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幣圈知識 » 元宇宙的源頭

元宇宙的源頭

發布時間: 2023-03-09 08:43:27

㈠ 元宇宙是誰提出的

元宇宙是經濟學家朱嘉明提出的。元宇宙(Metaverse)是一個虛擬時空間的集合,由一系列的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和互聯網(Internet)所組成。表示「超越宇宙」的概念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運行的虛擬空間。

元宇宙實現的形式

原始的元宇宙模式,繪畫,文藝作品,書信來往。語音通信,進化到互聯網高速互動時代。一比一的還原人體所有觸覺,無縫的對接到虛擬世界中。真正建立穩定的另外一個世界。

元宇宙技術的價值恰恰體現在,現實世界的數字化復制,所以才會有鑒權,身份認證,經濟模型的構建,和反饋現實設備的技術研究。一切技術研究都是為了搭建虛擬數字世界和現實世界的聯系。

㈡ 元宇宙概念是誰提出來的

誕生於1992年科幻小說《雪崩》
元宇宙(Metaverse)是利用科技手段進行鏈接與創造的,與現實世界映射與交互的虛擬世界,具備新型社會體系的數字生活空間。[12]

元宇宙本質上是對現實世界的虛擬化、數字化過程,需要對內容生產、經濟系統、用戶體驗以及實體世界內容等進行大量改造。但元宇宙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是在共享的基礎設施、標准及協議的支撐下,由眾多工具、平台不斷融合、進化而最終成形。它基於擴展現實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基於數字孿生技術生成現實世界的鏡像,基於區塊鏈技術搭建經濟體系,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份系統上密切融合,並且允許每個用戶進行內容生產和世界編輯。元宇宙一詞誕生於1992年的科幻小說《雪崩》,小說描繪了一個龐大的虛擬現實世界,在這里,人們用數字化身來控制,並相互競爭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到現在看來,描述的還是超前的未來世界。關於「元宇宙」,比較認可的思想源頭是美國數學家和計算機專家弗諾·文奇教授,在其1981年出版的小說《真名實姓》中,創造性地構思了一個通過腦機介面進入並獲得感官體驗的虛擬世界。2021年12月,入選《柯林斯詞典》2021年度熱詞;12月6日,入選「2021年度十大網路用語」。12月8日,入選《咬文嚼字》「2021年度十大流行語」

㈢ 元宇宙起源是什麼

元宇宙最常見的概念來自科幻小說。在小說中,元宇宙通常被描繪成一種數字「嵌入式」互聯網--現實的一種表現,但它是基於虛擬(通常是主題公園般的)世界,就像電影《頭號玩家》和《黑客帝國》中描繪的那樣。這些體驗可能只是元宇宙的一個面,而且這一概念受到限制,就像上世紀80年代的科幻電影《電子世界爭霸戰》(Tron)把互聯網描繪成「信息高速公路」一樣。正如在1982年很難想像2020年的互聯網會是什麼樣子--更難與那些當時甚至從未「登錄」過它的人交流--我們真的不知道如何描述元宇宙。但是,我們可以確定核心屬性。

人們玩游戲,就進入了游戲里所虛構的世界,但如果這個世界不能和其他世界互相流通,人們不能用一個類似「one-pass」的統一身份進入各個虛擬世界,進行社交、消費、交易的話,那單個虛擬世界或整個集合就不算 Metaverse。因為人們在其間,無法以統一的經濟系統進行交易。簡單來說,Metaverse 就像是為人們所共有的,更具沉浸感、參與感的互聯網,是下一個階段的互聯網。

Oasis VR CEO 尹桑強調,Metaverse 並不是一款游戲,完全把現實生活中有生產力的社交活動和組織完全搬到虛擬世界才是真正的 Metaverse。Roblox CEO Dave Baszucki 給出了他心中對於 Metaverse 的幾個特點定義: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遲、多元化、隨時隨地、經濟系統和文明。

