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幣圈趨勢漲還是跌
『壹』 今天幣圈大盤下跌原因
今天幣圈大盤下跌原因有:
1、幣圈需求減少。在疫情蔓延趨勢下,全球交易量減少,人們變得保守,社會消費總量大幅減少。這時候用比特幣結算的交易量大大減少,需求減少,價格就會下跌。
2、價格暴跌風險高。受資本炒作影響,虛擬貨幣價格漲跌劇烈,普通投資者難以預測,極易造成爆倉損失。歷史上,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在高峰時突然暴跌十幾次。狗幣近期狂漲又暴跌的背後,是一場以「馬斯克」為代表的資本大鱷收割普通投資者的「割韭菜游戲」。
3、虛擬貨幣沒有內在價值,風險非常高。虛擬貨幣本質上沒有貨幣交易功能,不被世界任何國家認可。目前,加密貨幣價格的大幅上漲主要是市場炒作造成的。一旦世界各國明確否認這些不受國家控制的虛擬貨幣的價值,虛擬貨幣將瞬間變得一文不值,廣大投資者持有的虛擬貨幣也將被徹底鎖定。
拓展資料:
1)幣圈,數字貨幣玩家自然形成的圈子。數字貨幣簡稱DC,英文是「digital currency」(數字貨幣)的縮寫,是一種電子貨幣形式的替代貨幣。數字金幣和密碼貨幣都屬於數字貨幣。數字貨幣是一種不受監管的數字貨幣,通常由開發者發行和管理,並為特定虛擬社區的成員所接受和使用。歐洲銀行業管理局將虛擬貨幣定義為:價值的數字表示形式,不由中央銀行或當局發行,不與法定貨幣掛鉤,但由於被公眾接受,因此可以作為支付手段或轉移,以電子形式存儲或交易。
2)幣圈三退——虛擬貨幣交易平台OKEx的掌門人,已進軍中國大陸市場。從暫停中國大陸注冊的中國大陸用戶到大陸,中國大陸用戶一直受到監管部門的不斷打擊。國內的虛擬貨幣交易已經完全「涼」了。幣圈、幣圈、OKex等虛擬貨幣交易平台的三位負責人,均被中國大陸市場「官宣」。而且,據北京日報記者報道,截至10月14日,至少有10家虛擬貨幣交易所宣布召回中國大陸股票用戶,部分中小機構直接宣布關閉。鑒於交易所切斷交易通道已成定局,不少幣圈用戶也開始嘗試在「截止日期」前尋找新的交易路徑。
『貳』 2022年8月份鋁錠價是漲還是跌
7月鋁錠期貨打出下影線。8月正常順勢沖擊2000,屬於合理走勢。
『叄』 為什麼幣圈價格會有漲跌
因為幣圈的漲跌取決於市場整體狀況,大額訂單的價格以及項目方的進展等等因素。
由一國對外貿易狀況而對匯率造成的影響出發,可以看出國際收支狀況直接影響一國匯率的變動。如果一國國際收支出現順差,對該國的貨幣需求就會增加,流人該國的就會增加,從而導致該國貨幣匯率上升。相反,如果一國國際收支出現逆差,對該國貨幣需求就會減少,流人該國的就會減少,從而導致該國貨幣匯率下降,該國貨幣貶值。具體說來,在國際收支諸項目中對匯率變動影響最大的除了上面的貿易項目外,還有資本項目。貿易收支的順差或逆差直接影響著貨幣匯率的上升或下降。例如,美元匯率下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美國的貿易逆差愈益嚴重。相反,日本由於巨額的貿易順差,國際收支情況較好,日元的匯率呈不斷上升的趨勢。同樣,資本項目的順差或逆差直接影響著貨幣匯率的漲跌,當一國資本項目有大量逆差,國際收支的其他項目又不足以彌補時,該國國際收支會出現逆差,從而引起本國貨幣對率下跌。反之,則會引起本國貨幣匯率的上升。
『肆』 風暴眼 | 央行等十部委出手,比特幣大跌8%,「幣圈9·4」再現
時隔四年之後,幣圈再次迎來幾大部委的聯手整頓。
9月24日下午,央行、銀保監會、網信辦、外匯局等十部委發布了《關於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
