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幣圈知識 » 幣圈第一桶金

幣圈第一桶金

發布時間: 2022-05-27 01:05:29

㈠ 幣圈半木夏真名岳什麼

高風險的合約交易在幣圈走紅,玩家十賭九輸。

此時,如果有「大神」告訴你,跟著他炒幣穩賺不賠,你是否會動心?

這種所謂的「跟單」模式,正在幣圈流行。半年來,多個跟單平台相繼上線,一些交易所也推出了跟單功能。

但這個世界上,真的有穩賺不賠的好事嗎?

在幣圈,跟單模式正在成為交易所和交易員的「聯合收割機」,甚至成為資金盤炒作的噱頭。一些散戶因此損失慘重。

韭菜還是那茬韭菜,鐮刀也還是那把鐮刀。

01 跟單火爆

2020年,幣圈最火的概念什麼?

「不是百倍幣,不是資金盤,而是合約交易。」幣圈玩家張鵬稱。

隨著合約交易的流行,TokenInsight研究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數字資產衍生品成交總量突破2萬億美元大關,較2019年四個季度的平均值上漲314%。

在合約交易中,買家既可以買漲,也可以買跌,還可以加杠桿。

但加了杠桿,也就加了風險。

數據顯示,在今年3月12日的暴跌中,全網合約交易爆倉金額超過20億美金。(參考:《瘋狂的幣圈合約:杠桿最高達125倍,一夜爆倉20億美金》

因為合約交易的門檻很高,一種針對小白玩家的玩法應運而生,那就是合約跟單。

什麼是合約跟單?

在合約市場,買入的方向、時間都十分重要。合約跟單平台會公開專業交易員的交易行為,並讓玩家們可以一鍵跟單,復制專業交易員的操作,這就是合約跟單。

「說白了,合約跟單就是讓小白用戶跟著幣圈交易員操作,老手怎麼買,小白就怎麼買。」張鵬表示,「老手能賺錢,小白也就能跟著賺。」

如今,在幣圈存在多個跟單平台,口號是「一鍵跟單大神,輕松躺賺」。

在這些平台的排行榜上,帶單老師按照收益率高低排名。玩家可以選擇喜歡的老師,一鍵跟單。

㈡ 你賺的第一桶金有怎樣的經歷

當年念大學的時候暑假沒事兒干,偶然的機會碰到了輔導機構招老師,就去報了名,工資1800暑假就上35天課。當時報名之後覺得工資太低了,想著乾脆自己做。於是就和幾個大學同學自己組了個團隊,三個人,然後去周邊一個小縣城的鄉鎮上踩好點,就租房子租桌子板凳開始了,然後又招了四個老師工資兩千,總共七個人就開始了。具體過程就不說了,只說收益。房租水電1400,桌子板凳400,宣傳材料1800,工資8000,其他材料1000,總開支12600元。招了98個學生,平均有600元一個,就是58800,出去開支凈利潤46200,我們兄弟三個沒人賺了接近15000多,因為有些帳沒做詳細,但是大概就是15000多了。這就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感覺雖然累了點,但還是很值得的。

