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幣圈知識 » 比特幣智能合約12月4日

比特幣智能合約12月4日

發布時間: 2023-05-21 20:33:44

『壹』 多家銀行設立金融科技公司,金融科技領域會發生什麼變化你怎麼看

2020年,對每個人都是非常艱辛的一年,也是金融 科技 滄海桑田的一年——線上金融進入強監管時代、金融 科技 監管框架雛形已現、銀行掀起分布式核心建設的浪潮、區塊鏈王者之相畢現、5G成為金融業門口的「野蠻人」。

讓我們回首2020年,總結金融 科技 的高光和落寞,並由此展望金融 科技 的2021年。

線上金融,強監管降臨

2020年開始,互聯網貸款、供應鏈金融助貸、網路小貸、互聯網保險、理財子公司的理財代銷業務都受到嚴格限制。

2020年7月17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了《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 商業銀行不得以任何形式為無放貸業務資質的合作機構提供資金用於發放貸款,不得與無放貸業務資質的合作機構共同出資發放貸款。 互聯網貸款授信審批、合同簽訂等核心風控環節,應當由商業銀行獨立有效開展。商業銀行對於互聯網貸款借款人的身份核驗,不得全權委託合作機構辦理。

2020年9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工業和信息化部、司法部、商務部、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外匯局聯合發布《關於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支持供應鏈產業鏈穩定循環和優化升級的意見》,明確規定,不得無牌或超出牌照載明的業務范圍開展金融業務;各類第三方供應鏈平台公司不得以供應鏈金融的名義變相開展金融業務。 未來無經營許可的供應鏈助貸將會受到打擊。

2020年11月2日,中國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共同發布了《網路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 叫停了網路小貸的跨區業務, 要求和流量平台注冊地統一,明確了網路小貸公司在聯合貸款中出資比例不得低於30%,明確了100萬的單戶貸款余額上限,限制了控股跨區域網路小貸公司的數量,提升了資本金的要求。

2020年12月14日,銀保監會發布實施《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明確規定 非保險機構不得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 互聯網保險業務包括:一是提供保險產品咨詢服務;二是比較保險產品、保費試算、報價比價;三是為投保人設計投保方案;四是代辦投保手續;五是代收保費。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20年5月2日,銀保監會印發《關於推進財產保險業務線上化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 到2022年,車險、農險、意外險、短期 健康 險、家財險等業務領域線上化率達到80%以上。

2020年12月24日,華東地區某銀保監局下發《關於進一步規范轄內存款市場若干問題的通知》。通知顯示,該局明確要求轄內各類型銀行機構不得通過第三方互聯網平台或與其他第三方中介合作的方式吸收存款,已經開展合作的,即日起下架相關存款產品,終止合作。 第三方互聯網平台未來將不能做存款業務,銀行機構也要未雨綢繆,開拓互聯網平台之外的存款渠道。

2020年12月25日,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明確規定, 未經金融監管部門許可,任何非金融機構和個人不得直接和變相代理銷售理財產品。 那麼,那些未經金融監管部門許可的互聯網平台、產業鏈平台,是不能對外銷售理財產品的。

線上金融強監管的大環境下,監管鼓勵金融機構發展自有線上渠道,但是外部線上渠道將一片蕭條。持牌金融機構是該「斷、舍、離」,放棄只提供資金、依賴互聯網渠道快速上量的打法了。擼起袖子,做笨功夫,自建特色場景,融入到產業鏈中去,「扎硬寨,打笨仗」,打造自有品牌金融產品,為自己的金融消費者提供本土化、差異化、可以持續促進粘性的場景服務,才是正途。未來也許會出現一種趨勢,金融機構開始發展非金融業務了,銀行的人開始給農民賣菜了,保險的人開始做 健康 科技 了,支付的開始做餐飲外賣了,未來金融機構招聘,可能不需要懂金融學的了,懂農業、物流、生物 科技 等的,可能更吃香。

金融 科技 ,監管框架初現

2020年是金融 科技 監管措施密集出台的一年,金融 科技 發展指標、金融 科技 監管沙盒、國家金融 科技 認證中心、國家金融 科技 風險監測中心都在這一年內塵埃落定。未來,金融 科技 產品要通過認證,要通過監管沙盒充分測試,並在風險檢測中心的監測下,才能為金融機構提供服務,可以說並不容易。

2020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金融 科技 發展指標》標准,該標准從戰略規劃、組織架構、金融 科技 資金和人才投入、線上智能服務情況、風控能力、專利、軟體著作權、金融 科技 應用和輸出等方面對金融 科技 發展指標進行了詳細闡述,對統計和量化考核金融機構的金融 科技 成果意義深遠。

2020年人民銀行共公布了9地64個金融 科技 監管沙盒項目。北京側重於AI和區塊鏈,深圳、雄安新區、蘇州重點是數字人民幣的試點;重慶側重於風控技術對於小微金融 科技 和農村金融促進;上海側重於基於區塊鏈和大數據的產業鏈金融風控技術促進金融和產業鏈和數字政務的融合;杭州側重於大數據、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技術;廣州側重於跨境金融服務安全和小微金融風控,這是因為廣東外貿金融服務較多,製造業的小微也較多。

