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什麼BIM幣圈微信
① 請問,BIM具體是什麼呀
建築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築工程項目的各項相關信息數據作為模型的基礎,進行建築模型的建立,通過數字信息模擬模擬建築物所具有的真實信息。它具有可視化,協調性,模擬性,優化性和可出圖性五大特點。
建築物的各項信息綜合管理起來,無論您是設計 施工 預算等等 它都能辦,很強大,不是廣聯達開發的,是AUTUcad旗下的,絕對是未來的趨勢,廣聯達軟體現在只是 叫bim,其實沒有bim的功能,未雨綢繆,不跟形勢走,早晚被bim兼並。廣聯達只是想國際化靠攏,從名字開始。
BIM的核心是信息,載體是模型,以BIM為突破口打破設計、施工、運營、管理各個階段的藩籬,改變了建築產品的「製造」流程。流程的改變意味著工作方式的改變,信息的透明、共享意味著權力的重新分配。因此,BIM不僅是現有技術的進步與更新,是二維到三維的革命,更是建築生產組織模式和管理方式的轉型,將對整個建築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
② 什麼是 BIM,它的具體作用是什麼
BIM就是建築信息模型,建築信息模型是建築學、工程學及土木工程的新工具。建築信息模型或建築資訊模型一詞由Autodesk所創的。它是來形容那些以三維圖形為主、物件導向、建築學有關的電腦輔助設計。
BIM的核心是通過建立虛擬的建築工程三維模型,利用數字化技術,為這個模型提供完整的、與實際情況一致的建築工程信息庫。
(2)這是什麼BIM幣圈微信擴展閱讀
BIM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1、可視化
可視化即「所見所得」的形式,對於建築行業來說,可視化的真正運用在建築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2、協調性
協調是建築業中的重點內容,不管是施工單位,還是業主及設計單位,都在做著協調及相配合的工作。
3、模擬性
模擬性並不是只能模擬設計出的建築物模型.還可以模擬不能夠在真實世界中進行操作的事物。
4、優化性
事實上整個設計、施工、運營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優化的過程。
③ 我想知道bim是什麼東西,求解
BIMBOX詳細的解釋是這樣的:
BIM這個詞語是英文單詞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縮寫,這三個詞國內一般的翻譯方法為「建築信息模型」。
如果我們上網一查,一般還會看到,BIM具有可視化、協調性、模擬性、優化性和可出圖性幾大特點。
然而,我們知道這些後,還是對BIM是什麼,該怎麼用,該怎麼學習,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那麼今天,我們就嘗試剝開BIM神秘的外衣,為大家講個清楚,這BIM到底是什麼。
前面我們說到,國內一般對於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這三個英文單詞的翻譯呢,是「建築信息模型」,其實這個翻譯是不太合適的。
在這個解釋下,我們會覺得BIM的重點就是「模型」,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多工程項目應用BIM這種技術後,收效不明顯的原因——用戶花了不少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最後就得到一個電腦中的模型,感覺看起來很直觀很炫,然而並沒有什麼用。這肯定很不劃算的。
那麼對更好的解釋應該是什麼呢?
對BIM技術更好的解釋應該是:由完全充足的信息構成的、用以支持生命周期管理的,並可由電腦程序直接解釋的,工程信息模型。換句話說,BIM就是由數字技術支撐的對建築環境的生命周期管理。
這么說大家可能還是有點暈,我們來進一步拆解BIM這三個字母。
B
首先,這第一個字母B,building,不應該理解為狹義的「一棟建築」,而應該是整個建設領域。
