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幣圈知識 » 一元宇宙全息論

一元宇宙全息論

發布時間: 2022-09-12 00:00:03

A. 什麼是宇宙全息論與八字預測有什麼關系

宇宙全息論就是一種宇宙全息對應關系,就是宇宙中每個最小的事物都可以對應最大的事物,可以說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宇宙全息論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天人合一」的基礎。

宇宙全息論認為宇宙是一個各部分之間全息關聯的統一整體。在宇宙整體中,各子系與系統、系統與宇宙之間全息對應。凡相互對應的部位在物質、結構、能量、信息、精神與功能等宇宙要素上相似程度較大。在潛態信息上,子系包含著系統的全部信息,系統包含著宇宙的全部信息。在顯態信息上,子系是系統的縮影,系統是宇宙的縮影。

用一個比喻來闡述這個理論就是:任何一顆灰塵,都包含了整個宇宙的信息,包括宇宙的過去未來,也可以稱之為廣義全息論。西方 科技 裡面,全息論已經為人所接受,在生物體上面,植物可以較容易地以活體細胞培育出整株植物,動物也有克隆技術,算是廣義全息論的應用。

宇宙中的任何事物實際上都是有直接關聯的,可以用息息相關來描述,那麼任何一個事物的變化,都會引起其它事物的反應。可以用西方科學裡面的一個例子來說明,萬有引力定律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就是任何兩個宇宙間的物體都相互吸引,引力大小跟距離、各自的重量有關。就星球而言,任何一個星球受到的引力,都是其它所有星球跟它互相吸引的結果,如果其它任何一個星球的距離等發生了變化,那麼這個星球就會感受到影響,實際上,其它的星球都會被影響,因為所有的星球都是相互影響的。

類似地,宇宙中任何事物的變化,都能影響任何其它事物,使其它事物產生相應的變化。比如蝴蝶效應,說明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同時說明了任何事物發展均存在定數與變數,變數是不可測的,定數是其發展軌跡有規律可循,而預測就是最大限度地尋找事物發展的定數。

比如:八字預測就是根據簡單的八個字,來推演出一個人的各種象,來推測一個人的命運軌跡和吉凶事件。

B. 宇宙全息論的佛教

西方全息論發展過程中引伸出的「世界是幻像、是全息圖」的觀念與佛教對世界的認識不謀而合。
事實上,佛教很早就發現並利用全息規律。在2500年前的古印度,佛陀就講過《楞嚴經》闡述這一觀點。《楞嚴經》卷三中,佛說:「汝(指阿難尊者)觀地性,粗為大地,細為微塵,至鄰虛塵,析彼極微,色邊際相,七分所成。更析鄰虛,即實空性。阿難,若此鄰虛,析成虛空,當知虛空出生色相……」。佛把物質分成微塵,再細分成「鄰虛塵」,佛告訴我們,鄰虛塵再分下去就變成同時含有物質與虛空性質的東西,最後就是虛空而已。大乘法性宗以絕對一心依緣起論解釋生死唯一真心現,宇宙全息具足於當下一念,將本體論,體用論發揮得淋漓盡致。《楞嚴經》中的「於一毫端,現十方寶剎」「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也是典型的古代全息理論。 「一一微塵中,各現無邊剎海;剎海之中,復有微塵;彼諸微塵內,復有剎海;如是重重,不可窮盡。」 《大方廣佛華嚴經》這段經文則說明了宇宙在超宏觀與超微觀上無限層次的全息,所謂因陀羅網境界門。 我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我心。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而佛教所謂「同體大悲,無緣大慈」,正是基於宇宙全息立場看待所有生靈為一體。
當然,世界上如此多的宗教,有不同的認識,如此認識可能僅為巧合。

C. 全息宇宙原理

全息一詞最早用在激光照片,是光學應用的描述:但在物理理論中同謀粒子間互動的及時性和距離無關性使人們意識到:兩個粒子還能知道彼此的距離並隨時調整信息的傳遞速度。全息宇宙理論就是用全息理論研究宇宙中各種天體運動規律和宇宙萬物產生發展規律的理論。

D. 什麼是宇宙全息論

為了使人們更容易想像出他的假設,Bohm提供了以下的描述:想像一個水族箱,裡面有一條魚。也想像你無法直接看到這個水族箱,你對它的了解是 來自於兩台電視攝影機,一台位於水族箱的正前方,另一台位於側面。當你看著兩台電視監視器時,你可能會認為在兩個螢光幕上的魚是分離的個體。

