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智慧教育
1. 網龍華漁教育:用科技創新驅動教育元宇宙
7月24日,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以下簡稱“峰會”)在福州成功閉幕。這是網龍連續5年以峰會唯一的“特殊貢獻品牌合作夥伴”的身份參與這場數字盛會。
作為福建數字經濟龍頭企業,網龍不斷將教育資源轉換為“數據要素”。2021年,營業收入首次突破70億元,同比增長14.6%,其中教育業務的收入為32.3億元,占集團總收入的45.9%,同比增長32.2%,創近四年來最高漲幅。
目前,網龍的教育版圖已經覆蓋全球192個國家和地區,用戶超1.5億,和20多個“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建立了數字教育領域的戰略合作關系。
本屆峰會,網龍華漁教育帶來了近20款產品及數字化教育整體服務方案,包括:數字體育、網龍星際研學、中央電化教育館中小學虛擬實驗、新基建“5G+智慧教育”應用示範項目、元宇宙共創實驗室、中國好問題大賽、中國好黨員、網龍天諾-AI數字人、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平台等。
今年網龍展館特別打造了教育元宇宙專區,為參觀者展示了有關元宇宙的前沿技術和成果,以及教育元宇宙的無限潛力。包括:高擬真的數智人、可隨時“變身”的“換臉面捕”技術體驗、可突破空間限制的沉浸式VR“元訪談”等。
步入網龍華漁教育元宇宙專區,為本屆數字峰會特別打造的高擬真數智人緩緩走近,“大家好,我是網龍首席執行官熊立的數智人形象,歡迎大家來到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和網龍一起探索教育元宇宙……”
網龍首席執行官熊立博士接受現場媒體的采訪
作為本屆峰會上的另一大亮點,網龍的“換臉動捕”技術吸引了大量觀眾和媒體互動和關注。該技術是網龍華漁教育產品“AI教師”所包含的一項核心技術,使用者通過軟體,即可在元宇宙(虛擬的空間)里關聯一個新的形象,這個形象可以是自己的高仿形象、也可以是明星、甚至可以是動物或者卡通。“AI教師”的成果和技術將有力支持人們未來在元宇宙中進行高度虛擬化、場景化的沉浸式學習、社交。
亮點紛呈的網龍華漁教育展館,同時也吸引了體育項目世界冠軍張傑和林慧敏前來展館現場,並體驗了“數字+體育”的魅力。他們在體驗之後表示,有了數字化、科技化、智能化技術的加持,體育事業的發展就如虎添翼,訓練起來更有趣、更高效了。今年網龍組建的Fuzhou DET車隊代表福州首次出征F1電競中國冠軍賽,是本賽季華南區唯一的職業車隊。網龍華漁教育正積極參與數字體育產業布局,在有關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聯合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福建省電子競技協會、中鐵協等合作夥伴,整合資源,協作創新,努力促進本地數字體育產業發展,並打造福建“海峽國際電競港”的新名片。
體育項目世界冠軍張傑、林慧敏前來展館現場,體驗了網龍“數字+體育”的魅力
網龍自2010年進入教育領域,便開始布局教育內容和教育資源的數字化、教學體驗及教學過程的虛擬化,已初步形成了硬體、軟體、內容三頭並進的教育產品生態圈。打造出了一套覆蓋K12教育階段的整體數字教育解決方案,涵蓋了課前、課中、課後所有教學場景。
截至2021年底,網龍已建成了擁有海量3D素材的內容資源庫;製作的學習目標多達140萬個;研發的AI課件已覆蓋國內小學、初中的主要學科。旗下備授課軟體“101教育PPT”的裝機量近千萬;普羅米休斯繼續保持國際市場份額第一的領導者地位。另外,網龍協助政府打造了面向全球的“中國·福建VR產業基地”,已建成全球最大的“一站式”VR體驗中心;與中央電教館聯合推出的中小學虛擬實驗已覆蓋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10000多所學校;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技術研究所共同發起“教師電子圖書館”項目已陸續落地。
