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幣圈知識 » 配天智造是元宇宙嗎

配天智造是元宇宙嗎

發布時間: 2023-01-07 00:27:40

『壹』 說說你所理解的元宇宙

首先我們要了解元宇宙的概念是什麼。元宇宙(Metaverse)是虛擬時空間的集合,是利用科技手段進行鏈接與創造的,與現實世界映射交互的虛擬世界,具備新型社會體系的數字生活空間。那就讓我來說說我所了解的元宇宙是什麼。

一、元宇宙的概念來源。

元宇宙的八個關鍵特徵:即Identity (身份)、Friends(朋友)、Immersive(沉浸感)、Low Friction(低延遲)、Variety(多樣性)、Anywhere(隨地)、Economy(經濟)、Civility(文明)。

各個特徵都有它能夠實現的路徑。有三大實現路徑:①沉浸和疊加。沉浸式路徑的代表是VR技術;②激進和漸進。通往元宇宙的路徑,一直有激進和漸進兩種方式;③開放和封閉。元宇宙的路徑還存在開放和封閉兩種關系。

總結:以上就是我關於元宇宙的全部理解。在現實世界,我們大部分人都在工作,被稱為勞工。隨著進入元宇宙時代,大部分人是不工作的,少量的人在做創新創造和指揮機器人的工作,所以大部分人會在元宇宙時代從勞工轉變為玩工,在元宇宙裡面進行娛樂遊玩,從而進一步產生經濟價值。這是元宇宙當中資本化的邏輯。所以元宇宙的發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貳』 元宇宙是啥

元宇宙(Metaverse)是利用科技手段進行鏈接與創造的,與現實世界映射與交互的虛擬世界,具備新型社會體系的數字生活空間。

元宇宙本質上是對現實世界的虛擬化、數字化過程,需要對內容生產、經濟系統、用戶體驗以及實體世界內容等進行大量改造。但元宇宙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是在共享的基礎設施、標准及協議的支撐下,由眾多工具、平台不斷融合、進化而最終成形。 它基於擴展現實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基於數字孿生技術生成現實世界的鏡像,基於區塊鏈技術搭建經濟體系,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份系統上密切融合,並且允許每個用戶進行內容生產和世界編輯。

元宇宙一詞誕生於1992年的科幻小說《雪崩》,小說描繪了一個龐大的虛擬現實世界,在這里,人們用數字化身來控制,並相互競爭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到現在看來,描述的還是超前的未來世界。 關於「元宇宙」,比較認可的思想源頭是美國數學家和計算機專家弗諾·文奇教授,在其1981年出版的小說《真名實姓》中,創造性地構思了一個通過腦機介面進入並獲得感官體驗的虛擬世界。

『叄』 在「元宇宙」風口起飛,北京汽車魔方獨樹一「智」

近日,「元宇宙」圈的大事莫過於飛天雲動擬在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在招股書中將「元宇宙」作為了重要招牌,若此次通過上市審核,將有望成為國內元宇宙第一股。

從「一個會捉妖的虛擬美妝達人」 虛擬代言人柳夜熙、40分鍾賣6200萬的NFT產品「幻象熊/Phanta Bear」、到「我」的虛擬形象和超過10萬「數字分身」TME live五月天跨年演唱會…再到現在「元宇宙」概念落到了年輕人的「社交工具」炒股投資理財上,「元宇宙」概念已從各大科技巨頭爭相布局的賽道,分化出可以越來越多的用戶積極參與的平台,比如在汽車圈,智能汽車或成為現實物理世界和「元宇宙」之間交互的一個紐帶,這也為車企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

除了這些超越同級的「黑科技」,北京汽車魔方還配備了smart智能駕駛功能、L2.5級駕駛輔助系統、FACE ID無感識別、遠程式控制制、B-Care兒童座艙等一系列行業領先的科技配置,在各種場景下,用戶都能獲得到最優質的出行體驗。

質感與性能融合,北京汽車魔方讓出行更有范兒!

年輕人總喜歡暢游的虛擬「元宇宙」世界有各種神仙顏值,回歸到現實當中,他們喜歡的座駕也必須是高顏值。北京汽車魔方長寬高為4620/1886/1680mm,軸距為2735mm,定位為緊湊級SUV的它,線條硬朗。而分體式、貫穿式頭燈設計,無邊框點陣造型的進氣格柵,這種科技感的巧妙結合,彰顯了整車的科技范與大氣。

其炫酷的靚麗外觀下,搭載「中國心」2021年度十佳發動機——魔核動力1.5T發動機,擁有同級最強的138KW最大功率和305N·m峰值扭矩,迸發更強性能,不論是在車內質感還是智能化表現方面,北京汽車魔方都能帶給用戶驚喜,可謂是讓無數年輕用戶都會心動的理想座駕。

作為北京汽車全新智慧造車理念的落地,北京汽車魔方可以說將「元宇宙」照進了現實。北京汽車魔方以場景定義需求,把虛擬的數字世界帶入用戶的出行生活,讓感知沒有盲區,讓虛擬變成現實,讓科技復現生活。相信該車2022年4月上市,必將掀起智能化的熱潮。

『肆』 vr全景創業靠譜嗎VR全景行業怎麼做

VR全景拍攝創業可以用一小二大來概括:投入小,市場大,前景大。
1、初期投入
初期我們只需要一套設備:單反相機、魚眼鏡頭、三角支架外加一台電腦,自己一人便可以操作運營。人工成本可以忽略,一個人或一個小團體就可以操作。
2、市場前景
近些年實體生意受到電商的嚴重沖擊,銷量日漸慘淡。所以說很多實體商急需要從客戶體驗感入手來贏得競爭。而VR全景身臨其境的視覺體驗,完美的解決了這個需求。所以說VR全景沒有限制。小到餐飲,大到酒店、房產、學校、景區等等都可以進行拍攝,市場需求非常大。
3、時代機遇
而且隨著5G的到來,VR全景一些功能、比如語音導航、精準定位、社交功能,在4G時候尚且不太成熟、非常卡頓。但是在5G的時候將會將會完全成熟、無卡頓、秒開。
4、國家支持
國家更是非常支持VR產業的發展,早在2018年工信部就宣布把VR列為國家重點發展項目,要在2025年之前成為全球VR產業領導者。

『伍』 洗腦最常用的5句話,請務必警惕

作者:水木然


洗腦、傳銷、微商最喜歡用的5句話:


1:成功不是先有錢,而是先有膽。你之所以很窮,是因為你懷疑一切。如果你什麼都不敢嘗試,那麼你將一事無成。


2:商機就是:別人懷疑時,你已經行動了;別人行動時,你已經賺錢了;在別人賺錢時,你已經成功了。


3:不要問我能賺多少,當你問這句話的時候,你的思想還停留在給別人打工的階段,能掙多少,得問你自己想掙多少!