這個領域包括一些常規建築,以及城市規劃,交通工程 ,環境工程,節能工程,地下空間工程,歷史建築保護工程,景觀工程,水務工程,農業工程,給排水與工程,建築智能化工程,風景園林工程,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等等。
所以BIM的B所涵蓋的,可以是建築的某一具體部分,比如水暖電啊、土方工程啊等等,也可以是單體建築,還可以是社區,更可以是一個城市,甚至可以大到人與自然的關系。
通過這一點我們可以了解到,不僅是搞「建築」會用到BIM技術,搞設備的、搞材料的、搞園林的,只要你在工程領域中從事一份工作,BIM技術就會和你發生不同層面的關系。
M
BIM中間的字母「I」我們放到最後來說,我們先來看看第三個字母M,modeling。現在國內對這個詞的翻譯是「模型」,我們說這種理解是很不對的,因為model這個詞才是模型,它是一個名詞,一個結果。
而modeling作為一個動名詞,所表現的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那麼我們應該把這個詞理解為「建模」,或者更好地理解為「模擬」。
如果我們把M理解為「模型」,我們就把BIM技術與實際施工建設拆分開了,而實際上國內有很多的工程項目恰恰就是這樣做的。
比如有的企業會單獨設立一個BIM小組,把所有關於BIM的工作安排給這個小組來做。
這樣的BIM小組主要工作有兩個。第一個工作是在建設開始的時候,根據二維平面圖紙「翻」出來一個三維的模型,其實不過是換了一種更炫的表達方式罷了。工程開工後,所有的建造工作還是會按照傳統的方式來實施,並不跟BIM產生關系。
等到工程項目結束了,BIM小組再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修改模型,交出一份竣工版的模型,交差完事。
在這種工作模式下,BIM就是我們剛才說到的「模型」,它僅僅是一個模型,把圖紙或者竣工的工程搬到電腦中,用三維的方式給人看。這樣的BIM,自然產生不了什麼價值。這也是目前國內第一批從事了BIM工作的人們經常吐槽的地方,錢沒少花,夜也沒少熬,沒創造什麼價值,覺得BIM沒有用。
而如果我們按照「模擬」來理解BIM中的M,那就不是這樣的工作方式了。我們知道一個工程項目是多方參與的動態結果。
目前市場上用BIM技術應用最多是在設計階段,用三維的模型來代替傳統的平面圖紙,只有設計階段會應用到BIM,參與方只有設計,而一個工程作為一個產品,設計階段只是剛剛開始。
我們講BIM要參與工程的全生命周期。就是在開始動工前,業主就召集設計方、施工方、材料供應商、監理方等各方面一起做出一個BIM模型,注意這里的參與者不僅僅是設計方。比如使用BIM技術的各方,就經常忽略材料和設備供應商在前期流程中起到的作用。
在這個階段,我們實際上是在工程真正開始之前,在電腦中把整個項目模擬建設一次。這時候這個模型其實是「擬完成作品的模型」,在計算機中,它已經完成了。
在實際建造的過程中,參與人員會盡量根據這個模型去進行建設,而要想大家根據模型去建設,最好的辦法就是在一開始的「模擬建設」中,各方就都能夠參與到「數字模型」的建立中來,共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果說在建模的時候有一方沒有參與,比如施工方,那這個數字化模型在實施的時候就會遇到和傳統方法中同樣的問題。
舉個大家都能聽懂的例子,比如我們蓋一個房子,門是0.9米寬,屋子裡放著一個3米見方的大魚缸。如果僅僅是設計方把魚缸的模型花在這個房間里,那是沒有問題的,這個模型很容易就能在電腦中被畫出來。
但如果沒有施工方的參加,沒有過程的模擬,那到了實際施工的時候,就會發現門開好了,魚缸抬不進來。那麼就得把門重新拆掉,搬進魚缸後再把門裝上,這一拆一裝,就是傳統施工中的浪費。
大家看,即便是用了BIM技術,我們只是把平面上建築的完成狀況變成了三維的,但魚缸搬不進來這個情況依然沒有得到好轉。只有當數字模型進行建設的過程中,實際進行建造的各方參與進來了,並且在建設的過程中,這個模型是動態的、變化的,不斷地再問題出現之前預先解決的,這個模型才有了存在的價值。
再回到我們房子中的魚缸的例子,這里涉及到的是設計方、施工方還有設備生產商。這個問題可以這么來解決:要麼就是在工序上,我們考慮到先把牆留上一個三米的孔洞,然後搬魚缸進屋,再把孔洞封上做門,這個是可以的。
或者我們需要魚缸的生產商設計一個可以拆裝的魚缸,每一個部件的尺寸都能夠搬進門,這也是可以的。
