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最大的墓
『壹』 海昏侯墓詳細資料大全
海昏侯廳消墓是漢廢帝劉賀的墓葬,位於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是中國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列侯等級墓葬,2015年入選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墓園由兩座主墓、七座陪葬墓、一座陪葬坑、園牆、門闕、祠堂、廂房等建築構成,內有完善的道路系統和排水設施。
自2011年發掘以來,已出土1萬余件(套)珍貴文物,對研究中國漢代政治、經濟、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2017年12月,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被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按照省委、省 *** 提出的「三四三」目標,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管理局以大遺址文化和大鄱陽湖生態資源為核心,以規劃引領和項目建設為抓手,努力打造一個集遺址保護、旅遊觀光、文化體驗、生態休閑為一體的世界級大遺址公園旅遊目的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園
- 出土地點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東南
- 館藏地點 :暫為江西省博物館
- 所屬年代 :西漢
- 墓主人 :西漢海昏侯劉賀
- 發掘時間 :2011年3月
- 發掘面積 :約1萬平方米
- 墓地面積 :約4萬平方米
- 啟動時間 :2015年12月
- 別稱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南昌西漢大墓
發掘歷程
2011年3月,江西省文物部門接到民眾舉報,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附近山上有一座古代墓葬遭到盜掘,文物部門立刻對該墓葬周邊區域進行了考古調查。歷時5年多,考古工作者一共勘探約100萬平方米,發掘約1萬平方米。 海昏侯墓全景 海昏侯墓的整個發掘過程代表當今中國第一流的考古水平,代表當今中國第一流的文物保護水平,代表當今中國第一流的展示水平。墓園的考古發掘有10餘家單位跨學科合作,運用科技手段全程提取和記錄信息。在考古調查和發掘前期,大量使用了地球物理探測、GPS定位、電子全站儀布網測控扮清知、全球地理信息系統(GIS)記錄等科技手段,將調查資料完整信息化。初步建立起了海昏侯國遺址的地理信息系統。所有發掘工作都以世界遺產的標准指導考古發掘,為今後大遺址的保護展示提供科學依據。 海昏侯墓所在地 通過考古,考古人員發現除了2011年盜墓者對西漢海昏侯墓實施一個大的盜洞之外,該墓的西北角有一個五代時期留下的盜洞,從發現的裝衣服的漆箱、寫有「昌邑九年」字樣的漆器等文物來看,盜墓者未能成功實施盜墓。 人們不禁要問,公元前104年至五代時期,中間一千多年時間,為什麼它沒有遭遇盜墓者的「騷擾」呢?省文物考古所所長徐長青、西漢海昏侯墓考古隊領隊楊軍等多位專家都提到,這得益於東晉時期江西的一場大地震,使墓室早年就坍塌,地下水上涌淹沒了墓室。當時人們不具備水下盜墓的條件,才使得該墓得以倖免。專家所說的大地震,指的是公元318年豫章郡發生大地震,此次地震使原來的梟陽縣、海昏縣等豫章古縣淹沒到鄱陽湖中。張仲立表示,正銷正是因為墓穴內充滿水,這種絕氧的環境不利於微生物生長,才使得墓內的文物得到保護,腐蝕程度不高。研究進展
