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元宇宙協會
㈠ 元宇宙概念是誰提出來的
誕生於1992年科幻小說《雪崩》
元宇宙(Metaverse)是利用科技手段進行鏈接與創造的,與現實世界映射與交互的虛擬世界,具備新型社會體系的數字生活空間。[12]
元宇宙本質上是對現實世界的虛擬化、數字化過程,需要對內容生產、經濟系統、用戶體驗以及實體世界內容等進行大量改造。但元宇宙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是在共享的基礎設施、標准及協議的支撐下,由眾多工具、平台不斷融合、進化而最終成形。它基於擴展現實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基於數字孿生技術生成現實世界的鏡像,基於區塊鏈技術搭建經濟體系,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份系統上密切融合,並且允許每個用戶進行內容生產和世界編輯。元宇宙一詞誕生於1992年的科幻小說《雪崩》,小說描繪了一個龐大的虛擬現實世界,在這里,人們用數字化身來控制,並相互競爭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到現在看來,描述的還是超前的未來世界。關於「元宇宙」,比較認可的思想源頭是美國數學家和計算機專家弗諾·文奇教授,在其1981年出版的小說《真名實姓》中,創造性地構思了一個通過腦機介面進入並獲得感官體驗的虛擬世界。2021年12月,入選《柯林斯詞典》2021年度熱詞;12月6日,入選「2021年度十大網路用語」。12月8日,入選《咬文嚼字》「2021年度十大流行語」
㈡ 世界前三大經濟體在布局「元宇宙」方面各自具有哪些優勢
1.動漫IP資源豐富
2020年3月,任天堂發布《動物之森》系列第7部作品,與之前的《動物之森》系列相同,每個用戶占據一座荒島,可以訪問其他用戶的島嶼;可以設計自己的衣服、招牌等道具。
2.應用場景不斷延伸
2021年8月5日,Avex Business Development跟Digital Motion成立 Vitual Avex,計劃促進現有動漫或游戲角色,舉辦虛擬藝術家活動,以及將真實藝術家演唱會等活動虛擬化。此外,從娛樂等應用場景向外延伸,日本目前已經將相應的技術應用在演出及會議等領域。
結語
底層技術的迭代將引發互聯網的變革,未來全球將逐步從移動互聯網時代邁入元宇宙。因此,在元宇宙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國必將依託自身稟賦和優勢進行全面布局以在國際競爭中佔得先機。
㈢ 「元宇宙」的最新概念是什麼
元宇宙就是藉助於現實之中的VR頭盔或者是腦機介面等設備進入一個虛擬現實世界之中,在其中可以進行社交、競技、生活等活動,沉浸式體驗虛擬世界的一切。
簡而言之就是基於現代科技設備構建一個與現實世界無二的虛擬世界,而我們則可以在其中生活、社交、工作等等,可以說是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虛擬現實空間。
㈣ 元宇宙概念是什麼意思
元宇宙其實就是一個數字空間,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又獨立於現實世界的人造空間,由AR、 VR、3D等技術支持的虛擬現實的網路世界。
通俗來說就是基於現代科技設備構建一個與現實世界無二的虛擬世界,而我們則可以在其中生活、社交、工作等等,可以說是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虛擬現實空間。
對於元宇宙最早的定義在1992年,美國著名科幻大師尼爾·斯蒂芬森在他的小說《雪崩》中是這樣描述元宇宙:
「戴上耳機和目鏡,找到連接終端,就能夠以虛擬分身的方式進入由計算機模擬、與真實世界平行的虛擬空間。」
㈤ 什麼是元宇宙概念
所謂「元宇宙」,英文叫做Metaverse 是一個虛擬時空間的集合, 由一系列的增強現實(AR), 虛擬現實(VR) 和互聯網(Internet)所組成。元宇宙不是真正的世界,而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元宇宙是未來的虛擬世界(現在還不存在)。
元宇宙是一個29年前就被提出的概念,但是隨著近幾年吸納了日臻成熟的 AI、游戲引擎、AR/VR、區塊鏈等技術成果後,在A股市場上也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元宇宙概念股)。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元宇宙市場都有著極大的發展空間和市場前景。但是在目前,「元宇宙」仍停留在概念炒作階段,我們需要仔細分辨,不建議盲目炒作。