㈢ 第一桶金」,它和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有何不同

據我所知,在《資本論》中,馬克思沒有用過"第一桶金"的說法,但類似的思想在關於"資本原始積累"的分析中有清楚的闡述。《資本論》第一卷第24章"所謂原始積累"是這樣引出這個問題的:"我們已經知道,貨幣怎樣轉化為資本,資本怎樣產生剩餘價值,剩餘價值又怎樣產生的資本。但是,資本積累以剩餘價值為前提,剩餘價值以資本主義生產為前提,而資本主義生產又以商品生產者握有較大量的資本和勞動力為前提。因此,這整個運動好像是在一個惡性循環中兜圈子,要脫出這個循環,就只有假定在資本主義積累之前有一種'原始'積累,這種積累不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結果,而是它的起點。"馬克思以英國為例,列舉了15世紀以來對農民土地的剝奪、血腥的勞工立法、資本主義租地農場主的產生、工業資本的形成等過程,意在說明資本原始積累的核心要素是勞動者與生產資料(土地)的強制分離,造成了最初的近代意義上的無產者和資產者。"原罪"的英文原文是"Originalsin"。"sin"的本意是罪、罪孽、罪行,尤指觸犯宗教教律的瀆神罪行。基督教主張原罪說,即是說任何人天生即是有罪的,他們的罪先天地來自其祖先--亞當與夏娃。他們偷食了智慧之果,懂得了男女羞恥之事。基督教原罪的觀點在西方近代宗教改革的新教領袖那裡更是獲得了極端的發揮,他們索性說,任何人生來即是惡人,只有篤信上帝,才可能獲得靈魂的拯救。馬克思在討論資本原始積累時也談到了"原罪"的問題。他是這樣說的:"這種原始積累在政治經濟學中所起的作用,同原罪在神學中所起的作用幾乎是一樣的。亞當吃了蘋果,人類就有罪了。人們在解釋這種原始積累的起源時,就像在談過去的奇聞逸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兩種人,一種是勤勞的,聰明的,而且首先是節儉的中堅人物,另一種是懶惰的,耗盡了自己的一切,甚至耗費過了頭的無賴漢。誠然,神學中關於原罪的傳說告訴我們,人怎樣被註定必須汗流滿面才得糊口;而經濟學中關於原罪的故事則向我們揭示,怎麼會有人根本不需要這樣做。但是,這無關緊要。於是出現了這樣的局面:第一種人積累財富,而第二種人最後除了自己的皮以外沒有可出賣的東西。大多數人的貧窮和少數人的富有就是從這種原罪開始的……。在真正的歷史上,征服、奴役、掠奪、殺戮,總之,暴力起著巨大的作用。"馬克思關於資本原始積累的觀點,出於建構其剩餘價值理論的需要,在科學上並非無懈可擊。但這不是本文的關注重點。引證上述文字是想說明,這位思想家100多年前說的東西與今天中國的現實並不能簡單地劃等號。就民營資本而言,中國民營資本的原始積累有自己獨特的社會語境,和馬克思當年論述的英國全然不同。中國曾經長期實行計劃經濟制度,排斥市場經濟,不承認民營經濟存在的合法性。改革開放後很長一段時間,民營經濟仍然是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蹣跚而行。事實上,這正是胡德平在回答《南方周末》記者關於民營企業提問時想表達的最主要的擔憂:我們是不是給中國民營企業的生存和健康發展提供了足夠的制度保障?當然,沒有人否認某些民營企業家創業之初的"第一桶金"可能來的並不光彩,但細究起來,這些不光彩往往是和現存體制的缺陷聯系在一起的。比如,有的私企老闆賺到的第一筆錢可能就是賄賂政府官員從而拿到某個項目、某個工程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私企老闆個人的賄賂行為固然可惡,但更大的"原罪"卻是現存體制本身,是這個體制的種種缺陷為掌握一定權力的人濫用權力牟取私利提供了可能。因此,我的觀點是,要從中國社會轉型的大背景看中國民營企業的成長及曾經出現、或目前仍然存在的問題,簡單的道德評價無助於研究的深入。我相信,中國當代市場化進程中提供的豐富素材,包括民營企業成長中經歷的風風雨雨,足以總結中國版的民營資本原始積累藍皮書。更重要的是,如果要談"原罪",那麼研究改革開放以來權貴資本在導致中國市場化進程發生扭曲的"原罪"作用,要比研究某些民營企業家的"原罪"行為重要得多,也根本得多。權貴資本是權力與金錢結合而成的資本形態,它已經成為當今中國社會經濟結構中的重要角色,但好像還沒有哪位經濟學家對此作過深入的研究。或許,這本來就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學問題,而與政治學和政治哲學有關。如果我們沿用馬克思原來的意思,把"原罪"理解為經濟學意義上的不勞而獲,那麼權貴資本才是真正的、更加典型的"不勞而獲",因為它沒有付出任何代價,甚至不用承擔任何風險,僅憑手中的權力,就可以坐享其成。我以為,真正需要清算的,是這種類型的"原罪"或"第一桶金",因為它正在造成"大多數人的貧窮和少數人的富有",造成"一部分人積累財富,而另一部分人最後除了自己的皮以外沒有可出賣的東西"這種可恥的現象。所有這一切突出表明了我們這個社會現存的不公正或不平等。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說明執政者也意識到了減少以至最終消除這種不平等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㈣ 九零後的你們的第一桶金是怎樣來的

成為大學生,我暑假的時候去某通訊公司實習促銷員,不僅拿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也看透一些人性,感謝爹媽白養我20年。

㈤ 年薪百萬的區塊鏈職位薪酬存在泡沫嗎

這天中午,31歲的郭楊 (化名)剛開完上午的技術會議,接下來還有七八個小時的技術討論等著他,難得有時間從工作中抽離出來和朋友吃個飯,一聽對方說了句「區塊鏈技術總監年薪150萬」,手一抖,碗差點翻了。

