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論在幣圈的周期怎麼推筆
Ⅰ 纏論筆的劃分以及如何用筆操作股票的短,中,長行情
閃牛分析:首先簡單說一下筆的劃分原則,大體分為兩種劃分方式:第一種稱為老筆劃分(包含處理後,頂底分型之間至少有一根K線不屬於頂底分型)。第二種稱為新筆劃分(除頂底分型的最高和最低的兩根K線外,至少中間還要有三根其他K線),顯然新筆更寬松一些。
新老筆
新老筆的的區別在於:新筆的劃分是除去頂底分型中最高和最低的那兩根外,其他幾根在包含處理後至少要有兩根K線。
下面再說怎麼用筆操作短、中、長期行情。
所謂短、中、長期行情,一般可以這樣劃分:日線周期圖中的一筆為短線行情,周線周期圖中的一筆為中線行情,月線周期圖中的一筆為長線行情。定義好概念後,那就可以具體分析啦!
我們以中線行情中的上漲為例,也就是周線圖中的一上筆具體怎麼操作。
第一,要出現一個底分型,上篇文章中說到底分型的強弱劃分以及中繼還是最終能走成筆,出門左轉有詳細分析。
第二,這個底分型最終能延續成筆。那具體怎麼找這種底分型哪?有種東西叫概率,也就是我們要從大概率中尋找機會,一般強勢底分型延續成筆的概率很高,所以我們主要尋找上篇文章中所說的最強勢的兩種。
第三,次級別回抽買入。所謂周線圖的次級別回抽,就是日線圖中的一筆回抽。
第四,現在很多人應該開始問,那什麼時候賣出那?我們買的地方可以稱為二買,那我們最好的賣點就是二賣。
Ⅱ 纏論高手有沒請教一個問題,三個周期圖(1分,5分,30分)在同樣時間內,都是一筆各個周期,該筆下
你的問題我理解為,30分鍾向下筆,5分鍾和1分鍾同時也是向下筆,該如何實際操作。
其實纏論在第100課里有說的, 30 5 1 是三個層次的系統,假如你操作的是30分鍾,那你應該在30分鍾背馳介入,而你操作是5分鍾就在5分鍾背馳介入,剛開始學的時候都會多級別看,這是舊有的習慣,纏師的級別定義和K線圖表的時間周期有差別,就比如日線周期很多時候就是1-2塊錢區間運動,或者更少,日線畫一筆都麻煩,因為頂底分型都有重疊,但在30分鍾或者5分鍾周期就很好的畫筆和線段然後遞歸上去,30分鍾3線段重疊構成日線中樞。
所以一開始用30分鍾周期又用5分鍾周期會亂,就像你現在這樣。 但實際操作還是可以多周期看,並不矛盾,重點是要多練習和看圖。
當30分 5分 1分都是向下筆時,首先肯定是1分鍾要背馳反轉向上,向上後如果有一段時間不跌,這樣也就慢慢形成5分鍾的底分型,而5分如果也形成背馳,那就會形成30分鍾的底分型,如此類推... 當然也有1分鍾V型直接反轉向上影響30分鍾或者日線的(外匯市場很常見,波動比股票大的原因) 也許我說的不是很明白,又看30分鍾又看1分鍾,因為1根30分鍾K線 有30根1分鍾K線,而30根1分鍾K線可以有一筆也可以多筆,而這又剛好是纏論的級別生長課程。或許我表達不是很清楚,你可以看原文 91.93.99.100這些課程剛好說的是你這問題,特別是100課。
還有,我不是高手,也是剛學沒多久,可以先把疑問統一寫出來,然在慢慢解決,在融會貫通的用,這是我的一點心的,共勉!