未來,網龍將持續用科技創新,驅動以“元宇宙”為載體的、新形態的、各領域深度融合的數字化教育,創建一個“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全球終生學習社區,讓優質的教育資源惠及更多普通人群。
2. 國內哪些公司布局了元宇宙
元宇宙如下:
天眼查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元宇宙」商標已被多家公司及自然人申請注冊,相關商標申請信息超240條。騰訊、愛奇藝、快手、中青寶。位元組跳動等多家公司先後布局。
今年7月,快手關聯公司北京達佳互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申請注冊多個「快手元宇宙」商標;6月,Soul關聯公司上海任意門科技有限公司申請了「年輕人的社交元宇宙」相關商標。重慶愛奇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也申請注冊了「奇遇元宇宙」等商標。
元宇宙:
元宇宙(Metaverse)一詞,誕生於1992年的科幻小說《雪崩》,小說描繪了一個龐大的虛擬現實世界,在這里,人們用數字化身來控制,並相互競爭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到現在看來,描述的還是超前的未來世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元宇宙
3. 教育元宇宙的特徵
教育元宇宙的特徵:
1、虛擬與現實全面交織
教育元宇宙不僅停留於空間的模擬復制,還把教育的現實要素(教育內容、教育目的、角色關系、管理模式等)融入其邏輯體系,進而基於虛擬空間和教育系統的關聯特質衍生出新的教育體系,最後實現虛擬教育空間體系與現實教育系統的締結融合,構成教育者、學習者、教育活動參與者跨越虛擬與現實的基礎條件。
2、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能夠以虛擬化身份構建多渠道交互方式,利用終端設備模擬視聽動觸等交互效果,完成學習互動與交流。此外,教育元宇宙的境域構造既保留了真實世界的教育活動價值,又跨越了現實空間限制和物理阻礙,使教育主體由單一的現實屬性形成適應虛與實的「兩棲」素養,讓其在交織的二重空間內完成兼具自由性和創造性的教育活動。
3、人類與機器全面協同
教育元宇宙作為銜接虛擬與現實的技術生態系統,經由智能感知、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的高度整合,使教育主體與技術之間的勞動關系變得緊密。教育主體的勞動方式逐漸上升到思維與創意的設計,然後通過腦機介面技術,即時將思維設計轉化為虛擬空間的實在場景。教育主體憑借想像和創意隨意構建新型的教育空間,可以極大地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4、智能技術的智能性將得到彰顯
例如教育元宇宙通過精準的學習者畫像,為教師提供教學設計依據,實現差異化教學。同時,畫像結果還能使教育元宇宙更加精準地向學習者推送多模態的學習資源,彰顯新興技術的服務價值,更好地滿足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
總之,在教育元宇宙中,人與技術的依存關系得到更深程度的表現,人與機器的協同機制也更加靈活高效。
5、學校與社會全面聯結
教育元宇宙通過銜接虛擬空間與現實空間,消解了教育與社會的「圍牆」和邊界。美國哲學家、教育學家杜威提出了「學校即社會」的教育原則,但現實桎梏使該原則難以實現。
在教育元宇宙中,基於區塊鏈與虛擬現實技術的支持,學校體系和社會體系可以聯通,學校與社會之間不再存在圍牆。此外,真正的終身教育和學習型社會願景將在教育元宇宙的作用下成為現實。
4. 當教育遇上元宇宙,未來怎麼教育、怎麼培育教師
可以讓教師在元宇宙中進行教學訓練,把訓練的過程通過元宇宙技術錄制下來,觀看視頻,並且分析教學過程中的表現
5. 元宇宙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