2015年12月15日,南昌西漢大墓主棺進入清理階段,主棺將整體「打包」至附近實驗室,多證據指向墓主為漢武帝之孫劉賀。 2016年1月15日,整體提取到實驗室。 2016年3月2日,專家組在北京首都博物館「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新聞發布會」,確認墓主為漢廢帝」劉賀。 2016年5月5日,海昏侯劉賀墓主棺已進入後期清理階段,「劉賀」字樣私印、頭箱、部分玉件、敷面等表層文物已提取。考古工作者在提取完敷面後發現了劉賀的牙齒。從數量上看,劉賀牙齒保存較完整,根據之前的考古經驗,有較大幾率在劉賀口中發現玉琀。下一步將進行劉賀牙齒、腰飾、琉璃席等文物的清理工作。「由於棺體受重壓變形,劉賀的上下齒緊密咬合在一起,牙齒上方還能辨認出小部分鼻骨痕跡。」 研究人員清理文物 考古工作者正研究牙齒的「打開」方案,而劉賀牙齒的有關數據已送至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進行古DNA檢測;並提取了劉賀上肢、下肢遺骸的少量樣品標本,做體質人類學方面的檢測,為揭示其與墓園其他成員關系提供依據。 2019年3月12日,海昏侯劉賀墓主槨室文書檔案庫曾出土5200餘枚簡牘,負責這批簡牘文字釋讀工作的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近期公布階段性成果。研究人員辨識出千餘枚竹簡上記載了一種名為「六博」棋的行棋口訣,屬首次發現,為研究漢代的社會風尚乃至兵制提供了很好的實物資料。出土文物
2011年來考古人員共勘探約100萬平方米,發掘面積約1萬平方米,共清理出土了各類文物1萬余件。 成套出土的有編鍾、編磬、琴、瑟、排簫、伎樂俑;竹簡、木牘以及有文字的漆笥、耳杯等數以千計;五銖錢10餘噸近200萬枚;青銅雁魚燈、青銅火鍋上的花紋惟妙惟肖;青銅鏡上鑲嵌著瑪瑙、綠松石和寶石等等,都是漢代考古文物珍品。 車馬坑出土了實用高等級馬車5輛,馬匹20匹,錯金銀裝飾的精美銅車馬器3000餘件。這也是中國長江以南地區發現的唯一一座帶有真車馬陪葬坑的墓葬。 出土文物 2015年11月14日,南昌西漢海昏侯墓主槨室的考古發掘工作正式啟動。在此次主槨室的考古發掘中,出土了一組漆器屏風和兩塊馬蹄形金器。其中,在主槨室西室被發現的漆器屏風表面有孔子生平的文字以及孔子畫像。考古專家表示,這可能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孔子畫像。海昏侯墓位於江西南昌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東南約1000米的墎墩山上,整個墓園佔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該墓已清理出土文物1萬余件。 2015年11月15日,發現10餘噸銅錢。 2015年11月17日上午,南昌西漢海昏侯墓主槨室西側出現數量驚人的黃金、金器,包括數十枚馬蹄金、麒趾金、兩盒金餅等。 2015年12月,玉具劍、玉質耳杯、韘形佩、「子母」套裝漆器等陸續發掘出土。這是南昌西漢大墓主槨室考古發掘的第23天,考古發掘取得的進展。 2015年12月8日,南昌西漢大墓主槨室考古發掘又取得進展,考古人員在主槨室提取出多件玉器。其中包括一把約80厘米的玉具劍。 2015年12月14日,考古隊員從主槨室提取了有葡萄般大小、兩端鑽有微孔、對齊貫穿的琥珀,這塊琥珀中還有昆蟲,屬於珍貴的蟲珀。 2015年12月19日,在主墓出土的竹簡中發現了一篇《築墓記》,有可能詳細記錄了南昌西漢大墓建造的過程,將為揭開墓主人信息和考古工作提供更准確的依據。 2015年12月20日,考古人員們開啟了南昌西漢大墓主棺的第一層棺板,在其中發現了馬蹄金和玉器。 2015年12月22日,考古人員在主棺的內外棺之間發現了多塊金板。經秦漢考古權威專家確認,這是漢墓考古史上首次發現的金板,或將提供墓主人的重要信息。 2015年12月23日,考古專家在出土竹簡中發現《論語》,且據資料表明西漢大墓地處文獻記載的昌邑王劉賀的封地,歷史背景十分清楚。實用車馬陪葬坑出土的雕刻精美紋飾鎏金、錯銀青銅車馬器,與文獻記載「龍首銜軛」的「王青蓋車」類似。此外,墓內出土了大量帶有「南昌」、「漢」、「昌邑二年造」、「昌邑九年造」等文字的漆器、青銅器、印章和木牘,因此目前墓主身份已經初步明確為西漢第一代海昏侯劉賀。 2015年12月24日,在提取的金器中,經初步統計,大金餅95枚,小金餅1枚,大馬蹄金12枚,小馬蹄金21枚,麟趾金15枚。 2015年12月25日,海昏侯墓再次出土了33枚馬蹄金、15枚麟趾金以及20塊金板,整個墓葬中出土的金器數量已達378件。