Ⅲ 纏論怎麼大小周期嵌套
說說我對纏論的理解吧,希望能幫到你:
人們的交易形成了價格圖形,而人屬於自然界的一部分,所以價格圖形在足夠大的時間跨度中,也可以視為自然界的體系之一。
自然界的體系,共同規律是自生長、內部結構自相似。各種不同的自然體系,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揭示其規律。交易市場價格圖形是平面二維圖形,所以比較適合用分形幾何做結構分析。
▶ 纏論先定義最小結構因子-----「筆」,由「筆」遞歸「線段」,再由「線段」遞歸「更高級別的線段」,一層層遞歸,大級別的結構內部嵌套小級別結構,小級別結構內部也嵌套更小級別的結構,多級別的結構畫在一起就組成了分形幾何圖形。
▶ 有了「筆」和「線段」後,纏論定義了另一個結構因子-----「中樞」。在「中樞」的基礎上設定的三類買賣點,是纏論最主要的交易法則。
▶ 實戰運用纏論最容易落入的陷阱有三種。
① 理論上,分形幾何圖的筆是 上--下--上--下 連續出現的,遞歸的線段也是連續的。但是實際上,在任何周期級別的一張圖中,都同時存在至少三種不同級別的筆,無法完全精確劃分成同一種級別,這給分析和交易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② 「纏中說禪走勢類型」反轉前出現的「背馳」,只反映前期多空資金力度的靜態情況,無法反映後續多空資金的動態變化,所以根據「背馳」得到的方向預期,常常會被新的資金力量推翻。
③ 分形幾何結構的任意節點,都存在至少三種可能性發展。所以根據走勢結構作出的預判,常常會帶來虧損。
Ⅳ 高手請進!纏論里的走勢必完美!如何判斷走勢結束。
先說如何判斷走勢結束,走勢結束要考察背馳,背馳說穿了就是形態加上動力,然後反復對比力度,力度可以直接看K線,根本不需要MACD之類的東西,那些很容易讓人跳進預測的誤區。任何走勢的結束都源於某級別的背馳,本級別的背馳必然導致本級別走勢的終結,但本級別走勢的終結不必然是由本級別背馳引發的,也可能是次級別或者更小級別引發的,這里涉及到小級別背馳引發大級別轉折的情況,如果發生小轉大,次級別的最後一個中樞必然產生三賣。再說說走勢必完美,其實走勢必完美就是一句廢話,只要走勢有上下上結構,就必然會完美,因為走勢是由上漲,盤整,下跌構成,走勢必完美的意義不在於分析過去,而在於對未來的把握,比如一個下跌結束,連接下跌的必然是盤整或者上漲,那麼如何判斷到底是盤整還是上漲,這需要長期磨練,當然,也有一些小技巧。拿走勢必完美去搞過去,那沒有任何意義!
給你貼個圖,大致解釋下如何判斷走勢結束:
大盤的30分鍾分筆圖,圖中數字和數字之間的連線代表一筆,以下所提到的級別都是筆級別的,跟段級別有明顯區別,注意區分。
6到19是個日線級別的中樞,1到6和19到26都是30分鍾級別的走勢,對比這兩個30分鍾級別的力度,很明顯,19到26要小於1到6,這是第一個背馳,日線級別。再看21到26,21到22和25到26是5分鍾級別走是,他們是圍繞30分鍾中樞22到25的震盪,很明顯25到26的力度小於21到22,這是第二個背馳,30分鍾級別的。23到24和25到26是盤整背馳,這是第三個背馳,30分鍾級別的。再看2526內部,你可以在5分鍾圖上看,2526內部反映在5分鍾上,其內部有個1分鍾級別的小中樞,這是第四個背馳,內部中樞背馳,如果這樣細分下去,理論上,你甚至可以找到盤中成交的那一筆,這就是區間套,尋找背馳來判斷走勢結束的方法。為什麼26開始的走勢這么凌厲,這很簡單,因為多周期共振了,26至少是日線級別的背馳,反映在30分鍾圖上,意味著這里至少會有3筆,而且第三筆會創新高!目前還在走第一筆!就是看不慣樓上的這位,說什麼遇到他是樓主運氣好,懂纏論沒什麼了不起的,關鍵是要會用,並發展出自己的操作體系。
我還引起爭論了,實在抱歉,看樓主的提問,看樣子也不是初學者。先回答樓上的問題,看了樓上對當初學纏過程的描述,表示理解。如果背馳成立,至少會有3筆以上,但第三筆會創新高是我自己加的,纏論沒法保證這個,對於纏論來說,第二買點比第一買點低的情況也可能發生,這是最弱的走勢,但可以肯定的是,背馳之後一定有三筆走勢。所以我說纏論等於廢話,就算不背馳,也有三筆走勢!背馳之後還會有背馳,也就是背了又背的情況,今天大盤的分時圖就是很好的例子,背了就是不漲,所以背馳之後還需要一套確認技術,纏論的二買有時候就是,但二買似乎也不是那麼完美,更穩健的操作方法是做筆或者線段的延伸。
單從纏論來說,判斷走勢結束有兩種方法,一個是背馳,也就是第一類買賣點,還有一個是確認,比如30分鍾圖下來一筆不破2826點,之後的上漲又創新高,就可以確認之前的走勢完結,在操作的角度,你可以在確認之後的回調進場。但這也是有風險的,買不到最低價,而且新走勢也隨時可能完結,如果做一買,可能會買在最低點,但是會背了又背,樓上的同學,對於這個,你有解決方法嗎?
