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長城和神經元相似嗎
❶ 人類滅絕並不會影響宇宙運轉,人類對於宇宙而言,究竟算是什麼呢
人對於宇宙空間來說是無關緊要的,如同一顆砂粒一樣。地球文明發展到今天,人類自認為是偉大存有,但在宇宙空間中出現的許多寶貴的生命是人類所無法探索的,在廣闊無垠的宇宙上,人類是渺小的,如同一粒沙子沙漠里中好不值一提。
因此人們對宇宙空間存有來著實際意義來講是無關痛癢的一件事情。盡管人們通過上億年的演變獨霸了地球上,可是如果有一天人們確實滅亡了以後,地球上又會有一個新的種群來替代人們所以和針對地球上本身來說人們沒那麼重要針對宇宙空間而言地球上並不是那麼關鍵那樣人們對宇宙空間而言存有其實就是非常渺小人們存在宇宙空間中間的價值也就基本不會有。
❷ 宇宙和大腦的構造是相似的,隱藏了什麼樣的秘密
宇宙的環境異常復雜,在宇宙內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星系,每一個星系都按照自己的方式不斷進行運動,星系和星系之間是相互制約的,雖然我們的科技發展已經達到了巔峰,但是我們人類對於太陽系的研究也不過是冰山一角,宇宙對我們來說永遠蒙著神秘的面紗。
或許在我們沒有發現到的宇宙角落,還有比我們更高級的事物控制著我們人類的生存發展,或許我們人類不是進化而來的,憑空被捏造出來的。不過很多人到死之後大腦也開發不到5%,希望隨著科技不斷的發展也使得我們能夠更加的發達,人類大腦不斷開發才能創造出更多的奇跡,順利揭開宇宙中神秘的面紗
❸ 宇宙竟和人類大腦驚人相似,究竟是怎麼回事
這主要是由於大腦的組成物質在結構上與宇宙的組成物的結構還有數量上是十分相似的。首先就是腦細胞與星系群之間的相似程度。在大腦當中,我們的大腦細胞它們之間都是通過四通八達的神經元來進行連接的。雖然說這些連接看起來是毫無規律的,但是其實實際上它們是非常有序的。而這一點上與宇宙的星系星系之間的聯系是非常相似的。科學家認為在宇宙當中星系與星系之間是通過無數張巨大的網路連接起來了,這就像我們腦中的腦細胞之間的連接一樣。當然這些都只是人類自身進行的一種猜測,並沒有準確的科學依據,我們並不能因為二者在某些方面上的相似性,就非常狹隘的直接認為就是這個樣子。其最終究竟是什麼樣的,還需要一個合理的科學解釋。
❹ 為什麼說宇宙可能是一個巨大生物的細胞
很明顯不是。人們總是會用類比思維去想像事情,從而陷入思維慣性的錯誤。設想一下這個七八歲的小孩都能想像到的東西,從古至今無數的科學家會沒想到嗎,肯定是科學家經過研究從而排除了這個說法。
不妨仔細思考一下就能想到細胞主要是依靠分裂繁衍,宇宙是靠分裂繁衍的嗎?宇宙甚至都沒有一個分裂的過程。而且宇宙和細胞的運行軌跡也不一樣。
這個問題就跟你發現銅是導電的,金是導電的,而且他們顏色很相似,於是你就覺得銅就等於金一樣,都是類比思維帶來的謬論。
❺ 人腦和宇宙被發現含有驚人相似度,只是巧合還是暗藏玄機
仰望浩瀚的宇宙時,不禁會想:宇宙中的一切似乎都是分散的、不規則的,但實際上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按照某種既定的規律運行的。那麼宇宙會是一個有意識的智能體嗎?宇宙萬物會被強大的意識控制嗎?
更早的時候,科學家將宇宙與人腦進行比較,發現宇宙的結構與人腦非常相似。所以有科學家提出,人腦是一個微型宇宙,而宇宙是一個巨型大腦!
