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元宇宙的設想
① 元宇宙的未來趨勢是什麼如何抓住新的機遇
1、元宇宙是個什麼東西?
假如我們現在所處的世界,是一個真實的世界,真實的宇宙,那麼元宇宙,其實就是一個虛擬的世界。你可以理解為把意識形態傳輸進入另一個世界裡,類似於我們玩的模擬人物游戲。
我們國家現在需要的是技術上的飛躍和突破,比如晶元、比如創新葯,還有那些極度依賴進口的行業。但製造業是我們國家的基石,也是打開全球市場的王牌。我們不會一定會和全世界走同一條路線,但全世界製造業相關的東西,大部分一定Made In China。所以,有任何新興的東西,一定要和中國製造聯系起來,找到對應生產的企業,就是穩穩的幸福。
② 說說你所理解的元宇宙
首先我們要了解元宇宙的概念是什麼。元宇宙(Metaverse)是虛擬時空間的集合,是利用科技手段進行鏈接與創造的,與現實世界映射交互的虛擬世界,具備新型社會體系的數字生活空間。那就讓我來說說我所了解的元宇宙是什麼。
一、元宇宙的概念來源。
元宇宙的八個關鍵特徵:即Identity (身份)、Friends(朋友)、Immersive(沉浸感)、Low Friction(低延遲)、Variety(多樣性)、Anywhere(隨地)、Economy(經濟)、Civility(文明)。
各個特徵都有它能夠實現的路徑。有三大實現路徑:①沉浸和疊加。沉浸式路徑的代表是VR技術;②激進和漸進。通往元宇宙的路徑,一直有激進和漸進兩種方式;③開放和封閉。元宇宙的路徑還存在開放和封閉兩種關系。
總結:以上就是我關於元宇宙的全部理解。在現實世界,我們大部分人都在工作,被稱為勞工。隨著進入元宇宙時代,大部分人是不工作的,少量的人在做創新創造和指揮機器人的工作,所以大部分人會在元宇宙時代從勞工轉變為玩工,在元宇宙裡面進行娛樂遊玩,從而進一步產生經濟價值。這是元宇宙當中資本化的邏輯。所以元宇宙的發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③ 怎麼理解元宇宙
-------怎麼理解元宇宙-------
④ 迅速躥紅的「元宇宙」到底是什麼是「風口」還是「虎口」元宇宙時代還有多遠
元宇宙實際上描述的是數字科技發展後人們對於未來世界的一種設想,一個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界限被進一步模糊的世界。元宇宙離我們尚遠。
元宇宙概念火熱的同時,也帶動相關概念股的漲勢,彷彿一夜間成為一個重要的投資風口。但也有聲音提醒,要謹防「風口」變「虎口」。
「幾乎每次大的概念或全球性的概念出現時,都會出現類似的資本市場波動,如幾年前的區塊鏈泡沫等等。」在李洋看來,這不過是「歷史的不斷重演」。
相關信息:
為了打造可與現實世界媲美的「真實感」,元宇宙不僅需要注重人體的「五感」(視覺,聽覺,味覺,觸覺,感覺),還需打造環境的真實感以及社會經歷的真實感。這需要不同的前沿技術在背後作支撐,涉及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技術,以及大數據、傳輸技術、邊緣計算、雲計算、圖形計算、AI(人工智慧)等。
它需要多種前沿相關技術的高度融合才可能實現,但現在看來我們還遠遠沒有達到這一步。
首先,從技術層面看,元宇宙與當前的某些技術環節具有相關性。如我們熟悉的VR、AR、人工智慧、圖形計算等。換言之,當前眾多前沿數字技術都屬於元宇宙的技術細節。
其次,它承載對於未來互聯網形態的期待與寄託。當前,全球互聯網行業在經過野蠻生長之後,迎來較大的監管與輿論壓力,需要以此尋求新的發展機會。
最後,從大環境來看,受新冠疫情持續影響,越來越多的工作都是通過在線上完成,現實與虛擬的界限也隨著日益變得模糊。疫情加速線上線下融合的同時,也成為人們討論未來世界的由頭。
從潛在應用場景看,李洋指出,當前比較接近元宇宙應用場景的是虛擬經濟和游戲產業。在這方面,中國市場商業化相對其他國家而言也處領先地位。未來如果元宇宙落地變現,中國游戲產業或將迎來新機遇。
⑤ 元宇宙有哪些實現路徑可能帶來哪些挑戰
元宇宙是一個平行的虛擬世界,具有連接感知和共享特徵的3D虛擬空間。之前有柳夜熙,一個虛擬世界出現的人物,打造出了奇特幻境,一下子成為人物界的天花板。
元宇宙是一個提出的概念,不是一個產品,讓一個設想實現了信息的互通。神奇的是在現實世界實現虛擬的場景,比如一場沉浸式的游戲,AR眼睛只是思想到了虛擬的場景,後面的突破實際上是穿越版的體驗;一場虛擬的工作,同事和辦公環境可以進行設置等。
元宇宙的設想不是一場夢,有很多的企業付諸行動,為了參與元宇宙世界規則體系制定,有些公司著手布局元宇宙世界框架。相信可能有機會實現工作、學習和生活更好協調的時候。
⑥ 現在有關元宇宙的設想仍依賴於VR、AR等設備,未來是否有更便捷的方式進入到元宇宙中
不需要沉重設備就可以進入到元宇宙虛擬空間的未來,非常值得期待。
⑦ 「元」宇宙到底是個啥
全世界似乎都在談「元宇宙」。到底什麼是「元宇宙」?它為什麼突然火了?它離我們還有多遠?
