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元宇宙
㈠ 元宇宙究竟是什麼怎樣抓住元宇宙的紅利
元宇宙這種所謂的數字虛擬經濟,我覺得普通人沒有必要去嘗試抓住元宇宙的紅利。
在元宇宙這個概念推出來之後,很多人對這個概念非常好奇,同時也想知道元宇宙能夠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變化。事實上,當我們進行各種電子操作的時候,我們的行為本身就已經屬於元宇宙的行為了,所以我們也沒有必要刻意渲染元宇宙的概念,因為這種行為本身就屬於刻意操作。
元宇宙是一種數字虛擬經濟。
元宇宙是一個相對比較籠統的概念,只要我們不是在現實生活中進行的各種活動,這些活動就可以被稱之為元宇宙。元宇宙並非只是一個空間概念,而是一個數字經濟和現實生活的區別,當我們玩電子游戲的時候,我們甚至可以把電子游戲稱之為一個元宇宙。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把各種社交活動搬到元宇宙上。
㈡ 第一波元宇宙公司已經發不出工資了,元宇宙還未來可期嗎
元宇宙這一概念在橫空出世的時候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但是第一批參與到元宇宙的公司卻面臨著發不出工資的危機,對此很多人對源宇宙未來的發展抱著不看好多態度,但其實一個新概念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必定是曲折但又前進的。因此元於宇宙這一領域並不能夠說其一定會發展的很好,而又或者是不能夠有所發展,我們只能夠在不斷的摸索的過程中前行,通過不斷的碰壁和和改善才能夠將這一新興的領域發展的越來越好。
有這些顧慮是很正常的,畢竟元宇宙在發展前期需要投入很大的資金和成本,如果沒有收益的話,那麼持續不斷的投資者會成為公司發展的一大阻礙,進而讓很多投資方看不到希望而選擇撤資。這樣一來元宇宙則可能會出現發展停滯的情況,那麼其則很難再有新的發展空間了。因此在元宇宙的發展中我們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而應該將目光放得久遠一些,在這樣的螺旋式的發展過程中元宇宙中將會被大眾認可,有一個比較不錯的發展狀態。
㈢ 什麼是元宇宙 元宇宙通俗解釋
紅光治療紅光照射創面後,具有很好的穿透組織作用,為傷口提供更多光子聚集,更好地促進傷口癒合。紅光的生物調節作用是在細胞中產生光化學和光生物學變化,能量被人體吸收,增加局部組織溫度,促進血管擴張、微血管開放、血流加速。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增加氧分壓和循環灌注,周圍組織可得到充足的氧和營養,促進肉芽組織生長。紅光治療能促進炎性滲出的吸收和組織腫脹的消退,提高創面內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有利於局部炎症的控制和消散,從而促使創面癒合。臨床研究表明,該方法能改善血液流變學特性、改善糖脂類代謝、提高胰島素敏感性、促進血管內皮細胞功能活化,提高糖尿病足模型大鼠創面傷口癒合率,改善微循環障礙和局部組織缺氧缺血狀態,從而起到促進足部傷口癒合的作用,形成局部護場。同時,若單一波長(890nm)近紅外線光照射皮下組織,能促使內皮細胞和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釋放出一氧化氮。臨床中使用宏觀照射治療燒傷創面,能減少創面分泌物的分泌,減輕創緣反應,緩解疼痛,促進創面癒合。游離的一氧化氮促使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抗炎症,對病變部位形成局部護場和整體護場均有良效。
㈣ 2022年,通信行業有哪些看點
看點1:5G專網
2021年,是5G toB的發展元年。這一年,在政府的巨額資金支持下,在運營商和廠商的資源堆積下,各個行業都扶持了大量的5G標桿應用,例如5G工廠、5G碼頭、5G礦山等。
2022年的問題在於,如何將這些標桿項目進行低成本復制。
也就是說,如果國家不再砸錢,5G是否能靠自己的本事,活下去。運營商和廠商,從「重點保障單個項目」,到「普遍支撐N個項目」,是否還能搞得定。
5G toB的進一步推進,引發了人們對5G專網的關注。5G公網建設達到初步目標,專網是否會成為新的增長點?