通知指出,比特幣、以太幣等虛擬貨幣,不具有與法定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虛擬貨幣相關業務活動屬於非法金融活動,應堅決依法取締等。
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也發布文件,矛頭直指「挖礦」:禁止任何名義「挖礦」 ,將數據中心類企業相關承諾納入徵信;將虛擬貨幣「挖礦」活動列為淘汰類產業,停止一切財稅支持等。
消息出來後,主流加密貨幣皆應聲而跌。比特幣跌破41000美元/枚,日內跌8.74%。
以太坊跌破2800美元/枚,日內跌11.23%。其他幣種如萊特幣、狗狗幣等跌幅也都不小。
這次出台的監管政策,不僅讓人想起四年前的幣圈「9·4禁令」。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門曾出手正式叫停ICO融資。此後各大交易所代幣價格一路下跌,數百家小交易所倒閉或出海,幣圈迎來一個大熊市。
同樣是在九月,同樣是多個部位聯手,幣圈會再次迎來一場「狂風暴雨」嗎?
實際上,自今年5月以來,國內對於虛擬貨幣的監管政策就在持續收緊,對於虛擬貨幣挖礦和交易的打擊力度也在不斷加大,國內加密貨幣行業正在迎來一場史無前例的監管風暴。
有行業人士對鳳凰網《風暴眼》表示:政策的出發點,除了維護正常的金融秩序,打擊空氣幣、傳銷等違法行為外,更是在『雙碳』政策的大背景下,對這種於國計民生無益且高耗能的虛擬貨幣挖礦行為的閉環打擊。」
十部委聯手,此次監管政策有何不同?
9月24日,央行等十部委發布的文件,和之前對於虛擬貨幣的監管政策有何不同呢?
世界經合組織區塊鏈政策委員會專家王娟認為,相較於之前的文件,這次的文件在內容上變化非常大。它是分級分類,由中央到省市,再到縣鄉,一層一層的去進行分級整治,對存量增量都有不同的具體實施方法,包括對大數據園區、對高新技術園區異常用電的核查,都是非常具體的實施措施。從財稅優惠、金融政策,到地方監管、舉報,全面的進行細致化的整治、打擊,這個內容是史無前例的。
王娟表示,特別要關注的是,以前虛擬貨幣挖礦被發改委從產業結構調整目錄淘汰類去除之後,這一次虛擬挖礦重新進入了淘汰類的目錄。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信號,虛擬貨幣交易和挖礦在國內處於一個逐步的,完全清退的趨勢中。這個文件里特別也提出,數據中心是不可以用於來挖礦的,所以企圖在數字經濟、戰略新興產業、數據中心建設等一些比較熱點的詞彙上去挖掘監管的空白地帶應該是越來越小。
財經 評論員王赤坤認為:「這次打擊虛擬幣炒作的部委中增加了公安部、最高法、最高檢等,將相關虛擬幣交易行為定性為非法金融活動,將境外交易所在境內的相關活動也定義為非法金融活動,從事虛擬幣炒作不僅損失財產還會涉及犯罪入刑。相關個人相關公司和相關產業鏈應關注、知曉、理解和把握相關政策信號,提前預案,及時做好相關退出工作。」
針對這次政策帶來的影響,有律師認為,這次發文有「最高院」「最高檢」,區別於之前的銀行、行業協會等發文,後續政策落地和各地法院判例都會有明顯的價值傾向。
「單純從法律角度,個人層面的風險沒有因為這個文件而發生變化。核心風險在於平台方,OTC商戶次之,這一點要看政策在各地落地的情況。」該律師表示。
四個月發布19條「禁令」,幣圈迎來最嚴監管風暴
如果說2021年前4個月比特幣從1萬多美元暴漲到6.4萬美元,點燃了很多投資者心中的財富慾火的話,那麼5月以來國內持續的監管風暴,則澆滅了這把火。
