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幣圈知識 » 元能失控與宇宙

元能失控與宇宙

發布時間: 2022-08-21 22:13:39

『壹』 元宇宙的概念是什麼

元宇宙(Metaverse)一詞,誕生於1992年的科幻小說《雪崩》,小說描繪了一個龐大的虛擬現實世界,在這里,人們用數字化身來控制,並相互競爭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到現在看來,描述的還是超前的未來世界。

2021年,3月,元宇宙概念第一股羅布樂思(Roblox)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5月,Facebook表示將在5年內轉型成一家元宇宙公司;8月,位元組跳動斥巨資收購VR創業公司Pico……,元宇宙無疑成為了科技領域最火爆的概念之一。

准確地說,元宇宙不是一個新的概念,它更像是一個經典概念的重生,是在擴展現實(XR)、區塊鏈、雲計算、數字孿生等新技術下的概念具化。

相關產業

從企業來看,元宇宙仍處於行業發展的初級階段,無論是底層技術還是應用場景,與未來的成熟形態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但這也意味著元宇宙相關產業可拓展的空間巨大。

因此,擁有多重優勢的數字科技巨頭想要守住市場,數字科技領域初創企業要獲得彎道超車的機會,就必須提前布局,甚至加碼元宇宙賽道。

『貳』 《元能失控》遠征哪個角色厲害

《元能失控》遠征旺厲害。

角色旺是一個攻守兼備的角色,保證輸出的同時具備著一定的防禦機制,適合游戲中走位還不是很靈活的輸出型玩家。而其他角色也都有著不同的天賦效果,一些更偏向於直接的攻擊效果,一些則有著增加游戲趣味性的效果。

游戲背景設定:

諾亞是遠古文明中流傳最遠的一個支脈,他們創造了非常輝煌的文明。諾亞在高度發達之後,發現了預知未來的能力,整個世界和時間的藍圖攤在了諾亞人的面前,諾亞發現了自己的文明在這個時空終將滅亡。

魔王不甘心讓諾亞文明就此消散,於是利用諾亞的科技,製造了時空扭曲,所有的文明和時空混合在了一起;但這不但沒有拯救諾亞,反而讓所有的時空都陷入了毀滅的危機。來自各個時空的「英雄」要打敗魔王,拯救自己的時空。

『叄』 元宇宙基金有哪些

目前國際市場上共有六隻元宇宙ETF,其中美國兩只,韓國的4隻。從基金規模和發展程度來說,以美國為主。國內尚無元宇宙ETF,多種產業指數受益元宇宙產業鏈。

美國的元宇宙基金情況
美國是元宇宙的先行者,相比於國內許多大廠的觀望,美國互聯網巨頭似乎更快的達成了共識。Rolox、Facebook(Meta)、蘋果以及其他科技巨頭都在積極布局元宇宙,推出自己的元宇宙概念產品。

美國已發行兩只元宇宙概念ETF,分別是圓山投資的Roundhill Ball Metaverse ETF(META)和10月由Fount發行的Fount Metaverse ETF(MTVR)。

2021年6月30日,Roundhill Ball Metaverse ETF發行時規模僅有150萬美元,而後受到元宇宙概念爆發、Facebook改名Meta、元宇宙概念電影《失控玩家》上映等消息刺激,掀起了美國元宇宙的投資熱潮,截至2021年11月15日,Meta ETF規模快速擴張到3.85億美元,暴增257倍,熱度空前高漲,近一月漲幅達12.91%。

從持倉標的來看,META主要投資於硬體和虛擬平台等領域。根據三季報信息,目前持倉41家布局元宇宙的公司,包括英偉達、微軟、Roblox和Facebook等,2021年三季報前十大重倉股集中度54.62%。

而 MTVR其投資目標更偏向於增強現實和虛擬世界等領域的公司,截至2021年11月12日,MTVR重倉持有了蘋果、Meta平台和字母表等公司,其前十大重倉股集中度39.39%。