這些金板共20塊,長為22-23厘米,寬為10厘米,厚度較薄;除一塊金板後有附著物外,其餘金板未發現之前期待的文字或圖案信息。 2015年12月27日,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墓的臨時文保用房裡,文保人員正在清理前25日在主棺南側發現的金板、馬蹄金等金器。記者在現在看到,馬蹄金分大小兩種,大馬蹄金分別刻有「上」、「中」、「下」三種文字,對此專家還未得出完整結論。25日下午,南昌西漢海昏侯墓主棺柩的外棺和內棺之間的金器全部被提取出來,其中金餅96枚、馬蹄金33枚、麟趾金15枚,另外還有金板20塊,此次出土的金板,長約23厘米、寬約10厘米、厚約0.3厘米。加上此前在主槨室出土的金器,截至目前,海昏侯墓出土金器已超過478件,重量已超過115公斤。其身家之豐厚已超出歷史的記載和專家的預料。 2015年12月28日,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風上有孔子圖像及生平介紹文字。北京聯合大學歷史專家王楚寧認為之前各種傳世書籍都沒有完整記載孔子的姓與氏,孔子屏風則明確寫著孔子「字中(仲)尼,姓孔,子氏」,將孔子的姓、氏、字完整記錄。孔子屏風的第二列文字「魯昭公六年,孔子蓋卅矣」,告訴了我們孔子三十歲時的准確紀年,由這一時間節點可以推算出孔子的生年為魯襄公七年(公元前566年)。孔子屏風記載的孔子生年比《春秋公羊傳》和《春秋榖梁傳》記載的生年早十四年、比《史記·孔子世家》記載的孔子生年早十五年。 2016年3月2日,《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展。 2016年8月30日,據專家考證,南昌西漢海昏侯劉賀墓出土的文物中有竹書《論語·知道》篇。《論語》中發現《知道》篇,很可能屬於《論語》的《齊論》版本,如果完全釋讀出來,在整個學術界將是一個非常重大的發現。 2017年5月29日,海昏侯墓考古發掘傳來新訊息,失傳1800年之久的《齊論語》竹簡已完成掃描,為文字釋讀做好准備。 2018年1月30日報導,考古人員從海昏侯墓園五號墓主棺提取出百餘件珍貴文物,其中韘形佩、玉劍彘等一批深埋地下兩千多年的精美玉器重現世間。 截至2019年2月,海昏侯墓自2011年發掘以來,出土1萬余件(套)珍貴文物。開棺直播
備受矚目的南昌西漢海昏侯墓主槨室考古發掘工作在2015年11月14日上午9時進行主槨室開棺。央視與江西廣播電視台聯合現場直播,各大網路新聞媒體也圖文直播。 墓主身份確認時間表: 11月14日:主槨室中部、西側室和東側室南部進行清理,表層隨葬文物亮相。 11月18日:主棺表層及周邊淤泥進行清理,並繼續提取主槨室中部、西側室和東側室南部文物。 12月10日:主棺將進行吊運,並送去實驗室進行試驗性考古。 12月20日:考古專家將在實驗室內揭開主棺的神秘面紗,對棺槨內出土的文物等將會比較清晰。 12月25日:組織專家論證會和新聞發布會,正式揭曉墓主身份等信息。 2016年1月15日:整體提取到實驗室。 2016年3月2日,正式確認墓主人為漢廢帝劉賀。挖掘發現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出土了約5000枚竹簡,從初步清理和保護情況看,內容包括《悼亡賦》、《論語》、《易經》、《禮記》、《孝經》、《醫書》、《六博棋譜》等文獻。其中,考古人員在這些竹簡中發現了失傳已久的《論語·知道》篇,並初步斷定屬《論語》的《齊論》版本。 2019年2月報導,海昏侯墓出土簡牘5200餘枚,專家釋讀後發現比重最大的一部分是儒家經典及其訓傳,包括《詩經》、《禮記》類、祠祝禮儀類、《論語》、《春秋》經傳及《孝經》等。墓主考證
根據墓葬、墓園和出土文物的特點,結合文獻記載,專家認為海昏侯墓與西漢海昏侯國存在很大關聯,墓葬主人就是南昌西漢海昏侯國的某一代海昏侯,距今有2000多年歷史。但具體是哪一代海昏侯,還有待於更多的證據。 據《漢書》《資治通鑒》等史料記載,海昏侯的爵位世代承襲,一直延續到東漢,其中以第一代海昏侯劉賀的生平最為曲折,劉賀為漢武帝之孫,在世33年間曾經歷王、皇、侯三種身份的轉變,被權臣霍光扶上帝位後在位僅27天就遭廢黜。 據考古專家介紹,地方史料記載,第一代海昏侯劉賀墓在建昌縣西北六十里昌邑城內,有大墳一所,小墳二百許,舊稱百姥冢。史料記載的劉賀墓位置與此次考古發掘的海昏侯墓非常接近。 