澳之後在一定時期內,華工要以其勞動收入的大部分償還船票等費用。其實這也是一種變相的「契約」。此外了有少部份華工在國內靠借高利貸籌集盤川,以家屬作擔保,到澳洲工作後,將工錢匯回國內償還欠債。
華工們登上了招工販子的船後,就象落入「浮動地獄」。船上的水手全副武裝,凶神惡煞。他們隨意毒打,甚至開槍射殺華工。有時把全船華工鎖在艙內,禁止自由行動。當時,船主們大多違反有關國際航運管理的規章,超額濫載並扣減乘客的糧食和食水。又把超載的乘客盡量擠塞在船艙里。船上的通風設備很差,華工被磨病死、餓死,有的被打死或被拋下大海,也有被遺棄於荒島上。有的華工因不堪折磨,而悲憤自盡(注5)。
華人淘金的血淚足跡
由於維多利亞省的金礦較多,因此人們便把維省的首府墨爾本(MECBOURNE)命名為新金山,以示區別於美國的舊金山。
1851年以後,大批華工乘船陸續來到維多利亞省。船剛停岸,即成群結隊前往金礦區。當時維省西南部的巴辣勒(BALLARAT)是華工集中最多之地。據1853年統計,巴辣勒已避孕葯華工2000人,3年後激增至25000人。有一時期,巴辣勒全市居民中,華人占。該地的蘇華倫山(SOVEREIGN HILL)因為盛產黃金而被華工命名為大金山。巴辣勒之北的阿拉勒(ARARAT)和阿窩卡(AVOCA)也因盛產黃金而譽為「廣東礦脈」。
由於華工的大量湧入,引起了當地白失的不安,他們促使維省當局於1855年立法限制華工入境。除規定每10鎊噸船位限載1名華工外,還對每個入境之華人徵收人頭稅10鎊,並責成船長代收。此後,船主為了逃避繳納人頭稅,把運載華工的輪船駛向不用納稅的南澳省(SOUTH AUSTRACIA),華工登岸後,便循陸路步行300多公里進入維省境內各金礦區。據說:1855年至1858年間,由南澳登岸而徒步去維省的華工即達2萬人之多。歷史家是這樣描述華工「入山」情景的:
他們下了船,陸續登陸。一律穿著藍色或黑色的衫褂,首先在阿特列(ADELAIDE)城郊的草地搭營露宿。由向導向他們說明入山去去礦區的沿路情形。華工每隊約有100人左右,每人除付給向導費2鎊外,還要付130鎊作為搬運食物用具的費用。
他們由洛夫地山(MOUNT LOFTY)向東南進發,一路上餐風露宿,經常受到土人、毒蛇、野獸的襲擊,苦不堪言,到了威靈頓(WELLINGTON)後,他們便須涉水
渡茂來河(MURRAY RIVER),沿著5年前澳工人尋金的老路而行。
「有的人乘船來到洛勃(ROBE),便向東轉入內陸。洛勃是一個濱海小城,因常有大批華工過路,而帶來商業興旺,市面繁榮。由中國來澳的船隻,還滿載茶葉、絲綢、桐油等大宗貨物,在此停卸後,再裝載大量羊毛出口。1857年左右,此地經常有3000名以上華工停留等待入山。」(注6)
從各地奔波而來的華工,在金礦落戶後,立即賣命勞動。他們頭戴尖頂的圓形大斗笠,肩挑著簡單的行襄和採金淘金用的鋤頭、鐵鏟、畚箕,成群結隊翻山越嶺,行曀在崎嶇荒涼的深山路上,四處尋找金礦。一旦發現異色泥土,確認有礦藏,他們就駐紮下來,搭蓋簡陋棚屋(大多用碎石壘牆,樹皮蓋頂或用竹木搭架,樹皮作牆和蓋頂)。屋子很矮,人在裡面無法伸直站立。華工們只好席地而卧,或用樹條編織成床鋪棲身,以避身霜雨雪。
當時,華工用的采礦工具極為簡單項,多數用鋤頭鐵鏟掘井挖沙,一些人下井,把泥沙傳上地面;一些人在井口,用木盆盛著,不停搖動,以水沖洗。因為金沙比泥沙重,故泥沙被沖走後,粗金沙粒便留在盆底,這就叫「淘金」。華工們起早摸黑,拚命挖掘淘洗,累得腰酸腿痕,頭昏眼花,也不願停下來休息。他們沒有技術,工具簡單,通常華工只能在白人開采過而棄置的礦坑裡挖掘殘渣,因而被白人輕蔑地稱為「挖掘渣滓的傢伙」、「跟蹤者(TAILERS)」。「淘金「的華工,通過艱苦勞動,偶爾也能淘得殘留下來的金沙,後來白人常用「中國人的彩」(CHINAMAN SLUCK)來形容一個人的好運氣,就據此而來。時至今日,澳洲人購買獎劵時,常請中國人指點號碼或代購,他們稱之為藉助「唐人的運氣」。華工們背負著沉重的債務和運在故鄉的年邁雙親與孤苦妻兒的期望,經過長年累月的拚命勞動,終於得到了回報。他們將收獲到的黃金寄回或帶回中國者亦為數不少。據資料表明:從1856年7月1日至1857年6月30日的一年間,僅由墨爾本出口運往中國的黃金,即達111903兩(盎司)按當時價值約50萬英鎊。這就不得不引起了白人的妒忌和仇視,種下了後來排華暴行的禍根。
