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螞蟻鏈
Ⅰ 元宇宙概念是什麼意思
01廣義的,元宇宙(Metaverse)是一個虛擬時空間的集合,由一系列的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和互聯網(Internet)所組成。表示「超越宇宙」的概念: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運行的虛擬空間。
狹義的,「元宇宙」概念最早起源於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說《雪崩》,是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虛擬世界。只要戴上耳機和頭顯設備,就可以通過終端連接進入計算機模擬構建的三維世界。目前可見的簡單應用場景包括:VR/AR+社交/游戲/購物/辦公等。成為元宇宙至少要滿足的8大關鍵特徵:身份、朋友、沉浸感、隨時隨地、多元化、低延遲、經濟系統、文明。
03
准確地說,元宇宙不是一個新的概念,它更像是一個經典概念的重生。
Ⅱ 元宇宙還需做哪些准備
虛擬世界也是一樣的,雖然是用數字構建的世界——元宇宙,我想也是漸進發展的。如果埃及法老在規劃和建設盧克索古城時,紐約曼哈頓地區估計還是一片片水草和荒地。那今年被稱謂元宇宙「元年」,那今年建立的第一座城堡可能再過幾千年,也是數字化的「盧克索」。盧克索古城方尖碑的文字,其實也是當時物理世界中數字表達。那麼我們試著去劃分建設元宇宙的階段。
建造元宇宙的四種准備
第一是元宇宙的基礎設施供應商的相關准備
元宇宙的基礎設施主要包括通訊網路、雲計算和新的開放的網路協議。理想中的元宇宙,能同時容納百萬級、千萬級甚至億級的人,所以它對網路和算力的需求會有指數級的增長。
科技向前,不會停止的。目前5G只是解決了傳統移動通信向開放以服務為基礎的網路結構。所以,元宇宙帶來的新的體驗,也是移動通信下融合網路的方向。
第二是價值體系的建設,這個階段主要涉及記賬系統和NFT交易系統。記賬系統,簡單理解就是元宇宙里記錄價值交換的系統,它通過區塊鏈實現。比如我的數字身份如果在某個元宇宙里買了一瓶水,那個元宇宙的賬本就會記一次賬,用來標記這瓶水的所有權轉移給了我。目前很多區塊鏈公司都在為元宇宙打造記賬系統,國內有阿里的螞蟻鏈,騰訊的至信鏈,國外就更多了,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以太坊等等。NFT交易系統,國外就有很多,國內還剛起步。回顧人類現實階段記賬系統和交易系統。我們的貨幣,從貝殼,銅錢,銀錠,黃金,紙幣,數字貨幣,到銀行交易系統,會計准則等等。我想在元宇宙記賬和交易也會由局部走向統一。在市場,自由,公平的環境中,價值體系建設在國與國之間,不同體質之間會有不小的挑戰。
第三交互方式的進步和產業發展。元宇宙的硬體設備你肯定也聽過不少,比如VR頭盔、智能眼鏡、電子皮膚、腦機介面等等。交互設備的便利性和體驗方便性也是讓我們思維進行延伸的關鍵。目前各頭部企業都在積極布局。VR在2020開始已經在應用場景中進行良好的使用。AR方面還在不斷的成熟中,如何實現激光雷達的數字化在線建模無論在工業場景,還是在民用場景都在進步發展中。所以由物理環境建成數字場景,和實現數字場景下的與物理場景下的協同,都在不斷的發展中。
第四渲染技術發展,人信息來源感知70%左右眼球,因此渲染技術的發展非常關鍵。渲染技術是多種技術融合,GPU,CPU是基礎,建模的各種軟體工具如3DMAX,MAYA,Autodesk, Omniverse, 等等,當然無論是晶元還是軟體都會在以元宇宙的需求發展不斷演進。
Ⅲ 元宇宙里的數字藏品是什麼
數字藏品是使用螞蟻區塊鏈技術進行唯一標識的經數字化的特定作品、藝術品和商品,包括但不限於數字畫作、圖片、音樂、視頻、3D模型等各種形式。
數字藏品為虛擬數字商品,而非實物,一經售出不支持退換。
每個數字藏品都映射著特定區塊鏈上的唯一序列號,不可篡改、不可分割,也不能互相替代。每一個數字藏品都代表特定作品、藝術品和商品或其限量發售的單個數字復製品,記錄著其不可篡改的鏈上權利。
因此數字藏品與虛擬貨幣等同質化代幣存在本質不同,有特定作品、藝術品和商品的實際價值做支撐,也不具備支付功能等任何貨幣屬性。
Ⅳ 「元宇宙」火了,這玩意到底是啥
元宇宙(Metaverse)是利用科技手段進行鏈接與創造的,與現實世界映射與交互的虛擬世界,具備新型社會體系的數字生活空間。[12]
元宇宙本質上是對現實世界的虛擬化、數字化過程,需要對內容生產、經濟系統、用戶體驗以及實體世界內容等進行大量改造。但元宇宙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是在共享的基礎設施、標准及協議的支撐下,由眾多工具、平台不斷融合、進化而最終成形。[23]它基於擴展現實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基於數字孿生技術生成現實世界的鏡像,基於區塊鏈技術搭建經濟體系,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份系統上密切融合,並且允許每個用戶進行內容生產和世界編輯。[23]