2016年3月2日上午,考古人員在首都博物館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對外確認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墓主人的身份,就是此前一直猜測的第一代海昏侯——漢廢帝劉賀。據考古專家介紹,主要通過木櫝、金器及一枚印章確認墓主人身份。 劉賀之印 會上,專家確認,經過五年的考古發掘工作,海昏侯墓所發現的三重證據最終確定墓主為第一代海昏侯劉賀。 據史料記載,劉賀(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為漢武帝之孫,曾被扶上帝位,但27天後即遭廢黜,成為西漢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被廢後,先貶山東昌邑,再貶江西海昏,一生經歷帝、王、侯的跌宕。 證據之一:玉印刻「劉賀」二字。 2016年1月17日,考古隊員開啟內棺後發現尚存墓主人遺骸痕跡,在遺骸的腰部位置,放置著一枚白色玉印,玉印上刻有「劉賀」二字。專家介紹,這是劉賀的私信。在兩漢時期,印章是常見隨葬品之一,也是判斷墓主身份的最直接證據。 證據之二:墨書金餅上有字「臣賀」。 在出土的金餅上,考古隊員發現了模糊的墨書字跡,並釋讀出了關鍵部分:「南海海昏侯臣賀……元康」,「賀」字直接指明是第一代海昏侯劉賀,而元康是漢宣帝劉詢的第三個年號。考古領隊楊軍介紹,西漢酎金制要求有封地的侯和王,在每年八月祭祖時給朝廷獻上黃金。金餅上的墨書,也從側面展現了當時的酎金制度。 證據之三:奏章副本署名「臣賀」。 在出土的木牘上,專家發現了海昏侯與侯夫人寫給皇帝、皇太後的奏章副本,仔細辨認,木牘上「海昏侯臣賀」、「陛下」、「呈太後陛下」、「元康四年六月」等字樣清晰可見。發掘意義
1、海昏侯墓是目前我國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好、結構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的西漢列侯墓園; 出土琥珀 2、海昏侯墓是江西省迄今發現的出土文物數量最多、種類最豐富、工藝水平最高的墓葬; 3、海昏侯墓是我國長江以南地區發現的唯一一座帶有真車馬陪葬坑的墓葬; 4、海昏侯墓是我國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侯國聚落遺址,屬於重要的國家級歷史文化遺產,對研究西漢侯國歷史具有獨特的重大意義; 5、海昏侯墓的發掘將中國千文一貫幣制推至西漢年代; 6、在主槨室西室被發現的漆器屏風表面有孔子生平的文字以及孔子畫像。考古專家表示,這可能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孔子畫像。 7、江西省文物考古所所長徐長青認為,之前墓園中的5號墓墓主身份一直存在兒子、小妾兩種爭議,如套箱提取的5號墓中也發現墓主遺骸,與劉賀的DNA進行比對,將能揭示二人的關系,對墓園整體埋葬形式的認識也將更清晰。 8、2017年5月29日,海昏侯墓考古發掘傳來新訊息,失傳1800年之久的《齊論語》竹簡已完成掃描,為文字釋讀做好准備。待解之迷
1、主墓發掘近3年為何香氣不斷?主墓從發現盜洞到發掘的近3年間,一直彌漫著一股香氣。香氣來自何處? 2、最早的南昌?出土的一件青銅豆型燈燈座上刻有「南昌」字樣,且發現有大量書寫「昌邑九年」、「昌邑十一年」字樣的漆器。說明「南昌」有可能最早是在漢代由「南昌邑」演變而來。 3、根據肉眼可見的情況,劉賀的頭部附近有大量對稱的玉片和玉飾件,在腰部下方位置發現管狀玉飾件,是否是用來填塞或遮蓋劉賀的眼、鼻、耳、肛等九個竅孔的,還有待專家學者的進一步發掘研究。未來開發
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已開工建設,項目總建築面積39330平方米。該遺址博物館按照國際一流遺址博物館的建設標准,綜合容納了展示陳列、文化交流、文物庫藏、研究保護、考古研究基地、管理服務、後勤設備七大功能板塊。 博物館頁面 遺址博物館計畫2018年年底封頂,並同步開展基本陳展策劃工作,計畫於2019年建成開館。
『貳』 西安最大的墓園在哪裡