這9個地區基本上是一線城市,也是中國經濟最為發達和活躍的地方,在這些地方做金融 科技 監管沙盒,有助於結合當地經濟的產業鏈和 社會 生態,有助於做促進金融更好地融合實體經濟的良好實驗。另外,這些地方都有非常多的金融 科技 企業,可以為金融 科技 監管沙盒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撐和實驗樣本。進一步試點,一要考慮小微企業客戶的獲得感,感知強不強作為評價依據之一,不能只是金融機構和金融 科技 企業試點,要了解客戶對於試點的感覺;二要促進金融和場景、產業鏈的融合,這一直是金融行業的大問題,監管可以鼓勵金融機構通過物聯網、生物識別和AI等金融 科技 加深和產業鏈的融合,並促進融合的深度和廣度,促進金融真正的覆蓋產業鏈金融的全鏈條。

2020年10月13日,重慶國家金融 科技 認證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在重慶成立,該中心將依託國家統一推行的金融 科技 產品認證體系,打造金融 科技 認證核心競爭力,建設一流的權威專業化認證機構,成為我國金融 科技 多元共治體系的中堅力量。

2020年10月23日,在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政策發布專場活動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莫萬貴表示,央行將在京設立國家金融 科技 風險監控中心,未來金融 科技 風險將納入全國的統一監控。

從上面這些信息來看,金融 科技 的監管框架未來將非常嚴密,和貸款的分類分級監控是一樣的,都要到微觀級別。

金融雲,分布式核心建設浪潮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信息 科技 「十三五」發展規劃監管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下簡稱《徵求意見稿》),於2016年7月15日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指出:積極開展雲計算架構規劃,主動和穩步實施架構遷移。《徵求意見稿》要求: 到「十三五」末期,面向互聯網場景的重要信息系統全部遷移至雲計算架構平台,其他系統遷移比例不低於60%。

除了上面的《徵求意見稿》,2020年央行重新發布了3個金融雲相關的標准,給金融雲的建設提供了明確和具體的指引。2020年10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雲計算技術金融應用規范技術架構》(JR/T0166-2020)、《雲計算技術金融應用規范安全技術要求》(JR/T0167-2020)、《雲計算技術金融應用規范容災》(JR/T 0168-2020)等三項金融行業標准,結合金融雲的運行機制與風險特性,從基本能力、網路安全、數據保護、運行環境安全、業務連續性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技術要求。

2020年是十三五的最後一年,金融機構建設金融雲系統的壓力倍增。各家銀行建設金融雲大多選擇分布式核心系統作為切入點,但是具體思路各不相同:

一些成立時間較長的銀行,不會一下子就將全行的業務都轉移到分布式系統上來,而是從財富管理、信用卡業務和互聯網渠道等方面為切入點,建設分布式資料庫系統,這樣影響較小,可以逐步試點,逐步推廣。

工商銀行對公(法人)理財系統2020年完成了從大型主機到基於分布式資料庫的分布式架構的改造。

光大銀行2020年自主研發POIN微服務系統,推廣容器雲平台,全行應用系統上雲率87.5%,光大銀行還基於 TiDB上線了面向新一代財富管理平台的分布式資料庫系統。

中信銀行和中興通訊聯合研發的分布式資料庫GoldenDB上線中信銀行信用卡新核心,支撐8000萬信用卡用戶,日均交易金額90億人民幣,通過了4500 TPS的壓力測試。

最近成立的民營銀行,因為 歷史 包袱小,可以一上來就高起點建設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分布式核心系統,為基於金融 科技 進行線上存貸業務展業和線下線上融合會員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江蘇第一家民營銀行-蘇寧銀行,定位於 科技 驅動的O2O銀行,歷時2年打造, 2020年上線了自主研發的行業首個線上線下一體化分布式核心系統「雲開」。「雲開」基於「蘇寧雲」的分布式架構,將銀行線上線下核心業務處理有效整合到一套系統中,解決了傳統銀行線上線下雙核心帶來的「用戶數據割裂」、「研發運維成本高」、「不支持高並發交易」、「產品研發交付慢」等嚴重問題,系統已承載蘇寧銀行2500萬用戶和300萬賬戶的日常處理,每天交易筆數150萬。

但金融機構真的需要分布式架構么?如果只是傳統業務,其實傳統資料庫就已經足夠。一些銀行平時的TPS不會達到幾千甚至上萬的規模。但是銀行做互聯網轉型總是要做一些事情,如果能順帶降低IT成本,提升業務需求響應的敏捷度,優化系統架構,那就是有好處的。

目前金融行業使用的還是較低技術層級的分布式資料庫、中間件、虛擬化等雲計算的能力,我們很多廠商更推崇的是集成別人的解決方案和開源代碼,掌握和貢獻核心原生技術的較少,缺乏在全球有影響力的雲計算核心技術。

