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3礦機超頻有什麼危害
❶ 什麼是超頻超頻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嚴格意義上的超頻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它是指任何提高計算機某一部件工作頻率而使之在非標准頻率下工作從而提高該部件工作性能的行為,其中包括CPU超頻、主板超頻、內存超頻、顯示卡超頻和硬碟超頻等等很多部分。
通常所說的CPU超頻僅僅是提高CPU的工作頻率而採用的一種方法。一般來說,CPU製造商都會為了保證產品質量而預留一點頻率餘地,例如實際能達到2GHz的P4CPU可能只標稱成1.8GHz來銷售,因此CPU超頻方法可以使你在花費很小的情況下提高計算機系統的性能。
在過去,我們超頻的方法通常是將CPU的時鍾速度加快。如今,許多主板廠商都開始在自己的產品上作了人性化的超頻功能,因此超頻的方法也從以前的硬超頻變成了現在更方便更簡單的軟超頻。所謂硬超頻是指通過主板上面的跳線或者DIP開關手動設置外頻和CPU、內存等工作電壓來實現的;而軟超頻指的是在系統的BIOS裡面進行設置外頻、倍頻和各部分電壓等參數。一些主板廠商還推出了傻瓜超頻功能,就是主板可以自動以1MHz為單位逐步提高外頻頻率,自動為用戶找到一個讓CPU能夠穩定運行的最高頻率。
對超頻而言,冷卻裝置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在超頻以後,可以啟動計算機,但在一分鍾之內,你的機器死掉了,這通常是你的CPU過熱的原因。我們選用的冷卻裝置通常是散熱片、風扇或者是同時安裝。你可以在電腦城裡面找到這些設備。在選購散熱片的時候,你要確信你的CPU和它匹配。散熱片的表面必須與CPU的表面完全接觸。你可以將散熱片與CPU粘在一起,必要的話,在散熱片上可以加裝一個小風扇。同時,機箱的散熱也非常重要。
超頻對CPU和主板上的元件是有害的,但在方法得當的情況下,這種損害並不會立刻降臨到你的CPU上,只有當你的CPU在較高的溫度下運行的時候才會產生。通常,一顆CPU的壽命是10年左右,超頻會縮短CPU的壽命
CPU的頻率
凡是懂得點電腦的朋友,都應該對『頻率』兩個字熟悉透了吧!作為機器的核心CPU的頻率當然是非常重
要的,因為它能直接影響機器的性能。那麼,您是否對CPU頻率方面的問題了解得很透徹呢?請隨我來,
讓我給您詳細說說吧!
所謂主頻,也就是CPU正常工作時的時鍾頻率,從理論上講CPU的主頻越高,它的速度也就越快,因為頻率
越高,單位時鍾周期內完成的指令就越多,從而速度也就越快了。但是由於各種CPU內部結構的差異
(如緩存、指令集),並不是時鍾頻率相同速度就相同,比如PIII和賽揚,雷鳥和DURON,賽揚和DURON,
PIII與雷鳥,在相同主頻下性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差異。目前主流CPU的主頻都在600MHz以上,而頻率
最高(注意,並非最快)的P4已經達到1.7GHz,AMD的雷鳥也已經達到了1.3GHz,而且還會不斷提升。
在486出現以後,由於CPU工作頻率不斷提高,而PC機的一些其他設備(如插卡、硬碟等)卻受到工
藝的限制,不能承受更高的頻率,因此限制了CPU頻率的進一步提高。因此,出現了倍頻技術,該技術能
夠使CPU內部工作頻率變為外部頻率的倍數,從而通過提升倍頻而達到提升主頻的目的。因此在486以後
我們接觸到兩個新的概念--外頻與倍頻。它們與主頻之間的關系是外頻X倍頻=主頻。一顆CPU的外頻與今
天我們常說的FSB(Front side bus,前端匯流排)頻率是相同的(注意,是頻率相同),目前市場上的
CPU的外頻主要有66MHz(賽揚系列)、100MHz(部分PIII和部分雷鳥以及所有P4和DURON)、133MHz(部