其實,我們國家對專網的政策比較嚴格,對頻譜資源控製得很緊,對於企業來說,自主建網基本上沒有空間。而且,專網的技術門檻太高,建設和維護成本也高。所以,除了電力、石油、鐵路等國有企業之外,大部分企業建設專網的動力和意願並不強烈。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5G的優勢主要集中在時延和帶寬,真正有需求的場景並不是很多。如果是自己掏錢建5G專網,大部分企業都會仔細掂量利弊。
我個人覺得,想要發展專網,僅靠資金扶持是不夠的。還是要多考慮在政策、技術和頻譜方面,能有所松綁,讓企業有更多的選擇權。我們不是為了5G建設專網,而是為了數字化轉型建設專網。與其過於強調5G在專網中的角色,不如更多關注園區全光網路以及雲網融合接入的重要性,通過雲業務來帶動用戶對網的需求,刺激專網的建設。
看點2: 毫米波的政策走向
還有1個月,北京冬奧會就要開幕。作為通信人,這屆冬奧會,最值得關注的應該是毫米波的亮相和應用。
毫米波這個技術爭議很大,很多人將其上升到政治層面。其實,這是沒有必要的。從產業鏈的角度來說,中國同樣是毫米波產業鏈的重要參與者和受益者。沒有必要對一項技術進行排斥。
毫米波作為一項移動通信技術,其實沒有大家想像得那麼不堪。速率和覆蓋是天平的兩端,在不同的場景,各自有各自的優勢。毫米波的技術優勢就是大容量、大帶寬、低時延和精準定位。
冬奧會8K直播、VR/AR直播,是毫米波展示自我的一個機會。如果毫米波在冬奧會現場表現出色,不排除會加速毫米波在國內的測試進展,並進一步影響毫米波發展政策,包括商用頻譜的劃分。
看點3:R16的商用
2020年3GPP R16標准就凍結了,但真正技術落地,是2022年。R16的晶元、終端,2022年批量上市。所以,今年我們需要關注一下R16到底會給5G現網帶來什麼樣的影響。R16的性能指標,是否會帶來顯著的體驗升級。
與此同時,我們往前看,關注R17凍結,R18啟動。5G-Advanced轉眼間就來了,到底有什麼新花樣,我們需要好好研究。RedCap也是值得關注的一個技術,作為青春版的5G,它是否會對NB-IoT等物聯網技術造成影響?
目前這個時代,通信技術發展就是唯3GPP馬首是瞻。3GPP Rxx的走向,就是通信技術的發展方向。緊跟Rxx,大概率不會走錯路。但是,3GPP的一統天下,扼殺了通信技術的創新,形成了巨頭對技術的專利壟斷,新興企業「造反」的難度越來越大,新型通信技術出現的概率越來越低。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問題。
看點4: 晶元和模組的價格走勢
2021年到處都在「缺芯」,這個局面2022年很可能還會持續。
在這個大背景下,通信泛終端晶元的價格,沒有如大家預期的明顯下降。尤其是5G晶元的價格,仍然很貴。
一方面數字化轉型加速,物聯網應用爆發,另一方面晶元和模組的價格下不來,這是有問題的。
幾個晶元廠商裡面,華為因為被制裁,現在退而求其次,追求較低製程(28nm)的晶元的穩定供貨。這種製程,雖然5G手機終端不夠用,但至少能保證基站、數通、光通信主設備的需求。
另一家國內廠商紫光展銳,經過多年積累,已經陸續開始輸出產品成果。展銳不像華為,他們沒有自己的終端。從長期角度來看,國內產業鏈應該加大扶持力度,讓更多的終端企業用一下展銳,有人用才會變得更好,保護好這個獨苗。展銳自己也要小心被盯上,時間還是很緊迫的。
2022年,國內晶元模組的出貨量只會越來越大,Cat.1、NB-IoT都有很大的增長潛力。2G、3G加速退網,物聯網市場份額會有一個大的洗牌。成本決定了洗牌後的市場格局。
同樣面臨成本問題的,還有高速光模塊。
傳輸骨幹網方面,繞不開的話題就是400G。400G,說來說去就是成本和價格。
骨幹網的容量擴增沒有停止腳步,雲計算刺激下的數據中心數量增長,也是越來越快。這些都對高速光模塊有強烈的需求。2026年,全球光模塊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45億美元。
與此相對應的是,高速光模塊的價格,和5G晶元的價格一樣,下降緩慢。當年1G、10G光模塊價格飛速下降的局面,不復存在。
全球經濟的整體形勢,決定了資源價格的上漲,也決定最終產品價格的上漲。價格上漲,就意味著運營商CAPEX的居高不下。最終,成本還是會轉嫁到用戶身上。
這一輪行情下來,到底誰會受益,誰會受罪,只能讓時間告訴我們答案。
看點5: 千兆光接入和F5G
國內光接入基礎設施的發展,極為迅速。十餘年的時間,我們一路從1M到8M,10M、20M、50M、100M、200M、500M。如今,很多家庭已經邁入了千兆(1000M)時代。
在千兆快速普及的同時,運營商已經在致力於推動50G-PON的標准推進。
50G-PON帶來的用戶端接入速度,是5Gbps。其實,站在用戶需求的角度,和5G一樣,人們也不知道這么高的網速,除了資費的增長之外,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能用到這么高網速的,只有VR/AR和未來的全息視頻。從目前國內民眾對元宇宙的反感來看,沉浸式的數字世界體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家庭網速的標准帶寬,估計200Mbps是一個門檻,再高的話,用戶體驗沒有太大區別。
除了家庭寬頻接入之外,企業商用辦公光纖接入的需求,應引起運營商的充分重視。
商用光接入的成本太高,上行速率太低,沒有外網IP,都是痛點。
在企業上雲的大背景下,用戶對解決這些痛點的需求,逐漸超過了對單純下載速率的需求。運營商是否可以放棄一些利益,給用戶帶來更多的方便和體驗升級?
