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幣圈知識 » 幣圈天子

幣圈天子

發布時間: 2023-01-01 00:09:57

Ⅰ 第四回 春秋第一名相——管子管夷吾

上一回咱們說到哪啊?上一回咱們說到「諸侯崛起,周鄭交惡摩擦頻起。繻葛之戰,天子權威名存實亡。」話說這鄭庄公執政期間,以其雄才大略,使鄭國達到了全盛時期,成為了春秋初期第一大國。然而事物的發展總是水滿則溢、月盈則虧。庄公雖然厲害,其子孫卻遜色很多,鄭庄公死後不久,鄭國就陷入了內亂的漩渦,國家內部權力爭奪激烈,陰謀事件不斷。與此同時,鄭國南方的楚國、西北方的晉國和東北方的齊國逐步崛起,鄭國位處這三大國的中間之地,再難得到發展的機會,很快就衰落下來。前504年鄭國被韓國所滅,這是後事,咱們暫且按下不表。

無可置疑,前743到前701年間,在春秋這個大舞台上,主角之一是鄭庄公。這對於演員來說啊,過去的主角如今可能已經被人遺忘,當下的主角也可能隨時就會謝幕,還有那無數的小人物中,可能就隱藏了未來大紅大紫的明星。庄公的戲即將結束,下一顆明星也即將冉冉升起。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一個人,他是三國時期蜀漢第一名相諸葛亮的偶像。《隆中對》中描述,亮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他是唐太宗時期名將李靖常常掛載嘴上的口頭禪,在與太宗交流時,李靖常說:「若樂毅,管仲,諸葛亮,戰必勝,守必固,此非查天時地利,安能邇忽?」史學大家司馬遷稱之為賢臣,文聖人孔子更是直言:「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他,姬姓,名夷吾,字仲,我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被後世尊稱為「管子」,譽為「華夏第一名相」。

管仲,約公元前723年出生,此時正是周王室風雨飄搖的時代。您或許也有猜測,管仲是姬性,莫非和周王室有什麼血緣關系?不錯,管仲與周王室是同宗,是周穆王的後代。周穆王您熟悉吧?就是那位傳說曾瑤池見過西王母的主。管仲的父親管庄是齊國的大夫,要說這大夫也是不小的官職,後來不止怎地搞得家道中落,從管仲出生開始,家中的生活已經很是貧困。

管仲少年時期,有位好友叫鮑叔牙。這鮑叔牙也是一位重要的人物,他也是輔佐齊桓公稱霸諸侯的一位名臣。當管仲和鮑叔牙還是少年的時候曾一起經商,每次賺了錢之後,管仲總是多分給自己,少分給鮑叔牙。在咱們現在看來,管仲這就叫不厚道啊,鮑叔牙這叫交友不慎。然而在當時,鮑叔牙對此卻從不計較,有些鮑叔牙的朋友就看不過去了,就勸鮑叔牙說管仲貪財,不要和他做朋友了。讓人沒想到的是,鮑叔牙非但沒有離開管仲,反而向他那些朋友解釋到:「管仲不是不講友誼,他這樣做是因為他家裡貧困,錢財是我自願多分給他的。」

春秋初期,小國間戰亂頻繁,管仲就曾參加過三次小的戰斗,每次戰斗管仲都是從陣地上逃下來的,很多人就譏笑管仲貪生怕死,是小人作風。鮑叔牙聽到後,多次向人們解釋說管仲家有年邁的母親,管仲這樣做是為了供養母親,並不是貪生怕死。

由於管仲的這類行為不滿足當時的道德標准,他除了鮑叔牙之外,也再無其他的朋友。鮑叔牙多次照顧管仲,這使得管仲也非常不好意思,總想找機會報答鮑叔牙。然而,管仲是一個怪才,其雖然有治國的大本事,但辦小事卻總是搞砸,這使他非但沒有幫上鮑叔牙的忙,還總是給鮑叔牙添亂。對於這些,鮑叔牙都沒有計較,他堅定的認為,管仲是大才,事情之所以沒有辦成只是時機沒有成熟罷了。鮑叔牙這種無條件對管仲的信任確實非常令人感動,管仲就常說一句話,且流傳至今: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也!對於管仲和鮑叔牙之間這種深厚的友誼,後人也常用一個詞來形容:管鮑之交。

公元前698年,齊僖公駕崩,齊僖公有三個兒子:太子諸兒,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太子諸兒即位為齊襄公。在齊僖公這三個兒子中,諸兒可謂是品行最差的一個。齊襄公即位不久,就與其妹文姜私通,這文姜當時是魯桓公的夫人。後來私通之事暴露,齊襄公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索性直接將魯桓公灌醉誘殺。當時在齊國,管仲輔佐公子糾,鮑叔牙輔佐公子小白,他們都看出當前齊國的形勢危險,便安排公子糾到魯國避難,公子小白到莒國避難。

