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礦機歷史算力
之前回答一個問題,做了一點計算和分析,所得到的結果頗為出人意料:當進行SHA-256哈希運算(比特幣礦機所擅長的計算)時,一台普通的神馬M20礦機就能比「天河二號」還快了,更不用說更先進的礦機,如螞蟻S19/S19 Pro。
一台礦機竟然比超算還快?或者說,一台超算(當前世界排名第四)在進行某些運算時還不如一台普通的礦機?
是這樣的。
首先要說,這二者其實沒有多少可比性。一個專用、一個通用;一個微小、一個龐大。
所以,只能對比這兩者的SHA-256哈希運算速度了:
所以,是的,一台一萬多元的礦機,在進行特定哈希運算時,速度比一台數億元的超級計算機還快!
那麼,礦機為什麼能這么快呢?
礦機的結構並不復雜,能算這么快,靠的是大量的專用晶元。
比如螞蟻S19 Pro使用了大量的自研晶元 BM1398運算晶元。一台礦機有三塊演算法板,每塊演算法板上安裝了114顆運算晶元。一台礦機就有342顆晶元並行提供算力。
BM1398晶元是採用台積電7納米工藝生產的,由於該晶元的架構和數據保密,我們只好用一些開源信息來進行估算。
github上有一個開源的SHA-256哈希運算模塊,提供Verilog源代碼,當使用40納米工藝實現時,此模塊可以達到250MH/s(和一顆8核的至強晶元差的不多了),而所佔用的面積只有0.0142平方毫米。如果在一顆晶元中排布100個SHA-256運算模塊,面積還不到2平方毫米,而性能已經達到了25GH/s(沒有計算連接、匯流排等面積開銷)。而這僅僅是40納米工藝而已。
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晶元中真正用於計算的部分很少,絕大多數資源都消耗到了調度、管理等輔助功能上。
當我們所用的功能清晰、明確時,就可以使用專用晶元極大的提高運算速度。比如各種數字幣挖礦(大量的哈希運算),比如4G和5G通信(大量的卷積運算),比如人工智慧(大量的卷積運算)
專用晶元的性能往往超過我們的想像,而我們晶元的發展,也完全可以利用這一點。如果能降低晶元的流片成本,也未必不能復制PCB(印刷電路板)的發展歷程。要知道,現在全球的PCB設計和生產,中國都佔了一大半的份額,又有誰有本事卡脖子呢?
⑵ 數字貨幣挖礦,什麼是算力挖礦算力單位怎麼換算
數字貨幣挖礦 我們經常提到的一個詞就是 礦機的算力,
比如:挖BTC比特幣的螞蟻礦機T9+ 算力10.5TH/S,
挖LTC萊特幣的螞蟻礦機L3+ 算力504MH/S,
挖LCC數字鏈的好礦機Ubuntu×64 算力180KH/S.
那究竟算力是什麼意思呢? 算力代表了什麼 算力單位是怎麼定義的呢?
其實算力的意思很簡單,他就是代表礦機的計算能力、計算性能的衡量 他具體代表的是每秒礦機的整體hash演算法運算次數。
我們先要知道挖礦的本質就是解決一個數學計算,誰先算出來誰就獲得獎勵(幣),這個數學計算方式也很簡單,就是一直不斷的嘗試碰撞結果![什麼是礦機算力?挖礦算力單位怎麼換算?
