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王涉足元宇宙
① 「元宇宙」加速後,虛擬偶像已經跟真人搶活了
作者 / 貝波
11月20日晚19點,時隔10個月,由SMT(上海東方傳媒技術有限公司)與B站合力創作推出的大型虛擬主播演唱會《創世之音》第二季再度來襲,集結15名人氣虛擬UP主傾情演出,進一步創新形式和內容,又一次掀起線上狂歡熱潮。
有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虛擬偶像核心產業規模為34.6億元,同比增長68.8%,2017-2020 年市場核心產業規模CAGR為62%,預計2021年將達到66.5億元。
隨著市場進一步發展,虛擬偶像市場規模穩增,受眾群體不斷擴大,虛擬偶像產業鏈正在實現全鏈路跑通,上游技術發展成熟,下游變現途徑更加多樣化,預計其市場規模將會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虛擬偶像正在進一步「侵略」三次元市場。
虛擬偶像的「劃分」
隨著互聯網網民習慣變更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以聲優為基礎展開的偶像角色企劃與日俱增,從3DCG形象到 游戲 形象,再到基於音樂合成製作軟體的虛擬形象走進大眾視野,其形式和定義不斷更新,且一直在發展中產生變化。
在虛擬偶像大戰中,TOP1仍舊難以界定,但目前國內最具知名度的虛擬偶像當屬虛擬歌姬洛天依,洛天依不僅代言了多個知名品牌產品,多次與三次元藝人合作,在上海「梅奔」舉辦的全息演唱會也是門票迅速售罄。
愛奇藝也推出虛擬樂隊Rich Boom,樂華 娛樂 推出女子虛擬偶像團體「A-SOUL」,騰訊基於《王者榮耀》中的 游戲 角色推出了「無限王者」AI虛擬男團,通過演出、授權、廣告、周邊經營運作獲取收益,增加其商業價值,虛擬偶像行業的潛能和吸財力不容小覷。
與出道多年,粉絲基數龐大的洛天依不同,自創的達人虛擬偶像中,柳夜熙以會捉妖的抖音虛擬美妝達人身份橫空出世,柳夜熙有著清晰精緻的五官,形象與真人相差無幾,她的視頻融合了懸疑、美妝、劇情以及電影級別的畫面質感和後期特效技術,因此在10月31日發布的第一條視頻獲贊量便達到300多萬,上線3天漲粉230萬,變身「超級新人」,登上熱搜榜單。
而從抖音開始爆火的MOMO醬是個大眼元氣的二次元少女,靠著 搞笑 段子和「沙雕」路線從一眾虛擬偶像中脫穎而出。虛擬人物的多元化內容和人物形象設定,再次將行業創作水平提升到新高度。
曾有媒體評價道,「虛擬人領域,女有洛天依,男有葉修」。2018年,《全職高手》男主角葉修的#0529葉修生日快樂#話題一度攀升至微博熱搜榜榜首,還曾成為麥當勞產品代言人,而自動漫、電視劇上線以來,葉修的形象得到了具象化,帶貨能力和商業價值直追三次元腰部藝人。
且目前來看,虛擬偶像不會人設崩塌,不會有緋聞,滿足了人們的完美主義情結, 有原型做憑依的虛擬人方面,IP虛擬人暫時凌駕在真人偶像虛擬人之上 。
真人虛擬偶像方面,韓國SM公司以「真人+虛擬人」的形式推出女團aespa,試圖打破偶像團體在韓國的發展困局。國內淘寶人生推出了易烊千璽的虛擬版,次世文化CEO陳燕為迪麗熱巴、黃子韜分別打造了「迪麗冷巴」和「韜斯曼」的虛擬形象,試圖突破不同圈層的文化壁壘。
目前與虛擬偶像相關的同人創作和線上分享傳播,創造其存在價值的行動越來越多,各位虛擬人也正在進化成擁有多重人設與形象的全民偶像,危及三次元藝人生存狀態,阿里巴巴、網路、愛奇藝、B站等平台也紛紛入場,拓展產業范圍及圈層,逐漸擴大至千億級市場規模。
元宇宙「生意經」
數據顯示,虛擬偶像帶動產業規模2020年為645.6億元,預計2021年為1074.9億元。 隨著商業價值被不斷發掘,越來越多產業與虛擬偶像聯系在一起,各平台圍繞虛擬偶像的元宇宙計劃也成為了全行業熱點。