如果要當下判斷走勢結束,這個沒有人能做到百分百,就算你弄來纏師說的三大體系,百分百成功也是不可能的,不確定性是資本市場的根本特徵,也是資本市場吸引人的地方。樓主說的更高的角度是指哪個角度?如果站在操作的角度,我解決的方法是操作系統,比如針對背了又背的情況,我會在每次背馳的時候都進場,但是每次觸發到止損位就出局,這樣做,可能我會虧損很多次,但是只要抓住真正的那個背馳,盈利是可以做到的。其實真正難的不是這個,而是執行!而執行就涉及到了心理的角度,貪嗔痴,很多人都說要克服貪嗔痴,但我不這么認為。貪嗔痴和戒定慧一樣,都是人與生俱來的,如果去掉貪嗔痴,戒定慧也會一並跟著消除,貪嗔痴不是不好的,戒定慧也不一定是好的,萬事沒有好壞,只有存在,而真正的境界在於自己什麼都不是,而又什麼都是,既不是貪嗔痴,也不是戒定慧,當下一刻需要什麼,我就是什麼,有的只是全然的臨在產生的那種寧靜,平和,安詳。所以說炒股就是學佛。如果樓主能做到這個境界,還會去糾結於如何判斷走勢結束嗎,纏師某課裡面的那種感覺早就找上你了。
剛看了下樓主的資料,真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樓主自己就是高手,至少比我強,我就不摻合了!
Ⅳ 怎麼畫纏論中樞,在本級別是三筆嗎
中樞是本級別三筆構成的說法是正確的,但是要加相鄰的三筆還要有公共區間才行。筆有兩個定義,一個是嚴格筆,一個是推筆,區別只是在於對筆的理解不同。只要前後統一,按一個定義筆來畫走勢結構,最後都不會影響分析的結果,切忌兩種筆混在一起用。
纏師說筆是不構成中樞說法我是這樣理解的,中樞是多空雙方交戰的戰場,在一個大戰場上多空雙方保持平衡,在各個小戰場上也要保持平衡,如果各個小戰場不能保持平衡,那大戰場也不會保持平衡。或者理解為,小級別交戰雙方不能保持平衡時,大級別戰場的平衡也不能建立。
纏師說筆是不構成中樞說法我是這樣理解的,中樞是多空雙方交戰的戰場,在一個大戰場上多空雙方保持平衡,在各個小戰場上也要保持平衡,如果各個小戰場不能保持平衡,那大戰場也不會保持平衡。或者理解為,小級別交戰雙方不能保持平衡時,大級別戰場的平衡也不能建立。
如下圖構築的一個模型,大級別明顯處於平衡狀態,小級別上卻不一定,其中有的小級筆是一筆上去,力度上夠大級別一筆,但從推筆的角度不構成大級別的筆。也就是說,按嚴格筆來畫,大級別上前三筆畫出中樞一點問題沒有,但按推筆就畫不出,要處理完包含關系才能畫出中樞。
如下圖構築的一個模型,大級別明顯處於平衡狀態,小級別上卻不一定,其中有的小級筆是一筆上去,力度上夠大級別一筆,但從推筆的角度不構成大級別的筆。也就是說,按嚴格筆來畫,大級別上前三筆畫出中樞一點問題沒有,但按推筆就畫不出,要處理完包含關系才能畫出中樞。
其實從這兩張圖中可以看出,區別不大,對背馳的判斷影響不大。
很多人都喜歡用推筆來畫圖,纏師本人也是,但我不是很喜歡,因為推筆考慮了次級別結構,但沒有考慮力度,而且推筆畫圖太累人,推筆的最小級別選那個級別合適,1分鍾還是5分鍾,或者30分鍾,然後再向上推,和嚴格筆相比只是更精確了點,但這要花更多的時間在畫圖上面,相比而言,我更喜歡在各個級別都用嚴格筆來畫,對結果的分析並沒有多少影響。可能是我對纏論理解還不夠,或者交易的周期不夠長的原因吧。
我是禪風,點個贊加關注,還有更多精彩內容與你分享。
我是禪風,點個贊加關注,還有更多精彩內容與你分享。
Ⅵ 如何操作纏論日線一筆行情
筆結合走勢進行操作,日線一筆相當於5F走勢。筆結束用分型,走勢用背馳。
Ⅶ 纏論中的級別怎麼樣直接從K線圖看出級別,而不需要從1分鍾開始慢慢向上遞歸,最好是能帶圖解釋,多謝
從1分鍾開始慢慢遞歸的級別是更准確的級別,想從其他周期圖直接看也可以,但比較粗略,這就是所謂顯微鏡倍數不同的緣故,如果你能接受這些誤差,當然可以直接用。
比如,日線圖上的3筆重疊,基本上就是一個30分鍾級別的中樞,這和從1分鍾級別遞歸上來的應該差不多,日線圖上超過5根K線橫盤重疊時基本就是一個5分級別中樞等等,這些經驗性的東西需要你長期從1分鍾圖開始遞歸練習,然後觀察和大周期的相互對應問題,練習多了就有感覺了,否則別人告訴你的結論並不一定適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