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元宇宙采訪
Ⅰ 世界前首富老馬發表黑科技,科幻小說里的技術成真
昨天都在刷世界前首富的特斯拉CEO馬斯克又開始「帶貨」狗狗幣,特斯拉將會製造一些可以用狗狗幣購買的商品。
狗狗幣再次大漲,截至12月15日8點51分,狗狗幣報0.18美元,漲16.42%。
然而,好像沒有人關注到這個老馬的真正大動作。
近日,埃隆·馬斯克在華爾街日報CEO理事會峰會上表示,希望明年能在人類身上使用腦機介面技術公司Neuralink的微晶元裝置,幫助恢復四肢癱瘓者的全身功能。
馬斯克在會議期間接受視頻采訪時說:
我們植入設備的標准高於FDA的要求,我認為我們有機會通過Neuralink恢復脊髓損傷患者的全身功能,讓無法行走或無法使用手臂的人再次能夠自然行走。
2016年由馬斯克聯合創立的Neuralink公司正在開發一種微晶元,該晶元可植入人類大腦記錄並刺激大腦活動,將被用於醫學領域。馬斯克聲稱,該晶元將用於治療脊髓損傷、帕金森氏症等腦部疾病和神經系統疾病。
2020年8月29日,馬斯克在活豬身上演示了「腦機介面」技術Neuralink。該裝置實現了對豬行為軌跡的精準預測。
2021年4月9日,Neuralink展示猴子用意念玩模擬乒乓球 游戲 《Pong》。這只猴子大腦中成功植入了腦機介面,通過腦電波控制球拍。大腦中的設備記錄了猴子玩 游戲 時神經元放電的信息,學習預測它將做出的動作。
這只猴子的顱骨被植入了一顆晶元,猴子的外表看不出來任何異常。
目前這一最新研究成果運用的是最新Neuralink設備LINK V0.9 。這個感測器設備Link V0.9,直徑23mm,厚度8mm,一個硬幣差大小,植入人們顱頂部位後,與人腦連接。
這個設備,可以無線傳輸腦電波數據,讓腦-機之間獲得實時傳輸能力。而且這個設備使用感應充電,只需晚上充電,白天能用一整天,甚至可以無線充電。
全世界瞠目結舌。這堪稱是一項里程碑式的技術突破,它將徹底改變人與機器的交互方式,並進而改變人類自身和 社會 !
這個設備對於普通人實際作用在哪?
1、交互!這個技術實現後,人類可以不用說話,只要通過意念,就可以隨心所欲地來控制智能家電、智能 汽車 、手機!比如,早上醒了,一個念頭,燈打開了,咖啡機麵包機都開始工作,洗手間已經放好了熱水。
2、增強大腦!通過腦機介面,改善大腦運行,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能夠高效清醒高效地去做一件事情。
這項工作已經取得一定成果。舊金山就有一個叫Smart Cap的公司,他們把腦電圖做成了棒球帽,可以用來緩解卡車司機的疲勞駕駛,減少交通危險。
3、溝通!人類與人類的溝通,可能有了另外一種更高效的方式。
4、信息雙向傳輸,或者說記憶移植!人腦的活動通過腦機介面技術把大腦的意識上傳到計算機,或者把大量的信息和資料傳輸到大腦里。
這實現了兩個事情:
第一,短時間內擁有大量的知識和技能。現在人類的 科技 發展已經受到了壽命的限制,前期學習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有了這項技術大大縮短了前期時間,科學家可以直接進入研發階段。
第二,人類意識可以在計算機世界生存。加上現在很火的元宇宙概念,元宇宙房產也炒到了很高的價位。兩件事情一結合,是否有了某種恐怖的預感?《明日邊緣》《黑客帝國》《再造戰士》等電影是否在腦子里唰唰唰的閃過?