當前,虛擬偶像行業的受眾仍多為二次元,艾瑞咨詢數據顯示,中國泛二次元用戶規模在2020年突破4億,預計將在2023年達到5億。
B站是二次元聚集地和Z世代高度聚集的文化社區,其在虛擬偶像領域布局已久 ,除了推出虛擬偶像2233娘以及匯集6000多位虛擬主播之外,還投資了洛天依、彩虹社等中日頭部的二次元虛擬偶像和Vtuber,多次舉辦虛擬偶像演唱會等活動,目前B站內有數以萬計的「UP主」圍繞「虛擬歌姬」進行創作和傳播。
多次創新整合後,《創世之音》第二季演唱會沿襲了第一季的核心創作理念,故事和人物設定也更加健全,並作為國內首檔全虛擬偶像出演的音樂歌舞劇與觀眾見面,這也是B站在虛擬偶像領域和元宇宙的新一輪 探索 之作。
第二季故事設定在不久的將來,民眾可以通過腦機介面的方式連入數據網路,深度潛入虛擬現實 游戲 。此外,本次演唱會為每一段劇情,每一位虛擬UP主定製音樂,從傳統虛擬偶像擅長的音樂舞台表演出發,通過艾因Eine、咲間妮娜、新月冰冰、露露Ailurus、路理Kuri、木糖純等15名人氣虛擬UP主的傾情演繹,進一步突破上一季「演唱者+舞台表演+RPG劇情」的模式,構建一場更具代入感的「跨次元」視聽體驗,開創了虛擬偶像動畫歌舞劇先河。截至發稿時,#創世之音虛擬主播演唱會#討論3萬,閱讀量已達到1.2億。
另一個在虛擬偶像行業和「元宇宙」 探索 中邁出重要步伐的平台便是愛奇藝。
去年9月面世的虛擬偶像「小茉莉」,出道綜藝就是集結了Angelababy、小鬼、虞書欣的《跨次元新星》,今年10月參演了現代都市愛情劇《夢見獅子》,也是首個出演電視劇的虛擬偶像;虛擬樂隊Rich Boom在《我是唱作人》、《中國新說唱》、《青春有你2》等多檔爆款綜藝亮相,更是代言了青島啤酒、農夫山泉、雪碧等品牌,《寄生熊貓》也在愛奇藝多檔熱門綜藝和活動現場頻繁露臉,並落地了多種性格的潮玩產品,商業價值水漲船高。
除了推出虛擬偶像廠牌,愛奇藝還嘗試了以虛擬偶像為主體的定製化綜藝。 去年愛奇藝曾推出虛擬人物才藝競演節目《跨次元新星》,該節目在愛奇藝平台上內容熱度峰值突破了6300。今年的悅享會上,愛奇藝公布其預計將於明年Q2推出虛擬形象音樂競演綜藝《元宇宙唱將》,邀請實力歌手用定製的虛擬形象來參與競演, 探索 「元宇宙」。
虛擬和現實的有效「連接」,為產業擴容帶來巨大想像空間,虛擬偶像的經濟價值已經得到利用,且未來會拓展出更加多元化的產業鏈。
但需要承認的是, 虛擬偶像是需要不斷創新改革的長線生意 ,如要形成萬億、兆億級的市場規模,確保行業發展和「元宇宙計劃」的順利實施,仍需要先進技術和龐大資金支持,才能達到多產業結合,對互聯網應用、品牌營銷、市場消費產生新的變革,打造出新時代的次元宇宙。
② 林俊傑花78萬入手元宇宙虛擬土地,此事引起了怎樣的反響呢
這是一個比較正常的現象,因為現在很多人都入局了原宇宙除了一些大型科技公司首先宣布進軍元宇宙之外,很多頗有經濟條件的個人也在考慮入手元宇宙。
林俊傑花78萬買的這三塊元宇宙土地,是Decentraland平台上的,這也標志著林俊傑由此正式涉足元宇宙,當然林俊傑此舉肯定會影響他的一些粉絲,導致粉絲也會出現類似的行為,由此可以看出,元宇宙這個概念很有可能將成為下一個潮流。其實早在這之前就有人以個人名義花了2,732萬購買一塊元宇宙土地,如此豪擲千金的做法真是讓人嘆為觀止。那麼源宇宙之所以如此吸引人的原因大約有以下2點:
隨著元宇宙概念技術不斷發展,我們幾乎可以確定元宇宙在不久的將來將會成為很多人關注的主流,不過在這里依然勸大家還是應該謹慎一些,因為畢竟元宇宙目前只是一個概念,貿然入局很有可能會讓我們承擔較大的風險。
③ 元宇宙概念股是什麼板塊
元宇宙概念股屬於概念板塊。
1、元宇宙概念股什麼意思?