Roblox給出的定義,包含八大要素: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遲、多元化、隨時隨地、經濟系統和文明。要素眾多,每個要素背後,還有一連串的解釋。總之,一句話說不清楚,這也恰恰說明這一概念的模糊性。通過對元宇宙構思和概念的「考古」,可以從時空性、真實性、獨立性、連接性四個方面去交叉定義元宇宙。從時空性來看,元宇宙是一個空間維度上虛擬而時間維度上真實的數字世界;從真實性來看,元宇宙中既有現實世界的數字化復制物,也有虛擬世界的創造物;從獨立性來看,元宇宙是一個與外部真實世界既緊密相連,又高度獨立的平行空間;從連接性來看,元宇宙是一個把網路、硬體終端和用戶囊括進來的一個永續的、廣覆蓋的虛擬現實系統。 准確地說,元宇宙不是一個新的概念,它更像是一個經典概念的重生,是在擴展現實(XR)、區塊鏈、雲計算、數字孿生等新技術下的概念具化。
10月13日,全國第一家元宇宙協會機構——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元宇宙工作委員會在京成立。據元宇宙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吳高斌介紹,元宇宙工作委員會由「產學研用金服」等近70家機構發起,得到了包括文化、智慧、鄉村振興、智能製造、VR、人工智慧等十幾個領域的機構與協會的大力支持。值得一提的是,在9月19日,尚處於籌備期的元宇宙工作委員會就進行了《元宇宙第一課50位專家》線上元宇宙普及工作;在10月17日,在中國電博會上,中國元宇宙第一個城市加速基地——杭州正式啟動,並在深圳、杭州啟動工作會,據悉,元宇宙委員會由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秘書處對該工作委員會進行指導、管理和監督。
新華財經北京11月1日電(記者韓婕) 隨著5G、大數據、AI等技術的發展,虛擬與現實結合似乎成為一種勢不可擋的趨勢,而被認為是下一代互聯網的新形態元宇宙也被推倒了風口上。業內專家在近日舉辦的全國元宇宙+工程大會暨中國民協元宇宙工作委員會揭牌儀式上表示,未來元宇宙的普及,將推動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加速深度融合,各類技術價值也將在賦能實體產業中逐步顯現。
㈥ 元宇宙Amm開啟充值和提幣是啥意思
文章作者:Kevin Zhou
文章翻譯:Block unicorn
概述
2020 年和 2021 年的最後一個雙牛周期的特點是 「 敘事 」 佔主導地位,一個新的優秀項目代幣在於他們的營銷和模因質量上決定,交易公司在第一部分轉向 VC,第二部分匿名影響者在 2017 年的傳統風投市場占據主導地位。
我們看到了從 DeFi、NFT、DAO、 L2(二層),邊玩邊賺到Metaverse,到 Web3,然後回到 NFT,L1(一層主網)戰爭跨越了最後 5 個共同敘事。加密貨幣領域正在抓住新的敘事來證明部署新資本的合理性,以滿足投資者對巨額回報的胃口,早期的回報從根本上講是可能的,但現在只能通過減少復雜的資本,來充當每個前任持有人逐漸退出流動性。
許多年前,我會認為這是一種恥辱,錯誤地分配了沒有生產價值的資本,掠奪性從夢想致富的 TikTok 用戶那裡提取刺激性支票,以擺脫日復一日的單調生活。每個行業都有底層員工,今天,我的想法非常不同。我將每個牛市周期視為動物王國中自然生命周期的化身,在那裡我們有一條貪婪的食物鏈,被稍微聰明但同樣貪婪的自己吃掉。醜陋但不可避免,我現在相信加密加速主義。
多年來,我們一直無法從邏輯、推理或任何形式的口頭辯證法在行業中取得進展。我們只能通過目睹大多數註定要失敗的實驗的結果來學習(盡管有些實驗確實成功了,至少目前如此)。小區塊與大區塊的爭論,PoW 與 PoS,這個 PoS 與那個 PoS,這個 L1 與那個 L1,L1 與 L2,(3,3) 與 (-3,-3),Punks 與 Apes,DOGE 與 SHIB, CLOB 與 AMM 等等,如果沒有真正看到它們在現實中的表現,就無法解決。
再多的關於機制設計、繪制模型和方向、使用歷史類比或硬核文字的理論都無法說服一個社區放棄他們的聖牛加入另一個行業。作為一個行業,我們必須發自內心的體驗好與壞,什麼有效,什麼無效,直到它融入我們的時代精神,形成我們的集體記憶,然後我們才能繼續前進。
行話的引入是加密文化中一個有趣的發展,在醫學和法律等傳統受保護和供應受限的領域,行話有雙重用途。
首先,當通信雙方共享一個理解語言庫時,它可以節省時間。其次,它可以防止外部人員輕易地提取「正當」屬於內部人員的價值。在加密貨幣中,這沒有什麼不同。隨著我們成為一個更富裕的行業,我們進一步用內部術語來掩飾自己,這樣骯臟的外人就不能來吃我們的午餐。這應該會引發更多的並購活動,因為沒有內部專業知識的非加密公司希望滲透到這個利潤豐厚但又非常難以滲透的領域。我在這里不做規范的判斷是好是壞,這很自然。
資本配置總是滯後於新事物和創新的出現,在牛市周期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資本追逐越來越低質量的項目。企業家和騙子都非常樂意開始新的半生不熟的想法,創造供應以滿足即將進入該領域的新法幣(新用戶)的需求。