分PIII和部分雷鳥)。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有些媒體宣傳一些CPU的外頻達到了200MHz(DURON)、
266MHz(雷鳥)甚至400MHz(P4),實際上是把外頻與前端匯流排混為一談了,其實它們的外頻仍然是
100MHz和133MHz,但是由於採用了特殊的技術,使前端匯流排能夠在一個時鍾周期內完成2次甚至4次傳輸,
因此相當於將前端匯流排頻率提升了好幾倍。不過從外頻與倍頻的定義來看,它們的外頻並未因此而發生改
變,希望大家注意這一點。今天外頻並未比當初提升多少,但是倍頻技術今天已經發展到一個很高的階段
。以往的倍頻都只能達到2-3倍,而現在的P4、雷鳥都已經達到了10倍以上,真不知道以後還會不會更高。
眼下的CPU倍頻一般都已經在出廠前被鎖定(除了部分工程樣品),而外頻則未上鎖。部分CPU如AMD的
DURON和雷鳥能夠通過特殊手段對其倍頻進行解鎖,而INTEL產CPU則不行。
由於外頻不斷提高,漸漸地提高到其他設備無法承受了,因此出現了分頻技術(其實這是主板北橋芯
片的功能)。分頻技術就是通過主板的北橋晶元將CPU外頻降低,然後再提供給各插卡、硬碟等設備。早
期的66MHz外頻時代是PCI設備2分頻,AGP設備不分頻;後來的100MHz外頻時代則是PCI設備3分頻,AGP設
備2/3分頻(有些100MHz的北橋晶元也支持PCI設備4分頻);目前的北橋晶元一般都支持133MHz外頻,即
PCI設備4分頻、AGP設備2分頻。總之,在標准外頻(66MHz、100MHz、133MHz)下北橋晶元必須使PCI設備
工作在33MHz,AGP設備工作在66MHz,才能說該晶元能正式支持該種外頻。
最後再來談談CPU的超頻。CPU超頻其實就是通過提高外頻或者倍頻的手段來提高CPU主頻從而提升整
個系統的性能。超頻的歷史已經很久遠(其實也就幾年),但是真正為大家所喜愛則是從賽揚系列的出產
而開始的,其中賽揚300A超450、366超550直到今天還為人們所津津樂道。而它們就是通過將賽揚CPU的
66MHz外頻提升到100MHz從而提升了CPU的主頻。而早期的DURON超頻則與賽揚不同,它是通過破解倍頻鎖
然後提升倍頻的方式來提高頻率。總的看來,超倍頻比超外頻更穩定,因為超倍頻沒有改變外頻,也就
不會影響到其他設備的正常運作;但是如果超外頻,就可能遇到非標准外頻如75MHz、83MHz、112MHz等,
這些情況下由於分頻技術的限制,致使其他設備都不能工作在正常的頻率下,從而可能造成系統的不穩定
,甚至出現硬碟數據丟失、嚴重的可能損壞。因此,筆者在這里告誡大家:超頻雖有好處,但是也十分危
險,所以請大家慎重超頻!
參考資料:http://netroom.hbu.e.cn/personal/yaohome/page8.htm
應為現在論壇上有很多朋友問到關於CPU超頻,所以就讓小弟談談我本人的心得於體會。
一塊CPU能夠超頻到多少是有很多原因的,譬如:CPU本身的質量,不同批號出廠的超頻能力都有所不同。並不是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其次就要看其他周邊硬體,主板對CPU超頻有一定的影響。
超頻的人有以下3種:
1 是一些剛買機的普通初學玩家,因為別人超他就跟著去超。並不知道超頻的利弊,只是麻木的跟風。
2 是一些資金不多或機子不夠用,又不想去升級換機的人。在這種情形下就只有去超頻來提高機子的性能。
3 就是一些超級玩家又稱骨灰級玩家。那些人往往為了興趣和能夠打破超頻記錄以去超頻。他們的超頻手法和一般玩家的很不同,他們為了CPU不被燒毀就想盡辦法在低溫下進行超頻。並不是用風冷這么簡單,而是用液氮、乾冰等技術來達到降溫的效果。往往在擦新新記錄並用軟體記錄下來後,CPU和主板就會「報銷」,真是即瘋狂又浪費啊!