華工倦荒山野嶺採金淘金,除遭受塌井事故,有人葬身井底外,還要抵禦風霜雨雪的侵擾和毒蛇猛獸的襲擊,而且要對付粗獷的白人和野蠻的土人的挑釁和進攻。當
時深山土著居民極多,華工常慘遭殺害,令人目不忍睹。
淘金人實錄——譚仕沛著《閱歷遺訓》
早期去澳洲的華人中,多數是農民、工人或小商人,他們文化程度極低,自然很難對當時的淘金生活作文字的記載,至為可惜。但是,澳洲雪梨大學歷史系教授、僑史專家劉謂平教授,卻偶爾發現了粵籍旅澳華僑譚仕沛著作:《閱歷遺訓》。
譚仕沛為廣東南海縣人,生於1855年(清咸豐五年),由於家貧,聽聞澳洲盛產黃金,就於1877(清光緒三年),偕同父親、弟弟赴澳洲,初作淘金礦工,後改業經商因而政富。1925年,年愈七十的譚氏,為了將自己到澳洲艱辛的一生告誡子孫,親自憶述,請人代筆,寫下了《閱歷遺訓》。書中記述的事實,都是當時華工生活的真實記錄,因此,成為至今保存最珍貴的第一手華僑史料。
譚氏抵澳時已是淘金時代的後期,旅澳華人的遭遇更為凄慘。《閱歷遺訓》對當時的社會暴露無遺,現將譚氏父子兄弟的澳洲淘金生活實錄摘抄於下:
「世傳谷黨埠(劉渭平按:即澳洲北部之COOKTOWN)土產黃金,地不憂寶,采之無禁,掘之無竭。習聞不擦,父子兄弟同心嚮往,光緒二年十二月出五日由鄉祖道,初九日在港揚帆,十二年廿低埠(時已為1877年).頓失所望,據悉傳聞失實,誤聽偽言,金既難求,且也水土不合,因而致病者比比然也。沿途所見華人,鵠形菜色,非貧則病,愁嘆之聲不絕於耳。先進者不歌來暮,反切去思,後進者能不聆心憂。然既已來此,姑往探之。乃置鋤焉,備鏟焉,舉凡器用食品,或負之,或擔之,左提右挈。三年正月初四日,結侶入山,魚貫而行。比到十六米(即英哩、下同)時,夕陽西下,因而止息。露宿風餐,其苦可知。越二日戒途,凌晨遄征,人步亦步,人趨亦趨。既不敢離群而索居,亦不敢獨行踽踽,恐失援而為野人所算,剽食堪虞。所以載馳載驅,汗流氣喘而不敢自由止息者,我是之故也。及到二十米逢水即止,群焉卸擔,提汲執炊,各行其事。憩息二天,愛又啟行。履鵵岩,越崎嶇,及到廿六來。疲睏已極,舉步難移,人懷止息。又歇三天。行至四十米,滂沱大雨,坑水盛漲,欲濟無舟,徒興望洋之嘆。櫛風沐雨,淋漓盡致。守望水涸。而餱糧已盡。我迫轉回谷黨,以解糧食。及水涸首途,至五十二米止宿。屈計行程,已匝一月。到此則萬里平陽,一路康衡大道。至七十二米,名曰大山腳,亦雲殆矣。在此息處,此有次大山焉,高插雲霄,不知其幾千萬仞,紆徐而上,迤斜而下,憊桎難堪,詢諸行旅,曰此為八十二米。或輕棄其行李者有人,或作阮籍之泣者有人。手胼足胝,肩破血流,血衣膠固,牢不可脫,強為更衣,痛不可耐,嗚呼,無辜而受肉刑,不禁撫肩而太息。暫停數天而又行矣,至九十六米而止。然臣朔已飢,見有英人麵包鋪在,乞食於英人,幸亦憐而與之,聊以果腹。及至一百米,已越三月。乃拾淘沙,絕不見金,戚然憂之。適郭良兄道出其間,不吝指教,始曉開采,而所采又屬無多,每日不過一二分金,僅足糊口而已。乃時數恨人,命途多舛,腳生石疽,不良於行。聞道石疽用火炙石,石熱腳踏其上,血活即愈。吾如法試之,果有奇效。然尚末痊癒,同侶遠徒,不得不追隨而往,至百二米欲止,又聞百三米金苗極旺,群趨若騖,載奔載驟,及至百三米,時已六月。擇地而采,每日可得六七分。而父與弟相繼而病,呻吟枕席,焦慮萬分。幸遇陳盤兄過從,知為黑痧毛釘病,如法救治,其病若失。感恩圖報,辭不受謝,似此盛德,求諸今人,吾見亦罕。至於谷黨,世界艱難,流落而不得歸者,所在多有。此風傳至中國,凡有尊親莫不憂形於色。由中國匯舟來然後歸者,不知凡幾。吾堂叔聞此消息,將我房屋按典,得資一百六十元,由省萬全珍珠鋪匯來谷黨萬全安店,摺合英金三十二鎊,以為我父子兄弟歸家舟費之用。父因時運不濟,復病而費盡。至十一月到百六米,父子兄弟因困於此,苒荏數載……無一而可,不得已重舊業,復往採金……至乜泣大河(劉渭平按:此為MITCHELL RIVER,在昆士蘭省北部)一望汪洋,同侶棲息。是晚鍾鳴九點 ,突聞人群起,鳴示警,終夜戒嚴,如臨大敵,守至天明,立即徒避,時已五年,吾見採金究同海底捉月,又顧而之地。傭工酒館,每月可得工金兩鎊。是年除用外,實存工金25鎊16司令6便士,六載於茲,振作毫無。……」
以下敘他離開金礦以後,做過菜園養豬、墾荒種蔗、伐木、管工、開商店等工作及其成家經過和告誡子女之經商規則等。從譚氏的這本小冊子中,可見當時採金淘金工作這艱苦辛勞,而所獲無多,同時也可見在少數華人的成功史背後,正不更有多少老死異地或受害冤死的血淚事跡!