元宇宙一詞誕生於1992年的科幻小說《雪崩》,小說描繪了一個龐大的虛擬現實世界,在這里,人們用數字化身來控制,並相互競爭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到現在看來,描述的還是超前的未來世界。[1]關於「元宇宙」,比較認可的思想源頭是美國數學家和計算機專家弗諾·文奇教授,在其1981年出版的小說《真名實姓》中,創造性地構思了一個通過腦機介面進入並獲得感官體驗的虛擬世界。
Ⅳ 關於NFT的六個辨析
NFT 數字藏品
NFT的全稱叫做Non-Fungible Token,意思就是不可替代的通證,也有翻譯為「非同質化代幣」。與其相對的概念是可替代的通證或同質化代幣,如比特幣、以太坊等在國外主流的虛擬數字貨幣都是如此——其特點是每個幣的作用大小、價值都一樣,均可實現互換,可以實現較低成本的大量復制,從而在虛擬世界中有極強的貨幣屬性。但虛擬貨幣本身的價值沒有現實依存,其價值是由市場共識決定的,即大多數用戶認可其作為互聯網的貨幣屬性,其就有價值,所以很容易遭遇價值滑坡的風險,尤其是在監管問題或安全問題之後。而非同質化代幣則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產生的只有唯一對應的一枚,即每一個合約地址上只能產生一枚NFT代幣,而且這個代幣不能夠進行拆分,一個就是一個。正因如此,NFT也被稱為一種區塊鏈數位賬本上的數據單位。由於其不能互換,且本身可以作為存儲現實資產的載體,比如藝術品或其他金融資產等,所以對比FT的極強貨幣屬性,NFT可以作為依存「共識」存在的虛擬貨幣,也可以作為現實價值的載體,從而更具備價值商品的特性,NFT的價值更穩定也具備更強的激勵特性,應用范圍更廣。
數字藏品的定義,按照網路的說法是指使用區塊鏈技術,對應特定的作品、藝術品生成的唯一數字憑證,在保護其數字版權的基礎上,實現真實可信的數字化發行、購買、收藏和使用。
兩相對比,就會發現,即便數字藏品與NFT有密切關系,但兩者所指完全不同。數字藏品是最終可見的產品,而NFT更多是一種運用技術編碼。國內大部分人還願意稱NFT為數字藏品,是為了規避敏感性而採用的不合理的稱謂。這是源於NFT在國內還沒有在法律或者政策層面給予一個適當的釋義,NFT的法律屬性、知識產權相關問題都沒有明確的界定。但NFT與同質化代幣底層採用了近似的技術基礎,隨著NFT被市場接納程度的逐漸深化,以及相關應用的逐步推廣,今後NFT的鑄造、發行、流通一定會有相應的政策監管措施跟進。所以,我們能看到,國外主流公鏈的數字藏品暫時還不能進入中國市場拍賣,而且國內目前拍出的數字藏品一定是以人民幣進行結算的。
NFT與區塊鏈
NFT作為一種去中心化技術,是在區塊鏈上運行的。那什麼是區塊鏈?它基本上是一個具有一些特殊屬性的共享資料庫(通常稱為分布式,但幾乎意味著相同的事物),也被稱為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由一個分布式的、多節點網路組成,摒棄傳統的記賬方式,讓每一個參與者都來記賬,監管交易記錄。
所以,兩者的關系如下:NFT基於區塊鏈特性進行確權,獲取身份標識,幫助每一個獨一無二的東西進行版權確認。NFT基於區塊鏈得以規范每一次鏈上交易。NFT將區塊鏈上的數字資產落地於現實場景。NFT是區塊鏈技術的一種應用,NFT是發行在區塊鏈上的差異性數字資產。
NFT與元宇宙
都說NFT得以「瘋狂吸睛」,仰仗的是元宇宙風口。因為自2021年3月元宇宙第一股Roblox上市以來,元宇宙在投資圈的熱度居高不下。每當出現一個站在風口上的新興產業,資本就會迅速挖掘盈利模式較成熟的賽道切入,NFT就是這個賽道。
據《2021元宇宙深度報告》歸納,元宇宙有 游戲 、VR/AR、Metahuman(虛擬人物)、社交和區塊鏈五大細分領域,而區塊鏈在元宇宙世界中的主要應用就是NFT和Defi。Defi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用代碼取代傳統金融服務里的「中介」;NFT是一種非同質化代幣,藉助區塊鏈技術打造數字產權,二者可以有效支撐元宇宙的經濟系統。
NFT藝術如何展示
有很多第三方服務供應商,提供展示NFT藝術品的不同方式:如展示網站是通過展示網站輕松地建立自己的NFT畫廊,並向大家分享。電子屏幕是通過電子屏幕更加精美展示NFT。Metaverse畫廊是在元宇宙的世界,收藏家可以建立一個虛擬畫廊,向來自世界各地的訪客分享自己的NFT收藏。
NFT國內外的交易不同
目前的交易機制是首先要准備一個收貨的電子錢包——這可以是熱錢包(線上錢包)或者冷錢包(電子秘鎖或者手寫密碼)——來收取、存放以及發送NFT,電子錢包可以是基於軟體或者一個實體裝置,容許使用者在區塊鏈上進行交易。因為電子錢包對可持有數碼資產的類型有所限制,參與競投NFT之前,應確認自己的電子錢包允許持有NFT。
關於結算,目前國內幾家主營數字藏品的平台雖然都開發了自主的聯盟鏈,如至信鏈、螞蟻鏈、智臻鏈等,但其藏品僅限於首發購買,不被允許二次交易,還沒有進入流通這一層面。目前國內數字藏品發行平台均未開放二次交易。發行主體和創作者只能獲得首發帶來的收益,用戶只有受限的使用權,而沒有完整的所有權,這意味著國內的數字藏品並沒有實現真正的資產化。而作為未來元宇宙生態的細胞、一個重要因子,NFT的資產性是必須在未來予以正視的問題。
