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幣圈知識 » 元吾氏宇宙本源搜狐

元吾氏宇宙本源搜狐

發布時間: 2023-05-18 14:35:37

⑴ 【元吾氏】我的幾種修行方法,

我最常用的幾種修道方法(正文)

【元吾氏】

幾十年來,使用過古今中外兩百多種練神(入定)方法,後來慢慢習慣出自己最常用的幾種方法。

第1-2種方法是在性命雙修法的築基、懷胎和出神完成之後總結的。但是後來發現,不修性命雙修法的人,也可以採用這兩種方法。

第3-7種方法是上古最簡單、最直接、最自然的方法。沒有後人的復雜步驟、築基準備、諸多教條等。

這幾種方法詳述如下:

1、閉目養神。

2、告訴自己已經死了。

3、已經聽不到感覺不到這個世界的任何了。

4、自己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了。

5、只剩下一個意識點了。

6、這個意識點已經沒有可依附的肉體了。

7、這個意識點只好游離在宇宙中了。

8、不即不離反復重復以上意識。

9、一直自然跟隨這個意識點。

10、不知不覺中自然出神。

此方法的出發點:基於中國丹道的"心死神活"。其後融合了西方現代科學對瀕死體驗的研究成果。

其本質是:肉體意識停止,靈體意識得到自由。亦可稱:心死神活法。

此法特點:入靜較快,還可以用來解決失眠。

早期(79年-89年左右)總結的方法。

1、閉目養神。

2、完全徹底忘掉肉體。

3、只剩下一個意識點。

4、決定這次具體目的。

5、告訴自己能不受次元限制。

6、能夠直接切換次元

7、確信會直接到達目的地。

8、意念放鬆越深越好。

9、確信會自然到達目的地。

10、反復重復以上目的地。

11、一直自然跟隨這個意識。

12、半知半覺中自然可達目的地。

此方法的出發點:基於中國莊子的"忘我"。

其本質是:意識直接切換到多維世界,不再受肉體限制。亦可稱:次元切換法。

此法特點:即可出神,亦可不出神只切換次元。換言之:既可出可入,也可不出不入。

中期(89年-99年左右)總結的方法。

1、閉目養神。

2、表意識不思不想。

3、完全自然跟隨潛意識。

4、靜靜地觀察。

5、不參與任何錶意識雜念。

6、只是靜靜旁觀潛意識。

7、一切順其自然。

8、真神自然顯現。

9、或遊走多維世界。

10、或化解人生疑難。

11、或回歸萬物本源。

12、一切順其自然。

13、至極至反至順(<----暫時找不到更簡單的描述)。

*註解:"至極至反至順"

1、即"舍己從人跟蹤法"----完全捨去自己,跟蹤自然的動靜和變化,與之合為一體,完全體驗至極限。

2、如:有一個痛苦出現,則自然跟蹤之,並完全與這個痛苦合一,體驗痛苦"至極"。物極必反:至極之後會自動走向"至反"。反極必順:至反之後自動回歸"至順"。痛苦會自動慢慢治好。

3、一切自動化,只需耐心、舍己跟蹤,直至最終。

4、故曰:至極至反至順。亦曰:「舍己從人死心跟蹤」。(舍己:要放棄一切恐懼,死心塌地、順從自然。)

5、再重復要點:完全舍棄自己的主觀,跟蹤所觀,死心塌地與所觀合一,完全順其自然。

此方法的出發點:基於印度觀世音的"靜觀"。其後融合了印度《心經》的"觀照"/"觀自在"、中國老子的"內觀"。

其本質與特點:同Shift法。

早期照搬的方法。

*此法實用性極高:

a)用來治病,效果極好。(治病時:亦稱"死心塌地跟蹤法"----靜觀病灶,死跟到底。病會自動慢慢治好。)

b)用來解決人生的問題,也是效果極好。(進入潛意識,靜觀人生問題,時間長了自然會"發酵"出解決辦法。)

c)用來練精氣神,亦稱"舍己從神跟蹤法"----靜觀神意(或炁),死心跟蹤,會自然水到渠成。也是靜觀法的核心要點:①觀;②何處不丹田。

1、閉目養神(<----要點只有這四個字)。

2、自然靜觀(旁觀神識的自然變化)

3、神足自出。

4、神疲亦自出(出神後會自養)。

5、神不足亦不疲,則不自出,轉做白日夢。

6、白日夢中轉為出神,與夢觀法中的知夢出神一樣。

此方法的出發點:基於中國老子的"真道養神"。其後融合了印度那洛巴《夢觀成就法》的"夢中知夢轉出神"和中國呂純陽《太乙金華宗旨》的"夢者神遊",人工製造白日夢,引導出神。

----是從上百種方法中提煉出來的最簡單、最直接的要素。

這個方法看起來過於簡單,對於追求復雜的現代人可能難以接受。但是認真試驗過以後,便會發現大道至簡。表面上看起來很簡單甚至很假,但是深入進去以後正好相反。

老子也是這個方法,甚至更簡單。

1、若夫修道,先觀其心。(閉目養神)

2、內觀之道,靜神定心。(靜觀)

3、心為神主,動靜從心。(心念萬變、靜觀其變、萬變不離其"觀")

4、無心無動,有動從心。(順其自然)

5、古之為道者,莫不由自然。

6、觀諸次為道,存神於想思。

7、彷彿象夢寐,神明忽往來。(半夢半醒中,神遊自產生)