《紐約時報》發表了兩張照片,一張是老鼠的腦細胞(左),另一張是宇宙(右)。在早期的宇宙中,星系與大腦神經元之間的相互聯系使得幾乎無法區分兩張圖片的區別,腦細胞的結構與整個宇宙相同。
為什麼大腦的結構與宇宙驚人地相似?大腦中的神經元實時創造記憶,像星空一樣刻骨銘心。
❻ 把原子放大無數倍,是否可以看到一個「微觀宇宙」呢
「原子」是化學中最小的組成部分,但是在物理學中原子是可以分割的,因為隨著科學的進步,科學家發現原子也是有構造的。粒子是物理學中最小的組成狀態,一開始被稱為「基本粒子」,但是隨著深入研究,在很多的粒子中也存在著內部構造,基本粒子一詞就被拋棄,現在的粒子是一種概念上的模型,因為已經有上百種不同的粒子被我們發現。
由此可以發現,科學家一直試圖尋找的「最小」幾乎是不存在的,自然界中的一切似乎都可以無限的分割縮小,微觀到一定程度後,我們的物理體系就會失效,人類的觀察和知識體系或許存在局限性,但是微觀世界中可能永遠都會存在更小的組成部分,由此有人提出了一個觀點,我們生存的宇宙,有沒有可能是一個原子呢?把一個原子放大1000倍,會出現一個微觀宇宙嗎?
如果不是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人類還無法知道微生物和細菌的存在,很多新技術都會改變人類對宇宙的看法,或許在未來科技快速發展,人類可以看到更加微觀的世界,發現原子中隱藏的奧秘也是很有可能的。
❼ 宇宙中哪些構造和人體的構造很相似
我們對宇宙做了很多假設,大多數人都接受宇宙的多元性,即宇宙的平行性。宇宙多元論認為,我們在空間中存在不止一個宇宙,還有多個平行宇宙。平行宇宙是指與原始母宇宙分離的子宇宙。早些時候,有科學家提出宇宙實際上是一個高層次的智能體,地球是其中一個微小的細胞,而人類是寄生在地球上的病毒。地球上發生的災難實際上是智能體的免疫和清除系統,旨在消滅人類病毒。
那麼為什麼黑洞有時會吞噬一些恆星呢?這說明,這個巨大有機體的免疫系統也會出錯,將其正常細胞作為外來病毒或異常細胞排斥,在免疫機制的作用下將其吞噬和破壞。根據這個推論,宇宙很可能是一個巨大的高級有機體。宇宙是一個巨大的生命體,地球是其中的一個細胞,那麼人類就是寄生在地球細胞上的病毒,那麼人類的一舉一動都可能被一些先進的生命體所監控,就像科學家在監控人體中的病毒一樣。
❽ 宇宙和大腦中神經元及其相似,那麼宇宙會是個生命體嗎
宇宙的誕生一直是困擾大家一個謎題,人類對宇宙的探索還要追溯到遠古時期,當時人類科技有限,還無法進入宇宙中,看一眼宇宙真實模樣,所以大家聯想到宇宙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進入現代社會後,生產力進步創造出很多天文望遠鏡和航空飛機,揭開了關於宇宙秘密,這時候大家才初步認識宇宙,不過有很多謎題等待人類揭開,對於古代人來說,現代人起碼看到宇宙的模樣
這一結論一出顛覆了大家的想像,畢竟在大家的認知中,宇宙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神經細胞,如果宇宙是一個相對成熟的大腦,那麼在這個大腦中是否還存在和人類一樣的超級文明的,它們現在又在何處呢?
❾ 給您一個清晰的宇宙架構,全面了解宇宙的尺度
為什麼人類有生之年,很難飛出太陽系?宇宙到底有多大?有限還是無限?這是個科學問題,也是個哲學問題。那麼,我們來說說宇宙的尺度。
在大多數人的眼裡,太陽系可能是這個樣子的。
其實這只是抽象的太陽系八大行星示意。真正的太陽系,即使屏幕再大100倍,肉眼也根本看不到各大行星,更不用說其它的小天體了。
我們的家園地球,直徑約為1275萬6000米,也就是12756公里。假設你身高1.8米,不算矮個兒了吧,需要約708萬個你疊起來才是地球的直徑,是不是覺得地球好大!