元宇宙(metaverse)這個概念最早由美國科幻作家尼爾·斯蒂文森在1992年的小說《雪崩》中創造。元宇宙就是指虛擬世界的空間,會為用戶提供豐富的消費內容和交互體驗等等,對應國內雲游戲、VR 等產業,是互聯網的終極形態。而元宇宙概念股就是指與元宇宙概念相關的股票。
2、元宇宙概念股龍頭股有哪些
(1)世紀華通(股票代碼002602),電子信息行業,2021年9月8日回復稱公司旗下點點互動在Roblox平台上線的模擬類游戲 Livetopia。公開資料顯示,Roblox是最早涉足元宇宙布局的公司,被稱為「元宇宙第一股」。在全球最大的元宇宙社區 Roblox平台上,游戲開發者可以進行內容創作,共建開放的游戲生態。
(2)中青寶(股票代碼300052),電子信息行業,2021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專注從事網路游戲的研發和運營,持續推出精品游戲。隨著游戲行業技術更新迭代的加劇。公司前瞻性地加大以5G雲游戲技術和 VR/AR虛擬與現實技術投入,注重新技術下的游戲品質、核心玩法、交互性,根據玩家用戶的需求開發新模式提升公司整體競爭力。人氣龍頭當屬佳創視訊、中青寶,市值比較高。
(3)歌股份(股票代碼002241),成立於2001年,它是全球布局的科技創新型企業,主要從事智能整機、高端裝備的研發、製造和銷售等,並在多個領域建立了綜合競爭力。
(4)完美世界(股票代碼002624),業務涵蓋游戲、電競和世界影視三大板塊,是我國最大的影游綜合體,其推出的完美世界游戲在市場上取得巨大成功。
(5)數碼視訊(股票代碼300079),一家全球一流的視頻技術服務平台,並且它們還致力於視頻技術、加密技術和AI等領域。
除了以上五個還有與元宇宙概念相關的公司有:恆信東方、超圖軟體、萬興科技、利亞德等。以上內容僅屬於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④ 股票中元宇宙概念是什麼意思
維基網路對元宇宙的定義是,「元宇宙是集體的虛擬共享空間,包含所有的虛擬世界和互聯網,或許包含現實世界的衍生物,但不同於增強現實。元宇宙通常被用來描述未來互聯網的迭代概念,由持久的、共享的、三維的虛擬空間組成,並連接成一個可感知的虛擬宇宙」。
元宇宙是區塊鏈、人工智慧、5G、VR、AR、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邊緣計算等前沿數字技術的集成應用。
我們也可以給元宇宙下一個更簡單的定義:元宇宙就是下一代互聯網,也就是第三代互聯網。
在元宇宙時代,「萬物互聯」將逐步走向「萬物互信」,再到「萬物交易」和「萬物協作」。在這個過程中,交易不僅在人與人之間發生,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之間的交易也會頻繁發生,到那個時候,產業必須整體升級,每個環節都必須實現完全的數字化。
⑤ 有沒有大佬用過元宇宙e7這個筆記本
因為讀大學需要用到筆記本,第一次在網上購買筆記本,就買到了元宇宙筆記本,果然沒有令我失望,,固態硬碟,還配有office,用了兩天,沒有卡頓,日常使用,看視頻,玩游戲完全沒問題,音響效果也很棒,外觀銀色,輕薄便攜,很適合學生使用,價格僅2000多這個價格很親民,性價比極高
總而言之,元宇宙筆記本確實是一款從各方面來看都非常優秀的產品了,不僅顏值非常的出色、做工也是相當的細致,重要的是確實是一款非常時尚並且有品質感的筆記本,也會給用戶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便利。
⑥ 元宇宙游戲毀了多少孩子
大家好,我是很帥的狐狸
今天我准備來聊聊
元宇宙
最近這個概念很火——
facebook改名Meta迎接元宇宙,抖音的元宇宙up主「柳夜熙」憑借兩個視頻收獲了200萬粉絲,甚至羅永浩老師都提到了,自己下一個創業項目將會是元宇宙……
那麼問題就來了——
元宇宙到底是什麼?