業界雲計算領先的企業在核心技術上有了較大的突破。由NASA和 Rackspace公司發起的雲計算開源項目-OpenStack 2020年發布了第21版的平台(代號Ussuri),包括支持裸金融硬體配置的Ironic、支持容器化部署的Kolla、支持容器間IPV6通信的Kunyr、支持邊緣環境負載均衡的Octavia。2020年Red Hat公司發布了面向K8S、取代Docker的新容器運行時技術CRI-O,在容器市場掀起了新的浪潮。IBM基於IBM Z伺服器的高可用服務、Promontory合規技術、OpenShift容器平台,發布了IBM金融服務公有雲,Promontory在合規方面支持反洗錢、制裁、反腐敗、隱私與數據保護、網路與信息安全、消費者保護等服務,非常契合金融機構的需求。蘇寧金融 科技 也於最近發布了歷時十年打造的移動端開發DevOps平台mPaaS,支持線上金融APP的快速搭建和生成,包括一套客戶端原生框架和組件庫:3大研發框架、20多個基礎技術組件,30多個功能性組件;一個移動中台:提供研發、測試、發布、分析、運營全生命周期的支持;支持跨平台,可以實現開發一次多端投放,並支持多渠道的精準營銷和運營。

區塊鏈,王者之相畢現

區塊鏈2020年技術進展朝向保護隱私和提升效率方面發展。比特幣重點在以下三個方面提升隱私保護和智能合約能力,即保護隱私的聚合簽名技術Schnorr簽名,提升比特幣隱私性的智能合約解決方案Taproot,可擴展比特幣智能合約靈活性和擴展性的默克爾抽象語法樹MAST。閃電網路開始出現多部份支付技術(multi-part payment),將發送的資金分割成較小的金額,通過閃電節點到達接收者,這已經有了TCP/IP和分布式金融的雛形,但是閃電網路也面臨以太坊的DeFi體系WBTC的挑戰。以太坊2.0(Ethereum 2.0, ETH2)2020年12月1日上線,以太坊2.0有兩個重大升級,一是從PoW(Proofof Work,工作量證明)升級到PoS(Proof of Stake,權益證明),通過驗證器和存入以太幣來構建區塊,可節約電力;二是部署分片鏈(Shard Chains),可以大幅度提升以太坊的吞吐量到10萬TPS級別。Fabric 2.0實現了智能合約的去中心化管理,CouchDB增加了狀態資料庫緩存提升讀取效率,用Alpine Linux來打包Docker映像降低空間佔用。

區塊鏈應用方面,迎來了幾個里程碑:

比特幣單價突破3.2萬美元,比特幣在加密貨幣市值的佔比突破70%,在全球法幣市值排行榜中排名第20,達到4990億美元,以市值論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金融機構」,超過了4800億美元的VISA;

中國央行的數字人民幣已經通過紅包和零售支付的方式在深圳和蘇州試點,支持離線錢包線下二維碼支付、線下「碰一碰」支付和電商線上支付等多種支付方式;

單季度交易額達2470億美元的PayPal公司宣布支持比特幣交易;

新加坡最大的商業銀行星展銀行推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交易平台,提供數字資產代幣化(非上市公司的股票、債券和私募基金支持的數字代幣)、數字貨幣交易(比特幣、以太坊、比特幣現金、瑞波幣和新加坡元、美元、港元、日元的互相兌換)和數字資產託管生態系統(數字資產加密密鑰);

分布式應用DAPP,分布式市場DeMa都有了重量級的應用,比如海伯利安地圖,等等。

區塊鏈技術加速成熟和實用化,王者之相畢現,毫無疑問將成為未來數字世界的基石技術。區塊鏈在構建分布式金融互聯網、分布式市場、分布式應用方面進展非常迅速,未來很快就有比特幣之外的殺手級應用。

5G,金融業門口的「野蠻人」

金融停留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太久,移動金融APP目前已經讓消費者審美疲勞。目前的場景金融也大多沒什麼新意,無外乎電子賬戶、貸款、結算等基本服務。5G,是可能會給金融服務帶來較大變革的突變型技術,目前全球移動通信用戶數為56億,未來將有全新的5G金融形態,只不過目前還在萌芽。

5G的核心技術有頻譜共享、載波聚合、大規模MIMO、固定無線接入、網路切片。5G數據傳輸速率最高可達10Gbit/s,用戶體驗速率達到100Mbit/s,比4G LTE快100倍。5G網路延遲極低,低於1毫秒,5G為30-70毫秒。5G支持超大網路容量,提供千億設備的連接能力。網路切片可以實現網路資源的虛擬化。

5G消息,是基於GSMARCS標准,支持文本、圖片、音視頻等多媒體格式,支持個人和個人之間的交互消息,也支持行業客戶與個人之間的交互消息。5G消息,可以和手機通訊錄完美結合,可以基於運營商的海量實名信息,確保對個人身份的識別。5G消息是手機協議棧的一部分,和微信不一樣,用戶無需下載APP就可以使用5G消息。

5G目前在銀行中的應用還比較淺層次。比如,建行主要在智能網點里應用5G,比如金融太空艙、智能家居、共享空間直播、客戶成長互動、安防監控等。工行已經向部分客戶試點推出5G消息服務,在簡訊頁面就辦理銀行業務,涵蓋投資理財、辦卡、貸款、繳費、智能客服、網點預約等20餘項應用場景。工行客戶無需下載APP、打開微信就可以完成業務辦理。民生銀行重點通過5G提供APP端的服務語音導航,還提供財富講堂、 財經 知識、子女教育、 健康 講座、稅務講解等等生活網路式的內容服務,民生銀行還通過5G提供賬戶信息即時通、大額轉賬、卡片激活、密碼管理、資產證明開具等服務。