就類似於你暴力破解一個手機密碼 (假設嘗試多次手機不會被鎖),
你不斷的嘗試密碼 從 000000 ~ 999999 一個一個的嘗試直到你解鎖成功,
如果你1秒內能嘗試一次 你的算力就是1次/s ,1秒內能嘗試兩次 你的算力就是2次/s
你1秒內嘗試的次數越多你的算力就越大, 你解鎖的時間也就越短 。
礦機也是一樣, 礦機1秒內能計算的hash演算法次數越多算力越大,挖的幣越多。
最開始比特幣使用 CPU挖礦, 後來使用顯卡GPU挖礦,到現在的使用ASIC專業定製晶元挖礦,計算速度一直不斷提升
算力單位:
算力每隔千位劃為一個單位,
最小單位 H=1次 1000H = 1K 1000K = 1G 1000G = 1T 1000T = 1P 1000P=1E
S9+ 10.5T 也等於 10500G / 0.0105P
比特幣全網算力現在 24.42 EH/s 相當於232萬台S9的算力
不同幣種的算力
不同的幣種的挖礦演算法可能會不一樣
比如比特幣是sha256演算法,萊特幣是scrypt演算法, 以太坊是Ethash演算法,數字鏈是SHA-2演算法。
這就像 手機1的密碼4位隨便輸入, 手機2的密碼6位, 輸一次後 隔1s才能再次輸入, 實際比這個要復雜的多,
解鎖這兩種不同的手機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那我嘗試解鎖的速度也不一樣, 解鎖手機1 我會更快一點。
不用的幣種之間的算力 是沒有任何關系的, 比特幣礦機是不能挖萊特, 因為演算法不一樣, 他不會解萊特幣的題。
⑶ 〈挖礦系列3〉比特幣礦機發展史
比特幣從發明誕生出來後,比特幣挖礦主要經歷了3個階段(現在的礦池是挖礦的方式,非礦機技術)
CPU→GPU→ASIC專業礦機
一、CPU挖礦
說起CPU挖礦,誰是第一個呢?前面文章也說了,就是比特幣的發明者中本聰(無明確的證據,按邏輯應該是正確的)。
CPU挖礦是第一代的挖礦。2009年1月3日,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用電腦CPU挖出了第一批比特幣,挖出了第一個創始區塊,區塊里包含50個比特幣。
隨後一些極客、程序員、游戲挖機紛紛加入CPU挖礦,但當時的CPU挖礦,僅僅是一種嘗試和好玩,並沒有現在的商業化。
二、GPU挖礦
GPU(圖形處理單元,即顯卡)挖礦是第二代的挖礦。
從CPU換到GPU挖礦,是因為CPU中央處理器是通用性計算單元,裡面設計了計算機很多的分析處理需求,其綜合能力強但單項能力較弱,而比特幣的SHA256 hash運算,是非常單一的無腦重復計算,而且CPU的並行運算能力不強,後來,有人發現GPU的高吞吐率和高並行處理能力,其運算效率比CPU高10倍以上,並且GPU可以超頻使用以提升性能,適用於大規模的並發運算,比如密碼破解,於是人們紛紛轉向GPU挖礦。
大家肯定都聽說過比特幣歷史上最貴的吃貨、比特幣Pizza的故事了。沒錯,這個人叫Laszlo Hanyecz,他是個程序員,他在2010年5月22日,用1萬枚比特幣購買了兩個披薩,當時這兩個披薩只值不到50美元,但是這一萬枚比特幣拿到現在值幾個億了。
大家都在說Laszlo Hanyecz肯定腸子都悔青了,但是也未必,因為Laszlo Hanyecz是第一個使用GPU挖比特幣的人,他挖到了非常多的比特幣,當時的1萬枚可能只是九牛一毛了。
圖片來源於網上
但是GPU也存在缺陷,就是原本是做圖像處理的,內置的這些硬體非常好電,散熱也是個問題。
三、ASIC專業礦機挖礦
ASIC專業礦機是屬於第三代的挖礦。