後續它會怎麼發展?最終形態是怎樣的?
為什麼說目前元宇宙最大的風險是政策風險?
為什麼我們說它有可能會毀了這個世界?
我們有辦法避免它對人類的摧毀嗎?
NFT《》
區塊鏈《》
智能城市《》
計算機視覺《》
人工智慧《》
這篇文章會回答上面的這些問題,希望可以升級你對世界的認知,輔助你更好地預測人類社會的發展趨勢,找到在後續每個階段最關鍵的技術與應用。
先來看看第一個問題:元宇宙是什麼?
「元宇宙」這個概念來自科幻小說《雪崩》,簡單來說就是一個虛擬世界。
在這個世界裡頭,用戶可以連接萬物,並且可以做到很多物理世界裡無法實現的操作。
在科幻作品裡頭,元宇宙會更豐富一些: 比如像《頭號玩家》里頭那樣,使用VR眼鏡來與其他個體互動——
不過,元宇宙並不會單單停留在「炒作」層面上,它有極強的可拓展性。
未來的元宇宙,可能是像電影《超能查派》或《超驗駭客》一樣,我們可以把自己的意識上傳到網路上,到時我們可以脫離肉身完全生活在元宇宙里。
大家聽到這么賽博朋克的概念通常會特別興奮,但我想把大家稍微往現實拉回來一些:
因為再往後推演了幾步後我們發現,等發展到第4階段,元宇宙很可能會讓人類固步自封,甚至有可能毀了這個世界。
接下來我們可以一起來看看後續元宇宙的發展推演。
目前看來,我們還處於第一階段——
階段 1
虛擬元宇宙 ️
元宇宙其實是在復刻人類在現實世界的感官感受。
最早因為設備的限制 (只有電腦和手機) ,所以我們只能復刻一部分視覺和聽覺的體驗。
像是我以前詳細介紹過的游戲 ,在那個元宇宙里一切皆有可能:玩家可以開銀行、炒地皮、開會……這個游戲甚至還成功地預言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感興趣的可以翻看我之前的文章。
德國華人玩家Chung Anshe在現實生活中是個老師,在游戲中卻靠著炒賣地皮賺了上百萬美金,其虛擬形象甚至登上了《財富》和《商業周刊》雜志的封面。
圖/商業周刊
還有後來流行的Roblox、我的世界、摩爾庄園、動森等等……
就像前面說的,所有角色扮演類游戲都可以說是「元宇宙」的前身。
而這幾年,技術的發展讓我們可以更好地復刻現實世界的體驗——
基於上面提到的這些技術,我們可以更快地接收、處理、傳輸、輸出感官信息。
我們來重點說一下負責信息輸出的VR終端,它們的作用是復刻五感的體驗——
目前我們對視覺和聽覺的模擬已經相對成熟了。
觸覺方面,目前有類似《頭號玩家》里頭的全身觸覺體驗套件Teslasuit,可以通過電流刺激來模擬觸覺。
圖/Teslasuit
嗅覺方面,有個叫OhRoma的產品可以模擬戰爭中的硝煙味、僵屍撲過來時的腐爛味、女生靠近時的體香 (其實…這個產品是色情網站設計的) 等等。
圖/Techcrunch
隨著化學和材料學等學科的發展,理論上未來也可以合成相應的氣體固體,模擬更多嗅覺體驗,甚至味覺。
到時候,我們會進入一個幾乎可以復原現實世界一切感官體驗的元宇宙。
不過,畢竟一切只是「模擬」,還是很難完美復刻所有感官體驗。
這時候,我們會嘗試進入「階段2」。
階段 2
腦接元宇宙
之前我在科普 的時候就提到過「缸中之腦」實驗。
人類的感受其實都是大腦的「騙局」:而既然大腦信號都是電信號,我們完全可以把大腦信號轉化為計算機可以讀懂的語言,反過來也可以把計算機信號轉化為大腦可以感知的電信號。
這樣我們靠一段代碼,就可以模擬吃飯的感受。
像是馬斯克這幾年在研究的腦機介面技術,就在努力攻克這些課題。
圖/Neuralink
隨著技術發展,未來我們或許完全不需要通過VR眼鏡等外接設備,也可以直接通過電信號完美復刻現實世界帶來的感官體驗。
不過呢,還是有問題存在:我們的吃喝拉撒還是得在現實世界完成,人類無法跟現實世界完全脫節。
一種解決方案是類似電影《黑客帝國》的場景:所有人類的肉體被妥善保存,通過營養液維持生命機能——
圖/《黑客帝國》劇照
這背後也有「兩顆葯丸」的倫理問題:「真實」到底重不重要?