到了實際的項目中,我們面對的可不僅僅是一個門,和一個魚缸。我們遇到的會是各種千奇百怪的問題,有的是空間尺寸的問題,有的是施工工序的問題,有的是意外出現的物體擋住了一扇窗造成的採光不足的問題,有的是物料進場時間安排不合理互相等待耽誤工期的問題,有的是裝好的東西必須拆下來重裝引起浪費的問題,等等等等。
BIM,就是要在這些問題在現實中發生之前,大家在電腦模擬的模型中發現他們,提出方案,解決後再次模擬,持續的預先解決問題的過程。
所以這個M翻譯為模擬,它不僅僅是設計的階段和最終竣工階段的一個交差的工作,它應該是貫穿在整個建造過程中的。
剛才我們也說到,一個工程項目可能遇到的問題,不僅僅是門和魚缸碰撞的問題,還會遇到形形色色其他的問題,那麼我們就知道,光是把尺寸這個事兒解決了還是不夠的,這就要回到我們BIM中間這個字母I上來了,它才是BIM技術的靈魂。
I
最後我們看看這個字母I。I是information,也就是信息。這個信息分為幾何信息和非幾何信息兩種。我們先說說幾何信息。
剛才我們舉的例子中,門的尺寸和魚缸的尺寸,就是幾何信息。BIM模型的一大用處,就是用幾何信息來解決碰撞的問題。它可以檢查魚缸是不是和旁邊的桌子碰撞了?也就是說,模型中如果這兩個東西碰撞了,那再實際建造過程中,我們要麼把魚缸挪開,要麼把桌子挪開,一挪開可能又會碰撞到其他的東西,碰撞檢查就是用電腦自動地計算各個物體在空間中是不是互相打著架了,來預先解決這樣的問題。
除了這個模型的尺寸大小信息之外,所有的信息都叫做非幾何信息。還是回到我們的例子,剛才說了兩種解決方案,第一種是先搬魚缸,在補孔洞開門,那這個先搬魚缸,再開門的順序,就是一個信息。第二種方案,是要求生產商生產出可以拆卸安裝的魚缸,那麼這個魚缸該拆裝成幾份,按照怎樣的順序安裝?是購買方自己裝還是有人上門給安裝?上門安裝的時間、地點、聯系電話,也同樣是一個信息。
再比如預先開洞的這個牆,史什麼樣的材質?是不是能夠承受足夠的內力,使建築不至於倒塌?這是一個信息。安裝後的魚缸是不是需要螺栓來固定,螺栓的尺寸型號是什麼?這還是信息。
這些信息,都是用幾何信息無法表達的,都是要被各方參與者為了提前發現問題和方便管理,放到BIM模型中去的。
當然,我們這個例子只是為了讓大家都能理解的一個簡單例子,而一個項目中被成功運用的非幾何信息的多少,往往決定了這個項目BIM技術運用的深度。
我們來看看項目中都有哪些信息要被運用。
項目概念階段:項目選址模擬分析、可視化展示等等。
勘察測繪階段:地形測繪與可視化模擬、地質參數化分析與法案設計等等;
項目設計階段:參數化設計、日照能耗分析、交通線規劃、管線優化、結構分析、風向分析、環境分析等等;
招標投標階段:造價分析、綠色節能、方案展示、漫遊模擬等等;
施工建設階段:施工模擬、方案優化、施工安全、進度控制、實時反饋、工程自動化、供應鏈管理、場地布局規劃、建築垃圾處理等等;
項目運營階段: 智能建築設施、大數據分析、物流管理、智慧城市、雲平台存儲等等;
項目維護階段:3D點雲、維修檢測、清理修整、火災逃生模擬等等;
項目更新階段:方案優化、結構分析、成品展示等等;
項目拆除階段:爆破模擬、廢棄物處理、環境綠化、廢棄運輸處理等等。
這些信息,在傳統的設計和施工方式中,也一直存在,它們一般是用文字或者表格的方式記錄在工程項目中的,很難整理,用的時候也很難對應。
我們的BIM技術,就是要把這些information,放到我們實時變化的模擬中去。
BIM技術在一種近年來流行的建築項目交付模式-集成項目交付(IPD)中得到廣泛應用。BIM把項目交付的所有環節即建築設計、土木工程設計、結構設計、機械設計、建造、價格預估、日程安排及工程生命周期管理等所有的信息加以聯合和互相合作。簡單來說,就是BIM使得建築業能夠像一般的工業產品那樣,實現信息化,高效率的進行生產。
信息是死的,信息化是活的,只有信息化,才能真正體現BIM的價值。信息化,也就是利用計算機、人工智慧、互聯網、機器人等信息化技術及手段,來實現建設領域的智能化,這些手段所應用的信息,是需要被整理和安排好的,才能夠被二次利用。
那麼說到這兒,我們再來回顧一下BIM的正確理解,B應該被理解為廣義的建築工程領域而不是單個的建築,I應該被理解為信息化,而不是簡單的信息,M應該被理解為模擬,而不是模型。
所以對BIM這個詞更准確的理解應該是:建築業信息化模擬。
那麼市面上經常宣傳的BIM就是建模,就是學習一款軟體,這種說法也就不攻自破了。
那麼BIM行業中究竟需要用到哪些軟體,為什麼國內很多項目運用BIM不是很成功導致很多人不看好BIM?我們廣大的設計師、施工人員和運營管理人員,又到底該不該學習BIM,又應該從何入手進行學習?