ASIC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的縮寫,是一種專門為某種特定用途設計的電子電路(晶元)。用於挖礦的晶元,就是礦機ASIC晶元了。因為被設計為只進行某一挖礦需要的特定演算法,所以ASIC晶元的設計可以簡單的多,成本也低的多。不過最重要的是,就挖礦算力來說,ASIC可以比同時代的CPU、GPU高出幾萬倍甚至更多。
ASIC礦機的出現,是隨著參與挖礦的人越來越多,算力不段上升,而GPU的算力也達到了極限,為了突破這個局限,就有人開始研發專門的礦機。
世界上第一台ASIC晶元的礦機是誰發明的呢?對,就是人稱「南瓜張」的張楠賡的阿瓦隆礦機。
礦機的晶元,需要非常強的研發技術實力,比如通訊領域,最強的晶元研發企業是高通、華為海思,因此礦機的晶元研發是一場高科技的競賽,最早的礦機廠商有龍礦礦機、閃電礦機、瑞典的KNC Minner,都已經從市場上消失,現在市場上最大的礦機廠商包括比特幣大陸(螞蟻礦機)、嘉楠耘智(阿瓦隆礦機)、Bitfury、Watts Miners等,
現在最火爆的礦機當屬比特大陸的螞蟻系列了,後續再詳細介紹如何挑選和購買礦機。
本文只簡單結束了比特幣礦機從CPU、GPU到ASIC的技術發展歷程,而現在的ASIC礦機尤其比特幣大陸的礦機占據了市場70%以上的算力和市場份額,被質疑為「算力霸權」和跟「去中心化」違背,潛在的「51%」攻擊和不公平等。而現在的礦機已經是一條完整的產業鏈,無論如何發展,也是基於市場和追求利益的行為。後續繼續分析。
⑷ 比特幣挖礦算力升至全球第三,哈薩克為何成為礦業投資勝地
哈薩克正成為除了中國和北美外的第三大比特幣「淘金」聖地,中國礦工已經開始向西大遷徙。
據劍橋另類金融中心的數據顯示,哈薩克的比特幣挖礦算力佔比在今年4月份就已達到8.2%,在全球算力市場上大幅躍升至第三位,相比2019年9月更是增長了6倍。美國則以16.8%位居第二,俄羅斯和伊朗分別以6.8%和4.6%位居第四第五。
這一數據增長背後,中國眾多頭部礦企如比特礦業Bit Mining、嘉楠 科技 、比特大陸也紛紛前往哈薩克,哈薩克具有哪些優勢,為何會成為加密礦業的投資勝地?
1.國內頭部礦企相繼湧向哈薩克
近日,上市礦企比特礦業Bit Mining正式宣布退出中國彩票相關業務,接下來將專注於海外加密挖礦業務。並且幾天前,Bit Mining又簽署了一項最終購買協議,以總代價約660萬美元收購2500台新比特幣礦機。部署後,這部分礦機的理論最大總哈希率將增加約165 PH/s。
除了擴充比特幣礦機,Bit Mining還在哈薩克持續推進海外擴展戰略。今年5月,Bit Mining宣布與該國一公司簽署了一份有法律約束力的投資條款,雙方將計劃總共投入6000萬人民幣,在哈薩克共同建設和運營負荷為10萬千瓦的礦場。礦場建成後,Bit Mining將持有哈薩克礦場的80%股權。
據公開信息顯示,Bit Mining將在哈薩克數據中心部署3819台比特幣礦機,總算力為172 PH/s;另有4033台總算力為121 PH/s的比特幣礦機也已運往哈薩克的數據中心,正在等待部署。Bit Mining將進一步擴大業務規模,提高理論最大總算力容量,以鞏固市場地位。
而作為國內首家上市礦企的嘉楠 科技 ,也於今年6月,開啟了在哈薩克的自營挖礦業務,首批阿瓦隆礦機已上架運行。並且嘉楠 科技 早前就與多家企業在哈薩克的頭部礦場達成了合作,包括A1166Pro、A1246等大批新機型運往哈薩克。同時,嘉楠 科技 還開辟了中哈干線專線通道,為海內外客戶帶來更優質的算力交付體驗。
隨著礦工湧向哈薩克,人們也開始擔心該國缺乏礦機維護和專業的技術人員,目前哈薩克還沒有足夠的合格維修人員。嘉楠 科技 則表示,他們將在哈薩克開設首家售後服務中心,這也是其在中國以外的首家售後服務中心。