目前來看,美國的這兩只ETF,持倉標的較為優質,上市後反響熱烈,投資者熱情高漲,整體處於快速發展的狀態。

國內元宇宙基金情況
反觀國內,目前並沒有直接推出元宇宙的公募基金或者ETF。這和國內市場對元宇宙相關概念的認識稍慢有關。除了位元組跳動豪擲90億元收購Pico公司之外,其他的幾大互聯網巨頭似乎對元宇宙有些後知後覺,國內尚未出現如Facebook(Meta)這種大型的元宇宙平台。但是產業鏈相關概念的板塊ETF,例如跟蹤中證動漫遊戲指數、中證傳媒指數和中證虛擬現實主題指數的ETF受到元宇宙概念帶動上漲較多。

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選取涉及動漫、游戲等相關娛樂產業公司作為成分股的中證動漫遊戲指數和跟蹤虛擬現實指數的銀華中證虛擬現實主題ETF近期表現都不錯。前者是因為目前游戲是元宇宙主要的表現形式,後者則是重倉了元宇宙重要支持技術——VR/AR的上下游供應鏈的相關企業。

長期來看,元宇宙基金可投資標的並不少。國內現有的基金中,和元宇宙相關主動權益基金已超過300隻,而包含元宇宙相關概念,如游戲、虛擬現實等的ETF接近400隻。這些基金都為元宇宙未來投資提供了廣泛的基金池,與此同時,部分基金經理也在積極布局相關領域。例如,市場已有3隻私募產品以元宇宙命名,分別是正圓元宇宙、正圓元宇宙1號,以及上海高頻-元宇宙1號。元宇宙或將成為基金未來布局方向之一。

『肆』 多元宇宙如果真的存在,又是誰在操控宇宙呢

人們的許多東西從無到有,人類的天文研究也是逐漸從0的突破,再到現在的百花齊放。宇宙的發展趨向於無窮大已經被科學家證明這是屬實的,而且宇宙發展的命運也的確存在掌控者。不同的掌控者掌握不同時期的宇宙,而且宇宙的未來會失控。

這對於我們聰明的科學家來說,簡直就是小菜一碟。科學家們通過計算得出宇宙的空間曲率無限接近於0,而實際密度與臨界密度的比值無限接近於1。201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正是頒發給了證實宇宙正在加速膨脹的三位科學家。根據他們發表的論文,宇宙早期的掌控者的確是引力,但是隨著宇宙的發展,暗物質逐漸成為了主導力量。

『伍』 元能失控:遠征秘寶可以傳承嗎

不可以進行傳承的。
因為遠征秘寶是只針對一個人生效的,沒辦法傳承的。因為游戲中的特工能夠一次裝備兩個卷軸,還可以攜帶兩個皮膚秘寶,以此去提升特工自身的最大屬性,而且秘寶有多個品質區分,高品質的秘寶,帶來的屬性增無疑要大很多,加上秘寶得到提升之後,達到選擇核心屬性的要求,還能帶來更多優秀的增益效果。
拓展資料:
卷軸雖然是基於攻擊能力方面強化,不過所有秘寶的核心屬性都是基於這一點,通過合理的搭配能夠讓戰斗效果更佳明顯,所以最好的選擇就是連擊加成,基本能夠保持整個戰斗過程的持續高輸出。
然後就是穿透屬性,能夠削減敵人的防禦,是能夠體現輸出最大化的直接因素。關於披風的防禦屬性,因為是秘寶核心屬性的一個必選位置,因此建議是通過生命百分比的增加做選擇,畢竟在高的輸出也需要在活著的時候才能夠打出來,而打出輸出的最佳效果就是攻擊速度,這些提升就能夠完美的解決不必要的問題。

『陸』 請問有奇異博士2在線免費播放資源

《奇異博士2》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W4tE9wUMh_MSwUHSiakbmg?pwd=8D45提取碼:8D45

導演:山姆·雷米
編劇:邁克爾·沃爾德倫
主演: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伊麗莎白·奧爾森/切瓦特·埃加福/本尼迪克特·王/克索斯利爾·戈麥斯/更多...
類型:動作/恐怖/奇幻/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上映日期:2022-05-04(中國台灣)/2022-05-06(美國)
片長:126分鍾
又名:奇異博士2 / 斯特蘭奇博士2 / 奇異博士2:失控多重宇宙(港/台) / 奇異博士2: 失控多元宇宙(港) / Doctor Strange 2 / Doctor Strange: in the Multiverse of Madness