百年前金礦區之中文告示
19世紀中葉,在奧大利亞各省從事淘金的華人日漸增多。據統計:1857年表月間,維多利亞省共有華人25528人,至6月即有33694人,而1858年底,全省華人已增至42000人。但至1861年又減至24,700人,佔全省人中1/100在新南威爾士省,1856年僅有華人896人入境,1858年增至12,000人,至1861年全省共有華人21,000人,佔全省人中1/160昆士蘭省是在1869年以後才陸續發現金礦,華人又大批湧到,至1877年全省華人約有25,000人。
這時澳洲各地政府對於金礦區的主權和採金技術管理等,多有法令規定。1873年5月,昆士蘭省當局頒布了一項金礦區的法令,由一個名為亨利之譯員譯為中文。這實為澳洲華僑史上之一個重要史料,從中也可看到當時金礦開採的一些情況。現錄於下:
「曉諭華英人等知悉:今時英國所立規矩,善美俱全,本惠愛為心,以均平為治。誠恐知識者稀,以致爭端多事,故將各規例開於後。一規例:取泥皮鑫並伏咈嘮,取金每1人限管地方40尺四方。一規例:有水地方系2人合伴,限管地方100尺長,50尺闊。3人合伴,限管地方100尺長,70尺闊。4人合伴,限管地方,100尺四方。一規例:有水坑底,每人限管地方30尺四方。一規例:取白石地方,每1人限管地方40尺闊。一規例:有人開出新坑,像石湖金,官府另賞人情,多俾20個人地方。一規例:有人流長取金,官府另賞人情築塞水塘。一規例:取爛泥地方任從官定長短多寡。一規例:做泥中,若系停工,限期3日3夜,如若過期,有人爭奪,衙門不理。一規例:做泥口人等若遇伴有病,不能返工,祈報官府出人情幣張,方無爭奪。一規例:做石湖規矩,1人管得2人地方,2人管得4人地方,皆因有顆伴做中石功夫,不得藉斯爭奪。一規矩:大凡地方有木圍的,系人家稅地,千祈年不可入內鋤掘,如有不遵,拿到衙門,從重究治。一規例:唐番人等須要攬順幣,如無查出罰銀,從重施行,決不輕恕。」
淘金引起的排華風暴
華工的大量湧入,不可避風免地引起了當地歐籍白種人的反感。由於中國人刻苦耐勞,團結合作,在短期內即無可無不可蓄了一筆財富,這就遭到了歐洲移民的妒忌。他們認為:中國人搶走了他們的飯碗,中國人到這里不是想安家立業,而是想發財,撈一把就走,而且挖出的金子正源源不斷地運回中國。謠傳的煽動,更激起了白人的憤怒。他們叫嚷:「要有效地防止澳大利亞福地的金礦場變為中國皇帝和亞洲的蒙古躂怛部落的財產。」終於演變成排華暴行風潮,暴徒們以種種理由反對華人,誣說華人不合作,不衛生,不守法。當時產金的巴辣?約有華人9000人,僅有婦女2人,因而被白人誣指有不道德的行為。隨著反華叫聲的日囂塵上,排華的風暴隨之洶涌而來。1854年維多利亞省的歐洲移民舉行大會,決定於7月4日在本地高(BENDIGO)集體搞事,妄圖把全部華工趕出金礦區。幸被當地政府及早發現,採取措施加以勸阻,才沒鬧出嚴重事件。
據此引起了當地政府的注意。1855年(清咸豐五年)維多利亞省政府成立了「金礦皇家委員會」,對開採金礦情況進行了調查,最後竟通過限制華人入境的法案,規定凡經登記的船們只能搭華人1名,並且規定入境華人每人每年須繳納人頭稅10鎊,現成各船船長代收。此外,還規定每1華人每年須會1鎊「保護費」。澳洲當局用此款雇派1名「保護官」負責調解紛爭。規定對超過噸位限額入境之華人搭客,每人罰20鎊,船主罰10鎊。這個法案,是澳洲第一次限制華人入境之正式法令,實際上揭開了澳大利亞排華歷史的序幕。
1857年7月,維多利亞省巴克蘭(BUCKLAND)礦區首先爆發了排華暴行。在當局的慫恿下,約有500名白人。成立了反中國人同盟,之後,白人礦工成群結隊到案處圍攻中國人,他們肆意橫行,燒中國人的房子,搶中國人的財物,甚至殘暴地毆打中國人。結果造成三個華工被活活打死,數十名華工受傷,華工財產損失約值八、九千鎊。事件發生後維多利亞省政府才派兵維持秩序,暴行才告平息。巴克蘭礦區排華事件之後。維多利亞省政府意識到單靠限制華人入境已難秦效。因為華人可以繞過維多利亞,從鄰近的南澳省或新南威樂士省登陸,然後長途跋涉到維省金礦區來。而且因輪船不停維省各口岸,而使該省各岸商業蕭條,貿易額下降。於是維省政府當局呼籲新南威爾士各南澳兩省政府採取共同行動。南澳政府當即表示中意, 並於1857年通過了維省一樣的限制公地人入境法案。而新南威爾士省則被上院否決未獲,因此數年之後,華人到新省的人數遂急劇增加。這同樣引起了當地白人的妒忌和反對,1860年12月12日終於釀成了藍濱灘(LAMBING FLAT)事件。白人鬧事持續到次年9月,二、三千華人在光天化日之下被白人搶劫一空,焚毀房屋無數,死傷3人,財產損失嚴重。同處11月,新省通過了3年前沒有的限制華人入境法案。從此華人入境為減少,1862處為1,030人,1863年僅有63人。由於來澳華工減少,澳國的採金業日漸不振。