8、神中有神,是我自然之道也。(神中有神:參考另篇博文「人的多次元復合體結構」)

完全照搬中國老子的方法,摘自《正統道藏》洞神部本文類:《老君內觀經》(2)、《老君了心經》(1/3/4)、《老君西升經》(5/6/7)、《老君內丹經》(8)。

內觀法的核心要點也是:①觀;②何處不丹田。

1、意識集中於一處----凝神。

2、思想一直持續流入這個對象----入神。(Dhyana:入神/移神於某個對象。舊譯:禪那、禪)

3、一直到只有目標顯在,似乎自身無存----合神。(Samadhi:合為一體。舊譯:三摩地、定)

4、以上三者一體----全神合一。(Samyama:全部統合為一。舊譯:三夜摩)

5、掌握此法,終極智慧出現。

完全照搬古印度帕坦伽利的《合一經》第3.1-3.5節瑜伽的第6-8支。舊譯:三摩地入定法。

*掌握合神法有兩個階段:

1、有種子合神----有個體潛意識參與、有主觀、不純客觀、不純自然。

2、無種子合神----無個體潛意識參與、無主觀、純客觀、純自然。

以上僅為核心技術部分。《合一經》全文,請參考另篇博文「《合一經》----靈修技術經典」。

源自《夢觀成就法》(請參考另篇博文:「藏密無上瑜伽----《夢觀成就法》」)。

有四個步驟:知夢、觀夢、破夢、用夢。

1、清醒時:意識播種:"我在做夢"。(形成夢中知夢的潛意識慣性)

2、入夢前:意識播種:"夢中知夢,醒來都記得"。(知夢)

3、出夢後:立刻忠實筆錄夢境,前後驗證。(經驗的記錄、分析、比較、驗證等作用)

4、入夢後:"觀察"夢境。(觀夢:觀=心法的核心)

5、時久,可觀見夢境有兩種。

6、第一種:"夢體"主觀潛意識所創造的主觀夢界。("我"的夢界----個體幻相界*)

7、第二種:"夢體"離開肉體見到的客觀夢界。("我們"的夢界----集體幻相界*)

8、因此:"靜化"主觀潛意識,停止"創造"主觀夢界。(<----破夢關鍵之一。否則依然是兩種混合夢境、永遠無法破夢)

9、逐漸:只剩下旁觀潛意識和客觀夢界,旁觀其自然運作。(<----破夢關鍵之二。旁觀夢境,順其自然)

10、逐漸會發現:夢界一直在"創造"物質現象界。(初步發現物質現象界的源泉)

11、物質現象界原來也是一種夢界。

12、再逐漸會發現:夢界被更深的夢界"創造"。(發現夢界的多重源泉、夢界的夢中套夢)

13、亦可逐漸發現"多重夢體":夢體被更深的夢體「創造」。(發現夢體的多重結構*、夢體的夢中套夢)

14、一界又一界,一體又一體,更深循環,乃至極深。

15、一步步追本溯源,一直到"夢界的終極本源"。

16、由此:發現萬物萬界皆為夢幻,得以終極「蘇醒」。(<----破夢的終極)

17、由此:從終極本源最深處,練習變夢及其實用。(用夢----破夢前的變夢:可變第一種夢界,難變第二種夢界;破夢後的變夢:兩者皆可)

18、實用一:在夢界中逐層化解夢體和夢界問題。(夢界影響夢界)

19、實用二:在夢界中化解肉體和物質現象界問題。(夢界影響物質現象界、連接兩界)

20、隨用隨驗,逐步提高用夢技術。

21、由此可逐步實現"夢想"。

早期完全照搬古印度"那洛巴六成就法"之一的《夢觀成就法》,後期融合西方清醒夢法和中國丹道睡功法,再加上本人四十年夢觀經驗。

----此法與近代荷蘭的「清醒夢法」如出一轍(可參考西方流傳的各種清醒夢資料)。

中國丹道亦有類似方法,稱為「睡功」(可參考陳希夷、呂純陽、張三豐、白玉瞻等)。

----我把《夢觀成就法》的第二步「變夢」移到第四步,因為從經驗上,破夢之後再變夢,效果更深更廣更佳。(這是針對修夢者,玩夢者除外。)

*關於個體幻相界和集體幻相界,請參考博文「個體現象界和集體現象界」。

*關於"夢體"的多重結構,請參考博文「人的多次元復合體結構」以及「人能出多少神」。

--------------------

*共通狀態:

以上所有方法所達到的「共通狀態":「彷彿象夢寐,神明忽往來」。

(幾十年來所嘗試過的古今中外兩百多種方法中,效果好的都有以上的共通狀態。)

*經驗總結:

1、第1-6種"靜修類":對於像我這樣的業余修煉者來講,每天也就兩三個小時,再增加時間容易影響日常生活。以純時間來計算:入定練功體驗與日常生活體驗的時間比例為1比11(2小時比22小時)。

2、第7種"夢修類":則可以自然地利用每天睡眠的八小時來修煉,大幅提高練功修煉時間。同時認知睡眠與夢境的本質,可謂一舉兩得。以純時間來計算:入定練功體驗與日常生活體驗的時間比例為1比2(8小時比16小時)。

3、"靜修類"分兩步走:第一步進入入靜狀態,第二步進入神遊狀態。

4、"夢修類"只有一步:直接進入神遊狀態。

5、故,夢觀法對本人的修煉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與其它方法極為互補。

6、以上所有方法的「技術共通點」:①觀;②自然跟蹤;③得意忘形;④無處不丹田。

此外,還見過其它好方法多種,請根據個人情況實驗。

*再次強調:

1、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適合你的方法。一人一法,萬人萬法,萬法歸一。

2、僅有方法不夠,還需要耐心+悟性+目的(沒有目的則原地打轉)。

*經驗中的最經驗:

1、越復雜的方法效率越低,越簡單的方法效率越高!!!