超頻的利與弊:
利就是能夠免費的獲得更高的性能,還能夠把CPU的最大潛能發揮出來。能夠達到超頻者的理想性能。
弊的方面就是減少CPU的使用壽命。CPU工作在非標准外頻下還會影響其它硬體的正常使用。如果超得太高不單只系統不穩定,黑屏。甚至連CPU對燒毀掉。
超頻的方法:
首先大家要知道:主頻=外頻*倍頻
1 INTEL 的CPU因為在出廠時已經鎖定倍頻,所以就只有從外頻下手。有一部分AMD的CPU可以通過連接L3金橋來降低倍頻提高外頻。通常的超頻手法都是提高外頻工作頻率就能夠達到提高CPU主頻的效果。目前主流CPU的標准外頻有100、133、166(注意:166已經是很難達到的外頻)最好是在標准外頻下工作(下文有說明)
2 如果還沒有達到你想要的水平,可以提高CPU的電壓(注意:每次調高的幅度最好是0.01),雖然通過調高電壓可以再次突破CPU的主頻,但是這樣做會正加CPU的功率使溫度升高,減小使用壽命。調得太高會燒毀,記得要適當。
超頻要注意的問題:
1 最關鍵的問題也是最常見的問題—溫度。在排除硬體存在質量問題的前提下,溫度就是超頻的最大「敵人」。很多人為了能夠超頻成功,在散熱方面下了不小的工夫,買一個幾百元的風扇、水冷、甚至用液氮和乾冰等。如果溫度超過CPU的最高界限就會燒毀。
2 在BIOS設置問題報警,一般設置為60度。
3 注意當CPU工作在非標准外頻時給PCI、AGP等設備造成不能正常工作(正常工作頻率是33Mhz和66Mhz)。這是主板最好有分頻或鎖定PCI和AGP工作頻率的選項。當CPU的外頻是100是就3分頻、133就4分頻、166就5分頻。
4就算超頻到一定的頻率又不死機,這時也不要開心得過早。因為能開機運行幾個軟體都沒事,並不代表你的機器一定穩定。你必須要運行一些《雷神之錘3》之類的大型3D游戲一個小時以上不死機才算成功。
❷ L3+能超頻多少
L3和能超頻多少是沒有關系的,L3說的是CPU中的L3緩存,是一種數據緩存,這個是跟CPU和其它硬體超頻沒關系的,
❸ CPU超頻會有什麼後果
在主板支持的范圍內是沒什麼問題的,如果亂超,容易損壞CPU,穩定高咯,風扇不好,就會燒,但CPU質量好,就不會。時間長咯就會把主板和CPU全燒咯,超頻出現問題可以清控COMS來解決。
如果在cpu性能不夠或者和顯卡之間存在瓶頸的時候可以選擇超頻。
超頻:修改外頻(絕大多數u)、修改倍頻(少數u),這兩個是普通民用的。再高點就是cpu加壓以及內存降頻,液氮冷卻的超頻大賽。
如果在一定范圍內進行超頻,cpu主頻上升,性能自然就上去了。同時,通過的電流和自身溫度都上升,但是不是很明顯(加壓的時候明顯),這個會降低壽命,放心超就行,cpu過時的時候都距離保費還有好幾年。
超頻失敗會引起花屏。
常見失敗現象:
1、退出bios黑屏,重新啟動後進入bios,超頻失敗
2、進入系統後,藍屏、黑屏、花屏
❹ 什麼是CPU超頻有什麼用/危害
嚴格意義上的超頻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它是指任何提高計算機某一部件工作頻率而使之在非標准頻率下工作從而提高該部件工作性能的行為,其中包括CPU超頻、主板超頻、內存超頻、顯示卡超頻和硬碟超頻等等很多部分。
通常所說的CPU超頻僅僅是提高CPU的工作頻率而採用的一種方法。一般來說,CPU製造商都會為了保證產品質量而預留一點頻率餘地,例如實際能達到2GHz的P4CPU可能只標稱成1.8GHz來銷售,因此CPU超頻方法可以使你在花費很小的情況下提高計算機系統的性能。