比拼想像力的時候到了
什麼是「元宇宙」?截至目前,還沒有一個被廣泛認可的確切定義,人們對它的描述,還處在「比拼想像力」階段。
近日,美國社交媒體平台Facebook宣布,該平台的品牌部分更名為「Meta(元宇宙)」,其創始人提出的「元宇宙」,打算讓真人置身網路。他在演講視頻里說:「下個階段的平台和媒體,會讓人更有身臨其境之感,你將不僅僅是從旁觀看,而是置身『實體互聯網』之中。這就是『元宇宙』……當我把小孩的視頻發給我父母時,他們會覺得自己就像和我們在一起樣,而不是只通過一個小小的屏幕觀看;當你和朋友玩 游戲 時你會覺得跟他們同處同一世界,而不是獨自面對電腦。」
他在視頻里還呈現出多種設想的「元宇宙」場景,比如,開會時,真人、虛擬人、機器人出現在同一空間中。一位女士想通過網路連線分享自己在現實街道上看到的塗鴉,這幅塗鴉瞬間就逼真地展現在所有人眼前。
緊隨其後,不少互聯網從業者也紛紛拋出自己對「元宇宙」的理解。有的說,這事精彩就精彩在它的不確定性上。有的說,人們必須改變思維方式,「比如,現在我們以為AR(增強現實)是進入虛擬世界的通道,但未來它可能還將成為我們回到真實世界的紐帶。」
那麼,科研人員怎麼看「元宇宙」?智能信息處理研究學者陳捷援引了「元宇宙鼻祖」、科幻作家尼爾·斯蒂芬森1992年在其著作《雪崩》中提出的概念:「元宇宙」是平行於現實世界的始終在線的虛擬世界。在這個世界中,除了吃飯、睡覺需要在現實中完成,其餘都可以在虛擬世界中實現。
在陳捷看來,雖然「元宇宙」的出現與發展,將面臨諸多技術層面及 社會 規范層面上的挑戰,但它是人類交互願望與技術發展的必然走向。多年從事人工智慧研究的張軍平則認為:「『元宇宙』就是讓真人真正生活在虛擬世界裡。」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沈陽團隊嘗試給「元宇宙」下一個規整的定義。
他們在近期發布的《2020-2021年元宇宙發展研究報告》中提道:「元宇宙」是整合多種新技術而產生的新型虛實相融的互聯網應用和 社會 形態,它基於擴展現實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
基於數學孿生技術生成現實世界的鏡像,基於區塊鏈技術搭建經濟體系,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份系統上密切融合,並且允許每個用戶進行內容生產和世界編輯。這串概念下面還有一排小字:「元宇宙」仍是一個不斷發展、演變的概念,不同參與者以自己的方式不斷豐富著它的含義。
鼓勵 探索 ,警惕忽悠
即便「元宇宙」概念尚不清楚,也無法阻擋它成為資本和輿論的焦點。陳捷說,人類不滿足烽火狼煙、飛鴿傳書的通信方式,於是發明了電話、電報,不滿足只聽到聲音,於是發明了視通話,不滿足簡單看見平面的已有的影像,於是發展出了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為了滿足暢游世界的夢想,一方面在現實世界發展 科技 ,另一方面通過技術構建虛擬世界。
不過,當人們看到「元宇宙」概念里出現的擴展現實、數字孿生、區塊鏈、人工智慧等廣為人知的技術名詞時,仍不免冒出一串問號:「『元宇宙』就是這些?沒什麼新東西呀!是不是炒作?」
前不久,教育部 科技 發展中心原主任李志民連發兩文,表達了對「元宇宙」概念的謹慎態度。他認為,「任何產業或行業的重大改變,都是技術上逐步積累的結果,是有明顯徵兆的」,而這次的「元宇宙」概念,彷彿是被資本包裝之後「突然蹦了出來」一樣。
也有一種聲音認為,恰恰是平靜催生了熱鬧。沈陽就「『元宇宙』為啥突然火了」給出三方面理由: 社會 進步以技術為本,但近些年互聯網領域的技術概念有些枯竭;普通用戶對手機審美疲勞,期待新鮮事物;資本缺乏新熱點,需要新方向。
秉承理性和開放的態度,李志民對「元宇宙」的走紅評論道:「任何對人類未來發展的 探索 都應該鼓勵,任何以科學為名義的忽悠都需要警惕。」技術這把尺子現在量不出來不論「元宇宙」是虛火還是真火,它都製造了一個讓全世界集中審視熱門技術的機會。人們渴望知曉「元宇宙」距離現實到底有多遠,就必須先把目光聚焦到 科技 本身。正如陳捷所說,現實世界的 科技 水平決定了「元宇宙」的上限。