4:我想創業但沒錢,我想發朋友圈但怕朋友屏蔽我,我想拿貨但我怕賣不出去,你什麼都怕,註定你什麼都不行,不嘗試一下,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多強 !


5:三十歲的你還在花著父母的錢,而我早已成為女王, 從來沒有人瞧不起你,只有你自己瞧不起自己,有夢你就來!


大家發現沒有: 騙子都在高喊正能量。


這種正能量的一般句式就是是「只要你怎麼樣……你就能怎麼樣……」 比如,「只要你按照我們所說的堅持下去,你就會獲得成功!」,「如果你還沒成功,那就是你努力的還不夠!」等等。


這種正能量都是經過各種加工的,充滿了哲學和辨證色彩,從騙子嘴裡說出來簡直就是口吐蓮花,金句爆棚,這可是如今騙子們的標配啊。


這些勵志的雞湯段子看似很有道理,很能鼓舞人心,卻又都是沒用的廢話,而且讓你連反駁的餘地都沒有,你只能拍手叫好,不斷的鼓掌。


其實騙子口裡的正能量,其實是偷偷換了一個概念,他們把人的迷茫跟他們販賣的產品聯系在一起,對於那些認知低下的人來說,他們理不清其中的聯系,就會一步步的走向騙子的圈套,被悄悄抹殺。




正能量的套路的本質,其實是騙子製造了一把鑰匙,然後告訴大家這是一把萬能鑰匙,只要你擁有了這把萬能鑰匙,所有問題都解決了,你很快就成功了!


所謂: 大真必出大偽 。世界是一個平衡的,越好的東西,越能藏住壞的東西。比如元宇宙是不是一個好技術?當然是!然而自從元宇宙被提出之後,多少騙子都在打著它的幌子去斂財?數不勝數啊!




比如國學是不是一個好東西?當然是!國家一直在重視傳統文化的復興,然而國學又被多少培訓機構變成了自己斂財的工具?變成了不倫不類的東西,他們讓你做聖人,掏空自己的口袋,自己卻做偷偷小人,變相獲取你的財富。


最好的東西永遠都是和最壞的東西並存的,天堂的隔壁就是地獄,天使的身邊就是魔鬼,越好的概念越容易被利用。


每一個新概念出來,總是要先被一波騙子搶著利用,他們先去在市場上收割一番,然後才能輪到老實的人去干,讓人多麼痛心?


世界上最難的事有兩件:第一件是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子里;第二件事是把別人的錢裝進你的口袋裡。


而且這兩件事往往是同時發生的,只要你能把自己的思想侵入別人腦子里,別人就會乖乖地把錢放入你的口袋裡。


因此,騙子為了賺錢,絞盡腦汁給我們洗腦,他們不斷地學習各種套路,各種專業術語信手拈來,儼然成了專家。這就是《道德經》里說的「 大奸似忠 」,意思是: 那些真正奸詐的小人,看起來反而像一個全心對你好的人。


切記:那些真正在賺大錢的人,都在悶聲發大財,生怕別人知道自己在賺錢,他們從不聲張。而那些到處宣傳自己在賺大錢的人;往往都是打著帶你賺錢的名義收割你。


那些在短視頻和朋友圈裡塑造得很成功的人,他們現實里從未成功過,她們唯有成功的地方,就是成功地忽悠了你。



這個時代很有意思,滿屏都是「 答案 」,到處都是「 方法 」,我們卻反而找不到「問題」在哪裡了?越來越不知道該怎麼幹了……


後來終於恍然大悟:那些直接給你答案的人,其實是在變相地掌控你的心智,他們抓住人性不喜歡主動思考的弱點,打著幫你直接解決問題的幌子操控你的行為,然後用套路收割你。這就是為什麼短視頻里的知識大V和培訓大師,都在爭相恐後給我門「答案」的真正原因。


他們還很善於搜集各種信息,再編織成新鮮的概念,然後包裝成各種新奇的理論,宣稱找到了商業的捷徑或訣竅,可以幫我們繞開彎路,讓很多人趨之若鶩,這是典型的繳智商稅,也是商業的本質。


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答案,也沒有適用於每個人的方法。因為每個人的條件/資源/環境不一樣,解決問題的答案也是不一樣的。你的答案只在你心中,任何人只能幫我們找到答案,而不能直接給我們答案。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否則就是剝奪我們思考的權力,那才是真正的害人。


然而現在大家都太浮躁了,都想省略思考和學習的過程,直接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給騙子行騙的機會,讓他們可以不斷去割韭菜。


自古真心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而那些在線下搞傳銷和培訓的,他們最擅長的則是「 建場能力 」,就是通過影音/燈光/聲效/演講/案例等綜合手段,組建一個夢幻的場景,這個場讓你陶醉和幻想,讓你喪失獨立思考能力,很多人在現場聽的如痴如醉,然後跟著他們的思路走,認為自己馬上可以一夜暴富,然後在全場情緒最高潮的那一刻,他們會讓你刷卡付錢。


但一回到現實生活,還是那一堆破事,絲毫沒有改變。


最近這幾年生意沒那麼好做了,很多企業家經常去外面學習,他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去尋找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一個殘酷的事實是:凡是企圖通過培訓學習獲得方法的人都失敗了。


本質原因就是,絕大部分人都是病急亂投醫的,他們目的不是學習,而是偷懶,是想花錢買捷徑,最好能弄到一把萬能鑰匙,然後躺著不動,把所有問題都解決了,這不是學習,這是偷懶。


學習不是你交點錢給別人,然後讓別人給一個秘方或訣竅,你可以花錢買別人的經驗,卻無法花錢幫你少走彎路。真正的方法不是花錢買到的,而是靠自己悟到的。


答案不在別人那裡,只在你的內心,別人最多給你一個啟示,而不能直接給你答案。如果一個人說可以給你方法和答案,那基本上是在收割你。


世界上最昂貴的稅叫 《認知稅》

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認知買單!


對於賺錢來說,永遠都是內行人賺外行人的錢。而對於騙局來說,永遠都是高認知的人能騙到低認知的人,為什麼呢?因為當A的認知在B的認知之下的時候,B說的每一句話都超出了A的認知,這是A就會被B牽著走,最後走入B設下的圈套。


舉一個例子,假如有人對你說:你只要給我100塊,我就教你馬上能賺1000塊的方法,你願不願意?