陝西西安霸陵新區墓園座落在漢文帝劉恆霸陵的御陵苑囿之內,頭枕白鹿原,足抵灞河水,依緩緩的塬勢而建,坐南向北,氣勢恢宏,一派皇家威儀,墓園整體投資1.6億元人民幣,依山傍水,規劃設計各類墓位50000餘個,是目前西北地區最大的墓園。也是省內唯一的皇家墓園,是西北首家生態陵園,第一家建有教師園、軍魂園、功勛園等主題園的墓園。
西安霸陵墓園新區所倚之白鹿原東接驪山,落脈盡於灞橋,發端於長黃之間的中龍,來龍聳拔,起伏有勢,氣貫隆盛。「土乃龍之肉,石乃龍之骨,草乃龍之毛」——白鹿原石骨土被,百草豐茂,厚重堅實,行度起伏曲折,踴躍奔騰,猶如躍馬之馳或層級平鋪若水之波,是為真龍。
地理位置坐南向北依山而建,此空北臨灞河,水至是處泰然平闊,平整如鏡,天門廣開,對面朝案之山相望。園區東西分列生坡、鳳凰嘴彼此環護,所謂前有照、後有靠,左青龍、右白虎。
墓園風水講求「來積止聚,沖陽和陰,土厚水深,郁草茂林」,霸陵新區勢來形止、山水交匯、踞而候、攬而有,無怪乎英武若文帝者亦選此所興陵建苑以澤漢室,擇此藏風得水之寶地定會貴若千乘、富若萬全。
霸陵墓園新區建設集國外墓園之精華,能工巧匠,精雕細琢,園內建有牌坊、放生池、辦公樓、大型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及景點。開辦以來,墓園以完善的森凱瞎配套和管理,將墓園已建設成為全國乃至亞洲孫並最豪華的墓園之一,取得了驕人的銷售業績,贏得社會各界的贊賞。園區依山傍水、風景清幽、規化合理、亭台錯落、精巧別致;蒼松翠柏、庄嚴肅穆。是先人安息長眠及福蔭後代的理想境地。
西安霸陵墓園新區--人生的後花園,逝者真正的福地,讓生命在青林綠水間永延。
『叄』 真山大墓出土的文物中什麼種類文物最多
真山大墓出土的文物中玉器文物最多。
真山大墓出土的文物種類繁多,大多為玉器,還有各類貨幣和原始青瓷器等等。真山大墓發掘出土了1萬多件珍貴文物,其中包括國寶玉器、瓷器和青銅器等等,專家經過對墓誌銘研究,真山大墓的墓主人為春秋時期吳王壽夢。墓中出土的文物為研究春秋時期吳國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玉器的寓意:
玉寓意吉祥如意,我國傳統文化中一直有玉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說法,人們經常會在玉石上面刻畫各種吉祥仔森圖案。此外玉還寓意道德規范,我國傳統文化經常會用玉來比喻人的品格,古代更是有古代君子必佩玉的說法。
此外玉還寓意道德規范譽戚族,我國傳統文化中經常會用玉來形容人的品格,並且有「古代君子必佩玉」的說法,人慶弊們認為玉石悅耳動聽的聲音可以規范人的行為動作,有警示的作用。
『肆』 在出土文物的珍貴性上,超過海昏侯的大墓有哪些
海昏侯墓的發掘到現在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而對於墓主人的身份,如今也已經得到了確定。當這個墓被發現的時候真的是讓世人嘆為觀止,因為裡面發現了大量的金幣喊掘睜,多的甚至已經超乎了人的想像。光出土的就有幾萬枚金錢以及成山的金餅,這是最近這幾十年都已經沒有發覺過如此大規模,而且保存又如此完整的漢墓了。
所以盡管海昏侯墓所出土的金山錢山是馬王堆的幾倍,但是在文物的珍貴性上就比不上馬王堆漢墓了。不過如果論墓主人散信的地位,可能馬王堆的辛追夫人就比不好海昏侯劉賀了。雖然下葬的時候都是侯級別的,但是海昏侯劉賀曾是昌邑王,而且還做了27天的大漢天子,所以在歷史上也是有他的一個位置的。
『伍』 秦公一號大墓有何神秘之處,你可真的了解它真正的面紗嗎
1976年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城南5公里一個叫南指揮村的趙姓村民推著自家的小推車來到離村子不遠的一塊荒地上取些土,這位趙姓村民挖土是為了修補自家的牆院。
說也奇怪,這位趙姓村民在此取土,取出來的土中總是有一些非常奇怪的土塊,這些土塊無論顏色和形狀都和周圍的黃土明顯不一樣,有黃的、紅的,其中還夾雜些一些碎石,關鍵在於這些土塊非常堅硬,猶如硬石。
當時這位趙姓的村民也沒有注意這些土塊不同,幾天後村中的村民在閑談中又談及此事,將來奇怪,在離村子的不遠處,有一塊非常奇怪的荒地,一年四季,無論雨水多少,這塊荒地上的莊家永遠都是長不好。
很巧合地被陝西省考古所的考古專家給記住了,出於職業的敏感性,考古專家覺得這其中必有蹊蹺。