但是,維多利亞、南淵、新南威樂士省的限制華人入境法案,遭到了英國政府的反對。因為英國與中國清朝政府簽署了兩國人民可以自由來往的條約。英國為了維護處已在華的利益,不得不反對澳大利亞各省的排華法案。加之採金業由盛而衰,這三省的排華法案便先後自動廢止了。此後由1867年至1877年的10年期間,淵洲各地白人排公地情緒稍有緩和,形成排華的第一個回合。
1870年左右,北部的昆士蘭省(QUEENSLAND)陸續發現了黃金,公地工又大批涌去,至1877年,在昆士蘭省華工達25,000人,平均每7個居民中就有1個華工。據估計,當時白人淘得黃金130萬盎司,華工也淘得100萬盎司。這情形又引起了當地白人居民的反對,昆省當局再次採取了限制華人的種種措施,於是形成了第二個回合的排華。由1877年至1888年的10年間,新到昆士蘭省的僅有550人。
1888年6月12日至14日,大洋洲際會議在悉尼舉行,會議通過了更為嚴格的限制華人入境的議案規定:任何船隻每500噸只准載華人1人入澳wxf人入境必須造型書面許可證wxf人跨省遷移,也必先獲得准許等。這些決議,實際上幾乎把華人摒之澳大利亞門外。此後,在澳華人有出無入,至1888年在澳華人僅下50,000人,而至1901年,更減至30,000人。
1901年,澳大亞聯邦正式成立,決定採取「默書測驗法」進一步限制移民人數,規定每個進入澳大利亞的移民,都要在澳國官員面前默寫一段50字長的任何歐洲國家文字,這實際上等於關上了入澳的大門,華人往更加困難了。以後,澳洲白人更提出了「雪白的澳洲」、「澳洲人的澳洲「等口號,推行「白澳政策」(注10)。從此,昔日古澳洲大地上披荊斬?,為澳大利亞社會的繁榮和發展,灑下了無數血汗,作出了重大貢獻的中國人,竟成了排斥的對象。此時,各地的金礦也日漸枯竭,采礦業務實際上陷於停頓。華工也紛紛回國,倖免留下來的都相繼向城市轉移,從事菜園、菜販、洗衣店、家私工匠、小商販或經營零售商店等。淘金時代也便宣告結束了。
F. 誰能提供100個難記的單詞啊謝謝了,我急用
whip (名)(動) 鞭子.鞭打
mild 溫柔的,溫和的;素淡的
splendid 輝煌的,壯麗的
clay 粘土,陶土
accuracy (名) 准確,精確
ambulance 救護車
orchestra 管弦樂隊
systematic 系統的;有計劃的
painter (名) 油漆工人;畫家
handsome (形容) 英俊的,帥的
navy 海軍
fascinating (形容) 迷人的
scarcely (副) 僅僅;幾乎不
neighbourhood 鄰居關系;鄰近
pardon (名)(動) 原諒;赦免
criticize (動) 批評;非難
deck 甲板;一副(紙牌)
flavour 味道;滋味
faculty (名) 才能;學院,系,科;同一專業的教師
basket (名) 籃子,簍子
horizon 地平線;眼界,見識
copper 銅;銅幣
decorate (動) 裝飾;裝璜;授予(獎章,勛位)
operational 操作的;手術的;可使用的
ton 噸;大量
juice (名) 果汁
spin (名)(動) 紡紗;旋轉
hostile 敵人的;敵意的
nightmare 惡夢
medal 獎章,勛章;紀念章
diamond (名) 鑽石;鑽石飾品;菱形
peaceful (形容) 和平的,安祥的,寧靜的
scatter (動) 分散
horrible (形容) 可怕的;討厭的
nonsense 廢話;愚蠢的行為
chaos (名) 混亂;混沌
chin (名) 下巴;下顎
bureau 寫字桌;處,局,所
inhabitant (名) 居民,住戶
slave 奴隸;苦工
reservation (名) 保留;預訂
slam (動)(名) 猛然關閉;抨擊
elbow 肘
sleeve 袖子
creep (動) 爬行;暗地裡移動;蔓延
grace 優美,優雅;仁慈,善意
supermarket (名) 超級市場
smart (形容) 聰明的;伶俐的
regulate (動)調整
clash (名)(動) 碰撞;沖突
assemble (動)聚集;裝配
arrow 箭;箭頭
nowadays (副) 如今
sandwich (名) 三明治
vanish (動) 消失;消散
commerce (名) 貿易
collar 衣領;(狗,馬)項圈
socialism 社會主義
rice (名) 米
transmission (名) 傳送;發射
fist 拳頭
abstract (形容)(名)(動) 抽象的.提要.提煉出
embrace (動)(名) 擁抱;包含
dynamic 動力的;動態的;有活力的
drawer (名) 抽屜
endless 無盡的
definite 明確的,確定的
affection (名) 愛;慈愛
dawn (名)(動) 黎明;天亮;開端