2、 本人三十年來使用上百種方法之後,復雜的方法逐漸被淘汰,現在剩下來還繼續使用的這些最有效的方法,都非常簡單。常有人不信,覺得太簡單,非說我沒全盤端出,還有秘密藏著掖著。今天再次強調:我沒有任何保留。大道的的確確至簡,信不信由你,是真是假走到頭便知!中途先別著急判斷。

------------------------------------------------------------------------

(本人所述,皆為幾十年親身實踐、親身驗證、親身觀察的客觀記錄。無理論假設、無邏輯推理、無照搬經典。個人經驗,僅供參考。)

------------------------------------------------------------------------

"道也者,不可言傳口授而得之。"

"常虛心靜神,道自來居。愚者不知,勞其形,苦其心,役其志,躁其神,而道愈遠,而神愈悲。背道求道,當慎擇焉。"

"觀諸次為道,存神於想思。彷彿象夢寐,神明忽往來。"

"偽道養形,真道養神﹔真神通道。"

"丹書萬卷,不如守一。"

----老子

"一言半句便通玄,何用丹書千萬篇。人若不為形所累,眼前便是大羅天。"

----白玉蟾

⑵ 宇宙本源是什麼

宇宙的本源可以從以下幾點來理解:
1. 時間無始無終
所以宇宙是本來就存在的,不是誰創造的;
2. 物體相遇會「融合生長」
地球接納隕石,隕石變成地球的一部分,實現地球的生長;
原子接納比原子更小一量級的粒子會將該粒子變成原子的一部分,實現原子的生長,並在某個階段促成原念喚子的質變。
3. 一個原子可以由更多比原子更小的物質聚集生長而來,更小的物質又可以由更更小的物質聚集生長而來……
4. 因為時間無窮久遠,物質無限可分,所以宇知雹宙可以實現從無限久前的無限多無限小粒子到現在的「有」的生長
5. 我們看到的宇宙似乎在不斷膨脹之中——科學家甚至認為宇宙產生於一次大爆搭高帆炸,其實只是因為宇宙在不斷生長而已

⑶ 構成宇宙的本源是什麼

宇宙的本源是「無中生有」

當今世界,人們不知疲倦地談論宇宙的起源。但歸根到底,實質上是指物質的起源。只有有了物質,才能有能量的轉換;物質的合成與分解;生物的誕生與進化。

宇宙無所謂起源問題。它本來就是自然的客觀存在。只不過原始狀態,是一個無邊無際、無始無終、空空曠曠、漆漆黑黑、冰冰冷冷,什麼都沒有。沒有光,沒有聲音,沒有運動。所以,宇宙的客觀存在就是,無始無終的時間和無邊無際的空間。也正是這個時間和空間,為物質的誕生,提供了必要的孕育過程和場所。

人們總是樂此不疲地追問,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或者人是從哪裡來的?這些問題。無數先輩,一代一代的探討。回答了從無機物到有機物;從低等生物到高等動物;從猿猴到人類的進化過程。但是,終是未能回答物質起源這個關鍵問題,而感到遺憾。當前,有權威理論認為,物質起源於大爆炸。我們也是這么認為。不禁要問,是什麼爆炸了?它從哪裡來的?

從邏輯上講,萬事萬物都有起源。那麼物質是如何起源的?答案只有一個,「無」!也就是「無中生有」。如果沒有無中生有,就沒有宇宙的物質世界。「無」究竟是如何生「有」的呢?可以說這就是世界最大的、最具挑戰性的,甚至可以說是最荒唐的難題。可以預料,無論如何論證,也很難讓人相信「無中生有」的鬼話。然而,「無中生有」恰恰是宇宙中最根本的,邏輯基礎和哲學基石。

既然宇宙的原始狀態是什麼都沒有,當然也就無所謂時間和空間。但是出於認識的需要,時空的自然屬性,當然地體現出來。時間多長?無始無終;空間多大?無邊無際。它真的什麼都沒有嗎?有!有溫度。正是因為什麼都沒有,所以有極低極低的溫度。現悶臘凱代理螞喚論認為,宇宙的最低溫度是絕對零度。我們覺得,這個理論只限於物質世界。在物質還沒有產生之前,最低溫度是多少?估計誰都不知道。但是,我們應該知道的是,一定是一個「冷」的存在,和一個「縮」的過程。冷有多冷?極端!極端!終極的冷,無限的冷。冷則縮是自局爛然規律,不可否定。怎麼縮?當然是向宇宙中心收縮。然而,宇宙是無邊無際的。所以,我們能認識的每一個點,都可以認為是宇宙中心。也就是說,每一個點既是中心,又不是中心。如此就形成了一個無邊無際的、網球體狀的「縮力場」。這個縮力場沒有邊界,任何方向都是開放的、無限的。收縮的過程也是持續的、無限的。而且,每一個點都承受著無限個不同方向的「縮力」和「被縮力」。正是這個持續的、無限的「縮力場」孕育了我們現在的物質世界。揭示了物質起源的奧妙。