宇宙全息論的提出
全息思想由來已久,但以前並沒有人提出「宇宙全息論」這一新名詞。
宇宙全息論的主要內容
宇宙全息論的基本原理是:從潛顯信息總和上看,任一部分都包含著整體的全部信息。
宇宙全息論的核心論點是:宇宙是一個各部分之間全息關聯的統一整體。在宇宙整體中,各子系與系統、系統與宇宙之間全息對應,凡相互對應的部位較之非相互對應的部位在物質、結構、能量、信息、精神與功能等宇宙要素上相似程度較大。在潛態信息上,子系包含著系統的全部信息,系統包含著宇宙的全部信息。在顯態信息上,子系是系統的縮影,系統是宇宙的縮影。通俗地說,一切事物都具有時空四維全息性;同一個體的部分與整體之間、同一層次的事物之間、不同層次與系統中的事物之間、事物的開端與結果、事物發展的大過程與小過程、時間與空間,都存在著相互全息的對應關系;每一部分中都包含著其它部分,同時它又被包含在其它部分之中;物質普遍具有記憶性,事物總是力圖按照自己記憶中存在的模式來復制新事物;全息是有差別的全息。
宇宙全息論的理論價值
宇宙全息論是吸收了古代東方樸素的全息思想,西方哲學和科學史中的樸素的全息思想,馬列著作中樸素的全息思想,以及當代的全息理論和全息技術發展的成果,而提出來的新的哲學體系和理論,是我國傳統哲學的一種重要的發展。
編輯本段
中國古代全息思想啟迪了現代西方光學全息