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願意,因為馬上就能賺錢,多麼落地的方案,我當然需要啊。


然後當你把100塊交給他的時候,他會告訴你:馬上去找10個像你一樣的傻瓜。


看似如此合理,卻又如此荒唐,這就是傳銷和很多騙局的本質!


其實騙子是抓不完的,騙局也是層出不窮的。比如自從有了炒幣之後,傳銷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有時候打敗一個騙局的,是另一個更高明的騙局。有時候刺破一個泡沫的,是另一個更大的泡沫。比如有了直播刷單的業務後,傳統電商刷單的生意沒人幹了。


財富永遠只留給配得上它的人。很多騙局的受害者,其認知往往處於最底層,他們的認知根本不足以駕馭他所佔有或繼承的財富,而中國這個 社會 最大的公平就在於:當一個人的認知不足以駕馭自己財富的時候,這個 社會 有100方法收割他!


《烏合之眾》里說:誰掌控了影響大眾想像力的藝術,就掌控了統治他們的藝術。大眾只會被極端的感情所打動。因此那些極具煽動性的演說家,必須出言不遜,信誓旦旦,要用誇大其辭、言之鑿鑿、不斷重復的方式,而千萬不能用說理的方式證明任何事情,這是說服群眾的不二法門,也是騙子們慣用的說服技巧。


水木然經常說:世界上99%的人都活在假象里,他們總是被洗腦和套路,只有1%的人才能看清真相,他們才可以識別各種套路。


99%人追求的並不是真理或真相,而是各種情緒安慰,各種心靈雞湯,各種被編織的哄騙,因此他們的宿命就是被收割。


最後,請大家牢記這四句話:


1:人們最想表達的,不是內容本身,而是迫切被理解的心情;


2:人們最想購買的,不是產品本身,而是背後的歸屬感。


3:人們最想得到的,不是價值,而是捷徑和小便宜。


4:人們最想看到的,不是真相,而是心理安慰。

世界上最昂貴的稅就是「認知稅」,人的一生都在為認知買單!

請購買水木然的認知專欄《認知稅》+《深層認知》簽名版!

『陸』 元宇宙游戲毀了多少孩子

大家好,我是很帥的狐狸

今天我准備來聊聊

元宇宙

最近這個概念很火——

facebook改名Meta迎接元宇宙,抖音的元宇宙up主「柳夜熙」憑借兩個視頻收獲了200萬粉絲,甚至羅永浩老師都提到了,自己下一個創業項目將會是元宇宙……


那麼問題就來了——


  • 元宇宙到底是什麼?

  • 後續它會怎麼發展?最終形態是怎樣的?

  • 為什麼說目前元宇宙最大的風險是政策風險?

  • 為什麼我們說它有可能會毀了這個世界?

  • 我們有辦法避免它對人類的摧毀嗎?

  • 這篇文章會回答上面的這些問題,希望可以升級你對世界的認知,輔助你更好地預測人類社會的發展趨勢,找到在後續每個階段最關鍵的技術與應用。

    先來看看第一個問題:元宇宙是什麼?

    「元宇宙」這個概念來自科幻小說《雪崩》,簡單來說就是一個虛擬世界。

    在這個世界裡頭,用戶可以連接萬物,並且可以做到很多物理世界裡無法實現的操作。

    在科幻作品裡頭,元宇宙會更豐富一些: 比如像《頭號玩家》里頭那樣,使用VR眼鏡來與其他個體互動——

    不過,元宇宙並不會單單停留在「炒作」層面上,它有極強的可拓展性。

    未來的元宇宙,可能是像電影《超能查派》或《超驗駭客》一樣,我們可以把自己的意識上傳到網路上,到時我們可以脫離肉身完全生活在元宇宙里。

    大家聽到這么賽博朋克的概念通常會特別興奮,但我想把大家稍微往現實拉回來一些:

    因為再往後推演了幾步後我們發現,等發展到第4階段,元宇宙很可能會讓人類固步自封,甚至有可能毀了這個世界。

    接下來我們可以一起來看看後續元宇宙的發展推演。

    目前看來,我們還處於第一階段——

    階段 1

    虛擬元宇宙 ️

    元宇宙其實是在復刻人類在現實世界的感官感受。

    最早因為設備的限制 (只有電腦和手機) ,所以我們只能復刻一部分視覺和聽覺的體驗。

    像是我以前詳細介紹過的游戲 ,在那個元宇宙里一切皆有可能:玩家可以開銀行、炒地皮、開會……這個游戲甚至還成功地預言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感興趣的可以翻看我之前的文章。

    德國華人玩家Chung Anshe在現實生活中是個老師,在游戲中卻靠著炒賣地皮賺了上百萬美金,其虛擬形象甚至登上了《財富》和《商業周刊》雜志的封面。

    圖/商業周刊

    還有後來流行的Roblox、我的世界、摩爾庄園、動森等等……

    就像前面說的,所有角色扮演類游戲都可以說是「元宇宙」的前身。

    而這幾年,技術的發展讓我們可以更好地復刻現實世界的體驗——


    基於上面提到的這些技術,我們可以更快地接收、處理、傳輸、輸出感官信息。

    我們來重點說一下負責信息輸出的VR終端,它們的作用是復刻五感的體驗——

    目前我們對視覺和聽覺的模擬已經相對成熟了。

    觸覺方面,目前有類似《頭號玩家》里頭的全身觸覺體驗套件Teslasuit,可以通過電流刺激來模擬觸覺。

    圖/Teslasuit

    嗅覺方面,有個叫OhRoma的產品可以模擬戰爭中的硝煙味、僵屍撲過來時的腐爛味、女生靠近時的體香 (其實…這個產品是色情網站設計的) 等等。

    圖/Techcrunch

    隨著化學和材料學等學科的發展,理論上未來也可以合成相應的氣體固體,模擬更多嗅覺體驗,甚至味覺。

    到時候,我們會進入一個幾乎可以復原現實世界一切感官體驗的元宇宙。

    不過,畢竟一切只是「模擬」,還是很難完美復刻所有感官體驗。

    這時候,我們會嘗試進入「階段2」。

    階段 2

    腦接元宇宙

    之前我在科普 的時候就提到過「缸中之腦」實驗。

    人類的感受其實都是大腦的「騙局」:而既然大腦信號都是電信號,我們完全可以把大腦信號轉化為計算機可以讀懂的語言,反過來也可以把計算機信號轉化為大腦可以感知的電信號。

    這樣我們靠一段代碼,就可以模擬吃飯的感受。

    像是馬斯克這幾年在研究的腦機介面技術,就在努力攻克這些課題。

    圖/Neuralink

    隨著技術發展,未來我們或許完全不需要通過VR眼鏡等外接設備,也可以直接通過電信號完美復刻現實世界帶來的感官體驗。

    不過呢,還是有問題存在:我們的吃喝拉撒還是得在現實世界完成,人類無法跟現實世界完全脫節。

    一種解決方案是類似電影《黑客帝國》的場景:所有人類的肉體被妥善保存,通過營養液維持生命機能——

    圖/《黑客帝國》劇照

    這背後也有「兩顆葯丸」的倫理問題:「真實」到底重不重要?