好了,以上就是BIM的詳細介紹,記得採納哦~
④ 有人知道BIM(建築信息模型) 嗎 這是一個軟體, 是干什麼的
BIM的全拼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中文翻譯最為貼切的、也被大家所認可的名稱為:建築信息模型。 這些建築模型的數據在建築信息模型中的存在是以多種數字技術為依託,從而以這個數字信息模型作為各個建築項目的基礎,去進行各個相關工作。建築工程與之相關的工作都可以從這個建築信息模型中拿出各自需要的信息,即可指導相應工作又能將相應工作的信息反饋到模型中。 建築信息模型不是簡單的將數字信息進行集成,它還是一種數字信息的應用,並可以用於設計、建造、管理的數字化方法,這種方法支持建築工程的集成管理環境,可以使建築工程在其整個進程中顯著提高效率、大量減少風險。 在建築工程整個生命周期中,建築信息模型可以實現集成管理,因此這一模型既包括建築物的信息模型,同時又包括建築工程管理行為的模型。將建築物的信息模型同建築工程的管理行為模型進行完美的組合。因此在一定范圍內,建築信息模型可以模擬實際的建築工程建設行為,例如:建築物的日照、外部維護結構的傳熱狀態等。 同時BIM可以四維模擬實際施工,以便於在早期設計階段就發現後期真正施工階段所會出現的各種問題,來提前處理,為後期活動打下堅固的基礎。在後期施工時能作為施工的實際指導,也能作為可行性指導,以提供合理的施工方案及人員,材料使用的合理配置,從而來最大范圍內實現資源合理運用。 當前建築業已步入計算機輔助技術的引入和普及, 例如CAD的引入,解決了計算機輔助繪圖的問題。而且這種引入受到了建築業業內人士大力歡迎,良好地適應建築市場的需求,設計人員不再用手工繪圖了,同時也解決了手工繪制和修改易出現錯誤的弊端。在 「對圖」時也不再用落後的將各專業的硫酸圖紙進行重疊式的對圖了。這些CAD圖形可以在各專業中進行相互的利用。給人們帶來便捷的工作方式,減輕勞動強度,所以計算機輔助繪圖一直在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其他方面的特點,在此就不再列舉了。特點那麼BIM建築信息模型也同CAD一樣,也只是個設計繪圖軟體或者出圖工具嗎?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真正的認識BIM了。真正的BIM應該符合以下五個特點: 1.可視化:可視化即「所見所得」的形式,對於建築行業來說,可視化的真正運用在建築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例如經常拿到的施工圖紙,只是各個構件的信息在圖紙上的採用線條繪製表達,但是其真正的構造形式就需要建築業參與人員去自行想像了。對於一般簡單的東西來說,這種想像也未嘗不可,但是現在建築業的建築形式各異,復雜造型在不斷的推出,那麼這種光靠人腦去想像的東西就未免有點不太現實了。所以BIM提供了可視化的思路,讓人們將以往的線條式的構件形成一種三維的立體實物圖形展示在人們的面前;現在建築業也有設計方面出效果圖的事情,但是這種效果圖是分包給專業的效果圖製作團隊進行識讀設計製作出的線條式信息製作出來的,並不是通過構件的信息自動生成的,缺少了同構件之間的互動性和反饋性,然而BIM提到的可視化是一種能夠同構件之間形成互動性和反饋性的可視,在BIM建築信息模型中,由於整個過程都是可視化的,所以,可視化的結果不僅可以用來效果圖的展示及報表的生成,更重要的是,項目設計、建造、運營過程中的溝通、討論、決策都在可視化的狀態下進行。 2.協調性:這個方面是建築業中的重點內容,不管是施工單位還是業主及設計單位,無不在做著協調及相配合的工作。一旦項目的實施過程中遇到了問題,就要將各有關人士組織起來開協調會,找各施工問題發生的原因,及解決辦法,然後出變更,做相應補救措施等進行問題的解決。那麼這個問題的協調真的就只能出現問題後再進行協調嗎?在設計時,往往由於各專業設計師之間的溝通不到位,而出現各種專業之間的碰撞問題,例如暖通等專業中的管道在進行布置時,由於施工圖紙是各自繪制在各自的施工圖紙上的,真正施工過程中,可能在布置管線時正好在此處有結構設計的梁等構件在此妨礙著管線的布置,這種就是施工中常遇到的碰撞問題,像這樣的碰撞問題的協調解決就只能在問題出現之後再進行解決嗎?BIM的協調性服務就可以幫助處理這種問題,也就是說BIM建築信息模型可在建築物建造前期對各專業的碰撞問題進行協調,生成協調數據,提供出來。當然BIM的協調作用也並不是只能解決各專業間的碰撞問題,它還可以解決例如:電梯井布置與其他設計布置及凈空要求之協調,防火分區與其他設計布置之協調,地下排水布置與其他設計布置之協調等。 3.模擬性:模擬性並不是只能模擬設計出的建築物模型,還可以模擬不能夠在真實世界中進行操作的事物。在設計階段,BIM可以對設計上需要進行模擬的一些東西進行模擬實驗,例如:節能模擬、緊急疏散模擬、日照模擬、熱能傳導模擬等;在招投標和施工階段可以進行4D模擬(三維模型加項目的發展時間),也就是根據施工的組織設計模擬實際施工,從而來確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來指導施工。