這項技術,也引起了很多在看科幻電影的時候才會有的思考,這項技術是否讓富者愈聰明、愈博學、愈 健康 、愈長壽?是否會有超級人類的誕生?是否會引起新的 社會 變革?是否…………
看過三體之後,發現很多問題不能深思,太過恐怖了。
中山大學的信息管理學院組織了5點陣圖書館學的博士研究生一起頭腦風暴元宇宙。討論的視角有虛擬與現實的邊界、科幻作品中的虛擬世界、技術變革與 社會 變革之間的關系、技術的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等等。
也許未來並不遠,也許在2014年巴西世界盃,癱瘓的青年利亞諾·平托通過腦機介面踢出了當年世界盃的第一球開始,我們的未來已經在向著一個方向走了……
Ⅱ 有沒有大佬用過元宇宙e7這個筆記本
因為讀大學需要用到筆記本,第一次在網上購買筆記本,就買到了元宇宙筆記本,果然沒有令我失望,,固態硬碟,還配有office,用了兩天,沒有卡頓,日常使用,看視頻,玩游戲完全沒問題,音響效果也很棒,外觀銀色,輕薄便攜,很適合學生使用,價格僅2000多這個價格很親民,性價比極高
總而言之,元宇宙筆記本確實是一款從各方面來看都非常優秀的產品了,不僅顏值非常的出色、做工也是相當的細致,重要的是確實是一款非常時尚並且有品質感的筆記本,也會給用戶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便利。
Ⅲ 馬斯克稱不太相信元宇宙,虛擬和現實世界的本質差異是什麼
虛擬和現實世界的本質差異屬於物質,因為虛擬世界並不存在真實的物質。
每當我們談到元宇宙這個概念的時候,有些人總會覺得元宇宙屬於以後的未來發展趨勢,甚至把元宇宙當成一場技術革命。然而事實上:元宇宙很可能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騙局,沒有多少人會真正把自己的時間浪費在虛擬世界裡。
一、馬斯克並不相信所謂的元宇宙。
在馬斯克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馬斯克表示自己並不相信元宇宙的概念,同時也認為沒有誰會願意把自己的臉上貼著一個屏幕,更不相信有人會一天24小時面對一個屏幕來生活。對於馬斯克來說,馬斯克希望更多的人可以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現實生活里,沒有必要過分沉迷虛擬世界。
Ⅳ 埃隆·馬斯克火星上的生活:「不奢華,但非常擁擠,困難和艱辛」
據SpaceX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說,佔領火星不會適用於心臟虛弱的人。
「必須強調的是,火星上的生命,特別是在早期,不會奢侈,」, 馬斯克在最近的一次采訪中說。 「會很危險,鬆弛,困難,辛苦。」
這位億萬富翁甚至把火星上招募人員的努力比作20世紀00年代與探險家歐內斯特·沙克爾頓一起南極探險的廣告。該廣告呼籲那些願意進行「危險旅程」的人,並說安全返回是「可疑的」。
馬斯克說 :「現在去火星的謾變是:'這是危險的,它很擁擠。你可能回不來。非常困難,非常困難。
馬斯克說,登火星的基本票價可能是10萬美元。
顯然,生活在火星上,一個平均溫度為-80華分的行星,將比生活在南極洲要困難得多,南極洲是一個平均溫度為-70華分的地區。
火星有岩石表面,有許多火山和峽谷。這顆行星的重力也是地球的三分之一,大氣層更薄,使人類無法正常呼吸。如果沒有輔助設備,由於火星的低氣壓,一個人將在幾分鍾內死亡。
馬斯克想在火星上建造一座功能齊全的城市。據SpaceX首席執行官估計,到2019年,這個億萬富翁將需要100萬噸的商品來建造一個可以在這個星球上自給自足的城市,根據SpaceX首席執行官的估計,這將是一個將花費1000億至10萬億美元的過程。
他還希望火星上的定居者有機會「重新思考 社會 問題」。馬斯克說 :「人類文明可能因巨大的流星、超級火山、極端氣候變化或第三次世界大戰等外部原因而告終,或者你知道,任何原因。
人類在火星上的早期將是非常危險的。
這位世界上最富有的人還表示,SpaceX將決定未來火星之旅的票價與大多數人的錢袋相對一致,假設數字為10萬美元。
盡管如此,他預測,在夢想成真之前,他會「早就死去」。
到2020年,馬斯克表示,他希望在10年內建造1000艘星艦的隊伍,並計劃到2050年將100萬人送上火星。他還說,第一個踏上火星的人可能到2029年。
「成功是不能保證的,但肯定會充滿興奮,」, 「馬斯克說。
Ⅳ 打開時空傳送門 ,「元宇宙」可以改變我們的觀展方式嗎
打開時空傳送門 ,元宇宙確實可以改變我們的觀展方式,從科學技術的角度出發確實如此。
盡管我們說元宇宙只是一個噱頭,但元宇宙這種技術其實是可以改變我們的觀展方式的,對於許多虛擬現實的物品來說,其實我們進入虛擬空間之後去感受和觀望的感受更加真實,而且也能夠完美地再現一個物品的形態。目前大家將元宇宙拿出來討論大多都是從金融學和經濟學的方面出發的,但是卻很少有人用其本質也就是科技的角度去觀察。從科學技術的角度出發元,宇宙目前的板塊技術還是不錯的,其實這能夠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觀展方式。
Ⅵ 元宇宙和虛擬世界之間有什麼區別
元宇宙到底是什麼?」 這一概念聽起來像虛擬現實,也確實融合了虛擬現實,但是二者並不完全相同。
那麼,元宇宙到底是什麼?你是否需要用一個Facebook旗下的VR頭顯才能訪問元宇宙?
