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機器人華智冰屬於元宇宙嗎
『壹』 虛擬人華智冰身體是什麼做的是真正的人嗎還是機器人
摘要 您好,我正在根據您提的問題整理答案,請稍等一會哦~
『貳』 華智冰是真人還是機器人模型
華智冰是機器人模型。
「華智冰」是由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北京智源研究院、智譜AI和小冰公司聯合「培養」。「她」是基於中國超大規模智能模型「悟道2.0」,該模型旨在打造數據與知識雙輪驅動的認知智能。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主任尹霞表示,本次推出虛擬學生「華智冰」,是希望把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的人工智慧技術整合起來,在數據和知識雙輪驅動方面做出一個標桿式的應用系統,也是計算機理論與應用研究結合的一個典範。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長聘教授唐傑表示,目前正在設計「華智冰」的2D和3D數字虛擬人物形象。關於是否要將「華智冰」做成實體機器人,以及實體機器人究竟能在多大程度改變AI主體的智力,團隊仍在探討中。
華智冰擁有的能力
華智冰可以作詩、作畫、創作音樂,還具有一定的推理和情感交互的能力。
與一般的虛擬數字人不同,華智冰擁有持續的學習能力,能夠逐漸「長大」,不斷「學習」數據中隱含的模式,包括文本、視覺、圖像,視頻等,就像人類能夠不斷從身邊經歷的事情中來學習行為模式一樣。
隨著時間的推移,華智冰針對新場景學到的新能力,將有機地融入自己的模型中,從而變得越來越聰明。
以上內容參考 人民資訊-「華智冰」是實體還是虛擬?
『叄』 上大學的機器人叫什麼
上大學的機器人叫華智冰。
機器人「華智冰」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自我介紹視頻引發中國網友關注。清華大學計算機系近日舉行「華智冰」成果發布會,宣布「華智冰」正式「入學」。
作為中國首個原創虛擬學生,「華智冰」將師從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長聘教授唐傑,即日起開啟在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的學習生涯。對於中國的人工智慧領域而言,「華智冰」誕生的意義不僅是吸引世人眼球,其代表的更是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已經達到了一個比較高的水平。
「華智冰」多項認知將超過人類
華智冰」是一個有「背景」的女同學:「她」脫胎於中國首個超大規模智能模型「悟道2.0」,師從智源研究院學術副院長、清華大學教授唐傑,由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智譜AI和小冰公司聯合培養。據悉,「華智冰」將具有一定的推理和情感交互的能力;她還擁有持續學習能力,能夠逐漸「長大」,變得越來越聰明。
這背後緣於「華智冰」有一個「智能數字腦」,她的臉部、聲音都是通過人工智慧模型生成。「我們教給華智冰,說話的時候不光要有口型和表情,還要有肢體動作;不光如此,我們還希望她能夠跳舞。」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長聘副教授、系黨委副書記賈珈在研發團隊中負責「華智冰」的外在形象及聲音、表情、口型、肢體動作的生成。「希望下一次可以讓大家看到華智冰跳舞能夠達到清華舞蹈隊的水平。」
『肆』 眼見為虛——「數字人」推動虛實結合
8月12日,在計算機圖形學頂會SIGGRAPH 2021上,英偉達承認在3個月前的GTC 2021技術大會上「造假」了。黃仁勛的主旨演講視頻總長度1小時48分鍾,其中絕大多數為真人出鏡,只有14秒為了展示3D模擬模擬平台的技術,而讓虛擬的黃仁勛代為出場。讓我們直觀感受到了「數字人」的概念,視頻中出現的數字人,三個月來從未被人發現異樣,也讓我們看到當今數字科技發展的速度與成效。
演講視頻中,數字人出現的時間為1:02:41-1:02:55,內容如下圖:
雖然整場發布會由虛擬數字人穿插的部分很短暫,但這驚鴻一瞥也足以讓我們感受到數字人克隆技術的巨大魅力。這短短的14秒中,數字人以假亂真的形象,令人毫無察覺,預示著在AR、VR和3D技術支持下,虛擬和現實之間的界限正在逐漸模糊,真假難辨。