伴隨著礦業出海,曾經的對手也將在海外再次同台競技。7月23日,比特大陸的Antminer S19 Pro礦機,也將在Enegix於哈薩克的18萬千瓦數據中心中託管。Enegix是在該國最大的加密采礦公司之一,該數據中心於2020年底投入使用,隨著對其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Enegix還在逐步擴大其規模。
為什麼比特幣挖礦存在可持續性問題
許多發明和創新是在當前沒有示範用例或殺手級應用程序的情況下發現的。使用微波爐做飯是一位工程師因改進用於雷達裝置的軍用級磁控管而意外發明的。特氟龍是杜邦化學家試圖發明一種更好的氣態冷卻劑時意外創造的。在這兩種情況下,技術首先出現,變革性商業產品出現在其次。
雖然比特幣只有十餘年的 歷史 ,但是加密貨幣代表了區塊鏈技術的眾多擬議用途之一。創新者和投資者才剛剛開始 探索 其他應用,包括用於去中心化借貸的智能合約和分布式計算的公共控制。
對於許多批評者來說,有一項指控獲得了很多人的贊同:比特幣消耗了巨大的能源。基於工作量證明的分布式賬本的安全性伴隨著巨大的能源消耗,這意味著該系統需要國家級的電力用於開發和維護。
比特幣的主要可持續性問題是比特幣采礦中使用的大量能源。
比特幣挖礦是新的比特幣被釋放到流通中的方式。礦工驗證比特幣區塊鏈上的交易以幫助避免欺詐,作為獎勵,他們獲得新的比特幣。為了驗證交易,礦工必須解決極其復雜的數學問題,主要是通過反復試驗,這需要復雜的計算機系統和大量的計算能力。這么多計算能力消耗了大量電力。
金融經濟學家亞歷克斯·德認為:「目前,全世界數百萬的比特幣挖礦設備每天每秒都在不停地產生 130 千億次這樣的猜測。綜合起來,這些機器現在消耗的電能與荷蘭這樣的國家一樣多」。
正因為如此,比特幣的價格越高,礦工獲得比特幣所需的能量就越多。
鑒於全球三分之二的電力仍然是通過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因此對電力消耗的指控是合理的。例如空氣污染對人類 健康 的影響,包括每年 400 萬人過早死亡,是可靠的、賦予生命的電力的明顯缺點。氣候變化也是一個非常真實的威脅。面對不確定性和潛在的災難性後果,應採取行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數字貨幣# #比特幣[超話]# #歐易OKEx#
⑸ 全世界第一台比特幣礦機算力 年份,和最初難度
2013年1月Avalon發布了60G/s的礦機規格並接受了預訂。2013年1月Avalon交付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比特幣ASIC礦機,比特幣網路核心開發者Jeff
Garzik有幸成為了第一個商業ASIC礦機的擁有者.
最處的挖礦難度為0,在2013年初算力為2P左右,目前達到了100P.
⑹ 2021-03-01測評:比特幣礦機S19 Pro 110T
2020年2月末,比特大陸發布了S19 Pro礦機,其額定算力為110T±3%,牆上功耗為3250W±5%。截至五月底,19系列礦機已經陸續發貨到達各個礦場。在礦機穩定運行一段時間後,我方人員到達內蒙古中部某礦場,經歷四天,現場測量S19 Pro礦機的實際運行情況。
1.當地氣候與礦場進風溫度
根據歷史天氣數據,該地區2015-2019年6月到8月,每年的最高氣溫記錄是32℃、31℃、36℃、31℃、31℃。該礦場位於某產業園內,空氣流動為側進頂出方式,若夏季環境最高溫度按34℃計算,根據礦場熱源特性,廠房夏季進風最高溫度應不超過37℃,穿過水簾後的空氣溫度應不超過31℃,相對濕度在30-80%之間。
2.礦機介紹