奇異博士2:瘋狂多元宇宙的劇情簡介· · · · · ·

充滿無限未知的瘋狂多元宇宙即將展開,一切皆有可能。

『柒』 暗物質和暗能量,會對宇宙造成什麼影響

1932年,荷蘭天文學家奧爾特,在生成銀河系恆星運動模型時,意識到了「隱匿質量」的存在
1933年,瑞士天文學家茲威基,在研究3.21億光年外的後發座星系團時, 發現外側星系的公轉速度,竟然超過了內側星系 ,這個發現的反常程度, 就好像海王星的公轉速度超過水星一樣 ,因此茲威基猜測,後發座星系團內一定存在「丟失的質量」,否則無法解釋外側星系運動速度的異常。

1980年,美國天文學家魯賓遇到了奧爾特一樣的問題,她發現星系外側恆星的公轉速度,遠超出了萬有引力定律的預測, 而且在運動速度異常的情況下,這些外側恆星竟然還沒有脫離星系,成為「流浪恆星」

魯賓把她的這一發現,和遠超奧爾特的觀測數據,整理成論文發表後, 暗物質開始在宇宙學中普及開來。

科學界開始意識到,宇宙中除了可被觀測的「重子物質」外,還存在若干倍於普通物質的「暗物質」, 由於這些暗物質不與電磁力發生相互作用 ,所以天文學家無法在電磁波頻段中尋找它們,只能通過引力來確定它們的分布和存在。

相較之下,之前所說的後發座星系團,其內90%都是暗物質
1998年,高超紅移超新星搜索隊的數據表明,宇宙膨脹是一個加速過程,1999年,美國天文學家亞當.里斯進一步確定了,宇宙加速膨脹現象的真實性。

在以往的理論模型中,宇宙膨脹速度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慢的,甚至還有科學家認為, 宇宙在遙遠的未來會由膨脹轉為坍縮。

宇宙加速膨脹現象的發現,意味著宇宙中存在一種「未知的斥力」,它在大尺度上抵消甚至戰勝了引力帶來的坍塌,進而導致了宇宙的加速膨脹, 科學界將「未知的斥力」命名為「暗能量」 ,和之前發現存在跡象,但未能直接發現的暗物質一樣,暗能量也還處於尋找階段。

2013年,歐航局普朗克衛星給出了宇宙質能分布圖,其中暗能量佔比68.3%,暗物質佔比26.8%,普通物質佔比4.9%
以上的質能分布數據表明,人類目前看到的宇宙只是「全宇宙」的4.9%,剩下的絕大部分都是暗物質和暗能量,而人類科學家對它們幾近一無所知。

截至目前,暗物質對宇宙的影響,似乎只存在於「隱匿質量」上,它們暫時可以被看作一個單純的引力源。

相比暗物質的「人畜無害」,佔比68.3%的暗能量則要凶險的多 ,因為如果暗能量的佔比沒有錯誤,而且的確能加速宇宙膨脹的話,宇宙中普通物質的密度,就會因為宇宙加速膨脹而不斷降低。

而這一過程帶來的結果,就是「大撕裂」
根據大撕裂,「宇宙膨脹之力」會因為時間的推移,逐步開始影響下一級天體系統。

大撕裂發生前6000萬年,本星系群就會被撕開,銀河系將獨立存在。

大撕裂前3個月,太陽系將被撕開,地球將獨立存在。

大撕裂前30分鍾,恆星和行星將被撕開。

大撕裂瞬間,宇宙中所有的原子將被撕開。
此後,宇宙不復存在
會導致宇宙最後大撕裂的結局,你我之間身體里最小的原子核,裡面的質子中子都會分開,強相互作用力也控制不住暗能量的,超光速膨脹的宇宙張力,暗能量是一種稱為「假想能量」的神秘物質。在暗能量的影響下,失控的宇宙膨脹可能變得更加激烈,宇宙擴張得越來越大,離我們這個星球越來越遠,直到各種星系的光線無法達到地球。

人們已知宇宙正在加速膨脹。大多數物理學家認為,這種加速狀態很可能保持不變或隨時間減弱,而考德維爾持不同觀點,認為暗能量可能更加強烈地引起膨脹增長,甚至超乎人們想像。