正是當反敘事的裸體皇帝害怕被來自馬蜂窩和袋子的強烈反對,人們最大程度的開始自我審查時,這種敘事達到了最大的向上反射性。在狂熱的高峰期,人們只購買他們認為可以轉手給下一個邊際買家的東西;估值變得荒謬,常識被部落聖歌和雨舞的浪潮淹沒,從而使價格上漲。如果不是宏觀環境的轉折,我們可能已經達到了更荒謬的高度,狂熱還沒有達到它的自然頂峰。
隨著潮流的轉變,無論是在加密領域還是在我們的海岸之外,「敘事」都被削弱了,許多項目被揭露充其量只是騙局;在最壞的情況下,徹頭徹尾的騙局。當瘋狂成為規則時,細微的差別和仔細的考慮就會被貼上異端的標簽。只有在「敘事」減弱之後,這些想法才能被發表,而不會因錯誤想法而受到監管。
目前,對於行業來說,可替代的代幣仍然有點過於豐富,市場定價似乎合理。美聯儲加息言論最初被認為不完全可信而被忽視,但現在多數人相信並被消化。美聯儲鷹派情緒進一步的新發展導致小幅下跌,很快被買入。看起來今年加息 4 到 5 次,不多也不少,至少在目前的預期中是這樣。投機性替代品 BTC 和 ETH 等主要資產有所回落,但不如 2018 年嚴重。加密 VC 籌集的大部分第三或第四筆巨額資金可能會流向新項目,而不是他們一直擁有的舊項目。如果宏觀改善,資本可能從新項目中獲得 10 倍或 100 倍,但舊項目可能不會從這里獲得相同的增長順序。
騙局與烏托邦主義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兩個新的維度,我們可以在其中對各種密碼進行分類:騙局和烏托邦主義。例如,在騙局維度上,我認為OHM沒有TIME嚴重,而TIME沒有OHM分叉嚴重。現在我沒有對每個項目的粗略程度發表任何絕對聲明,只是相對而言,它們可以以這種方式合理地排序。一般來說,規則是副本比原件更粗糙。在烏托邦主義維度上,舉一個例子是 BTC 不如 ETH 烏托邦,而 ETH 沒有SOL、LUNA、AVAX和其他新 L1 這么烏托邦。一般來說,規則是新項目試圖 「 解決 」 舊項目固有的問題,因此更加烏托邦。現在我們了解了這些維度,我們可以談談可投資性、回報率、以及 4 個項目中每個項目的考慮時間:
1)低俗、低烏托邦主義。
2)低俗,高烏托邦。
3)高浮誇,低烏托邦主義。
4)高難度;高度的烏托邦主義。
1 項目(低端騙局、低烏托邦主義)
1代表項目是誠實地努力解決可解決的問題,而無需某種基本的科學或技術突破。例如(過去的)加密貨幣交易所、新的加密貨幣基礎設施,以及可能一些早期成功的加密貨幣,如 BTC。這些往往是良好的長期投資,同時被認為是短期的不合適的,特別是在牛市的狂熱階段。
2 項目(低端騙局、高烏托邦主義)
2代表的是誠實地努力構建宏偉設計的項目,以引導我們進入一個勇敢的新世界。這些設計通常需要至少一項但有時需要多項技術突破才能發揮作用。您經常會發現,這些項目的擁護者會抨擊和丟棄項目 1 中的項目,因為這不足以證明為什麼他們的項目 2 首先是必要的。
只有在已經存在的世界存在嚴重缺陷的情況下,烏托邦才值得追求。項目 2 在早期階段往往是很好的投資,因為創始人是認真的,而且它通過了認可。這允許創造創始人神話,並且應該維持足夠長的時間以至少獲得一兩輪融資。在後期階段,只有取得突破並「實現」烏托邦,這些項目才是好的投資。目前尚不清楚這些烏托邦式的追求是否會成功,以彌補所有的失敗投資,風投只需要賭中其中一個項目就能贏。
這里的部分游戲是讓 2 項目看起來盡可能像 1 項目。這使該項目看起來風險不大,並使投資者感覺更好。從博弈論和機制設計的角度來看,突破的真正要求經常被揮手而去,並且所提出的設計不斷被重申,為完全可行與完善激勵兼容。這些是 1 項目的更高風險、更高回報的類似物,在風險上存在分歧,但在潛在回報上沒有分歧。
目前尚不清楚這些烏托邦式的追求是否會成功,但風投只需要其中的幾個就能贏,以彌補所有的失敗者。這里的部分游戲是讓 2 項目看起來盡可能像 1 項目。這使該項目看起來風險不大,並使投資者感覺更好。
3 項目(高浮誇,低烏托邦主義)
3代表執行無力的金錢掠奪項目,這方面的一個例子是 Bitconnect(2018年的騙局項目)。在這個環境里的每個人都很明顯,這是一個騙局。這正是為什麼 Bitconnect 以加密社區之外的人為目標,坦率地說總體上不太復雜的原因,對於不太復雜的人來說, 3 項目似乎更烏托邦,這正是這些項目想要做的,與項目 2 融為一體。最終,烏托邦主義常常掩飾欺騙。這就是為什麼項目 3 代表了我們行業中最糟糕的情況,真正的底層收割機,貪婪的人欺騙愚蠢的人。項目崩盤是監管機構最終用來證明對整個環境進行更嚴厲監管的理由。你能想到現在加密環境中的任何其他項目,它們故意只針對環境之外的人嗎?如果它像鴨子一樣嘎嘎叫。
4 (高度浮誇、高度烏托邦主義)
4代表了我們行業的 Rube Goldberg(復雜機械裝置組合)機器和永動機,它們就像項目 3 一樣。執行很好,即使是業內人士也很難對這些復雜的裝置進行推理,甚至懷疑論者也只能得出結論,「 它可能不起作用,但也許它起作用,因為我無法完全確定問題所在 」。Gordian Knot有一個鬆散的末端嗎?可以解開嗎?第 4 項目盡力假裝自己在第 2 項目。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該項目在短期內取得成功,他們很可能實際上會嘗試將騙局轉化為真正的業務並遷移到第 2 項目。