數字人譯自Digital Human,狹義上的數字人是信息科學與生命科學融合的產物,是利用信息科學的方法對人體在不同水平的形態和功能進行虛擬模擬。其包括四個交叉重疊的發展階段: 可視人、物理人、生理人、智能人 ,最終建立多學科和多層次的數字模型並達到對人體從微觀到宏觀的精確模擬。廣義的數字人是指數字技術在人體解剖、物理、生理及智能各個層次,各個階段的滲透。
具象化的人工智慧目前分出了兩種方向, 一種是獵豹移動「小豹」等 硬體產品 ,以物理實體形象出現在商場、酒店甚至家中,外形上貼近真人、真物; 另一種就是數字人 ,雖然只能出現在屏幕或是投影中,卻比實體機器人更加以假亂真。
近年來數字人概念異常火熱,成為國內外多數人工智慧大廠的擁躉,如今年6月清華大學虛擬學生—— 華智冰 ,可以作詩、作畫,還具有一定的推理和情感交互的能力,此外還有泠鳶、小愛同學、小冰、火星車數字人「祝融號」等。
傳統CG側重於人工製作,無法實時虛擬拍攝,僅能存在於固定的視頻中,而人工智慧驅動的數字人可以通過對實體進行建模,在數字世界模擬產生以假亂真的效果,甚至能通過AR、全息投影等技術 實現與真人交互 。
「元宇宙」的概念初次進入大眾視野可以回溯到1992年科幻小說《雪崩》描繪的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網路世界。進一步喚醒人們對於「元宇宙」嚮往的,是2018年電影《頭號玩家》打造的「綠洲」場景,玩家可以通過VR設備在虛擬世界中自由的探索、娛樂和生活。
如今「元宇宙」已經具有清晰輪廓—— 一個源於現實世界,與現實世界平行和相互影響的、可持續的虛擬世 界 。目前「元宇宙」已經吸引無數互聯網大廠,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表示:「元宇宙」可以看作移動互聯網的後繼者。騰訊CEO馬化騰也曾提出「由實入虛,讓用戶以數字身份自由生活的虛擬數字第二世界」。
顯然,元宇宙建立在數字人基礎上,以「元宇宙」概念來看,當其得以實現後,人們在現實世界中擁有的一切均可以在虛擬世界中實現,虛擬世界中甚至可以完成現實世界中所不能完成的內容。
目前元宇宙概念仍處於鋪路階段,想要延伸到內容端、應用端仍有許多環節需要准備。即使未來「元宇宙」克服了技術與內容難題,仍需要面臨商業模式、法律、監管、生態等外部環境的更新。元宇宙擁有比現實世界更多的功能,社會性也更加復雜,如果沒有相應的倫理、道德、法律進行支撐,對於現實世界或許是一種災難。OHI發起人方興東表示:直到今天,我們整個互聯網產業界、學術界在未來學面前,依然缺乏應有免疫力。相比真正的科學,未來學更具有沖擊力和殺傷力,簡單、直接,容易俘獲人心,能誘導我們失去理性的辨析和判斷,不知不覺地將未來學轉化為政策和方向。
國盛證券最新相關研報中表示「構成元宇宙的圖像內容、區塊鏈網路、人工智慧技術都離不開 算力 的支撐」,如此來看,元宇宙的創新任重而道遠, 落實技術基礎 仍是目前的工作重點。
當我們重新將目光聚焦到14秒黃仁勛數字人的成本,即可了解到即使是「元宇宙」概念中的基礎內容「數字人」,花費也超出預料。英偉達官方發布的紀錄片中可以看到,在合成黃仁勛數字人的過程中,英偉達租用裝載數百數碼相機的卡車,通過多角度對黃仁勛 拍攝數千張照片 ,此後公司僱傭專業演員模仿黃仁勛的演講動作,持續8小時進行動作捕捉,後期對演講畫面進行光線渲染。雖然英偉達並未公布其具體花費,但其動用的3D設計師和軟體工程師數量已能體現其不易。
三、數字人的趨勢與挑戰
虛擬數字人突然的火熱,顯然有其背後的推動力。
虛擬數字人效率高,能大幅減少人力成本。傳統CG製作主要依賴人工製作,且單次製作的CG動畫僅能使用於該CG,而通過虛擬數字人製作出人或物的形象後,後續只需根據使用環境進行調整即可應用。
虛擬數字人提供有「溫度」的服務,無論是當今的直播帶貨,又或是影視明星粉絲見面會,通過數字人技術和全息投影、AR的結合,可以為消費者提供近乎面對面的服務。
AI技術不斷成熟,數字人製作成本和難度逐漸降低。數字人與各行業結合,有很大的創新和應用空間,能帶來創新價值。
產業時評人張書樂表示,行業領軍企業入駐數字人賽道,實際是將人工智慧人格化。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工程師顏媚分析稱,虛擬數字人將是未來長期發展的趨勢,隨著如今網路帶寬越來越大,通過數字人技術來打造可視化的IP,將是每一個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目前數字人產品還處於發展初期,此時期產品投入市場,市場整體處於觀望狀態,市場需求呈快速增長趨勢,但產業整體並未盈利,行業標准有待規范。整體行業仍面臨數據和基礎技術積累不夠,市面上的產品質量和服務參差不齊,智能化程度有比較大的提升空間等問題。總體來說市場對於數字人技術信心不足,但該技術仍是未來趨勢。
參考文獻:
[1]羅茂林. 英偉達黑科技再掀「元宇宙」浪潮 虛擬世界落地之路還有多遠[N]. 上海證券報,2021-08-19(008).