傳統保險定損和理賠流程是比較繁瑣的,雖然已經優化,但是從拍照片到聯系理賠專員最快也要2個小時,車主要打7、8個電話才能完成理賠。眾安推出了「馬上賠」車險在線理賠,在一個視頻通話里走完從報案、查勘、定損、交單、理算到核賠、結案全過程,最快可2分鍾下款。平安好車主APP推出「信任賠」,只需車主將事故照片上傳APP,車主就可駕車離開現場,在3分鍾之內獲得理賠款。

運營商是對5G生態控制最深的角色,而且現在很多運營商都有金融牌照和金融 科技 公司。5G是斷代技術的典型代表,一種斷代技術的崛起,一定會伴隨著勢力版圖的重新劃分。從目前來看,5G消息對微信的顛覆已經在路上,多媒體消息、社交、視頻和直播已經完全不需要獨立的APP,而且移動運營商掌握海量的實名用戶的信息,5G時代客戶也完全不需要銀行APP就能辦理金融業務。如果說過去的十年,是電商金融時代,那麼未來的十年有可能是5G金融的時代。5G就是金融業門口的「野蠻人」。

展望2021年金融 科技 的模樣

金融 科技 對金融行業形態的改變之快,會超出我們的想像。

純線上風控將成為 歷史 ,線下物聯網技術將加速和線上風控融合,形成線上線下一體的風控體系,加速物理世界融合數字世界,現在的物聯網動產質押、智能頭盔盡調、衛星小微風控都是案例;在全球區塊鏈社區的強大支撐之下,比特幣、以太坊2.0、FABRIC等區塊鏈的性能/隱私優化將堅定地進行下去,分布式金融傳輸技術將加速發展,和跨鏈/側鏈等生態技術同步發展,將加速形成以互聯網世界為基礎的分布式金融互聯網生態,精簡一切金融中介和中間機構,讓金融回歸價值本源;5G將開始大規模取代現有的金融服務渠道如網頁、APP、微信和小程序,也會讓機器和人,乃至機器和機器之間的金融交互成為可能。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這個變化從不同視角來看,肯定有不一樣的答案,這里從 財經 的視角來回答。多家銀行紛紛設立金融 科技 公司,明顯可見「金融」+「 科技 」是一個未來的發展趨勢。

這里先來明確下在我國「金融 科技 」的實際內涵。具體來說就是,當前我國發展金融 科技 的側重點主要是在「市場基礎設施服務」的細分領域,更多是強調前沿各類技術對持牌合規金融業務的輔助、支持和優化作用,技術的運用始終是圍繞「金融」的內在規律和監管要求來進行。

這次在金融 科技 領域,那麼多銀行的陸續進入,可見金融 科技 已被很多傳統金融機構上升到戰略層面的考量以及核心競爭力所在。而變化是不可避免的,要求這些傳統銀行必須在流程、產品、風控、運營、場景等多領域進行全方位提升,需要 科技 為其擴張邊界。同時,當前互聯網巨頭還是把控著電商購物、社交運營等多重場景,銀行想要單槍匹馬殺出一條路相對比較困難,因而金融 科技 領域的跨行業、跨地域合作就自然產生,也會是今後很多中小銀行走特色化、本地化的一條有效出路, 科技 干好 科技 的事,金融做好金融的事,相互鏈接,共同為客戶提供開放式、體驗式的金融服務。

在我看來,由於前幾年互聯網發展的彎道超車,我國數字技術是比較強的,目前在全球金融 科技 領域,是處於主導地位。但在實際的經濟運行中,很多領域都沒有得到金融 科技 充分的服務,這是目前存在的矛盾點。因此,銀行這個代表著國家意志的金融機構的加入,能進一步催化金融 科技 行業的快速蛻變。

這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不是銀行想這么做是時代推動著銀行這么做:

一,互金公司給銀行上了一課,金融還可以這么玩,成本更低,利潤更好,銀行以前只圈定服務優質客戶以達到利潤最大化,後面發現所謂優質客戶以外的客戶利潤更大。

二,傳統銀行不管是幾級支行還是社區銀行,受地域限制在,其實成本都是很高,一方面監管一方面成本,和獲利都是不成正比的,而互聯網平台受眾全國成本更低相對利潤就更樂觀了!

三,銀行傳統的營銷模式在漸漸失效,以前電台,戶外媒體都是非常有效的,但是現在越來越差,被迫轉型被迫創新!

『貳』 比特幣支持智能合約嗎

不支持 比特幣只能點對點傳輸目前

『叄』 什麼是RSK智能合約

RSK是基於比特幣區塊鏈的智能合約平台,本質上,RSK是打造類似以太坊一樣的去中心、圖靈完備智能合約平台,但RSK是基於比特幣的生態系統而不是基於獨立的區塊鏈;

掘或RSK是個前景無限好的智能合約平台,集比特幣安全和肢滾以太坊靈活性所長。平台應用場景廣泛,RSK公司本身也謀求小額信貸業務,RSK給比特幣生態帶來智能合約,提高礦工收益,自提出概念時就是一項令人矚目的開發歷散余平台。