考德維爾和他在美國帕薩迪納加利福尼亞技術研究所的同事,已經計算過需要多大的暗能量可將宇宙推向毀滅境地。他們發現,當暗能量如果增加時,它的排斥力變得非常強,足以撕開所有堅固的星系,從銀河系開始,一直到恆星、行星和原子全都撕裂。

打個比方,把宇宙膨脹比作吹起的氣球。這個氣球變得更大時是星系膨脹的描述。一個個星系在上面。當宇宙膨脹時,每一個其它的星系都遠離我們。一般的膨脹,各個星系保持著相同的排列,但是如果有超級加速膨脹,這時單個星系會自己膨脹,----如果你足夠快的吹起它來描述"大撕裂",那麼氣球將爆炸。那個象時空,並即將結束.我們將聽到氣球砰的一聲,一個洞在氣球上.那就是"大撕裂".

暗物質就是人的心,能量無比,想去哪裡就會到哪裡

不會有什麼影響

『捌』 求幾個宇宙中的奇妙現象

美發射衛星驗證相對論
新華社華盛頓4月20日電 經過45年醞釀和開發,耗資7.5億美元的美國「引力探測器B」衛星,20日下午從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成功升空,它的使命是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對愛因斯坦1916年提出的廣義相對論進行驗證。 廣義相對論認為,引力是因質量的存在而引起的時空彎曲,引力場的存在會改變時空幾何學規則,時間和空間是不可分割的四維整體。與牛頓經典力學理論相比,廣義相對論代表著人類時空觀的革命。「引力探測器B」將對廣義相對論的兩項重要預測進行驗證。這兩項預測分別被稱為「短程線效應」和「慣性系拖曳效應」。
相對論被證實
1881年,美國實驗物理學家A.麥克爾遜作了關於上述問題的實驗。A.麥克爾遜以高度的准確性測量了光沿著不
同方向傳播的速度數值。為了探測預想中的微小差別,A.麥克爾遜使用了非常精確的實驗設備,他的實驗精確性很
高,他測量出來的速度差別比預想中的差別要小得多。A.麥克爾遜的實驗,以後在不同的條件下又作過多次。他的實驗得到了出乎預料的結果。在一個運動著的參照
系裡,光的傳播情形同我們在前面推想的恰恰相反。A.麥克爾遜發現,在地球上,光向任何方向傳播,其速度都時
相同的、不變的。在這一意義上,光的傳播使我們聯想到子彈的飛行。前面我們曾經設想,在一列運動中的火車上,
子彈運動同火車的運動無關。同車廂相對而言,子彈向任何方向運動,其前進速度是相同的。
於是,A.麥克爾遜的實驗證明:同我們的推想恰恰相反,光的傳播同運動的相對性原理並不矛盾,而是完全符
合運動的相對性原理。這也就是說,我們在前面「運動的相對性原理會被動搖嗎」一節中所作的推理是完全錯誤的。
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100周年 帶來五大奇妙發現
這個形式簡潔優美的理論蘊藏了太多令人驚訝的內容,100年來,人們時時從中悟出宇宙層出不窮的奧秘,直到今天,這里還有很多內容沒有被我們悟透。
文/甘信風
相對論的研究對象是超越我們日常經驗的高速運動世界和廣闊的宇宙,這是我們難以理解相對論的主要原因。
自相對論誕生之日起,它所帶來的時空觀革命就極大地拓展了人類對宇宙的理解。從相對論中,人們發現了時間旅行的奧秘、原子裂變的巨大能量、宇宙的起源和終結、黑洞和暗能量等奇妙現象。幾乎宇宙所有的奧秘都隱藏在相對論那幾行簡單的公式中。
時間旅行
時間旅行也許意味著可以去修正或改變命運的發展,或是與歷史上的風雲人物們一起去見證偉大的歷史事件;人們當然也有可能去未來旅行,比如去那裡了解股市行情,探知科學上的新發現。時間旅行打開了一扇既可以回到過去又可以踏入未來的大門。
如果認為時間旅行僅僅只是一個科幻小說的題材,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相對論的思想表明,時間旅行是可能的。
狹義相對論證明高速旅行會使時間變慢,假定將來的某個時候,人們已解決了所有的技術難題,能夠製造一艘以亞光速飛行的宇宙飛船,一定意義上的時間旅行就變成可能了。如果飛船以亞光速從地球出發向遙遠的星系飛去,來回的旅程僅僅幾年(按飛船上的時間),但在此期間地球上卻已過去了幾千年,一切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如果人類文明依然還存在的話,那又會是一個什麼新的模樣呢?