中國古代全息思想
全息思想的顯現有一個漫長的過程。中國古老的伏羲先天易學與周文王的後天易學中充滿著閃光的全息智慧。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內臟有病可以反映到體表。現代醫學通過檢查血液、尿液來分析內臟疾病,體溫計、腦電圖、心電圖通過體表記錄人體生物電傳導情況判斷病情,望口唇蒼白診為貧血等,都證明中醫的古代全息思想是正確的。
西方光學全息科技的出現
中國古人的全息易學思想直接或潛在地影響著西方的哲學全息、光學全息的形成與發展。1948年,英籍匈牙利科學家加博爾提出並證實了全息照相理論,為光學全息科技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1960年發明的激光技術,提供了良好的相干光源,使全息照相獲得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1971年,加博爾為此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82年,一件驚人的事發生了。在巴黎大學由物理學家Alain Aspect所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他們進行了一項也許會成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實驗。
你不會在晚間新聞中聽到這件事。事實上,如果你沒有時常閱讀科學期刊,你可能從來沒有聽過Aspect的名字,雖然有些人相信,他們的發現可能會改變科學的面貌。
Aspect和他的小組發現,在特定的情況下,次原子的粒子們,例如電子,同時向相反方向發射後,在運動時能夠彼此互通信息。不管彼此之間的距離多麼遙遠,不管它們是相隔十尺或十萬萬里遠,它們似乎總是知道相對一方的運動方式,在一方被影響而改變方向時,雙方會同時改變方向。
這個現象的問題是,它違反了愛因斯坦的理論:沒有任何通訊能夠超過光速。由於超過了光速就等於是能夠打破時間的界線,這個駭人的可能性使一些物理學家試圖用復雜的方式解釋 Aspect的發現。
革命性的解釋:宇宙只是一個幻像
但是它也激發了一些更有革命性的解釋。
例如,倫敦大學的物理學家David Bohm相信Aspect的發現是意味著【客觀現實並不存在】,盡管宇宙看起來具體而堅實,其實【宇宙只是一個幻象】,一個巨大而細節豐富的全像攝影相片(Hologram)。
要了解為什麼Bohm會做出如此驚人的假設,我們必須首先了解什麼是全像攝影相片。
全像攝影相片是靠雷射做出的一種三度空間立體攝影相片。要製作一張全像攝影相片,物體首先必須用一道雷射光束照 射,然後第二道雷射光束與第一道光束的反射產生繞射的圖案(兩道光束交集的地區),被記錄於底片上。底片洗出後,看起來像是無意義的光圈與條紋組合。但是 當底片被另一道雷射光束照射時,一個三度空間的立體影像就會出現在底片中(這不同於一般印刷式的所謂全像相片,只有狹窄的角度可見立體影像。真正的全像攝 影相片是沒有角度限制,而且必須用雷射光才可見影像。)。
影像的立體不是全像攝影唯一特殊之處。如果一朵玫瑰的全像相片被割成兩半,然後用雷射照射,會 發現每一半都有整個玫瑰的影像。
事實上,即使把這一半再分為兩半,然後再分下去,每一小塊底片中都會包含著一個較小的,但是完整的原來影像。不像平常的相片,全像相片的每一小部份都包含著整體的資料。
全像相片的這種「整體包含於部份中」的性質給予我們一個全新的方式來了解組織與秩序。
西方分解理論與全息論相矛盾
西方科學的歷史多半是基於一種偏見,認為要了解任何事物現象,不管是只青蛙或一陣風暴,最好的方式是分解事物,研究事物的部份。全像攝影教導我們,宇宙中可能有事物不會配合這項假設。
如果我們試著把某種全像攝影式結構組成的事物分解開來,我們不會得到部份,而會得到較小的整體。
這項理論使Bohm建立了另一種用來了解 Aspect發現的解釋。Bohm相信次原子的粒子能夠彼此保持聯系,而不管它們之間的距離多遠,不是因為它們之間來回發射著某種神秘的信號,而是因為它們的分離是一種幻象。
他說在現實的某種較深的層次中,如此的粒子不是分離的個體,而是某種更基本相同來源的實際延伸。
畢竟,由於攝 影機是在不同的角度,所得到的影像也會稍有不同。但是當你繼續注視這兩條魚時,你會覺察到兩者之間有特定的關系。當一條魚轉身時,另一條也會做出稍微不 同,但互相配合的轉身;當一條面對前方時,另一條會總是面對側方。如果你沒有覺察到整個情況,你可能會做出結論,認為這兩條魚一定是在互相心電感應。但是顯然這並非事實。Bohm說這正是在Aspect實驗中的次原子粒子的情況。
根據Bohm,次原子粒子之間的超光速連接現象其實是在告訴我們,現實有更深的層次是我們沒有覺察到的,一種超過我們空間的更復雜空間,就像那 水族箱。
而且,他補充,我們會把次原子粒子看成分離的個體,是因為我們只看到它們部份的現實。如此的粒子不是分離的「部份」,而是一種更深沈與更基本整體 的片面,這種整體具有全像攝影的結構,就像先前所提到的玫瑰一樣無法分割。而且由於現實中的一切都是由這些幻影粒子所組成,於是整個宇宙基本上是一個投影,一個全像式的幻象。除了這種幻象的性質之外,如此的宇宙也包含著其他更為驚人的特性。
如果次原子粒子的表面分離是一種幻象,這表示在現實的更深層次, 宇宙中的一切最終都是相互關連的。在人腦中的一個碳原子中的一個電子是連接到太陽表面的一個氫原子中的一個質子,而它們又連接到所有在水中游泳的鮭魚,所 有跳動的心臟,及天上所有星辰的次原子粒子。一切事物都交互貫穿一切事物,而雖然人類的本性是去分類處理宇宙中的種種現象,一切的分類都是必要的假象,而 一切的終極本質是一個無破綻的巨網。
在一個全像式的宇宙中,甚至連時間與空間都不再是基本不變的。
因為在一個沒有分離性的宇宙中,位置的觀念會瓦解,時間與三度空間就像電視監視器中的魚,只是一種更深秩序的投影。這種更深的現實是一種超級的全像式幻象,過去,現在,未來都共同存在於其中。
這表示只要有適 當的工具,將來有一天會有可能進入這種超級全像式的現實層次中,取出過去古老的影像。 這種超級全像式的宇宙還包含了什麼,是一個開放而無解答的問題。為 了方便討論,假設這種超級全像式的結構是宇宙一切事物的由來根源,至少它包括了過去和未來所有存在的次原子粒子─一切事物和能量的所有可能組合,從雪花到 誇粒子,從藍鯨到加瑪射線。它可被視為一種宇宙性的儲藏庫,包括了所有存在過的一切。
雖然Bohm承認我們不可能知道在這超級的全像結構中還隱藏了什麼, 他大膽地說我們沒有理由假設它沒有包括著更多。
如他所言,也許這種超級全像式結構的現實層次只是一道「階梯」,在它之上還有「無限多的發展」。