NFT的出售,可以在各大平台上進行二次交易,也可以委託專業的NFT藝術品拍賣機構進行拍賣,但單純探討NFT拍賣,中國NFT拍賣生態還不夠成熟,沒有辦法系統闡述。
NFT的交易不是份額化
NFT交易的產品是完整的,只不過在交易過程中,會通過不同的規則設計來分割所有權、使用權,這與此前將某一件藝術品份額化是完全不同的操作方式。但這也是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13日聯合發布的關於防範NFT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中指出的需要防範的風險之一。
Ⅵ NFT亂象需重視,平台懲處違規賬號超百個
NFT亂象需重視,平台懲處違規賬號超百個
NFT亂象需重視,平台懲處違規賬號超百個,近年來,我國NFT市場持續升溫。NFT在豐富數字經濟模式、促進文創產業發展等方面顯現出一定的潛在價值,NFT亂象需重視,平台懲處違規賬號超百個。
NFT亂象需重視,平台懲處違規賬號超百個1
NFT(Non-FungibleToken,非同質化通證)潛藏的金融風險正備受重視。
日前,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聯合發布了「關於防範NFT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以下簡稱「倡議書」)。記者注意到,此前已有一些平台在打擊相關風險炒作。例如,微信封禁或下架了一批數字藏品平台公眾號;螞蟻鯨探(螞蟻集團旗下數字藏品平台)也發布了違規用戶處罰公告,下架違規賬號超180個。
禁止「交易」是關鍵詞
具體來看,倡議書提到「堅守行為底線,防範金融風險」。其中明確表示,堅決遏制NFT金融化證券化傾向,包括不在NFT底層商品中包含證券、保險、信貸、貴金屬等金融資產,變相發行交易金融產品等。另外,倡議書強調,不為NFT交易提供集中交易(集中競價、電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持續掛牌交易、標准化合約交易等服務,變相違規設立交易場所。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肖颯對《證券日報》表示,NFT對文創行業有促進作用,藝術品數字化和藝術創作數字化是大勢所趨。但是,NFT在售賣過程中,出現了金融化的傾向,尤其是二級市場的開放,進一步刺激了消費者的炒作心理。本次提出倡議的是金融口的自律組織而非文化類組織,這就說明數字藏品金融化的問題已經凸顯出來並被監管部門關注到了。
另外,針對三家協會的倡議,金杜律師事務所(上海)合夥人虞磊珉律師解讀認為,本次三家協會發布的倡議書中關於「不為NFT交易提供集中交易、持續掛牌交易、標准化合約交易等服務」,
上述交易方式都具有典型的金融交易特徵,意在提醒現在市場上各類NFT業務平台應當立足於「豐富數字經濟模式、促進文創產業發展」業務宗旨,避免開展交易所業務,斬斷違規NFT業務呈現出來的金融證券化「苗頭」。
業界普遍認為,目前國內數字藏品呈現幾個特點:第一,削減了NFT自帶的金融屬性;第二與虛擬幣劃清楚界限。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表示,NFT的風險並非技術層面,NFT在確權藝術品在交易過程中存在去中心化的特點,這就給洗錢和詐騙提供了土壤,有人利用人們對於NFT的誤解,來進行投機。
他認為,當前很多金融機構對NFT缺乏客觀全面的認知,防範風險是有必要的。對於目前國內數字藏品平台來說,關鍵詞仍是禁止「交易」。
多家平台正加大違規懲處力度
早在今年2月份,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防範以「元宇宙」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而此次,倡議書無疑也給NFT市場的過度炒作帶上「緊箍咒」。
事實上,數字藏品的私下交易炒作並不罕見,4月14日,《證券日報》記者在某二手交易平台嘗試檢索「數字藏品」,可以找到了不少私下交易賣家,個別數字藏品甚至標價上千元。記者嘗試與一位賣家聯系,發現最終需換平台採取私下交易方式,但私下交易的方式往往存在較大的詐騙風險。
另外,記者注意到,此前螞蟻鯨探及微信方面均對數字藏品平台相關違規行為加大懲處力度。
在3月21日,螞蟻鏈旗下鯨探發布的違規用戶處罰公告顯示,根據違規嚴重程度對違規賬號採取階梯式處罰,包括永久限制藏品轉增、賬號封禁等。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螞蟻鏈鯨探已經對部分違規賬號(獲取、轉增功能永久封禁)處理超180個。
鯨探方面對《證券日報》表示:開展業務之初,我們明確反對數字藏品金融產品化,加強實名認證、風控核身等技術手段,保障用戶向好友正常轉贈藏品需求的同時,抵制一切形式的潛在炒作風險,包括持續治理嚴重違規作弊的非常規用戶,並進行防欺詐提示。
據鯨探轉贈須知描述,官方不支持任何形式的數字藏品轉賣行為。用戶購買擁有數字藏品達到180天,可以向其他實名用戶發起轉贈,為防止炒作,受贈方接收數字藏品滿2年後,可以再次發起轉贈。
