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礦機山東聊城
❶ 「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含辭未吐,氣若幽蘭」是誰的詩句﹖
語出三國魏曹植的《洛神賦》。
《洛神賦》是三國時期魏國著名文學家曹植寫的浪漫主義名篇。其原名《感甄賦》,曹植用「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來形容洛神。《洛神賦》是曹植模仿戰國時宋玉《神女賦》對楚王夢巫山神女之事而作,虛構自己在洛水邊與洛神相遇的情節,全篇想像豐富,描寫細膩,詞采流麗,對洛神的描繪,諸如「婉若游龍」、「穠纖得衷,修短合度」、「氣若幽蘭」等,皆可見巫山神女的影子。此賦「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是對楚辭中以男女關系譬喻君臣關系的繼承,其亦屈子之志也。另一說為感甄氏而作。
曹植(192-232年)三國時魏國詩人,字子建,沛國樵(今安徽亳州)人。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曹植自幼穎慧,年十歲余,便誦讀詩、文、辭賦數十萬言,出言為論,下筆成章,深得曹操的寵信。曹操曾經認為曹植在諸子中「最可定大事」,幾次想要立他為世子。然而曹植行為放任「性而行,不自雕勵」,屢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長曹丕則頗能矯情自飾,終於在立儲斗爭中漸占上風,並於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為世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繼魏王位,不久又稱帝。曹植的生活從此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他從一個過著優游宴樂生活的貴公子,變成處處受限制和打擊的對象。黃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叡繼位,即魏明帝。曹叡對他仍嚴加防範和限制,處境並沒有根本好轉。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遷封過多次,最後的封地在陳郡,卒謚思,故後人稱之為「陳王」或「陳思王」。
❷ 歷史人物
歷史人物
開放分類: 詞語
歷史簡單的概括就是:發生在以前對社會發展有重要作用事.那歷史人物也就不難理解了.當然就是在這些事情中起主導作用的人了.
歷史人物的定義(解釋)
歷史人物是指那些在歷史發展中起過重要影響,在歷史長河中留下足跡的人.評價歷史人物是研究歷史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歷史人物是構成歷史的重要要素,構成歷史的要素有很多如(時間地點人物...)。如果單講物,在物裡面人物便是非常重要的.
唐高祖李淵(566~635)。
唐代開國皇帝。字叔德。先世本為趙郡(今河北趙縣)李氏。祖父李虎,西魏時官至太尉。父李柄,北周時歷官御史大夫、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母為隋文帝獨孤皇後姐,故特見親重。
隋煬帝即位後,李淵任滎陽(今河南鄭州)、樓煩(今山西靜樂)二郡太守。後被召為殿內少監,遷衛尉少卿。大業十一年(615),拜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十三年,拜太原留守。當時,隋末農民起義遍布全國。李淵自知無力鎮壓農民起義,又深曉煬帝猜忌嗜殺,政局動亂,難於自保,便與次子李世民在大業十三年五月起事,並從河東(今山西永濟西)召回長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李淵起兵後,一面遣劉文靜出使突厥,請求始畢可汗派兵馬相助,一面召募軍隊,並於七月率師南下。此時瓦崗軍在李密領導下與困守洛陽的王世充激戰方酣,李淵乘隙進取關中。十一月攻拔長安,在關中站穩了腳跟。李淵入長安後,立煬帝孫代王侑為天子(恭帝),改元義寧,遙尊煬帝為太上皇;又以楊侑名義自加假黃鉞、使持節、大都督內外諸軍事、尚書令、大丞相,進封唐王,綜理萬機。次年(618)五月,李淵稱帝,改國號唐,定都長安。不久唐統一了全國。
李淵在位時期,依據隋文帝舊制,重新建立中央及地方行政制度,又修定律令格式,頒布均田制及租庸調制,重建府兵制,為唐代的職官、刑律、兵制、土地及課役等制度奠定了基礎。武德年間,統治集團內部充滿了復雜的斗爭。裴寂和劉文靜都是太原起兵時的佐命元從,裴寂深得唐高祖的寵信;劉文靜為秦王李世民的心腹,自以才略功勛居裴寂之右而位居其下,意甚不平。李淵借故殺了劉文靜。秦王李世民自認為在唐王朝建立的過程中,他的功業超過太子李建成,但因是次子無法繼承皇位;太子建成亦深知世民是自己皇儲的地位的重大威脅。於是,雙方展開了劇烈的爭奪皇位繼承權的斗爭。在這場政爭中,李淵則經常站在建成一邊。太子的心腹楊文斡受命召募壯士送長安,以供李建成發動政變時使用。