    Anyway,即使倫理問題解決了,所有人都願意選擇在元宇宙里生活和工作了,仍然有問題無法解決:衰老與死亡。

    這時候,人類會嘗試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元宇宙——

    階段 3

    意識元宇宙

    隨著全腦模擬技術與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未來如果我們可以像《超能查派》或《超驗駭客》一樣,直接把人類意識上載到伺服器上,同時讓意識具備自我計算機能,那麼我們可以脫離肉身完全活在元宇宙里,徹底地進化為硅基生物。

    而且我們的意識還可以無限復制,傳到全世界的各個伺服器上。

    這個哲學上的討論很多,今天就不展開了。

    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WaitButWhy的文章《What Makes You You?》。

    Anyway,假設意識本身都是「我」,那麼在意識可以備份的前提下,只要不存在全球性災難事件引發全網斷網、資料庫全毀這樣的極端情形,理論上我們都可以實現「永生」。

    不過這時候還是有問題:人們會變得不再快樂。

    這一點可能有點違反直覺,我來解釋解釋——

    大家之所以喜歡元宇宙的概念,是因為它能擺脫現實世界的諸多限制。

    比如空間限制,我們可以在元宇宙里實現瞬間移動。

    我們也可以脫離時間限制,很多動作可以有即時反饋,壓根都不需要等待。

    如果我們的意識可以上傳到元宇宙,我們甚至可以通過提高計算速度,來改變我們對時間流逝的感知——就像劉慈欣在長篇處女作《中國2185》里頭所描述的,「虛擬人類」在兩個小時里度過了600年的演化。

    還有就是規律限制——在元宇宙里我們能做到很多違背物理學生物學規律的事情,比如你可以飛可以漂浮,就算被車撞了被劍刺了也不會真正意義上的「死亡」。

    圖/Mark Zuckerberg via FB

    而更重要的,在元宇宙里,理論上你也沒有資源限制——

    你可以擁有無限多的資源,你可以擁有無數套房、無數輛豪車、無數個名牌包包……

    只要計算資源允許,甚至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元宇宙,成為自己宇宙的「神」。

    那麼問題就來了——

    既然幾乎沒有限制,為啥還會「不再快樂」呢?

    這是因為,快樂的來源,在於「預期差」。

    幾乎什麼都做得到,要什麼就有什麼,你就不會有「求之而不得」的感覺。

    就算你得到了一切,都會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

    而且意識被上載還有一個後果:我們的計算速度和准確性變強了,出現「意外」的概率很小。

    換句話說,我們的「預期」變得極其准確,這也是導致沒有預期差的原因。

    意識到這一點的人會開始進入下一個階段——

    階段 4

    孿生元宇宙

    為了製造預期差,我們會開始某種程度的自我設限,復刻真實世界中的各種規律:物理學、經濟學…創造出一個現實世界的鏡像,也就是我們經常會聽到的「數字孿生」。

    最簡單的做法是加入隨機數。

    就像玩游戲抽道具,把把歐皇並不會讓人沉迷,有了隨機變數自然會有意外,會有預期差。

    當然,我們也可以自我設限,讓資源不再無限 (不過這也失去了元宇宙的大部分魅力) 。

    比如說,我們可以利用我以前科普過的 ,讓元宇宙里頭的虛擬物品具備稀缺屬性。

    這么做,本質上就是讓資源不再可以隨隨便便地無限復制,那麼現實世界中的經濟規律也可以在元宇宙里頭被復刻。

    當然,這些手段其實在更早的階段就會開始發生,像是NFT在這幾年就被熱炒過幾波。

    不過在這個階段還是有兩個致命的問題,這兩個問題甚至有可能讓人類不再擁有創造力。

    第一個問題是時間資源無法受限。

    上載意識後,人類實現了「永生」。

    雖然我們會自我設限,讓經濟規律重現,但我們不大可能會讓時間資源被壓縮。

    畢竟從倫理道德來看,剝奪一個人的剩餘時間,相當於主動「殺死」他。

    一旦人類擁有近乎無限的生命,他們會做什麼?

    奈飛《愛死機》第二季的《Pop Squad》 (人口警察) 給出了答案——人類將會喪失創新意願。

    劇集里的一個女性角色,她是個歌手,過去20年一直在磨煉某一段獨唱。

    圖/愛死機2

    因為她擁有了無限的時間,已經試錯了足夠多次,「從0到1」甚至「從1到100」都搭好了,所以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從100到101」的層面。

    順帶一提,這時候「繁衍後代」也會變得沒那麼重要,你甚至可以跟NPC (人工智慧) 生下後代,但很可能只是為了體驗當父母的樂趣。

    Anyway,人類創新的步伐確實會因此放緩。

    當然你也可以說,雖然是放緩,但還是在進步的;而且時間資源近乎無限,那長遠來看,人類還是在發展的。

    這時候我們還會面對另一個問題——信息繭房。

    人類知識的發展,要有信息的輸入才能有智慧的輸出。

    而在元宇宙里頭,信息的輸入源會被局限在元宇宙 (外加地球) 本身,這會限制人類知識邊界的拓展,會形成一個信息繭房。

    當然,自我演化本身也可以有輸出:因為我們對原始數據的處理會得到新的信息,會產生新的認知與洞見。

    但這些都只是人類自身活動而產生的信息。

    更可怕的是,一旦算力足夠多,每個人都可以在意識里載入所有人類已知的知識,那麼每個個體的輸入相同、處理機制也相同 (因為處理機制由輸入的信息決定) ,這樣每個個體的輸出也會相同。

    這會誕生很多科幻小說里提到的「統一意識體」。

    多樣性的美將不復存在。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破局呢?

    人類在徹底理解了元宇宙與地球之後,還是有拓展知識邊界的需求的。

    這時候,我們需要打破信息繭房,從地球外部去找輸入。

    就像我在新加坡的ArtScience Musuem (藝術科學博物館) 里頭看到的這么一句話——

    圖/狐狸

    翻譯過來就是「科學是宇宙想告知人類的,而藝術則是人類想告知宇宙的。」

    所以過往一直有所謂「飛船派」和「元宇宙派」的爭論——

    到底人類的未來,是走向外星殖民?還是成為地下運轉的伺服器?