公元前686年,齊國果然發生了很嚴重的內亂,糾和小白這兩個逃亡在外的公子一見時機成熟,都想盡快回國,奪取國君的位置。無論是公子糾還是公子小白,在當時都是絕佳的投資目標,一旦自己支持的一方最終成功成為了齊國國君,那自己定然是前途無量。背後支持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的魯國和莒國,也在暗中進行著較量,都萬分焦急的派兵護送齊國公子回國。再說管仲這邊,他輔佐的公子糾得到齊國無君消息的時機要比公子小白晚,按照常規的方式趕回國,也一定會比公子小白晚,管仲十分清楚,此時先機決定一切,到時生米煮成熟飯,公子小白即位為君,公子糾再回到齊國也已是無濟於事。為此,管仲決定親自率領三十乘兵車,日夜不停快馬加鞭的趕到莒國通往齊國的必經之路上截擊公子小白。您別說,這公子小白的車隊還真讓管仲給碰上了,在過即墨(在今山東青島市內)30里處,管仲二話不說,對准遇到的公子小白的胸口就是一箭。要說這管仲的箭法還真不賴,這一箭正中公子小白心口,公子小白一口血噴出後隨之倒地。管仲一看小白已經被自己幹掉,便帶領人馬返回,不急不慢的護送公子糾回國。

管仲的此截殺之計可謂做的快准狠,如果公子小白只是一名泛泛之輩,那麼在與公子糾的君位爭奪戰中必定已經敗落了,然後其並非無名之輩,這公子小白就是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春秋第一霸主齊桓公。咱們回到管仲截殺公子小白當日,當時事發緊急,管仲的一箭的確是射中了小白,然而此箭被小白身上銅制的衣帶勾所擋,並沒有對公子小白造成太大的傷害,然而說時遲那時快,在中箭的一瞬間,公子小白心中已經出現了一個絕佳的惑敵之計,他咬破舌尖,假裝吐血並倒下裝死。這一下果然迷惑了管仲,使公子糾一派放鬆了警惕。與此同時,公子小白一派卻更加謹慎,飛速的向齊國挺進。

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的君位之爭再沒出現什麼意外,當管仲和公子糾一行人六日後到達齊國時,驚訝的發現公子小白已經成為了新君。公子糾背後的魯國勢力得知情況後,也氣急敗壞,當即發兵攻打齊國,卻在途中遭遇齊國軍隊伏擊,大敗而回。齊桓公為永絕後患,他命令齊軍乘勝追擊,直進魯國境內,大兵壓境逼迫魯庄公殺公子糾並交出管仲。魯庄公不得已,只得照做。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齊桓公向魯國提出的這兩個條件非常奇怪,一個是殺公子糾,一個是交出管仲。當時魯國大臣施伯就認為,齊國要管仲恐怕是要任用他,之後齊國如果興起,魯國必定受損,他建議魯庄公直接殺死管仲,將屍首還給齊國。但鮑叔牙用計稱管仲曾射殺齊桓公,齊桓公恨死了他,生擒他是為了親手復仇。魯庄公相信了鮑叔牙的話,最終將管仲生還給了齊國。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話說這公子小白回到齊國即位後,就准備讓鮑叔牙做齊國的相,幫助自己治理國家,但鮑叔牙推辭的非常堅決,並堅稱自己不如管仲,鮑叔牙說要想使齊國成就霸業,必須要任用管仲為相。齊桓公本身也對管仲之才非常欣賞,於是有了前面「兵臨城下要管仲」的一幕。後來管仲一到達齊國,桓公出城相迎,當日與管仲徹夜長談,句句投機。後桓公齋戒三日,拜管仲為相,並尊稱其為「仲父」。

好了。這名相遇明主,桓公的霸業必成,再無國家能阻擋齊國崛起的步伐了。下面咱們就聊一聊桓公管仲與齊國的稱霸之路。

現在我們提到管仲,常說他是一個經濟學家。在管仲管理齊國期間,實行「遂滋民,與無財」的經濟方針,目標非常明確就是滋育民眾,讓窮人也能有錢。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管仲採取的措施是大力的發展漁業鹽業來幫助窮人賺錢,咱們知道,春秋時期的齊國地理位置上在今山東一代,漁鹽業可謂是近水樓台先得月,這一政策為國家財政「開源」不少。在糧食政策上,管仲更是開創性的提出了「准平制」,《漢書》中對這一糧價管控制度有生動的描寫「民有餘則輕之,故人君斂之以輕;民不足則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凡輕重斂散之以時,則准平。」意思是說,當糧食產量供過於求時,國家以一定價格來收購糧食,保證了糧價不會過低,同樣當遇到災年糧食產量供不應求時,國家再以一定的價格來出售糧食,保證了糧價不會過高,從而達到一定程度上的糧價「准平」,保障了國民的基本生存要求。您看看,在二十一世紀的當今我們是否也在通過類似的方式來平衡物價?