為了查明「元宇宙」的技術可行性,張軍平瀏覽了國內最近出版的《元宇宙通證》,書中一幅「『元宇宙』六大支撐技術」的分析圖令他印象深刻。他認為,「元宇宙」就像是一個「水果拼盤」,「目前技術上沒有太多突破,但業界又希望整合這些技術形成一個全新的應用。」
作為全球 科技 巨頭之一,微軟也布局了「元宇宙」,他們認為,「元宇宙」的本質在於構建一個與現實世界持久、穩定連接的數字世界。
高通公司在XR(擴展現實,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的統稱)領域已經積累了十餘年。當被問到「XR技術距離讓人『虛實難辨』還有多遠」時,該公司 XR業務中國區負責人表示不好預測。
再把目光轉向國內互聯網大廠,「元宇宙」似乎更遠了。某知名互聯網企業的員工透露,他們目前不便談論「元宇宙」,原因有二:一是這一概念涉及貨幣等因素,政策風險較高;二是當今技術水平還遠遠達不到創造「元宇宙」的要求。
陳捷坦言,目前「元宇宙」更像是人們的願景,這種願景可能承載了人們對技術發展的信心,也承載了人們對各種「夢想成真」的渴望。
張軍平直白地說:「目前很多核心技術問題沒有解決。」當被問及「『元宇宙』距離現實還有多遠」時,他話鋒一轉,說:「我想起網上一個關於區塊鏈的玩笑,說『目前區塊鏈的盈利,主要集中在區塊鏈的相關講座上』。」
⑧ 什麼是元宇宙元宇宙為企業發展帶來哪些新思路
什麼是元宇宙?
元宇宙會是由科技公司創建和運營的虛擬世界,還是結合物理和數字化技術的增強現實體驗?出現在手機上的位置服務和博物館、商店中的虛擬物品展示都屬於元宇宙這個范疇嗎?以上關於元宇宙的兩種觀點都是正確的。
元宇宙是互聯網的下一次迭代,人類與其的交互模式將是虛擬、實時、三維和物理體驗的組合,所有人的工作、購買和消費方式都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對人類社會和生活的影響將比智能手機的影響更加深遠。
通過回顧模擬交易流程,企業就可以確定需要改進哪些地方,從而為客戶和員工在整個交流過程中創造更好的體驗,對品牌保持積極友好的印象。而且通過元宇宙中的虛擬交互,可以節省人工成本,員工只需與虛擬人互動即可。
除此之外,用戶還可以通過增強現實體驗與3D數字商品進行接觸,在購買實物之前就能清楚這個商品是否適合自己。
⑨ 元宇宙的定義、產生及問題——讀趙國棟等著《元宇宙》
如今,元宇宙已是前景廣闊的投資主題。比如,元宇宙概念的游戲公司Roblox,上市當天的股價漲幅就接近10倍,成為美國資本市場炙手可熱的明星股。鼓吹者稱,它將徹底改變幾乎所有的行業和功能。
一、元宇宙的定義
在該書中,援引了幾種不同的「元宇宙」的定義,但都沒有Mathew Ball的定義更加簡明清晰。作為全球最早且最全面介紹「元宇宙」的「專業人士」,他認為:
「The Metaverse is a massively scaled and interoperable network of real-time rendered 3D virtual worlds which can be experienced synchronously and persistently by an effectively unlimited number of users with an indivial sense of presence, and with continuity of data, such as identity, history, entitlements, objects, communications, and payments.」
元宇宙是一個由實時渲染的三維虛擬世界組成的大規模、可互操作的網路,可由有效的、無限數量的用戶同步和持續地體驗,具有個人存在感,並具有身份、歷史、權利、物品、通信和支付等數據上的連續性。
Mathew Ball特別列舉了人們對元宇宙存在三種常見的誤解,即被錯誤地描述成虛擬現實、電子游戲或者網路製作工具。事實上,這些只是元宇宙的一部分,或者相關的軟體、設備罷了,並非元宇宙的全部內涵。
二、產生的背景
元宇宙的產生,既有技術發展的支持,也適應了新興消費群體的需求變化。
(一)M世代
M世代(Metaverse Generation)指的是伴隨著互聯網和智能能手機一起成長的這一代人。他們大約出生於1995年到2010年之間,特點是幾乎不缺乏物質,而存在更多的精神需求,樂於共享和創造。
