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衛道者
1. 有誰知道韓國錢幣上老頭的背景
韓國貨幣由韓國的中央銀行韓國銀行發行,貨幣單位為「圜」(won)。現行的紙幣面額有1000、5000和10000三種,硬幣則有10、50、100、500四種。在這些貨幣當中,也蘊含了相當多韓國歷史的掌故。一般人只要掏出這些大小不一的貨幣稍微端詳,並了解貨幣上圖案的來歷,就已經可以對朝鮮王朝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有一個大致的認識。
首先看看面額最大的10000圜紙幣,在紙幣的右側是世宗大王的半身像。
世宗(李裪,字元正。西元1397-1450)無疑是朝鮮王朝歷代國王中最具文藝氣息的君主,他被譽為「聖君世宗」。世宗自小喜愛讀書,他的青少年時代大概都是在書堆中渡過的。在《朝鮮王朝實錄》中的《世宗庄獻實錄》里,記載了一個關於世宗少年時代書蟲生活的故事。世宗年少時十分酷愛讀書,以至於廢寢忘食的地步。世宗的父親太宗看見孱弱的兒子終日抱著書卷,心裡心疼得不得了,他只好暗中吩咐宮人悄悄把兒子的書都藏起來,好讓書獃子稍微休息一下。宮人們趁世宗不注意的時候,將書都收藏起來。世宗發現書都不見了,心裡感覺十分郁悶。正在這個時候,他發現地板上還有一本沒有來得及收走的書。世宗十分高興,他奔跑過去撿了起來,又坐到一邊津津有味地讀起來。太宗看見這個情形,搖著頭對左右說:「好學不倦,看來真是天性所致的了。」
少年時對文化的喜好,必然對即位之後的世宗有很大的影響。世宗十分優待文人,錄用有才能的人也做到不拘泥於身份、地位。世宗最為光輝的業績,就是召集了當時的許多飽學之士,在集賢殿成立正音廳,從事創造訓民正音的工作。今天我們看到的朝鮮語字母,就是世宗大王的傑作。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的靈魂,而創造朝鮮民族文字的世宗,則從此成為朝鮮歷史上最為偉大的人物。
世宗不僅僅文化上有卓越的貢獻,他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也頗有建樹。這位全能的君王,因此在紙幣的排行中榮獲第一、被印刷在最大面值的10000圜紙幣上。
10000圜紙幣的背面的圖案,是漢城景福宮中的慶會樓。
慶會樓無論從規模還是從審美的角度來看,都是在韓國傳統建築中占據重要席位的殿閣。景福宮修建於朝鮮太祖李成桂時代,而慶會樓則在宮內湖心的一個小島上,修建於太宗李芳遠時代,世宗時代曾經進行過擴建。這里是舉辦大型宴會活動和接待外國使節的場所,在明月高懸的夜晚,沐浴在清風中的慶會樓景緻相當幽雅。殿閣前的池塘上有三座連接,供不同地位的人使用。石橋上雕刻著的四不象的圖案,據說有免除回祿之災的功效。可惜這些神獸無法長久守護著慶會樓,在壬辰倭亂中,這座優雅的殿閣被付之一炬。現在我們看到的慶會樓,是高宗年間重修的。
5000圜紙幣上的人物,名字叫做李珥(字栗谷。西元1536-1584),他是活躍於朝鮮王朝中期的著名學者。
都說李珥是東海仙女恩賜的童子,他母親在臨盆之前,在烏竹軒夢見青龍,因此他有「現龍」這個乳名。這個龍子仙孫自小從母讀書,13歲便進士初試合格,在後來的生員試和式年文科中均被點為狀元,歷任黃海道監司、大司憲和吏曹、刑曹、兵曹判書等官職。在學問方面,他是一個與退溪李滉並列的性理學的大儒,他們二人建立朝鮮性理學體系。李珥批判李滉的理論,發展了自己的思想,被稱為栗谷學派。李珥致力於將學問應用於實際政治當中,為實施「大同法」、「司倉」而不懈努力。但是根據他從政的事跡看來,他的想法似乎並未即時被國王採用。他的先見之明,往往是在事後才得以被證實。