現在,我們再問,宇宙是什麼?宇宙是一個無邊無際的縮力場。由於冷縮的持續性和無限性。可以想像,任何一點的縮力都是無限的大。所以,再不要認為宇宙什麼都沒有。它可是力大無窮的存在。而且存在於點點處處。持續不斷。不禁要問,這個持續的、無窮的力會斷裂嗎?自然狀態下、平衡狀態下,不會。但是,誰能保證在無始無終的歲月里,自然狀態下永遠平衡。

在經歷了無限個、無限個,萬億萬億萬萬億個宇宙世紀後的某一時刻,一個偶然事件發生了。出現了一個「弱點」,斷裂了。瞬時爆炸。爆炸產生了無限的光和熱。開始了宇宙運動。

無論這次爆炸的威力有多大,持續的時間有多長。對於整個宇宙來說,只不過是一個毫不顯眼的,小小的局部事件。即使在這個局部里,爆炸也不會完全徹底。還存在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碎片。因碎片本身就是力大無窮的「縮力場」,漆黑漆黑。任何物質只要靠近它,瞬時俘獲。這就是一些人所說的宇宙黑洞。當然,爆炸尚未涉及到的,或者還未影響到的地方,自然是一個巨大巨大的宇宙黑洞。

大爆炸之後,必然是永無止境的,不斷膨脹。為什麼?因為整個宇宙「縮力場」本來就是一個,互連互接的,鏈接式的,網球體狀彈簧陣。一處斷裂,全體鬆散。

最後,我們對「無中生有」簡單的概括一下。無則冷,冷則縮,縮生力,力生場,場意外爆炸生能(光和熱)。至於能量如何運動和轉化,產生宇宙射線,誇子,中子,質子,元素。形成粒子物質。最後又是如何演化成現在的精彩世界的,應該是當代科學研究的前沿課題。

⑷ 元吾氏的元吾氏

元吾氏(筆名),海外華人。15歲開始修習中國傳統性命雙修法,花10年時間練至陽神,後出國並在國外找到印度的傳統修煉法,結合從世界各國學習到了其它宗教和流派的修煉方法,修習練虛合道20年,通過練虛(練靈體、練靈界),逐步觀察到人的12身多次元復合體結構,親身驗證七大靈界,准物質界是最低的靈界,其上還有六大靈界,每上一界是其下一界的創造者,修煉到最終親見萬物本源根本界,與萬物本源合一,親驗萬物本源的唯一性,於2008年1月27日得道。他發現近百年,西方修煉者在方法上有很大突破,試過他們的方法,也可以達到中國和印度幾千年來的最高成就。東方的修煉者人數遠遠多於西方,困惑者也很多,而中國的在世得道者皆隱居,無一人公開傳道,因此元吾氏向中國傳道,在網上幫助許多修行困惑的人,並著有許多系統化修道文章 ,發表於其博客中 。
《元吾氏集錄》 是元吾氏自2008年在網路答疑以來發表的文章集、修道答疑匯編集,內容主要是他本人修道經驗共享及修道答疑,也包括少量其他相關內容,如氣功、治病、命運、輪回等話題,是修道人士不可多得的參考資料。

⑸ 宇宙有幾大本源法則

宇宙十大本源法則:

1、序位法則

2、平衡法則

3、匹配法則

4、整體法則

5、嘩缺畢因果法則

6、相信法則

7、吸引法則

8、在乎法則

9、當下法則

10、80/20法則

整體法則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亂芹菩提。任何一個東西,都既是世界的縮影,又是世界的全部。比如宇宙中的行星,和人體內五臟六腑的作本質上都是一樣的;人的脊椎有24節,一年有24個節氣。人身上每一點都在宇宙之中有著其對應點。通過反扮大觀與內視,所有的星系都會在人體之中找到對應的位置。