張作義現在的目標,就是以相同的方法完成區塊鏈技術在其他場景的改造,他稱,隨著團隊做的越來越多,大家看到有三百多上線的品牌商,已經有將近八千多個商品,就像搭積木一樣,正在一些品牌商合作的基礎上再建立起他合作關系。

郭楊此刻也躊躇滿志。晚間9點,他加完班和朋友在公司食堂一邊用餐,一邊講述區塊鏈項目的最新進展,經歷了區塊鏈行業的起伏,也聽了一些或悲或喜的消息,反倒覺得區塊鏈這項技術更有生命力,更值得去探索。想到此,覺得當下工作讓自己的野心得到了釋放,並期待著建立一份真正屬於區塊鏈技術的事業。

虛擬貨幣和原始股一樣嗎

不是,就像是傳銷。
如果後面沒有人接盤,全部歸0。

㈦ 有人知道富豪榜榜首富豪發家的第一桶金是怎麼來的嗎

陳麗華:「內地第一富婆」發家秘訣
來源:[ 人民網 ]

財富與地產比翼齊飛 「內地第一富婆」發家秘訣
在《福布斯》中國內地100富豪榜上,60歲的香港富華國際集團董事長陳麗華排名第6位,身價6.4億美元,媒體追捧她為「內地第一富婆」、「內地最富有的女企業家」。超脫於財富之外的陳麗華全然不在意外界附著的種種頭銜,當下時時牽動她神經的則是已在王府井東側開工建設、總投資近40億元、佔地35萬平方米的金寶街。「黃金寶地——金寶街」,對於2005年收工的這個「巨無霸」工程,陳麗華笑言這是富華集團最「豪氣」的一個地產項目,「大手筆」的陳麗華要搭建中央商業區與中央商務區之間的橋梁。

靠地產發家的雍容貴婦陳麗華向以步步為營、穩健投資著稱,她並不想過早地進入資本市場「圈錢」,她把上市融資看作「拆借」股民的錢,她說富華集團現有的龐大現金流,足以運作高質量的項目,完全不必「借錢」。「不想掛牌上市」、「不玩資本」的陳麗華生平卻是最愛紫檀,她把經營地產賺得的錢財大半投向了紫檀的收集和製作,斥資2億元建造了國內第一家「國字頭」私人博物館——中國紫檀博物館,她不惜耗費巨資、幾乎買空了東南亞名貴的紫檀木、延請名匠、苦心孤詣打造著自己的紫檀王國。地產反哺紫檀,對資本市場滿含敬畏的陳麗華把自己投資紫檀的「率性而為」看作財富的回歸和升華。

完成原始積累財富與地產比翼齊飛

《福布斯》中國內地100富豪榜上有1/4富豪藉助地產迅速致富,攀越財富巔峰,財富與地產比翼齊飛,陳麗華和她統領的香港富華國際集團也不例外。陳麗華對自己的上榜「感到很意外」,外界也不免驚訝,因為此前大家對陳麗華了解得實在太少。其實並非陳麗華和她的富華集團不著名,而是因為她一直以來處事非常低調,投資情況更是絕少主動曝光,因而平添些許神秘。但要說起地處長安街黃金地段、毗鄰天安門廣場的長安俱樂部,可謂婦孺皆知,那是陳麗華20世紀90年代初自香港轉戰內地投資的第一個地產項目,總投資4.5億元。現如今,在京城,長安俱樂部仍是財富與地位的象徵。