3月底,微信則是大規模封禁了一批數字藏品平台公眾號,涉及的平台超十個,均為中小型數字藏品平台。微信方面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僅提供數字藏品展示和一級交易的公眾號,要求提供和國家網信辦已備案認可的區塊鏈公司的合作證明作為資質證明,不支持提供二級交易。
另外小程序目前則只支持數字藏品展示和一級贈送,數字藏品交易和多級流轉屬於未開放范圍,如有發現繞過等對抗行為,會根據違規程度封禁能力或下架處理。
微信方面強調,後續將密切關注行業動向和相關規定,進一步完善與調整規則。
歐科雲鏈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孫宇林對《證券日報》表示,「結合此前大量涉及數字藏品的公眾號和小程序以及違規賬號被封,加上此次三協會倡議的發布,預測未來該領域的監管會逐步收緊,對數字藏品平台的合規性要求也將越來越嚴格。」
NFT亂象需重視,平台懲處違規賬號超百個2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聯合呼籲會員單位,共同發起關於防範NFT(非同質化通證)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堅決遏制NFT金融化證券化傾向,從嚴防範非法金融活動風險。
近年來,我國NFT市場持續升溫。NFT作為一項區塊鏈技術創新應用,在豐富數字經濟模式、促進文創產業發展等方面顯現出一定的潛在價值,但同時也存在炒作、洗錢、非法金融活動等風險隱患。
對此,三協會倡議,堅守行為底線,防範金融風險。一是不在NFT底層商品中包含證券、保險、信貸、貴金屬等金融資產,變相發行交易金融產品;二是不通過分割所有權或者批量創設等方式削弱NFT非同質化特徵,變相開展代幣發行融資(ICO);三是不為NFT交易提供集中交易、持續掛牌交易、標准化合約交易等服務,變相違規設立交易場所;
四是不以比特幣、以太幣、泰達幣等虛擬貨幣作為NFT發行交易的計價和結算工具;五是對發行、售賣、購買主體進行實名認證,妥善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發行交易記錄,積極配合反洗q工作;六是不直接或間接投資NFT,不為投資NFT提供融資支持。
同時,三協會還倡議,合理選擇應用場景,規范應用區塊鏈技術,發揮NFT在推動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方面的正面作用;確保NFT產品的價值有充分支撐,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防止價格虛高背離基本的價值規律;保護底層商品的知識產權,支持正版數字文創作品;真實、准確、完整披露NFT產品信息,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建議,投資者應充分認識NFT的價值和風險,不參與NFT非法炒作和交易。普通投資者對虛擬貨幣、ICO、NFT等難以充分了解,建議不進行盲目投資,應自覺抵制各類誘惑,保護自己的財產安全。
NFT亂象需重視,平台懲處違規賬號超百個3
近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關於防範NFT相關金融風險倡議,明確表示堅決遏制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通證)金融化、證券化傾向,從嚴防範非法金融活動風險。
此次倡議,既肯定了NFT的積極作用,即「NFT作為一項區塊鏈技術創新應用,在豐富數字經濟模式、促進文創產業發展等方面顯現出一定的潛在價值」,又對NFT相關金融風險進行了提示,提出要警惕NFT存在的炒作、洗錢、非法金融活動等風險隱患。這對於「正當紅」的NFT來說,是及時和必要的。
NFT是一種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化憑證,具有唯一、不可分割和可追溯等特性,可用來標記特定資產的所有權。理論上來說,現實世界的任何物品,包括一首歌曲、一張繪畫、一段文字、一件游戲道具等,都可以製作成為NFT,其應用范圍取決於人們的想像力。
正因為發展空間充滿想像,近兩年全球颳起一股NFT風潮,國內互聯網企業也相繼推出NFT平台,多個產品一經發布即售罄。與此同時,一些非法金融活動也隨之滋生。比如,不少機構打著NFT的旗號,變相進行非法虛擬貨幣和代幣融資交易;有的NFT底層商品暗藏證券、保險、信貸、貴金屬等金融資產,變相發行交易金融產品;
還有個別NFT平台與海外公鏈結合,將NFT提到數字錢包再到海外平台銷售,以達到洗錢目的,長此以往極可能引發資金外逃、外匯管理體系被架空等問題,將影響金融秩序和經濟社會穩定。
NFT的價值核心是為現實世界提供一個上鏈渠道,充當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連接橋梁。當前一些NFT金融化、證券化傾向,無疑偏離了正軌,破壞了行業生態,倘若任由發展,勢必將造成「劣幣驅逐良幣」,對行業的健康和長遠發展不利。
好經不能念歪了。NFT不是行騙的招牌、炒作的噱頭,NFT行業更不能陷入急功近利、「撈一把就走」的歧途。有關部門還應加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及時填補監管空白,為NFT健康發展「排雷」。