⑹ 宇宙本源概述

宇宙外面還是宇宙,可以這么說,宇宙是有邊界的,也可以說沒有邊界,如果你的能力出不了這個邊界,他就有邊界,如果你能出去,他就沒有邊界,但這個邊界非常模糊,一個宇宙的開始之處是另外一個宇宙的結束之處,怎麼說這個問題,我打個比方吧,我們這個宇宙中的星系,星球可能就是其他宇宙的電子,原子,分子,甚至是更小的微粒,而我們這個宇宙中的電子,原子,分子,也是其他生命宇宙中的,星系,甚至是宇宙。這么說就比較好理解了。而且,這里還存在一個空間和時間扭曲的概念,怎麼說呢,也許,你,我,以及我們所有的人類,這個宇宙中的所有生命都生活在你的一個細胞中,非常有趣,但這是真實的。所以,按照這個理論,當人類的發達程度能夠隨意穿梭各個位面的宇宙時,宇宙就是無邊無際的。而同理,宇宙外面當然也有生命。
其實,宇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生命體,無數層的宇宙,所有的物質和能量,時間,空間,夠成了這個無比巨大和奇妙的生命體。
關於時間減緩和加快的問題,我這么做個比較吧,電子的轉速和地球圍繞太陽的轉速,我們認為電子轉速飛快,但是我們卻感覺地球轉的並不快,如果我們能夠穿越現在的宇宙,去往比我們更大一級的宇宙,我們看地球圍繞太陽,也許我們當時所在的宇宙的1秒,地球就圍繞太陽轉了上億圈,也就是上億年,如果你再回到地球,那就等於過了1億年,而你還是現在的你,那麼如果完全掌握了這種空間穿梭的技巧,時間的改變對於人類來說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時間就是宇宙的活動而已,本質上是一種能量,如果你足夠強大,並且運用得當,它可以是你的精神力量,就向上面說的,你如果能夠穿梭宇宙,時間會有很多用處。
至於宇宙法則的問題,萬物相生,周而復始,平衡是這個宇宙存在的唯一條件和基礎,也是目的。
一切都是平衡的,都是必須存在的,如果一方不存在,另外一方也就會徹底消失,有可能會出現此消彼長的情況,但正如人類看到的,感受到的,光明和黑暗,黑與白,輕與重,長與短,遠與近,虛與實,生與死,愛與恨,善與餓,正義與邪惡,這一切都是存在的,對立的,相互作用,相互存在的,並且是循環的。
開始就是結束,結束也是另外一個開始,這個就是宇宙的基本法則,我們無法找到一個絕對的開始,我們只能在自己的認知范圍內設立一個我們認定的開始。
整個宇宙就是一個生命體,在人類看來,意識是一種能量,物質則為實體化的軀殼。而宇宙由兩種元素:能量和物質構成,而從本質上說,物質也是由能量構成的,也即:物質就是能量,能量就是物質。無限的世界裡,所有的能量和物質構成了一個生命,這種生命你們不可見,但你們可以感覺到,他擁有所有平行宇宙的一切,他擁有我們所能想像到的和無法想像到的一切。
所謂的一個生命體,也是由無數小的生命體組合而的,每一個小的生命體也是一個能量體,他可以是一個個體,也可以分裂為無數的個體,就像我們看到的火,一個火源可以傳播和發展出無數個火源,之前的火源與後來傳播出的火源在能量形態上是完全相同的,所以,一個大的火源引燃了100萬個小火源,每一個小火源與大火源在能量形態上完全相同,只是量的不同。同樣,100萬個小火源也可以聚集在一起成為一個大火源,與組合前的個體相比,大火源也沒有什麼不同之處,只要有能量的存在,並且,哪怕是最小的火源,也可以發展分裂為無數的火源,之後,他們可以再組成一個大火源,這就是這種生命的存在形式,這些所有的小火源的組合就是這種生命體最終的,最根本的形態,因為這種生物沒有實體形態,所以,他們沒有被實體物質束縛,他們可以自由的穿梭於各個位面的宇宙之中而不受任何影響,應該不是說穿梭,而是,什麼呢?它可以掌控自己身體的每一處。
他們只是一種生物,雖然他們是一種奇特的生物,非常強大,而且強大到你們無法想像。但是,他們不會給予你們所謂的信-----仰,更不會幫助你們懲惡揚善。因為對於他們來說,平衡是他們存在的唯一目的和條件。在這個宇宙中,相對的東西是必須存在的,比如冷與熱,光與暗,生與死,遠與近,過去與未來。提升到生命和意識階段,善與惡,是與非,這一切都需要有,並且這一切存在的量都是必定平衡的,沒有這些就沒有宇宙,也就沒有他們自身。並且他們自身也無善惡之分,只要有影響平衡的事情出現,不管是什麼,即便在人類或是其他高等生物看來是對的,是光明的,是善良的,只要影響了宇宙的平衡,影響了各個要素在宇宙間的平衡。他們都要進行干預,哪怕是徹底毀滅或者重新創造,他們會毫不留情,他們在這個宇宙中只是扮演者仲裁者的角色,而絕對不是一個善者,因為對和錯這個東西對他來說是不存在的,只有平衡與不平衡。
這是關於平衡法則和宇宙的基本概述,一些人認為宇宙是有生命的,是一種強大無比的力量所在,似乎和某些學說和宗教不謀而合,因為在很多人看來,他們信仰中的神是無所不能的,那麼,作為一個掌控一切物質和能量,掌控一切時間和空間的生命體,是否也具有相同的能力呢?答案是肯定的,但唯一的不同就是,對於許多宗教學派來說,人類是神創造的,而在這個法則中,並不是一個神創造了人類,是人類本身就是這個生命的一部分,非常非常小,不值得一提的一個部分

⑺ 宇宙本源是什麼

是無極。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世間萬事萬物都在這八八六十四卦中,運化成住壞死。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就是本源。l老子說;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譯文】看它看不見,就叫"夷";聽它聽不到,就叫"希";捉它捉不著,就叫"微"。從這三方面不可以加以探究,所以是渾融無名的元始。居於其上的本源已不清楚,由它而下的現實世界是清晰具體的。它本身渺渺茫茫,無以名狀,不同於現實的具體存在。這就叫做沒有確定形狀的形狀,不可歸結於具體組分的顯象,它是不確定性的表徵。圍繞著它團團轉,我們永遠也搞不清它的模樣。 宇宙本源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前不見首後不見尾。