WeWork(共享辦公室企業) 和希拉洛斯(用一滴血檢查身體的騙局)之間有什麼區別?前者從第 4 項目遷移到第 2 項目,後者沒有這樣做。全面的 4 項目對於該領域的許多人來說是很好的短期投資,悲傷但真實。部分原因是項目代幣能夠比過去的私人公司更快地實現流動性,他們能夠有效地 「 IPO 」。上市公司的所有激勵措施都伴隨著「上市」而來:短期導向未來的幾個季度,創始人可以在產品是否真的有效或者它是否具有真正的、無補貼的產品市場契合度被揭露之前退休,尤其是當使用代幣本身支付費用來購買使用時。大多數看似成功的加密項目都是 4 項目,因為快速兌現的激勵太大了,參與者無法忽視。創始人、員工、投資者、交易員、交易所、做市商、場外交易櫃台、SAFT slingers、律師、其他第三方服務提供商都從這些 4 項目的騙局中受益。唯一沒有受益的人就是最後一個上車的那個人,坐著他們爛車喝著酷愛飲料,拚命的堅持一個烏托邦式的夢想,這個夢想是由比他們自己更聰明、更陰暗的人賣給他們的。
我發現這些虛幻和烏托邦主義的維度,對於我們在這個環境中看到的現象具有很大的解釋力,一個又一個周期。總而言之,項目 1 是長期項目,但不適合短期。
項目 2 假裝是項目 1,如果他們解決了可能不存在解決方案的問題,則可以移動到項目 1。 項目 2 是短期有利可圖的,從長遠來看具有更高的風險和更高的回報。項目 3 假裝是項目 2,但只是對不成熟的用戶偽裝才有效。第 4 項目假裝是第 2 項目,如果他們想掩蓋自己的屁股並在取得一些初步成功後變得合法,他們可能會遷移到第 2 項目。如果您只關心金錢,它們是迄今為止最好的短期投資,風險投資從這里進入大量的套利中受益。
NFT
我們基本上遠離交易 NFT 和與 NFT 相關的代幣。我們覺得沒有足夠的競爭優勢來玩那個游戲。就美學而言,我們沒有出色的品味。就模仿的重要性而言,我們沒有足夠的 Twitter 追隨者,為此不能提供大量的市場交易。
首先,讓我們看一下藝術和 NFT 頭像的類別。由於它們是地位/信號符號、凡勃倫/奢侈品或傳家寶/聲望物品,我們可以說它們中的一些將長期保持價值。就像現實環境里有十幾到兩家頂級時裝公司一樣,我們可以看到類似數量的 NFT 系列具有足夠的品牌價值來維持。話雖如此,頂級時裝公司肯定沒有 1000 多家,因此大多數 NFT 系列可能沒有太大價值。因此,充其量,我們有一個贏家獲得最多的價值的冪律分布。我們也可以爭辯說,地位象徵只有在向他人展示時才有用。對於現實環境的時尚品牌,這將僅限於靠佩戴者現實空間的人流量。
有了 NFT,這將僅限於 Twitter 和 Discord 等社交媒體。很難說哪個顯示空間會更大,盡管虛擬世界比物理世界廣闊是一個合理的論據,特別是 Twitter 和 Instagram 正在積極整合 NFT 功能,尤其是當人們花費越來越多的上網時間。同樣,NFT頭像的表現優於一般藝術 也就不足為奇了,因為它們作為在線身份的化身發揮了更好的作用。盡管如此,還是要謹慎投資 NFT,因為在最近的所有敘述中,該行業的欺詐最為集中。
其次,我確實認為類似於 LOOKS 的吸血鬼攻擊有一些合理的機會獲得市場份額。他們能夠直接定位正確的人口統計數據,這將是他們平台的完美用戶。話雖如此,LOOKS 的價格和市值最近都在大幅下跌,大部分交易量都是刷量,創始人一直在套現。如果這完全是一場騙局,考慮到團隊是匿名的,並且代幣價格已經在很短的時間內,到達了非常高的價格,也就不足為奇了。盡管如此,擁有多個 NFT 交易平台進行競爭的想法還是很有意義的,因為費用很高並且存在競爭空間。此外,不存在類似訂單簿的流動性網路效應,因此挑戰者更容易與現有企業競爭。
最後,當涉及到非藝術非NFT頭像時,設計空間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經探索的。我覺得這次探險是值得的。與所有新範式一樣,其中大部分可能是無稽之談,但我樂觀地認為人們會在這里找到一些好的和有用的東西。
L1s(一層公鏈)
由於技術優勢完全無關緊要,直到它最終在未來某個不確定的時間抬頭,我們不應該在這上面浪費時間。我只想說,每個不同的 L1 使用什麼樣的配置文件是完全合理的。HFT 芝加哥道具店更喜歡 SOL,韓國人更喜歡LUNA。研究生更喜歡 AVAX(畢竟這是唯一一個表現良好的教授代幣)。安德烈(AC)的弟子更喜歡 FTM。VC 更喜歡所有L1s,因為,只需要賭中一條公鏈,VC就能回本。有時像 NEAR 這樣的較小的 L1,因為當它的市值還很小時,還有數十億美元可以增長。
ETH 極端主義者現在與舊的 BTC 極端主義者站在同一個陣營,因為他們試圖抵禦來自 「新」 項目的攻擊。一般來說,他們的辯護一直不成功,因為人們喜歡閃亮的新事物。有了新的事物,你最偉大的希望和夢想成為可能;隨著事物的發展,您只能看到實際情況的冷酷現實。