在過去,我們超頻的方法通常是將CPU的時鍾速度加快。如今,許多主板廠商都開始在自己的產品上作了人性化的超頻功能,因此超頻的方法也從以前的硬超頻變成了現在更方便更簡單的軟超頻。所謂硬超頻是指通過主板上面的跳線或者DIP開關手動設置外頻和CPU、內存等工作電壓來實現的;而軟超頻指的是在系統的BIOS裡面進行設置外頻、倍頻和各部分電壓等參數。一些主板廠商還推出了傻瓜超頻功能,就是主板可以自動以1MHz為單位逐步提高外頻頻率,自動為用戶找到一個讓CPU能夠穩定運行的最高頻率。
對超頻而言,冷卻裝置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在超頻以後,可以啟動計算機,但在一分鍾之內,你的機器死掉了,這通常是你的CPU過熱的原因。我們選用的冷卻裝置通常是散熱片、風扇或者是同時安裝。你可以在電腦城裡面找到這些設備。在選購散熱片的時候,你要確信你的CPU和它匹配。散熱片的表面必須與CPU的表面完全接觸。你可以將散熱片與CPU粘在一起,必要的話,在散熱片上可以加裝一個小風扇。同時,機箱的散熱也非常重要。
超頻對CPU和主板上的元件是有害的,但在方法得當的情況下,這種損害並不會立刻降臨到你的CPU上,只有當你的CPU在較高的溫度下運行的時候才會產生。通常,一顆CPU的壽命是10年左右,超頻會縮短CPU的壽命
CPU的頻率
凡是懂得點電腦的朋友,都應該對『頻率』兩個字熟悉透了吧!作為機器的核心CPU的頻率當然是非常重
要的,因為它能直接影響機器的性能。那麼,您是否對CPU頻率方面的問題了解得很透徹呢?請隨我來,
讓我給您詳細說說吧!
所謂主頻,也就是CPU正常工作時的時鍾頻率,從理論上講CPU的主頻越高,它的速度也就越快,因為頻率
越高,單位時鍾周期內完成的指令就越多,從而速度也就越快了。但是由於各種CPU內部結構的差異
(如緩存、指令集),並不是時鍾頻率相同速度就相同,比如PIII和賽揚,雷鳥和DURON,賽揚和DURON,
PIII與雷鳥,在相同主頻下性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差異。目前主流CPU的主頻都在600MHz以上,而頻率
最高(注意,並非最快)的P4已經達到1.7GHz,AMD的雷鳥也已經達到了1.3GHz,而且還會不斷提升。
在486出現以後,由於CPU工作頻率不斷提高,而PC機的一些其他設備(如插卡、硬碟等)卻受到工
藝的限制,不能承受更高的頻率,因此限制了CPU頻率的進一步提高。因此,出現了倍頻技術,該技術能
夠使CPU內部工作頻率變為外部頻率的倍數,從而通過提升倍頻而達到提升主頻的目的。因此在486以後
我們接觸到兩個新的概念--外頻與倍頻。它們與主頻之間的關系是外頻X倍頻=主頻。一顆CPU的外頻與今
天我們常說的FSB(Front side bus,前端匯流排)頻率是相同的(注意,是頻率相同),目前市場上的
CPU的外頻主要有66MHz(賽揚系列)、100MHz(部分PIII和部分雷鳥以及所有P4和DURON)、133MHz(部
分PIII和部分雷鳥)。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有些媒體宣傳一些CPU的外頻達到了200MHz(DURON)、
266MHz(雷鳥)甚至400MHz(P4),實際上是把外頻與前端匯流排混為一談了,其實它們的外頻仍然是