在土地政策上,管仲就更厲害了,他提出了「相地而衰征」的農業稅財政思想。即根據土地的貧肥程度和產量高低來徵收不同標準的稅,兩千多年後,德國有一位思想家對前人的土地政策進行了理論的整理和分析,提出了和「相地而衰征」類似的一種土地理論,其被稱為「級差地租」理論,這位思想家就是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馬克思。

現在有一個名詞,叫「可持續發展」。這些年我國對於經濟的發展也非常強調「可持續發展」。管仲面對當時毫無組織的林牧業和漁業,提出了「山澤各致其時」的發展策略。這可謂是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上最早的自然環境保護法了,這使得齊國的經濟朝著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的方向不斷前進。

要講經濟政策,就不能不提貨幣。管仲在齊國設立了專門的貨幣管理機構「輕重九府」,由政府統一鑄幣,規范貨幣形狀,使得齊國貨幣「齊刀」流行於世。我記得前幾年啊,我讀過一本名為《貨幣戰爭》的書,是由宋鴻兵老師創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發行的。這本書里講了很多世界金融史上翻雲覆雨的大事件,可謂是刷新了我對經濟戰略的新認知。幾年後,當我讀《管子》一書時,突然回想起《貨幣戰爭》中的細節,讓我倏然一驚,原來在我國春秋時期,就曾出現過貨幣戰爭的典範,而且還不止一例。

在齊國稱霸的路上,楚國是一個強力的對手,齊桓公常常為此十分頭疼。管仲就向齊桓公獻計,讓桓公派人高價收購楚國的鹿。對於此項行動,桓公還專門在齊楚臨近之地設立了一座城池,派人收購活鹿。楚王得知了這件事情後,非常高興,認為金錢要比鹿這種禽獸重要的多,就號召老百姓都去捉鹿換錢。這一下楚國民間可熱鬧起來了,全民漫山遍野的捉活鹿,活鹿的價格也越來炒的越高,這種場景您是不是似曾相識?是不是和些前幾年「幣圈」的情形頗有幾分類似?與此同時,管仲命大臣隰朋悄悄的在楚國民間收購糧食,最終楚國靠賣鹿國庫豐盈了五倍,齊國悄悄囤積的糧食也多了五倍。這時,管仲看時機已到,讓齊桓公封鎖邊境,制裁楚國。到了收成時節,楚王才如夢方醒,當下的楚國除了錢多,其他什麼糧食都急缺,派人拿錢四處高價買米又都被齊國截斷,逃亡齊國的難民也越來越多,楚國元氣大傷,終向齊國屈服。

楚王這算是吃了不懂經濟學的虧,但他並不孤獨,不久衡山國王就也要嘗到「貨幣戰爭」大師管仲的厲害了,衡山國盛產兵器,管仲幾乎是用相同的手段,高價的收購衡山國的兵器,後來在夏收時,出兵攻打衡山國,此時缺兵器又少糧食的衡山國不得不舉國投降。

您說這齊國動不動就高價收購必需品打經濟戰,桓公哪來的這么多錢呢?管仲為桓公提供的可謂是全系列的計謀服務,錢對於管仲來說從來都不是問題。一次,管仲讓工匠們將一處亂石崗的石頭都按照標准雕刻成石壁,後來在朝拜天子時,向天子建議舉辦一個諸侯朝拜先王宗廟的活動,要參加此活動必須購買一枚石壁作為入場券,桓公當時已經威名在外,也經常幫助周天子處理麻煩,對此事周天子欣然答應。在春秋時期,諸侯們很少有機會可以朝拜先王的宗廟,都想藉此機會嶄露頭角,為此不惜花重金購買齊國提供的「石破天驚」幣。這一波操作,齊國可謂賺的盆滿缽滿。後來管仲又和周天子合謀辦過不少類似的活動,例如菁茅謀,此計謀與石壁謀異曲同工,讓周天子舉辦祭天活動,參加祭天活動的諸侯都必須購買周天子的菁茅作為墊席,對於祭天這一重大活動,諸侯又是爭相參與,結果周天子用一捆捆一文不值的菁茅草換得四面八方的財源滾滾而來。

管仲的一系列經濟改革,讓齊國很快走上了發展的高速公路。公元前679年,齊桓公召集宋、陳、衛和鄭在鄄會盟,齊桓公成為公認的霸主。

《管子》實際成書於戰國時代,雖然書中記錄的事件並不能確認都是事實,但我們現在看來,其描述的管仲的許多思想的確是非常先進,春秋第一名相的名號管仲是當之無愧的。然而,當我在閱讀這些歷史故事的時候,更使我心緒難平的是鮑叔牙此人,其眼光之精道,信念之堅定,知己之透徹實在是令人驚異。世間管仲之才難得,鮑叔牙之才更難得。前者治世,後者識人。想想當今,那些或許由於家貧而遭嫌棄,或許由於身殘而造鄙夷,或許由於孤僻而遭排斥的人們,他們之中或許就有絕世大才的存在,只是沒有遇到鮑叔牙罷了。我們或許做不成治世之管仲,但望與各位能稱為識人之鮑叔牙,發現別人的優點,也認清自己的弱點。