E. 宇宙全息論的簡介

宇宙全息論的基本原理是:從潛顯信息總和上看,任一部分都包含著整體的全部信息。
通俗地說,一切事物都具有時空四維全息性;同一個體的部分與整體之間、同一層次的事物之間、不同層次與系統中的事物之間、事物的開端與結果、事物發展的大過程與小過程、時間與空間,都存在著相互全息的對應關系;每一部分中都包含著其它部分,同時它又被包含在其它部分之中;物質普遍具有記憶性,事物總是力圖按照自己記憶中存在的模式來復制新事物;全息是有差別的全息。

F. 全息論的全息論綜述

全息論的基本原理是:從潛顯信息總和上看,任一部分都包含著整體的全部信息。宇宙全息統一論已更名為「全息大統一論」,發展為「一元宇宙全息論」。核心思想和主要觀點是:宇宙是一個各部分之間全息關聯的統一整體。在宇宙整體中,各子系與系統、系統與宇宙之間全息對應,凡相互對應的部位較之非相互對應的部位在物質、結構、能量、信息、精神與功能等宇宙要素上相似程度較大。可以通俗地說,一切事物都具有時空四維全息性;同一個體的部分與整體之間、同一層次的事物之間、不同層次與系統中的事物之間、事物的開端與結果、事物發展的大過程與小過程、時間與空間,都存在著相互全息的對應關系;每一部分中都包含著其它部分,同時它又被包含在其它部分之中;物質普遍具有記憶性;全息是有差別的全息。全息論很好地解釋了超距作用的原理與機制。全息論已成為極為重要的方法論。運用這一新的方法去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全息原理是 「一個系統原則上可以由它的邊界上的一些自由度完全描述」,是基於黑洞的量子性質提出的一個新的基本原理。其實這個基本原理是聯系量子元和量子位結合的量子論的。其數學證明是,時空有多少維,就有多少量子元;有多少量子元,就有多少量子位。它們一起組成類似矩陣的時空有限集,即它們的排列組合集。全息不全,是說選排列數,選空集與選全排列,有對偶性。即一定維數時空的全息性完全等價於少一個量子位的排列數全息性;這類似「量子避錯編碼原理」,從根本上解決了量子計算中的編碼錯誤造成的系統計算誤差問題。而時空的量子計算,類似生物DNA的雙螺旋結構的雙共軛編碼,它是把實與虛、正與負雙共軛編碼組織在一起的量子計算機。這可叫做「生物時空學」,這其中的「熵」,也類似「宏觀的熵」,不但指混亂程度,也指一個范圍。時間指不指一個范圍?從「源於生活」來說,應該指。因此,所有的位置和時間都是范圍。位置「熵」為面積「熵」,時間「熵」為熱力學箭頭「熵」。其次,類似N數量子元和N數量子位的二元排列,與N數行和N數列的行列式或矩陣類似的二元排列,其中有一個不相同,是行列式或矩陣比N數量子元和N數量子位的二元排列少了一個量子位,這是否類似全息原理,N數量子元和N數量子位的二元排列是一個可積系統,它的任何動力學都可以用低一個量子位類似N數行和N數列的行列式或矩陣的場論來描述呢?數學上也許是可以證明或探究的。