100MHz和133MHz,但是由於採用了特殊的技術,使前端匯流排能夠在一個時鍾周期內完成2次甚至4次傳輸,
因此相當於將前端匯流排頻率提升了好幾倍。不過從外頻與倍頻的定義來看,它們的外頻並未因此而發生改
變,希望大家注意這一點。今天外頻並未比當初提升多少,但是倍頻技術今天已經發展到一個很高的階段
。以往的倍頻都只能達到2-3倍,而現在的P4、雷鳥都已經達到了10倍以上,真不知道以後還會不會更高。
眼下的CPU倍頻一般都已經在出廠前被鎖定(除了部分工程樣品),而外頻則未上鎖。部分CPU如AMD的
DURON和雷鳥能夠通過特殊手段對其倍頻進行解鎖,而INTEL產CPU則不行。
由於外頻不斷提高,漸漸地提高到其他設備無法承受了,因此出現了分頻技術(其實這是主板北橋芯
片的功能)。分頻技術就是通過主板的北橋晶元將CPU外頻降低,然後再提供給各插卡、硬碟等設備。早
期的66MHz外頻時代是PCI設備2分頻,AGP設備不分頻;後來的100MHz外頻時代則是PCI設備3分頻,AGP設
備2/3分頻(有些100MHz的北橋晶元也支持PCI設備4分頻);目前的北橋晶元一般都支持133MHz外頻,即
PCI設備4分頻、AGP設備2分頻。總之,在標准外頻(66MHz、100MHz、133MHz)下北橋晶元必須使PCI設備
工作在33MHz,AGP設備工作在66MHz,才能說該晶元能正式支持該種外頻。
最後再來談談CPU的超頻。CPU超頻其實就是通過提高外頻或者倍頻的手段來提高CPU主頻從而提升整
個系統的性能。超頻的歷史已經很久遠(其實也就幾年),但是真正為大家所喜愛則是從賽揚系列的出產
而開始的,其中賽揚300A超450、366超550直到今天還為人們所津津樂道。而它們就是通過將賽揚CPU的
66MHz外頻提升到100MHz從而提升了CPU的主頻。而早期的DURON超頻則與賽揚不同,它是通過破解倍頻鎖
然後提升倍頻的方式來提高頻率。總的看來,超倍頻比超外頻更穩定,因為超倍頻沒有改變外頻,也就
不會影響到其他設備的正常運作;但是如果超外頻,就可能遇到非標准外頻如75MHz、83MHz、112MHz等,
這些情況下由於分頻技術的限制,致使其他設備都不能工作在正常的頻率下,從而可能造成系統的不穩定
,甚至出現硬碟數據丟失、嚴重的可能損壞。因此,筆者在這里告誡大家:超頻雖有好處,但是也十分危
險,所以請大家慎重超頻!
參考資料:http://netroom.hbu.e.cn/personal/yaohome/page8.htm
應為現在論壇上有很多朋友問到關於CPU超頻,所以就讓小弟談談我本人的心得於體會。
一塊CPU能夠超頻到多少是有很多原因的,譬如:CPU本身的質量,不同批號出廠的超頻能力都有所不同。並不是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其次就要看其他周邊硬體,主板對CPU超頻有一定的影響。
超頻的人有以下3種:
1 是一些剛買機的普通初學玩家,因為別人超他就跟著去超。並不知道超頻的利弊,只是麻木的跟風。
2 是一些資金不多或機子不夠用,又不想去升級換機的人。在這種情形下就只有去超頻來提高機子的性能。
3 就是一些超級玩家又稱骨灰級玩家。那些人往往為了興趣和能夠打破超頻記錄以去超頻。他們的超頻手法和一般玩家的很不同,他們為了CPU不被燒毀就想盡辦法在低溫下進行超頻。並不是用風冷這么簡單,而是用液氮、乾冰等技術來達到降溫的效果。往往在擦新新記錄並用軟體記錄下來後,CPU和主板就會「報銷」,真是即瘋狂又浪費啊!