據說李珥在家的時候,吩咐下人們有空的時候前往臨津河邊的花石亭,在亭子里的柱子上刷上油漆。下人們聽到老爺這個奇怪的吩咐後,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追問這樣做到底是為什麼。李珥當時沒有多加解釋,只是讓下人們按他的意思去做就好,反正以後會用得著。李珥死於西元1584年,在他死後的八年,壬辰倭亂爆發,朝鮮軍隊在日本軍的攻擊下節節敗退,國王宣祖不得不落難到臨津河。當時正在深夜,河邊伸手不見五指,而日本軍隊正在後面追擊而來。宣祖的扈從隊伍掌著燈,燈光照在花石亭刷了油漆的柱子上反射到周圍,河邊的地方頓時被照亮了。多虧這些柱子,宣祖才得以安然渡河,否則一國之君淪為俘虜,則大勢去矣。
5000圜紙幣的背面,印有李珥的出生地烏竹軒。烏竹軒位於江原道江陵,是李珥的母親、一代才女師任堂申仁善的娘家,當時朝鮮流行女兒回娘家生產的風俗。這是一所有著深刻歷史意義的宅第,始建於高麗王朝末年,是賢士崔致雲的宅院。後來崔致雲之子崔應賢將其傳給女婿李思溫,李思溫再傳給自己的女婿申命和,申命和就是李珥的外公。烏竹軒現在成為烏竹軒市立博物館。
在此特別提一提李珥那位頗具才名的母親申仁善,她學識淵博,尤其擅長畫畫。一次士大夫夫人的聚會中,侍女不小心將茶水潑在一位夫人的裙子上,這裙子是她借別人的,因此她覺得十分著急。這時申仁善讓這位夫人脫下裙子,自己則用畫筆在裙子的污跡上面塗塗畫畫。在她的精妙筆法之下,那些茶水的斑斑污跡,居然變成了栩栩如生的葡萄和嫩葉。這條染了污跡的裙子,後來還真的賣了很多錢,足以買回好幾條絲綢外裙了。
1000圜是紙幣的最低面值,以朝鮮王朝中期的大學者退溪李滉(字景浩。西元1501-1570)為正面圖樣。
李滉和李珥齊名,被認為是朝鮮性理學兩大先驅。論資排輩,李滉是李珥的前輩,李珥雖然批判李滉的學說,但是也有繼承的部分。李滉的思想影響了栗谷學派、嶺南學派、畿湖學派,是朝鮮性理學的代表。當時追隨李滉的學者很多,其中不乏在朝廷中有地位有身份的人,譬如高官柳成龍、李山海等人,可見退溪學派是當時學界的主流。
李滉以程朱理學的繼承者自命,儒學教條體現在他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上。從這點來看,李滉無疑是一個衛道者。六十九歲時,由於病情惡化,李滉想辭掉右贊成的職位回鄉。宣祖大王不同意,他想將李滉留在自己的朝廷里。這時,李珥登門拜見,勸他繼續在朝廷輔佐年幼的宣祖,但是遭到李滉的堅決拒絕,他說:「按理來講,作為臣子不應該離開朝廷。但我重病在身,而且沒有能力擔負重任,也該退位了。占其位,不謀其職,會給朝廷帶來壞風氣的。」李滉認為,對君主的忠誠不一定非得以留在朝廷來表現,由於年老多病而自覺離開朝廷,這才是忠誠的行為。雖然已經離開,但心還是留在國王身邊。君臣之間的關系,以大義來維系,這樣做才是李滉心中「忠誠」的概念。
1000圜紙幣背面的是陶山書院,位於慶尚北道安東市。李滉生前在這里開設了私塾,培育了大批的門生。在他死後,他的門生們為了紀念這位一代名儒,遂在這里創建了這個書院。陶山書院是朝鮮八道中的一個學問研究中心,在朝鮮王朝末年撤廢書院的風潮中,陶山書院成為少數幾個得以倖存的書院。書院里收藏了大量李滉的遺物。