    如果是後者,那麼一個流星過來,人類很可能會就此湮滅。

    這是包括劉慈欣老師在內的諸多科幻小說家、未來學家所擔心的;也是我開頭提到的「元宇宙可能會毀掉這個世界」的底層邏輯。

    無獨有偶,人類登月的第二人Buzz Aldrin也吐槽過:「你承諾過給我們火星殖民,現在我得到的卻只有Facebook。」

    圖/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那麼問題就來了——

    你到底會選擇加入「飛船派」呢?還是「元宇宙派」呢?

    最後我想說,這兩個派別其實並不矛盾。

    這就像是投資和消費的關系一樣。

    像費雪說的,「投資是時間維度上的平衡消費」,或者說,投資其實就是未來的消費。

    一樣的,「飛船派」是在拓寬信息源,而「元宇宙派」則是在更好地利用和處理現有的信息。

    兩者並不矛盾,可以兩者兼有。

    只是,我們不能把所有的錢都花在消費上,還是該拿出一部分來投資。

    照例一張圖總結一下——

    P.S.總有一天,疫情終將過去。疫情前和疫情後的生活會有什麼變化,後疫情時代又有什麼投資機會呢?找天給大家聊聊不曉得你們會感興趣不,感興趣的小夥伴點個在看唄。

    「Greed is good.」

    「很帥的投資客」的所有內容皆僅以傳遞知識與金融教育為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一切請以最新文章為准。

    ⚠️ 風險提示:監管風險。

  • NFT《》

  • 區塊鏈《》

  • 智能城市《》

  • 計算機視覺《》

  • 人工智慧《》

  • 本文分析師/狐狸

    圖片與編輯/狐狸

    Icon/freepik from flaticon

    主創/肖璟,@狐狸君raphael,曾供職於麥肯錫金融機構組,也在 Google 和 VC 打過雜。華爾街見聞、36氪、新浪財經、南方周末、Linkedin等媒體專欄作者,著有暢銷書《風口上的豬》《無現金時代》。

『柒』 元宇宙的發展前景

關於元宇宙有這么八大要素。對於想要體驗虛擬現實的朋友來說,最看重的,或許是身份、朋友、沉浸感以及低延遲。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多元化、隨時隨地、經濟系統與文明的四大要素。
而這八大要素是roblox給出來的定義。關於roblox,其實就是一個大型的游戲,特別之處在於這是全世界最大的多人在線創作游戲,全世界各地的玩家在這里開發了大量的3D和VR等數字內容,同時這款游戲兼容休閑游戲、虛擬世界以及自建內容。並且這款游戲還擁有兩種虛擬貨幣。分別是robux和Tix,現在Tix已經沒有了,玩家主要用的是robux。
綜合這八大要素來說,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對宇宙進行一個交叉定義。那就是獨立性,連接性以及時空性和真實性。
元宇宙獨立於我們的宇宙之外,但是與外部的真實世界緊密相連,我們可以把宇宙看作是一個平行空間,元宇宙的時間維度和我們的現實宇宙一樣,都是真實的,但是元宇宙沒有自己的實體空間,它只存在於網路之上,是一個將用戶和網路統一的有機整體,元宇宙之中包羅萬千,實現了多方面高度的覆蓋。但是元宇宙的開發任重而道遠,我們的技術尚不成熟 。然而,畢竟元宇宙代表了未來互聯網科技發展的大方向,多家公司也因此而賺得盆滿缽滿,就比如開發了會說話的湯姆貓的公司湯姆貓,僅僅因為公司方面,關於是否開發元宇宙進行了回復,就導致公司股票狂漲。

『捌』 「元宇宙」的最新概念是什麼

元宇宙就是藉助於現實之中的VR頭盔或者是腦機介面等設備進入一個虛擬現實世界之中,在其中可以進行社交、競技、生活等活動,沉浸式體驗虛擬世界的一切。
簡而言之就是基於現代科技設備構建一個與現實世界無二的虛擬世界,而我們則可以在其中生活、社交、工作等等,可以說是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虛擬現實空間。

『玖』 2022年網路流行語有哪些

1、外卷

外卷指通過向外拓展新的資源的方式進行競爭,相對於內卷,指大家互相拉著一起停止內卷。引申出來就是通過大家通過合作,共同發展的意思。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找到「外卷」的發力點,創造「外卷」的契機,是我們不斷探索實踐的。內卷是內耗,是死循環,只能讓一個人沉淪,外卷才是打破僵局,開啟良性循環的方式!

2、skr

skr:擬聲詞,來自汽車輪胎快速起步或漂移時摩擦地面的聲音,用來表示「准備好,要開始了」!現在很多人在發言結尾都使用了「skr」結尾,一般為了表現相當魔性和幽默,看起來比較有意思。主要表示的是你太厲害了,你太牛了之類的意思。現在skr的意思越來越多了,比如「熱skr(死個)人了」、「你真skr(是個)小機靈鬼」。

3、早安,打工人

廣大年輕人對眼下無法改變現狀的一種躺平式自嘲,通過各種打工人的段子說出了他們的心聲,也是大家對職場壓力的集體釋放,互相發雞湯互相鼓勵。平凡中透露著追求,在屈辱里努力表現出倔強,哪怕沒錢,也要有著不卑不亢的禮節。小人物也可以在平凡生活中擁有對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權利。

「打工人」也成了當代年輕人在社會奮斗、努力工作的新詞彙。打工人這個梗,配合打工人表情包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4、網抑雲

「網抑雲」是社交網路上的新熱詞,有人將「網抑雲」這個梗解釋為:指網易雲音樂,一開始開始網友都以調侃看待這件事情,慢慢的演變成了群體心理問題,代表的是一種喪文化在音樂平台的流行。

5、我有點方

該流行語分別產自不同的地方,「我好方」的意思是「我好慌」,來源是很多直播網站里的主播都有口音,經常說「我好方」,於是被水友們傳頌開來就成了流行語。

『拾』 2021那些事兒|細數信息技術4大領域

2021年,信息技術發展突飛猛進。人工智慧、大數據、開源、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每個領域的發展幾乎都可圈可點。

在人工智慧領域,人工智慧的語言大模型、圖文大模型乃至多模態大模型的基本能力已得到了充分展現。例如,阿里巴巴達摩院公布多模態大模型M6最新進展,參數從萬億躍遷至10萬億;鵬城實驗室與網路聯合發布全球首個知識增強千億大模型——鵬城—網路·文心,參數規模達到2600億。