[2]方興東. 「元宇宙」照出互聯網浮躁[N]. 環球時報,2021-07-29(015).
[3]曲忠芳,李正豪. 從洛天依到華智冰 「虛擬數字人」還需探索商業模式[N]. 中國經營報,2021-07-05(C02).
[4]李佳師. 虛擬數字人產業鏈漸成熟[N]. 中國電子報,2021-07-23(007).
[5]盧夢琪. 「元宇宙」真的要來了?[N]. 中國電子報,2021-08-20(001).
[6]張緒旺. 磕磕絆絆「數字人」[N]. 北京商報,2021-08-20(002).
[7]孫妍. AR打破虛實世界次元壁[N]. IT時報,2021-07-16(005).
『伍』 迅速躥紅的「元宇宙」,到底是「風口」還是「虎口」
是風口三,元宇宙現在的已經運用的技術,已經說明是一個風口,並且是一個大風口。在過去時間里,我國已經研製出虛擬的人物,這其中就包括2021年6月1日,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知識工程實驗室迎來了中國首個原創虛擬學生——華智冰,清華大學為她辦理了學生證和郵箱。 而華智冰的出現也代表著元宇宙在我國有著新的紀元。通過大數據以及各項數據判斷,元宇宙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這種廣泛也必然是一個趨勢一個方向,所以也一定是個風口。
四,過去的風口完全可以預判到元宇宙的未來。簡單來說在工業革命前夕,蒸汽機發明以及新大陸的發現都給第一次工業革命帶來了一個風口。那麼現在虛擬技術的發展,AR技術的成熟,也給元宇宙帶來技術支持的基礎,這種基礎也必然會給一個風口明顯的導向。
『陸』 華智冰是真人還是機器人模型
華智冰是實體機器人。
華智冰是人工智慧創造出的「虛擬大學生」,華智冰並不是全息投影而是實體機器人,「華智冰」臉部、聲音都通過人工智慧模型生成。具有豐富知識、與人類有良好交互能力的機器人,會創作音樂、詩詞和繪畫作品。
華智冰可以作詩、作畫、創作音樂,還具有一定的推理和情感交互的能力。目前她入學清華計算機系,師從清華計算機系副主任唐傑教授,並開啟在清華的學習和研究生涯。
據清華大學介紹,「華智冰」具備不斷學習的能力,能對文字、圖像、視頻數據進行學習,並變得越來越聰明。除了會作詩和繪畫外,「華智冰」還具有探索能力,未來還會設計網頁、編寫代碼等。
華智冰的誕生
「華智冰」由三方合作誕生: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領銜開發超大規模智能模型「悟道2。0」;智譜AI團隊作為骨幹參與開發「悟道2.0」,並主要開發平台應用生態;小冰公司提供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完備框架,同時負責聲音、形象的開發應用。
關於「華智冰」未來的學習規劃,唐教授表示,希望「她」能夠學習各種語料,挖掘數據中的隱含模式,最後能夠像人一樣進行創新。更長遠的目標是希望「華智冰」能夠具備超越圖靈測試的通用機器認知能力。
『柒』 華智冰是真人還是機器人模型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13
『捌』 華智冰有實體嗎
目前,華智冰是沒有實體存在的。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長聘教授唐傑表示,目前正在設計「華智冰」的2D和3D數字虛擬人物形象。關於是否要將「華智冰」做成實體機器人,以及實體機器人究竟能在多大程度改變AI主體的智力,團隊仍在探討中。
「華智冰」是由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北京智源研究院、智譜AI和小冰公司聯合「培養」。「她」是基於中國超大規模智能模型「悟道2.0」,該模型旨在打造數據與知識雙輪驅動的認知智能。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主任尹霞表示,本次推出虛擬學生「華智冰」,是希望把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的人工智慧技術整合起來,在數據和知識雙輪驅動方面做出一個標桿式的應用系統,也是計算機理論與應用研究結合的一個典範。