5月18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官微轉載了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中銀協和互金協會發布的聯合公告,明確金融機構、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與虛擬貨幣相關的業務。
5月19日早間,內蒙古發改委也發布公告,設立虛擬貨幣「挖礦」企業舉報平台,全面受理關於虛擬貨幣「挖礦」企業問題信訪舉報。
5月21日,國務院金融委召開第五十一次會議,特別強調「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堅決防範個體風險向 社會 領域傳遞」。
此後,內蒙古、雲南、四川、新疆、青海等「挖礦」大省也都相繼發布了打擊虛擬貨幣挖礦的政策。
9月24日,央行等十部委和國家發改委也發布監管文件,禁止任何名義「挖礦」 ,堅決依法取締虛擬貨幣相關業務。
據鳳凰《風暴眼》不完全統計,自5月中旬以來,國務院金融委、國家發改委和央行等十部委,以及內蒙古、雲南、安徽等省份及相關機構,共發布了12條打擊虛擬貨幣挖礦和交易的監管政策。
雖然近些年來國內對於虛擬貨幣保持了持續的嚴監管態度,但今年出台的監管政策的數量之多,范圍之廣,力度之大,可謂史無前例!
從五月到九月,國內為何會掀起一場針對虛擬貨幣挖礦和交易行為的監管風暴呢?
有分析認為,原因可能有多個:一是包括防範「熱錢」資金利用比特幣違規進出境;二是在DC/EP逐漸推廣應用的背景下,清理規范數字貨幣概念和范圍;三是碳中和趨勢下,比特幣挖礦過於耗電等。
打擊「挖礦」行為,成為監管重中之重
實際上,中國對於比特幣等加密貨幣以及其衍生行業的監管一直是非常嚴格的。
早在2013年,央行等五部委就發布了《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發文,將ICO定性為非法集資,取締了超過38家的非法虛擬貨幣平台。
今年6月剛剛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提議任命為IMF副總裁的央行副行長李波,在談到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時曾表示:「比特幣等加密資產是投資工具而非貨幣,應接受相應監管。」
李波認為,比特幣本身不是貨幣,而是一種另類投資。因此,加密資產將來應該發揮的主要作用,是作為一種投資工具或者是替代性投資。他強調,如果穩定幣等加密資產能夠成為廣泛使用的支付解決方案的話,就需要一個更加強有力的監管規則,也就是說,要比比特幣現在所接受的監管規則更加嚴格。
可以看出,對於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監管,一直是明確的。但對於「挖礦」,政策上一直沒有非常明確規定。
鳳凰網《風暴眼》發現,在這輪針對虛擬貨幣的監管風暴中,政府亮明了對「挖礦」行為絕不容忍的態度,並且從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隨著國內監管政策的驟然收緊,曾佔到全球算力65%的中國比特幣礦場,也上演了一幕遷徙出海的「大逃離」。
5月份以來,四川、內蒙古、雲南等省份已經關停了大批比特幣礦場。國內一些體量較大的礦機企業和礦場主,也陸續向國外遷移。
據中國第一家礦機上市企業「嘉楠 科技 」微信公眾號消息,日前,嘉楠 科技 已正式開啟在哈薩克的自營挖礦業務,首批阿瓦隆礦機上架開機運行。
裝車運往海外的阿瓦隆礦機
據媒體報道,中國另一大礦機企業比特大陸也在6月 22 日對礦工表示,暫時停售現貨機器。此外,比特大陸已宣布全面向海外轉移,部分中高層員工正向海外轉移。
中國為何要嚴打比特幣「挖礦」?
