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元宇宙
① 重生了從農耕時代到工業時代
我是個每天都看網路小說的人。睡覺前,必看幾章網路小說,看到困了就睡覺。
這幾年一直在追更煙雨江南的小說。這傢伙被稱為網路經典製造機,從最早的《褻瀆》開始,到《塵緣》,到《狩魔手記》,到《永夜君王》,到現在的《天阿降臨》。
每天追更,一日不看,心裡不爽。偶爾這傢伙偷懶斷更了,再看一些其他小說調劑。
為啥喜歡看網路小說,或者說喜歡看煙雨江南的小說。
一是他的小說首先具備了網路小說的爽感,欲罷不能。爽感從哪裡來,一般都是從弱小的時候開始升級打怪,一步步成長,到最後橫掃天下,乃至宇宙。我是個從農村出來的草根,屌絲,對成功有著幻想。現實世界裡達不到,網路小說剛好符合了這種幻想需求。
二來,覺得這傢伙的小說不是小白文,文筆老練,主題深刻。符合我這種自詡為有思想深度的讀者。煙雨江南的主業是做金融的,某基金公司經理。一般斷更的時候,就是股市有跌宕的時候。這么多年,大家都已經摸索出規律了。
也正因為他的主業緣故,他的小說設置框架合理,無論物價指數,武力值,升級系數,從一開始就合理合情往上升,不像很多小說,寫到後來就崩掉了。
對這幫網路小說作者,我愛他們,我恨他們。
我好像是從初中開始就看網路小說。直到中考前,我都還在被窩里偷偷摸摸的看網路小說。印象很深刻,我吃西紅柿的《盤龍》。
每天晚自習到10點下課,回寢室洗洗鑽被窩。然後偷偷掏出MP3,兩眼放光的沉浸在小說世界裡,腎上激素飆升,欲迷欲醉,如痴如狂。
到了高中也戒不掉。我的老師曾經痛心的跟我說:你啊,如果不看小說,可以妥妥的考浙大。
她說這話也讓我痛心疾首了。要不是這該死的小說,不說進浙大,進個985,211的還不是易如反掌,不在話下?可能又是另外一個命運了。
越想越恨,越恨現實越不如意,越不如意,就越沉迷於網路小說中找存在感。
虛擬世界的魔力就在於此,承載了無數人的幻想。在這個世界裡,你是帝王,你是元帥,你是俠客,你是騎士。你是母儀天下的王後,是傾城傾國的絕世美女…..
元宇宙的興起更是把這些幻想具象化,無數人蜂擁而入。只不過很多年紀大的人是來渾水摸魚,割茬韭菜就走。他們的主場還是在物理世界的房子車子。而年輕人是真信,要來這里建立起自己國度。
你嘲笑這些愚昧的年輕人?
不論你怎麼不屑一顧,只有年輕人在的地方才是未來。
世界的痛苦之處不是非此即彼,這樣的選擇就很簡單,要麼者要麼那。實際上呢,情境都是既不是這樣也不是那樣,需要我們在兩者之間痛苦的掙扎摸索。
現實和虛擬也是這樣。我們的身體在物理世界,需要吃喝拉撒,而思想卻沉浸在虛擬世界,遨遊太虛,任意馳騁。
你以為你可以輕輕的晃動著紅酒杯,背靠燈火輝煌的都市背景,玉唇輕啟,一個電話就搞定了百萬千萬級的單子?
醒醒吧,那是在韓劇。
在我畢業時的第一份工作,一位外表無比優雅知性迷人的上市公司的副總裁,,在某次培訓時說了上面這番話。告訴台下那幫剛畢業的年輕小姑娘們要認清現實,努力做臟活累活才能出成績。
她說的很有道理。她可能不知道,她活的也像韓劇女主,成為了不少台下年輕女生的未來目標幻想。
多年後,我越來越覺得現實也是個升級打怪的網路世界。你需要不斷努力,拼搏,然後才可能成長一級。
而成長的核心是什麼呢?
效率。
你看,火爆的網路小說主角大都是個年輕人,在同齡階段不斷的升級,打壓了曾經踩在他頭上的一幫人,這時候我們才感到爽。
而效率要怎麼體現呢?