同時還可以進行5D模擬(基於3D模型的造價控制),從而來實現成本控制;後期運營階段可以模擬日常緊急情況的處理方式的模擬,例如地震人員逃生模擬及消防人員疏散模擬等。 4.優化性:事實上整個設計、施工、運營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優化的過程,當然優化和BIM也不存在實質性的必然聯系,但在BIM的基礎上可以做更好的優化、更好地做優化。優化受三樣東西的制約:信息、復雜程度和時間。沒有準確的信息做不出合理的優化結果,BIM模型提供了建築物的實際存在的信息,包括幾何信息、物理信息、規則信息,還提供了建築物變化以後的實際存在。復雜程度高到一定程度,參與人員本身的能力無法掌握所有的信息,必須藉助一定的科學技術和設備的幫助。現代建築物的復雜程度大多超過參與人員本身的能力極限,BIM及與其配套的各種優化工具提供了對復雜項目進行優化的可能。目前基於BIM的優化可以做下面的工作: (1)、 項目方案優化:把項目設計和投資回報分析結合起來,設計變化對投資回報的影響可以實時計算出來;這樣業主對設計方案的選擇就不會主要停留在對形狀的評價上,而更多的可以使得業主知道哪種項目設計方案更有利於自身的需求。 (2) 、 特殊項目的設計優化:例如裙樓、幕牆、屋頂、大空間到處可以看到異型設計,這些內容看起來占整個建築的比例不大,但是占投資和工作量的比例和前者相比卻往往要大得多,而且通常也是施工難度比較大和施工問題比較多的地方,對這些內容的設計施工方案進行優化,可以帶來顯著的工期和造價改進。 5.可出圖性:BIM並不是為了出大家日常多見的建築設計院所出的建築設計圖紙,及一些構件加工的圖紙。而是通過對建築物進行了可視化展示、協調、模擬、優化以後,可以幫助業主出如下圖紙: (l)、綜合管線圖(經過碰撞檢查和設計修改,消除了相應錯誤以後); (2)、綜合結構留洞圖(預埋套管圖); (3)、碰撞檢查偵錯報告和建議改進方案。 由上述內容,我們可以大體了解BIM的相關內容了。BIM目前在國外很多國家已經有比較成熟的BIM標准或者制度了,那麼BIM在中國建築市場內是否能夠同國外的一些國家一樣那麼順利發展那?這個必須要看BIM如何同國內的建築市場特色相結合了,當能夠滿足國內建築市場的特色需求後,BIM將會給國內建築業帶來一次巨大變革。有人知道BIM(建築信息模型) 嗎? 這是一個軟體, 是干什麼的?
⑤ 什麼是BIM
BIM,即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英文首字母的縮寫,BIM是一門技術,我把它翻譯為,建築模型信息化,也有老師把他翻譯為建模信息化模型,這個看個人理解。這兩個詞順序不一樣,理解也有一點區別,我理解的重點是後面的信息化。
一、BIM理念發展背景
1973年,全球爆發第一次石油危機,由於石油資源的短缺和提價,美國全行業均在考慮節能增效的問題。
1975年,"BIM之父"-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的Chuck Eastman教授提出了"Building Description System"(建築描述系統),以便於實現建築工程的可視化和量化分析,提高工程建設效率。
1999年,Eastman將「建築描述系統」發展為「建築產品模型」(Building Proct Model),認為建築產品模型從概念、設計施工到拆除的建築全生命周期過程中,均可提供建築產品豐富、整合的信息。
2002年,Autodesk收購三維建模軟體公司Revit Technology,首次將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首字母連起來使用,成了今天眾所周知的「BIM」。
Model,建築設施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數字表達
Modeling,在模型的基礎上,動態應用模型幫助設計、建造、運營、造價等階段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Management,在模型化基礎上,多維度、多參與方信息的協同管理
可視化:BIM比CAD圖紙更形象、直觀。
協調性:建築物建造前期對各專業的碰撞問題進行協調,生成協調數據。
模擬性:在設計階段,BIM可以進行一些模擬實驗。
優化性:通過對比不同的設計方案,選擇最優方案。
可出圖性:出具各專業圖紙及深化圖紙,使工程表達更加詳細。
二、BIM概念
B:Building ,「建築」,不是狹義理解的房子,可以是建築的一部分或一棟房子或建築工程。
I:Information,「信息」,分為幾何信息和非幾何信息。幾何信息是建築物里可測量的信息,非幾何信息包括時間、空間、物理、造價等相關信息。
M:從設計階段,分為三個等級,三個遞進概念:
三、BIM優點
以上就是對BIM,從發展,到概念,再到特點的一個簡要解讀,要理性對待這一門技術,他包含的不僅僅是一系列軟體基礎,也不僅僅是一個模型,一個動畫,也不僅僅是一個施工流程。