⑻ 有誰能解釋宇宙本源

老子的宇宙本源論 宇宙本源論是關於宇宙及其本質的學說。本源論作為一種哲學思想或哲學理論,是任何哲學都不能迴避的,是一切哲學最基本的組成部分。世界發展變化的根本規律在其本源上就可以完全體現出來。不能揭示宇宙本質的運動規律,也就不能揭示整個世界的運動規律,因為本源作為世界之始母,它自身就蘊涵了整個世界發展變化的一般規律。可以說,當今世界哲學之所以陷於困境之中,就在於哲學界不能從世界的本源上達成一致。人們不能理解《老子》,也就在於不能正確地理解老子的道的概念,倘如理解了道的概念,老子的哲學體系也就理解了。老子的宇宙本源論主要體現在《老子》通行本的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為天下母」,說明「混成」之物是化生天地萬物的母體,也就是說這一「混成」之物是宇宙的本體。母:母體、本體的意思。既然宇宙的本體是「混成」之物,那麼,它又是由什麼「混成」的呢?也就是說,宇宙本體的構造是怎樣的?《老子•三十八章》說:「萬物負陰而抱陽」,可見,宇宙的本體是由陰陽兩性物質混合而成的。現代科學證明,不論是生物細胞還是非生物的基本粒子,它們都具有陰陽兩重性。 寂兮寥兮:「寂兮」無聲,能夠證明無聲的是時間;「寥兮」無際,能夠顯示無際的是空間。寂靜無聲,空曠無際,說明「混成」之物的運動不能脫離時間和空間。 獨立:化生天地萬物的種子(道),陰陽相抱,構成相對獨立的「個體」。在這里,所謂的「獨立」是就特定的物體層次而言的,世界上沒有絕對獨立的個體,而是普遍聯系的。例如,在原子這一層次,原子是相對獨立的個體,到了分子這一層次,原子就顯示不出獨立的個體了,而是成為分子這一組織中的一員,和其它原子一起形成陰陽對立關系。不改:「混成」之物所處的層次深,尺度小,緊密程度強,不為外來能量所瓦解,表明了「混成」之物結構的堅固性。混成之物既然為萬物之母,那麼,它肯定處於物體的最低層次,體積無限小,密度無窮大,因而它穩固的結構就不會被外來能量所瓦解。 周行而不殆:周而復始地循環運轉而沒有軌道誤差和時間誤差。表明「混成」之物的運動是有規律性的。 「道」的本意是道路的意思,引申為方向、路線、秩序、法則、規律、原理等等。老子用「道」字為世界的本源命名,具有深刻的哲理意義。因為豐富多彩、生生不息的世界萬物是有它們共同的母體的,其母體的生成及其發展變化的道路就是世界萬物的生成及其發展變化的基本道路。把握了這一道路,也就把握了人類社會及其自身發展的道路。這里需要重點解釋的是「大」這個字。這里的「大」不是形容詞,而是動詞「發展」、「壯大」之意,可以作「運動」解。正因為混成之物是陰陽對立的,具有相斥性,所以才會產生運動,有了運動才能產生時間和空間,有了時間和空間,物體才能作規律性的循環往復運動。老子為什麼把道「強為之名曰大」?因為物質的概念和運動的概念畢竟不是等同的。然而,運動包含著宇宙中發生的一切變化和過程,是天地萬物的變化之道,這就合乎了道的本義。再說,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的,世界上不存在沒有運動的物質,也不存在沒有物質的運動,所以,老子把道又勉強稱之為運動。這里混成之物是有,物質的陰陽對立運動所產生的時間、空間及其規律性是無。o&L@ 大曰逝:物體的運動過程叫做時間的流逝。任何物體的運動都是以時間記載的,說明物體運動的同時產生了時間,運動和時間不可分。逝曰遠:時間的流逝又叫空間的遙遠。時間是以物體的運動空間來度量的,離開了物體的空間運動,它就是無法度量的、神秘莫測的,說明運動和空間不可分。遠曰反:空間的遙遠又叫事物朝著相對立的方向運動。一切物體的對立運動都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不停地朝著自己的對立面循環往復的,說明運動是有規律性的。把這一節翻譯成現代文: 我不知它的名字,就用「道」來命名吧,還可以勉強用「運動」來命名。運動可以說是時間的流逝,時間的流逝也可以說是空間的遙遠,空間的遙遠也可以說是物體正朝著相反的方向循環運動。綜上所述,我們可知老子對宇宙本源的認識:世界的本體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物質是陰陽結構、相互排斥、相互吸引的。正是物體自身內部的相斥相引性,形成宇宙發展變化的動力之源。