廣義相對論表明,時空可以不是平坦的,而是彎曲的。我們可以在地球與宇宙遙遠的地方這兩點之間鑿出一個蟲洞,然後用某種「奇異物質」把洞口撐開,使之成為一個突然出現在宇宙中的超空間管道,讓我們在瞬間到達遙遠的彼岸。然後當我們返回時,蟲洞的奇異性質讓我們年輕了很多。
廣義相對論判定足夠的質量能改變和扭曲時空,數學家法蘭克•提普勒據此設想了把時空捲起來的時間旅行方法。他認為,如果太空中的一個巨大物體以一半光速旋轉,時空便會扭曲折回。因此,只要將來有人製造一個巨大的圓筒,它的長約為直徑的10倍,然後使圓筒以15萬公里/秒的速度旋轉,便會使圓筒中央附近產生一個扭曲折回的時空。
要將這圓筒當時間機器使用,宇宙飛船一定要開到圓筒的中心沿圓筒內壁盤旋飛行:逆圓筒旋轉的方向航行是駛入過去,順圓筒旋轉的方向航行是駛入未來,每盤旋一周都使宇宙飛船更深入過去或未來一些。時間旅行者到達了目的時間,便將飛船駛離圓筒。有一件必須明了的事是,正像所有理論上的時間機器一樣,就是駛向過去無論怎樣也不能到達比製成圓筒更早的時間。
時間旅行是一個極具幻想色彩、也極具魅力的話題,長期以來,科學家們提出的方案一個又一個,時間旅行可能遇到的問題也被熱烈討論著。總有一天,相對論迷人的光芒會照耀著我們開始真正的時間旅行。
原子裂變
1905年11月,愛因斯坦同樣在德國《物理學紀事》雜志上發表了關於狹義相對論的第二篇文章:《物體的慣性同它所包含的能量有關嗎?》,這是一篇短文,在這篇論文中,他提出一個物體的質量並不是恆定不變的,而是隨著運動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這就是運動中物體的「質增效應」。
現在我們想像我們在推一輛小板車,板車很輕,上面什麼東西也沒有。假設這是一輛在真空中的「理想」板車,沒有任何摩擦力、也沒有任何阻力,因此,只要我們持續地推它,它的速度就越來越快,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質量也越來越大,起初像車上堆滿了鋼鐵,然後好像是裝著一座喜馬拉雅山、再然後好像是裝著一個地球、一個太陽系、一個銀河系……當小板車接近光速時,好像整個宇宙都裝在它上面——它的質量達到無窮大。這時,你無論施加多大力,無論推多長時間,它都不可能運動得再快一些。
由此可見,光子既然以光速傳播,它的靜止質量就必須等於零,否則它的運動質量就會無窮大。
當物體運動接近光速時,我們不斷地對物體施加外力,供給能量,可物體速度的增加越來越困難,我們施加的能量去哪兒了呢?其實能量並沒有消失,而是轉化為了質量。這就是說,物體質量的增加與動能增加有著密切聯系,或者說物體的質量與能量之間有著密切聯系。愛因斯坦在說明這種聯系的過程中,提出了著名的質能關系式:E=mc2.
能量等於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即使是在不甚關心其實用價值的純理論型的物理學家看來也是驚心動魄的,而在絕大多數人眼裡,能量等於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即能量是質量的900萬倍,是多麼誘人的前景呀!指甲蓋般大小的物質的質量如果完全消失,其釋放的能量是用以萬噸煤炭來計算的。
遺憾的是,沒人能隨便減少質量,譬如一塊石頭,我們盡可以用錘子砸成小塊,然後碾成碎末,可是當你仔細地收集這些碎末後就會發現它的質量並未變化。
但是,十幾年後的1939年,約里奧•居里、費米、西拉德這三位科學家分別獨立發現了鏈式反應,使人類找到了釋放巨大原子能的方法。鈾235的核收到中子轟擊就會發生裂變,分裂成兩個中等質量的新原子核,放出1~3個中子,並釋放出巨大能量,這些中子又能引發其它鈾核再分裂,如此反復,形成連鎖反應,不斷釋放巨大能量。這就是鏈式反應。
鏈式反應使原子能成為殺傷力巨大的新武器。僅僅在幾年後,人類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爆炸成功,緊接著日本人遭受了人類歷史上最殘酷的懲罰,幾十萬人死傷,其中一部分人瞬間還被原成基本粒子,真成了魂飛魄散。E=mc2在給人間帶來希望之前,帶來的先是致命的創傷,這一切對於深愛和平的愛因斯坦來說無疑是一記重拳,直至臨死前他仍為此痛心不已。
宇宙大爆炸
令我們這些當代人感到驚詫的是,遲至1917年,那些人類最具智慧的大腦仍然以為我們的銀河系就是整個宇宙,而這個銀河系大小的宇宙永遠都是穩定不變的,既不會變大也不會變小,這就是流傳了千百年的穩恆態宇宙觀。