BIM是一門技術的統稱,以具體的工作流程為載體,藉助各個信息化軟體,將建築工程信息化,推動社會信息化發展,是這樣的一門技術。
⑥ 那個叫"BIM"的東西究竟是什麼
您說的沒錯。 BIM的定義網上都有,查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或建築信息模型都能找到,維基網路、應有盡有,說法五花八門,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一個字,玄。三個字,相當玄。越看越不知道這個東西能幫您幹嘛,可能唯一容易理解的是要用新的軟體,諸如Autodesk Revit, Bentley Architecture, Graphisoft ArchiCAD和Digital Project等。 然後就有人去用了,然後大家又都不用了,道理很簡單,好像還不如AutoCAD來得快。 但BIM卻沒有因此退出歷史舞台,反而越來越熱鬧,在發源地美國熱鬧得不亦樂乎,連美國的國家BIM標准都弄出來了。而且百尺竿頭,同所有山姆大叔好的和不好的東西一樣,非得沖出美國,走向世界。 香港一直是亞洲的潮流風向標,BIM也不例外,這幾年,用BIM的項目大大小小早就超過100個了,看樣子可以用一句話形容:一發不可收拾。 香港是一國兩制的地區,最大的特點是那裡的業主們一定是無利不起早的,這么看來,BIM一定是為香港的業主帶來了利益了。 BIM可能真是個好東西! 這么說來,國內干這行的地球人好像還沒完全弄明白這回事,但有一點是嘗試過了,BIM不是簡單地換一個軟體。 那BIM是什麼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咱們得先一起來瞧瞧房子是怎麼造出來的。 1. 房子是怎麼造出來的?人類一發問,上帝就發笑。當然人類是在下,干這行的地球人都是上帝。 l 業主/投資商 – 出錢l 設計師 – 畫圖l 發展商 – 照圖賣房l 工料測量師 – 照圖算錢l 發展商 - 照圖招投標l 施工企業 – 照圖砌磚l 物業管理 – 照圖管理 太簡單了!連不幹這行的地球人也知道!於是人類也發笑了。 除此之外,大凡跟房子有過親密接觸的干這行和不幹這行的地球人還知道另外一些事情: l 裝修的時候總是要鑽斷電線、打穿水管l 豪華酒店、寫字樓總有些地方掛著 「請勿碰頭」、「注意腳下」的牌子l 總是有些房間凍死、有些房間熱死l 總是看到有些剛造好的地方砸了又重來l 水管爆裂總是要大半天以後才能找到閥門把它關上l 「鬍子工程、豆腐渣工程、釣魚工程」的說法又生動又形象l 「錯漏碰缺」聽起來很專業,改起來很花錢l 「設計變更」變一次花一次錢l 該留洞口的的地方沒留,或者留的不夠大。怎麼辦?僱人砸。l 不可預見費。注意這可不是不可抗力如地震海嘯引起的,是在什麼都正常的情況下發生的費用。l …… 我想大家都看明白了,不是看圖的人看錯了,就是圖紙本身出錯了。恭喜您,答對了! 2. 您拿到的圖紙是錯的說這句話,設計師肯定不會跟我玩兒命,因為我說的是事實。 也絕對不是設計師不專業、不認真、不敬業,這對絕大部分設計師來說也是事實。 難道是設計師故意的,這句不是我說的,是您說的。 圖紙出錯的原因很多,大致有幾個方面: 首先是各行其是。 設計至少有建築、結構、水道、暖通、電氣、概預算等專業,還有數據、通訊、安全、節能等等,這些專業之間分工是清晰的,合作是模糊的,每個專業的圖紙都是對的,合在一起是一定有問題的。沒有一個專門的職位負責多專業協調,有的只是專業協調會,開會的時候大家還是盯著自己的圖紙,特專業、特認真、特敬業。其結果就是每套項目圖紙都有問題,不是不同專業的內容互相打架,就是造好以後等您進來了撞您腦袋。 請記住是每套,不是幾乎每套。 其次叫做紙上談兵。 這個更好理解,設計和施工學校里學的是兩個專業,出來乾的是兩個活,一個是腦力勞動,一個是體力勞動;設計師認為施工人員理論水平欠缺,施工人員認為設計師是紙上談兵,第一個說法本人沒找到有力證據,第二個說法很不幸,是事實。具體表現為,設計師的圖紙有些內容在施工的時候是做不出來的,或者即使能做出來也得花吃奶的力氣。 這時候就得請設計師改圖紙,施工人員告訴設計師應該怎麼改,改好了施工人員再按新的圖紙施工。 您猜對了,每個項目的圖紙都碰到這個問題。 第三稱之為變更頻繁。 大家都知道大款娶人造美女生出小醜女索賠的事情。所謂變更就是在原始的圖紙上整容,整好了必須記住那裡是修正過的,哪裡是原裝的,否則後果很嚴重,業主只能很生氣。 干這行的地球人都知道,竣工圖是怎樣練成的。 而物業管理公司是按照竣工圖去運行和維護物業的。 剩下的問題大家都會回答了,例如:水管是怎樣打穿的? 圖紙和實物沒對上唄,地球人都知道…… 3. 我們被電腦效果忽悠了干電腦效果圖這行的專業叫法不少,可視化(Visualization)、CG (Computer Graphics)、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等,明白是干什麼的了嗎? 沒錯,演戲的。戲說房子。 