Anyway,即使倫理問題解決了,所有人都願意選擇在元宇宙里生活和工作了,仍然有問題無法解決:衰老與死亡。
這時候,人類會嘗試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元宇宙——
階段 3
意識元宇宙
隨著全腦模擬技術與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未來如果我們可以像《超能查派》或《超驗駭客》一樣,直接把人類意識上載到伺服器上,同時讓意識具備自我計算機能,那麼我們可以脫離肉身完全活在元宇宙里,徹底地進化為硅基生物。
而且我們的意識還可以無限復制,傳到全世界的各個伺服器上。
這個哲學上的討論很多,今天就不展開了。
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WaitButWhy的文章《What Makes You You?》。
Anyway,假設意識本身都是「我」,那麼在意識可以備份的前提下,只要不存在全球性災難事件引發全網斷網、資料庫全毀這樣的極端情形,理論上我們都可以實現「永生」。
不過這時候還是有問題:人們會變得不再快樂。
這一點可能有點違反直覺,我來解釋解釋——
大家之所以喜歡元宇宙的概念,是因為它能擺脫現實世界的諸多限制。
比如空間限制,我們可以在元宇宙里實現瞬間移動。
我們也可以脫離時間限制,很多動作可以有即時反饋,壓根都不需要等待。
如果我們的意識可以上傳到元宇宙,我們甚至可以通過提高計算速度,來改變我們對時間流逝的感知——就像劉慈欣在長篇處女作《中國2185》里頭所描述的,「虛擬人類」在兩個小時里度過了600年的演化。
還有就是規律限制——在元宇宙里我們能做到很多違背物理學生物學規律的事情,比如你可以飛可以漂浮,就算被車撞了被劍刺了也不會真正意義上的「死亡」。
圖/Mark Zuckerberg via FB
而更重要的,在元宇宙里,理論上你也沒有資源限制——
你可以擁有無限多的資源,你可以擁有無數套房、無數輛豪車、無數個名牌包包……
只要計算資源允許,甚至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元宇宙,成為自己宇宙的「神」。
那麼問題就來了——
既然幾乎沒有限制,為啥還會「不再快樂」呢?
這是因為,快樂的來源,在於「預期差」。
幾乎什麼都做得到,要什麼就有什麼,你就不會有「求之而不得」的感覺。
就算你得到了一切,都會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
而且意識被上載還有一個後果:我們的計算速度和准確性變強了,出現「意外」的概率很小。
換句話說,我們的「預期」變得極其准確,這也是導致沒有預期差的原因。
意識到這一點的人會開始進入下一個階段——
階段 4
孿生元宇宙
為了製造預期差,我們會開始某種程度的自我設限,復刻真實世界中的各種規律:物理學、經濟學…創造出一個現實世界的鏡像,也就是我們經常會聽到的「數字孿生」。
最簡單的做法是加入隨機數。
就像玩游戲抽道具,把把歐皇並不會讓人沉迷,有了隨機變數自然會有意外,會有預期差。
當然,我們也可以自我設限,讓資源不再無限 (不過這也失去了元宇宙的大部分魅力) 。
比如說,我們可以利用我以前科普過的 ,讓元宇宙里頭的虛擬物品具備稀缺屬性。
這么做,本質上就是讓資源不再可以隨隨便便地無限復制,那麼現實世界中的經濟規律也可以在元宇宙里頭被復刻。
當然,這些手段其實在更早的階段就會開始發生,像是NFT在這幾年就被熱炒過幾波。
不過在這個階段還是有兩個致命的問題,這兩個問題甚至有可能讓人類不再擁有創造力。
第一個問題是時間資源無法受限。
上載意識後,人類實現了「永生」。
雖然我們會自我設限,讓經濟規律重現,但我們不大可能會讓時間資源被壓縮。
畢竟從倫理道德來看,剝奪一個人的剩餘時間,相當於主動「殺死」他。
一旦人類擁有近乎無限的生命,他們會做什麼?