看點6: 車聯網
2021年,受整個新能源 汽車 發展的影響,人們對車給予了很大的關注。
愛屋及烏,車聯網、自動駕駛、無人駕駛,也被公眾和資本重點關注。華為、小米相繼殺入這個領域,更是刺激了關注的進一步升級。
其實,從技術的角度來看,車聯網尤其是車路協同,取得的進展並不算是特別顯著。
車聯網需要進行的投入很大,在技術沒有完全成熟的情況下,進行廣泛建設的可能性很小。大部分地方,都還是以示範區小規模試驗為主。
現在行業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開始提「封閉或半封閉」環境的車聯網。
說白了,就是園區內部的無人駕駛和車路協同。對於城市規模和公共高速的車聯網,可能還需要一些時間。
我覺得這個思路是對的,在封閉或半封閉做好試驗,再進行規模推廣,從安全形度來說更為穩妥。我個人覺得,如果可以建設更多全封閉的無人駕駛高速公路,相信也會對技術的驗證和成熟有更大幫助。
看點7: 頻譜政策
2022年,一拖再拖的廣電5G將正式迎來放號。以廣電的能力,即便放號,也不會對現有的市場份額造成影響。值得關注的是,移動藉助700M,是否會進一步對電信和聯通的競爭優勢。
700M廣電移動合作,最大的受益者是移動。
電信和聯通對頻譜進一步共享的訴求,一直沒有停止。兩家運營商對700M垂涎已久,始終在爭取政策上的支持。
從宏觀來說,頻譜資源共享對電信和聯通是有利的。中國移動的實力比中國聯通和電信加起來都強,基站數量也是最多的。進一步共享的話,會刺激市場競爭,對市場份額最大的運營商形成壓力。
除了700M之外,高頻頻段(尤其是毫米波頻段)的分配,將是運營商爭奪的重點。頻譜共享政策,最有可能影響國內的市場格局。
看點8:小基站
5G宏站建設已經到了一個門檻,2022年開始,5G會重點進行室內基站的建設。
這就意味著,小基站的市場機會逐漸顯現。
說到小基站,大家一直都在關注的Open RAN,到底能有多少市場?目前,全球Open RAN基站的發展,談不上好,也談不上壞。用的運營商還是不多。主流運營商基本上以觀望為主。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移動通信市場,對Open RAN的態度直接決定了Open RAN的命運。我個人覺得,Open RAN大規模用於公共移動通信市場的條件還是不太成熟,尤其是對於中國的運營商來說,運維責任等方面太難界定了,能耗方面也不是很放心。估計會小范圍試用,或者在專網進行試用,然後再決定下一步是否批量使用。
有消息稱,小基站的集采將會在上半年舉行。不知道誰會在這個大蛋糕中受益。
看點9:安全
2021年,全球通信網路並不太平。
6月份,全美網路故障;10月份,FACEBOOK遭遇史上最嚴重的斷網;11月份,甘肅某運營商大規模網路故障;近期,西安一碼通的頻繁宕機……這些都在時刻提醒我們,網路安全穩定,我們還面臨極大的威脅,有很多工作要走。
技術在飛速進步,但網路並沒有大家想得那麼堅不可摧。
2022年,我們將迎來奧運會、二十大等重要事件,網路的安全穩定極為重要。通信網路一直在強調「原生安全」,感覺離得還是有點遙遠。
希望今年網路能夠少出事、不出事,大家平平安安,少一些通信人背鍋。
看點10:新技術
通信技術基礎理論無法突破的局面,2022年不會有改變。
在6G到來之前,無線空口不會有太大的變化。超表面技術和太赫茲技術,都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才會發展成熟。
新技術的話,值得重點關注的是低軌大帶寬衛星通信、AI與傳統通信的融合。
低軌大帶寬衛星通信這幾年很火,帶頭就是馬斯克的星鏈。我們不可能用星鏈,所以一定會發展自己的低軌衛星通信系統。
目前,中國衛通等國家隊在這方面進展迅速,覆蓋范圍逐漸從民航航線,擴展到一帶一路和航海主要航線。
國內民營衛星企業的發展阻力很大。衛星這個東西對技術和資金要求太高,一般的企業玩不起,也容易玩死。