要以法律法規明確NFT相關活動本質屬性,從定性上將NFT去金融化,並制定準入門檻和行業標准,規范NFT發行、交易、保存等流程。同時積極探索有效的監管方法,嚴厲打擊利用NFT洗錢、非法集資等行為,以規避可能的金融或法律風險。
任何創新都應以合法合規為前提,對企業和平台而言,應踐行科技向善理念,加強基礎研究,合理選擇應用場景,規范應用區塊鏈技術,發揮NFT在推動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方面的正面作用,並確保NFT產品的價值有充分支撐,防止價格虛高背離基本的價值規律。
代表著區塊鏈技術應用新方向、被賦予「萬物皆可數字化」美好願景的NFT,既需要市場的繼續探索、努力開拓,也需要監管部門的包容審慎、規范引導。消費者也應堅守正確的消費理念,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遠離NFT相關非法金融活動,謹防上當受騙。
Ⅶ 天貓開啟新宇宙的想像力,究竟有多大
「未來,整個世界都將被數字化,一切都將在虛擬數字世界裡有一個復製品,像是現實世界的一面鏡子。」
2019年數博會,《連線》雜志創始主編、《失控》一書的作者凱文·凱利這樣描繪自己對未來20年數字世界的想像。
9月8日,天貓官宣AYAYI將成為阿里首位數字員工,同時也是 天貓超級品牌數字主理人 。她將幫助天貓展開未來對於新虛擬數字領域的 探索 和拓展,也對未來的超級品牌描繪出更為宏觀的畫面——一個架構於元宇宙概念之上全新模式的商業規劃。
眾多媒體也定義,這代表國內互聯網行業像新的虛擬現實商業場景邁出了更大的一步,一個橫亘於兩個空間之上的極具創造力的想像空間。
雖然元宇宙的概念非常之超前與新奇,但隨著數字時代的不斷發展,互聯網的形態也逐漸發生變化,甚至還衍生出「元宇宙經濟」的新商業概念,為人類提供了全新的想像力。
近日,天貓超級品牌對虛擬世界的 探索 啟程也全面開啟。天貓計劃將虛擬引入現實,從而打造出全新的商業模式,讓人貨場之間的關聯更加緊密,也讓品牌與消費場景能夠更加的多元化。
在這個 探索 計劃裡面,顏值逆天的超現實數字人AYAYI就正式成為先鋒。
作為一名 來自元宇宙的國內 位超現實數字 ,AYAYI同時擁有NFT藝術家、潮流先鋒、極限運動愛好者等多重身份,在成為阿里巴巴首位數字化員工後,她將幫助天貓全面開啟超級品牌的元宇宙計劃。
首次亮相,AYAYI帶來了中秋定製月餅禮盒及定製NFT數字月餅。據官方介紹,AYAYI定製NFT數字月餅由螞蟻鏈平台提供技術支持,採用多面體和酸性金屬物質作為兩個主要設計元素。
其中多面體形態代表當下的現實世界,而具有流動性的酸性金屬物質則象徵元宇宙。兩種元素交融、對撞,也表現了現實世界與未來數字生活的融合過程。一經上線,已經超過2萬人進行在線排隊。
其實這並不是AYAYI的首次亮相。
網友們圍繞「是否是AI臉」、「如何憑借 張照 獲得如此流量」等話題展開激烈討論。在沒有任何內容堆積的前提下,AYAYI的首條動態就共收獲了1000w瀏覽量,超10萬粉絲的驚人數據。
可以說, AYAYI憑借一張照片就成功破圈 。
雖然1989年,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就已經發起「可視人計劃」 (VisibleHumanProject),這也是人類 歷史 上首次提出虛擬數字人的概念。但真正將虛擬人推向技術高峰的,當屬2021年年初,著名 游戲 公司Epic Games旗下的虛幻引擎(Unreal Engine)發布的3D高保真數字模擬人平台MetaHuman Creator。
AYAYI正是一位基於Unreal Engin深度開發的Metahuman——超寫實數字人。
相比於過去的虛擬人,AYAYI基於超現實技術還原質量,並且從人物設定、建模、審美等方方面面完全參照物理的人而設計開發出來,擁有和人幾乎一模一樣、立體的、完整的骨骼、臉型、毛發、膚色,以及飽滿的個性等等。整個過程,既考驗技術水平,更對開發「數字人」的公司在人物理解、用戶消費訴求洞察等方面提出了高要求。
那麼,什麼是元宇宙?
元宇宙一詞的原譯是Metaverse,意思為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並始終在線的虛擬世界。
它既包含虛擬世界真實化,又包含真實世界的虛擬化,並且兩邊數據實時互通,形成一種超越現實與虛擬的全新世界形態。
所以元宇宙在本質意義上為一個共創的數字世界的虛擬空間,它融合了對5G、VR、AR、腦機介面、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最前沿科學技術,所有的人類都可以參與和共享這一個虛擬與現實相結合的宇宙體系之中。
甚至在元宇宙當中,它還會囊括虛擬場域、現實分身、社交網路、經濟系統等種種因素。它是一種對現實體驗的延伸,也是對虛擬世界存在形式新的 探索 。
比如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多人在線創作 游戲 《Roblox》,區塊鏈和最近大火的NFT等,都是元宇宙概念產物。
從NFT到元宇宙概念再到AYAYI,那麼天貓究竟是怎樣的策略?