地月平均距離是384400公里,算一下,需要約2.14億個你疊起來,才能從地球到月球。我們最熟悉的"米"這個單位,已經不好用了。
地球到太陽的距離是1.49億公里,稱為一個天文單位,這是多遠呢?如果地球排列過去,要約11800個才能排到。太陽直徑139.2萬公里,日地間用太陽排列,只需要110個左右。110這個數字很有意思,因為這也是太陽直徑和地球直徑的倍數。
太陽看向地球,就好比身高1.8米的你,在200米外,看著直徑只有1.7厘米的地球,而地球上的你,身高只有2.4 納米,比目前晶元的最先進工藝5納米,還要小一倍,只有10個原子大哦。
水星,直徑4880公里,距太陽5790萬公里。水星在你的77.4米外,只有6.3毫米。
金星的個頭跟地球差不多,直徑12146公里,金日距離1.08億公里。金星在你的144.7米外,有1.62厘米大。
火星,直徑6779公里,距太陽2.28億公里。火星在你的304米外,有9毫米大。
木星,直徑142984公里,距太陽7.78億公里。木星在你的1040米外,有19厘米大。
土星,直徑120540公里,距太陽14.29億公里。土星在你的1.9公里外,有16厘米大。
天王星,直徑51118公里,距太陽28.71億公里。天王星在你的3.8公里外,有6.8厘米大。
海王星,直徑49532公里,距太陽45.04億公里。海王星在你的6公里外,只有6.6厘米大。
太陽系,到海王星的軌道這里,直徑已經達到了90億公里左右。公里也不好用了,我們用天文單位吧。
對了,還有個混得不好的小可憐,不久前被踢出九大行星的矮行星-冥王星也得提一下。它位於柯伊伯帶中,距離太陽約30天文單位。
柯伊伯帶這片區域很大,范圍從30天文單位到50天文單位。
以上所述,可以說是太陽系的核心,太陽系遠遠不止這么點。
再往外便是奧爾特星雲,距離從5萬天文單位,一直延伸到10萬天文單位。也就是0.8光年到1.5光年左右,這只是半徑,直徑1.6到3光年,這才是廣義上的整個太陽系。柯伊伯帶到太陽的幾十個天文單位距離,簡直不值一提!
人類目前製造的最快物體,帕克號太陽探測器,如果以每秒100公里的速度,從太陽附近飛來奧爾特星雲的邊緣最遠的位置,需要4500年!
你知道《流浪地球》要去哪裡嗎?《三體》中三體人的老家又在哪裡?
出了太陽系,我們來到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統,它就是距地球4.2光年的恆星-比鄰星。沒錯,它就是三體人的老家,也是流浪地球要來的地方。
越過比鄰星,離我們第二的是巴納德星,這是一顆距離我們約5.86光年的紅矮星。
距離我們第三的是伍爾夫359星,距離約7.7光年,也是一顆紅矮星。
我們來到第六的恆星,它就是天狼星,是一個雙星系統,距離我們8.9光年。它有兩個之最。天狼星A,全天恆星觀測中,最亮的一顆,而天狼星B,則是已知最大質量的白矮星。
在距離我們十光年以內的恆星系統大約有七個,而在距離我們100光年之內,恆星系統的數量則有數百上千個,有名的大角星、牛郎星、織女星等,都在這個范圍之內。
1000光年左右的位置,發現了一個距我們最近的已知黑洞。
我們在夜空中見到的那條淡淡的銀河,其實就是英仙臂,而不是真正的銀河系,真正的銀河系我們根本無法見到。
有名的蟹狀星雲就位於英仙座旋臂中,距我們約6500光年。
而我們就位於獵戶座旋臂上。獵戶臂約有3500光年寬、10000光年長。其中有難以計數的恆星系統和星雲。著名的天體參宿四、 參宿七、獵戶座星雲等,都在這里。所有旋臂組成了銀盤。
這里叫銀心,是一個棒狀結構,直徑約兩萬光年,厚一萬光年。我們距離銀心約26000光年。銀心的密度很大,銀河系約一半的恆星系統都在這里。中心區域稱為銀核,很多證據表明,這里存在著一個巨大的黑洞,我們距此約32600光年。銀河系所有的天體都是圍繞它在運動。
銀心與我們之間充斥著大量的星際塵埃,以至人類很難在可見波段看到它。銀核、銀心與銀盤組成了,我們在一般圖片或視頻中,所見到的銀河系模樣。
在這之外,還有一個巨大的銀暈,銀暈是球狀的,把銀核、銀心與銀盤包裹其中,直徑約為10萬光年,2015年,科學家發現實際可能更大,更新為15萬光年。
你以為銀河系就這么大了嗎?還沒完!在銀暈外還有一個更大的銀冕,一直延申到30萬至40萬光年處,這才是整個銀河系的尺度!我們的銀河系有約1000億至4000億顆恆星,數字跨度極大,但這又有什麼關系呢?1000億和4000億對於我們來說有沒有區別嘛。
地球有衛星月球,而銀河系也有衛星星系,而且還不少,已發現的有十幾個之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小麥哲倫星雲,每15億年繞銀河系軌道轉一圈。
走出銀河系,我們奔向更廣闊的天地。展開你無窮的想像力吧!