在這輪針對虛擬貨幣挖礦行為的打擊清理風暴之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幣挖礦集中地,四川省更是被稱為「礦都」。
中國的「挖礦」產業究竟有多大?BTC.com上的算力分布圖顯示,目前世界上最大算力的比特幣礦池,如Antpool、F2Pool、BTCC等,都位於中國,中國的算力超過了比特幣總算力的60%。
在國外的社交媒體上,甚至還能看到有許多國外的比特幣愛好者呼籲要打破中國在比特幣上的「算力壟斷」。在2018年,知乎上還有人問「比特幣算力集中在中國有多大隱患?」
另外,世界上最大的三家礦機企業,嘉楠 科技 、億邦國際和比特大陸,都誕生於中國。其中嘉楠和億邦還分別於2019年和2020年在美股上市。
可以說,在中國,比特幣挖礦已經建立了從上游到下游的完整產業鏈,成為一個龐大的產業。
這么大的一個產業,政府為何要打掉它呢?因為,它實在太耗能了。
此前劍橋大學另類金融中心公布數據稱,比特幣的總能源消耗介於40-445兆瓦時(TWh)之間,平均統計約為130兆瓦時,比特幣挖礦一年消耗的電量約與荷蘭全國用電量相當。
由成千上萬台礦機組成的比特幣礦場
研究還顯示,約65%的加密貨幣挖礦活動在中國進行,而煤炭在中國能源結構中的佔比達到60%左右。約75%的礦工使用某種可再生能源,但可再生能源在總能耗中的佔比仍不到40%。
有行業人士對鳳凰《風暴眼》表示,「在碳中和、碳達峰這樣的大背景下,高耗能的挖礦顯然是與大方向相悖的,關停只是遲早問題」。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認為,比特幣挖礦行為,往往以「大數據項目」作為掩護,騙取地方政府支持,耗費大量電力資源,不符合實現「碳中和」目標方向。
他此前在《整治虛擬貨幣挖礦與交易亂象刻不容緩》文章中指出,金融管理部門應加大對虛擬貨幣非法挖礦和交易活動的打擊力度。對比特幣挖礦項目,各地應進行全面清理、及時關停。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虛擬貨幣「挖礦」不僅屬於高耗能產業,而且虛擬貨幣對產業發展沒什麼貢獻,基本上沒有其他有益的作用,政府對此加大打擊力是合情合理的,特別是「碳中和」的大背景下。
林伯強認為,在打擊虛擬貨幣「挖礦」上必須採取「一刀切」,如果不一刀切的話,肯定會有人鑽漏洞,因為虛擬貨幣的利潤太高了。
世界各國態度不一,有國家將比特幣當做法幣
實際上不只是中國,英國、美國、韓國等國家也都在考慮加強對加密貨幣的監管。
今年8月,日本最高金融監管機構將加密貨幣交易商視為反洗錢計劃的一部分;日本FSA也考慮實施更嚴格的加密貨幣法規。
韓國、新加坡等對加密貨幣相對寬容的國家,也都在加強對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監管力度,打擊洗錢等行為。今年6月,墨西哥財長表示,墨西哥金融系統禁止使用加密貨幣。
今年5月24日,美聯儲理事布雷納德表示,在保持安全的央行貨幣作為基礎的情況下,存在競爭的空間,不斷改善加密貨幣監管框架是非常重要的,監管框架應該隨著加密貨幣匯率的發展而變化,與美聯儲相比,其他監管機構可能在加密貨幣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包括美聯儲在內的美國相關機構一直對加密貨幣持謹慎和嚴格監管的態度,包括制裁因涉嫌網路攻擊和洗錢的加密貨幣交易所SUEX等。
但與此同時,也有一些國家對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敞開了懷抱。今年6月,中美洲國家薩爾瓦所就通過了比特幣法案,宣布將比特幣作為國家法幣。
9月7日,薩爾瓦多的比特幣法案正式生效,薩爾瓦多也因此成為世界上首個採用比特幣作為法定貨幣的國家。鳳凰網《風暴眼》了解到,目前麥當勞、星巴克、必勝客以及當地的一些商店,都已經可以用比特幣進行消費支付。
近日,據烏克蘭媒體報道,烏克蘭最高拉達(烏克蘭議會)通過了虛擬資產法案,加密貨幣等虛擬資產在該國正式合法化。不過與薩爾瓦多不同,烏克蘭的法案規定虛擬資產在該國不得作為支付手段,但公民可以合法地持有以及交易。
比特幣究竟是「數字黃金」還是騙局?