量產。
前兩天在看《天阿降臨》,故事情節到了主角楚君歸在新世界裡,面對一幫武力值出眾的農耕時代的野蠻人,他就一個人再加一個跟班,想著怎麼打敗他們。答案是把自己進化到工業時代,製造可以生產的工具,生產出更鋒利更堅固的武器,迎頭痛擊這幫只有武力沒有智力的野蠻人。
巧合的是,我在一起追更的另外一部網路小說《牧神記》里也看到了類似的答案。牧神記這本小說是講短時間剛興起的人類國度延康,怎麼對抗生存了上百萬年的神魔。核心就是神通體系的變法,不斷創新。在前人的基礎上,創造出威力更巨大的法術神通,打敗那些佔領固有資源不思進取的舊神。
當時一個疑問:短短幾百上千年的改革,就可以打敗上百萬年傳承之久的傳統嗎?
小說雖然會把情節寫的很曲折,但最後答案是一定的。
天阿降臨中楚君歸也是開了一個金手指的小掛,用10幾個小時生產出工業時代的武器,打敗幾百個原始野蠻人。
在現實中呢?是不是也可能短時間的創造就打敗了長時間的固量?
也可能的。這些網路小說也是借鑒了現實世界的影響因素:人類農耕時代與工業時代發展的變化。
人類農耕時代延綿萬年之久,人們的生活方式變化極其緩慢。而工業時代從18世紀發明蒸汽機到現在,短短幾百年時間,變化日新月異,速度快了幾十上百倍。
核心就是效率的提升。效率就是通過量產來表現。
殊途同歸,社會的變化原理,也可以應用在個體的成長身上。
我最近陷入了虛幻的自我滿足感和成長的焦慮感對抗中。
起因來自於對寫作風格的摸索。
一個多月不怎麼間斷的寫文章,已經開始讓我養成了寫作的習慣。同時不滿足於僅僅只是寫出文章來,還想著怎麼把文章寫得更好。無論悅己還是悅人。
在這之前,基礎的進步是學習了排版。感謝不念大叔的指導,讓我的文章版面不像以前胡亂搞得那麼隨意了。
接著素材內容的進步。原先苦惱可以寫什麼,跟溫博特先生請教,萬物都可以寫。人與人的一段聊天收獲都可以是寫作內容。生財中的明白老師就是這個特色,開局一篇聊天記錄,接下來寫收獲寫觀點,據說10分鍾就搞定。
然後有意識的也參考一些日更同行,學習他們的文章優點特色。
最近喜歡看和菜頭和馮唐的文章,他們的文字細膩,情緒的描寫入木三分,打動人心,漫不經心的筆觸下,很有中年成熟男人對世事的洞察。這又成為了我羨慕嚮往的境界。
那我的風格是什麼呢?
既想要幽默,不想特別的好為人師風。又想要文字的老練,觀點態度上的鮮明,還要落實到具體的故事案例。
發現自己的要求很多,然後自己的目前實力不足。就有了對比的焦慮。
周末兩天斷更,雖然是在自己的計劃內,一周寫5篇,留兩天給自己思考休息。實際也處於一種困惑矛盾中:從寫什麼到怎麼寫。
感謝網路小說,突然想明白了,自己遇到了進步效率的瓶頸。
回想自己寫作初始目的,以輸出帶動輸入,提高知識的轉周轉率。
輸出上給自己打90分,成功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
輸入上呢?看書和社交的頻次都被帶動增加了。上周成功出去社交了4次,本周不出意外也可以有三五個人約聊。
然後有些飄飄然,覺得現在的自己比以前進步很多了。以前老是想著葛優躺,窩在房間自己的小天地里,遠程項目和看書。
馮唐的中年男人十誡里有一條,不要躺著。實際就是要求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從行為的細小改變開始。
警惕虛幻的自我滿足感。
我現在仍然是處在農耕社會到工業社會的前夕。和那些更高效率的人比起來,我的成長效率還是差著一大截。
不說收入社會身份這些顯性的結果,只從背後隱性的過程看,我了解到的大神,社交每天就可以見四五撥人抵我一周,讀書每天可以累積數千字的筆記,項目可以同時兩三個有條不紊的推進並且賺錢,家庭,事業,感情,娛樂各方面都不耽誤。
跟他們比,我也是農耕時代的野蠻人與工業時代的文明人差距。
如何衡量和高效人士的差距呢?我用以前眾籌時代的收入模式自己總結了一個公式。
假如你開了一家店,你的收入=產品價格*交易數量*顧客消費頻次。
同樣的,我們的成長收獲=質量*數量*頻次。
怎麼分解這個公式呢?
下午約了人,時間關系,下回分解。
搜索全網同名賬號:石人一隻眼
圍觀屌絲怎麼蛻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