武德七年(624),有人向李淵揭穿這件事,李淵盛怒之下產生了廢李建成、改立李世民為太子的念頭,但並未實現。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爆發了玄武門之變。在這次政變中,李世民殺李建成和李元吉,逼李淵立己為太子。不久,李淵退位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是為唐太宗。李淵在度過一段閑散失意生活後,死於太安宮。廟號高祖。葬於獻陵。
※※※※※※※
唐太宗李世民(598~649)
唐代皇帝。唐高祖李淵次子。隋末,李淵先後任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太原留守,負責鎮壓今山西地區的農民起義和防備突厥,李世民隨父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當時農民起義風起雲涌,力量日益壯大。李淵、李世民父子看到隋朝將亡,乃於大業十三年(617)在晉陽起兵,接著南攻霍邑(今山西霍縣),西渡黃河,攻取長安(今陝西西安)。太原起兵之初,李淵以長子李建成為隴西公、左領軍大都督,統左三軍;李世民為敦煌公、右領軍都督,統右三軍。
攻克長安後,李淵立隋煬帝孫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是為恭帝。恭帝進封李淵為唐王,以李建成為唐王世子;李世民為京兆尹,改封秦國公;封李元吉為齊國公。義寧二年(618)李世民徙封趙國公。三月,隋煬帝被殺。五月,李淵即位,國號唐,建元武德,是為唐高祖。李淵以李世民為尚書令。不久,又立李建成為皇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在唐朝統一全國的過程中,李世民軍功甚多。他首先打敗了據有金城(今甘肅蘭州)一帶的薛舉,迫使舉子薛仁杲降唐;接著又打退了倚仗突厥勢力南攻河東的劉武周、宋金剛;武德四年(621)又打敗竇建德,消滅夏政權;同時迫使盤踞洛陽的王世充出降,鄭隨之滅亡,為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李世民在統一全國的過程中功業超過李建成和李元吉,但身為次子,不能繼承皇位;太子李建成亦知李世民終不肯為人下,於是以李世民為一方,以李建成、李元吉為另一方,展開了爭皇位繼承權的斗爭。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李建成、李元吉,逼唐高祖李淵退位,自己稱帝,是為唐太宗。次年(627)改元貞觀。唐太宗即位後,居安思危,任用賢良,虛懷納諫,實行輕徭薄賦、疏緩刑罰的政策,並且進行了一系列政治、軍事改革,終於促成了社會安定、生產發展的昇平景象,史稱貞觀之治。貞觀之治是中國封建時代最著名的「治世」。貞觀四年(630),唐太宗遣李靖平定東突厥,俘虜頡利可汗,解除了北邊的威脅;九年,平定吐谷渾,俘其王慕容伏允;十四年,又派侯君集平定高昌氏,於其地置西州,並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魯番西)置安西都護府。唐太宗對東突厥降眾及依附於突厥的各族執行比較開明的政策,受到他們的擁戴,因而被尊為「天可汗」。十五年以江夏王李道宗送文成公主和親於吐蕃的贊普松贊干布,發展了漢、藏兩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但唐太宗親征高句麗的戰爭給兩國人民帶來了災難,最後無功而還。唐太宗最初立長子李承乾為太子,後來又愛重第四子魏王李泰,李承乾由此產生了奪嗣之懼,企圖發動政變刺殺李泰,沒有成功,被廢為庶人。唐太宗為防止身後發生兄弟仇殺的悲劇,貶魏王李泰,改立第九子晉王李治為太子,即以後的唐高宗。
太宗晚年著《帝范》一書以教戒太子,其中總結了他一生的政治經驗,也對自己的功過進行了評述。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病危,令長孫無忌、褚遂良在其身後輔佐李治。去世後,葬於昭陵。
※※※※※※※
隋煬帝楊廣(569~618)
中國隋代皇帝。即楊廣。604~618年在位。楊堅次子。一名英。開皇元年(581)封晉王。八年冬,為行軍元帥統兵伐陳。開皇二十年十一月,立為太子。仁壽四年(604)七月文帝死,相傳為楊廣暗害。楊廣即皇帝位。煬帝即位後,發展科舉制,設置進士科。下令進行貌閱、括戶,擴大了國家的賦役對象。大業五年(609),隋煬帝親征,平定吐谷渾。隋煬帝仗恃國力富強,驕奢淫逸,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即位後幾乎每年征發重役。他為營建東都洛陽、開發運河、修築長城,10餘年間調發擾動不下1000萬人次,造成天下死於役的慘象。隋煬帝年年遠出巡遊,每次出遊都大肆營造離宮,擾掠地方,浪擲人力物力財力,社會生產受到嚴重破壞。煬帝親征吐谷渾後,又下詔征天下兵進攻高句麗(位於今朝鮮半島)。大業八年至十年,曾3次向高句麗出兵,由於當時農民起義已遍及全國,隋王朝岌岌可危,最後只好議和收兵。大業七年,王薄率領民眾在長白山(今山東鄒平南)起義,隋末農民戰爭終於爆發。十三年四月,李密率領的瓦崗軍逼圍東都,並向各郡縣發布檄文,歷數隋煬帝10大罪狀。十四年(618)三月,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虎賁郎將司馬德戡、元禮和監門直閣裴虔通等,煽動軍士進入宮中,縊殺煬帝。
※※※※※※※
李密(582~619)