人類有史以來的絕大部分時間里,絕大多數人是文盲,戲是容易看懂的,所以可以起到教化民眾、傳承文明的作用。 造房子的過程中,一套項目圖紙有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專業的成百上千以致上萬張圖紙,而項目的參與人員也成百上千乃至上萬,是不是圖盲都力不從心,電腦效果圖、動畫或虛擬現實可以達到溝通信息、輔助理解的作用。 不同的是,戲中人物與原型有差距也許還可以起到更好的教化作用,但是如果電腦效果中的房子和實際的房子不一樣的話,就不是有問題了,而是有很嚴重的問題。 事實如何呢? 房子是根據圖紙造出來的,圖紙是不斷地在變更的。 問:效果圖也在不斷變更嗎? 答:不是。 結論已經有了。 沒錯,問題確實很嚴重! 4. 業主是個冤大頭前提一:業主花錢請設計師做設計,設計師把圖紙交給業主; 前提二:施工過程中,發現機電和土建打架了。接下來就是:施工暫停,等設計師修改圖紙,工料測量師重新計價,業主追加投資,施工重新開始; 設計師損失了什麼?圖紙、墨水。 承包商損失了什麼?沒找到。也許可以多掙錢。 業主損失了什麼?金錢、工期。 推理:業主是個冤大頭。 前提一:業主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照圖招投標,按照質高價低者得的原則確定了項目承包方; 前提二:施工開始,發現有幾處地方圖紙上忘記畫了。接下來:業主請設計師補充圖紙,重新計價,追加投資,繼續施工。 這個時候,不能再招標了吧?您答對了! 設計師損失了什麼?圖紙、墨水。 承包商損失了什麼?您說呢? 業主損失了什麼?金錢、工期、質量…… 推理:業主是個冤大頭。 …… 5. 那個叫BIM的東西究竟是什麼?作為業主, 您想造出來的房子得到市場認可不斷升值嗎? 您想大大減少追加預算嗎? 您想保證項目按時建成嗎? 您想把設計圖紙的錯誤在招標以前都找出來修改好嗎? 你想把承包商提供的施工方案照實際情況(不是戲說)都模擬出來嗎? 您想把不可行或不合理的施工方案都預先偵查出來並且在施工開始前調整修改好嗎? 您想快速甚至實時得到任何一個變更對成本的影響嗎? 您想動態記錄所有變更,得到一個和實際建築物一致的建築信息模型用於今後數十年的運營維護嗎? 您想對采購、運輸、安裝過程和和每天的施工計劃進行動態集成管理和跟蹤嗎? 您想在不同階段隨時對投資方和客戶進行項目的可視化介紹和分析嗎? 您想您看到的效果圖、動畫、虛擬現實不再是忽悠而是真實情況的真實反映嗎? …… 寫到這里,是不是地球人可能都知道我要說什麼了。 是的是的,對於業主而言,BIM就是能幫助您實現上述目標的那個東西。 那麼, BIM是軟體嗎? 其實您已經知道答案了,軟體只是BIM的一種工具,例如螺絲刀。當然只有螺絲刀是造不出汽車的。 BIM是建築物的那個信息模型嗎? 當然也不是,信息模型只是BIM的結果。而且大多數人做出的這個結果還是錯的。 估計地球人已經要罵我了,扯那麼多幹啥,你說BIM是什麼? 我的答案是:BIM是BIM咨詢師。 證明如下: 因為, BIM = 讓業主看見項目未來的水晶球 = 省錢 + 省時間 + 高質量。 要實現上述目標,沒有BIM工具(軟體)很難做到,沒有BIM專業人士肯定做不到。 所以, BIM = BIM專業人士 + BIM工具。 又因為, BIM專業人士肯定會使用BIM專業工具。 因此, BIM = BIM專業人士。 假設, 我們把BIM專業人士稱之為BIM咨詢師。 則, BIM = BIM咨詢師。 證明完畢。 6. 請設計師做BIM咨詢師行碼?既然BIM = BIM咨詢師,那什麼人可以做BIM咨詢師呢? 答案很簡單:BIM咨詢師 = 懂專業的 + 懂BIM的。 不懂BIM的人當然做不了BIM咨詢師,而不懂專業的人會把BIM做成可視化,變成戲說建築。 BIM可以做CAD做的事情,但是BIM不是CAD。 BIM可以做可視化做的事情,但是BIM不是可視化。 估計您看明白一點了:設計師學會BIM就可以做BIM咨詢師了! 非常正確!如果純粹從技術層面來說的話。但是,設計師不能做BIM咨詢師。 道理很簡單: 因為,BIM咨詢師的其中一個重要工作是找出設計圖紙的錯誤,所以,如果設計師是BIM咨詢師,後果您自己知道。 就好像會計和審計是一家的情況下會出現的後果一樣。 BIM咨詢應該是業主在聘請策劃、設計、施工、工料測量、節能、建築智能、銷售、物業管理等服務以外的另外一個獨立的咨詢服務供應商。
⑦ BIM究竟是做什麼的,說的通俗易懂些,別太專業
bim是什麼,一個老師對bim的定義
bim是什麼,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底什麼是BIM技術。BIM的全稱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在國內比較通用的翻譯為「建築信息模型」。
一個老師對bim的定義
BIM是什麼、不說英文了,中文叫建築信息模型(應用)。在工作過程當中基本就分了兩部分;第一部分叫信息模型的建立、第二部分叫模型信息的提取。提取信息做什麼,第一叫生產,第二叫管理!總結起來一句話就是:先有信息模型,然後應用模型進行生產和管理的方法叫BIM!