陳麗華起家的第一桶金是在香港掘到的,那是20世紀80年代初,她用從事傢具生意賺得的錢在比利華購置了12棟別墅,低價買進高價出手,幾個回合下來,陳麗華積累了相當可觀的創業資本。陳麗華感謝貧窮,她說貧窮真的是一所最好的大學。陳麗華在北京頤和園出生、長大,滿族後裔、正黃旗世家,幼年因家境貧寒,讀到高中便被迫輟學。生計所累,陳麗華做起了傢具修理生意,由於她頗具生意頭腦、待人熱誠講信用,生意紅紅火火,很快她成立了自己的傢具廠。1982年,陳麗華移居香港,從事國際貿易、地產投資。80年代後期,安土重遷的陳麗華返回北京,她篤信自己的事業應該在內地再上層樓。90年代的亞洲金融風暴對陳麗華而言幾乎毫發無損,因為早在回歸京城那年,陳麗華靜悄悄地實現了從香港的戰略轉移,在澳洲以及東南亞諸國遍設分公司,熱熱鬧鬧地進行地產投資。說起往事,陳麗華並不認為是自己的什麼先知先覺,她說做生意要有眼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透視陳麗華的創富故事,格外印證了這樣一個論斷:中國內地早期的本土企業家與資本運營無關。「土法上馬」的她們遠非資本運作高手,上市融資、資本運作重塑金身,最為流行的「資本故事」沒有在陳麗華身上上演。雖然遠離「資本市場」,但60歲的陳麗華依然不失為一位出色的女董事長,她對工作一絲不苟,每天親自聆聽下屬匯報業務發展情況的時間都要超過1個小時。勤奮努力、事必躬親的陳麗華充分發揮了她潛在的商業才能,及時把握市場經濟動向做出正確決策,逐漸形成了富華集團獨具的經營風格。經過近20年的打拚,富華集團的發展勢頭也越來越猛,陳麗華利用手中積累的財富,開始了多元化的投資實戰,以房地產業為主,兼及高級會所、高檔公寓、物業管理、酒店管理,並介入旅遊、商貿、網路信息、航空服務領域,鋒頭強勁。在澳洲以及東南亞等地設有分公司,國內在大連、深圳、秦皇島等城市也有投資,但主要投資趨向於北京。陳麗華向記者表白,她准備在朝陽區金盞鄉投資數十億元興辦大學城、醫院,投身教育產業、醫療事業。繼長安俱樂部之後,陳麗華在王府井周邊陸續拿到了一系列令人艷羨的黃金地段,幾年時間里先後投資5億元興建了麗苑公寓,總投資20億元建設了利山大廈,在東部邊緣集團建造了56萬平方米的富華園小區。據陳麗華女士向記者透露,富華集團在京的固定資產已超過50億元,已建成使用、已開工和准備開工的項目總面積超過 130萬平方米,投資總額超過100億元。值得玩味的是,10多年來,陳麗華接攬的地產項目個頂個都是寸土寸金的金貴地段,個中玄機誰人能參破?陳麗華淡淡地一笑,「都是靠朋友幫忙。很多人都問我經商的訣竅,我說很簡單——誠實、信用第一,真心實意地交朋友。」富華集團走到今天這般地步,陳麗華居功至偉,她雖然還是集團的董事長,但權杖已平穩地轉度給了兒子趙勇,自己一門心思地用金錢、用心智,去沉澱、去「打磨」名貴的紫檀木。在地產領域賺得「超級利潤」 之後,陳麗華「出人意料」地迅速轉身開始投資紫檀,盡管「投資紫檀,建博物館,10年之內難有回報,」但陳麗華始終心嚮往之,樂此不疲。「子承母業」,年輕的趙勇接管了富華集團的一應地產項目,不聲不響、小心翼翼地開始了第二次創業。無論陳麗華、趙勇都不可能割捨地產主業,但是在富華集團二次創業的藍圖里,已然分外強化紫檀投資,毫無疑問,這將是一個「附庸風雅」的長線投資。

追求財富回歸轉投紫檀誓不言棄

人稱陳麗華是「投資型的女企業家」,投資地產大獲成功身價煊赫之後,花甲之年的陳麗華轉而祭起了傳統文化牌。在陳麗華女士看來,她生平最大的「投資」是對 「活的國寶」——傳統文化技藝的拯救。她說:「財富回歸,這是一種不計成本、無視回報的投資。」1999年國慶前夕,陳麗華耗資2億元建造的中國紫檀博物館在京城正東落成,坐北朝南、一式的明清風格、恢弘氣派。這座博物館從建築到館內陳設的千件珍稀傢具器物皆是陳麗華個人投資,全部產權亦盡在其個人名下,陳麗華女士坦言,這個博物館比她經手的任何一個地產項目都「費錢」,單純意義上的地產項目可以「錢生錢」,而博物館非但不掙錢還要無休止地往裡貼補。陳麗華並不指望這個博物館能給她帶來什麼利潤,也不奢望它贏利,她說:「虧損的博物館不可能帶來金錢上的回報,純粹從經濟上而言我的這個文化投資或許是不成功的,但我從來沒有懷疑過這個博物館所蘊涵的巨大潛在價值,寸檀寸金,館里的藏品個個都是無價之寶,保守地估計那些紫檀傢具至少值2億美元。我現在是用地產上賺來的錢料理這個博物館。人們都把財富和高科技相提並論,我倒以為我的這些宮廷工藝的紫檀絲毫不比外國的高科技遜色!」