中國隋末農民起義中瓦崗軍後期領袖。字法主。京兆長安人,祖籍遼東襄平(今遼寧遼陽南)。大業九年(613)參與楊玄感於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北)起兵反隋。玄感敗,李密逃亡。十二年,入瓦崗軍。同年十月,因李密勸翟讓迎擊隋悍將滎陽通守張須陀所統精卒,大敗隋軍,故翟讓命他分統一軍。李密軍令嚴肅,賞賜優厚,士卒樂意為他所用。他建議襲取興洛(後改洛口)倉,開倉賑濟,擴充隊伍,然後進取東都。大業十三年,瓦崗軍攻取洛口倉,招就食飢民幾十萬,起義隊伍迅速壯大。李密長於謀略,逐步在瓦崗軍內部形成自己的勢力。十三年初,李密獲准建立蒲山公營。二月,翟讓推李密稱魏公於洛口,改元永平,以招徠各路反隋武裝,由此李密在各路起義軍中確立了盟主地位。這時,李密和翟讓之間因處理隋降官、分配軍資等問題,發生火並,李密殺翟讓及從者數百人。十四年三月,宇文化及殺隋煬帝,率眾10餘萬西歸。皇泰主命李密討伐化及。李密七月出兵東討化及。兩軍在童山激戰,化及兵敗北走。李密雖勝,自己的兵力也遭到重大損傷,王世充組織了2萬多人馬,乘機進擊,李密軍大敗,本營覆沒,親將秦叔寶、程知節(初名程咬金)、牛進達等被俘,單雄信投降。李密走投無路,乃於九月渡河至河陽降唐。十一月,李淵遣李密等到山東去招收舊部。他感到已被猜疑,遂叛唐。唐將盛彥師邀擊,斬李密於邢公峴。
※※※※※※※
裴元慶
裴元慶在《說唐》里排名第三,也使一對大錘。裴元慶本來隨父親裴仁基討伐瓦崗寨,屢戰屢勝。但是由於隋庭腐敗昏庸,主帥張大賓嫉賢妒能,加上徐懋功使了反間計,裴元慶父子險些被推出去砍了腦袋瓜子。裴元慶一怒之下大鬧隋營,投奔了瓦崗寨。會戰四平山的時候,曾一錘震得宇文成都吐血而逃。不過當時情形裴元慶可以說是撿了個便宜。所以他的排名仍然是在宇文成都之下。後來隋煬帝召李淵父子勤王救駕。李淵不願和救命恩人秦瓊作對,派女婿柴紹跟秦瓊串通好,所有瓦崗寨的將領背上插桿黃旗,李元霸看見插黃旗的就放過去,沒有黃旗的照死里揍。只有單雄信和裴元慶自恃武功高強,堅持不肯插旗。結果裴元慶和李元霸對了三招後就支持不住了。李元霸打遍天下無敵手,手下從來沒有一合之將,因此對裴元慶起了惺惺相惜之心,放了他一條生路。到評書末尾攻破揚州時,宇文成都到底還是被裴元慶殺死在戰場上。
裴仁基,裴元慶父子的原型很明顯,肯定是瓦崗名將裴仁基,裴行儼父子。裴氏父子原是隋將張須陀部下,張須陀在大海寺中伏戰死,敗於李密後,爺兒倆就投降了瓦崗軍。武德元年(618),李密擊敗宇文化及後,王世充進攻李密,雙方在偃師對峙。裴仁基認為瓦崗軍戰事不斷,將士傷亡很多,疲憊不堪,而王世充軍容正盛,又因缺糧而急於決一死戰,不可正面直攖其鋒。他建議把守要道阻攔王世充,同時分兵三萬,趁洛陽空虛進逼王世充的老巢。如果王世充回兵就按兵不動,如果王世充再出兵偃師就再進逼洛陽,讓他疲於奔命。這個計策很不錯,李密以前打敗宇文化及的時候就用的是同樣的辦法。當時李密命徐世績守黎陽,自己守清淇,宇文化及進攻一邊,另一邊就從後面牽制,搞得宇文化及疲憊不堪,最後在童山腳下被李密打敗。李世民在柏壁擊敗宋金剛的時候也用的是這個策略。這就象我聽說過的一個故事:兩個獵人從狼窩抓了兩只小狼崽子,各抱著一隻分別爬上兩棵樹。母狼回來後,獵人輪流揪小狼崽子的耳朵,小狼輪番叫喚,母狼被調得在兩棵樹之間跑來跑去,最後活活累死。不過這一次李密過於自信,堅持正面迎擊王世充。大部份將領支持李密。裴仁基苦苦勸說不行,嘆息說:「魏公以後一定會後悔今天的決定。」結果正如所料,李密在北邙山下被王世充擊敗,緊跟著偃師失守,裴仁基和裴行儼都作了俘虜。李密這一敗,瓦崗軍一蹶不振,無奈退出爭霸天下的游戲,投降了唐朝。後來裴家父子投降了王世充,一個被封為禮部尚書,一個任左輔大將軍。但是,由於這父子在軍隊里威望太重,遭到王世充的猜忌。裴仁基父子內心不安,聯合宇文儒童,宇文溫,崔德本等人謀劃推翻王世充,重新擁立被王世充廢掉的皇泰主楊侗為君。事情敗漏後被誅滅三族。
※※※※※※※
宇文成都
《說唐》里的宇文成都是排名第二的好漢,使一條鳳翅鎦金鏜,號稱無敵大將軍,自出道來只在李元霸和裴元慶手下吃過虧。據說排名第四的雄闊海曾在京城的元宵夜賣一把硬弓,除了雄闊海自己,看弓的人沒有一個能把弓拉滿,最接近的是秦瓊,也只拉了個半滿。宇文成都巡夜路過,忍不住一試身手,硬弓應聲而開。可是宇文成都太沒禮貌,一使勁故意把弓給拉斷了,雄闊海大怒。因此引出群雄大鬧元宵夜,宇文成都也吃了大虧。後來三十六家反王把隋煬帝圍困在四平山的時候,宇文成都以一敵三,大戰分別排名第四,第五,第六的雄闊海,伍雲召,伍天錫,招架不住,逃回本陣,路上被裴元慶截住。宇文成都人困馬乏,被裴元慶一錘震得吐了血。
可是歷史上好像找不到宇文成都的原型。宇文化及有兩個兒子,宇文承基和宇文承趾。宇文化及在聊城(今山東聊城)被竇建德擊敗處死的時候,這兩個兒子也一起被處死了。《新唐書》里提到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士及,就是投降唐朝的那個,撫養幼弟(應當不是宇文智及,宇文智及早死了)和兄長的遺孤,為當時人們所稱道。那麼宇文化及應該還有一個由宇文士及撫養大的兒子。不過我也沒發現史書上對這個兒子的記載。看來宇文成都純粹是後世藝人的杜撰了。
※※※※※※※
李元霸
唐高祖李淵有個兒子叫李玄霸是不假的。古代「玄」字和「元」字通假,在人名里更是經常混用。問題是歷史上的李玄霸十幾歲就夭亡了。有人說李元霸的原型是李道玄。我查了查李道玄的資料,依稀有一點相似。