烏托邦主義的幕後是人性的真實和醜陋真相的野蠻。我們渴望一個完美世界的天性,以及利用我們在他人身上這種渴望的天性。最後,需要一個 Girardian 的替罪羊來滿足真正的信徒,變成強烈不滿不抱幻想的暴民,他們比承諾永遠無法實現的先知更能履行這個角色。這並不是說這些 L1 不會成功,只是創始人非常清楚一直懸在他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最好是贏了,第二個最好的辦法是在權力下放原則上不斷地進行更大的權衡,因為直到它發生才重要,誰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以及它是否會發生。也許我們都只是害怕 Boogeyman;也許不吧。
當我們重塑金融和貨幣體系時,我們開始同情過去的美聯儲主席。美聯儲主席沒有希望經濟在他們的監視下爆炸,所以為什麼不把責任推給下一個人,把罐子踢下去。
無論如何,願最好的 L1 獲勝。考慮參與者讓所有激勵措施很有用,這就是我要說的。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技術,事實上,並不多。也許我們都只是害怕 Boogeyman;也許不吧。
在這一點上,已經等了 7 年多了,我甚至不敢問我們是否真的會在今年交付以太坊上的 PoS。首先會發生什麼:ETH 2.0 還是重新喚醒冰凍的市場?哈哈,這個誰知道呢。
當涉及到跨鏈橋時,主要挑戰是確保一條鏈上的合成資產在沒有適當支持原始鏈的情況下不會被任意增發,並且傳輸過程是安全的。我們最近目睹了 SOL 和 ETH 之間的蟲洞利用,這是由於前者的問題。我並不特別關心這個弱點,因為它只是一個可以修復的錯誤。SOL 蟲洞漏洞被 Jump Crypto 救了出來,盡管這可能是他們自己的一大筆錢,如果允許橋梁發生故障,他們的 SOL 錢袋子就會失去很多價值,我相信他們會拿走他們的一磅救助結構中的肉體。不過,也不必太在意。但是,即使代碼寫得很完美,如果一般橋接器存在基本問題,我會擔心的是,留待觀察。此外,即使今天的橋梁是相當中心化的,只要有一種方法可以在不影響安全性的情況下最終去中心化,就應該沒問題,我們會看到,我會保留我的懷疑。
去中心化金融
DeFi 2.0 類似於 DeFi 1.0,但 2 大於 1,numba(開源的JIT編譯器)越大越好。DeFi 2.0 的特點是讓協議本身、控制或擁有資產。有時它被稱為 PCV(協議控制價值)或 POL(協議擁有的流動性)或其他任何名稱。想法是一樣的,你現在有一個 DeFi 協議,它還運行著一個對沖基金,好主意還是壞主意?留給讀者自己決定,現在協議在國庫中持有其他協議代幣並參與彼此的治理投票。
我們正在進入系統風險的時代,看看下面的鏈接:
https://twitter.com/Galois_Capital/status/1486937936054689793?s=20&t=LwBktrRBWNfCxqI9QQJmaA
對於更大的組合產品網路,或者說,從 2008 年危機前的結構化產品高度計算的 CDO 產品,這個相對較小的 TIME-MIM-LUNA 切片更容易推理嗎?可組合性很棒,它允許以前不可能的事情發生,但我們需要小心,因為系統性風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累積,並且糾纏的協議變得越來越難以推理。除此之外,同樣的狗屎,更大的數字。
邊玩邊賺
你工作是為了賺錢,你把賺到的錢花在游戲上,不是一直都是這樣嗎?工作本質上是您不會出於自己的意願去做的事情,並且您會因完成這些不受歡迎的任務而獲得報酬。游戲本質上是你自願做的事情,因為你喜歡它,甚至可能願意為此付費。
那麼P2E(邊玩邊賺錢)到底是什麼鬼?如果你是一個以賺取魔獸世界金幣為生的人,那就是工作。如果您玩魔獸並享受魔獸世界,那你就要找生產魔獸世界金幣的人那裡購買金幣,那就是玩。在 P2E 中,人們再次使用狂野的命名法,這是一個聽起來很酷的流行語,讓您看起來可以吃蛋糕也可以吃。在大多數游戲中,有人為賺錢而工作,有人為玩游戲而付費,這兩組幾乎沒有重疊。
在大多數 「 P2E 」 游戲的情況下,仍然有工作來賺錢的人,但第二組大多被一個新的群體所取代,即購買工人的工作最終將其賣給其他人的新群體,付費組。換句話說,大多數游戲和 P2E 的區別在於,你從玩家變成了工人和投機者,辦公室的人幾乎不是真正想玩這個游戲。
如果 P2E 領域推出過一款真正有趣的游戲,那麼您只是有工人和玩家的普通游戲。除了一個微妙的點外,沒有什麼區別。
擁有虛擬游戲資產的鏈上不記名資產允許活躍的二級市場在游戲開發者平台之外運作,但仍然可以很容易地被游戲開發者征稅。游戲開發商的普遍共識是,二級市場對收入不利,因為它們不容易從每筆交易中分得一杯羹,而且會蠶食一級市場。現在,有了加密貨幣,他們可以輕松地征稅,盡管一級市場的蠶食問題無法解決。在我看來,這仍然是一件好事,因為過去最好的游戲確實有活躍的二級市場,現在至少有更大的動力讓游戲開發商回到反二級趨勢之前的美好時光。玩家得到他們想要的,而開發者得到他們想要的一半。因此,加密和游戲可能會產生一些強大的協同作用,但 P2E 的當前狀態並非如此。