『肆』 智能合約是什麼

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這個術語至少可以追溯到1995年,是由多產的跨領域法律學者尼克·薩博(Nick Szabo)提出來的。他在發表在自己的網站的幾篇文章中提到了智能合約的理念。他的定義如下:
"一個智能合約是一套以數字形式定義的承諾(promises),包括合約參與方可以在上面執行這些承諾的協議。"
讓我們更加詳細地探討他的定義的意思。
承諾
一套承諾指的是合約參與方同意的(經常是相互的)權利和義務。這些承諾定義了合約的本質和目的。以一個銷售合約為典型例子。賣家承諾發送貨物,買家承諾支付合理的貨款。
數字形式
數字形式意味著合約不得不寫入計算機可讀的代碼中。這是必須的,因為只要參與方達成協定,智能合約建立的權利和義務,是由一台計算機或者計算機網路執行的。
更進一步地說明:
(1)達成協定
智能合約的參與方什麼時候達成協定呢?答案取決於特定的智能合約實施。一般而言,當參與方通過在合約宿主平台上安裝合約,致力於合約的執行時,合約就被發現了。
(2)合約執行
"執行"的真正意思也依賴於實施。一般而言,執行意味著通過技術手段積極實施。
(3)計算機可讀的代碼
另外,合約需要的特定"數字形式"非常依賴於參與方同意使用的協議。
協議
協議是技術實現(technical implementation),在這個基礎上,合約承諾被實現,或者合約承諾實現被記錄下來。選擇哪個協議取決於許多因素,最重要的因素是在合約履行期間,被交易資產的本質。
再次以銷售合約為例。假設,參與方同意貨款以比特幣支付。選擇的協議很明顯將會是比特幣協議,在此協議上,智能合約被實施。因此,合約必須要用到的"數字形式"就是比特幣腳本語言。比特幣腳本語言是一種非圖靈完備的、命令式的、基於棧的編程語言,類似於Forth。

『伍』 什麼是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概念可以概括為: 一段代碼 (智能合約),被部署在分享的、復制的賬本上,它可以維持自己的狀態,控制自己的資產和對接收到的外界信息或者資產進行回應。智能合約,簡而言之就是一套以數字形式定義的承諾,包括合約參與方可以在上面執行這些承諾的協議。

『陸』 什麼是RSK智能合約

RSK智能合約是基於比特幣區塊鏈的智能合約平台 RSK(rootstock)自提出概念時就是一項令人矚目的開發平台。本質上,RSK是打造類似以太坊一樣的去中心,圖靈完備智能合約平台。但RSK是基於比特幣生態系統而不是基於獨立的區塊鏈。具體實現方式是採用側鏈技術。這種方式既有挑戰,也有極大的利處。

智能合約平台:

智能合約是當下研究的熱點。Nick Szabo於20年前提出該想法。總的來說是可以基於觸發條件自動執行的電子合約。智能合約是各種商業環境中實現自動化執行的下一代產品,有可能顛覆現有商業模式. 比如按需經濟,例如按照每次旅途定製的保險合約,到達設定行程終點或者編寫程序確定,然後保險合約終止。這種保險模式甚至可以接入到P2P模式,使傳統保險公司無用武之地。這些簡單的例子都有可能通過RSK智能合約平台實現。

RSK的好處:

RSK有很多創舉。首先是圖靈完備虛擬機,兼容以太坊虛擬機。以太坊合約可以在RSK虛擬機運行。RSK目標是首發時達到20秒區塊時間,每秒300次轉賬交易(tps),可擴展至1000tps。完全達到了Paypal水平,但還沒有達到信用卡網路吞吐量。相較於其他平台,RSK最大的好處是個比特幣合並挖礦,安全級別等同於比特幣網路。但這也需要說服礦工執行。RSK透露他們會讓礦工有利可圖,執行合約轉圈手續費會讓礦工獲利豐厚。很有可能RSK平台大受歡迎,合約執行量達到穩定水平。

『柒』 科普 | DeFi中的智能合約是什麼

合約,是每個人生活中十分常見的文件,目的是約束交易雙方行為。當產生糾紛時,信任無法解決紛爭,這時一份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在很大程度上能保障交易雙方的合法權益。因此,在學習和工作的過程中,大家或多或少會簽訂租房合同、買賣合同、勞動合同等。在使用各大APP時,登陸界面都有一個必須勾選的用戶協議,其實是用戶和服務提供方簽訂了合約,約束用戶在APP使用期間的行為。

而在區塊鏈領域,也存在這樣的合約,但是更「智能」。 它的「智能」體現在:當規則制定出來之後,若有一方破壞了規則,無需他人介入,程序將自動觸發合約中的相關條款,避免出現無法確認違反方責任的問題

尤其是2020 年以來,DeFi 被大家廣泛關注和討論。在 DeFi 當中,「智能合約」就扮演著「關鍵先生」的作用。那麼,什麼是 智能合約呢?本文將進行詳細講解。


「智能合約'一詞由」Smart contract「翻譯而來。這一 概念是1995年密碼學家Nick Szabo最初提出的。 它是旨在以信息化方式傳播、驗證、執行的合約。也就是說,智能合約替代了傳統的紙質合約,上鏈後 通過程序准確高效地執行預先設定的合約條款 。