評書里的李元霸是隋唐第一條好漢,天生神力,遇到異人傳授了一身通天徹地的武功,使一對斗大的金錘,出世以來從未遇到敵手。李元霸的神力和武功被誇張得很利害,說他自小喝水經常把家裡的金銀銅鐵杯子不小心捏碎。見到無敵大將軍宇文成都後不服氣,要和宇文成都比試力氣。宇文成都能舉一個千斤重的銅獅子,李元霸則一手一個,舉著兩個銅獅子在宮里散步。隋煬帝被困四平山,李元霸隨父親前去救駕,大顯威風,把三十六家反王殺得四散奔逃,漫山遍野地追亡逐北,手下沒有一合之將,只有排名第三的裴元慶擋了他三錘。這樣勇猛,凡人哪收拾得了他,最後只好讓老天收了去。據說李元霸怕打雷,聽見雷聲害怕,就把大錘扔到天上想把雷公砸死,結果大錘掉下來把自己給砸死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亂扔東西,亂扔東西污染環境,會砸到花花草草,砸到小朋友,最糟糕的是會砸到自己。
歷史上的李道玄是李世民的族弟,他們的曾祖父都是西魏上柱國李虎。李淵稱帝後封李道玄為淮陽壯王。這個李道玄可夠陽壯的。劉武周派大將宋金剛攻打李淵的老巢並州(今山西太原),齊王李元吉不戰而逃。秦王李世民力請出兵,在介州(今山西介休)擊敗宋金剛。李道玄當時還只有十五歲,估計這是他第一次上陣打仗,結果第一個殺上城頭,立下頭功。後來又跟著李世民討伐洛陽王世充,轉戰河南,圍困洛陽,立下累累戰功。竇建德出兵支援王世充,李世民與之對峙於洛陽東北的軍事重鎮虎牢關。李世民一向喜歡帶著小部隊的輕騎兵偵察敵情,曾因此多次遇險,這次又遭遇竇建德的大部隊。李世民命令李道玄埋伏在路旁,敵軍到後殺出來,竟然殺退了敵軍。一支小小的偵察部隊,再怎麼勇敢,畢竟寡不敵眾,我實在想像不出來李道玄是怎麼殺退敵軍的。
李道玄作戰風格與李世民非常相似。李世民有一支精銳的輕騎兵部隊。會戰的時候,甚至親自率領這支部隊迎頭殺入敵陣,銳不可當,通常能一直殺到敵人的隊尾,貫通到底,再殺回來,反復沖擊,直到敵人陣形大亂,喪失鬥志,大部隊同時掩殺過去。這個戰術幾乎是百戰百勝。在黃易的《大唐雙龍傳》里對這個戰術評價很高,還給它起了個名字叫「鑿穿」戰術,寇仲就一再使用這個戰術,其實純粹是抄襲李世民。而李道玄跟隨李世民轉戰泗水的時候,經常是這支精銳部隊的主力之一。《新唐書》里說李道玄「貫賊陣出其背,復引還,賊皆靡,所發命中。」擔任這種作戰任務對武力要求最高,要求個個都是以一當百的猛士,可以想像李道玄的武力值至少也在95以上。《新唐書》里還說他「每赴敵,飛矢著身如蝟,氣益厲。」渾身上下被射得像刺蝟一樣,真讓人矯舌難下,但我也不由得懷疑那些箭是扎在他身上還是扎在甲胄上。如果是扎在身上,那李道玄可以驕傲地對被射死在小商河的楊再興說:「你不中!」如果是扎在甲胄上,李道玄可以對草船借箭的諸葛亮說:「你也不中!」
李道玄是個環保主義者,從不亂扔東西,所以不但不會砸壞花花草草,更不會被自己的兵器砸死。他最終是死在劉黑闥手裡。這個劉黑闥是唐朝的噩夢。他原本在王世充手下,湮沒無聞。後來被徐世績俘虜後獻給竇建德,成了竇建德的大將。竇建德戰敗被俘殺後,劉黑闥回到老家種菜。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竇建德的舊部范願,劉雅,董康買,高雅賢等人找到劉黑闥的菜園子,力勸他起事反唐。劉黑闥經不住勸,就作了這幫人的首領,先後兩次起兵與大唐對抗,把整個河北,山東和山西都置於他的鐵蹄之下。劉黑闥是個軍事天才,一旦遇到表演的舞台就爆發出耀眼的光芒,所到之處幾乎百戰百勝。武德五年(622年),他和李世民相持於?乘?(今河北曲周西)。兩軍在一個河谷平原激戰,從清晨直到晚上不分勝負。最後李世民使了招毒辣的,派人把河流上游的水堵上,到了晚上雙方都精疲力盡的時候,突然開閘放水,戰場上水深一丈多,雙方數萬人都餵了魚鱉。劉黑闥從戰場上逃了出來,從此手下無可用之兵。而唐朝實力雄厚,死了幾萬士兵,很快又可以調集另一支部隊。武德六年(623年)劉黑闥被李建成,李元吉擊敗後,被叛徒擒住獻給唐朝。
劉黑闥第二次起兵的時候,李淵派李道玄率軍討伐,以史萬寶為副將,與劉黑闥戰於下博(今河北深縣)。李道玄率精銳輕騎突擊劉黑闥,約定好史萬寶領大部隊隨後進發。史萬寶是隋朝名將,資格很老,不把李道玄放在眼裡,認為李道玄雖然是名義上的主將,實際上只是在老將的輔保下掛個名立點戰功罷了,真正的指揮決策還是在自己手裡。史萬寶認為,李道玄這樣急行軍,士兵必定疲憊不堪,最後會困頓失敗。他的計劃是,按兵不動,犧牲李道玄,李道玄死後,劉黑闥必定揮兵輕進,這樣唐軍主力可以結陣迎擊,以逸待勞。不想李道玄的前鋒部隊被劉黑闥消滅後,唐軍全都沒有了鬥志,因此大敗,只有史萬寶獨自逃了回去。李道玄就這樣白白作了犧牲品。他是唐朝開國戰爭中犧牲的最高級別的將領。
史萬寶輕視李道玄,自作主張是可以理解的。隋文帝楊堅曾派次子楊廣掛帥帶領韓擒虎,賀若弼平定南陳,織田信長曾派長子織田信忠為總大將進攻武田勝賴,豐臣秀吉也曾派養子,著名的大草包豐臣秀次征討過紀州和四國。讓繼承人掛個名,在老將的幫助下立戰功樹威望,這是許多當權者的選擇。打起仗來真正決策的多半還是老將。可惜的是史萬寶不該犧牲李道玄。尤其是他遇到的是軍事天才劉黑闥,別說犧牲一個李道玄,就算連他自己也犧牲了,恐怕也不能引劉黑闥上當。
李道玄以主將的身份,不老老實實坐鎮中軍,身先士卒當前鋒,這也是敗亡之本。主將應該像電影《影子武士》里的武田信玄一樣:「山,是不動的!」李道玄明顯是受了李世民的影響。李世民最喜歡身先士卒沖入敵陣。李道玄戰死後,李世民傷心地自責說:「自從起兵以來,道玄經常是跟隨我征戰。他每每見到我深入敵後,都能最終戰勝敵人,總是羨慕我,所以才會效仿。可惜這么年輕就死了!」李道玄戰死時只有十九歲。
※※※※※※※
王世充(?~621)