元宇宙
就 「 元宇宙 」 一詞的含義而言,我們已經擁有它,而且它是一個不斷發展的行業。如果 「 元宇宙 」 一詞不僅僅意味著 VR,那麼我們必須准確定義它,以免我們開始攀登 「 天空的抽象階梯 」 誇大了普通的價值。當人們說 AI 時,他們指的是 ML;當人們說 ML 時,他們指的是統計方法;當人們說統計方法時,他們指的是線性回歸。錢已經在膨脹了;我們也不要誇大其詞。如果 「 元宇宙 」 意味著虛擬社區,我們已經在 Telegram 聊天、Discord 社區,甚至以前稱為 Facebook 的公司中擁有了它。如果 「 元宇宙 」 僅僅描述了一種趨勢,即人們通常會在虛擬世界中花費越來越多的時間,而在現實空間中花費的時間越來越少,那麼它正在發生,日本的 hikikomori(宅青年) 就是我們的未來。當你印太多錢時,一半的人會停止做愛,成為封閉的地下室居民,而另一半則成為巨型僵屍 kiretsus 的工薪階層,直到他們不可避免地都疲憊至死。
盡管如此,從實際的角度來看,當我們談論投資 「 元宇宙 」 時,無論它的實際含義是什麼,這通常有兩種形式:投資於虛擬世界中特定虛擬土地/資產。對於前者,加密允許以前不可能的兩項創新。
首先,只要你有一些反預言的機制,你就可以讓你的用戶通過相當於 Web3方法獲得收益所有權。
其次,您可以讓您的用戶在不依賴集中支付軌道的情況下相互進行商業交易。換句話說,你可以登錄到 Decentraland(MANA),讓你的頭像走進一個虛擬藝術畫廊,找到你喜歡的朋克,然後點擊它直接鏈接到 OpenSea 上的拍賣。再點擊一次,您的 Metamask 錢包打開,您可以從畫廊購買它。購買後,您可以將其展示在畫廊中或將其取下以在您的虛擬房屋中展示,在兩個地方展示。
當然,很酷。盡管如此,作為一個例子,VRChat 可以只集成這個功能,即使他們的詩句是中心化的。與VRChat(虛擬現實游戲)相比,Decentraland 有獨特的優勢和劣勢嗎?很難說,但也許下一個話題會有所啟發。與 VRChat 相比,Decentraland 有獨特的優勢和劣勢嗎?很難說,但也許下一個話題會有所啟發。與 VRChat 相比,Decentraland 有獨特的優勢和劣勢嗎?很難說,但也許下一個話題會有所啟發。
當我們將土地所有權轉為不記名票據時會發生什麼?當我們將虛擬土地所有權變成無記名票據時會怎樣?這確實是 Decentraland 和 Second Life 之間的核心區別。它為虛擬土地和不可偽造、不可奪取的土地所有權創造了一定程度的稀缺性。盡管仍然存在一個問題,即交通中心附近的土地價值與遠離交通中心的土地價值多少有關。
虛擬土地價值也受益於該地區周圍的人流量,如現實空間土地,但在虛擬現實中,人們可以傳送和飛行。如果你限制用戶不能傳送或飛行,那麼你的競爭對手不會施加這樣的限制。因為虛擬世界不需要物理的規律,我想土地也可以垂直堆疊。所以我看不到虛擬土地價值在現實空間中達到城市與農村土地價值的相同比率,但一些虛擬土地仍然可能比其他虛擬土地更有價值,這取決於它們可以在當地捕獲多少眼球。最後,虛擬土地所有權到底是不可奪取嗎?如果有人在他們的 Decentraland 情景上放了一些非常粗俗或非法的東西,比如一些血腥或色情內容,該怎麼辦?Decentraland 能把它拿下來嗎?去中心化的平台應該不行。
Web3
與 Valve 不同的是,這次我們實際上數到了 3。為了避免概念/單詞膨脹,讓我們使用 Chris Dixon 對 Web3 的定義。讀取 Web1。Web2 是讀/寫的。Web3 是讀/寫/擁有的。
所以基本上,FCoin 發明了交易費用挖礦,後來在 DeFi 中作為收益耕種得到普及,所以 Web3 是單產農業。開個玩笑,範式轉換還不夠。Web3 是一種類似於股票的工具的廣義收益工具,證券監管機構的執法行動將很困難。可能好,也可能不好,這取決於您是否是監管者。
想像一下,如果 Uber(或者如果你是 Chris Dixon 的話是 Lyft)能夠在他們平台上的每次騎行中向乘客和司機發放少量的 Uber/Lyft 股票,沒有任何文書工作或中間商的開銷,也沒有任何可能與監管機構發生麻煩的開銷,實際上本來可以很好的。建立雙邊或多邊市場的好方法,解決雞蛋問題的好方法,以及獲得客戶轉為傳道者的好方法。好的,讓我們看看它是怎麼回事。當有抱負的企業家開始將 Web3 放在每個宣傳平台上時,仍然需要小心謹慎,就像 「 AI 」 和 「 Uber for X 」 趨勢所發生的那樣。
結論
所以總而言之,在加密領域一切都很好。從長遠來看,我一如既往地對加密貨幣空間保持樂觀。短期內,有一些工作和清算要做。我知道有些人會稱我為:助產者,但我對他們不加以評論:
本文提供的信息僅用於一般指導和信息目的。本文的內容在任何情況下均不應被視為投資,業務,法律或稅務建議。對於根據本文做出的個人決定,我們不承擔任何責任,我們強烈建議您在採取任何行動之前進行自己的研究。盡管已盡最大努力確保此處提供的所有信息都是准確的和最新的,但可能會發生遺漏或錯誤。
㈦ 元宇宙詞彙的誕生是誰提出的