這種電子化的交易協議使得沒有第三方監管的情況下也可以進行可信交易,這些交易可追蹤且不可逆轉。

智能合約能最大程度地減少糾紛,去除對可信中介的依賴,比傳統合約的安全性更強、交易成本更低。


在區塊鏈 1.0中,產生了比特幣,而智能合約是區塊鏈2.0時代的典型應用。它的優勢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因區塊鏈的天然特性,所有合約內容都以數字化的形式記錄在鏈,數據無法被刪除或修改,整個過程透明、可跟蹤,也從某種程度上降低了惡意毀壞合約內容的行為;

智能合約避免了傳統合約中有可能受中心化因素影響的問題,在確保公平公正方面的優勢更明顯;

在滿足預設的合約內容時,會自動觸發程序。避免手動操作的同時,也避免出現逃避責任的情況。


上面提到了智能合約的眾多優點,但是它的問題也顯而易見、

首先, 如果智能合約的設計本身存在缺陷,這種缺陷可能會被黑客利用。 即便在第一時間發現了問題,但是因為區塊鏈上的數據無法被修改,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損失越來越嚴重而無能為力。

其次, 智能合約無法感知外部信息,需要其他信息源提供信息後,智能合約才能做出裁決。 這樣的話,外部信息本身的真偽也會埋下隱患。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無人售貨機。Nick Szabo最初就是根據自動無人售貨機的原理提出的智能合約,某種程度上自動售貨機是智能合約的第一次大規模應用。

當然,智能合約的應用場景遠不僅於此。 在 社會 保障、供應鏈管理、辨別真偽、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都藉助了智能合約技術,無需第三方仲裁能更加經濟、高效地解決問題。


智能合約在不斷發展進步,應用場景也在不斷擴展之中。其優勢和缺陷並存, 安全、高效、無需第三方仲裁的特點固然重要,但也有很多潛在的應用風險,需要更加先進的技術來攻克。

『捌』 馬斯克持有比特幣,以太坊,狗狗幣。馬斯克是幣圈風向標嗎

SpaceX 擁有 比特幣 ,Elon Musk 和 Nic Carter 認為 BTC 正在變得更環保

狗狗幣 (DOGE) 的支持者和比特幣 (BTC)的好朋友埃隆·馬斯克 (Elon Musk)於 7 月 21 日首次透露,他的航空航天公司 SpaceX 擁有數量不詳的比特幣。

「我確實擁有比特幣;特斯拉擁有比特幣;SpaceX 擁有比特幣,」他說。

馬斯克在「The ? Word」(一個致力於比特幣的虛擬活動)上與 Twitter 首席執行官 Jack Dorsey 和 Ark Invest 首席執行官 Cathie Wood 一起發表講話,這位不穩定的 科技 億萬富翁暗示特斯拉即將再次接受加密貨幣用於采礦的可再生能源的百分比正在增加。

特斯拉今年早些時候以 15 億美元進軍比特幣,引發了比特幣價格的大幅上漲。然而,特斯拉在 5 月份因環境問題暫停使用比特幣作為支付方式,這似乎壓低了比特幣的價格,比特幣在過去兩個月中暴跌了約 40%。

現在,在采礦禁令之後,中國煤電的哈希率正在下降,馬斯克似乎正在再次熱身於數字黃金。馬斯克曾表示,在他對采礦可持續性進行更多「盡職調查」並確認其由 50% 或更多可再生能源支持後,特斯拉可能會重新進入市場。

有人想知道這需要什麼盡職調查,以及為什麼他在 15 億美元的特斯拉 BTC 購買之前沒有這樣做。

馬斯克還首次透露,他持有以太坊 (ETH),並毫不意外地重申了他對受模因啟發的狗狗幣的支持。

「我個人確實擁有一些以太坊,當然還有狗狗幣,」他說。

第二季度每日狗狗幣交易量飆升至近 $1B

談到馬斯克最喜歡的加密貨幣,狗狗幣的交易量在 2021 年第二季度增長了 13 倍以上,每天接近 10 億美元。

根據 Coinbase 匯編並由 報道的數據,狗狗幣交易量在 4 月至 6 月期間飆升了 1,250%,本季度平均每天有 9.95 億美元的 DOGE 易手。

相比之下,狗狗幣 2021 年第一季度的平均每日交易量為 7400 萬美元。

雖然這些數字肯定會在火眼金睛的狗狗幣社區中引起炒作,但對於 Coinbase 來說,頂級犬幣的主題可能是一個敏感的話題。

一位 Coinbase 用戶已提起集體訴訟,要求賠償 500 萬美元,因為據稱狗狗幣活動具有誤導性。

根據法庭文件,原告大衛蘇斯基表示,他被欺騙交易了 100 美元的狗狗幣,以參加 Coinbase 上 120 萬美元的抽獎活動。該訴訟稱,Coinbase 未能傳達一個人可以在不購買 100 美元狗狗幣的情況下參加抽獎活動。

以太坊必須在 DeFi 退化的 DApp 之外進行創新:Vitalik Buterin

以太坊聯合創始人兼首席開發人員 Vitalik Buterin 敦促以太坊社區在去中心化金融或 DeFi 的范圍之外進行創新。

Buterin 在 7 月 21 日在巴黎舉行的以太坊社區會議上發表主題演講時,將非金融公用事業描述為「通用區塊鏈願景中最有趣的部分」。

這位 27 歲的年輕人概述了以太坊的幾個非金融應用,包括去中心化社交媒體、身份驗證和證明,以及追溯公共產品資金。

這位以太坊聯合創始人度過了忙碌的一周,在以太坊會議上發言後,他也出現在了Ashton Kutcher 和 Mila Kunis 的客廳。當然,他並沒有擅自闖入,而是作為 Kunis 的 NFT 項目「Stoner Cats」的宣傳的一部分出現在那裡。