很快,一支專業的考古隊來到此地,對這里進行實地勘察。經過實地考察,考古隊發現這些奇怪的土塊都是經過人為夯砸的,在一番鑽探後發現,這些土塊都來源於一個巨大的地下工程,而這個神秘的地下工程面積大大超出了考古隊的設想,其面積竟然達到兩個標准國際足球場那麼大。
這一重大發現震驚了當時的考古隊,這也意味著在這些土塊下面可能是一個規模巨大的古墓。
考古隊經過詳細的考察和探測後,發現這是一個「中」字型的古墓,整個古墓主體工程可分為三層,在距離地面十餘米的深處有一圈二層檯面,;整個墓的深度竟然達到了8層樓的高度。
至於這一切的謎底談州,只有等打開墓主人的棺材後才可以得知,但當考古人員打開主棺後發現棺內只有一塊骨頭,至於其他的,棺內早已經被洗劫一空。
後來,參與發掘的現場考古專家發現了很多石磬的殘片,在這些石磬記載的銘文上,考古專家確定這所大墓的主人是秦景公。
秦景公是秦國的第14代君主,秦始皇的第18代先祖,在位40年,後來這所大墓被稱為秦公一號大墓。
秦景公在位期間,秦國作為一個諸侯國,但秦景公去世後使用當時周天子才可以享用的黃腸題湊喪葬規格,由此可以看出秦國早已經有取代周天子的雄心。
『陸』 海安市公墓有幾家
海安市公墓有7家,分別是海安市國墓、海安市石灣國墓、海安市九江國墓、海安市前埔國墓、海安市石家國墓、海安市南庄國墓和海安市沙溪國墓。
海安市國墓位於海安市前埔街道西埔村,是海安市第一家公墓,建於1982年,占鄭李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國家給予最高級別公墓的優惠政策和資金投入,是海安市最大、最完善規模的公墓。
海安市石灣國墓位於海安市石灣鎮石灣村,是海安市第二家公墓,建於1991年,佔地面積約7.5萬平方米,是海安市第二大的公墓。
海安市九江國墓位於海安市九江鎮九江村,是海安市第三家公墓,凳叢謹建於1993年,佔地面積約4.5萬平方米,是海安市第三大的公墓。
海安市前埔國墓位於海安市前埔街道前埔村,是海安市第四家公墓,建於1994年,佔地面積約3.5萬平方米,是海安市第四大的公墓。
海安市石家國墓位於海安市石家鎮石家村,是海安市第五家公墓,建於1998年,佔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是海安市第五大的公墓。
海安市南庄國墓位於海安市石家鎮南庄村,是海安市第六家公墓,建於2004年,佔地面積約1.5萬平方米,是海安市第六大的公墓。
海安市沙溪國墓位於海安市沙溪鎮沙溪村,是海安市第七家公墓,建於2010年,佔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是海安市第七大的公墓。
以上7家公墓是海安市最大、最完善的公墓,為海安市居民提供了完善的棗基殯葬服務。每家公墓都為海安市居民提供了優惠的殯葬服務,如安葬服務、殯儀服務、布局設計服務、祭奠服務等。
『柒』 清代規模最大的親王墓現狀
怡賢親王墓位於河北省淶水縣東營房村,曾是清代規制最高、規模最大的親王墓。
怡親王是清朝十二個「世襲罔替」的親王之一(俗稱「鐵帽子王」),怡賢親王胤祥是第一代怡親王(「賢」是謚號),他是康熙帝的第十三子,雍正上台後最受器重,是雍正朝的台柱子,雍正在批示大臣的奏摺中,直接稱贊胤祥:「公廉忠誠,為當代諸王大臣中第一人」。可惜的是,胤祥最終因操勞過度,再加上舊有痼疾,於雍正七年就去世了,年僅44歲。
雍正帝為他親自督造的陵寢,從規模和規制上在有清一代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整座陵墓坐西朝東,現存建築從神道碑至地宮,總長1500米,依次分別是:神道碑、火焰牌坊、五孔橋、七樓石牌坊、石平橋、華表和地宮遺址。
沿著筆直的鄉間小路,遠遠地就能看見神道碑,
高大的石碑上,分別用滿漢文字刻著: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和碩怡賢親王神道碑。「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就是對胤祥一生的總結,雍正朝初期,受「九王奪嫡」事件的影響,政治局勢復雜多變,雍正依靠胤祥、隆科多和年羹堯三位肱股之臣,分化並剪除了允禩、允禵的政治集團,後由於隆、年二人受雍正寵州塵察信,變得飛揚跋扈,並結黨營私,最終晚節不保,遭到屠戮。而只有胤祥是始終保全的,他為人正直,能力卓越,是雍正最最信賴的人,他的地位是任何人無法取代的。在雍正朝復雜的政治環境中,失去了胤祥,無疑是對雍正帝最大的打擊和最悲痛的事。雍正帝也毫不吝惜地給胤祥上了八個字的謚號,給予了極高的禮遇。