中國隋末割據者之一。字行滿,本姓支,出自西域。世充利口善辯,涉書傳,好兵法,且明習法律。隋開皇中,為左翊衛,以軍功拜儀同,轉兵部員外郎。大業年間,累遷江都(今江蘇揚州)丞,兼領江都宮監。他阿諛順旨,獲得煬帝寵信,背地裡陰結豪強。大業十二年(616)遷江都通守,鎮壓河北格謙余部及南陽盧明月。次年瓦崗軍佔領興洛倉,進逼東都。煬帝命世充為將軍,統率諸軍10餘萬屯洛口拒戰。十四年,世充領兵數萬渡洛,被起義軍擊敗,只剩千餘人,走保河陽(今山西沁陽南)。隋越王楊侗召令他還洛,屯含嘉城。煬帝死後,世充與元文都、盧楚等奉楊侗為帝(史稱皇泰主),楊侗以世充為吏部尚書,封鄭國公。同年七月,世充殺文都、盧楚,專制朝政。時李密雖破宇文化及,還屯金塘(今河南洛陽市北),但兵力損失很大。世充乘機進擊,大敗之,李密勢蹙降唐。唐武德二年(619)四月,世充廢皇泰主,稱帝即位,建元開明,國號鄭。三年,唐高祖李淵遣秦王李世民攻鄭,進逼東都,世充乞援於夏主竇建德。四年五月,李世民敗夏軍於虎牢(今河南滎陽西北),建德被俘,世充以洛陽降,鄭亡。七月,世充為仇人獨孤修德所殺。
※※※※※※※
花木蘭
《古樂府》有木蘭詩詠其事。姚瑩康(人名)的《輶紀行》以為是北魏人,宋翔鳳(人名)《過庭錄》以為是隋恭帝時人,程大昌《演繁露》因為《木蘭詩》中有『可汗大點兵『語。則認為木蘭非隋即唐之人。姓氏不可考,或以為姓花。
《木蘭從軍》為戲曲劇目。隋唐故事戲。本為《古樂府》詩。乃敘述古孝女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累建功跡,歷十二年始歸,眾方知其為女子的故事。後流傳甚廣,漸改編為雜劇、小說。
相傳,花木蘭為商邱人。長的嫵媚端莊,貌美聰慧。由於在家中是老大,從小練就了一副好身手。父親名叫花孤,是一位老軍官。因為邊防緊急,皇上下令徵兵,花孤因為年老體弱不能從軍,而又不能抗拒軍令。於是花木蘭就從織布機上走下來,女扮男裝,代父從軍。
花木蘭守衛邊關十二年,沖鋒殺敵,英勇陷陣,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被封為將軍。當她凱旋迴家時,已年近三十了,就連她的手下也不知道他是一個巾幗女流。等大家護送她回家時,才知道一直以來英勇的將軍花木蘭原來是位女郎。
※※※※※※※※※※※※※※
※※※※※※※※※※※※※※
主題:Re:說說《隋唐演義》等英雄排名
《隋唐演義》是我認為最好的演義小說之一,其中描述了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象秦瓊、程咬金、李元霸、徐茂公、羅成這些名字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這些英雄人物在歷史上大多確有其人,但其事跡往往與演義上描寫的相差不少,有的甚至是大相徑庭。在此向大家介紹一下,也好讓大家了解一下隋唐好漢的真實故事。
1、秦瓊字叔寶
演義:《隋唐演義》中的主人公,仗義疏財的山東好漢,先為瓦崗寨大元帥,後投奔李唐,成為李世民手下的數一數二的大將。
歷史原型:初隨隋將來護兒、張須陀鎮壓起義軍,以勇悍聞名。張須陀被瓦崗寨擊殺,秦瓊轉投隋將裴仁基,後隨裴仁基降瓦崗寨。及瓦崗寨李密兵敗,秦瓊又為王世充將,但他不齒王世充為人,公然反叛投唐,從此成為李世民的部將。秦瓊先後隨同李世民征討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屢立大功,逐漸成為秦王最為器重的部將,被封為翼國公(死後改封胡國公)。玄武門之變,秦瓊參與誅殺建成、元吉,但此後多病,蓋因征戰時老傷所致。貞觀十二年(638年)病死,陪葬昭陵,其畫像繪於凌煙閣。
評論:秦二哥實乃一勇夫爾。
2、程咬金字知節
演義:《隋唐演藝》中又一位主人公,外號『混世魔王』,人如其名,乾的混事數不勝數,曾為瓦崗寨大魔國國王,後投降李唐,憑小聰明和運氣也立了不少大功。一生運氣極好,活到一百多歲,歷經高祖、太宗、高宗、武則天、中宗、睿宗六朝,可以說是隋唐英雄中第一福將。
歷史原型:自幼就以勇武聞名鄉里,尤其善於馬上使槍,後投李密,統率李密最精銳的近衛軍。李密兵敗,程咬金成為王世充部將。但程不願為王世充部下,遂說動秦瓊等多員勇將一起叛逃,投入秦王李世民帳下。程咬金在李世民對宋金剛、竇建德、王世充的戰爭立下不少戰功,被封為宿國公(後改封盧國公)。後遭到太子一黨陷害,遂勸秦王先下手為強。玄武門之變後,歷任高官。唐高宗顯慶二年(657年),統率大軍征討西突厥阿史那賀魯,但因屠殺降軍,喪失人心,最終無功而返,因此被免官。但不久又被唐廷起用,此時咬金年事已高,遂向朝廷告老還鄉。麟德二年(665年)病死(活得確實比較長),陪葬昭陵。
評論:除了活的長,其他沒什麼特別的。
3、李元霸
演義:隋唐第一條好漢,手持兩把大錘,縱橫天下,但因違反師訓,先後殺死了使用鎦金鏜的伍天錫、宇文成都,遭到天譴,被雷電劈死。
歷史原型:名李玄霸,李淵第三子,早死,無後,後追封為衛王。
評論:反正死的早,就任由演義作者發揮了。
4、羅藝
演義:原北齊將領,秦瓊的姑父,後被楊林招降,被封為『北平王『,以『羅家槍『聞名天下,最後被竇建德部將蘇定方射死。
歷史原型:又名李藝,出身將門,善射,勇於攻戰,為隋虎賁郎將,守北平,屢破四方賊寇。適逢天下大亂,羅藝趁亂起事,占據北平,自稱幽州總管。宇文化及、竇建德、高開道等反王先後譴使勸降,羅藝都不準,獨降於李唐(有眼光)。被唐皇封為燕王,賜姓李。在征討劉黑闥的戰斗中,羅藝立功不小,但他自恃功高,狂傲無禮,曾一度被免職。後因突厥屢屢南犯,羅藝又被重新啟用,鎮守涇州。太宗繼位,羅藝因是太子建成一黨,恐遭迫害,遂發動叛亂,占據幽州,但不久為部將所殺。
評論:羅藝原來是太子建成一黨,誰能想到?