韓國紙幣上的圖案,基本上都是文化名人以及文物古跡,典雅的古風撲面而來。如果說一國的紙幣是國家的名片,那麼韓國的國家名片設計無疑是相當成功的。此外,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些紙幣中的人物全部都是李氏朝鮮王朝時代的人,並且全部都姓李呢?這也是一個相當有趣的現象。
一千元紙幣上的李滉和凝聚著書生精神的陶山書院
李滉[1501~1570]和李珥一起被認為是性理學兩大先驅。曾一度「指引迷津」的李滉,1559年毅然辭掉官職,回到故鄉,專心研究學問和培養弟子。
陶山書院位於慶尚北道安東市。李滉生前在陶山私塾授課並培養了大批學生,在他去世後,由學生和弟子們創建了這個書院。李滉學識淵博、人品正值,因此為紀念他刻苦鑽研學問的精神而修建的這所書院,也受到朝廷和學術界的尊敬,雖然已經去世幾百年,但這里仍然是慶尚道地區儒學者的匯集之地。朝鮮末期書院紛紛被廢除,但唯獨這里和其他2處被赦免;書院內藏有4,000多本書和李滉生前使用過的物品。
五千元紙幣上的李珥和他的舊居—烏竹軒
李珥[1536-1584]29歲之前先後參加過9次官吏考試,且每次都名列第一,因此成為一代「風流人物」;與李滉(1501~1570)一起被認為是性理學的「兩大先驅」。他曾經大膽提出多種政治思想和性理學理論,並努力應用於實際政治,但經歷重重坎坷。
烏竹軒位於江原道江陵市的烏竹軒,建於朝鮮時代中宗(1506-1544在位),是目前住宅中歷史最悠久的一處。五千元紙幣正面的烏竹軒,是朝鮮時代著名學者兼政治家李珥的故居,也是身為朝鮮時代第一位女畫家,即李珥的母親申師任堂(1504-1551)的出生地。
萬元紙幣上的世宗大王和景福宮慶會樓
世宗大王[在位1418-1450]是朝鮮王朝的第四代皇帝,他不僅創造了使用至今的韓國文字,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也頗有建樹。世宗大王的頭像旁,還印有建成於1438年的自動水漏。雖然這個由當時最有名的科學家蔣英實依世宗大王之命而建的水漏未能保存下來,但1536年在此基礎上改良的水漏卻至今仍保存在德壽宮內。據說,一到固定時間,便有小人自動出來敲鑼打鼓,播報時間。
景福宮慶會樓無論從規模還是美觀的角度來看,在韓國都是最典型的樓閣。雖然今天,周圍有蔥郁的樹林和供遊人休息的長椅,但在幾百年前這里是不能隨便出入的。最初是世宗大王(1937~1450)的父親太宗(1367~1422)修建的,當年,景福宮內的池塘里建有一個小島,慶會樓就在這座小島上,後來到了世宗時期進行了擴建。那裡曾是舉辦國家大型慶祝活動及宴請外交使臣的地方,但壬辰倭亂(1592~1598)時被大火付之一炬。
06版一萬元紙幣背面印的是《天象列次分野之圖》和普賢山1.8米望遠鏡、渾天儀等圖案。韓國銀行還發表聲明稱「紙幣圖案中所用的渾天儀是渾天表的一部分,渾天儀雖由中國最先製造,但有多種形態,認為紙幣上的渾天儀是中國製造的渾天儀是沒有道理的。渾天表中的渾天儀中間有一個地球儀,這種設計是韓國獨創的。」韓國報章批評,韓國銀行只考慮圖案設計,忽略了紙幣圖樣應具有的科學及歷史意義。韓國歷史學家指出,韓國銀行把中國發明的天文觀測儀渾天儀印在韓國貨幣上並不恰當,可能會使人誤以為渾天儀是韓國的科學成果。對於科學家的批評,韓國《朝鮮日報》分析,引起這次事件的另一主因,是銀行的貨幣圖案咨詢委員會中沒有科學及歷史專家。