G. 請解釋一下全息理論,謝謝啦!最好能有比喻。

全息論既是理論科學又是應用科學,既是研究一般的全息理論,又研究一切科學領域的全息現象與全息規律。
全息論的基本原理
全息論的基本原理是:從潛顯信息總和上看,任一部分都包含著整體的全部信息。宇宙全息統一論已更名為「全息大統一論」,發展為「一元宇宙全息論」。核心思想和主要觀點是:宇宙是一個各部分之間全息關聯的統一整體。在宇宙整體中,各子系與系統、系統與宇宙之間全息對應,凡相互對應的部位較之非相互對應的部位在物質、結構、能量、信息、精神與功能等宇宙要素上相似程度較大。可以通俗地說,一切事物都具有時空四維全息性;同一個體的部分與整體之間、同一層次的事物之間、不同層次與系統中的事物之間、事物的開端與結果、事物發展的大過程與小過程、時間與空間,都存在著相互全息的對應關系;每一部分中都包含著其它部分,同時它又被包含在其它部分之中;物質普遍具有記憶性;全息是有差別的全息。全息論很好地解釋了超距作用的原理與機制。全息論已成為極為重要的方法論。運用這一新的方法去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編輯本段兩類
科學全息論
全息論,源於物理學上的特殊產物:「全息照片」——一般照片只能看到物件一個角度的影像,但全息照片則能提供可以無限多個角度觀察的立體影像。其形成原理是利用光學的衍射原理,在全息照片的底片上紀錄單一頻率的光束照射到物體上反射出來的衍射波紋。觀看全息照片時,需要用與紀錄影像時相同頻率的光波照射到全息底片上,方能產生物品的影像。因其構成的特殊性,「全息照片」(實際上就是紀錄衍射波紋的底片)有個特性:如果將底片打碎,利用底片的任何一個碎片都能還原出該物品的整體影像。——由於這一特性與全息論認為的「機體的每一個局部都是整體的縮影,貯存著整個物像的全部信息。」的意思一一致,因此該理論被冠以「全息」二字。
人體全息論
全息論,實際上與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概念相一致。中醫理論上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內臟有病可以反映到體表。《靈樞·本臟》「有諸內者,必形諸外」,故曰:「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臟,則知所病矣」。中國的扁鵲、華佗等都是望診的「高手神醫」。
深入全息論可以看到該理論有幾點特性是應該特別注意的:
1,所謂的「機體的每一個局部都是整體」,當中的「局部」和「整體」兩者應該都是相對獨立的系統,而不是任意范圍、任意大小的局部都能與整體存在信息的對應性。
2,全息論未必只能應用於在「整體」裡面尋找濃縮的信息的「局部」,也能反過來,尋找「整體」所隸屬「整體」,並運用其之間存在的信息對應性。
3,「整體」與「局部」的信息變化速度存在「同步性」或「成比例性」。——同步性:指兩系統相應的信息變化速度基本一樣。成比例性:指相兩系統的信息變化速度不一致,但各種相應信息之間的變化速度比值基本恆定。這個恆定的比值,具體由系統特性決定。
編輯本段性質
物理信息性性質
全息一詞,現代最早用在激光照片里,是光學應用的描述。但是理論物理中還有更高應用:同謀粒子間互動的即時性和距離無關性仍使人們深深困惑:難道兩個粒子還能知道彼此的距離並隨時調整信息的傳播速度? 這時,物理學家大衛.玻姆(DavidBohm1917-1992)給出了獨到的解釋。
DavidBohm是現代全息理論之父。什麼叫全息呢?比如一張照片,裡面有一個人像;如果我們把這照片切成兩半,從任何一半中我們都能看到原先完整的人像;如果我們再把它撕成許多許多的碎片,我們仍能從每塊小碎片中看到完整的影像。這樣的照片就叫全息照片。全息論的核心思想是,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各部分之間緊密關聯的整體,任何一個部分都包含整體的信息。全息理論很好地解釋了超距作用的原理。為了便於
理解,玻姆用「魚缸里的魚」來做比喻:在一個長方體玻璃魚缸中放進一條魚,兩台相互垂直的攝像機"觀察"魚的活動,圖象直接在兩台電視機上播放出來。在電視機里我們可以看到,"兩"條魚分別作著方向相反、速度相等的游動。如果其中一條魚的狀態改變了,另一條魚的狀態也立即隨之改變。玻姆以此展開對超距作用的解釋:"兩個同謀粒子應當被視為同一六維現實的兩個不同的三維投影,在三維空間看來,二者沒有相互接觸,毫無因果關聯;而實際情況是,兩個粒子之間相互關聯的方式,非常類似於上面所說的魚的兩個電視圖像之間相互關聯的方式。因此普遍地說,隱秩序必須被擴展到一個高維現實,這個高維原則上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其包含整個具有其全部『場』和『粒子』的整體宇宙。於是我們必須說,全運動在高維空間中捲入與展出,其維數實際上是無限的。」在玻姆所構想的宇宙的本體論圖景中,宇宙真空的高維隱秩序被激發而展開和投影為三維物質世界的顯秩序,而這種物質顯秩序又不斷捲入為宇宙真空中的隱秩序。用簡單的話說,就是我們肉眼直接可見的三維物質世界的獨立個體,實際上是更高維整體的一個投映,我們由於不能理解更高維度的整體性而誤以為我們所看到的一個個人或物是獨立的個體。DavidBohm不僅用他的理論來解釋量子躍遷與EPR關聯等量子力學現象,而且用它來解釋宇宙的演化和人類意識等一系列科學與哲學難題。事實上,玻姆本人在發明全息技術前已對佛教華嚴宗理論有著非常深的造詣,其全息理論正是《華嚴經》"於一微塵中,悉見諸世界"一句的極好印證。光學本身的更新發展:阿道爾夫·羅曼教授發明了使用計算機製作全息圖,為光學信息處理找到了一種製作各種濾波器的方法,使光學信息處理進入了一個新時代。此種全息圖又可應用於非球面等面型的透鏡檢測,他的計算全息理論也是當今光學一新領域——「二元光學」的基礎。
生物性質
全息生物學是我國著名生物學家張穎清教授創立的,是研究全息胚生命現象的科學,是生物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從胚胎學觀點看,由於在受精卵通過有絲分裂分化為體細胞的過程中,DNA經歷了半保留復制過程,所以體細胞也獲得了與受精卵相同的一套基因,它也有發育成一個新機體的潛能。這在植物界表現得十分明顯,如在吊蘭長出軟藤的末端或節枝處,可以萌發出一棵棵完整的植株。又如切下一塊長芽的馬鈴薯,便可培育出一棵馬鈴薯,而更有力的證據是用胡蘿卜的一個分離細胞或細胞團成功地培養成一棵胡蘿植株。在動物界也可發現許多證據,如出芽繁殖,全息學說認為,每一個機體包括成體都是由若干全息胚組成的。任何一個全息胚都是機體的一個獨立的功能和結構單位;或者說,機體的一個相對完整而獨立的部分,就是一個全息胚。在每個全息胚內部鑲嵌著機體各種器官或部位的對應點,或者全息胚上可以勾畫出機體各器官或部位的定點陣圖譜。全息胚猶如整體的縮影。這些對應點分別代表著相應的器官或部位,甚至可以把它們看做是處於滯育狀態的器官或部位。在全息內,各個對應點有不同的生物學特性,但是每一個對應點的特性都與其對應器官或部位的生物學特性相似。也可以把全息胚看做是處於某種滯育階段的胚胎。
這樣就可以用在足療,耳針治療全身疾病。
數學或哲學性質
分維和分形的大相似而小區別,股票市場看幾分鍾有人就能感覺整天的行情氣氛,看一個人就知道如何和一村人相處的宗教人士。最後更廣泛的是任何聯系都可哲學地看作整體局部相似關聯度問題,關聯度高,則可以開發出新的全息理論來指導。三旋教主王德奎也將全息的思想納入體旋面旋和線旋中:全息原理是說,一定維數時空的全息性完全等價於少一個量子位的排列數全息性。甚至有人整出全息經濟學三旋經濟學(葉眺新),
其實都和方法論有關