走過神道碑,不遠處就是一座火焰牌坊,
三間四柱,每間門楣上方有一枚火焰寶珠,四個石柱頂兄虛端各有一隻石獸。
穿過火焰牌坊,前面是一座五孔橋。
橋面基本完整,
橋欄桿已損毀無存,還能看到曾經鑲嵌欄桿的石孔,
橋下乾涸的河床內還散落著石橋的構件。
過了五孔橋沿著路繼續往西走約100米,是一座七樓石牌坊,這也是陵墓的大門。
石牌坊整體雄厚庄嚴大氣,雕刻精湛。四個柱腳四面均有雕刻,外側兩柱腳每面刻有騰雲的雙龍,
內側兩柱腳每面刻一對舞綉球的獅子。
柱腳上方須彌台座上雕刻著抱柱石獸和海水江崖。
值得一提的是,門楣上下均有線刻技法的二龍戲珠圖案,雕刻細膩,紋路清晰,線條均勻流暢,花紋繁縟又不失條理,嘆為觀止。
穿過石牌坊,沿著路走進一片樹林,經過一座殘破的石平橋,
不遠處的道路兩邊矗立著一對華表。
這是清代親王陵寢中唯一的一對華表。
華表是八楞柱造型,每面雕刻兩條五爪游龍,上方的龍,頭朝上尾朝下,一隻龍爪托著火珠舉過龍首;下方的龍,尾朝上,龍頭在下作回首狀,盯冊茄著尾部的火珠,生動傳神。華表最下端是八楞的須彌座,上下分別刻二龍戲珠的浮雕。華表頂端原有一對望天吼,據說被盜後已追回,但還沒有
歸位。這對華表原是設在功德碑樓兩邊的,但功德碑樓已經被毀,不見蹤跡了。
沿著道路在樹林中行走,又經過一座更殘破的三孔橋,
面前豁然開闊,前方是一片高地,應該是祾恩殿遺址,
走上高地,就看到一些碎石散落在田野里。
不遠處可以看到地宮入口,
內心還真是有些激動,
走近一看,哪裡還有地宮,就只剩下一個大土坑。
沿著地宮遺址走了一圈,不禁長吁短嘆,真應了紅樓夢里「好了歌」那一句: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說到紅樓夢就要插一句,第一、二代怡親王:胤祥和弘曉,與曹寅家(曹雪芹祖父)交往甚厚,現存的「己卯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的母本就是怡親王府抄本,是研究紅樓夢最重要的史料之一。
現今墓已被毀,但在衛星地圖上還能清晰地看出建築輪廓。
僅存的幾件地面建築和整座陵墓遺址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捌』 長沙史上最大盜墓案:晚上挖古墓,白天抓超生
本文由公眾號「記憶群島Isles」授權發布
本文作者
網紅打卡點和地下幽冥世界只隔著一層黃土
嶽麓山
新晉網紅 旅遊 城市長沙, 同時也是一座古墓之城。 時常人滿為患到不得不限流的打卡聖地嶽麓山,其實就是2000多年來連綿重疊的長沙墓葬區。
嶽麓山是長沙湘江西岸一帶丘陵山地的總稱。這一帶的山間谷地指櫻,背山面江(湘江),而且得益於嶽麓山 「南嶽之尾」 名號的「加持」,從2000多年前的西漢開始,就是是古人極為理想的葬地。
西漢時期,吳姓、劉姓兩個長沙王家族,先後以長沙國之名統治著長沙城,直至西漢滅亡。長沙國時代,每當一位長沙王家族成員,尤其是王與王後去世,都有盛大的入葬儀式: 渡船載著巨大的棺槨,從河東城區出發,將逝者葬入嶽麓山一帶的山谷中。 西漢之後,也有一些貴族或平民葬在這里,於是形成了連片的墓葬區。
長沙國時代的長沙,荒蠻而偏遠,是中原王朝的罪臣流放地。 而嶽麓山下則是這座流放之城的遠郊荒野、亡者之地。 他們不會想到,兩千年後,這里居然全部變成了鬧市:劉氏長沙王後「漁陽」墓在嶽麓山西北的湖南 財經 學院內;三汊幾大橋西側的漢王陵,現為銀星社區、時代傾城等住宅區;4號地鐵線「漢王陵公園」站,顧名思義……
鐵門之後就是漢長沙國王陵區
上邪:西漢長沙國的生死悲歌
長沙諸多古墓中,最為著名的自然是 馬王堆漢墓 。墓主人利蒼,是西漢長沙國的丞相,「馬王堆女屍」辛追老太太則是丞相夫人。
長沙國始建於公元前204年。江西余幹人吳芮,在追隨劉邦反秦滅楚成功之後, 獲封長沙王,並在湘江東岸建立王城。 兩年後,他在強烈的思鄉(其故里在江西余干縣)之情中無疾而終,與夫人合葬湘江西岸,在長沙留下了第一座長沙王陵。
傳說那首著名的漢樂府《上邪》,就是吳芮的夫人毛蘋,在泛舟湘江時唱給吳芮的,而且,這首歌之所以如此凄苦,還可能有一個背後的原因:在多個諸侯王被朝廷鏟除後,吳芮也擔心自己的命運,毛蘋才滿懷悲戚地表達那 「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的心聲。