陳麗華女士對紫檀的喜好近乎「痴狂」,她每年都要攜重金遠赴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雨林地區,查訪紫檀的生長環境和木質屬性,並收集檀木基料。頂著40攝氏度的高溫穿行於野獸出沒、蟒蛇肆虐的原始森林,有一次突遭熱帶毒蜂襲擊,被鋪天蓋地的蜂群追趕,幸虧及時找到掩體才避過災難。

在紫檀博物館里記者看到了按1:5比例製作的高3米的紫檀故宮角樓,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榫卯密合,瓦光柱圓,精緻無雙,總重十幾噸。紫檀名貴難求世人皆知,素有「百年寸檀、寸檀寸金」之說,陳麗華女士采買紫檀曾八進緬甸金三角等地,每噸價錢十幾萬元,而一個角樓耗材400噸!1999年5月,美國最大的私立藝術學院——薩凡那藝術設計學院,因為陳麗華在紫檀雕刻藝術上的非凡成就,授予她榮譽人文博士稱號。薩凡拉市市長還向她授予金鑰匙,宣布她為榮譽市民,並將每年的5月25日定為「陳麗華日」。

60歲的陳麗華沒有住在兒子趙勇的長安俱樂部,也沒有住在女兒趙莉的麗苑大廈,更沒有為自己營造豪華別墅、公寓,她就住在紫檀博物館里,和她的120名員工住在一起,和她魂牽夢縈的紫檀住在一起。此生此世,冥冥之中一切彷彿命中註定,陳麗華離不開紫檀。

20年過去,富華傢具廠1000餘名員工精心煉就的千件紫檀家什都直接進了紫檀博物館,從未賣過一件。海內外無數社會名流、商賈巨子參觀過北京京通快速路旁的中國紫檀博物館,無不為美妙典雅的紫檀藏品贊不絕口,情願出高價收買,都被陳麗華一口拒絕。因為「吝嗇」,陳麗華得罪了不少商界朋友,現在她有點想通了,准備今年拍賣幾件,此外陳麗華還有個大計劃,籌備著把她的紫檀寶貝帶到世界去巡展,去露臉。陳麗華女士最後對記者說:「做別人沒有的、世上無雙的。別人都看重外國的高科技,我要做外國人看重的中國玩意兒。」

㈧ 如何評價「得到」APP中李笑來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

其實我很奇怪,李笑來在他的書裡面很明確的說明了成功學的壞處,人的資源是個正態分布,不可能都財務自由嘛。但是他現在去兜售這個我也很奇怪。

另外我也確實佩服他們的變現能力,剛看了下訂閱數,已經三萬多了

㈨ 虛擬貨幣集體崩盤,是何緣故導致

虛擬貨幣這些年,可以說很多年了都是非常的火,也是吸引了許多的人來到幣圈這個賽場,都想在這裡面弄到第一桶金。

而曾經虛擬貨幣也是有各種各樣的類型,各種各樣的幣層出不窮,什麼挖礦金幣,然後再進入幣圈平台,進行兌換比特幣或者金錢。

而且馬斯克也有很強烈的動機,他在操縱這種市場行為,雖然這種貨幣還沒有證據,但是不得不說馬斯克還是有這個嫌疑的。

熱點內容
BTC患者 發布:2025-05-16 02:29:15 瀏覽:109
現在什麼區塊鏈可以做 發布:2025-05-16 02:29:12 瀏覽:463
kcoin數字貨幣交易平台 發布:2025-05-16 02:23:23 瀏覽:543
數字貨幣最多的國家有 發布:2025-05-16 02:18:31 瀏覽:427
usdt貨幣是什麼幣 發布:2025-05-16 02:17:03 瀏覽:880
比特幣的故事和傳說 發布:2025-05-16 01:46:23 瀏覽:313
哈希如何應用於區塊鏈 發布:2025-05-16 01:44:20 瀏覽:290
數字貨幣以太坊與ETC 發布:2025-05-16 01:43:44 瀏覽:124
挖礦賺比特幣APP 發布:2025-05-16 01:25:32 瀏覽:784
公司設立比特幣礦機服務 發布:2025-05-16 01:21:15 瀏覽: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