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幣圈持續的暴漲吸引了許多散戶投資者湧入幣圈,一些瞄準「新韭菜」的各種山寨幣、空氣幣項目也層出不窮。可以說,牛市之下亂象叢生。
盡管監管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已經落下,有人恐懼逃離的同時,也有貪婪者堅守「信仰」。更多的人可能依然充滿疑問:比特幣究竟是不是騙局?還能夠繼續投資嗎?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經濟學教授,國家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在接受鳳凰網 財經 采訪時表示,比特幣就是一場賭博,「你輸了,就會輸得很慘」。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認為,不要把比特幣當作一夜暴富的事,你可以去嘗試這種所謂的資產波動、體會這個市場,但是大家現在這種抗風險能力,我不建議大家所謂去高杠桿投資,因為你無法控制這樣的風險。也許你運氣極好,,但從投資概率上來講,很難賺到錢,因為這是高杠桿、高波動的資產,大部分人都是泡沫。
今年5月,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張曉燕接受鳳凰網 財經 采訪時表示,很支持目前對於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監管政策,監管政策是在保護散戶投資者的血汗錢。
張曉燕表示,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和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在本質上是不同的。提到目前熱議的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她表示,首先,據2018年統計,比特幣25-30%的交易場景是非法的。再者,「虛擬貨幣」的交易缺乏有效監管,其價格容易被操縱,導致價格忽上忽下,波動劇烈。
「我很支持目前對於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監管政策,這些政策是為了保護中小投資者」,她說,中國的散戶數量很多,中小投資者的共性是金融知識少,對虛擬貨幣的了解不夠深刻。監管政策是在保護散戶投資者的血汗錢。
[責任編輯:劉玉芳 PF012]
『伍』 幣圈主流幣2021幾月份大牛市
八月份。
所謂的幣圈,即數字貨幣玩家天然形成的圈子。幣圈不大,但是人數也不算少,而且在人群中基本上屬於小眾異類,但林林總總算是一個圈子,賺錢的人不多,形形色色的賺錢方式也都被迅速地拷貝過來,ico、炒幣、挖礦等。
幣圈賺錢的方式有很多,最主要的炒幣、ICO眾籌、搬磚等。幣圈的法幣是法定貨幣,是由國家和政府發行的,只有政府信用來做擔保,如人民幣、美元等等。
『陸』 納指大跌超5%!美國8月CPI漲幅超預期,接下來會如何演變
接下來美國的CPI仍然有可能會出現小幅度的持續上漲,但還是受到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在小幅度的上漲之後可能會出現暴跌。
『柒』 不要被所謂的百倍幣困在了當下
2017年剛入幣圈時,聽到很多人說的是這個是2倍幣,那個是3倍幣,2018年伊始,圈裡很多討論就變成了百倍幣——##幣是百倍幣,怎樣發現百倍幣......