當我們所有人通過硬體設備在元宇宙相遇,這里的相遇指的是我們的意識,然後可以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也就是所謂的沉浸式體驗,效果逼真。我們在元宇宙里的身份是建立於虛擬平台里的一個身份,我們在現實里還是我們自己。
我們在元宇宙里可以體驗各種生活日常,也可以觸及我們腦中虛擬的一切,在元宇宙的世界裡,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即我們在元宇宙中可以完成現實里可以完成的,也可以超越現實,不得不承認,這個概念確實很棒。
基於元宇宙的技術支柱,構建完美的VR境界,實現虛實聯動,這大概就是元宇宙的本質了。
6. 去年出現的」元宇宙「概念與幼兒園多媒體課件設計有哪些關聯
具體關聯如下:
1、在未來的高度沉浸、互動性極強的教育元宇宙中,教育效果也必將大幅提升。
2、元宇宙對教育的賦能,可能體現在技術、數字、社會理念變革等多個層面。
3、高度模擬並超越現實教育場景的虛擬教室里,最大的變化是情景式教學模式,這會讓課堂會變得十分炫酷:師生可以在其中切換到任何跨時空的環境場景,如進入史前世界近距離觀察恐龍、在璀璨的太空中遨遊、穿梭在馬里亞納海溝中、完成一個復雜的生物實驗等等,教師需要發散思維設計更有趣的多媒體課件。
7. 元宇宙在哪最容易實現
電商購物、娛樂游戲、文旅景區、教育教學、工業生產、醫療健康、遠程辦公協作、社交、展覽展示和智慧管理領域容易實現。
元宇宙應用場景包括電商購物、娛樂游戲、文旅景區、教育教學、工業生產、醫療健康、遠程辦公協作、社交、展覽展示和智慧管理等十大領域。藉助元宇宙應用場景開發、映射和孿生,為企業和個人提供一個跨越物理世界,虛實融合的三維全景式、開放式、全天候的社交辦公娛樂空間。
元宇宙可以帶來以下顛覆
第一,有選擇地解放人類天性。在物理層面,元宇宙一方面逼真地模擬了一部分現實世界中的時空規定性,另一方面又超越、解放了一部分現實世界中的時空規定性。比如,游戲中的玩家在元宇宙中有時候需要通過模擬現實世界的走、跑、跳等動作來移動,又可以進行飛翔或瞬時的地理遷移。
在現實世界裡,人可能只能跳躍到一定的高度,因為地球重力是恆定的。但在元宇宙世界中,無論是火星元宇宙還是月球元宇宙,跳躍的高度可以任意設定。元宇宙之所以能夠帶來自由感,主要因為它有選擇地解放了人類的天性。
第二,AI生成,用戶參與。元宇宙具有龐大的地理空間供用戶選擇和探索。一種發展方向是由AI生成現實世界所沒有的地圖,比如Beer Buddy公司開發的一種元宇宙地圖定位APP,可以幫助用戶尋找酒友。
8. 「元宇宙」火了,這玩意到底是啥
元宇宙(Metaverse)是利用科技手段進行鏈接與創造的,與現實世界映射與交互的虛擬世界,具備新型社會體系的數字生活空間。[12]
元宇宙本質上是對現實世界的虛擬化、數字化過程,需要對內容生產、經濟系統、用戶體驗以及實體世界內容等進行大量改造。但元宇宙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是在共享的基礎設施、標准及協議的支撐下,由眾多工具、平台不斷融合、進化而最終成形。[23]它基於擴展現實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基於數字孿生技術生成現實世界的鏡像,基於區塊鏈技術搭建經濟體系,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份系統上密切融合,並且允許每個用戶進行內容生產和世界編輯。[23]
元宇宙一詞誕生於1992年的科幻小說《雪崩》,小說描繪了一個龐大的虛擬現實世界,在這里,人們用數字化身來控制,並相互競爭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到現在看來,描述的還是超前的未來世界。[1]關於「元宇宙」,比較認可的思想源頭是美國數學家和計算機專家弗諾·文奇教授,在其1981年出版的小說《真名實姓》中,創造性地構思了一個通過腦機介面進入並獲得感官體驗的虛擬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