衛星是地面通信系統的有效補充。平時可能看不出來,一旦有事,重要性就顯現出來了。發展衛星通信,形成於地面5G的有效結合,最終促成空天一體化,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
再說說AI。
AI與傳統通信的融合,重點在於性能挖潛、智能運維和降能耗。
性能挖潛,其實就是藉助AI賦能無線演算法,例如高階調制,或者Massive MIMO波束跟蹤。這塊難度還是比較大的。
智能運維。目前通信網路過於復雜,傳統人工維護的方式不可持續。在特定場景下適當引入AI,將有效降低網路的運維工作量和難度。
我們距離全智能自治網路還有很大距離,但場景的智能化,已經看到了不少曙光。
能效是能夠直接帶來經濟收益的,也符合國家戰略,相信會是AI落地最主要的領域。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算力網路。
今年,運營商越來越關注算力網路。其實,算力網路就是雲網融合的延伸。雲和網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算力和聯接力最終都是合為一體。
作為傳統通信領域的從業者,面對這個大勢,要有自己的認知。
始終圍繞著傳統網路轉,最終是死路一條。趁著現在聯接力還是一些話語權,應該趁機滲透算力領域,在包括邊緣計算等方向尋找新的商業機會,將自己轉型為算力演算法工程師,企業則轉型為算力企業。
運營商高層看得還是比較清楚的,想方設法在擺脫管道的定位,積極謀求成為數字基礎設施提供商,兼方案提供商、內容提供商。運營商大力建設的IDC,還有行業數字化解決方案,就是為了在toB領域成為企業數字化的合作夥伴,避免被設備商架空。
好了,以上就是小棗君對2022年通信行業10大看點的點評。個人意見和看法,不一定準確,歡迎大家拍磚!
說實話,2022年,最大的關注點還是在於疫情。希望疫情能夠盡快結束,整個世界恢復到正常的軌道。我們的人生已經被偷走了兩年,實在是不想再被偷走一年了。
對吧?
㈤ 元宇宙技術最先可能被應用於哪裡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什麼影響
元宇宙技術最先可能被應用於哪裡?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什麼影響?
科技改變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多的科技給人們帶來了更加便捷的生活條件。元宇宙的概念一提出就引起了轟然大波。
元宇宙是一個比較超前的概念模型,那麼這項技術最有可能會出現在哪裡呢?我覺得,元宇宙的概念最可能出現在游戲中,因為這是最有可能出現的一個行業了。游戲行業,以及虛擬現實技術是最具有可能性實現元宇宙概念的。因為和其他行業來比,其他行業並不可能最為首發帶出元宇宙概念。更何況,元宇宙一開始的本質就是構造一個虛擬世界架構,用現實世界的人控制第三世界的人去生活。
㈥ 火了一年的元宇宙,為何感覺為何沒當初那麼風大了
因為很多人到現在為止,還是不能徹底理解元宇宙是什麼,最重要的是,那些大資本都不相信元宇宙,更何況普通人呢?所以元宇宙現在沒當初那麼火是正常的。接下來,我們就仔細看一下這個問題。
總的來說,元宇宙一年了,沒之前那麼火,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沒有得到資本的信賴,沒了資本的推波助瀾,那元宇宙只能自取滅亡了。
㈦ 第一波元宇宙公司已經發不出工資了,元宇宙概念為何走紅,又為何衰落
元宇宙的概念之所以前段時間突然走紅還是因為各大互聯網公司炒作的結果。之所以衰落就是元宇宙無法在市面上普及,甚至很多人都沒有見過。久而久之人們對於元宇宙的熱情就逐漸下降。
什麼是元宇宙?