不僅如此,人工智慧與其他科學領域的交叉融合也擦出火花。在《科學》近日公布的2021年度科學突破榜單上,AlphaFold和RoseTTA-fold兩種基於人工智慧預測蛋白質結構的技術位列榜首。

在人機交互領域,扎克伯格將Facebook公司更名為「Meta」時,特斯拉和SpaceX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則將注意力放在腦機介面上。馬斯克認為腦機介面裝置將更有可能改變世界,幫助四肢癱瘓或有身體缺陷的人更好地生活和工作,「復雜的腦機介面裝置可以讓你完全沉浸在虛擬現實中」。此外,今年5月,斯坦福大學開發出一套皮質內腦機介面系統,可以從運動皮層的神經活動中解碼癱瘓患者想像中的手寫動作,並將其轉換為文本。

在超算領域,最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1月,我國超算應用團隊憑借「超大規模量子隨機電路實時模擬」成果斬獲國際高性能計算應用領域的最高獎項「戈登貝爾獎」。

在開源方面,RISC-V開源指令集及其生態快速崛起;由華為公司牽頭,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麒麟軟體等參與的openEuler操作系統開源社區業已匯聚了7000名活躍開發者,完成8000多個自主維護的開源軟體包,催生了10多家廠商的商業發行版……

回望2021年,信息技術版邀請業內專家梳理上述四個領域的發展脈絡,展望未來發展趨勢。

作者 張雙虎

AlphaFold或是2021年人工智慧(AI)領域的「一哥」。

近日,《科學》雜志公布了 2021 年度科學突破榜單,AlphaFold 和 RoseTTA-fold 兩種基於人工智慧預測蛋白質結構的技術位列榜首。

此前幾天,由中國工程院院刊評選的「2021全球十大工程成就(近5年全球實踐驗證有效、有全球影響力的工程科學和技術重大成果)」中,AlphaGo和AlphaFold亦榜上有名。

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數位專家回望今年人工智慧領域取得的成就時,均談到了AlphaFold。

「面向科學發現的AlphaFold和中國正在構建的人工智慧發展生態不能不說。」 浙江大學人工智慧研究所所長吳飛對《中國科學報》說。

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金橋則提名「用AI進行新冠診斷」「人工智慧與生物、制葯、材料等科學融合(AI for Science)」和「三模態大模型紫東太初」。

在醫學領域,AI識別咳嗽聲早已用於肺炎、哮喘、阿爾茨海默氏症等疾病檢測。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研發出可以通過分析咳嗽錄音識別新冠患者的AI模型,識別出新冠患者咳嗽的准確率為98.5%,其中識別無症狀感染者的准確度高達100%。日前,有報道稱該模型已用於識別奧密克戎病毒。

「紫東太初首次實現了圖—文—音語義統一表達,兼具跨模態理解和生成能力。」 王金橋說,「目前與新華社共同發布的『全媒體多模態大模型研發計劃』,實現對全媒體數據理解與生成的統一建模,打造全棧國產化媒體人工智慧平台,已 探索 性地應用於紡織業和 汽車 行業質檢等場景。」

12月7日, 科技 部官網公布3份函件,支持哈爾濱、沈陽、鄭州3地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至此,我國已經有18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這將引領帶動中國人工智慧創新發展。

「我國正在推動人工智慧生態發展,構建良好生態。」吳飛說,「目前已有15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發創新平台、18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8個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和高等學校設置的人工智慧本科專業和交叉學科等人才培養載體。」

「一是大模型,二是人工智慧和基礎學科的結合。」孫茂松對《中國科學報》說,「語言大模型、圖文大模型乃至多模態大模型的基本能力已得到了充分展現,確定了它作為智能信息處理基礎軟設施的地位。同時,它並非簡單地擴大規模,而是對數字資源整合能力和計算能力都提出了挑戰。雖然它的局限性也很明顯,但它所表現出的某些『奇特』性質(如少樣本學習、深度雙下降、基於提示的任務調整等),使學者產生了超大參數規模或會引發質變的期待,從而為新的突破埋下了伏筆。」

今年,人工智慧領域從「大煉模型」走向「煉大模型」階段,從千億量級到萬億量級,在大模型領域,似乎沒有最大,只有更大。

3月,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發布我國首個超大規模人工智慧模型「悟道1.0」。6月,智源就改寫了自己的紀錄,發布悟道2.0,參數規模達到1.75萬億;9月,浪潮人工智慧研究院推出了中文巨量語言模型——源 1.0,參數量達2457億;11 月,阿里巴巴達摩院公布多模態大模型 M6 最新進展,參數從萬億躍遷至 10 萬億;12月,鵬城實驗室與網路聯合發布全球首個知識增強千億大模型——鵬城—網路·文心,參數規模達到2600億。

與此相應,最近快手和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提出了一個新的推薦系統Persia,最高支持100萬億級參數的模型訓練。

另一方面,人工智慧在基礎學科領域不斷攻城略地。

7月,DeepMind公司人工智慧程序Alphafold2研究成果又登頂《自然》,在結構生物學研究領域,人工智慧或帶領生物學、醫學和葯學挺進新天地;11月,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研究人員通過腦機連接設備,讓猴子玩 游戲 和跑步機,從而進行神經活動數據研究;12月,DeepMind開發的機器學習框架,已幫助人們發現了純數學領域的兩個新猜想,展示了機器學習支持數學研究的潛力。

「今年人工智慧在各行業應用方面也取得不小的成績。」孫茂松說,「人工智慧與基礎學科結合已顯示出巨大潛力,發表了多篇頂級論文,已展露出某種較強的趨勢性,即『人工智慧+基礎科學』大有可為。」

作者 張雙虎

腦機介面、AR眼鏡、智能語音、肌電手環、隔空手勢識別……2021年,從基礎研究到應用落地,人機交互領域風起雲涌。不管是智能 健康 、元宇宙,還是自動駕駛領域的蓬勃發展,似乎都表明,人機交互正站在產業化落地的門口。

「我們研發的高通量超柔性神經電極已通過科研臨床倫理審批,即將開展腦機介面人體臨床試驗。」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副所長、感測技術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陶虎對《中國科學報》說,「安全穩定地大規模採集人體大腦的神經元信號並進行閉環調控,將實現病人感知和運動功能的修復。」