1917年,愛因斯坦試圖根據廣義相對論方程推導出整個宇宙的模型,但他發現,在這樣一個只有引力作用的模型中,宇宙不是膨脹就是收縮。為了使這個宇宙模型保持靜止,愛因斯坦在他的方程里額外增加了一個新的概念——宇宙常數,它表示的是一種斥力,同引力相反,它隨著天體之間距離的增大而增強。這是一個假想的、用以抵消引力作用的力。
然而,愛因斯坦很快發現自己錯了。因為科學家們很快發現,宇宙實際上是膨脹的!
最早觀察到這一點的是20世紀的天文學之父哈勃。哈勃1889年出生於美國的密蘇里州,畢業於芝加哥大學天文系。1929年,哈勃發現所有星系都在遠離我們而去,這表明宇宙正在不斷膨脹。這種膨脹是一種全空間的均勻膨脹,因此,在任何一點的觀測者都會看到完全一樣的膨脹,從任何一個星系來看,一切星系都以它為中心向四面散開,越遠的星系間彼此散開的速度越大。
宇宙的膨脹意味著,在早先,星體相互之間更加靠近,並且在更遙遠過去的某一刻,它們似乎在同一個很小的范圍內。
宇宙膨脹的消息傳到著名物理學家伽莫夫那裡去的時候,立即引起了這位學者的興趣。喬治•伽莫夫出生於俄國,自小對詩歌、幾何學和物理學都深感興趣,在大學時期成為物理學家弗里德曼的得意門生。弗里德曼曾在愛因斯坦之後提出了重要的宇宙膨脹模型,伽莫夫也成為宇宙膨脹理論的熱心支持人之一。1945年,人類史上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看著蘑菇雲升起的照片,伽莫夫突發靈感:把原子彈規模「放大」到無窮大,不就成了宇宙爆炸嗎?他把核物理知識和宇宙膨脹理論結合起來,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大爆炸宇宙理論體系。
1948年,伽莫夫和他的學生阿爾法合寫了一篇著名論文,系統地提出了宇宙起源和演化的理論。與我們慣常的想法不同,這個創生宇宙的大爆炸不是發生在一個確定的點,然後向四周的空氣傳播開去的那種爆炸,而是空間本身在擴展,星系物質隨著空間的擴展而分開。
根據大爆炸宇宙論,極早期的宇宙是一大片由微觀粒子構成的均勻氣體,溫度極高,密度極大,且以很大的速率膨脹著。伽莫夫還作出了一個非凡的預言:我們的宇宙仍沐浴在早期高溫宇宙的殘余輻射中,不過溫度已降到6K左右。正如一個火爐雖然不再有火了,還可以冒一點熱氣。
1964年,美國貝爾電話公司年輕的工程師——彭齊亞斯和威爾遜,因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了伽莫夫所預言的早期宇宙的殘余輻射,經過測量和計算,得出這個殘余輻射的溫度是2.7K(比伽莫夫預言的溫度要低),一般稱為3K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這一發現有力的佐證了宇宙大爆炸理論。
廣義相對論的智慧之處就在於,它從誕生起就能描述整個完整的宇宙,即使那些未知的領域也被全部囊括進去。讓它對付像太陽系這樣小小的、很普通的時空領域可真是大材小用了。
宇宙常數死而復生——暗能量
在發現了宇宙膨脹這個事實後,愛因斯坦就急急忙忙把他方程中的宇宙常數項去掉了,並認為宇宙常數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錯誤」。隨後,宇宙常數被拋進歷史的垃圾堆。
然而造化弄人,幾十年後,宇宙常數又像鬼魂般的復活了。這次宇宙常數的復活要歸因於暗能量的發現。
1998年,天文學家們發現,宇宙不只是在膨脹,而且在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向外擴張,所有遙遠的星系遠離我們的速度越來越快。那麼一定有某種隱藏的力量在暗中把星系相互以加速膨脹的方式撕扯開來,這是一種具有排斥力的能量,科學家們把它稱為「暗能量」。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各種的觀測和計算證實,暗能量不僅存在,而且在宇宙中佔主導地位,它的總量約達到宇宙總量的73%,而宇宙中的暗物質約佔23%、普通物質僅約佔4%.我們一直以為滿天繁星就已經夠多了,宇宙中還有什麼能比得上它們呢?而現在,我們才發現這滿天繁星卻是「弱勢群體」,剩下的絕大部分都是我們知之甚少或乾脆一無所知的,這怎麼不讓人感到驚心動魄呢!