我的理解是元宇宙 是下一代互聯網。同時,社交媒體和網路游戲的用戶將體驗身臨其境的體驗,不僅僅是視覺、聽覺,還有觸覺、嗅覺和味覺。人們可以使用不同的虛擬身份進行現實世界中存在的所有社交活動,包括娛樂、社交、工作、賺錢、購物,甚至談戀愛結婚。世界,或更真實,更強大。元宇宙帶給人類的不僅是全新的感官體驗,還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人類倫理道德產生影響。
㈧ 所謂的元宇宙到底可以用來做什麼
所謂的元宇宙到底可以用來做什麼?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科技的飛速發展一直影響著人類社會的進程。現如今網路時代以及進入5g時代,與此同時各種虛擬現實技術的成熟標志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前一陣網路特別火的元宇宙一時登上了熱搜,許多人不知道元宇宙到底是干什麼的,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㈨ 什麼是元宇宙,有哪些互聯網大廠推出元宇宙相關業務
元宇宙是什麼?
「元宇宙」最早出現在1992年一部科幻小說《雪崩》中,來源於「Metaverse」一詞,人們在「Metaverse」里可以擁有自己的虛擬替身,這個虛擬的世界就叫做「元宇宙」。
㈩ 區塊鏈元宇宙什麼意思
「元宇宙」是整合多種新技術而產生的新型虛實相融的互聯網應用和社會形態,它基於擴展現實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基於數字孿生技術生成現實世界的鏡像,基於區塊鏈技術搭建經濟體系,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份系統上密切融合,並且允許每個用戶進行內容生產和世界編輯。
元宇宙國內概念股有哪些
根據元宇宙的特點,國內的證券行業也不斷將符合元宇宙特點的股票加入到概念板塊中去,目前出現的行業龍頭包括但不限於:數碼視訊(300079)、寶通科技(300031)、超圖軟體(300036)、萬興科技(300624)、完美世界(002624)。
1.數碼視訊(300079),人氣龍頭-2021年8月31日回復稱公司在視頻、壓縮及編解碼上的積累,可以提供超高清視頻高倍率無損壓縮及編解碼為核心的底層基礎技術可以為元宇宙實現大規模應用提供技術基石;另一方面,元宇宙領域所形成的大量以NFT為代表的核心數字資產需要流轉公司有能力與平台公司合作、打造平台級應用開發,為元宇宙數字資產交易提供基礎設施。公司是繼微軟之後全球第二傢具有體感技術全套方案的廠商,擁有多項國內首創技術與專利,所有核心技術均為自主知識產權方案。國內領先的數字電視軟體及系統設備提供商,擁有世界上第一個實時360度全景4K解析度的VR視頻直播技術,為央視5G網路4K電視傳輸測試提供設備支撐。公司作為華為戰略合作夥伴,負責編碼側設備開發,目前已完成 AVS2,HEVC 格式 8K編碼器開發,與華為 8K晶元進行唯一對接適配,並將在 CCBN 展會上公開進行編碼效果展示。 公司數字版權目前主要與海思主力晶元做預集成。
2.寶通科技(300031),人氣龍頭-2021年8月30日公告顯示在新技術的布局上公司積極拓展VR、AR、MR領域的新業務,以及結合雲計算和元宇宙等創新游戲業務的新模式,圍繞著新技術,推進新興技術在游戲場景的落地。
3.超圖軟體(300036),人氣龍頭-2021年8月19日回復稱元宇宙需要建立一個虛擬的、孿生的世界而這個世界是需要把真實的地理空間映射到虛擬空間里邊,這需要三維GIS實現地理空間映射。超圖三維 GIS和游戲引擎(Unity和Unreal)的打通是元宇宙的地理空間映射的一個抓手。
4.萬興科技(300624),2021年8月31日回復稱公司建設AI數字創意研發中心加強與視頻創意相關的前沿技術研發:對外投資國內3D雲平台領先提供商引力波內外合力積極提升公司在創新領域方面的技術實力。未來公司也將持續深耕數字創意不斷完善AR/VR領域業務布局,拓展數字創意元宇宙和全新的創意領域。
5.完美世界(002624),2021年8月31日回復稱公司在多人在線角色扮演類游戲形成的競爭優勢、深厚的在線娛樂內容產出能力、引擎、VR、AR、AI等領域扎實的技術積累以及深刻的用戶認知,都為元宇宙等下一代娛樂方式的突破構築了很好的先發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