腦機介面技術給患者帶來越來越多的便利。今年5月,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在《自然》發表封面論文,開發出一套皮質內腦機介面系統,可以從運動皮層的神經活動中解碼癱瘓患者想像中的手寫動作,並將其轉換為文本。藉助該系統,受試者(因脊髓損失癱瘓)每分鍾可以打出近百個字元,且自動更正後的離線准確率超過了 99%。

不久前,馬斯克表示,希望明年能在人類身上使用Neuralink 的微晶元裝置。該晶元將用於治療脊髓損傷、帕金森氏症等腦部疾病和神經系統疾病。目前,相關技術正在等待美國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的批准。

「腦機介面領域已經蓄積了相當的技術,有望成為解決大腦疾病的利器。」陶虎說,「大家都在搶占臨床應用的先機,明年可能會實現技術落地應用。預計兩三年內,國內會出現可媲美馬斯克Neuralink的獨角獸企業。」

「人機交互將引申出新的萬億級市場。」福州大學特聘教授嚴群這句判斷,也囊括了元宇宙這個巨大的市場。

有人稱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也有人認為這不過是「舊瓶裝新酒」。但無論如何,元宇宙已是今年人機交互領域繞不開的話題。

「元宇宙是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和混合現實的綜合,它實際上並非新的東西。」北京郵電大學人機交互與認知工程實驗室主任劉偉告訴《中國科學報》,「元宇宙是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跨越未來的發展方向,但還有些技術問題未能很好地解決。」

在真實世界裡,人機交互問題和人機環境系統的混合問題未能很好地解決。真實世界的人機交互中,不管是輸入、處理還是輸出過程中,客觀數據、主觀信息和知識依然不能完美融合。

劉偉認為,無論真實世界還是虛擬世界,人類和機器決策都有「快決策」和「慢決策」過程。人類決策有時依靠邏輯決策多些,有時直覺決策多些,這種「混合決策」不斷變換,而且很難找到變化規律。這方面的問題機器決策目前還未能解決。

「元宇宙還處在畫餅的前期階段。」劉偉說,「因為它的底層機理沒有解決——人在真實世界裡未能完美解決人機交互的問題,帶到元宇宙里同樣不能解決。」

談到人機交互,劉偉認為第二個不能不說的問題是「復雜領域」。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也給了復雜系統預測氣候變化模型的提出者。」劉偉說,「人機交互也是一個復雜系統,它既包括重復的問題,還包括雜亂的、跨域協同的問題。」

劉偉認為,從智能的角度說,復雜系統包括三個重要組成部分,一是人,二是裝備(人造物),三是環境。這其實是多個事物之間相互作用,交織在一起、既糾纏又重疊的「人機環系統」問題。

「在人機交互中,機器強在處理『復』的問題,人擅長管『雜』的事——跨域協同、事物間平衡等。因為人們還沒找到復雜事物的簡單運行規律,所以解決所有智能產品、智能系統問題,要從人、機、環這個系統里找它們的結合、融合和交互點。而且,人要在這個系統中處於主導地位。」

人機交互領域引起劉偉重視的第三個現象,是「人工智慧幫數學家發現了一些定律」。「最近,DeepMind研發了一個機器學習框架,能幫助數學家發現新的猜想和定理。」劉偉說,「人工智慧是一個基本的數學工具,同時,數學又反映了一些基本規律。如果人工智慧可以幫助數學家處理一些數學問題,那麼,人們將更好地認識復雜系統的簡單規律,人機交互方面就可能會取得新突破。」

作者 張雲泉(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

今年是我國超算應用實現豐收的一年。

11月中旬在美國舉行的全球超算大會(SC21)上,中國超算應用團隊憑借基於一台神威新系統對量子電路開創性的模擬(「超大規模量子隨機電路實時模擬」),一舉摘得國際上高性能計算應用領域的最高學術獎——「戈登貝爾獎」。

同時,在SC 21大學生超算競賽總決賽上,清華大學超算團隊再次奪得總冠軍,實現SC競賽四連冠。這些大規模應用軟體可擴展性和性能調優方面的成績表明,我國在並行軟體方面的發展方興未艾。

回到超算對產業的驅動來看,我們要重提「算力經濟」一詞。早在2018年,我們提出「算力經濟」概念,認為以超級計算為核心的算力經濟將成為衡量一個地方數字經濟發展程度的代表性指標和新舊動能轉換的主要手段。

綜合近幾年的發展趨勢,我們認為高性能計算當前發展趨勢已充分表明,隨著超算與雲計算、大數據、AI的融合創新,算力已成為當前整個數字信息 社會 發展的關鍵,算力經濟已經登上 歷史 舞台。

通過對2021年中國高性能計算機發展現狀綜合分析,可以總結出當前高性能計算正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高性能計算與雲計算已經深度結合。高性能計算通常是以MPI、高效通信、異構計算等技術為主,偏向獨占式運行,而雲計算有彈性部署能力與容錯能力,支持虛擬化、資源統一調度和彈性系統配置。

隨著技術發展,超級計算與容器雲正融合創新,高性能雲成為新的產品服務,AWS、阿里雲、騰訊、網路以及商業化超算的代表「北龍超雲」,都已基於超級計算與雲計算技術推出了高性能雲服務和產品。

其次,超算應用從過去的高精尖向更廣、更寬的方向發展。隨著超級計算機的發展,尤其是使用成本的不斷下降,其應用領域也從具有國家戰略意義的精密研製、信息安全、石油勘探、航空航天和「高冷」的科學計算領域向更廣泛的國民經濟主戰場快速擴張,比如制葯、基因測序、動漫渲染、數字電影、數據挖掘、金融分析及互聯網服務等,可以說已經深入到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

從近年中國高性能計算百強排行榜(HPC TOP100)來看,超算系統過去主要集中於科學計算、政府、能源、電力、氣象等領域,而近5年互聯網公司部署的超算系統占據了相當大比例,主要應用為雲計算、機器學習、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以及短視頻等。這些領域對於計算需求的急劇上升表明,超算正與互聯網技術進行融合。

從HPC TOP100榜單的Linpack性能份額看,算力服務以46%的比例占據第一;超算中心佔24%,排名第二;人工智慧、雲計算和短視頻分別以9%、5%和4%緊隨其後。

可以看出,人工智慧佔比的持續增加與機器學習等演算法和應用的快速崛起,以及大數據中的深度學習演算法的廣泛應用有很大關系。互聯網公司通過深度學習演算法重新發現了超級計算機,特別是GPU加速的異構超級計算機的價值,紛紛投入巨資建設新系統。