幣圈一夜暴富的神話處處都是,老貓也說在幣圈200%才叫暴漲,這樣看來,在幣圈,百倍幣的叫法當屬情理之中。但是炒幣的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期望值過高,收益率遠遠沒有達到,即便盈利,自己也不會覺得有成就感。
一、
我們先來看一下我所持有的三種熱門幣在過去7個月中的漲幅:
1、比特幣:
比特幣是一種點對點的加密貨幣,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纂改、公開記賬等特點。
說一說比特幣近7個月的漲幅體驗。
我是去年8月份入手的比特幣,當時價錢3萬多,監管時跌倒1萬多,17年大漲時沖高到10萬人民幣。如果可以在監管時1萬抄底,在最高10萬賣出,最高漲幅是10倍。
2、以太坊:
以太坊打造的是去中心化的智能合約的公共區塊鏈平台。
依舊按照上述比特幣的理想購入演算法,7個月中以太坊的漲幅有5倍。
3、EOS:
EOS是目前很被看好的號稱區塊鏈3.0技術
依舊按照上述的理想購入演算法,去年3塊多的最低點入手,在大漲時場外135的高價賣出,漲幅36倍。
因為撐過了9.4幣災,整體漲幅可謂相當客觀,但是仍然沒有稱得上100倍的漲幅,百倍幣的稱呼是騙人的嗎?不是! 百倍幣背後的重要因素是時間,想要實現百倍幣首先要拿得住,還是長時間的拿得住。或者頻繁交易也可以,超短線盯盤,分析,快速頻繁交易。倘若沒有自己的操作原則,更不懂投資的智慧,想要跟風實現百倍幣的增速,根本不可能。即使有一次被好運眷顧,只要沒有智慧,財富依舊會溜走。 比如當初被1萬個比特幣砸到的披薩店老闆,現在江湖上並沒有他的傳說。
二、號稱下一個百倍幣的##幣
1、HMC
這幾天群里對於HMC的討論十分熱鬧,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我都在查HMC的相關資料。發現它並不是最新新發的代幣,去年8月份,就有了它的消息,當時也參加了ICO,但是很快遇上了9.4監管,之後輕松籌還發文更正了和HMC的關系。
看到有評論這樣說,我覺得還是比較客觀的:
其它關於它的優點我就不多說了,因為近段的文章中優勢介紹的還是比較詳細的。
HMS明明是6個月前就開始的項目,不知道為什麼這幾天又開始紅火了,可能與其上交易所有關吧。另外對於開發團隊的問題,6個月前的文章中,開發團隊表述還是比較清晰的,而且夠牛
但是今天我查資料的時候,官網比較低調,只放了兩家投資基金。
其實我覺得HMS項目挺不錯的,但是盤子太大,一些項目的推動和規則的優化時間可能會比較長,HMC可能會實現百倍增速,但不知道需要多長時間。
2、ADA
ADA是Cardano(卡爾達諾)項目的產物,不但是一個加密貨幣,而且准備做成一個受眾特別廣泛的技術平台,打造一種全新的生態環境,分離構建技術層的智能合約,為未來的商業和業務提供技術支援。
值得敬佩的是ADA的指導原則,團隊打造的是一種學術界的嚴謹技術,並且在其官網上貼出了已經發表的學術論文。目前,區塊鏈的很多項目都是找大V站台,ADA居然找的是學術界,很有一種清流的味道。
我自己是在研究了它的白皮書之後,配置了ADA,但這並不構成投資建議。
3、NEO
NEO(原稱小蟻)是一個非盈利的社區化的區塊鏈項目,是利用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身份進行資產數字化,利用智能合約對數字資產進行自動化管理,實現「智能經濟」的一種分布式網路。
這幾天幣圈跌比漲厲害的環境中,它的漲勢還不錯,據說跟NEO預計於3月1日的本體空投有關。比例為:每1個NEO將會得到0.2個ONT(其中50%可自由交易,另50%自動鎖倉)。
2018是區塊鏈的競爭會更加白熱化,那些沒有技術,只想掛靠區塊鏈的熱度吸金的項目存活會越來越難。以上提到的代幣,優點很誘人,但每項技術在實施過程中的難度也會非常大,如果准備選擇,請務必親力親為的翻看一下它的官網。
三、在金礦旁邊賣水
我們都知道每次發現金礦的時候,人們都會一窩蜂的奔向金礦,但是往往是在金礦旁邊賣水買工具的人們財富的積累比較穩定。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幣圈這個大金礦每個人都想涌進來分得一杯羹,但是有沒有注意現在輸出區塊鏈的知識也是真金白銀啊?!前幾天看到蘇磊發的一篇約稿,成功約稿一篇的稿費3000-5000,實實在在的人民幣!這何嘗不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不管在什麼時候,踏踏實實提高自己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我現在做的就是在解讀coinmarketcap排名前100名的代幣的白皮書。雖然進步很緩慢,但是把每個項目的相關信息通讀一下,還是很能掃除自我認知的盲點。而且通過寫作,思維會變得越來越清晰,對我而言,打磨寫作技巧才是剛需!