5、羅成
演義:隋唐第七條好漢,羅藝之子,秦瓊的表弟。英俊貌美,武藝高強,自視甚高。曾奪得天下第一武狀元,後投唐,為唐軍第一勇將,立下赫赫戰功,曾一人獨擒八大反王。此後遭到太子建成、齊王元吉陷害,中蘇定方之計,被亂箭射死。
歷史原型:羅藝有子,但史書並未記載其事跡。
評論:又是一個使作者得以充分幻想的角色。
❸ 山東省聊城城市排名
山東省十七大城市最新排名 山東省十七大城市最新排名 下面是社科院社會科學研究所依據經濟、人民生活水平、環境、教育、科技、政府行政能力等指標,做的的一個山東省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 當前山東省是我國第二經濟強省大省,良好的經濟發展態勢是以山東省17城市為支撐的,山東省經濟的發展取決與山東省17城市的發展,下面是山東17城市最新排名?城市中有國家百強城市14座,居全國第一位。 1青島。「國際啤酒城」、「奧帆之都」。當之無愧的山東城市的驕傲,從各個方面來說青島對山東都是舉足輕重,山東人的大城市夢想也更多的寄託在青島身上。青島在以後也將是山東各個城市的表率。 2濟南。「泉城」。從山東成為一個行政區域以來就是山東的首府,是一座擁有深厚底蘊的城市。內斂享和是她的性格,雖然她的外表有些粗獷,但是有心人卻能體會出這是座有魅力的城市,雖然濟南的經濟將會被很多兄弟城市超過,但是其綜合實力仍然讓許多新秀難以超越,也就註定了山東只有青島和濟南這兩顆最閃亮的雙子星。 3臨沂。中國四座「人傑地靈之城」之一。曾經是山東最富庶繁華文化燦爛的城市之一,有幾千年優秀文化的積淀,既有齊魯風韻,又存楚越遺風。但建國後的一度處於經濟疲軟狀態,近幾年臨沂經濟上已經起飛,2004年臨沂GDP就超過蘇北最大城市--徐州!而且近些年一直保持著平穩的高速發展態勢,以臨沂人相對山東獨有的魄力,在山東頂尖城市中已位列第三席。 4濰坊。「世界風箏之都」。濰坊悠久的歷史曾經很輝煌,有北蘇州之稱號。也是山東半島的腰部,近些年經濟雖有很大發展,但是風頭比不上膠東三市,但是濰坊渾厚的實力有待勃發,潛力不可限量,濰坊強則半島強,濰坊以後的位置應該和濟、青在伯仲之間。 5 煙台。「國際葡萄酒城」「華東魚果之鄉。雖然煙台不是山東自古就富裕繁榮的城市,但是最近多年煙台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發展起來,表現最優異的莫過於經濟的騰飛,在今後若干年裡,煙台仍然是山東的活力城市之一。 6濟寧。「孔孟之鄉,運河之子」。擁有燦爛的歷史文化,明清時期為山東第一大城市,隨著水運的衰落濟寧也沒落了,但是濟寧最近的表現讓人側目,和臨沂一樣,文化的回歸和經濟的復甦將使這座城市重新塑造輝煌。 7淄博。和濟南,濟寧,臨沂一樣擁有最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又是一個十分具有特色的城市,雖然她身上有很多計劃經濟的影子,但是成功轉型之後,淄博進入又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在未來淄博仍然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8威海。「全球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城市」。威海的崛起不在於她的大,而在於她的精緻,一個小城市能在山東這樣的龐然大物中佔有一席之地就是因為她的特色,在於她的富裕和美麗。 9東營。「石油之城」,黃河入海口,擁有共和國最年輕的土地,同時也是一座年輕的城市,油田是她的命脈,不起眼的東營卻是山東人均數據最高的城市,現在擁有良好條件的東營能在其他方面做的更好,將會成為一座嶄新的城市,即使沒有了石油。 10日照.新的亞歐大陸橋的橋頭堡,最新鮮的空氣和最漂亮的金沙灘是她的招牌,一座新興的港口城市和旅遊城市將是日照的歸宿。 11泰安.「五嶽之尊」的泰山讓這座城市成名,今後,泰山仍然是泰安的靈魂。 12濱州.一個並不知名的城市,卻是現在山東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雖然不能進入半島城市的行列,但是其成為山東中游城市一定不是問題,去看看一個民營紡織企業就知道這個城市能有多大前途了。 13棗庄.車號魯D的城市,一黑一白曾經是這個城市的支柱,黑白的消失意味著城市的沒落,還好棗庄已經意識到自己的處境,無奈已經進入了痛苦的涅磐,重生之後的棗庄將是什麼樣子大家就拭目以待吧,也許淄博將成為棗庄的榜樣。 14德州.可不是美國的德州,最出名的算是這里的扒雞了,是個一出市區就到了河北境內的城市,作為山東的北大門,德州擁有優越的交通優勢,除了扒雞,更多人還會知道皇明,更多的地方將會讓德州展現其風采 15聊城.「江北水城」,四大名樓光岳樓,有水就有靈氣,聊城不是以良好的經濟成績還展現自己的城市,一個城市需要有更多的方面讓別人去了解。 16萊蕪.一個因為鋼鐵而建立的城市,一個企業成就了她,一個袖珍城市並不在乎她有多麼強大,而是在乎她是多麼有特點! 17荷澤.「牡丹之鄉」山東人心口的痛楚,擁有山東最廣闊平原的荷澤卻是山東最貧瘠的地方,也許不是荷澤人的錯,但是荷澤現在需要的就是突破突破再突破。
❹ 蕭美娘為什麼在隋唐英雄中嫁給了李淵
蕭美娘,小說《說唐》、《隋唐演義》中人物,其原型為隋煬帝的蕭皇後,南朝梁明帝的女兒,天保二十年二月十九日卯時出生於後梁國都江陵(今湖北省荊州市),《隋唐演義》中把蕭皇後取名叫做蕭美娘,性婉順,好學能文,此女天生麗質,嬌媚迷人,後因迷惑李密,被王伯當所殺。
關於蕭皇後:
歷史上迷君傾國的紅顏女子不計其數,然而能像蕭皇後那樣數經改朝換代,總伴君王之側的女人卻是寥寥無幾。她自13歲做了晉王妃後,便開始不斷地被迫更換身份,歷經隋煬帝的皇後、宇文化及的淑妃、竇建德的寵妾、兩代突厥番王的王妃,最後又成了唐太宗李世民後宮中的昭容,其中的經歷可謂無人能及。
❺ 廣東佛山兩歲女童遭兩輛車碾壓,十八路人見死不救!道德良心誰守候立恥辱碑,並將10月13日這天定為中國
這樣的現象,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氣憤!更多的是啟示
大家想一下,為什麼第一個男的路過視而不見?視躺在血泊中的孩子如豬狗一般?
