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大佬愛新覺羅貝勒爺
『壹』 那年花開月正圓貝勒爺的官到底多大
愛新覺羅·載漪(1856.08.26-1922.11.24),清末宗室,大臣。愛新覺羅氏,隸滿洲鑲白旗,嘉慶皇三子惇親王綿愷孫,道光皇五子惇親王奕誴次子,後過繼瑞敏郡王愛新覺羅·奕志(嘉慶皇四子瑞親王愛新覺羅·綿忻子)為嗣,襲貝勒,三十八歲襲封端郡王。義和團事變禍首之一。
載漪是慈禧太後的侄女婿,由於這層關系,慈禧看上了他的兒子溥儁。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被囚禁,但光緒年齡還不到30歲,而慈禧已60多歲,慈禧怕光緒在自己死後掌權,就有意廢去光緒,改立溥儁為皇帝,准備在1900年元旦舉行儀式。由於各國公使的反對,此事只得作罷。後來,義和團運動興起,義和團是反帝愛國運動,矛頭對准外國侵略者。載漪認為只要義和團能將外國勢力趕出去,他的兒子就可以即皇位。英、法、日、俄、德、美、意、奧八國,拼湊了聯軍,從渤海灣登陸,鎮壓義和團。對義和團慈禧舉棋不定,兵部尚書徐用儀和戶部尚書立山等主張剿,以免惹惱洋人。端王載漪和大學士剛毅等王公大臣主張「撫」,載漪說:「義和團都是出萬死不顧一生,以赴國家之難的義民。」當然,他是有政治目的,就是讓兒子當皇帝。就在這時,八國聯軍攻陷了大沽口,局勢發生急劇的變化。載漪就指使軍機章京連文沖偽造了一份列強給清政府的外交照令,提出四條要求:一、指明一地由光緒居住。二、代清政府收取各種錢糧。三、代清政府掌全國軍隊。四、歸政給皇帝。慈禧聽了這個消息,果然上了載漪的當,她勃然大怒,馬上召集御前會議,下詔宣撫國民,於光緒二十六年6月20日正式向各國侵略軍「宣戰」。為了表示決心,慈禧下令將主「剿」的徐用儀、立山、聯元等人砍了頭。過了幾天,她看外國侵略軍攻勢兇猛,又後悔了,就又命駐各國的外交大臣向各國政府解釋,說「中國即不自量,亦何至與各國同時開釁,並何至恃『亂民』與各國開釁」等,向外國侵略者獻媚求和。八國聯軍一舉攻入北京,在北京燒殺,姦淫,搶劫。慈禧只得換上藍布粗衣,扮成農婦的樣子,先逃太原,再逃西安。慈禧在逃跑的路上,殺了主「撫」的剛毅、徐桐等人,以討好洋人,並讓大臣們同洋人講和。光緒二十六年年底,外國侵略者提出「議和大綱」十二條,慈禧命全部接受,慈禧回到了京城。造假照令的載漪由於是慈禧的侄女婿,沒有被殺,但仍被發往新疆,永遠監禁,他的兒子溥儁也被撤去「大阿哥」的名號。載漪想讓兒子當皇帝發了「瘋」,不惜採用卑鄙的手段,謊報軍情,輕啟戰事,導致了八國聯軍入京,清王朝受了更大的損失。
『貳』 貝勒爺是誰
貝勒爺是皇室爵位之一,一般為世襲,與口語老爺不便比較 。貝勒爺,皇室爵位(皇室爵位有時候也會授予蒙古人),滿語,原為滿族貴族的稱號,復數為「貝子」。後以貝勒、貝子為清代宗室封爵的兩個等級,貝勒爺為第三級。
簡介
親王和親王世襲罔替本質上都是一樣的,級別是一樣,親王加雙俸也應該是中間的一個級別。
滿清皇室爵位是這樣的: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鎮國公、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共十二級。世襲罔替的王爺有禮、睿、豫、肅、鄭、庄、怡、恭、醇、慶這十位親王和順承郡王、克勤郡王。公侯伯子男和剩下的雲都尉、輕車都尉都是給非皇室成員的。
著名的貝勒爺
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喇登基為汗時,就設了四個貝勒,即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
後金國的建立者努爾哈赤死時,皇太極繼承大汗位置。但與其他三位親王一同主持朝政,被稱為四大貝勒時期。他們稱和碩貝勒,「共議國政,各置官屬」。在四人中,皇太極排在最後,這並不表示他的地位低。天命六年(1621)二月,努爾哈赤「命四大貝勒按月分直,國中一切機務,俱令直月貝勒掌理」。這說明他們的地位和權力是同等的。
代善15831648