事實上,早在1930年,就有天體物理學家指出,愛因斯坦那加入了宇宙常數的宇宙學方程並不能導出完全靜態的宇宙:因為引力和宇宙常數是不穩定的平衡,一個小小的擾動就能導致宇宙失控的膨脹和收縮。而暗能量的發現告訴我們,愛因斯坦那作為與引力相抗衡的宇宙常數不僅確確實實存在,而且大大擾動了我們的宇宙,使宇宙的膨脹速率嚴重失控。在經歷了一系列曲折後,宇宙常數正在時間中復活。
宇宙常數今日以暗能量的面目出現在世人面前,它所產生的洶涌澎湃的排斥力已令整個宇宙為之變色!暗能量和引力之間的角力戰自宇宙誕生起就沒有停止過,在這場漫長的戰斗中,最舉足輕重的就是彼此的密度。物質的密度隨著宇宙膨脹導致的空間增大而遞減;但暗能量的密度在宇宙膨脹時,變化得非常緩慢,或者根本保持不變。在很久以前,物質的密度是較大的,因此那時的宇宙是處於減速膨脹的階段;現今的暗能量密度已經大於物質的密度,排斥力已經從引力手中徹底奪得了控制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動宇宙膨脹。根據一些科學家的預測,再過200多億年,宇宙將迎來動盪的末日,恐怖的暗能量終將把所有的星系、恆星、行星一一撕裂,宇宙將只剩下沒有盡頭的寒冷、黑暗。
暗能量的發現,也充分地體現了人類認知過程又走進了一個「悖論怪圈」:即宇宙中所佔比例最多的,反而是最遲也是最難為我們所知曉的。一方面人類現在對宇宙奧秘的了解越來越多,另一方面我們所要面對的未知也越來越多。而這日益深遠的未知又反過來不斷刺激著人類去探索宇宙背後的真相。
暗能量是怎麼來的?它將如何發展?這已經是21世紀宇宙學所面臨的最重大問題之一。
黑洞大發現
廣義相對論表明,引力場可以造成空間彎曲,強大的引力場可以造成強烈的空間彎曲,那麼無限強大的引力場會產生什麼情況呢?
1916年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後不久,德國物理學家卡爾•史瓦西就用這個理論描繪了一個假設的完全球狀星體附近的空間和時間是如何彎曲的。他證明,假如星體質量聚集到一個足夠小的球狀區域里,比如一個天體的質量與太陽相同,而半徑只有3公里時,引力的強烈擠壓會使那個天體的密度無限增大,然後產生災難性的坍塌,使那裡的時空變得無限彎曲,在這樣的時空中,連光都不能逃逸!由於沒有了光信號的聯系,這個時空就與外面的時空分割成兩個性質不同的區域,那個分割球面就是視界。
這就是我們今天耳熟能詳的黑洞,但在那個年代,幾乎沒有人相信有這么奇怪的天體存在,甚至包括愛因斯坦本人和愛丁頓這樣的相對論大師也明確表示反對這種怪物,愛因斯坦還說他可以證明沒有任何星體可以達到密度無限大。就連黑洞這個名稱也是一直到1967年才由美國物理學家惠勒命名。
歷史當然不會因此而停止前進,時間進入20世紀30年代,美國天文學家錢德拉塞卡提出了著名的「錢德拉塞卡極限」,即:一顆恆星當其氫核燃盡後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 1.44倍以上時,將不可能變成白矮星,而會繼續坍塌收縮,變成體積比白矮星更小、密度比白矮星更大的星體,即中子星。1939年,美國物理學家奧本海默進一步證明,一顆恆星當其氫核燃盡後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3倍以上時,其自身引力的作用將能使光線都不能逃出這個星體的范圍。
隨著經驗的積累,關於黑洞的理論變得成熟起來,人們從徹底拒絕這個怪物到漸漸相信它,到20世紀60年代,人們已普遍接受黑洞的概念,黑洞的奧秘被逐漸研究出來。
嚴格而言,黑洞並不是通常意義下的「星」, 而只是空間的一個區域。這是與我們日常宇宙空間互不連通的區域,黑洞視界將這兩個區域隔絕開,在視界以外,可以由光信號在任意距離上相互聯系,這就是我們所居住的正常宇宙;而在視界以內,光線並不能自由地從一個地方傳播到另一個地方,而是都朝向中心集聚,事件之間的聯系受到嚴格限制,這就是黑洞。
在黑洞的內部,物體向黑洞墜落的過程中,潮汐力越來越大,在中心區域,引力和起潮力都是無限大。因此,在黑洞中心,除了質量、電荷和角動量以外,物質其他特性全部喪失,原子、分子等等都將不復存在!在這種情形下,無法談論黑洞的哪一部分物質,黑洞是一個統一體!
在黑洞中心,全部物質被極為緊密地擠壓成為一個體積無限趨近於零的幾何點,任何強大的力量都不可能把它們分開,這就是所謂的「奇點」狀態。廣義相對論無法對此進行考察,而必須代之以新的正確理論——量子理論。諷刺的是,廣義相對論給我們導出了一個黑洞,卻在黑洞的奇點之處失效,量子理論取而代之,而量子理論和相對論卻根本互不相容!