長沙王吳芮雕像
據說他在一次西漢宮廷宴會後忽然暴斃
吳芮的長沙國傳了5代,共45年。吳氏長沙國末代王吳著,去世於前157年。當時的西漢朝廷,為削弱諸侯王勢力, 規定諸侯王如果沒有兒子可以繼承王位,就要削除王爵。 吳著雖然在位時間長達22年,可他偏偏終身未能留下一個兒子。於是,在他之後,吳氏長沙國便不得不遺憾地告別 歷史 舞台。
去了吳氏長沙王,不久又來了劉氏長沙王:漢景帝皇子劉發。由於劉發的母親是身份卑微的宮女,因此遠封長沙為王。劉氏長沙王傳了八代,共163年,到王莽時代隨著西漢王朝一起終結。
長沙竟然真的有「土夫子」這個隱藏職業
打擾著長沙嶽麓山下這些地下亡靈的,不僅僅是城市的喧囂,還有和長沙國一樣古老的「摸金校尉」。考古發掘表明,在有了長沙國後不久,就有盜墓賊盯上了他們的葬地;唐代也有人光顧過,以至於他們在墓中留下的工具、生活器具等,現在也成了文物。
民國亂世,長沙更是盜墓猖獗。《盜墓筆記》和《老九門》里展現的長沙盜墓之風,並非完全憑空想像——當時長沙城裡真稿大的有一群「土夫子」,他們原本靠賣黃泥為生的人,身份低微但長期與土打交道,逐漸熟知土層,所謂 「聽風聞水判南北,看土望木斷西東」 ,由此開始打起古墓的主意,並漸漸成了墓葬地理專家。
盜墓者使用的工具
新中國後,土夫子們開始收斂,並得到從輕發落,更有其中的佼佼者被召入新建的文物部門,鍵逗豎成了考古工作者。據說當年馬王堆漢墓發掘時,便有不少土夫子參與其中。
但是「土夫子」這個行業並沒有斷絕,到當代,他們的作案手段更加「 科技 化」了。 除了炸葯、雷管,各種挖掘機、排氣扇以及電子通訊、勘探技術都用上了。
「白天抓計劃生育,晚上當摸金校尉」
三汊幾大橋西側的漢王陵區,有一個風篷嶺墓群。風篷嶺1號墓2006年發掘出金縷玉衣殘片、金餅、青銅器等重要文物,還出土了「長沙王後家杯」,確認墓主是某任長沙王後。
長沙風篷嶺出土的西漢「黃腸題湊」
然而,風篷嶺2號墓卻在兩年後被盜墓賊捷足先登。2008年12月29日,文物部門到原望城縣公安局報案: 望城風篷嶺2號墓被盜,被盜文物價值連城。 長沙刑警趕赴現場勘查後發現,盜墓賊具備一定的考古知識,且有專業盜墓設備。從現場作案痕跡來看,他們用炸葯炸開了盜洞,並且是使用了可以加固盜墓的特殊方式爆破,所以盜墓分子可以直挖下去。
經過縝密偵察,警方摸出了一個包括長沙本地人、江西人、山東人在內的龐大盜墓團伙,於2009年年初一舉將 以劉勝利為首的10名犯罪嫌疑人抓獲。
劉勝利,時任開福區新港鎮計生辦副主任,雖然有著公務員的身份, 但他更熱衷於研究地理,對墓葬周圍環境了如指掌 ,團伙成員都稱呼他為「賊王」,有人戲稱他「白天抓計劃生育,晚上當摸金校尉」。
地下古墓環境復雜,盜墓人往往需要東挖西刨,打出多個盜洞才能進到墓室之內。而劉勝利憑借自己「看風望水」的功力,所有墓葬都只需要一個盜洞便可見到棺槨。
林細生、劉勝利等27名被告人
在確認墓穴地點之後,他組織了這個包括山東、江西等外省人士一共十多人的團伙, 在兩個月內接連將望城境內包括漢代、戰國以及明清時期的二十多座古墓洗劫一空。
在取得墓葬內的陪葬物之後,劉勝利團伙立刻將贓物運送出城,連夜到外省銷贓,不留下一點蛛絲馬跡。當時這是長沙 歷史 上最大的盜墓案。
長沙王璽
警方從劉勝利家中搜出了50多件漆器、2個玉璧、1把青銅劍、4個玉手鐲。之前長沙古玩圈中流傳的兩枚長沙王金印,確實已被劉勝利盜得,其中一枚金印和一部分文物,被以350萬元的價格賣到了山東;而另外一枚金印,則至今不知下落。
『玖』 溧水最大的公墓在哪裡呢
溧水最大的公墓在溧水區芳草苑公墓。根據查詢網路地圖顯示:溧水區芳草苑公墓是溧水區新建的、規模最大的公墓之一。該公墓佔地面積約1000畝,於2014年開始建設,預計總畝譽投資額約為10億元人民幣。相比於其他公墓,芳草苑公墓在墓地綠化、服務質量等方面都有所提升。溧水區位於中國江蘇省南京市的南部,是南京市下轄的一個行政區。其地理坐標為北緯31°06′,東經118°44′。溧水區總面毀蔽積約為1437.36平方公迅余段里,轄15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開發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