為什麼一個女人牽著自己的孩子路過,而不給予幫助?讓自己的孩子看到同齡孩子血染路上而無動於衷?對孩子是什麼影響?
一個個所謂的正人君子,衣冠楚楚,看到血泊中的孩子都是冷漠,孩子在流淚,孩子在心裡呼喊,救救我!救救我!
可是,那麼路過的人,你的良知還有嗎?你們的人格為何如此低賤?
也許他們擔心惹禍上身,也許他們不知道有監控錄像,縱然有萬般理由,打個電話總該可以吧?
善良的人為何變得如何惡毒,血泊中的孩子為何被路人視為豬狗一樣?
拷問良知,捫心自問,看到如何一個小孩子躺在血泊中,你們以後睡覺能安穩?你們心裡能好受?如果孩子去世,路過而不救助的路人,你們恐怕將會一輩子心裡不安?難道不是嗎?
原本可以活下去的孩子,被你們所謂的怕惹禍上身的理由而去世,你們能安心生活嗎?即使能,也是故裝平靜,內心將受到後悔而痛苦的煎熬和折磨。
中國人們,做人不要越做越賤格了!如果那個路上的孩子是你的孩子,你會這樣做嗎?有點良心的人,呼籲一下吧,我們難道連一個撿垃圾的阿姨都比不上了嗎?你們有沒有讀過書啊!
冷漠的人啊,中國為何那麼多?也許,這才是我們真正去思考的問題。
我還聽說,有人說因為那個阿婆想炒作,所以才去抱悅悅。那我想問你們,人家不救,你說人家沒有良心,你說人家救,你又說別人炒作,試問一下那些網友,你們到底想怎樣?
無論如何!我支持!頂!
❻ IPFS礦機是什麼是怎麼賺錢的呢收益真的高么
IPFS類似於http,是一種文件傳輸協議。IPFS要想運行,需要網路中有許許多多的計算機(存儲設備)作為節點,廣義的說所有參與的計算機,都可以稱作IPFS礦機。
而IPFS網路為了吸引更多的用戶加入成為節點,為網路做貢獻,設計了一種名叫filecoin的加密貨幣,根據貢獻存儲空間與帶寬的多少,派發給參與者(節點)作為獎勵。狹義的說,專門以獲取filecoin獎勵為目的而設計的計算機,稱為IPFS礦機。
由於IPFS網路需要的是存儲空間以及網路帶寬,所以為了獲得最高的收益比,IPFS礦機通常會強化存儲空間、降低整機功耗等方面。比如裝備10塊以上大容量硬碟,配備千兆或更高速度的網卡,使用超低功耗的架構處理器等等。
當然礦機提供存儲服務從而可以獲得收益。收益的大小跟礦機的配置和當前IPFS礦機數量有關系。
(6)影子礦機山東聊城擴展閱讀
不建議投資IPFS的原因:
1、IPFS技術過於早期,難以商業化應用。
IPFS現在佔用大量帶寬· IPNS目前非常緩慢,是一個明顯的技術缺陷· 想僅通過IPFS來實現動態網頁,會非常困難。
2、缺乏合理的經濟模型,即使加入了代幣經濟也難以實現長期的自然生態價值。
IPFS作為一種極笨重的去中心化協議來說,要讓用戶自主自發的去分享文件是很難的,另外即使用戶將文件分享至協議里,那麼文件將完全公開且用戶無法有效刪除文件,所以有效文件的安全性受到了威脅。
解決方案就是引入加密和區塊鏈激勵機制。同時解決文件的安全性和存儲動力問題。但是如之前所述,在任何具有區塊鏈激勵機制下具有工作量證明的節點都會面臨一個持續性開機狀態的經濟問題。
3、在技術問題影響下難以建立以IPFS為核心的生態網路。
IPFS的生態應用空間相當有限,通過IPFS協議實現的項目交互速度也是非常慢,當然這和節點多少,調用距離遠近有著直接的關系。
❼ ``山東師范大學和聊城大學的排名相差大嗎
相當大阿,山師怎麼說也是一本院校呢,聊大就是個二本,而且生成本科類院校也就這幾年的事情
❽ 山東最窮的地級市是哪裡啊!是荷澤是聊城是濟寧是德州是臨沂到底是哪個市啊!