奈飛《愛死機》第二季的《Pop Squad》 (人口警察) 給出了答案——人類將會喪失創新意願。
劇集里的一個女性角色,她是個歌手,過去20年一直在磨煉某一段獨唱。
圖/愛死機2
因為她擁有了無限的時間,已經試錯了足夠多次,「從0到1」甚至「從1到100」都搭好了,所以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從100到101」的層面。
順帶一提,這時候「繁衍後代」也會變得沒那麼重要,你甚至可以跟NPC (人工智慧) 生下後代,但很可能只是為了體驗當父母的樂趣。
Anyway,人類創新的步伐確實會因此放緩。
當然你也可以說,雖然是放緩,但還是在進步的;而且時間資源近乎無限,那長遠來看,人類還是在發展的。
這時候我們還會面對另一個問題——信息繭房。
人類知識的發展,要有信息的輸入才能有智慧的輸出。
而在元宇宙里頭,信息的輸入源會被局限在元宇宙 (外加地球) 本身,這會限制人類知識邊界的拓展,會形成一個信息繭房。
當然,自我演化本身也可以有輸出:因為我們對原始數據的處理會得到新的信息,會產生新的認知與洞見。
但這些都只是人類自身活動而產生的信息。
更可怕的是,一旦算力足夠多,每個人都可以在意識里載入所有人類已知的知識,那麼每個個體的輸入相同、處理機制也相同 (因為處理機制由輸入的信息決定) ,這樣每個個體的輸出也會相同。
這會誕生很多科幻小說里提到的「統一意識體」。
多樣性的美將不復存在。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破局呢?
人類在徹底理解了元宇宙與地球之後,還是有拓展知識邊界的需求的。
這時候,我們需要打破信息繭房,從地球外部去找輸入。
就像我在新加坡的ArtScience Musuem (藝術科學博物館) 里頭看到的這么一句話——
圖/狐狸
翻譯過來就是「科學是宇宙想告知人類的,而藝術則是人類想告知宇宙的。」
所以過往一直有所謂「飛船派」和「元宇宙派」的爭論——
到底人類的未來,是走向外星殖民?還是成為地下運轉的伺服器?
如果是後者,那麼一個流星過來,人類很可能會就此湮滅。
這是包括劉慈欣老師在內的諸多科幻小說家、未來學家所擔心的;也是我開頭提到的「元宇宙可能會毀掉這個世界」的底層邏輯。
無獨有偶,人類登月的第二人Buzz Aldrin也吐槽過:「你承諾過給我們火星殖民,現在我得到的卻只有Facebook。」
圖/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那麼問題就來了——
你到底會選擇加入「飛船派」呢?還是「元宇宙派」呢?