好了,今天我么先聊到這里,關於管仲和齊桓公的故事,還遠遠沒有結束,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有道是:

明君桓公能用人,

夷吾得以著功勛。

絕世大才雖仲父,

莫忘叔牙知遇恩。

Ⅱ 獨家: 以太幣暴跌, 誰之過 !

2017年,數字資產們如同坐上了「復興號」,一路飛奔。除了備受關注的比特幣(BTC),萊特幣(LTC)和以太幣(ETH)也分別登上了幣圈紅人榜。

其中,萊特幣從年初的25元上漲到最高380元,翻了15倍,而以太幣從70元上漲到2800元,翻了40倍。不得不說,以太幣接力比特幣成為新一代的資產翹楚。

唯一的問題是,漲的也太快了些。而市場上從來沒有隻漲不跌的投資品。

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

以上就是關於以太幣(ETH)價格波動的原因。

總的來說,炒幣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另外,投資ICO項目之前一定要做好背景調查,千萬不要被所謂巨額回報蒙蔽了雙眼,這個損失,可是不可回滾的!

最後,希望投資者們理性投資,不要讓你中意的投資品變成投機品,那樣它會失去它本身的價值,變得一文不值。也希望你提醒身邊的投資者保持理智。

Ⅲ 袁大頭銀元有五元的嗎

沒有五元的。民國時期沒有發行過。

袁大頭是民國時期主要流通貨幣之一,"袁大頭"是對袁世凱像系列硬幣的口語俗稱,嚴謹點說叫"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辛亥革命以後,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之職,後又成為正式大總統。當時,為了鞏固國內政局穩定,發展民族經濟,也為"制憲"和"稱帝"作準備,於是發布《國幣條例》,毅然決定在全國"統一幣制"。

1914年2月7日,袁世凱以大總統令形式公布了《國幣條例》及《國幣條例施行細則》,其主要內容是規定錢幣的鑄造發行權歸民國政府所有,原先的各個官局所鑄造發行的1元銀元,由民國政府兌換並改鑄,在一點的時期內,承認它們的價值等同於國幣1元的價值。

國幣中的主幣是1元銀元,其重量是庫平純銀6錢4分零8毫(6.408錢),材質是銀佔89%,銅佔10%,錫佔1%,一枚成品銀元的重量是7錢2分。規定國幣種類有銀幣4種(壹圓、中圓、貳角、壹角)、鎳幣一種(五分)、銅幣五種(二分、一分、五厘、二厘、一厘)。

(3)幣圈天子擴展閱讀


收藏價值:

袁大頭普通幣上面(正面)為袁世凱左側五分像,上鑄「中華民國X年」或「中華民國X年造」中文繁體,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寓意「民主、共和、憲政及君主立憲「之思想希冀。

下面(背面)為嘉禾之圖案,[6]古稱生長奇異的禾,古人以之為吉祥的徵兆。亦泛指生長茁壯的禾稻。典出《書·微子之命》:「 唐叔 得禾,異畝同穎,獻諸天子。鑄在錢幣之上寓意國家重視農桑、以民生為本;其另一思想取其家和之諧音,寓意」家和萬事興「之意;

鑄幣之上當政者有國泰民安、吉祥如意之願景,民間收藏,寓意"家和萬事興"之吉祥之寶,故有很高的收藏研究價值。

參考資料:網路-袁大頭

熱點內容
去月子中心還是月嫂 發布:2025-08-17 21:24:53 瀏覽:158
幣印買礦機挖礦靠譜嗎 發布:2025-08-17 21:24:01 瀏覽:65
購買算力挖礦好還是自己購買礦機好 發布:2025-08-17 21:22:35 瀏覽:64
什麼軟體能看btc合約多空比 發布:2025-08-17 21:10:23 瀏覽:432
區塊鏈銀行畫像 發布:2025-08-17 20:49:42 瀏覽:768
區塊鏈實驗的心得感悟 發布:2025-08-17 20:49:40 瀏覽:652
瑪雅密碼區塊鏈 發布:2025-08-17 20:49:34 瀏覽:85
eth為何跌 發布:2025-08-17 20:49:01 瀏覽:674
比特幣價格變化原因 發布:2025-08-17 20:48:52 瀏覽:699
eth一分鍾下跌 發布:2025-08-17 20:48:07 瀏覽: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