S19 Pro礦機為機箱電源一體化設計,其裸機尺寸為370×195.5×290mm,可根據礦場貨架的層高空間選擇橫向放置或者豎向放置;質量為13.2kg。
礦機散熱為前後雙筒風扇設計,風扇外表面布置網罩,這保使礦場運維人員避免誤觸葉片導致受傷,保護了運維人員安全;風扇背面布有格柵,這有效阻止了外界顆粒進入高速轉動的風扇打到算力板上。
單個風扇電壓為12V,電流為1.65A,最大轉速為6150rpm,最大風量為197cfm。根據風扇串並聯特性變化,礦機單側的並聯風扇設計讓通風量顯著增加;礦機兩側的風扇串聯設計讓礦機對環境阻力的抵抗顯著增強,即礦機通風量不會隨著礦場環境的改變出現劇烈波動。
礦機內部算力板面使用了整塊的散熱片散熱,散熱片為流線形設計,雖然風阻未能有效減小很多,但此散熱片設計有效增大了晶元的熱擴散面積,使得晶元產生的熱量能均勻、快速傳遞至散熱片上,並被風及時帶走。
3.礦機運行實測數據
現場人員選擇貨架某位置下的礦機進行測試,通過監控後台得到以下數據。
S19 Pro礦機進風口溫度23.1℃,相對濕度70%,出風口溫度為38.8℃;相對濕度為32%,平均風量為370cfm;電源出風風溫度為28.0℃。S19pro礦機的整機功耗為3320W,礦機控制頁面顯示平均算力為111.8TH/s,以此得出S19礦機功耗比為29.69W/T。
S19 Pro在礦池端有效算力亦表現驚人,微比特礦池(ViaBTC)後台顯示有效算力平均約111Th/s,接入「火力機槍池」和並開啟「小時即兌」功能後,收益最高增幅較傳統PPS+模式可達23.99%,下圖為不同賬戶通過ViaBTC獲得的收益計算。
風量、風溫變化對礦機運行的影響
根據相關統計,45%的電子產品損壞是由於溫度過高。礦場發生的高溫問題主要是通風量不足引起礦機出風口溫度升高,為得到不同通風環境下的礦機運行狀態,現場人員通過改穿過礦機的空氣流量觀察礦機算力變化,得到的結果如下。
如圖所示,當礦機進風口溫度固定為31℃,將礦機風量從370cfm減小至190cfm過程中,礦機算力未出現明顯波動,仍然保持在111.4TH/s左右,繼續減小風量,礦機算力開始出現不穩定。進一步減小礦機通風量至170cfm,礦機發生高溫保護。因此對於此礦場,每台S19pro礦機的實際通風量不應小於190cfm。
對應的不同風量下,運行礦機的溫度環境也不同。作為最典型數據指標,礦機出風口空氣溫度和算力關系如下圖,有圖可知,礦機在實際運行中出風口風溫不應超過61℃。
出風口溫度波動程度對礦機運行的影響
除了礦機可承受的出風口空氣溫度極限外,環境溫度變化的波動程度對礦機運行也有一定影響。現場人員通過在不同時間內,將礦機進風口溫度從22℃升高至40℃,觀察礦機算力變化,最終得到數據如下。
由曲線可知,礦機進風溫度波動度在0-3.6℃/s變化,礦機算力變化較小,這說明在夏季環境內,礦機算力幾乎不受溫度環境變化的影響。
環境濕度變化對礦機運行影響
現場人員通過控制礦機進風濕度來觀察礦機算力變化,最終得到礦機算力隨礦機進風口濕度變化曲線。
由曲線可知,當礦機進風相對濕度在30%-90%范圍內,運行算力為111.7-111.8TH/s,為正常運行算力。這說明短時間內廠房相對濕度的變化對礦機運行影響很小。
其他
礦場不同位置的礦機,空氣流場環境差異較大,礦機獲得的風量差異較大,這直接影響了礦機出風口溫度。為保證礦機出風口溫度保持在合適范圍內,礦場在設計過程中應計算好每個機位的空氣流場,並通過設計水簾或其他設備降低礦機夏季進風溫度。運行過程中,礦機與水簾距離應大於2米,避免水滴濺入礦機;廠房應保持清潔,廠房環境中直徑不低於0.5μm顆粒數應≤3250萬粒/m3。
對於此次礦機測評實驗的礦場,其通風布局合理,進風溫度較低,經計算礦機夏季的熱出風不超過47℃,運行礦機散熱環境良好,且相對濕度和粉塵顆粒濃度保持在合適范圍內。
4.總結