元宇宙這一概念最早出自於尼爾·斯蒂芬森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說《雪崩》。小說里的元宇宙是一個脫離於現實世界,卻始終在線的平行數字世界,人們能夠在其中以虛擬化身自由生活。2018年上映的電影《頭號玩家》,被認為是對元宇宙最直觀的影視呈現。隨著VR、AR、AI、5G等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元宇宙的內涵也在不斷拓展。一方面,元宇宙既可以是完全獨立於現實的平行宇宙,或以類似「游戲」的方式存在,通過沉浸式體驗愉悅人們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元宇宙也可以是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融合和交互——現實世界發生的一切事件都會同步到虛擬世界中,而人們在虛擬世界的行為和體驗也將投射到現實世界中,並對現實世界產生影響。這一類我們可以稱之為「融合元宇宙」,通過5G/AI/XR等信息技術促進更廣(范圍)、更深(復雜度)的信息協同,繼而反哺實體經濟發展,積極推動產業、治理、科研方面的改革創新。
在1992年,元宇宙最初作為科幻概念被科幻作家尼爾·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提出。他在著作《雪崩》中描述,人類可以通過數字分身(Avatar),在一個虛擬三維空間中生活,現實世界的所有事物都可以被數字化復制到這一空間,作者將這個人造空間稱之為元宇宙。
元宇宙(Metaverse)並非是一個嚴謹的學術概念,目前廣義的認知是人們利用Avatar在時間依然只能單向流動的世界中進行同步實時交互,用共通協定的「貨幣」購買及出售由任何人/組織機構創建的物品(可以是內容、體驗、服務等)。
㈧ 元宇宙是什麼,為什麼最近那麼火
准確地說,元宇宙不是一個新的概念,它更像是一個經典概念的重生。1992年,美國著名科幻大師尼爾·斯蒂芬森在其小說《雪崩》中這樣描述元宇宙:「戴上耳機和目鏡,找到連接終端,就能夠以虛擬分身的方式進入由計算機模擬、與真實世界平行的虛擬空間。」
今年3月,元宇宙概念第一股羅布樂思(Roblox)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5月,Facebook表示將在5年內轉型成一家元宇宙公司;8月,位元組跳動斥巨資收購VR創業公司Pico……今年,元宇宙無疑成為了科技領域最火爆的概念之一。
那麼,元宇宙到底是什麼?為何各大數字科技巨頭紛紛入局元宇宙?我國元宇宙產業又該如何布局與發展?
元宇宙目前尚無公認定義
准確地說,元宇宙不是一個新的概念,它更像是一個經典概念的重生,是在擴展現實(XR)、區塊鏈、雲計算、數字孿生等新技術下的概念具化。
1992年,美國著名科幻大師尼爾·斯蒂芬森在其小說《雪崩》中這樣描述元宇宙:「戴上耳機和目鏡,找到連接終端,就能夠以虛擬分身的方式進入由計算機模擬、與真實世界平行的虛擬空間。」
當然,核心概念缺乏公認的定義是前沿科技領域的一個普遍現象。元宇宙雖然備受各方關注和期待,但同樣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回歸概念本質,可以認為元宇宙是在傳統網路空間基礎上,伴隨多種數字技術成熟度的提升,構建形成的既映射於、又獨立於現實世界的虛擬世界。同時,元宇宙並非一個簡單的虛擬空間,而是把網路、硬體終端和用戶囊括進一個永續的、廣覆蓋的虛擬現實系統之中,系統中既有現實世界的數字化復制物,也有虛擬世界的創造物。
當前,關於元宇宙的一切都還在爭論中,從不同視角去分析會得到差異性極大的結論,但元宇宙所具有的基本特徵則已得到業界的普遍認可。
其基本特徵包括:沉浸式體驗,低延遲和擬真感讓用戶具有身臨其境的感官體驗;虛擬化分身,現實世界的用戶將在數字世界中擁有一個或多個ID身份;開放式創造,用戶通過終端進入數字世界,可利用海量資源展開創造活動;強社交屬性,現實社交關系鏈將在數字世界發生轉移和重組;穩定化系統,具有安全、穩定、有序的經濟運行系統。
受到科技巨頭、政府部門的青睞
8月以來,元宇宙概念更加炙手可熱,日本社交巨頭GREE宣布將開展元宇宙業務、英偉達發布會上出場了十幾秒的「數字替身」、微軟在Inspire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宣布了企業元宇宙解決方案……事實上,不僅是各大科技巨頭在爭相布局元宇宙賽道,一些國家的政府相關部門也積極參與其中。5月18日,韓國科學技術和信息通信部發起成立了「元宇宙聯盟」,該聯盟包括現代、SK集團、LG集團等200多家韓國本土企業和組織,其目標是打造國家級增強現實平台,並在未來向社會提供公共虛擬服務;7月13日,日本經濟產業省發布了《關於虛擬空間行業未來可能性與課題的調查報告》,歸納總結了日本虛擬空間行業亟須解決的問題,以期能在全球虛擬空間行業中占據主導地位;8月31日,韓國財政部發布2022年預算,計劃斥資2000萬美元用於元宇宙平台開發。
元宇宙為何能受到科技巨頭、風險投資企業、初創企業,甚至政府部門的青睞?