清初宗室大臣。滿族,愛新覺羅氏。太祖努爾哈赤次子。 初封 大貝勒,與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並稱四大貝勒。勇武善戰,多有戰功。萬曆三十五 年(1607),與兄褚英、貝勒舒爾哈齊統兵襲取斐悠城瓦爾喀之民,敗烏拉兵於烏碣岩,斬烏拉貝勒博克多,因功賜號「古英巴圖魯」。四十一年(1613),從努爾哈赤滅烏拉。四十四年(1616)後金建立後被封為和碩貝勒。天命三年(1618)四月,從克撫順城,敗明援軍。四年,在薩爾滸戰役中,多立戰功,繼取開原、鐵嶺、敗蒙古牢賽兵。八月克葉赫西城。六年,從破沈陽、遼陽。十一年(1626),與諸子立皇太極為汗。
天聰元年(1627)五月,統兵圍錦州,敗明援軍。三年十月,從皇太極征明,趨京城、下良鄉。五年,圍困大凌河城,敗明軍四萬,生擒監軍張春。崇德(1643),皇太極死,八月,與諸王貝勒擁世祖福臨即位,以鄭親王濟爾哈郎、睿親王多爾袞同輔政。在四大貝勒中阿敏、莽古爾泰先後被革去大貝勒之職,惟有代善表現乖巧,對皇太極誓表忠誠,風光一生。此外代善在順治時曾大義滅親殺死鼓動多爾袞自立為帝的子孫碩托與阿達禮,對清庭確是一片忠心。 在努爾哈赤諸子中,代善一系還是最顯赫的一支。在他的8個兒子中,3人被封為親王,2人被封為郡王,1人被封為貝子,1人被封為輔國公。在清朝世襲罔替的八大「鐵帽子王」中,代善祖孫三代就佔了3個,即代善首封的禮親王爵,其子岳託首封的克勤郡王爵,其孫勒克德渾首封的順承郡王爵。
莽古爾泰15871632
清初大將。滿族,愛新覺羅氏,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五子。少時跟隨努爾哈赤征伐烏喇部,英勇善戰,連克六城。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受封為和碩貝勒。1619年,參加了薩爾滸大戰,先隨清太祖在薩爾滸全殲明總兵杜松所率的六萬之軍,復又南下殲天劉綎部四萬余眾。1620年受命追襲明軍,直至渾河。1626年攻擊喀爾喀巴林部,獨自率兵渡河,斬俘甚眾。太宗即位後,數次進攻明軍,屢立戰功。1632年卒。死後被揭發有謀上之罪,被追奪其封爵。 和阿敏,代善,皇太極並稱四大貝勒。 莽古爾泰,努爾哈赤五子,領正藍旗。
阿敏
清朝初期的大臣。滿族,愛新覺羅氏。他是努爾哈赤的侄子,父親是愛新覺羅·舒爾哈齊,母親是那其婭。1608年與褚英征伐烏喇。後三年再伐烏喇,擊敗布占泰。因作戰勇敢,戰功卓著,天命元年與代善、莽古爾泰、皇太極並被封為和碩貝勒,號稱「四大貝勒」,阿敏以序稱二貝勒。1619年,參加薩爾滸大戰。後出征朝鮮。其後數年,數次出師進攻明境。但因桀驁不馴,不遵上命,燒殺搶掠,被皇太極削爵囚禁,不久病卒。
愛新覺羅皇太極
女真族(即今滿族)出生日期:明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十月二十五日。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八子,母孝慈高皇後葉赫納拉氏。明天啟六年(1626年)在沈陽繼後金汗位。次年改元天聰。他對內大力推行封建化的改革,加強中央集權;對外相繼征服了蒙古和朝鮮,並多次帶兵攻打明朝,將西部邊界擴張至錦州、寧遠一線。十年四月改元崇德,改國號大清,正式稱帝。生卒時日:1592——1643,享年52歲,在位17年。謚號: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文皇帝。
『叄』 杜明禮背後的貝勒爺歷史上是誰
愛新覺羅·載漪(1856年8月26日-1922年11月24日),清朝宗室,道光帝旻寧之孫,惇親王奕誴之子,後過繼瑞敏郡王奕志(嘉慶帝四子瑞親王綿忻子)為嗣,三十八歲襲封端郡王。
1載漪是光緒皇帝的堂兄弟。嫡福晉是員外郎紹昌之女伊爾根覺羅氏,生長子溥僎;繼福晉為和碩阿拉善親王貢桑朱爾默特之女博爾濟吉特氏,生次子溥俊。
『肆』 末代皇叔濤貝勒爺,為何會被溥儀實名舉報呢
這是因為溥儀看見他“私藏”了一套舊式軍官服,覺得他要“復辟”,而他舉報濤貝勒爺,自己就可以“免罪”。但是我覺得,就是溥儀本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罷了,他自己想要恢復帝制,就覺得誰都想要恢復帝制。不管怎麼說,這位貝勒爺可比他有骨氣多了。這個所謂的濤貝勒爺,其實是溥儀的叔叔,愛新覺羅·載濤。