neutral 中立的;中性的
fortunately 幸運地
candle (名) 蠟燭
supper (名) 晚餐
vague 模糊的
marine 海的;海產的;海船的;海運的;海軍的
lively 活潑的
script 筆跡;劇本;稿本;答卷
geography (名) 地理學
reproce (動) 生殖;復制
lamb (名) 小羊;羔羊;羔羊肉
gay 快樂的,歡欣的;放盪的
terror 恐怖,驚駭
utility 有用;共用事業
shelter (名)(動) 遮蔽;庇護
poster 海報,招貼
mature (形容)(動) 成熟的.成熟
wealthy 富裕的
confess (動) 認錯,供認,承認;懺悔
miracle 奇跡
jaw 顎;下巴;鉗夾
pan (名) 平底鍋,盤子,盆子
tent (名) 帳篷
super (形容) 上等的,超級的
mp 卸貨場;垃圾場;傾倒;仍下;傾銷
ladder 梯子
smash (名)(動) 毀壞,打破;猛沖;破產
shield (名)(動) 盾;護板,遮泥板.防護
explode (動) 引爆;爆炸
comedy 喜劇
classify (動) 分類
G. 以下哪些項目是poc版塊熱門項目
H. iFuture實體礦機是什麼怎麼賺錢多久能回本
每天都可以提現,5個月回本。
I. 你認為lamb項目怎麼樣
Lamb是lambda的全稱,是一個安全、可靠、可無限擴展的分散存儲網路,致力於為新一代價值互聯網提供可無限擴展的數據存儲容量。Lambda是一個高速、安全和可擴展的區塊鏈基礎設施項目。Lambda是區塊鏈的數據存儲基礎設施。它有自己的計費、交易、加密和訪問控制鏈。
建議賺了錢以後,先把這一套放出去,然後對純利潤經營有一個好的態度。隨著區塊鏈概念的不斷普及和升溫,人們逐漸意識到這不僅是一場科技、金融、商業、工業和社會的革命,也是一場資本和財富的狂歡。投資者和追隨者不應效仿或恐懼。未設置危險場所,未設置危險圍牆。製造空氣的假硬幣應該盡快扔掉。不可靠的ICO項目不應參與。那些剛進入現場的人保留他們的本金,那些賺錢的人是安全的,對項目的長期投資是樂觀的。
J. 全球斑岩型±矽卡岩型銅、鉬礦床時空分布
一、空間分布
已知的全球斑岩銅鉬礦的時間和空間分布極不均一,主要集中於在環太平洋成礦域、特提斯-喜馬拉雅成礦域和古亞洲成礦域,此外,個別地台區已發現前寒武紀巨型斑岩銅礦床(印度Malanjkhand,655萬t銅儲量)和巨型矽卡岩型鉬礦(澳大利亞Mount Mulgine,122萬t鉬金屬量)(戴自希等,2004),與高硅流紋岩-鹼性岩組合有關的斑岩鉬礦分布於北歐挪威(Nordli)和北美洲東部北美洲格陵蘭(Malmbjerg)(Misra,2000)。
全球斑岩銅鉬礦床數量很多,在此統計銅金屬量大於500萬t的斑岩銅鉬礦的分布。由圖5-8可知,超大型斑岩銅鉬礦主要分布於3個成礦域,其中環太平洋成礦域佔到90%。根據位置可將環太平洋成礦域分為東部帶和西部帶,前者包括北美的科迪勒拉成礦集中區和南美安第斯成礦集中區,成礦時代以新生代為主,少量中生代;後者包括西南太平洋島弧帶(主要為新生代,靠近大洋一側)和東亞陸緣成礦帶(主要為中生代,離板塊俯沖處較遠的弧後一側,主要銅鉬礦位於中國)。特提斯-喜馬拉雅成礦域分布在歐亞板塊南緣,西起南斯拉夫,經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到我國的青藏、滇西以至緬甸,斑岩銅礦主要集中於喀爾巴阡-巴爾干-喜馬拉雅成礦帶,成礦時代為中-新生代。古亞洲成礦域分布在亞洲大陸中部,包括中亞烏茲別克和哈薩克巴爾喀什湖地區至蒙古和我國的天山、內蒙古到大興安嶺地區,成礦時代主要為晚古生代華力西期,斑岩銅礦主要集中於中亞蒙古成礦帶。斑岩銅礦本身含有鉬礦以外,有時與斑岩鉬礦伴生。美國西部的主要斑岩鉬礦帶位於斑岩銅礦帶的東側(兩帶相距達幾百千米),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的斑岩鉬礦和斑岩銅礦基本上分布於一個帶上(秦克章,2002)。
圖5-8 全球銅金屬量大於500萬t的斑岩銅鉬礦分布圖
整合已有的斑岩銅鉬礦的資料,美國地質調查局提出斑岩銅礦成礦密度表示不同區帶的潛力大小,圖5-9和表5-2為全球不同區帶的斑岩銅礦成礦密度分布圖,由圖5-9可知,西南太平洋成礦帶、安第斯成礦帶和喀爾巴阡山-巴爾干成礦帶的斑岩銅礦成礦密度最大,具有較大的找礦潛力。
二、時間分布