老師對學生解釋什麼是bim
說BIM是信息數字化集成的三維模型,其中涵蓋了建築物大量的數據信息,供我們提取使用,他說不好理解,信息數字化太抽象了!有通俗的說法嗎?yd119.cn/article/917
說BIM是虛擬建造,把實際的建築物放到PC上虛擬建造一遍,通過建造的過程發現項目實際實施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設計問題,施工協同問題,項目管理問題等,在項目實施前預知、預判、預溝通、預協調、預解決的能力和方法。他說好像明白點了,但不能夠完全理解!我說你以後會慢慢理解的,BIM技術不是一句話能說的清楚的,需要軟體工具+項目經驗相結合,才能更好的理解BIM價值的。
接著又說BIM分為模型和信息兩部分組成,模型有6大特性,可視性、模擬行、優化性、協調性、可出圖性、可統計工程性。信息有3大特性,完整性、一致性、關聯性,通過應用這些特性到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的過程叫BIM。
說BIM是虛擬建造,把實際的建築物放到PC上虛擬建造一遍,通過建造的過程發現項目實際實施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設計問題,施工協同問題,項目管理問題等,在項目實施前預知、預判、預溝通、預協調、預解決的能力和方法。他說好像明白點了,但不能夠完全理解!我說你以後會慢慢理解的,BIM技術不是一句話能說的清楚的,需要軟體工具+項目經驗相結合,才能更好的理解BIM價值的。
接著又說BIM分為模型和信息兩部分組成,模型有6大特性,可視性、模擬行、優化性、協調性、可出圖性、可統計工程性。信息有3大特性,完整性、一致性、關聯性,通過應用這些特性到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的過程叫BIM。
⑧ 什麼是bim技術
bim是什麼
bim是什麼,BIM是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的簡稱(建築信息建模)是一個從規劃、設計、施工到管理各階段統一協調的過程,是把使用標準的理念轉換成相應數據的操作軟體。
BIM圖像看似簡單的3D CAD檔案,事實上BIM組件在應用程序中比較復雜,並提供更佳的操作靈活性。創造單一組件時,每個BIM組件作為建築形態內單一的獨特元素,當載入到項目模型時,則允許用戶看到該組件與其它元素相互之間的關系構建;例如,將多瑪的旋轉門載入到單一測量的模型。yd119.cn/article/917
bim是什麼,bim技術是什麼
bim技術是什麼,BIM是以3D數字技術,將建築工程中各個作業之種相關信息整合數字技術,將建築工程中各個作業之種相關信息整合數字技術,將建築工程中各個作業之種相關信息整合數字技術,將建築工程中各個作業之種相關信息整合起來,並對各個信息作完善的描述。
在建築工程中設計人員及施藉由BIM的使用,能夠將工程所遇到的問題在中做出正確解決辦法,並可加強工程之協同作業模式。建築信息型也是一種在設計、造及管理上應用信息技術之手段,他能夠使建築工程在其整個生命周期中顯著提高效率和大量減少風險。
⑨ 什麼是BIM
BIM全稱為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中文名稱為建築信息模型,由Autodesk所創的。它是來形容那些以三維圖形為主、物件導向、建築學有關的電腦輔助設計。當初這個概念是由Jerry Laiserin把Autodesk、奔特力系統軟體公司、Graphisoft所提供的技術向公眾推廣。它是建築過程的數碼展示方式來協助數碼信息交流及合作。
依據創造此一概念的Autodesk所賦予的定義,建築信息模型是指建築物在設計和建造過程中,創建和使用的「可計算數碼信息」。而這些數碼信息能夠被程式系統自動管理,使得經過這些數碼信息所計算出來的各種文件,自動地具有彼此吻合、一致的特性。
⑩ BIM是什麼
BIM建築信息模型,是建築學、工程學及土木工程的新工具,它是建築過程的數字展示方式來協助數字信息交流及合作。建築信息模型是指建築物在設計和建造過程中,創建和使用的"可計算數字信息"。而這些數字信息能夠被程序系統自動管理,使得經過這些數字信息所計算出來的各種文件,自動地具有彼此吻合、一致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