兩分資料
2. 什麼是衛道者
衛護某種正統的思想體系或學說(多含貶義)或衛護儒家道統的人。也有人說是思想舊,腦子里的行為准則都是按照舊的的過時的思想存在著的。不允許別人有新思想,捍衛舊的道德思想的人。在當代應該還是第二個意思更接近些。現在要是用到人身上好像只有貶義,算是一種諷刺。
3. 最後的衛道者的介紹
最後的衛道者,原名高岩,網路自由撰稿人,於2005年開始從事網路文學的創作,先後在起點、搜狐、天鷹、鐵血、逐浪等網站發表各種題材的網路小說其創作的《中日戰爭——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序幕》已累計在網路上取得2億次點擊率的佳績,所有作品綜合點擊數過億。
4. 為什麼劉秀被戲稱為位面之子
劉秀為什麼被稱為位面之子?很簡單,因為他的運氣好啊,而且好的令人發指。位面之子相信大家都懂,就是集位面氣運於一身的人,那麼劉秀到底運氣有多好,可以被稱為位面之子呢?
提到「位面之子」劉秀就不得不提及「穿越者」王莽,王莽的一生都令人感到神奇,感覺他就是一名社會主義者。西漢末年,王氏家族因王政君生下皇子,一躍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外戚家族,王莽就誕生在這樣的時期。王莽年少時相當努力,為官後對待百姓也是很和善。隨著在建立新莽政權後,更是頒布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土地國有化,平均分配給農民;廢除了奴婢制度等等。是不是感覺很熟悉?沒錯,這第一項不就是土地改革嘛,不過結局卻不同,在王莽那個時期不僅沒能挽救國家反而激發了國家矛盾,導致農民起義。
劉秀就是在這一時期崛起的,劉秀原來是在劉玄手下當差,不過後來反了劉玄並將其擊敗。不過這都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昆陽之戰,昆陽之戰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雙方正是劉秀和王莽。當時王莽以四十二萬兵力包圍昆陽,而昆陽里人心惶惶,最後還是偏將的劉秀站起來,組成三千人敢死隊抵抗王莽的數十萬大軍。這時作為位面之子的劉秀開啟了開掛模式,在史書里記載,大戰時先是隕石又是地震大雨,讓王莽的軍隊潰不成軍,可以說完全靠著天時地利將王莽打敗,這運氣我也是無話可說。於是在後世就有了穿越者對戰位面之子不敵戰敗的故事。
5. 致孝道衛道者:孝順是一種行為,而不是愛好。它是一種回報。所以,不孝的人完全可得到他的孩子的孝順。
致孝到衛道者,孝順是一種行為,而不是愛好,它是一種回報,所以不孝的人完全可以得到他的孩子的孝順,因為現在的人都知道,我們中國的孝道,笑道不是愛好,是一種行,是一種從骨子裡的一種思想,尊老愛幼是我中華民族的美德
6. 為什麼衛道者會自殺嗎
所以的一切都被滿足,失去了前進的動力,未來的每一天都知道,活在記憶里,換句話說衛道者的未來失去了一切希望,這也是蕭宇為什麼不去觸碰的原因。所有的一切都擁有了,所有的未知都沒有了,沒有可以得到的東西了,一切都完了
7. 我的世界衛道者是干什麼用的
很榮幸為您回答!
衛道士攻擊時
衛道士會主動攻擊玩家、成年村民、幼年村民[僅Java版]、鐵傀儡、流浪商人和雪傀儡。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