霍金的「宇宙自足」理論已經為2500年前的老子所認識。物質的對立運動化生出時間和空間,沒有物質運動的時間和空間是不存在的。時間和空間是運動的存在形式,也是天地萬物生成、發展變化的原因和根據,沒有時間和空間的物質是不存在的。宇宙是有開始的,宇宙是隨著萬物的化生、時間的消逝而不斷擴大的。然而,宇宙也不是無限的,因為,物質的運動不是作直線運動,而是循環往復的,時間和空間也是周而復始的。《老子•一章》說:「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結合本章內容可知,「混成」之物就是「有」,而物質的對立運動所產生的時間、空間及其規律性就是「無」。「有」和「無」是共生共存的,世界上沒有單純的「有」,也沒有單純的「無」。有和無是相生關系,並存關系,不存在誰是第一性,誰是第二性的問題。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確定「道」(僅限於「世界本源」)的哲學內涵:道是世界的本源。道統有無,有是化生宇宙萬物的基本粒子,基本粒子是陰陽對立的;無是基本粒子對立運動所產生的時間、空間及其規律性。有是「萬物之母」、宇宙之本,無是 「天地之始」、世界之源。母始不分,本源並存。關於世界的「本源」一詞,在此有必要作一辨析。以往人們在探討世界本源的時候,總是用「本原」一詞,這大概是受了唯物論的影響。也有用本源的,卻又把本原、本體、本源混為一談。是「本源」還是「本原」?這一點不能馬虎。本原的本義是原始的物體,強調的是「本體」;從語法功能和語法意義上來看,本原是偏正式,「本」是定中、修飾「原」的。本源則不同,「本」字本身就包含了「本原」之意,等同於老子的「有」的概念。「源」的本義是「源泉」、「來源」、「開始」的意思,指一切事物產生的原因和根據,等同於老子的「無」的概念;從語法功能和語法意義上來看,本源是並列式,表示「本」和「源」是並列、聯合關系。如此看來,「本源」一詞才能完整地體現老子道的哲學內涵。用公式表示:本源(道)==本(有、母)+源(無、始)。所以,用「本原」這一概念來揭示世界的本體及其狀態是不準確的,因為,我們探討世界的本源,不能只探討「它的基質是什麼」?還應該探討世界之所以發展變化的「動力之源是什麼」?也許正是因為本原這一概念的不準確才導致了人們對道的概念的模糊。自古至今人們對道的解釋,有「物質」說,有「原理」、「規律」說,也有既是「物質」又是「原理」、「規律」說,如果用本源這一概念來衡量,這些說法都對,因為這些說法都沒有脫離道的內涵,只是沒能把這些說法歸結到老子的有和無的概念上來。有和無,是老子哲學體系的兩大基石,不理解有和無的概念,就無法理解老子的道學體系。有是世界的本體,本體始終是陰陽對立的,有了陰陽對立才有了本體的自發運動,陰陽自發運動產生了時間和空間,運動的時空關系就是普遍規律、宇宙法則,也就是無。而有的發展變化又受到時空關系的制約,也可以說是時空關系決定了有的生死。這就是老子的「有無相生」原理。根據有無相生原理,老子把整個世界劃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為有,一部分是無。有的概念,不僅僅局限於世界的本體,而是一個辯證的概念。既然有是萬物之母,是不斷發展壯大的,那麼,宇宙萬物就是有的子孫,天地萬物既是宇宙萬有。所以說,有的概念就是物理學上的物質概念,有與萬有的差別就在於微觀和宏觀。除此以外,凡是由物質的對立運動所產生的一切虛的沒有體質的東西皆屬於無的范疇,如時空、規律、法則以及人類的思維、意識、情感、意志、精神文化、法律、法規、科學技術等等,都屬於無的范疇。老子闡述宇宙本源的構成時所使用的陰陽、有無兩對概念,是非常智慧的、科學的。唯物主義把世界的本源看作是物質和自然界,這顯然不是指構成宇宙萬物的初始元素,而是指精神和自然界誰是第一性的問題。而人類尚未出現以前的自然界的本源是什麼樣的?唯物主義顯然沒有做出科學的回答。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認為,微小不可分割的原子絕對空間是世界萬物的本源。這就把本源靜態化,找不到世界的動力之源,更缺乏老子的時空觀。唯心主義認為世界的本源是精神,是上帝,則更是主觀臆斷。老子的有無論不是二元論,而是道一元論,因為,有和無是共生共存、不可分割的,二者的統一體就是道。