Buterin 對以太坊的基本組成部分進行了冗長的解釋,並闡明了智能合約協議與比特幣等「單一用途」鏈的不同之處。

Grayscale 將目光投向機構 DeFi 基金

雖然 Buterin 的目光超越了金融的去中心化界限,但數字資產管理巨頭 Grayscale 正在尋求在該領域獲得曝光。

7 月 19 日,Grayscale 首席執行官 Michael Sonnenshein 宣布了一項針對 DeFi 資產的新投資工具。

在接受 CNBC 的 Squawk Box 采訪時,這位 CEO 插話宣布了 Grayscale 的 DeFi 基金和指數計劃。這位灰度首席執行官詳細說明了新產品的用途,表示該基金將為其機構客戶提供對 Uniswap 和 Aave 等 DeFi 資產的敞口。

同一周,Sonnenshein 表示,他認為美國與其首個比特幣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只有「幾個成熟點」。

在過去多次拒絕 BTC ETF 以及正在考慮的 13 份 ETF 申請之後,Sonnenshein 並沒有被嚇倒,並表示該公司「100% 致力於」在條件合適時將其比特幣產品灰度比特幣信託轉變為 ETF。

美國立法者不希望奧運運動員在 2022 年奧運會上使用數字人民幣

盡管據報道大多數日本公民因與大流行相關的擔憂而希望取消奧運會,但該活動仍在繼續。

然而,美國政府已經開始關注 2022 年北京冬奧會,三名美國參議員簽署了一封信,敦促奧運會官員在本周早些時候即將舉行的賽事期間禁止美國運動員使用數字人民幣。

在 7 月 19 日致美國奧林匹克和殘奧會委員會主席 Susanne Lyons 的一封信中,共和黨參議員 Marsha Blackburn、Roger Wicker 和 Cynthia Lummis(也是 BTC 的支持者)要求官員阻止美國運動員使用或接受數字人民幣。

參議員們斷言,運動員使用央行 數字貨幣 的行為可以被中國人民銀行「追蹤和追蹤」。

參議員們表示,中國政府最近推出了數字人民幣的新功能,使官員能夠「知道某人購買了什麼以及在哪裡購買的確切細節」。

如果奧運官員批准該請求,不幸的是,中國將不得不部署其他方法來追蹤和追蹤進入該國的美國運動員。

在本周結束,比特幣是32,580 $,在醚$ 2,070和XRP在$ 0.60。根據 數據,總市值為 1.35 萬億美元。

在最大的 100 種加密貨幣中,本周排名前三的 山寨幣 收益分別是 Telcoin(TEL)的 26.82%、SushiSwap(SUSHI)的 26.17% 和Axie Infinity(AXS)的 23.12%。

本周排名前三的山寨幣輸家是 Mdex(MDX)-25.55%、THORChain(RUNE)-18.98% 和 Theta(XDC)-11.26%。

最難忘的語錄

埃隆馬斯克,特斯拉首席執行官

以太坊聯合創始人Vitalik Buterin

Paxos,穩定幣供應商

世界著名當代藝術家達明·赫斯特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加里·詹斯勒

Irakli Beridze,聯合國區域間犯罪和司法研究所人工智慧和機器人中心主任

Osprey Funds 首席執行官Greg King


#比特幣[超話]# #數字貨幣#

『玖』 比特幣在幣安智能鏈上的合約地址

USDT(ERC20)智能合約地址。比特幣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的,其比特幣的合約地址在幣安智能鏈上是USDT(ERC20)智能合約地址。一個泰達幣美元兌換人民幣的幣種。幣安智能鏈即是實現幣安往DeFi業務方向發展的基礎。