我想這背後關乎到兩個層面: 趨勢與布局 。
一方面,現在的消費人群對於直播以及短視頻內容的體感閾值日漸增大,在內容或者貨品場景的承載形式上,人群需要有更加值得期待的新玩法、新IP產生,這是市場需求在不斷變化。
另一方面,對於 游戲 以及商業IP發展的相關領域,目前的業務范圍與打法模式已經出現增長破圈疲態,不足以為品牌商家帶來更加驚喜的增量突破,所以在商業模式上,也需要更加具象化的新手段來完成這一增長使命。
而作為未來人群與場景強鏈接的一個強力媒介形式,虛擬人物AYAYI的出現,就恰好解決了以上所有的問題,成為一個關鍵的商業新方向。
由於AYAYI是基於Unreal引擎造出來的足夠擬真的形象,其應用空間與場景極其豐富多變,既可以以「虛擬」+「現實場景」的商業空間方式去展現,又可以以貨品+場景「全虛擬化」的商業空間方式去展現,或者是形象可以貼合需要營銷推廣的品牌隨時進行定製等,這些優勢在商業上的潛力都是巨大的,具有非常豐富的商業想像空間與操作執行空間。
比如此前AYAYI就曾牽手摩登天空虛擬音樂藝人廠牌 No Problem,雙方針對數字化音樂演出場景展開了深度戰略合作,通過打破緯度與空間次元的方式,共建一個新音樂時代元宇宙的未來;
AYAYI還於6月,在上海與陳偉霆一起參與了法國嬌蘭夏日親「蜜」花園活動,通過「AYAYI」+「明星大咖」的互動種草方式,去為品牌進行賦能。該事件本身還在後來引發「KOL追尋AYAYI打卡點」的長尾流量二次傳播事件,帶來曝光上的意外驚喜。
作為天貓打造的首個超寫實數字人, AYAYI象徵著天貓作為互聯網載體,勾連數字元新產業的商業決心 :
包含作為NFT藝術家,去賦予每一款普通商品蛻變成藝術藏品的可能性。據悉,在雙十一期間,AYAYI還將助力天貓打造獨有的NFT館藏展覽,讓品牌產品可以擁有更出色的展示能力,將現實中的商品轉變為元宇宙中的NFT藝術創作品。
在未來,AYAYI既能帶領我們走進虛擬現實世界,參觀全球巡展;還能聯合國際頂級設計師打造 時尚 單品,跨界國際知名品牌,為線下潮牌實體店打通跨次元的服務;也能建造 娛樂 化營銷「超級數字場景」,打造品牌合作新商業模式;更能全面進軍 娛樂 產業,音樂、影視、綜藝無所不包。
可以看到的是,AYAYI即將開啟一種新偶像「元」年,利用數字人先鋒理念以及超強學習能力,實現更多元的商業版圖擴展。
所以從整體上看,天貓對於打造AYAYI孵化計劃的背後,具有針對「人貨場」變革升級的深度策略,以AYAYI為市場與業務模式切口,開啟全新的商業布局與邊際拓寬。
不僅如此,AYAYI背後的技術支持,更是在下一盤大棋。
在深度數字化的未來生活中,人、場景、現實和虛擬是四大商業關鍵,而螞蟻鏈NFT豐富廣泛的應用場景,它可以利用虛擬NFT產品、線上策展、數字音樂會等不同需求的承載方式,幫助品牌實現輕松的破圈,並打出更加強勢的營銷能效,累積品牌增量快速出圈。
在6月份,支付寶在螞蟻鏈上就首次限量發售了「敦煌飛天,九 」的付款碼NFT 膚,該皮膚利 3D數字建模技術 成,具有獨一無二的非同質化特徵,共計16000份的兩款NFT,每份價格為10 付寶積分+9.9元人民幣,上線之後短時間內就被 搶 空,為消費者帶來了一次元宇宙NFT玩法的新鮮初體驗。
據說,天貓數字虛擬在下半年還准備了密集的活動規劃,通過線上、線下展覽的形式,與消費者溝通。
可以說, 天貓正在進行一次里程碑式的 探索 ,為行業以及全球經濟趨勢提供了一個新的想像空間以及商業方向,並由此為大眾開啟一個新的元宇宙商業未來。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家洛與AYAYI
探討數字人與元宇宙未來商業場景
不管是元宇宙概念,還是當前的NFT玩法,全新的具有新鮮活力的商業模式,正在逐漸的改變著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同時消費習慣的改變、消費觀念的升級以及對於新鮮事物的不斷接納,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更加的感知到了生活的美好與豐富。
隨著天貓在虛擬數字未來產業更加多的超前布局,相信它將會給我們帶來更加多的前沿技術上以及玩法上的驚喜,帶領我們走向更加具有想像力的未來!
對於很多人來說,元宇宙或許還很遙遠,但其實我們已經觸手可及。
你好元宇宙
Ⅷ B站攻入區塊鏈,它能誕生年輕人的新世界嗎
元宇宙熱潮下,又一位重磅玩家殺入。
自2021年元宇宙概念火熱後,AR、AI、大數據、雲計算、 游戲 、社交等領域成為了通向元宇宙的路口,而B站選擇了區塊鏈。
12月6日,界面新聞獲悉,B站正在內測元宇宙相關業務「高能鏈」,並已上線區塊瀏覽器工具,可查詢鏈上信息。B站方面認為「高能鏈「是為新應用、文化、 游戲 以及數字資產構建的數字原生社區,未來還會支持社區治理。
而關於更具體的「高能鏈底層技術是公有鏈還是聯盟鏈?」以及「何時上線」等問題,B站方面表示目前沒有更多內容可以透露。
但據Tech星球,B站「高能鏈」內測時放出的截圖中提供了豐富信息。
首先,「高能鏈」的中文名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B站的經典彈幕「前方高能」。但其英文名稱並不與之對應,而是一個新的詞彙「Upowerchain」,明顯強調了「賦權」理念。