等到再次看見溥儀的時候,發現他居然帶著民警前來抓載濤,說是載濤想要復辟,而證據就是載濤收藏的一套舊式軍官服。不得不說,溥儀就是大驚小怪,或者說太怕死了,這套軍服是當初被借來設計偉人的大元帥制服的,雖然偉人不願意被授銜,所以就沒穿。但是這套軍服確實不能證明載濤想要復辟,反而還是大功一件呢。
『伍』 貝勒爺是否必須是愛新覺羅氏為何
貝勒爺是大清朝皇室體制里一個爵位,在清朝爵位里有: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鎮國公,輔國公,鎮國將軍,奉恩將軍。
而貝勒爺在清朝時期,一般是世襲傳位,分貝勒和貝子,貝勒爺三個級別。
在清朝入關內之前,貝勒就是部落首領稱呼,是一個有實權官職。
這樣一來,許多想反對官員也就同意了,畢竟貝勒爺是一個世襲制榮譽。
後來大清皇帝為了肅清朝廷官員,開始整頓內部,把親王權利削減,把貝勒一職當作賞賜官職。
只要立下功績,皇帝就會格外開恩,冊封其為貝勒,給予最大榮譽。
還有一些皇子,滿十五歲後上報宗人府後,皇帝會根據情況來下封。
所以在大清入關以前貝勒只能是愛新覺羅子孫,不能是外姓人。
在大清入關後,改動太大。貝勒沒有了什麼特殊官職,甚至有些皇子夭折了,都可以被追封貝勒。
『陸』 清朝最後一個貝勒爺是誰
和碩恭親王奕欣(奕欣),道光帝六子,咸豐帝的弟弟。洋務運動的領導者,為近代工業和教育做出很大貢獻。
慶親王奕劻,乾隆皇帝的曾孫,晚清的大貪官,貪婪成性,但是跟慈禧太後關系很好,所以一直沒有法辦。他是清末最有錢的王爺。!
愛新覺羅·載濤,光緒皇帝的弟弟,是一位貝勒,晚清重要政治人物。為人有氣節,拒不與日本人合作,因此與溥儀決裂。建國後在政府部分任職,1970年病逝,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
愛新覺羅·載搏,被稱為晚清宗室里的頭號美男,奕劻的兒子,人長得帥,但是沒有大的本事,花錢如流水,吃喝嫖賭,家裡的錢基本敗光了,他死後,兒子窮的只能撿破爛為生。
攝政王載灃,晚清最厲害的王爺了,哥哥是光緒,兒子是溥儀,慈禧死後,總攬軍政大權,監國攝政,所以他比皇帝還牛。為人甚有氣節,拒絕兒子溥儀和日本人的要求,並怒斥溥儀,晚年捐獻王府給政府,1951年病逝。
『柒』 在清朝什麼人會被封為「貝勒爺」他們的級別到底有多高
貝勒爺是大清朝皇室體制里一個爵位,在清朝爵位里有: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鎮國公,輔國公,鎮國將軍,奉恩將軍。
而貝勒爺在清朝時期,一般是世襲傳位,分貝勒和貝子,貝勒爺三個級別。在清朝入關內之前,貝勒就是部落首領稱呼,是一個有實權官職。入關之後很多官職都被改掉名字,包括貝勒一職,也被改成由世襲制來傳承。改變以後連帶著把貝勒原有實權制度,改成沒有實權虛銜官職。在清朝就開始出現很多紈絝子弟,吃喝玩樂一條龍,就是不幹實事,不做好事。因為他們沒有任何權利,他們除了吃喝玩樂,什麼也做不了,雖然身份尊貴,可是沒有人能看得起。
作為在王爵之下,公爵之上的貝勒爺,擁有者極高的權利和地位。要知道,王爵在清朝可謂是位列宰輔,也就是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對比王爵的地位,貝勒爺應該屬於鎮國公、大將軍的地位,也擁有自己的一方勢力。在這里,我們不得不提到滿清的四大貝勒,在努爾哈赤登基時,設立四個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一起統領天下,一同掌管朝政。四個人中,並沒有地位先後之分。
綜上所述,可見貝勒爺在滿清時期也是皇室中必不可少的一員,他和諸位王爺一樣,同樣承擔著治理國家的關鍵作用。在清朝的歷史中,貝勒爺也是許多情節中的關鍵因素,構成了許多令後人回味的精彩情節!
『捌』 那年花開月正圓貝勒爺真實身份 貝勒爺歷史原型是誰
貝勒爺就是惇親王奕誴的次子,即愛新覺羅·載漪,太後深寵的貝勒爺。載漪小時候就不怎麼愛學習,而且又喜歡剛愎自用。長大後過繼給瑞親王綿忻為孫,襲貝勒爵位,三十八歲時襲封端郡王。他調軍進入京城,而且又取得了管理總理衙門大權,權勢赫赫,恣意妄為,就是架空慈禧,為了讓自己兒子當上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