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怎麼調合約
1. 一學就會,手把手教你用Go語言調用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調用是實現一個 DApp 的關鍵,一個完整的 DApp 包括前端、後端、智能合約及區塊 鏈系統,智能合約的調用是連接區塊鏈與前後端的關鍵。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智能合約調用的基礎原理。智能合約運行在以太坊節點的 EVM 中。因此要 想調用合約必須要訪問某個節點。
以後端程序為例,後端服務若想連接節點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雙 方在同一主機,此時後端連接節點可以採用 本地 IPC(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進 程間通信)機制,也可以採用 RPC(Remote Procere Call,遠程過程調用)機制;另 一種情況是雙方不在同一台主機,此時只能採用 RPC 機制進行通信。
提到 RPC, 讀者應該對 Geth 啟動參數有點印象,Geth 啟動時可以選擇開啟 RPC 服務,對應的 默認服務埠是 8545。。
接著,我們來了解一下智能合約運行的過程。
智能合約的運行過程是後端服務連接某節點,將 智能合約的調用(交易)發送給節點,節點在驗證了交易的合法性後進行全網廣播,被礦工打包到 區塊中代表此交易得到確認,至此交易才算完成。
就像資料庫一樣,每個區塊鏈平台都會提供主流 開發語言的 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軟體開發工具包),由於 Geth 本身就是用 Go 語言 編寫的,因此若想使用 Go 語言連接節點、發交易,直接在工程內導入 go-ethereum(Geth 源碼) 包就可以了,剩下的問題就是流程和 API 的事情了。
總結一下,智能合約被調用的兩個關鍵點是節點和 SDK。
由於 IPC 要求後端與節點必須在同一主機,所以很多時候開發者都會採用 RPC 模式。除了 RPC,以太坊也為開發者提供了 json- rpc 介面,本文就不展開討論了。
接下來介紹如何使用 Go 語言,藉助 go-ethereum 源碼庫來實現智能合約的調用。這是有固定 步驟的,我們先來說一下總體步驟,以下面的合約為例。
步驟 01:編譯合約,獲取合約 ABI(Application Binary Interface,應用二進制介面)。 單擊【ABI】按鈕拷貝合約 ABI 信息,將其粘貼到文件 calldemo.abi 中(可使用 Go 語言IDE 創建該文件,文件名可自定義,後綴最好使用 abi)。
最好能將 calldemo.abi 單獨保存在一個目錄下,輸入「ls」命令只能看到 calldemo.abi 文件,參 考效果如下:
步驟 02:獲得合約地址。注意要將合約部署到 Geth 節點。因此 Environment 選擇為 Web3 Provider。
在【Environment】選項框中選擇「Web3 Provider」,然後單擊【Deploy】按鈕。
部署後,獲得合約地址為:。
步驟 03:利用 abigen 工具(Geth 工具包內的可執行程序)編譯智能合約為 Go 代碼。abigen 工具的作用是將 abi 文件轉換為 Go 代碼,命令如下:
其中各參數的含義如下。 (1)abi:是指定傳入的 abi 文件。 (2)type:是指定輸出文件中的基本結構類型。 (3)pkg:指定輸出文件 package 名稱。 (4)out:指定輸出文件名。 執行後,將在代碼目錄下看到 funcdemo.go 文件,讀者可以打開該文件欣賞一下,注意不要修改它。
步驟 04:創建 main.go,填入如下代碼。 注意代碼中 HexToAddress 函數內要傳入該合約部署後的地址,此地址在步驟 01 中獲得。
步驟 04:設置 go mod,以便工程自動識別。
前面有所提及,若要使用 Go 語言調用智能合約,需要下載 go-ethereum 工程,可以使用下面 的指令:
該指令會自動將 go-ethereum 下載到「$GOPATH/src/github.com/ethereum/go-ethereum」,這樣還算 不錯。不過,Go 語言自 1.11 版本後,增加了 mole 管理工程的模式。只要設置好了 go mod,下載 依賴工程的事情就不必關心了。
接下來設置 mole 生效和 GOPROXY,命令如下:
在項目工程內,執行初始化,calldemo 可以自定義名稱。
步驟 05:運行代碼。執行代碼,將看到下面的效果,以及最終輸出的 2020。
上述輸出信息中,可以看到 Go 語言會自動下載依賴文件,這就是 go mod 的神奇之處。看到 2020,相信讀者也知道運行結果是正確的了。
2. 以太坊合約中一個合約是否可以調用另外一個合約
可以的,參考合約之間的交互。數字貨幣交易平台幣匯。比如我正試圖從另一個工廠合約中簽智能合約,然後重新部署新智能合約的地址。然而,它返回的地址是交易哈希值而不是合約地址。我相信這是因為當地址被返回時合約尚未開采。當我使用Web3部署智能合約時,它似乎一直等到智能合約被部署完成後才輸出合約地址。
3. 使用Web3J與第三方合約交互——批量轉賬
之前使用NodeJs與智能合約交互,都是訪問的自己部署的合約。最近要對線上第三方合約進行轉賬操作,人數比較多,一筆筆操作起來手指都點斷了還容易出錯。既然代幣Token都遵守ERC20協議,肯定有統一的Transfer(轉賬)方法供客戶端調用,那麼編寫程序實現自動轉賬應該可以實現,去查了相關資料發現web3j是不錯的選擇。
輕量級客戶端與以太坊交互的Java庫。
既然是調用第三方合約那麼肯定需要知道合約地址,合約地址定義了到哪裡去訪問合約;
ABI(Application Binary Interface): 應用程序二進制介面,定義了智能合約提供的方法功能
若是無法獲取到ABI介面,也可以使用solc編譯生產bin和abi文件。
(生產代理類時可以指定包路徑和類名)
這樣一來,便可以使用程序完成批量轉賬操作。
後來研究發現,使用NodeJs直接調用Web3也可以實現對應功能,不過還是對Java更熟悉一些,就採用了Java的方式。
4. web3合約交互怎麼取消
不可取消。智能合約(Solidity代碼)是Web3建設的基礎,是搭建去中心化生態的奠基,智能合約允許在沒有第三方的情況下進行可信交易,這些交易可追蹤且不可逆轉。Web 3 是一些技術人員為使用去中心化區塊鏈(比如比特幣和以太坊等加密貨幣使用的共享賬本系統)而構想出的新型互聯網。
5. 如何開發編譯部署調用智能合約
在Solidity中,一個合約由一組代碼(合約的函數)和數據(合約的狀態)組成。合約位於以太坊區塊鏈上的一個特殊地址。uint storedData; 這行代碼聲明了一個狀態變數,變數名為storedData,類型為 uint (256bits無符號整數)。你可以認為它就像資料庫裡面的一個存儲單元,跟管理資料庫一樣,可以通過調用函數查詢和修改它。在以太坊中,通常只有合約 的擁有者才能這樣做。在這個例子中,函數 set 和 get 分別用於修改和查詢變數的值。
跟很多其他語言一樣,訪問狀態變數時,不需要在前面增加 this. 這樣的前綴。
這個合約還無法做很多事情(受限於以太坊的基礎設施),僅僅是允許任何人儲存一個數字。而且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可以來存取這個數字,缺少一個(可靠 的)方式來保護你發布的數字。任何人都可以調用set方法設置一個不同的數字覆蓋你發布的數字。但是你的數字將會留存在區塊鏈的歷史上。稍後我們會學習如 何增加一個存取限制,使得只有你才能修改這個數字。
代幣的例子
接下來的合約將實現一個形式最簡單的加密貨幣。空中取幣不再是一個魔術,當然只有創建合約的人才能做這件事情(想用其他貨幣發行模式也很簡單,只是實現細節上的差異)。而且任何人都可以發送貨幣給其他人,不需要注冊用戶名和密碼,只要有一對以太坊的公私鑰即可。
注意
對於在線solidity環境來說,這不是一個好的例子。如果你使用在線solidity環境 來嘗試這個例子。調用函數時,將無法改變from的地址。所以你只能扮演鑄幣者的角色,可以鑄造貨幣並發送給其他人,而無法扮演其他人的角色。這點在線 solidity環境將來會做改進。
6. 智能合約abi弄不出來怎麼辦
一般來說,部署智能合約的步驟為:
1啟動一個以太坊節點 (例如geth或者testrpc)。
2使用solc編譯智能合約。 => 獲得二進制代碼。
3將編譯好的合約部署到網路。(這一步會消耗以太幣,還需要使用你的節點的默認地址或者指定地址來給合約簽名。) => 獲得合約的區塊鏈地址和ABI(合約介面的JSON表示,包括變數,事件和可以調用的方法)。(譯註:作者在這里把ABI與合約介面弄混了。ABI是合約介面的二進製表示。)
4用web3.js提供的JavaScript API來調用合約。(根據調用的類型有可能會消耗以太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