鏈喬教育在線旗下學碩創新區塊鏈技術工作站是中國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開展的「智慧學習工場2020-學碩創新工作站 」唯一獲準的「區塊鏈技術專業」試點工作站。專業站立足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成長路徑,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產學研結合培養模式改革,構建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㈣ 「元宇宙」火了,這玩意到底是啥

元宇宙(Metaverse)是利用科技手段進行鏈接與創造的,與現實世界映射與交互的虛擬世界,具備新型社會體系的數字生活空間。[12]
元宇宙本質上是對現實世界的虛擬化、數字化過程,需要對內容生產、經濟系統、用戶體驗以及實體世界內容等進行大量改造。但元宇宙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是在共享的基礎設施、標准及協議的支撐下,由眾多工具、平台不斷融合、進化而最終成形。[23]它基於擴展現實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基於數字孿生技術生成現實世界的鏡像,基於區塊鏈技術搭建經濟體系,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份系統上密切融合,並且允許每個用戶進行內容生產和世界編輯。[23]
元宇宙一詞誕生於1992年的科幻小說《雪崩》,小說描繪了一個龐大的虛擬現實世界,在這里,人們用數字化身來控制,並相互競爭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到現在看來,描述的還是超前的未來世界。[1]關於「元宇宙」,比較認可的思想源頭是美國數學家和計算機專家弗諾·文奇教授,在其1981年出版的小說《真名實姓》中,創造性地構思了一個通過腦機介面進入並獲得感官體驗的虛擬世界。

㈤ 火爆全網的「元宇宙」到底是什麼

最近最熱門的「元宇宙」概念,其實也根本沒大家想的那麼高大上。我們普通人所理解的「元宇宙」,可能是黑客帝國那種腦機接入,可以完全近乎真實的虛擬世界。但這屬於人類現今科學還遠沒辦法達到水平。

所以,現在資本炒作的元宇宙概念,其實只是把游戲產業、電子競技、AR/VR、虛擬社交、線上線下互動,等本來已經在發展的諸多產業和概念,通過元宇宙這個看起來高大上的概念包裝一下,就給人感覺我們一下子要掌控全宇宙了,這就有點離譜了。其實說白了,只是資本為了炒作,舊酒裝新瓶罷了。了,本來互聯網就是營造一個虛擬世界,並且這些年關於線上線下關聯互動也不是啥新鮮事。所謂元宇宙就是互聯網本身,現在只是換了一個更加高大上的名字而已。

至於國內外的高科技公司紛紛布局元宇宙,自然是不想錯過這次財富浪潮,未來的世界500強之中必會有經營「元宇宙」概念的公司,也許未來的世界首富、次富、次次富都會來自於經營「元宇宙」概念的公司。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有野心、有想法的科技公司不會在岸邊看著洶涌的財富浪潮而無動於衷,那樣會被其他站在「元宇宙」財富浪潮頂端的公司徹底拍死。

㈥ 元宇宙名詞解釋

元宇宙(Metaverse)是一個虛擬時空間的集合,由一系列的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和互聯網(Internet)所組成。

元宇宙是一個沉浸式的、虛擬的、無形的、巨大的、永久的、不斷演進的、全年24小時在線的人造電子空間。

究其本質,元宇宙是人類現實世界的虛擬映射版——現實世界的人們可以在其中打破時空界限,以數字化身形式在其中生活且永不下線,因而能夠獲得一種超越現實的完美沉浸式體驗。

元宇宙思想的起源

目前全球公認的元宇宙思想源頭是美國數學家、計算機專家兼賽博朋克流派科幻小說家弗諾·文奇。他在1979年完稿、1981年出版的小說《真名實姓》中,創造性地構思了一個通過「腦機介面」進入並能獲得感官體驗的虛擬世界。

因此,他可謂元宇宙的鼻祖。在這部小說出版之時,互聯網技術才初露端倪。其後,美國作家威廉·吉布森1984年完成的科幻小說《神經漫遊者》,進一步推動了人類對元宇宙的構想。他在書中創造了「賽博空間」(又譯「網路空間」)。