綜合來看,目前的算力服務、超算中心、人工智慧、科學計算等領域是高性能計算的主要用戶,互聯網、大數據,特別是AI領域增長強勁。

再次,國家層面已經制訂了戰略性的算力布局計劃。今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門聯合發布《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提出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以及貴州、內蒙古、甘肅、寧夏建設全國算力網路國家樞紐節點,啟動實施「東數西算」工程,力促把東部的數據送到西部進行存儲和計算,同時在西部建立算力節點,改善數字基礎設施不平衡的布局,有效優化數據中心的布局結構,實現算力升級,構建國家算力網路體系。

最後,人工智慧的算力需求已成為算力發展主要動力。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演算法革新和通過物聯網、感測器、智能手機、智能設備、互聯網技術搜集的大數據,以及由超級計算機、雲計算等組成的超級算力,被公認為是人工智慧時代的「三駕馬車」,共同掀起最新一輪的人工智慧革命。

在人工智慧蓬勃發展這一背景下,虛擬化雲計算向高性能容器雲計算演進,大數據與並行計算、機器學習融合創新就成為了產業發展的最新方向。

此外,在智能計算評測方面,我國已經提出了包括AIPerf 500在內的眾多基準測試程序,這是對傳統Linpack測試標準的有力補充。

這些發展表明超算技術向產業滲透的速度加快,我們已經進入一個依靠算力的人工智慧時代,這也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之一。隨著用戶對算力需求的不斷增長,算力經濟必將在未來 社會 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

作者 武延軍(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研究員)

開源發展可圈可點並非只是今年的事。最近幾年,開源領域發生了很多重要的事情。

例如,RISC-V開源指令集及其生態的快速崛起。這與上世紀90年代初Linux誕生一樣。當時,UNIX和Windows是主流,很少有人能夠預料到今天以Linux為內核的操作系統已經遍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今,人們每天使用的App,超過80% 概率是運行在以Linux為內核的安卓操作系統上,而且,支撐其業務的後端伺服器上運行的操作系統很大概率也是Linux發行版。

所以,今天的RISC-V也同樣可能被低估,認為其不成熟,很難與ARM和X86抗衡。但也許未來RISC-V就像Linux一樣,最終成為全球范圍內的主流指令集生態,產品遍及方方面面。

僅2020年,RISC-V International(RVI,RISC-V基金會遷入瑞士之後的新名稱)的會員數增長了133%。其實RVI遷入瑞士這件事情本身也意義重大,是一次開源領域面對大國競爭保持初心不「選邊站」的經典案例,值得全球其他開源基金會參考。

在國內,2019年底,華為公司牽頭,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麒麟軟體等參與的openEuler操作系統開源社區正式成立。在短短的兩年內,社區已經匯聚了7000名活躍開發者,完成8000多個自主維護的開源軟體包,催生了10多家廠商的商業發行版。

這是中國基礎軟體領域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根社區」,雖然與20多年 歷史 的Debian、Fedora還有差距,但邁出了重要一步,對學術研究、技術研發、產業創新來說,終於有了國內主導的、可以長期積淀的新平台。

同時,華為在遭遇安卓操作系統GMS(谷歌移動服務)海外斷供之後,推出了鴻蒙操作系統HarmonyOS,並在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下啟動開源項目OpenHarmony。

目前OpenHarmony短時間內已經吸引了國內眾多廠商參與,也側面反映了國內產業界對新一代萬物互聯操作系統的旺盛需求。盡管其在生態規模和技術完整程度方面與安卓仍有差距,但畢竟邁出了打造自主生態的第一步。

這相當於為源代碼合理使用劃定了一個邊界,即合理使用僅限於介面,一旦深入到介面的實現代碼,則需要遵守相關許可。這對開源知識產權的法律界定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今年5月,《2021中國開源發展藍皮書》重磅發布。它不僅系統梳理了我國開源人才、項目、社區、組織、教育、商業的現狀,並給出發展建議,而且為國家政府相關管理部門制定開源政策、布局開源戰略提供參考,為科研院所、 科技 企業以及開源從業者提供更多的案例參考和數據支撐。

而不論是開源軟體向圍繞開放指令集的開源軟硬體生態發展,還是開源有嚴格的法律邊界約束,抑或是國內龍頭企業正嘗試通過開源 探索 解決「卡脖子」問題,且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眾多案例都指向一個方向——開源趨勢不可阻擋。因為它源自人類分享知識、協同創造的天性,也是人類文明在數字時代薪火相傳的重要模式。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開源還存在很多問題,例如,開源軟體供應鏈安全的問題。這里的安全既有傳統意義上軟體質量、安全漏洞的問題,也有開源軟體無法得到持續有效維護的問題(如OpenSSL在出現HeartBleed問題時只有兩位兼職維護者,log4j出現問題時只有三位兼職維護者),更有大國競爭導致的「斷供」問題(如GitHub曾限制伊朗開發者訪問)。

隨著開源軟體向GitHub這類商業平台的集中,這一問題會更加突出,甚至演變為重大風險。開源軟體這一本應屬於全人類的智慧資產,可能變為實施「長臂管轄」的武器。為了避免這一問題,開源代碼託管平台、開源軟體構建發布平台等公共基礎設施需要「去中心化」。世界需要多個開源軟體基礎設施,以最大程度消除政治力量對開源社區的威脅。

對於中國來說,隨著開源軟體成為眾多科研、工業等重大基礎設施的重要支撐部分,開源軟體本身也要有一個基礎設施,具備代碼託管、編譯、構建、測試、發布、運維等功能,保證開源軟體供應的安全性和連續性,進而增強各行各業使用開源軟體的信心。

未來,核心技術創新與開源貢獻引領將成為國內企業發展的新動力,或將我國開源事業推向另一個高潮。

熱點內容
微眾銀行區塊鏈清算 發布:2025-08-16 03:05:09 瀏覽:435
盈趣科技與元宇宙 發布:2025-08-16 02:53:48 瀏覽:340
元宇宙概念的加密貨幣有哪些 發布:2025-08-16 02:43:59 瀏覽:649
上汽注冊元宇宙商標 發布:2025-08-16 02:32:54 瀏覽:372
區塊鏈技術版權 發布:2025-08-16 02:32:00 瀏覽:296
什麼是元宇宙物聯網技術 發布:2025-08-16 02:23:03 瀏覽:203
以太坊認籌價格 發布:2025-08-16 01:59:16 瀏覽:618
腸胃不好算免疫力低下嗎 發布:2025-08-16 01:57:08 瀏覽:424
比特幣BTC購買 發布:2025-08-16 01:47:30 瀏覽:357
元宇宙領域一手新聞 發布:2025-08-16 01:41:47 瀏覽: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