這也在高能鏈的願景中有體現,根據截圖,高能鏈的願景是「提供數字資產上鏈渠道,歡迎多元化應用加入生態,實現數字資產跨應用流通,為用戶提供多樣化使用場景和展示舞台。成為組織或個人的『主權身份認證』+『資產庫』。「
對應到元宇宙概念中,高能鏈的核心邏輯就是技術上為元宇宙居民「賦權」,生態上提供展示平台。即利用區塊鏈技術提供未來數字居民(元宇宙中的居民)所需要的身份認證以及資產賬戶,類似於現實世界的身份證和銀行賬戶。同時提供展示平台,對應現實世界中的「朋友圈」和「臉書主頁」。
其次,根據截圖,B站高能鏈的應用場景有三個,分別是「數字藏品」,「數字身份」,「數字世界」。
「數字藏品」即時下火熱的「NFT」,一種非同質化的數字憑證,可以從技術上證明數字類的內容與資產的所有權。阿里與騰訊旗下的區塊鏈都於今年上線了該功能。「數字身份」則與區塊鏈的地址有關,這是每個人使用區塊鏈的前提,即需要一個代表自己的身份證明和賬戶地址。而通過區塊鏈技術為用戶創建的數字身份,身份信息等數據永久保存在鏈上,數據的所有權完全歸用戶所有。
在數字身份上,目前國內的聯盟鏈生態的主流技術方案是根據用戶提交的實名信息生成一串獨有的區塊鏈哈希數值,從而代表用戶的唯一地址,但用戶自身並不掌管賬戶的「私鑰」(私鑰是區塊鏈地址的所有權證明)。據悉,B站高能鏈也採用了相同方案,將代替用戶集中管理私鑰。
而「數字世界」,是用戶最能直接體驗「元宇宙」魅力的空間,B站將其定義為「新一代」的數字世界,並標注「即將上線」。這也意味著這個「數字世界」並不是《頭號玩家》中的虛擬空間,因為目前的硬體技術還無法大規模實現這樣的科幻與電影場景。
而包括虛擬貓咪、數字身份都是目前已經成熟的技術場景。值得注意的是,高能鏈的示範場景還有一條是支持用戶和偶像互動,是否會是 游戲 《我的世界》一樣的虛擬空間,目前還並不清楚。
當下B站高能鏈作為區塊鏈平台已知的技術信息如上,從B站的回應中也可以預見大家較為熟悉的NFT將會是核心的落地場景。
其實大型 科技 平檯布局區塊鏈並非新鮮事。自2015年起,包括阿里旗下的螞蟻鏈、騰訊旗下的至信鏈,京東的智臻鏈等等都已經陸續推出了自己的應用場景。但目前這么多玩家中,B站可能是最值得注意的之一。
首先,B站是從元宇宙角度布局了區塊鏈業務「高能鏈」,不管是迎合資本需求還是媒體熱點,在目前硬體技術還無法大規模實現」擬真「的元宇宙場景時,區塊鏈中已經落地的部分生態場景如NFT(非同質化代幣)、DeFi(去中心化金融)、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可能是目前最接近元宇宙底層概念的場景。
而B站的部分特性決定了它是中國最適合做元宇宙的 科技 平台之一。而這一點,B站董事長兼CEO陳睿有清楚的認知。
在不久前B站發布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後的電話會上,陳睿強調了一個觀點,「我認為在元宇宙這個概念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它需要有一個自循環的內容生態。我覺得元宇宙這個概念,它講的這個產品不是一家公司就能做完的,因為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有這樣的內容產能,它能夠產生出一個世界出來。所以,在這個產品體系裡面,必須得有一大群人深入創造內容,並且自身能夠通過他在這個體系裡創造的內容獲利。」陳睿稱。
而符合陳睿所稱的自循環內容生態平台標準的國內超大型 科技 平台只有B站、抖音、微信寥寥數個。
首先從B站用戶規模和構成來看,根據最新季度B站財報,2021年第三季度,B站月活用戶達2.67億,日活用戶達到了7200萬。而如此龐大規模的用戶的主力成員都來自」Z世代「,B站董事長兼CEO陳睿曾表示,B站用戶平均年齡在21歲左右,新增用戶的平均年齡在20歲左右,代表00後大批湧入。
那麼如此大規模的年輕人群是否意味著巨大潛力的「消費能力」?或許更重要的不是消費潛力,而是駐留時間,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注意力經濟」。不管是什麼樣的元宇宙形態,作為新的虛擬空間,它與現實世界最通用的地方就是時間,即每個人每天只有24小時,在元宇宙生活的時間越長,意味著現實生活的時間越短,時間是固定的不可再生資源。這一點,元宇宙和現實世界存在資源沖突問題。
而「Z世代」可能是目前所有世代中,線上生活時間最長的一代人。根據B站最新公開的數據,目前B站用戶的日均在線時間達到了88分鍾,創 歷史 新高。顯然,只有用戶願意投入更多的時間,元宇宙概念才得以成立。
其次,B站的內容創作體系是NFT最好的落地場景之一。
根據易凱資本的《元宇宙報告》 ,NFT是區塊鏈在元宇宙世界中的主要應用之一,可以有效支撐元宇宙的經濟系統。最新數據顯示,當前NFT市場規模已經超過400億等值美元,僅OpenSea上就有60萬用戶。易凱資本認為NFT市場規模不可限量,現實世界的泛數字化已初步顯形。
而目前,騰訊和阿里是國內最大NFT發行平台之一,今年來,阿里旗下支付寶推出了小程序螞蟻鏈粉絲粒,騰訊上線了NFT交易平台幻核。但阿里主營業務是電商,騰訊核心業務是社交+ 游戲 。而NFT的三個核心要素分別是是創作者及文化IP、技術支持及平台發行方、社區傳播和收藏家。