分布於環太平洋成礦域、特提斯-喜馬拉雅成礦域已知的全球斑岩銅鉬礦的時代主要為中-新生代,新生代成礦強度明顯高於中生代,古亞洲成礦域的斑岩銅鉬礦成礦時代主要為古生代(秦克章,2002)。另外,個別地台區已發現前寒武紀巨型斑岩銅礦床(印度Malanjkhand,655萬t銅儲量;中國銅礦峪,265萬t銅儲量)和巨型矽卡岩型鉬礦(澳大利亞MountMulgine,122萬t鉬金屬量)(戴自希等,2004)。Sikka和Nehru(1997)列出全球共有40個前寒武紀斑岩銅礦(3314±6~561±9Ma),其中重要礦床均為元古代,包括印度Malanjkhand、中國銅礦峪、加拿大TroilusLaket和納米比亞HaibRiver,前兩個礦床正在開采,後兩個礦床正在勘查。而中國鉬礦床,除個別礦床年齡在35~65Ma(如玉龍和馬拉松多)之間外,一般鉬礦床礦成礦年齡都在100~237Ma之間,相當於晚三疊世至早白堊世(羅銘玖等,1991)。
圖5-9 全球不同區帶斑岩銅礦分布圖
表5-2 全球不同區帶斑岩銅礦的礦床密度
(據Singer et al.,2005b,整理)
由圖5-10可知,銅的儲量新生代佔到90%以上,且存在隨時代變老,銅儲量明顯下降的趨勢,這主要與早期形成的斑岩銅礦被剝蝕掉和後期的地質作用改造有關(Singeretal.,2002)。超大型斑岩銅礦呈現類似的時間分布特徵(圖5-10)。
圖5-10 不同時代斑岩銅礦金屬量(左)和超大型銅礦個數百分比(右)
根據已有的年代學資料分析,全球主要斑岩型鉬礦的形成時代變化為340~5Ma(Misra,2000),年齡跨度范圍比較寬。全球鉬礦成礦年齡一般在25~70Ma(如美國的Climax、Henderson,加拿大的Kitsault,格陵蘭的Malmbjerg等),相當於古近紀(Misra,2000)。
三、重要斑岩型±矽卡岩型銅、鉬礦帶
秦克章(2000)系統總結全球重要斑岩銅礦成礦集中區的特點,本書在此基礎上,介紹全球重要斑岩型±矽卡岩型銅、鉬的成礦區帶的特點。
(一)安第斯成礦帶
位於東太平洋沿海南美洲一帶,該帶主要包括智利、厄瓜多、秘魯、阿根廷、玻利維亞等地的安第斯山脈,分布有大量的斑岩銅鉬礦,其中銅佔全球斑岩銅礦總儲量的54%,呈北西向分布,其中智利是全球最多斑岩銅鉬礦的國家,55個斑岩銅礦共有430Mt銅金屬資源量(Sillitoe,1995;Camus et al.,1996;Singer et al.,2002,2005a)。全球最大斑岩銅礦(亦是全球最大銅礦)ElTeniente發育於智利山脈中,資源量和產量總和為94.4Mt銅金屬量,每年產銅4.7Mt,佔全球總產銅量的37%(Camus,2002)。該地區存在3個旋迴,分別為早古生代Famatinian旋迴、晚古生代Gondwana旋迴和中新生代Andean旋迴,前兩者主要發育碰撞-俯沖和增生體,晚古生代I和S型花崗岩和流紋質火山岩發育於增生體的東部(Sillitoe,1988),亦有二疊紀(295~266Ma)和三疊紀(239~195Ma)斑岩銅礦化點(Camus,2005)。早中生代發育弧後盆地,晚古生代自早白堊世以後大西洋打開導致一系列擠壓變形且產生一系列岩漿弧向東遷移,斑岩銅礦形成時代分別集中於白堊紀(132~73Ma)、古近紀(65~50Ma)、始新世—漸新世(43~31Ma)、中新世(23~12Ma)和晚中新世—上新世(12~4Ma),其中始新世—漸新世(43~31Ma)形成斑岩銅礦最為重要,共有22000萬t銅資源量(Camus,2005),發育非常多的巨型斑岩銅礦,太平洋洋殼向南美大陸板塊俯沖和倒轉,誘發始新世—上新世中酸性斑岩的侵位和斑岩銅礦的形成(Charrier et al.,2002)(圖5-11),礦化發生在網狀脈或角礫岩筒內,具有典型的斑岩銅礦熱液蝕變分帶模式,主要硫化物有黃鐵礦、黃銅礦、斑銅礦和輝鉬礦,次生富集對礦石品位的提高起重要作用(Munchmeyer,1996)。晚中新世—上新世形成了全球最大的El Teniente(9435萬t銅,250萬t鉬)斑岩型銅鉬礦,除此以外,還包括Rio Blanco-Los Bronces斑岩銅礦(5243萬t銅)和Los Pelambres-El Pachon斑岩銅礦(2663萬t銅);白堊紀和古近紀形成的斑岩銅礦資源量分別為460萬t和5700萬t,中新世主要形成斑岩型銅金礦(1300t金)(Camus,2002,2005;Cook et al.,2005)。
圖5-11 安第斯成礦帶斑岩銅礦的時空分布及鍶初始值關系
(二)科迪勒拉成礦帶
除了中美地區發育一些新生代大型斑岩銅礦(如巴拿馬Cerro Colorado:3730萬t銅資源量、波多黎各RioVivi:218萬t銅資源量和海地Douvray:230萬t銅資源量)(Singer et al.,2005a)以外,主要斑岩銅鉬礦位於美國西南部、加拿大山脈和墨西哥等地區。