『拾』 比特幣是什麼

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9年提出,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體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路。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
與大多數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演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這同樣確保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最大的不同,是其總數量非常有限,具有極強的稀缺性。該貨幣系統曾在4年內只有不超過1050萬個,之後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2100萬個。
比特幣可以用來兌現,可以兌換成大多數國家的貨幣。使用者可以用比特幣購買一些虛擬物品,比如網路游戲當中的衣服、帽子、裝備等,只要有人接受,也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現實生活當中的物品。[1-2]
西維吉尼亞州民主黨參議員喬·曼欽(Joe Manchin)2014年2月26日向美國聯邦政府多個監管部門發出公開信,希望有關機構能夠就比特幣鼓勵非法活動和擾亂金融秩序的現狀予以重視,並要求能盡快採取行動,以全面封殺該電子貨幣。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當時有人用「中本聰」的化名發
比特幣
比特幣(2張)
表了一篇論文,描述了比特幣的模式。
和法定貨幣相比,比特幣沒有一個集中的發行方,而是由網路節點的計算生成,誰都有可能參與製造比特幣,而且可以全世界流通,可以在任意一台接入互聯網的電腦上買賣,不管身處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購買、出售或收取比特幣,並且在交易過程中外人無法辨認用戶身份信息。[2] 2009年,不受央行和任何金融機構控制的比特幣誕生。[2] 比特幣是一種「電子貨幣」,由計算機生成的一串串復雜代碼組成,新比特幣通過預設的程序製造,隨著比特幣總量的增加,新幣製造的速度減慢,直到2140年達到2100萬個的總量上限,被挖出的比特幣總量已經超過1200萬個。[2]
每當比特幣進入主流媒體的視野時,主流媒體總會請一些主流經濟學家分析一下比特幣。早先,這些分析總是集中在比特幣是不是騙局。而現如今的分析總是集中在比特幣能否成為未來的主流貨幣。而這其中爭論的焦點又往往集中在比特幣的通縮特性上。[4]
不少比特幣玩家是被比特幣的不能隨意增發所吸引的。和比特幣玩家的態度截然相反,經濟學家們對比特幣2100萬固定總量的態度兩極分化。[5]
凱恩斯學派的經濟學家們認為政府應該積極調控貨幣總量,用貨幣政策的松緊來為經濟適時的加油或者剎車。因此,他們認為比特幣固定總量貨幣犧牲了可調控性,而且更糟糕的是將不可避免地導致通貨緊縮,進而傷害整體經濟。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們的觀點卻截然相反,他們認為政府對貨幣的干預越少越好,貨幣總量的固定導致的通縮並沒什麼大不了的,甚至是社會進步的標志。
比特幣網路通過「挖礦」來生成新的比特幣。所謂「挖礦」實質上是用計算機解決一項復雜的數學問題,來保證比特幣網路分布式記賬系統的一致性。比特幣網路會自動調整數學問題的難度,讓整個網路約每10分鍾得到一個合格答案。隨後比特幣網路會新生成一定量的比特幣作為賞金,獎勵獲得答案的人。
2009年比特幣誕生的時候,每筆賞金是50個比特幣。誕生10分鍾後,第一批50個比特幣生成了,而此時的貨幣總量就是50。隨後比特幣就以約每10分鍾50個的速度增長。當總量達到1050萬時(2100萬的50%),賞金減半為25個。當總量達到1575萬(新產出525萬,即1050的50%)時,賞金再減半為12.5個。[6]
首先,根據其設計原理,比特幣的總量會持續增長,直至100多年後達到2100萬的那一天。但比特幣貨幣總量後期增長的速度會非常緩慢。事實上,87.5%的比特幣都將在頭12年內被「挖」出來。所以從貨幣總量上看,比特幣並不會達到固定量,其貨幣總量實質上是會不斷膨脹的,盡管速度越來越慢。因此看起來比特幣似乎是通脹貨幣才對。
然而判斷處於通貨緊縮還是膨脹,並不依據貨幣總量是減少還是增多,而是看整體物價水平是下跌還是上漲。整體物價上升即為通貨膨脹,反之則為通貨緊縮。長期看來,比特幣的發行機制決定了它的貨幣總量增長速度將遠低於社會財富的增長速度。
凱恩斯學派的經濟學家們認為,物價持續下跌會讓人們傾向於推遲消費,因為同樣一塊錢明天就能買到更多的東西。消費意願的降低又進一步導致了需求萎縮、商品滯銷,使物價變得更低,步入「通縮螺旋」的惡性循環。同樣,通縮貨幣哪怕不存入銀行本身也能升值(購買力越來越強),人們的投資意願也會升高,社會生產也會陷入低迷。[4] 因此比特幣是一種具備通縮傾向的貨幣。比特幣經濟體中,以比特幣定價的商品價格將會持續下跌。[1]
比特幣是一種網路虛擬貨幣,數量有限,但是可以用來套現:可以兌換成大多數國家的貨幣。你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一些虛擬的物品,比如網路游戲當中的衣服、帽子、裝備等,只要有人接受,你也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現實生活當中的物品。[1]
2014年9月9日,美國電商巨頭eBay宣布,該公司旗下支付處理子公司Braintree將開始接受比特幣支付。該公司已與比特幣交易平台Coinbase達成合作,開始接受這種相對較新的支付手段。
雖然eBay市場交易平台和PayPal業務還不接受比特幣支付,但旅行房屋租賃社區Airbnb和租車服務Uber等Braintree客戶將可開始接受這種虛擬貨幣。Braintree的主要業務是面向企業提供支付處理軟體,該公司在去年被eBay以大約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熱點內容
抹茶怎麼賣USDT 發布:2025-07-11 13:27:21 瀏覽:115
能手機挖礦的區塊鏈 發布:2025-07-11 12:56:40 瀏覽:68
btc公會 發布:2025-07-11 12:55:39 瀏覽:757
雲南區塊鏈電子發票申請 發布:2025-07-11 12:54:25 瀏覽:254
全球區塊鏈大會三點鍾峰會 發布:2025-07-11 12:54:17 瀏覽:206
幣圈倉位管理是什麼 發布:2025-07-11 12:26:22 瀏覽:903
USDT法幣轉入幣幣 發布:2025-07-11 12:21:56 瀏覽:381
數字貨幣股票一覽 發布:2025-07-11 12:02:14 瀏覽:439
btc盈利怎麼樣 發布:2025-07-11 11:52:20 瀏覽:691
v9礦機的風扇轉速是多少 發布:2025-07-11 11:45:17 瀏覽: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