⑼ 宇宙的本源是什麼

宇宙的本原、始末和動因是一個古老但有趣的話題。請讓我們站在一個新的哲學理論——「應用哲學平衡論」的平台上,談談自己的觀點。
宇宙本原即宇宙產生的根源。目前科學界基本認同宇宙最初是開始於密度、溫度極高但體積很小的「奇點」大爆炸。今天的宇宙膨脹是昨天宇宙奇點大爆炸的延續。宇宙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平衡狀態。根據「相對性」原理,關於宇宙「奇點」的解釋,還是自然科學與哲學科學結合起來為好。霍金最近也說,基本理論不可能單獨表述。那麼,宇宙「奇點」就既是起點、又是終點、也是極點,還是一個變化著的「存在」。
當然,這個"存在"也是一個相對的存在。是一個整體的兩個方面「物質-精神」有機結合的相對存在。物質即「實體」,精神則是「實體」的「存在之理」,二者融合不可分割。這樣,宇宙「奇點」就是「奇點實體」(果)及「奇點存在之理」(因)的相對存在。
現實中,一些人只是看到奇點的「實體」——「物質」(果),另一些人則只是看到奇點的「存在之理」——「精神」(因)。於是,他們對宇宙——奇點——起始——本原,就只看作是「物質的」或只看作是「精神的」。雖然他們都只是看到了奇點——整體的一個方面,但關於宇宙本原的「物質說」或「精神說」卻就這樣產生了。
但是,也有人認為,宇宙本原,既不是「物質說」,也不是「精神說」,而應當是「存在說」。這個「存在」是一個包含著物質、精神的指備、不可分割的整體存在。而不是只有物質或只有精神的部分存在。物質是精神的載體、精神是物質的靈魂。正所謂"一物兩面、缺一不可"。古希臘哲學家巴門尼德就曾說,世界本原是一個變化的存在。
以上「存在」是一個包含物質、精神的、不可分割的整體存在。存在的條件是「實體」及其「存在之理」的整體平衡,即物質(萬物)、精神(上帝)的整體平衡。沒有物質則沒有精神,沒有精神也不存在物質。二者是一體之兩面,缺一則整體不存。
因此,平衡論認為,世界的本原是平衡。即物質與精神的動態平衡。陰陽、明暗的動態平衡。它們自身及相互間達到平衡就存在,達不到「平衡」則不可能存在。
二、宇宙始末 宇宙始末——宇宙從奇點大爆炸開始到下一個新奇點的過程。
斯蒂芬.霍金先生曾說,今天的「宇宙仍在膨脹」。這意味著宇宙是「活」著的。「事必有對」。有活必有死,有死必有生。斯坦福大學安德烈·林第教源跡授(Andrei Linde) 說:「幾年前,沒有人會認為世界末日會在今後100億年到200億年間到來,特別是自從我們知道宇宙正在膨脹加速之後,我們發現:宇宙崩潰是絕對有可能的」。
霍金先生還說:「宇宙應當有一個開端」。有開端就應當有末端,從開端到末端的過程便是宇宙的始末。既然大家基本認同宇宙是從「奇點」開始,那麼,我們認為,宇宙就也應當在「奇點」處結束。
仍然根據"相對性"原理,宇宙的開端亦應當是一個相對的開端:即每一個開端既是一個新的開端,又是上一個宇宙周期的末端,而每一個末端則既是該宇宙周期的末端、又是下一個周期的開端——「奇點」。
宇宙不是從開端到末端就徹底消失,而是在末端處重新開始新的輪回,再到下一個末端……。這樣, 我們認為:
宇宙始末是由……奇點大爆炸開始——膨脹至最大——坍縮為新奇點——新奇點再大爆炸……,這個過程的周期雖然大約需要300多億年,但它卻會一直延續、循環下去。其延續曲線可能呈環狀,正如中國古人所講:「如環無端、生生不息」。
三、宇宙動因 宇宙動因——宇宙第一推動。談及宇宙第一推動,無神論者說是自然進化的。關於這種說法,雖然今天的科技相當發達,但總還覺得少一些確鑿的證據。但說上帝是第一推動,可至今也沒有一個人看到過上帝的影子……
如果上帝創造了萬物,上帝就是第一推動、萬物主宰。雖如此,可上帝在創造萬物之前,萬物不存在當然也就不可能知道有上帝。既然如此,當時的上帝也就不被人知,上帝也就等於「不存在」。
因此,似乎可以這樣認為,雖說沒有上帝就沒有萬物,但沒有萬物也不可能有上帝。上帝與萬物是一個宇宙整體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缺失一方則對方亦唯裂毀不可能存在。
「應用哲學平衡論」的宇宙大平衡規律指出:萬物都有趨向自身平衡——生存的本能。那麼,上帝創造萬物就是出於上帝自身存在的本能。上帝創造萬物、萬物表現上帝。兩者相對缺一不可。「有上帝而無萬物,猶上帝之不存也」。因此,如果上帝是第一推動,那麼,也就等於「萬物自己是自己的第一推動」。
既然「萬物自己是自己的第一推動」,當然也可以說"萬物是自己進化而來的"。因此,上帝、精神與萬物、物質也將永遠"存在"。而有關宇宙動因的問題也會一直爭論下去。
平衡論認為,宇宙動因、宇宙第一推動是宇宙自己。這個「自己」則包括上帝、萬物。因為宇宙——上帝、萬物都有趨向自身平衡——生存的本能。該本能產生的「自因力」即「萬物自我生存」的能力,這個能力彌漫整個太空形成一個「自因力場」。在「自因力場」中,不同情況下"自因力"的表現方式也有所不同,它們分別被稱作:引力、弱作用力、強作用力和電磁力。
這樣,自然界的四種力就統一到了「自因力」。「自因力」也就理所當然地成了「蛋殼中宇宙」的動因、第一推動。
總之,平衡論認為,宇宙之本原是平衡。宇宙始末以生為本、大收小放、動極更生。宇宙動因乃是自因力。自因力來源於自我生存的本能。
請採納。

⑽ 元吾氏是誰

無吾氏


個人簡介:

一個無限/不生不滅的自由意識(Freewill/神Spirit)有著無窮無盡的自發幻想,其景象就是無數多樣的宇宙和萬物及各自的規則和不規則。----是我,也是我們。1=1+1+1+...... We are all One.

新浪鏈接 http://blog.sina.com.cn/s/profile_1760432301.html

熱點內容
馬雲怎麼說區塊鏈的 發布:2025-07-12 06:18:17 瀏覽:408
礦池配置頁面 發布:2025-07-12 06:18:17 瀏覽:209
Ni3BTC2 發布:2025-07-12 06:17:41 瀏覽:911
eth屬於非洲嗎 發布:2025-07-12 06:11:53 瀏覽:504
買1萬塊比特幣 發布:2025-07-12 06:08:59 瀏覽:300
幣圈10大未解之謎 發布:2025-07-12 06:07:18 瀏覽:192
貨幣怎麼轉賬比特幣 發布:2025-07-12 06:06:44 瀏覽:984
比特幣區塊鏈中的節點 發布:2025-07-12 06:06:37 瀏覽:24
數字貨幣啟明星辰 發布:2025-07-12 06:01:36 瀏覽:240
比特幣四月減半 發布:2025-07-12 06:01:35 瀏覽: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