S19pro整機一體化設計,結構更加緊湊合理。
礦機熱設計合理,風扇和散熱片的組合保證了礦機的良好散熱。
運行狀態下,礦機平均算力為111.8TH/s,功耗為3320W,實際風量為370cfm。
夏季天氣下,礦機出風口可承受風溫提高至61℃,相對濕度承受范圍為30-90%以上,這使得礦機對礦場的適應性大大提高。
⑺ 如何挑選比特幣礦機
礦機由晶元、散熱風扇、電池等等多個部件構成,「晶元」是核心部件,決定了這台礦機能否更容易的挖出更多數字貨幣。礦機晶元需要廠商具有非常強的研發實力,需要和全球不斷上漲的算力賽跑,考驗和科技接軌的能力。所以選擇礦機,很重要一條就是挑選實力強大的品牌和團隊。
現在全球最知名的比特幣礦機廠商有兩家,比特大陸的螞蟻礦機、張楠賡的阿瓦隆礦機。後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台ASIC晶元礦機的發明者。
選擇礦機一看算力,二看功耗,三看歷史口碑。
算力就是一台機器進行運算的能力,也就是這台機器能夠每秒進行多少次哈希運算。目前主流比特幣礦機的算力為14T,也就是每秒進行14*10^13c次哈希碰撞。
功耗是這礦機運轉時要消耗電量的一個指標,直接關繫到挖礦的成本。一般情況下,礦機會24小時不間斷的運轉挖礦,所以不同型號的礦機,即便功耗相差很小,一年下來所耗費的電力成本差距也是非常大的。
歷史口碑代表了礦機廠商經營的穩定性,你可以從不同購買渠道了解該廠商的用戶整體評價、售後服務,以及預付款礦機能否按時交貨。
要說最簡單的選礦機的方法,就是直接選擇最新的現貨礦機型號。因為最新的礦機功耗會比較小,算力比較高,投入產出比最劃算。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礦機的噪音比較大,這也是礦機的硬傷。
⑻ 比特幣歷史上出現過幾次有影響力的分叉,對幣價有何影響
目前,比特幣沒有發生過有影響力的分叉。基本上都是對硬分叉的一種擔憂。比特幣歷史上曾出現了多次類似硬分叉的擔憂,例如某個大的礦池的算力曾多次接近全網算力的51%;還有是ASIC礦機剛誕生時,人們對礦機廠商的挖礦算力過分巨大的擔憂;人們的量子計算機參與挖礦的擔憂也是由來已久;目前幣價低迷,挖礦逐漸被幾個大的礦場所控制,也可能會導致硬分叉的出現;最近,比特幣擴容引發的硬分叉危機再次警醒了人們。但實際上這只是一種擔憂,發生的概率極小。
每次發生硬分叉的危機,幣價都可能會跳水,這主要是處於對比特幣的擔憂。
⑼ 比特幣挖礦機的進化史是怎樣的呢
自從比特幣誕生以來,比特幣挖礦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
CPU挖礦→GPU挖礦→專業礦機挖礦→礦池挖礦。
2009年1月3日,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用電腦CPU挖出了第一批比特幣。
隨著大家對比特幣的認可,挖礦的人越來越多,全網算力不斷上升,挖礦難度逐漸上漲。
2010年9月18日第一個顯卡挖礦軟體發布。一張顯卡相當於幾十個CPU,挖礦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之後又有人發明了基於挖礦晶元的專業挖礦設備,即礦機。目前行業領先的螞蟻礦機裝有將近200張BM1387晶元,相當於3萬多張GPU的算力。
隨著更多礦機加入挖礦,單獨的礦機也很難挖到比特幣了。於是,礦工將自己的礦機集中起來,形成了礦場和礦池。
⑽ 怎麼查找15年比特幣機產幣情況
特別現在比較好,他這樣是比較高的,可以咨詢一下,有關必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