H. 宇宙全息論是什麼意思

大千世界,萬事萬物都有信息。在任何一個點宇宙信息都是全息存在的。所謂一沙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就是這個意思。羅坤生老師的同步儀器,就是利用了宇宙全息論的原理,利用宇宙全息信息,糾正人體紊亂的健康信息,所有的疑難雜症都能夠得到有效的治療。

熱點內容
銀聯區塊鏈怎麼炒 發布:2025-08-28 06:41:15 瀏覽:545
區塊鏈令資產 發布:2025-08-28 06:31:14 瀏覽:943
如何看幣圈破位 發布:2025-08-28 06:29:04 瀏覽:263
區塊鏈現在發展的如何了 發布:2025-08-28 06:22:10 瀏覽:111
區塊鏈項目包括哪些 發布:2025-08-28 05:59:53 瀏覽:449
幣圈312多久恢復 發布:2025-08-28 05:55:28 瀏覽:39
2019trx幣能持有嗎 發布:2025-08-28 05:31:56 瀏覽:952
幣圈底料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8-28 05:12:41 瀏覽:823
虛擬幣專業礦機怎麼製作 發布:2025-08-28 04:34:10 瀏覽:93
萬元宇宙游戲怎麼賺錢 發布:2025-08-28 03:59:02 瀏覽: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