銀河系有一個鄰居,稱為仙女座星系。銀河系與仙女星系,和其它約50個星系,組成了一個更高群體-本星系群。本星系群直徑約有1000萬光年。
再往外是室女座超星系團,其中包含了約100個星系群和星系團。這里解釋一下,星系團是比星系群更大的群體,包含較少星系的稱為星系群,包含更多星系的稱為星系團,不要混淆了。室女座超星系團直徑約為2億光年,是一個扁平狀,擁有約2000個星系。我們的銀河系位於室女座超星系團的邊緣,正如太陽系於銀河系的偏僻位置。
繼續往外,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又稱為蘭天超星系團。包含了約10萬個星系,直徑達到5.2億光年。如此巨大的超星系團不再以空間分布來定義,而是通過引力分布來定義,這是比空間分布更先進的方法。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中心有一個巨大的引力源,稱為巨引源。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所有星系,都在以極高的速度奔向它,它還影響到了周圍的數百萬個星系。天文學家曾一度認為這是宇宙的中心。
再往外,雙魚-鯨魚座超星系團復合體,尺度大約是長10億光年,寬1億5千萬光年。這是目前已知最大的天文結構,它已經不再是團狀的結構了,而是纖維狀的,稱為大尺度纖維狀結構,類似人體的神經元結構。類型有超星系團復合體和星系長城。
現在發現的纖維狀結構越來越多,我們列舉一下。1985年發現英仙-飛馬座纖維狀結構;1987年雙魚-鯨魚座超星系團復合體;1989年發現了CfA2長城;1999年發現天貓-大熊座纖維狀結構;2005年發現史隆長城;2013年發現武仙-北冕座長城。為什麼總是看到英仙座、飛馬座這樣的名稱呢?這里就要解釋一下命名的規則了。比如英仙-飛馬座纖維狀結構,是在英仙座-飛馬座方位的投影。最新發現的武仙-北冕座長城長達100億光年!這不科學!這里說的不科學是真的不科學,它的發現極有可能顛覆宇宙大爆炸理論,顛覆現有的宇宙演化模型。它已經超出模型中均勻性尺度上限太多了,達8倍之巨!它的年齡約為100億年,這樣龐大和復雜的結構,不應該是宇宙早期形成的。
這一級的天文結構內,還有一種有意思的結構-超大類星體群,它們被認為是原超星系團/原超星系團復合體/大尺度纖維結構的前身。類星體只有恆星大小,卻能釋放星系千倍以上的能量。而且它在超高速移動,摧毀沿途的一切。想像一下,坦克在鬧市區橫沖直撞。這樣的傢伙組成的超大星體群,想想有多麼恐怖!世界上所有的坦克在一起組成團,隆隆向前,摧毀一切阻擋。哼,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實在找不到這樣的圖,大家自己想像吧。
這是纖維狀結構中的物質,那這些纖維狀之間的空間是什麼呢?也有個名詞,叫空洞。空洞內幾乎沒有星系,或星系極少,而且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溫度也低。想像一下,一片幾億光年范圍的區域,什麼都沒有,該是多麼寂靜。其實,根據引力分布,許多天文學家猜測,這里並不是空無一物,而是充斥著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暗物質,雖然密度比纖維狀結構小得多。網上還有一種說法,說我們銀河系在一個10億光年的空洞中。我找遍相關資料和論文,也搜索不到確切說法的來源,大家以後如果看到,就一笑了之吧。
假如宇宙是一片森林,可觀測宇宙就是一顆小樹,纖維狀結構就是這樹上的主枝,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就是主枝上的小枝,室女座超星系團就是樹葉,本星系群就是樹葉上的葉脈,銀河系就是細胞,太陽和地球就是原子核和電子,地球上的你我,我也沒法形容是什麼了。這片森林有多大?森林之外有什麼?我們完全不知道, 也永遠不可能知道。莊子說:夏蟲不可語冰。我們連夏蟲都不如,如何語冰。
眾所周知,宇宙在膨脹而且是加速度膨脹。根據哈勃定律,遙遠星系的退行速度與它們和地球的距離成正比。
到達一定距離的星系,退行的速度將超過光速(與相對論並不矛盾)。那麼這些光永遠不可能到達地球,我們也就永遠也無法知道這片森林是什麼樣子。現在只能計算光還能到達地球的距離,這個距離內的宇宙就稱為可觀測宇宙,也稱為哈勃體積,約為465億光年。人類何其渺小,在直徑930億光年的可觀測宇宙中,連塵埃都不是。
宇宙的尺度有視頻版,分為三期視頻。如有興趣請移步視頻,為您講解硬核又有趣的天文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