元宇宙是什麼?
元宇宙的概念不是最近才發明的。然而,許多人卻是現在才第一次聽說元宇宙。
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尼爾·斯蒂芬森1992年出版的小說《雪崩》中。在小說中,元宇宙是一個融合了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和互聯網的虛擬共享空間。
Facebook和其他科技公司宣布的元宇宙概念似乎與上述描述非常相似。雖然其確切的定義似乎因人而異,但是它基本上是一個更強調虛擬世界的新版互聯網。
與使用瀏覽器訪問網站不同,用戶將來可以選擇使用VR虛擬現實和AR增強現實進入虛擬世界來獲取信息。
元宇宙 VS 虛擬現實:區別是什麼?
只要你讀過任何關於元宇宙的文章,就很難忽視它與虛擬現實的諸多相似之處。然而,兩者之間還是存在一些重要的區別。
如果你想要理解虛擬現實和元宇宙之間的區別,以下是二者之間的六個主要區別:
1
虛擬現實定義明確,元宇宙則不然
虛擬現實和元宇宙之間最顯著的區別是,虛擬現實現的定義很明確,而元宇宙定義不明。
根據馬克·扎克伯格的說法,元宇宙是「一個具象的互聯網世界,用戶不僅僅是瀏覽內容,而是身臨其境」。微軟公司在一份最近發布的聲明將其描述為「一個持久的數字世界,由人、地點和事物的數字化身組成」。
扎克伯格介紹:Facebook改名Meta
與我們對虛擬現實的理解相比,這些描述相當模糊,也有可能這些科技公司本身對元宇宙就沒有一個完整的定義。
根據Facebook的說法,公司更名是構建元宇宙的必要舉措,他們想要一個能更好地代表其工作內容的名字。但這肯定不是這么做的唯一合理原因。Facebook正在經歷形象危機。
也可以這么說,元宇宙只不過是一個流行詞彙,用來描述現有互聯網的技術進步。
2
不屬於任何一家公司
關於元宇宙的另一個潛在問題是,到底誰可以定義它。
作為Oculus Rift的所有者,Facebook公司在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與此同時,他們只是VR這個龐大行業內的一家公司而已。
Ⅶ 馬斯克表示「大部分人沒必要活那麼長"引發熱議,他為何總是語出驚人
因為這就是他的語言風格。
我個人的看法
雖然馬斯克的觀點有一定道理,但每個人的生活都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利。隨著現代科技和醫學的不斷進步,人類的壽命確實越來越長,這可以進一步幫助我們保持更好的生活質量。如果因為所謂的社會因素而只考慮人口的壽命,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自私的決定,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是不公平的。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Ⅷ 馬斯克:我本人可能兩到三年內上太空 死後葬在火星
特斯拉和SpaceX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上周接受德國傳媒巨頭施普林格CEO馬蒂亞斯·多夫納(MathiasDopfner)采訪時表示,他本人可能在「兩到三年內」乘飛船去太空,並預計將在六年內看到人類登陸火星。
馬斯克說,火星任務不是什麼「B計劃」,而是關繫到「我們希望成為一個多行星物種和一個航天文明」的目標。
他說:「火星是一個真正的星球,所以我們可以在那裡創造一個真正的文明,」並補充說,「也有這種可怕的恐怖,但這將是一個偉大的冒險,並成為有史以來最令人興奮的事情之一,如果你不死的話。這將是我為火星做的廣告。」