根據斑岩銅鉬礦床的時空關系和成礦特徵,將此帶分為南北科迪勒拉兩個成礦亞帶,斑岩銅鉬礦床分布的群聚性非常明顯,呈北北西和北西向分布(圖5-12)。北科迪勒拉成礦亞帶中斑岩銅礦主要集中於200~175Ma和90~20Ma,而斑岩鉬礦形成時代為60~50Ma,兩者基本上處於同一成礦帶,主要發育石英二長岩型斑岩鉬礦,重要礦床有美國華盛頓Mount Tolman(礦石儲量為2177Mt,Mo和Cu平均品位分別為0.054%和0.09%,鉬金屬量達118萬t,銅金屬量196萬t)和阿拉斯加州Quartz Hill(礦石儲量為1216Mt,Mo平均品位0.077%,鉬金屬量達94萬t)石英二長岩型斑岩鉬礦(Keith et al.,1992;Carten et al.,1993;Camus,2005)。
圖5-12 北美洲斑岩銅鉬礦床分布圖
(三)西南太平洋島弧帶
該帶基底層基性火山岩系較厚,硅鋁殼混染不強,與成礦有關的閃長岩的Au/Cu比值高,而Mo/Cu比值低,主要銅礦類型為斑岩銅金礦(圖5-13)(Van Leeuwen et al.,1994;Mathur et al.,2000,2005;Paterson et al.,2005a,2005b),占目前全球斑岩銅礦總儲量的8%,含有少量的含火山岩型多金屬硫化物礦床,產於典型大陸邊緣島弧環境。
圖5-13 印尼銅-金(-鉬)礦床分布圖
鉬主要作為伴生組分產於斑岩銅-金礦床中,與成礦有關的岩石主要為石英閃長岩、石英二長岩,常具有角礫岩筒,成礦時代主要為新生代(Pollard et al.,2002,2005)。該區發育全球最大的Grasberg富金斑岩銅礦(銅金屬量2802萬t,金儲量2604t)(Cook et al.,2005),周圍1.5km發育大型斑岩銅礦型矽卡岩銅金礦床(埃茨伯格Ertsberg,金儲量91t)。另外,同一成礦區帶發育很多大型斑岩銅金礦(如印尼松巴哇島的Batu Hijau巨型斑岩銅金礦,銅金屬量723萬t,金儲量572t;巴布新幾內亞的Ok Tedi巨型斑岩銅金礦,銅金屬量2802萬t,金儲量446t)(Cook et al.,2005)。該帶銅金礦伴有鉀硅酸鹽蝕變,鉀硅酸鹽蝕變富含早期熱液磁鐵礦,後者在斑岩系統的淺部疊加由絹雲母、綠泥石和赤鐵礦組成的泥化礦物組合,發育大量的鎂質矽卡岩,具有完整進退矽卡岩蝕變礦物組合,不僅大量發育鎂橄欖石、鈣鎂橄欖石等高溫矽卡岩礦物,而且陽起石和綠泥石退化蝕變礦物普遍存在(施俊法等,2006)。
值得提出的是,菲律賓斑岩銅金礦常與在成因上有聯系的石英脈型金礦和含金銅的塊狀硫化物礦床(實為脈狀礦)有規律的組合,石英脈型金礦位於斑岩金銅礦床的上方或外圍,含金銅的塊狀硫化物礦床位置最淺(秦克章,2002)。
(四)中亞蒙古成礦帶
該帶包括烏茲別克、哈薩克、蒙古和我國東北地區,屬於古亞洲成礦域(圖5-14)。主要以斑岩銅金礦床為主,可以分為3個亞帶,由西向東依次分別為天山中帶阿爾馬雷克(Almalyk)礦田、哈薩克境內的巴爾喀什成礦亞帶和蒙古-鄂霍茨克成礦亞帶,成礦時代為古生代(Seltmann et al.,2005)。
阿爾馬雷克(Almalyk)礦田中斑岩銅礦床主要與石炭紀—二疊紀的花崗閃長斑岩有關(Golovanov et al.,2005),主要發育超大型卡利馬克爾(Kalmakyr)(銅金屬量1080萬t,金儲量1374t)(Cook et al.,2005)和薩雷切庫(Sarycheku)等斑岩銅金礦床,成礦時代為石炭紀。該礦田除了銅、金、銀、鉬的儲量巨大外,其他伴生元素(如Mo、Au、Ag、Se、Te、Bi、Re、Os、Co、Ni、Pt、Pd等)的經濟價值也非常可觀(Golovanov et al.,2005;Singer et al.,2005a)。
巴爾喀什成礦區帶是以華力西運動為主的多旋迴構造區,發育大量的斑岩銅礦床,向東南延伸至中國新疆西天山成礦帶,斑岩銅礦床分布在受深斷裂控制的北濱巴爾喀什-伊犁火山岩帶的邊緣,礦化一般與侵入體較晚期分異的花崗閃長斑岩、石英二長斑岩和花崗斑岩的小岩株和岩牆在空間上緊密共生,大型斑岩銅礦多產在岩帶的內緣弧(如科翁臘德、博爾雷、阿克斗卡、科克賽等),而在外緣弧僅見一些小型礦床。在構造上,大多數銅礦與托克勞復向斜和巴卡納斯復向斜的斷塊構造和環形火山構造有密切關系,礦床和礦田一般都賦存在不同方向的斷裂共軛或交切地方(芮宗瑤等,1995)。該成礦亞帶發育多個科翁臘德、阿克斗卡、博爾雷、薩亞克、科克賽等大型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銅礦(秦克章,2000)。其中以Aktogai-Aiderly礦田斑岩銅礦規模最大,銅金屬量達1250萬t,銅平均品位為0.4%,成礦時代為石炭紀(Cook et al.,2005)。