『玖』 元宇宙的未來趨勢是什麼如何抓住新的機遇

1、元宇宙是個什麼東西?
假如我們現在所處的世界,是一個真實的世界,真實的宇宙,那麼元宇宙,其實就是一個虛擬的世界。你可以理解為把意識形態傳輸進入另一個世界裡,類似於我們玩的模擬人物游戲。
我們國家現在需要的是技術上的飛躍和突破,比如晶元、比如創新葯,還有那些極度依賴進口的行業。但製造業是我們國家的基石,也是打開全球市場的王牌。我們不會一定會和全世界走同一條路線,但全世界製造業相關的東西,大部分一定Made In China。所以,有任何新興的東西,一定要和中國製造聯系起來,找到對應生產的企業,就是穩穩的幸福。

熱點內容
斐訊區塊鏈羊毛 發布:2025-09-11 18:24:39 瀏覽:26
lym區塊鏈 發布:2025-09-11 18:01:50 瀏覽:413
比特幣2018巴比特 發布:2025-09-11 17:50:29 瀏覽:771
國家對比特幣的干預 發布:2025-09-11 17:46:40 瀏覽:529
eth如果礦工費非常低什麼結果 發布:2025-09-11 17:42:43 瀏覽:255
如何查詢eth歷史數據 發布:2025-09-11 17:26:59 瀏覽:678
退出貨幣寬松對幣圈的影響 發布:2025-09-11 17:11:14 瀏覽:271
基於eth開發的oc幣 發布:2025-09-11 17:03:14 瀏覽:263
比特幣2017年會漲到 發布:2025-09-11 16:53:53 瀏覽:179
ltc和bch的區別 發布:2025-09-11 16:25:15 瀏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