在被問及馬斯克自己的太空之旅何時發生時,他回答「可能是兩到三年」,盡管他說,他的主要重點是確保技術到位,使「很多人能夠去火星,使人類成為跨行星生命,並在月球上建立一個基地」,淡化了自己的太空飛行目標。
他還重申,希望自己死後能被埋葬在火星上(當然不是因為飛船墜毀而意外死亡),並且說,雖然他認為成為航天文明對於人類生存是必要的,但他也希望使這一進程充滿樂趣,令人興奮和有吸引力,而不是必須冒險。
在此次采訪中,馬斯克還談到了自動駕駛和人工智慧等話題。
在談到自動駕駛技術時,馬斯克澄清說,他「絕對不會試圖奪走任何人的方向盤。」
「我只是在說最有可能發生的事情,我確信的一點是,自動駕駛會比人類駕駛安全得多,可能是10倍,」並補充稱,當未來自動駕駛比人類駕駛「安全10倍」時,一個人是否能夠駕駛的門檻將會「嚴格得多」。
在談到人工智慧問題時,馬斯克解釋道,雖然人工智慧是他的各種項目中的一個關鍵優先事項,但「有某種形式的政府監督是很重要的。」
他說:「對於人工智慧的出現我們需要小心行事。誰在使用它,誰控制它,它會符合人民的最大利益嗎?」
當被問及未來是機器服務人類還是會出現相反的情況時,馬斯克回答:「嗯,有時候我看到每個人每時每刻離不開手機時,我不禁想,到底誰是誰的主人?是的,人們不斷地對手機上的事情做出反應。他們覺得自己擁有手機,但也許他們應該問問自己是不是手機擁有了他們。」
「因此我想,這也許不是一個人工智慧為人類服務,還是相反的問題,而是一種共生關系。我希望這種共生關系對於數字智能和生物智能來說是互利的。」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Ⅸ 馬斯克向外披露Starlink 2.0衛星總參數
馬斯克向外披露Starlink 2.0衛星總參數
馬斯克向外披露Starlink 2.0衛星總參數,馬斯克透露,SpaceX已經建造了至少1個可用的星鏈V2.0衛星原型,並將其運往南得克薩斯州的星際飛船工廠,馬斯克向外披露Starlink 2.0衛星總參數。
馬斯克向外披露Starlink 2.0衛星總參數1
SpaceX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透露了該公司下一代Starlink Gen2衛星設計的第一批技術細節,證實其在幾乎所有方面都將遠遠超過當前一代衛星。馬斯克表示,SpaceX已經製造了至少一個功能齊全的Starlink Gen2/V2.0衛星原型,並將其運送到南德克薩斯州的星艦工廠,目前正在那裡存放。
更重要的是,馬斯克絲毫不隱瞞這些衛星的數據,稱每顆Starlink V2.0衛星的重量約為1.25噸(約2750磅),長約7米(約23英尺),其性能比現在所有的衛星高出一個數量級。
早在2021的8月,我就說過,SpaceX Starlink最大的優點就是無限升級,可以隨時下架,調整整個衛星的覆蓋范圍,非常靈活,而火星Starlink,深空網Starlink,這些250千克的小Starlink一定無法滿足Starlink整個星座的部署,他們未來會不斷升級,現在是2.0,估計到6.0就該出月球Starlink了,14.0是火星Starlink。
另外,SpaceX公司透露,未來星艦理論上都可以搭載110-120顆衛星,大家也知道星艦回收版本的性能就是150噸左右。
馬斯克在這次采訪中還補充道,V2.0衛星的能力將比Starlink 1高出近一個數量級,他拒絕將這種能力稱為帶寬或吞吐量,這是描述通信衛星總體性能的傳統方法,但Starlink V1.0衛星的總帶寬為18Gbps。
截至今天,尚不清楚Starlink V1.5(也是一個重大升級)是否也增加了更多帶寬,但即使將V2.0與最早的V1.0衛星進行比較,每顆Starlink V2.0衛星的帶寬可能達到140-160 Gbps。
歸根結底,馬斯克提供的細節並不需要具體數字來強調有多麼強大,但是今天幾乎所有通信行業的專家都在猜測,2.0衛星的可用帶寬到底是多少,保守估計是1.0衛星的兩倍,而星座總帶寬的數字將更加驚人,星座之間的帶寬是乘算的。