和一般虛擬人物的不同之處
華智冰是一位女生,由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北京智源研究院、智譜AI和小冰公司聯合培養。與一般的虛擬數字人不同,她擁有持續的學習能力,能夠逐漸「長大」,不斷「學習」數據中隱含的模式,包括文本、視覺、圖像,視頻等,就像人類能夠不斷從身邊經歷的事情中來學習行為模式一樣。
隨著時間的推移,華智冰針對新場景學到的新能力,將有機地融入自己的模型中,從而變得越來越聰明。
清華計算機系主任尹霞表示,本次推出虛擬學生華智冰,是希望把清華計算機系的人工智慧技術整合起來,在數據和知識雙輪驅動方面作出一個標桿式的應用系統,也是計算機理論與應用研究結合的一個典範。
計算機系團隊成員分別從自身研究領域的角度介紹了華智冰背後的技術和未來計劃,和她入學清華後的規劃。科研團隊表示,華智冰現在的主要身份是一名學生,不斷「學習」就是她當前最重要的工作,包括創造能力、交互能力,獲取更多知識內容的學習能力。
「我們希望華智冰能夠依靠一個大模型,在面對不同的學習階段和應用場景時,不是重新訓練模型,而是反過來豐富、增強模型。例如大一時能做詩、畫畫,創作音樂;大二時能夠做數學、語文題。
我們期待,未來的華智冰能夠在多項認知智能上超過人類,不僅能識別圖像,寫詩、作畫,回答數學問題,甚至會編程、寫代碼、做網頁。或許到那時,她就可以畢業了。對她來說,這也將是一次非常艱難的認知過程。」唐傑老師說道。
『玖』 清華大學AI學生「華智冰」因出鏡唱歌走紅,她為何能受到眾人的喜歡
清華大學AI學生“華智冰”因出鏡唱歌走紅,她為何能受到眾人的喜歡?對於這個問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的疑問,因為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很少能夠見到智能機器人。其實,在現代化的社會,人類對於科學技術的研發是非常深入的,而且一直在不斷的研究中。
『拾』 麥客存儲-為何大廠紛紛注冊「元宇宙」商標它有何趨勢
目前很多互聯網大廠在布局元宇宙的苗頭,紛紛注冊「元宇宙」商標,包括但不局限鵝廠、阿里等。為何「元宇宙」會成為互聯網大廠中的香餑餑,它到底是什麼?未來,又會掀起什麼浪潮呢?
今天麥客存儲就帶你了解下,這個披著神秘面紗的「元宇宙」!
何為「元宇宙」?
元宇宙這一詞來源於尼爾·斯蒂芬森的自科幻小說《雪崩》,《雪崩》構建了現實世界中的人們可以打破時空界限,以數字化身在元宇宙中生活,且永不下線。
如果大家看過《頭號玩家》的電影,對元宇宙就不會太陌生,《頭號玩家》的場景,就有表現人在虛擬空間和時間節點所構成的「元宇宙」中學習、旅遊、生活等。
而當下元宇宙的切入點——超寫實數字人,清華大學的學霸華智冰,近日成為天貓數字主理人的AYAYI ,都是超寫實數字人的代表,也是元宇宙切入點的價值表現。
說了這么多,可能有人還是一頭霧水,元宇宙到底是指什麼?多位專家和從業者給出了解釋:
元宇宙,未來趨勢如何?
它會被互聯網大廠看中,無外乎元宇宙吸納著當前科技領域中的信息革命(5G/6G)、互聯網革命(web3.0)、人工智慧革命,以及VR、AR、MR,不僅囊括了所有的數字技術,還包括區塊鏈技術成就;豐富了數字經濟轉型模式,融合 DeFi、IPFS、NFT 等數字金融成果。
歸結來說,元宇宙是後互聯網時代的起點,也是未來數字化的具象表現。隨著元宇宙的普及,線上的數字經濟與線下的實體經濟會加速深度融合,構建數字化信任,控制數據,杜絕隱私泄露的區塊鏈技術價值,也會有鮮明的顯現。
畢竟數字化的元宇宙是建立在網路、算力之上,作為元宇宙關鍵技術的區塊鏈,將構建打破原有身份區隔、數據護城河的基礎設施,通過智能合約打造經濟系統。它在未來會掀起數字化的浪潮,隨著現實世界要素與虛擬網路的聯絡,元宇宙會成為我們社會生活的重要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