超頻的利與弊:
利就是能夠免費的獲得更高的性能,還能夠把CPU的最大潛能發揮出來。能夠達到超頻者的理想性能。
弊的方面就是減少CPU的使用壽命。CPU工作在非標准外頻下還會影響其它硬體的正常使用。如果超得太高不單只系統不穩定,黑屏。甚至連CPU對燒毀掉。
超頻的方法:
首先大家要知道:主頻=外頻*倍頻
1 INTEL 的CPU因為在出廠時已經鎖定倍頻,所以就只有從外頻下手。有一部分AMD的CPU可以通過連接L3金橋來降低倍頻提高外頻。通常的超頻手法都是提高外頻工作頻率就能夠達到提高CPU主頻的效果。目前主流CPU的標准外頻有100、133、166(注意:166已經是很難達到的外頻)最好是在標准外頻下工作(下文有說明)
2 如果還沒有達到你想要的水平,可以提高CPU的電壓(注意:每次調高的幅度最好是0.01),雖然通過調高電壓可以再次突破CPU的主頻,但是這樣做會正加CPU的功率使溫度升高,減小使用壽命。調得太高會燒毀,記得要適當。
超頻要注意的問題:
1 最關鍵的問題也是最常見的問題—溫度。在排除硬體存在質量問題的前提下,溫度就是超頻的最大「敵人」。很多人為了能夠超頻成功,在散熱方面下了不小的工夫,買一個幾百元的風扇、水冷、甚至用液氮和乾冰等。如果溫度超過CPU的最高界限就會燒毀。
2 在BIOS設置問題報警,一般設置為60度。
3 注意當CPU工作在非標准外頻時給PCI、AGP等設備造成不能正常工作(正常工作頻率是33Mhz和66Mhz)。這是主板最好有分頻或鎖定PCI和AGP工作頻率的選項。當CPU的外頻是100是就3分頻、133就4分頻、166就5分頻。
4就算超頻到一定的頻率又不死機,這時也不要開心得過早。因為能開機運行幾個軟體都沒事,並不代表你的機器一定穩定。你必須要運行一些《雷神之錘3》之類的大型3D游戲一個小時以上不死機才算成功。
在最後我祝願所有的超頻愛好者超頻成功!!!因為我不想見到有更多的CPU壯烈犧牲:)
❺ 想入手一台螞蟻L3+礦機,每天收益大概有多少呢
現在基本挖不倒了,總共就2100萬個。都挖的差不多了,不能說多久挖到一個,就是靠計算機每日每月的計算挖掘的。很難說運氣多久會降臨在你身上。
❻ 挖礦會對顯卡造成什麼樣的傷害
會加速顯卡老化。
挖礦為了賺錢,基本上顯卡是7x24小時工作不間斷滿載運行,有些人為了賺的更多還會對顯卡超頻,一般家用游戲顯卡根本不是為了這種使用環境而設計的,長時間滿載運行會導致顯卡加速老化,一般挖礦半年的顯卡用掉的壽命比一般玩家正常使用3年的損耗更大,所以現在各大品牌一般對礦卡的質保做出了嚴格的限制。
(6)l3礦機超頻有什麼危害擴展閱讀:
電腦挖礦原理:
從比特幣的本質說起,比特幣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堆復雜演算法所生成的特解。特解是指方程組所能得到有限個解中的一組。而每一個特解都能解開方程並且是唯一的。以鈔票來比喻的話,比特幣就是鈔票的冠字型大小碼,知道了某張鈔票上的冠字型大小碼,就擁有了這張鈔票。
而挖礦的過程就是通過龐大的計算量不斷的去尋求這個方程組的特解,這個方程組被設計成了只有 2100萬個特解,所以比特幣的上限就是2100萬個。
要挖掘比特幣可以下載專用的比特幣運算工具,然後注冊各種合作網站,把注冊來的用戶名和密碼填入計算程序中,再點擊運算就正式開始。完成Bitcoin客戶端安裝後,可以直接獲得一個Bitcoin地址,當別人付錢的時候,只需要自己把地址貼給別人,就能通過同樣的客戶端進行付款。
在安裝好比特幣客戶端後,它將會分配一個私鑰和一個公鑰。需要備份你包含私鑰的錢包數據,才能保證財產不丟失。如果不幸完全格式化硬碟,個人的比特幣將會完全丟失。
❼ 怎麼判斷A3礦機有沒有超頻
有的顯卡是超頻版本的,出場的默認設置就比公版的高 如果你是想問這個的話就對比公版的參數 如果是想看你自己的顯卡有沒有超過本來默認的頻率,就對比顯卡自身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