但從實際發展來看,阿里與騰訊目前都是從中間的技術支持方做起,依託其社區及用戶提供藏家和展示平台。但最核心的創作者和IP都是與外部合作而來,螞蟻鏈第一期NFT與敦煌研究院合作而來,騰訊第一期是與《十三邀》合作。近期對外公開介紹NFT發展時,螞蟻鏈明顯加快了簽約創作者並收購IP的步伐。
而B站的最主要應用場景是視頻內容平台,而短視頻天然就可以製作成NFT,這是騰訊、阿里旗下NFT發行平台所不具有的特點。
NFT需要的核心元素中,B站本身擁有大量創作者和喜愛文創的用戶,又擁有大量二次元文化獨有的IP形象,例如B站本身的虛擬形象人物「22」與「33」。而B站社區本身就是國內活躍度最高的二次元社區。NFT三大核心要素中,B站只缺少區塊鏈技術支持。
2021年三季度,B站的PUGV(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Video,即專業用戶創作視頻)播放量占平台總播放量的93%。月均活躍UP主數量達270萬,同月均視頻投稿量突破1000萬。而這些用戶的每一次視頻投稿理論上都可以做成NFT,而NFT本身也可以為創作者帶來額外的經濟收益,玩家們也能解鎖新的消費場景和參與社交傳播,這與陳睿強調的激勵創作者生產不謀而合。
拋開加密藝術,國內天然擁有如此大規模NFT視頻製作資源和創作者平台的產品只有抖音、快手和B站。
最後,從社區經濟的角度來看,B站也擁有元宇宙的雛形之一。由於我國對於虛擬貨幣挖礦和交易的禁止,大部分國內區塊鏈屏蔽了區塊鏈技術中關於「Token」的經濟體系。但B站此次高能鏈內測明確提及了「數字資產」和「個人資產庫」的字樣。
提起這部分,很多人會注意到以比特幣為首的加密貨幣的炒作熱點,但其實在區塊鏈系統中,「Token」也就是「代幣」,不光是一個經濟系統,還是一個治理系統。在一個線上世界,每個人的身份數字化後,如何從技術角度保證每一個人都有表達個人意見的權力呢?「Token」就是一種意見表達工具,每一枚代幣都意味著一次投票的權利。用戶可以憑此表達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意見,並參與元宇宙本身的建設之中。
「硬幣」是目前B站最重要的虛擬物品之一,可用於對優秀的視頻作品進行投幣支持,這是對UP主的一種肯定。而UP主獲得的硬幣越多,則可以獲得B站的內容創作者激勵,這是直接的經濟收益,並且得到流量扶持,這部分屬於創作激勵。所以硬幣成了B站創造者最渴求的物品之一,而獲得它的方式就是製造更好的內容吸引觀看者投幣。
而「硬幣」的生產方式則由觀看者參與B站內部的生態,如每天登錄,購買B站會員,參與社區活動等等,而B幣則只能直接購買,可用於購買需要付費的番劇和打賞喜歡的UP主。
不難看出,B站的「Token」體系已經有了元宇宙的雛形,即在滿足一定經濟需求的基礎上,同時發揮作為治理工具的作用,用戶用它來表達自己的喜好,創作者由此製作出更好的作品。而區塊鏈技術可以讓這個部分完全由代碼完成,如B站的「高能鏈」技術上完全可以讓B站硬幣的社區治理功能最大化。
當然,當下元宇宙概念包含的概念太過於廣泛,用什麼樣的方式接近這個概念每一個平台都有不同理念,Facebook折戟加密貨幣後選擇改名「Meta」,微軟選擇「企業版元宇宙」,迪士尼則更加強調打造自己的線下+線上的超級樂園,B站則選擇了從區塊鏈入手。伴隨著資本過熱的炒作,它到底是人類的未來,還是終將被刺破的「泡沫」,目前無人知曉。
Ⅸ 元宇宙最受益的a股公司是哪家
元宇宙最受益的A股公司有券商、奧飛娛樂、數碼視訊、中青寶、湯姆貓、絲路視覺等,這些公司一度被稱為元宇宙的黑馬。不過全球科技巨頭Facebook、蘋果、英偉達在元宇宙的布局上早已搶先一步,元宇宙概念迅速在全球爆發。
2021騰訊數字生態大會在武漢召開,由騰訊安全主辦的雲安全專場、數字化業務風控專場於11月4日召開,騰訊安全舉辦了一場數字藏品藝術畫展。依託於騰訊安全區塊鏈技術打造,每件藝術作品在騰訊安全領御區塊鏈上都有唯一標識,權屬明確,藏品信息真實透明,並且重要的是不可被復制和篡改。
1.券商:目前,NFT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游戲、VR等領域的應用正逐步加速。NFT構建了元宇宙的基本交易秩序,能杜絕仿造品的問題,並維護了元宇宙的去中心化。元宇宙的沉浸式體驗也可以讓NFT的使用更貼近真實生活,增大了它的使用價值。
2.奧飛娛樂:基於螞蟻鏈推出了鎮魂街IP數字藏品試水NFT,後續將逐步推出其他IP的數字藏品,此外公司投資的諾亦騰是VR頭顯硬體企業,其產品包括動作捕捉系統、商用虛擬現實整體解決方案等。
3.數碼視訊:在視頻、壓縮及編解碼上領域擁有成熟技術,可以為元宇宙實現大規模應用提供技術基石,同時元宇宙領域所形成的大量以NFT為代表的核心數字資產需要流轉,公司可為元宇宙數字資產交易提供基礎設施。
目前的元宇宙只停留在概念炒作階段,元宇宙的積極進展將成為公司股價上行的催化劑。元宇宙其實就是一個完全虛擬的世界,未來將在探索期持續中發展,估計與實際形態會有很大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