我只有2011年的山東省各地級市財政收入數據。2012沒統計。
2011年數據GDP排名
1青島2煙台3濟南4濰坊5淄博6濟寧7東營8臨沂9威海10泰安11德州12聊城13濱州14棗庄15菏澤16日照17萊蕪。這只是GDP總量排名。
如果按人均生產總值排名,1東營2威海3青島4淄博5煙台6濟南7萊蕪8濱州9棗庄10日照11濰坊12泰安13濟寧14德州15聊城16臨沂17菏澤。
最窮是指哪裡窮,如果是指財政收入最少,納稅最少的 是 菏澤。
如果是指哪裡人民的生活條件,其實哪裡都有窮人,北京,香港,華盛頓,也有窮人。
山東各地市--城市經濟排名
山東各地市經濟社會綜合實力如何?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研究所依據經濟、人民生活水平、環境、教育、科技、政府行政能力等指標對山東各地市搞了一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
1、青島:當之無愧的山東城市的驕傲,從各個方面來說青島對山東都是舉足輕重,山東人的大城市夢想也更多的寄託在青島身上。青島在以後也將是山東各個城市的表率。
2、濟南:從山東成為一個行政區域以來就是山東的首府,是一座擁有深厚底蘊的城市。內斂享和是她的性格,雖然她的外表有些粗獷,但是有心人卻能體會出這是座有魅力的城市,雖然濟南的經濟將會被很多兄弟城市超過,但是其綜合實力仍然讓許多新秀難以超越,也就註定了山東只有青島和濟南這兩顆最閃亮的雙子星。
3、煙台:雖然煙台不是山東自古就富裕繁榮的城市,但是最近多年煙台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發展起來,表現最優異的莫過於經濟的騰飛,在今後若干年裡,煙台仍然是山東的活力城市之一。
4、濰坊:濰坊悠久的歷史曾經很輝煌,有北蘇州之稱號。也是山東半島的腰部,近些年經濟雖有很大發展,但是風頭比不上膠東三市,但是濰坊渾厚的實力有待勃發,潛力不可限量,濰坊強則半島強,濰坊以後的位置應該和濟青在伯仲之間。
5、臨沂:曾經是山東最富庶繁華文化燦爛的城市之一,有幾千年優秀文化的積淀,既有齊魯風韻,又存楚越遺風。但建國後的幾十年裡沒落成乞丐,但1000多萬勤勞智慧的臨沂人憑借努力,近幾年臨沂經濟上取得了騰飛的發展,秒殺般速度升至山東前幾位的經濟強市,而且一直保持著平穩的高速發展態勢,以臨沂人在山東相對獨有的魄力,在山東頂尖城市中找到一席之地不是太大的問題。
6、濟寧:孔孟之鄉,運河之子,擁有燦爛的歷史文化,明清時期為山東第一大城市,隨著水運的衰落濟寧也沒落了,但是濟寧最近的表現讓人側目,和臨沂一樣,文化的回歸和經濟的復甦將使這座城市重新塑造輝煌。
7、淄博:和濟南、濟寧、臨沂一樣擁有最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又是一個十分具有特色的城市,雖然她身上有很多計劃經濟的影子,但是成功轉型之後,淄博進入又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在未來淄博仍然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8、威海:威海的崛起不在於她的大,而在於她的精緻,一個小城市能在山東這樣的龐然大物中佔有一席之地就是因為她的特色,在於她的富裕和美麗。
9、東營:石油之城,黃河入海口,擁有共和國最年輕的土地,同時也是一座年輕的城市,油田是她的命脈,不起眼的東營卻是山東人均數據最高的城市,現在擁有良好條件的東營能在其他方面做的更好,將會成為一座嶄新的城市,即使沒有了石油。
10、日照:新的亞歐大陸橋的橋頭堡,最新鮮的空氣和最漂亮的金沙灘是她的招牌,一座新興的港口城市和旅遊城市將是日照的歸宿。 11、泰安:五嶽之尊的泰山讓這座城市成名,今後,泰山仍然是泰安的靈魂。 12、濱州:一個並不知名的城市,卻是現在山東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雖然不能進入半島城市的行列,但是其成為山東中游城市一定不是問題,去看看一個民營紡織企業就知道這個城市能有多大前途了。 13、棗庄:車號魯D的城市,一黑一白曾經是這個城市的支柱,黑白的消失意味著城市的沒落,還好棗庄已經意識到自己的處境,無奈已經進入了痛苦的涅磐,重生之後的棗庄將是什麼樣子--大家就拭目以待吧,也許淄博將成為棗庄的榜樣。 14、德州:可不是美國的德州,最出名的算是這里的扒雞了,是個一出市區就到了河北境內的城市,作為山東的北大門,德州擁有優越的交通優勢,除了扒雞,更多人還會知道皇明,更多的地方將會讓德州展現其風采。
15、聊城:江北的水城,四大名樓光岳樓,有水就有靈氣,聊城不是以良好的經濟成績還展現自己的城市,一個城市需要有更多的方面讓別人去了解。 16、萊蕪:一個因為鋼鐵而建立的城市,一個企業成就了她,一個袖珍城市並不在乎她有多麼強大,而是在乎她是多麼有特點
17、荷澤:山東人心口的痛楚,擁有山東最廣闊平原的荷澤卻是山東最貧瘠的地方,也許不是荷澤人的錯,但是荷澤現在需要的就是突破、突破、再突破!!
❾ 洛神賦的作者是誰
《洛神賦》是三國時期魏國著名文學家曹植寫的浪漫主義名篇。其原名《感甄賦》,曹植用「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來形容洛神。《洛神賦》是曹植模仿戰國時宋玉《神女賦》對楚王夢巫山神女之事而作,虛構自己在洛水邊與洛神相遇的情節,全篇想像豐富,描寫細膩,詞采流麗,對洛神的描繪,諸如「婉若游龍」、「穠纖得衷,修短合度」、「氣若幽蘭」等,皆可見巫山神女的影子。此賦「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是對楚辭中以男女關系譬喻君臣關系的繼承,其亦屈子之志也。另一說為感甄氏而作。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於東陽武,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後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
曹植是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後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
其詩以筆力雄健和詞采畫眉見長,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為宋人所編。曹植的散文同樣也具有「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的特色,加上其品種的豐富多樣,使他在這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詩品》的作者鍾嶸亦贊曹植「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