比如說,獵鷹九號每發射60顆250千克的Starlink V1.0衛星,就會為星座增加約1080 Gbps的瞬時帶寬。如果星艦發射120顆1250公斤的Starlink V2.0衛星,將增加約19000 Gbps(每秒19 TB)。
盡管有這些巨大的優勢,SpaceX也完全不驕傲,FCC將會很快批准其許可申請,SpaceX將需要在六年內發射一半的星座,雖然衛星大了不少,星艦發射部署起來也會非常繁忙,但是回報同樣高。
一個由30000顆Starlink V2.0衛星組成的星座,如果在地球周圍均勻分布,在任何給定的時刻,在陸地(不包括南極洲)上的總帶寬都可能達到1250 TB/s(Tbps)。
換句話說,即時SpaceX後面所有的衛星都是2.0版本,它也可以為位於地球任何地方的數千萬甚至數億用戶提供服務,我一直就說Starlink就是6G,甚至是7G,整個太陽系都要互聯了,現在什麼都要向太空發展,現在就算美國有什麼太空戰機計劃我也絲毫不意外,更何況是通信呢?這個東西太重要了。
順帶說兩句,現在美國宇航局正在放棄自己在低地軌道的深空網,交給商業公司處理,SpaceX名列其中,到時候Starlink星座的用處可就大了去了。換句話說,Starlink可以幫助馬斯克掙錢,但是掙錢絕不是Starlink的主要目的,甚至連15%都到不了。
馬斯克向外披露Starlink 2.0衛星總參數2
5月31日消息,火箭科學博主蒂姆·多德(Tim Dodd)發布了他的最新視頻,展示其與SpaceX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對話。
在此過程中,馬斯克披露了SpaceX下一代星鏈衛星Gen2(或V2.0)的技術細節,並證實新衛星幾乎在所有方面都遠遠超過第一代衛星V1.0。
馬斯克透露,SpaceX已經建造了至少1個可用的星鏈V2.0衛星原型,並將其運往南得克薩斯州的星際飛船工廠,目前正在那裡儲存。
更重要的是,馬斯克還提供了下一代衛星的設計規格:每顆星鏈V2.0衛星將重約1.25噸(增加三到四倍),長約7米。與最終將被取代的V1.5衛星相比,性能將得到全面提升。就有用數據吞吐量而言,新衛星幾乎是後者的十倍。
早在2021年8月,就有人猜測,就像對獵鷹9號火箭所做的那樣,SpaceX也將嘗試優化其下一代星鏈衛星的設計,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星際飛船的發射性能。
在最新星鏈V2.0衛星申報文件中,SpaceX透露,為星際飛船優化的星鏈網路將進行結構設計改進,以便火箭可以一次性發射整個軌道平面所需的衛星,即圍繞地球均勻分布的衛星環。
SpaceX表示,在改進的設計中,除了近3萬顆衛星中的大約500顆(1.5%)之外,所有其他衛星都將使用能夠搭載110或120顆衛星的航天器發射。再加上馬斯克對星際飛船近地軌道(LEO) 有效載荷150噸的估計,這意味著優化後的星鏈V2衛星重量可能達到1250公斤。
這樣算來,每顆星鏈V2.0衛星的重量可能是當前V1.5衛星的3倍左右,但吞吐量卻是V1.5的5到10倍。再加上更大規模的量產,這或許可以解釋馬斯克被泄露備忘錄中的預測。該備忘錄暗示,星鏈V2.0將比V1.0或V1.5更可持續、更有利可圖。
馬斯克現在已經明確表示,每顆V2.0衛星都將重約1.25噸。而V1.0和V1.5衛星的重量分別約為260公斤和310公斤,這意味著V2.0衛星的重量將大約是V1.5的四倍,不到V1.0的五倍。
馬斯克還透露,V2.0衛星的性能將「比V1.0高出一個數量級」,但他拒絕按照衡量通信衛星性能的傳統方法(帶寬或吞吐量)來描述V2.0,盡管V1.0衛星據信總帶寬為18 Gbps。