最後我想說,這兩個派別其實並不矛盾。
這就像是投資和消費的關系一樣。
像費雪說的,「投資是時間維度上的平衡消費」,或者說,投資其實就是未來的消費。
一樣的,「飛船派」是在拓寬信息源,而「元宇宙派」則是在更好地利用和處理現有的信息。
兩者並不矛盾,可以兩者兼有。
只是,我們不能把所有的錢都花在消費上,還是該拿出一部分來投資。
照例一張圖總結一下——
P.S.總有一天,疫情終將過去。疫情前和疫情後的生活會有什麼變化,後疫情時代又有什麼投資機會呢?找天給大家聊聊不曉得你們會感興趣不,感興趣的小夥伴點個在看唄。
「Greed is good.」
「很帥的投資客」的所有內容皆僅以傳遞知識與金融教育為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一切請以最新文章為准。
⚠️ 風險提示:監管風險。
本文分析師/狐狸
圖片與編輯/狐狸
Icon/freepik from flaticon
主創/肖璟,@狐狸君raphael,曾供職於麥肯錫金融機構組,也在 Google 和 VC 打過雜。華爾街見聞、36氪、新浪財經、南方周末、Linkedin等媒體專欄作者,著有暢銷書《風口上的豬》《無現金時代》。
⑦ 元宇宙通俗解釋,元宇宙是什麼意思
最近「元宇宙」成為了熱門的詞語,很多人去解釋「元宇宙」的時候,各種術語,詞彙迸發而出,八大要素,十大簡稱。讓人半懂不懂。人們對於不太懂的東西都感覺神秘。很多人眼裡「元宇宙」好像就是找到了傳說中平行宇宙的入口,還有人說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徹底改變人類以後的生活。
只能說「元宇宙」一詞,這個名字嚇住了很多人,營銷做得好。
也可以說「元宇宙」就是把手機往VR方向發展了而已,現在手機,語音聊天,或者想見誰,直接視頻,逛網店,看電影,玩游戲,買房買車等等。意思就是以後這些東西都可以做成3D的。逛網店,不是手機逛,帶上VR眼鏡,可以看到一個3D的虛擬的店面,以及立體的商品。
「元宇宙」確實是科技發展的必然,但不是像很多危言聳聽的人說的那樣對現實世界造成毀滅性的沖擊。
除非現實世界人類的科技已經異常發達,頂峰造極。人類壽命延長到幾百年,幾千年,甚至長生不死。各種疑難雜症,癌症早就已經解決。現實宇宙的秘密早已破解,宇宙對人類不再神秘。人類已經不用吃飯,排泄,靠吸收能量就能存活。人意外死亡後,可以將意識和肉體分離,將意識轉移到所謂的「元宇宙」中繼續生活。
除非以上這些都能做到,才有可能跟很多人說的那樣,「元宇宙」對現實生活造成極大沖擊。因為現實宇宙沒意思了,才去模擬一個新的宇宙,挑戰一下。
你在「元宇宙」裡面的商店買了東西,他還是要通過現實社會的物流給你發過來,不可能憑空變到你面前。你在「元宇宙」里大吃一頓,現實里就一天不餓了?也許千百年後,能實現,但現在還差得遠。所以還是好好活著現實世界裡吧,有那麼多的精力,期盼科技的發展,先去解決現實中那些困擾我們的疑難雜症吧。
⑧ 你怎麼看待林俊傑78萬入手元宇宙虛擬土地這一行為
據外媒報導,自臉書宣布改名「Meta」,並將致力於元宇宙領域的開發之後,全球掀起了一股「元宇宙」熱潮。眾多商業巨頭在全新商機的吸引下紛紛宣布加入元宇宙的開發和建設,自然,元宇宙的虛擬房地產成為了首要的爭奪目標。
第三土地上的IP效應能夠帶動現實中傳統金融的價值,為傳統金融疊加了另一種維度的價值,從而實現價值的加成。
⑨ 南信大設立全國首個「元宇宙」工程系,元宇宙這個概念因何火起來的
南信大設立全國首個“元宇宙”工程系,元宇宙這個概念火起來:
⑩ 最近元宇宙很火,請問哪款NFT值得入
最近元宇宙確實火爆,我跟朋友也在關注這方面的信息。據我了解,去年底,森科產品與MADworld聯手發布的B.Duck系列NFTs就非常不錯,每款均以3D原創設計,具有其獨特屬性特徵,如帽子、項鏈、眼鏡等,使每一款NFT都獨一無二。
目前NFTB.Duck小黃鴨系列第一輪活動已於1月初結束,發售情況也非常火爆,首輪推出的4,000隻B.Duck NFT於數小時內全數售罄,合共吸引了逾15萬人次參與,共1,900位持有人誕生,而且平均每位主人擁有不止一隻小黃鴨。
其實,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IP品牌開始涉足元宇宙,而作為一直迎合消費者趨年輕化消費趨勢,陪伴年輕人成長的B.Duck小黃鴨,在NFT領域也給我們帶來了驚喜,B.Duck系列NFTs還是很值得入手的。後續還將有兩輪發布,感興趣的可以網路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