幣嘛,就躺在錢包里,等哪天忽然想起來看的時候,說不定百倍幣就誕生了!
『捌』 2022幣圈為何大跌
這里有個前提,全球疫情導致資本大量釋放。
在美國,綜合多方數據來看,本輪疫情期間美聯儲放水總量已超過30萬億美元。如果你只看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你無法得到這些數據。因為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才3萬億多美元,這次放水是史無前例的,對美元的信用或美元的根基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美元會被救市,所以崩盤比較難,因此2022年加息一定要雷厲風行,才能延緩美元危機的爆發。在加息的消息放出之前,資本市場發生的變化:
1,加密資產市場:冰糖橙從 6.9 萬美元跌至 3 萬美元(當然現在漲到了 4 萬多美元)。
2,傳統的資本市場:社交第一巨頭meta(也就是之前的facebook),跌幅接近50%;騰訊下跌接近50%;元宇宙中最強大的谷歌,已經陷入滯漲六個月了;即便是資料庫甲骨文也下跌了30%以上。 僅僅一些消息就大跌這在美國資本市場上是很少見的。
這些互聯網巨頭,它下跌有多個原因:一是傳統互聯網發展已到頂峰,業績難以進一步增長。
二是這些傳統互聯網巨頭獲得了很多本不應該獲得的權利(比如數據權)
三是美元加息預期十分明確。在過去的加息過程中,伴隨著爭議和對抗,而2022年的加息已經在全球資本市場基本形成共識,因此加息的格局幾乎不會改變。
無論是傳統資本市場還是我們的虛擬資產都是聞風先跌,這一輪跌勢的威力都不容小覷,而現在世界對這些傳統互聯網的數據霸權非常警惕,並出台了各種限制數據的條款 這些巨頭的霸權。
『玖』 幣圈交易量大為啥還一直跌
主因是過熱的行情被黑客盯上,交易平台接連遭到攻擊。
幣圈原理
1、慣性原理:處於漲勢或者跌勢的時候,其趨勢一般將延續。
2、波浪原理:跌有多深則漲也將會有多高;量足則價升。
3、極靜思動:價窄而量縮往往預示著大行情的來臨。
4、物極必反:行情發展到極端狀態時將朝著它的反向運行。
5、一致性:當長期和短期的趨勢都一致時其威力最大。
6、轉折交叉:當短期和長期趨勢發生矛盾時可能會變盤。
7、成本原理:當買入的成本小於市場成本時風險較小。
『拾』 幣圈都是幾月份 行情好
3到5月份每年的3-5月份是新年之後的重要發展月份,各方面都會有一個緩沖和過渡期,既對新年後的市場進行思路和布局,也是對上一年的得失進行總結和反思
毫不誇張的說,玩幣圈有一夜暴富也有血本無歸的情況,幣圈畢竟不同於一般的網銀,跑單現象層出不窮,特別是臨近年末這段時間,所以玩幣圈一定要注意小玩怡情,大玩傷身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