到目前為止,還不清楚星鏈V1.5衛星是否也增加了更多帶寬。但是與最早的V1.0衛星進行比較,每顆V2.0衛星有可能為由3萬顆衛星組成的空基網路增加約140-160 Gbps的帶寬。如果是真的,這意味著與V1.0相比,星鏈V2.0將把大約兩倍的可用帶寬打包到給定的衛星質量單位中。
再加上星際飛船為近地軌道提供的發射性能是獵鷹9號火箭的10倍,理論上星際飛船的單次發射可以擴大的.星鏈總網路總容量大約是獵鷹9號火箭發射的20倍。舉例來說,獵鷹9號火箭每次發射60顆260公斤重的星鏈V1.0衛星,這可以為星鏈網路增加約1080Gbps的瞬時帶寬。而星際飛船發射120顆重達1250公斤的星鏈V2.0衛星則可以增加約19000 Gbps帶寬。
盡管有這些巨大優勢,但SpaceX發射V2.0衛星的目標仍面臨諸多挑戰。如果美國通信委員會(FCC)批准該公司的申請,SpaceX將需要在六年內發射半數衛星,相當於發射130次星際飛船,平均每年約22次。
相比之下,自2010年開始飛行以來,體積比星際飛船小十倍、可重復使用程度較低的獵鷹9號火箭,直到2020年才實現1年發射22次的目標。要想實現V2.0衛星所要求的發射節奏,SpaceX必須以非常高的頻率發射有史以來最大的火箭,並在發射過程中保證幾乎沒有失敗。
盡管挑戰可能是艱巨的,但潛在回報也同樣高。由3萬顆星鏈V2.0衛星組成的網路,在任何給定時間內,都可以為陸地(不包括南極洲)提供約1250 Tbps的總帶寬。即使需要一半的帶寬用於回程和路由,與2020年全球互聯網基礎設施總安裝帶寬600 Tbps相比,這也是巨大的進步。
在地球上的任何一個點上,可以同時使用的衛星數量始終是制約星鏈網路的瓶頸,因此該網路永遠無法與具有相同裝機容量的地面網路相匹敵。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SpaceX能夠建造並發射星鏈V2.0衛星,它將可以為地球上任何地方的數千萬甚至數億用戶提供服務。
馬斯克向外披露Starlink 2.0衛星總參數3
日前,在國外Up主EDA上傳的一段SpaceX采風視頻中,馬斯克饒有興趣地披露了Starlink V2.0衛星的技術資料。
據悉,目前在軌服役的Starlink衛星已經多達2300顆,均是搭載獵鷹9火箭升空,最新型號為v1.5版本,長度不超3米,重量在295kg以內。
而按照馬斯克的分享, v2.0版本的Starlink也就是二代星鏈已經生產出來了,長達7米,單體重量居然提升到1.1~1.25噸。
性能方面, 馬斯克稱二代星鏈衛星的通信能力幾乎比一代(v1.0)高出10倍,測試版已經幾乎好一個數量級。
當前星鏈在美國部分地區的最高測速水平已經達到301Mbps,不說10倍,即便是5倍提升也超千兆了。只是目前的問題是上行嚴重不對等,延遲也略高。
當然,星鏈v2.0衛星能否成功部署還要看Starship星艦到底什麼時候能完工,它不僅將承擔未來載人登陸月球火星的任務,還足以單次部署400顆二代星鏈衛星,畢竟還用獵鷹9的話,效率太低。
按計劃,今年內,SpaceX計劃部署2200顆v1.5星鏈衛星。SpaceX星鏈的全球用戶已經超過40萬。
Ⅹ 馬斯克稱大部分痛苦來自特斯拉,他為何這么說
因為特斯拉幾乎傾注了馬斯克所有的心血。
對馬斯克這樣的企業家來說,馬斯克在20多歲的時候就已經成為百萬富翁了。本身馬斯克的家庭條件也不差,父母都有不錯的工作和社會地位。如果馬斯克不創辦特斯拉,馬斯克不會有這樣的社會影響力,但馬斯克也絕對不會有這么多煩惱。
一、這個事情怎麼回事?
這是一個關於馬斯克的個人采訪,當媒體采訪馬斯克時,馬斯克表示自己所遭遇到的痛苦中,有幾乎2/3的痛苦都來自於特斯拉。這個說法讓很多人一頭霧水,如果我們從馬斯克的生平來看的話,我們似乎就能找出到馬斯克講這句話的一些原因。對馬斯克來說,馬斯克幾乎付出了所有的心血,一心只想把特斯拉做好,同時也要做自己的火星計劃。
綜上所述,希望這個回答能給你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