㈦ 元宇宙起源於什麼時候

2021年,一個新奇的概念名詞在網路上迅速躥紅,引發科技界和投資界的廣泛關注。這個概念名詞,就是「元宇宙」。
元宇宙(Metaverse)概念起源於科幻小說,或指向互聯網的「終極形態」。Metaverse 一詞來源於1992年作家 Neal Stephenson 的科幻小說《雪崩》,描述了一個人們 以虛擬形象在三維空間中與各種軟體進行交互的世界。
元宇宙的起源·你了解多少?
尼爾·斯蒂芬森描述了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網路世界,並將其命名為「元界」。所有現實世界中的人,在元界中都有一個「網路分身」。
這個「元界」,英文原著中叫「Metaverse」。它由Meta和Verse兩個詞根組成,Meta表示「超越」、「元」, verse表示「宇宙universe」。
書中所說的「網路分身」,英文單詞叫做Avatar。大家有沒有很眼熟?
是的,Avatar就是「阿凡達」。2009年,美國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的那部經典電影,就是以它命名。
Avatar的原意是「化身」,印度教和佛教中,特指化作人形或獸形的神。如今,電腦游戲或聊天室中玩家使用的虛擬身份,也叫Avatar。
相信大家很快就反應過來了,元宇宙不是真正的世界,而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其實,更准確來說,元宇宙是未來的虛擬世界。
說到虛擬世界,相信大家馬上又想到了另一部經典電影,那就是2018年美國大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的——《頭號玩家》。
電影《頭號玩家》就描繪了我們嚮往的元宇宙的樣子,它有完整運行的經濟體系,跨越實體和數字世界,數據、數字物品、內容以及 IP 都可以在元宇宙通行,大家既在這個世界享用已有的設施,也可以自己參與創作,進而豐富繁榮整個宇宙。
那麼元宇宙是游戲嗎?
目前元宇宙概念的游戲,特別是鏈游,由於技術和從業人員的局限,畫面渲染、游戲內容和玩法的打造都遠遠的落後於手游和端游,而且鏈游要在鏈上做分布式存儲也造成游戲反應比較慢,體驗感並不算好。
其實很多游戲,特別是 RPG 游戲,創造了一個虛擬世界,裡面有自己的社交場景,升級模式,自己世界觀,自己的經濟系統 ,有的游戲可以在上面創造自己喜歡的虛擬形象,捏臉,換衣服,打架,升級,購買裝備, 社交,甚至可以在裡面結婚,生子,飼養寵物,結拜兄弟組隊一起冒險。其實除了沒有開放共建的生態系統,他們也算是一個自己打造的虛擬世界。所以不少人認為游戲公司可能最適合率先打造元宇宙的世界,成為元宇宙的入口。
元宇宙,到底依賴哪些技術?
所理解的元宇宙 2.0 或者 3.0 版本,不僅僅只是游戲,也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鏈上開源生態系統,應用場景也不僅僅是娛樂,而是可以在平台上社交、學習、工作、購物、看劇,看展覽、運動、甚至投資理財等等同時進行的平行數字世界。為了實現這樣一個元宇宙,需要多方力量共同搭建,沒有任何一個巨頭或者是個人能獨立完成這項工作。因此我們認為游戲和 VR 只是元宇宙的入口,但除游戲和 VR 外,還有許多投資機會。關於元宇宙的的分類方式很多,接下來我嘗試性的按投資人尋找項目的邏輯來分類闡述一下我認為元宇宙的投資機會在哪些方面,會因分類不同略有重復。
粗略來說,元宇宙包括了這么幾個方面的技術——晶元技術、網路通信技術、虛擬現實技術(VR/AR/MR/XR)、游戲技術(游戲引擎、游戲代碼、多媒體資源)、AI人工智慧技術、區塊鏈技術。
元宇宙是數字宇宙,是平行世界。所以說,元宇宙是建立在數字技術基礎上的,和IT、CT技術密不可分。
要支持龐大的元宇宙運作,首先必須要有極其強大的算力和演算法。
算力的根基是晶元,不用解釋了吧?演算法呢?是軟體,更是長期的人才積累和生態經營。眾人拾柴火焰高,只有更多的人才加入,投入更多的資源,才能一磚一瓦地把元宇宙搭建起來。
虛擬現實技術、游戲技術、AI人工智慧,都屬於IT范疇。站在CT通信的角度,元宇宙也是一個可以蹭的大熱點。
前面不是說「隨地」嘛?沒有通信,沒有低延時的5G/6G/全光網,用戶就不能接入元宇宙,只能在單機里自嗨,那還有啥意思?