蒙古-鄂霍茨克成礦亞帶斑岩銅礦化的有利地區為鹼度偏高的安山岩和玄武岩火山活動區(Gerel et al.,2005)。該亞帶斑岩銅鉬金礦的勘探取得了重要的進展,最近發現Oyu-Tolgoi巨型斑岩銅金礦(銅金屬量2057萬t,金儲量790t)(Cook et al.,2005)。蒙古北部額爾登特圖音鄂博(Erdenet)斑岩銅鉬礦和蒙古南部察干蘇布爾加(Tsagaan Survarga)斑岩銅礦是該帶兩個最重要礦床(圖5-15),前者位於北蒙古火山帶,礦體產於二長花崗閃長斑岩和石英閃長斑岩中,銅金屬儲量1100萬t,銅平均品位為0.62%,鉬金屬儲量45萬t,平均品位為0.025%,輝鉬礦的Re-Os年齡為240.6±0.6Ma,相當於晚二疊世(Watanabe et al.,2000),還有金、銀和鎢等成礦元素;後者位於南蒙古火山帶,產在正長閃長岩、二長花崗岩、花崗閃長岩等組成蘇布爾加雜岩體西北接觸帶上,輝鉬礦的Re-Os年齡為370.1±1.2~370.6±1.2Ma(Watanabe et al.,2000),銅金屬儲量130萬t,銅平均品位為0.53%,鉬平均品位為0.02%(Seltmann et al.,2005)。
(五)喀爾巴阡-巴爾干-喜馬拉雅成礦帶
喀爾巴阡-巴爾干-喜馬拉雅成礦帶已成為世界上擁有豐富銅礦資源的地區之一,位於古地中海歐亞成礦帶的東部,屬特提斯-喜馬拉雅成礦域。該帶自西北的捷克斯洛伐克經匈牙利、羅馬尼亞、南斯拉夫到保加利亞、土耳其、亞美尼亞、伊朗。
從伊朗起,該礦帶分叉,形成了兩條不同的礦帶(圖5-16),其中一條為從伊朗近東西向延伸,經阿富汗到我國喜馬拉雅地區;另一條呈北西-南東向,從伊朗一直延伸到巴基斯坦境內(Blundell et al.,2005;國土資源信息中心等,2003)。
圖5-14 中亞蒙古成礦區帶主要斑岩銅鉬礦床分布圖
圖5-15 蒙古國重要的斑岩銅礦分布圖
圖5-16 喀爾巴阡-巴爾干阿爾卑斯期銅鉬礦帶分布圖
該帶西部發育大量新生代鈣-鹼性火山-侵入雜岩體(花崗閃長岩-石英二長岩系列),岩株與主要區域性大斷裂平行,斑岩銅礦床主要產於大陸邊緣岩漿弧(Blundell et al.,2005)。東部板塊俯沖形成中新世與鈣鹼性火山岩漿岩有關的斑岩銅礦,主要礦床產在東西與南北向構造復合帶上(Dunning et al.,1982)。該帶發育較多的超大型斑岩銅(鉬)礦和銅金礦,銅金屬儲量超過500萬t的斑岩銅金(鉬)礦包括:保加利亞Elatsite(銅金屬量550萬t)、羅馬尼亞Moldova Noua(銅金屬量500萬t)和Rosia Poieni(銅金屬量1000萬t)、塞爾維亞Veliki Krivelj(銅金屬量750萬t)和MajdanPek(銅金屬量1000萬t)、希臘羅馬尼亞Skouries/Fisoka(銅金屬量568萬t)、匈牙利Recsk(銅金屬量700萬t)、義大利Sungun(銅金屬量660萬t)(Kelly et al.,2003;Singer et al.,2005a;Armstongetal.,2005)、巴基斯坦RekoDiq(銅金屬量556萬t,金儲量282t)、伊朗SarCheshmech(銅金屬量1440萬t,鉬金屬儲量36萬t,金儲量324t)(Cooketal.,2005)和阿富汗Aynak(銅金屬量>500萬t)(施俊法等,2006)。中國西南地區發育重要斑岩銅鉬礦,如玉龍、驅龍等銅礦(Houetal.,2003)。
四、小結
綜上所述,根據構造環境和時代,可將斑岩(-矽卡岩)型銅鉬礦床分為環太平洋東部新生代斑岩銅鉬礦床和斑岩鉬礦床、環太平洋西部新生代斑岩銅金礦床、古亞洲成礦域古生代斑岩銅金礦床、特提斯成礦域新生代斑岩銅鉬金礦床。為了更加全面介紹國外斑岩-矽卡岩銅鉬礦床的地質特徵,根據已有的最新資料,選擇各類型儲量最大者作為典型礦床。主要包括:智利El Teniente斑岩銅鉬礦(全球最大斑岩銅鉬礦,銅金屬量9435萬t,鉬金屬量為250萬t)(Camus,2002;Cook et al.,2005)代表環太平洋東部新生代斑岩銅鉬礦,美國Climax斑岩鉬礦(不含銅斑岩鉬礦,鉬金屬量達166萬t)(Misra,2000)代表環太平洋東部新生代Climax型斑岩鉬礦,印度尼西亞新幾內亞島Grasberg斑岩銅金礦床(全球最大斑岩銅金礦,銅金屬量2802萬t,金儲量為2604t)(Cooketal.,2005)代表環太平洋西部新生代斑岩銅金礦,蒙古OyuTolgoi斑岩銅金礦床是古亞洲成礦域最大的古生代斑岩銅金礦,銅金屬量2075萬t,金790t(Cooketal.,2005),2007年資料顯示銅金屬量3214萬t,金987t。以這些典型礦床為例,介紹它們的成礦地質背景、礦床地質特徵、成礦作用特徵和礦床模型。
圖5-17 阿爾卑斯-巴爾干-喀爾巴阡-迪納里德山脈地區構造-地質背景和岩漿分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