M世代的亞文化圈有:二次元、國風國潮、游戲電競、潮玩酷物、硬核科技、御宅族、cosplay、寵物、新舞音、新藝術、新競技、街頭野外等。
在元宇宙中的虛擬商品自然也吸引了M世代的目光。
(二)技術發展
元宇宙的興起與網路、圖形、人工智慧等方面技術的日新月異息息相關,代表性的技術及產品有:5G通信、Wi-Fi 6、雲計算、區塊鏈、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等。
元宇宙借用超大陸的地理概念,代指那些提供了元宇宙基本要素的平台,包括數字創造、數字資產、數字交易和數字消費。有代表性的超大陸有:軟體系統中的iOS和安卓、圖文信息中的微信、短視頻中的抖音、游戲中的Roblox、跨硬體平台的鴻蒙操作系統、軟體和數據之間統一平台的以太坊。
與以往的網路世界不同,元宇宙的大部分內容都是用戶自己創作的。簡便易用的製作工具降低了用戶的創作門檻,也為元宇宙提供了豐富的數字內容。這也是抖音短視頻吸引用戶超過微信的重要原因。
三、需要注意的問題
「元宇宙」是一個正在發生並持續變化的全新事物,由此也帶來了一系列的新問題,大致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一)哲學
「元宇宙」完全可以想像為一個由信息構成的網路。「元宇宙」的參與者有生物人、電子人、數字人、虛擬人、信息人,最終都演變為有機體和無機體,人工智慧和生物基因技術的結合,形成所謂的「後人類」。這種「後人類社會」的形成過程,也可以看作是生命形態從「碳基生命」向「硅基生命」的過渡。
腦機介面,可以讓數字化技術直接理解大腦的指令;外骨骼則直接增強人的體力。如果把人類和智能機械結合在一起,就可以兼備兩者的優點,成為半機械人(Cyborg)。更進一步的,隨著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未來則可能產生「硅晶元+人工智慧+鋼鐵骨骼+橡膠皮膚」形式的硅基生命。
一旦生命形態發生了徹底的變化,無疑會出現伴隨而來的深遠的哲學問題。
(二)規則
如何在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之間形成良性的互動和發展,從理念、技術到文化層面進行互補和平衡,形成新的文明生態,是人類在元宇宙時代必須面臨的挑戰。
與現實世界一樣,元宇宙也必須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維持和諧的秩序,避免網路暴力和犯罪。這就需要對於元宇宙的整體規則做出必要的設計,建立虛擬環境下的道德和法律規范。
(三)經濟
元宇宙經濟要素包括數字創造、數字資產、數字市場、數字貨幣、數字消費。元宇宙下的經濟規則與現實世界差異很大,既沒有實物的生產和運輸,消費也不直接用現金,無法以許多傳統經濟學的理論進行分析。
傳統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有:資源具有稀缺性,經濟個體都是利己的,經濟個體都是理性的。而元宇宙的數字資產幾乎可以無限復制,且成本極低。不僅是用戶在創作商品,人工智慧也同樣可以,商品的價值則由用戶的喜好決定。那麼對於元宇宙而言,勞動決定價值、邊際效益遞減等經典理論均不再有效。
此外,科技創新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新問題。比如,區塊鏈的分布式賬本機制,打破了中心節點壟斷信息的霸權,同時也使大型互聯網公司在追逐商業利益的驅使下,形成了新的壟斷。Roblox所發行的在內部消費的貨幣,已可以提現。這無疑給洗錢提供了便利,有突破金融監管的巨大風險。
如此一來,新經濟理論的研究和經濟管控的手段都需要隨之有所發展。
小結
該書的內容有堆砌的嫌疑,只是一本迎合元宇宙的暢銷書而已。不過,在元宇宙本身也處於眾說紛紜,不斷變化發展之下,通過書中已收集的一些材料,進行一番整理和分析,也可以得到關於元宇宙的一些端倪。所謂,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總而言之,一個新事物的產生和發展一般不會一帆風順。我們既要看到它在未來的趨勢和潛力,也要謹慎應對可能存在的風險,盡可能發揮元宇宙的良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