㈧ 元宇宙詞彙的誕生是誰提出的

元宇宙這一概念最早出自於尼爾·斯蒂芬森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說《雪崩》。小說里的元宇宙是一個脫離於現實世界,卻始終在線的平行數字世界,人們能夠在其中以虛擬化身自由生活。2018年上映的電影《頭號玩家》,被認為是對元宇宙最直觀的影視呈現。隨著VR、AR、AI、5G等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元宇宙的內涵也在不斷拓展。一方面,元宇宙既可以是完全獨立於現實的平行宇宙,或以類似「游戲」的方式存在,通過沉浸式體驗愉悅人們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元宇宙也可以是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融合和交互——現實世界發生的一切事件都會同步到虛擬世界中,而人們在虛擬世界的行為和體驗也將投射到現實世界中,並對現實世界產生影響。這一類我們可以稱之為「融合元宇宙」,通過5G/AI/XR等信息技術促進更廣(范圍)、更深(復雜度)的信息協同,繼而反哺實體經濟發展,積極推動產業、治理、科研方面的改革創新。


在1992年,元宇宙最初作為科幻概念被科幻作家尼爾·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提出。他在著作《雪崩》中描述,人類可以通過數字分身(Avatar),在一個虛擬三維空間中生活,現實世界的所有事物都可以被數字化復制到這一空間,作者將這個人造空間稱之為元宇宙。

元宇宙(Metaverse)並非是一個嚴謹的學術概念,目前廣義的認知是人們利用Avatar在時間依然只能單向流動的世界中進行同步實時交互,用共通協定的「貨幣」購買及出售由任何人/組織機構創建的物品(可以是內容、體驗、服務等)。

㈨ 元宇宙什麼意思

元宇宙(Metaverse)是利用科技手段進行鏈接與創造的,與現實世界映射與交互的虛擬世界,具備新型社會體系的數字生活空間。[12]

元宇宙本質上是對現實世界的虛擬化、數字化過程,需要對內容生產、經濟系統、用戶體驗以及實體世界內容等進行大量改造。但元宇宙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是在共享的基礎設施、標准及協議的支撐下,由眾多工具、平台不斷融合、進化而最終成形。[23]它基於擴展現實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基於數字孿生技術生成現實世界的鏡像,基於區塊鏈技術搭建經濟體系,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份系統上密切融合,並且允許每個用戶進行內容生產和世界編輯。[23]

元宇宙一詞誕生於1992年的科幻小說《雪崩》,小說描繪了一個龐大的虛擬現實世界,在這里,人們用數字化身來控制,並相互競爭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到現在看來,描述的還是超前的未來世界。[1]關於「元宇宙」,比較認可的思想源頭是美國數學家和計算機專家弗諾·文奇教授,在其1981年出版的小說《真名實姓》中,創造性地構思了一個通過腦機介面進入並獲得感官體驗的虛擬世界。[24][4]

2021年12月,入選《柯林斯詞典》2021年度熱詞[21];12月6日,入選「2021年度十大網路用語」。[22]12月8日,入選《咬文嚼字》「2021年度十大流行語」。[30]2022年1月,智庫公布2021年度十大熱詞,入選。

㈩ 什麼是元宇宙

元宇宙一詞最早指的是1992年的科幻小說《雪崩》中描繪的虛擬現實世界。如今,對於元宇宙定義,一般可以理解為利用科技手段進行鏈接與創造的,與現實世界映射與交互的虛擬世界,具備新型社會體系的數字生活空間。

什麼是元宇宙?