從企業來看,目前元宇宙仍處於行業發展的初級階段,無論是底層技術還是應用場景,與未來的成熟形態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但這也意味著
元宇宙相關產業可拓展的空間巨大。因此,擁有多重優勢的數字科技巨頭想要守住市場,數字科技領域初創企業要獲得彎道超車的機會,就必須提前布局,甚至加碼元宇宙賽道。
從政府來看,元宇宙不僅是重要的新興產業,也是需要重視的社會治理領域。伴隨著元宇宙產業的快速發展,隨之而來的將是一系列新的問題和挑戰。元宇宙資深研究專家馬修·鮑爾提出:「元宇宙是一個和移動互聯網同等級別的概念。」以移動互聯網去類比元宇宙,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政府部門對其關注的內在邏輯。政府希望通過參與元宇宙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以便前瞻性考慮和解決其發展所帶來的相關問題。
在技術、標准等方面做好前瞻性布局
元宇宙是一個極致開放、復雜、巨大的系統,它涵蓋了整個網路空間以及眾多硬體設備和現實條件,是由多類型建設者共同構建的超大型數字應用生態。為了加快推動元宇宙從概念走向現實,並在未來的全球競爭中搶佔先機,我國應在技術、標准、法律3個方面做好前瞻性布局。
從技術方面來看,技術局限性是元宇宙目前發展的最大瓶頸,XR、區塊鏈、人工智慧等相應底層技術距離元宇宙落地應用的需求仍有較大差距。元宇宙產業的成熟,需要大量的基礎研究做支撐。對此,要謹防元宇宙成為一些企業的炒作噱頭,應鼓勵相關企業加強基礎研究,增強技術創新能力,穩步提高相關產業技術的成熟度。
從行業標准方面來看,只有像互聯網那樣通過一系列標准和協議來定義元宇宙,才能實現元宇宙不同生態系統的大連接。對此,應加強元宇宙標准統籌規劃,引導和鼓勵科技巨頭之間展開標准化合作,支持企事業單位進行技術、硬體、軟體、服務、內容等行業標準的研製工作,積極地參與制定元宇宙的全球性標准。
從法律方面來看,隨著元宇宙的發展,以及逐步走向成熟,平台壟斷、稅收征管、監管審查、數據安全等一系列問題也將隨之產生,提前思考如何防止和解決元宇宙所產生的法律問題成為必不可少的環節。對此,應加強數字科技領域立法工作,在數據、演算法、交易等方面及時跟進,研究元宇宙相關法律制度。
可以肯定的是,在技術演進和人類需求的共同推動下,元宇宙場景的實現,元宇宙產業的成熟,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作為真實世界的延伸與拓展,元宇宙所帶來的巨大機遇和革命性作用是值得期待的,但正因如此,我們更需要理性看待當前的元宇宙熱潮,推動元宇宙產業健康發展。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來源:科技日報
㈨ 什麼是元宇宙
元宇宙(Metaverse)是利用科技手段進行鏈接與創造的,與現實世界映射與交互的虛擬世界,具備新型社會體系的數字生活空間。
它整合了多種新技術而產生的新型虛實相融的互聯網應用和社會形態,它基於擴展現實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基於數字孿生技術生成現實世界的鏡像,基於區塊鏈技術搭建經濟體系。
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份系統上密切融合,並且允許每個用戶進行內容生產和世界編輯。
元宇宙本質上是對現實世界的虛擬化、數字化過程,需要對內容生產、經濟系統、用戶體驗以及實體世界內容等進行大量改造。但元宇宙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是在共享的基礎設施、標准及協議的支撐下,由眾多工具、平台不斷融合、進化而最終成形。
維基網路對元宇宙的描述是:通過虛擬增強的物理現實,呈現收斂性和物理持久性特徵的,基於未來互聯網,具有鏈接感知和共享特徵的3D虛擬空間,它的本質是:平行宇宙。
㈩ 元宇宙的最新概念是什麼
「元宇宙」的最新概念通常可以描述為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又獨立於現實世界的虛擬空間。放大角度來看其作為一個「宇宙」,運行規則以及常態化管理並不需要受限於其表現形式。
元宇宙作為後互聯網時代的產物,將極大地改變當前的游戲市場和互聯網生態格局。 各大廠商在布局「元宇宙」的同時,或許也在為自己在未來的互聯網中爭取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