元宇宙(Metaverse)是整合多種新技術而產生的新型虛實相融的互聯網應用和社會形態,它基於擴展現實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基於數字孿生技術生成現實世界的鏡像,基於區塊鏈技術搭建經濟體系,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份系統上密切融合,並且允許每個用戶進行內容生產和世界編輯。

元宇宙一詞誕生於1992年的科幻小說《雪崩》,小說描繪了一個龐大的虛擬現實世界,在這里,人們用數字化身來控制,並相互競爭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到現在看來,描述的還是超前的未來世界。關於元宇宙,比較認可的思想源頭是美國數學家和計算機專家弗諾文奇教授,在其1981年出版的小說《真名實姓》中,創造性地構思了一個通過腦機介面進入並獲得感官體驗的虛擬世界。

對於元宇宙定義,北京大學陳剛教授、董浩宇博士認為:元宇宙是利用科技手段進行鏈接與創造的,與現實世界映射與交互的虛擬世界,具備新型社會體系的數字生活空間。

名詞定義:

通過對元宇宙構思和概念的考古,可以從時空性、真實性、獨立性、連接性四個方面去交叉定義元宇宙。

從時空性來看,元宇宙是一個空間維度上虛擬而時間維度上真實的數字世界;從真實性來看,元宇宙中既有現實世界的數字化復制物,也有虛擬世界的創造物;從獨立性來看,元宇宙是一個與外部真實世界既緊密相連,又高度獨立的平行空間;從連接性來看,元宇宙是一個把網路、硬體終端和用戶囊括進來的一個永續的、廣覆蓋的虛擬現實系統。

准確地說,元宇宙不是一個新的概念,它更像是一個經典概念的重生,是在擴展現實(XR)、區塊鏈、雲計算、數字孿生等新技術下的概念具化。

在原著中,元宇宙(Metaverse)是由Meta和Verse兩個單片語成,Meta表示超越,Verse代表宇宙(universe),合起來即為超越宇宙的概念: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運行的人造空間,是互聯網的下一個階段, 由AR、 VR、3D等技術支持的虛擬現實的網路世界。

特徵與屬性:

Roblox給出的元宇宙包含八大要素: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遲、多元化、隨時隨地、經濟系統和文明。要素眾多,每個要素背後,還有一連串的解釋。總之,一句話說不清楚,這也恰恰說明這一概念的模糊性。

在元宇宙特徵與屬性的START圖譜中,北京大學陳剛教授與董浩宇博士梳理並系統界定了元宇宙的五大特徵與屬性,即:社會與空間屬性(Social & Space)、科技賦能的超越延伸(Technology Tension)、人、機與人工智慧共創(ArtifIcal, Machine & AI)、真實感與現實映射性(Reality & Reflection)、交易與流通(Trade & Transaction)。

熱點內容
比特幣破29000 發布:2025-07-21 20:54:45 瀏覽:442
元腦生態與元宇宙 發布:2025-07-21 20:39:08 瀏覽:671
陽光科創中心和區塊鏈 發布:2025-07-21 20:34:32 瀏覽:503
螞蟻區塊鏈行業布局ICO 發布:2025-07-21 20:28:51 瀏覽:192
幫別人買比特幣會有什麼風險 發布:2025-07-21 20:24:43 瀏覽:255
礦機擺放 發布:2025-07-21 19:57:27 瀏覽:961
搶十二生肖區塊鏈平台會倒閉嗎 發布:2025-07-21 19:48:07 瀏覽:336
doge幣今日行情線 發布:2025-07-21 19:27:39 瀏覽:81
包頭東河區礦機小區附近學校 發布:2025-07-21 19:09:48 瀏覽:96
交易者eth和ltc 發布:2025-07-21 19:04:48 瀏覽: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