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石機窩礦
A. 重晶石礦的選礦
重晶石的選礦方法有手選、重選、磁選、浮選
手選:原礦開采出來後,用簡單的人工手選是許多鄉村民采小礦常用的選礦方法。一些礦山,由於地質品位高,質量穩定,經過手選可以滿足外貿出口要求。如廣西象州潘村礦,用手選法選富塊礦,粒度要求30~150mm,BaSO4>95%,一般可以大於92%。手選法簡單易行,無需什麼設備,但生產率低,資源浪費大。
重選:原礦經洗礦篩分、破碎、分級脫泥,經跳汰選礦流程,可獲得質量較好的精礦,產品品位可達88%以上。衡南重晶石礦經重力選礦後的精礦可達92%。當地群眾用土法洗礦,每人每天可獲精礦100kg。破碎一般用顎式破碎機或沖擊式破碎機,細碎一般用對輥式破碎機。選別可用重介質轉筒分選機,圓錐分級機、跳汰分選機或搖床、螺旋機等。重晶石嵌布粒度大於2mm,通常可用重介質分選、跳汰分選。重介質分選的最大粒度為50mm,濕式、乾式跳汰選的最大粒度約為20mm。嵌布粒度小於2mm,可用搖床或螺旋分級機進行分選。精選前須用水力旋流器除去泥料以提高選別效果。
磁選:常用來選出一些含鐵礦物如菱鐵礦,用於要求含鐵很低的鋇基葯品的重晶石原料。
浮選:我國重晶石礦貧礦多、富礦少,已探明儲量的礦床有80%以上是和其他礦種伴生。對於嵌布粒度很細的礦石及重選尾礦的分選必須採用浮選。浮選有正浮選和反浮選兩種,反浮選通常是除去鹼金屬硫化物。
重晶石作為一種常見的鹽類礦物,其浮選過程按吸附形式分為兩種,一種是用脂肪酸烷基硫酸鹽、烷基磺酸鹽等陰離子捕收劑,按化學吸附的形式在重晶石礦物表面吸附而與其他分離;另一種是用陽離子胺類捕收劑,按物理吸附的形式來浮選重晶石。胺類捕收劑捕收效率低,對礦泥影響極敏感,因此用陰離子捕收劑較為理想。通常在球磨機中添加NaOH調整pH值為8~10,水玻璃作為調整劑加入礦漿中,在固體濃度40%~50%的條件下用油酸類捕收劑進行浮選。
B. 金礦石,經過選機後的礦渣裡面還有黃金嗎
有價值,關鍵是那種工藝選機
C. 金礦石的怎樣提煉(礦石里含石英)哪位大神能給出詳細提法
用水銀來煉金屬於早期的土法煉金,將金礦石挖出來,必須先將礦石碾碎,再磨成礦石粉,並利用比重原理,用水把碎石跟金砂分離,這只是完成淘金的過程,煉金的過程則更為繁雜。淘出的金砂必須先以水銀「咬金」,就是利用「物理還原法」,把金砂與水銀混合在一起,以水銀「咬金不咬砂」的特性將金子與砂石分離,再逐步用火燒,回收水銀,既環保又節省成本,而後再加入數倍的銀,將金子置換出來,最後加熱至1300℃,再將純金溶液倒入金模製成純金金條。
水銀煉金術會產生重金屬和水銀蒸氣,對人體和環境有不利影響,因此逐漸被淘汰出主流煉金術。因此逐步產生了現代煉金術,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采礦
采礦是最開始的部分,因問題只涉及到煉金部分,因此采礦的過程省略。
第二步,磨礦
磨礦的步驟有三步,經過破碎機兩次破碎後,這些礦石變成不規則的顆粒狀物體,再研磨成粉狀物,進入浮選機。
第三步,浮選分離
「點石成金」是一個神話,真正從礦石內提煉金子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一塊氧化石,呈蜂窩狀,色黃而發亮,這就說明它是一塊含金高的上好礦石。
礦石研磨成粉狀物,進入浮選機,在這里粉狀物與水混合,通過加入多種化學葯劑進行浮選分離。浮選機內有大量黑色而又發亮的水泡生成,礦石裡面的金離子和銀離子就藏在這些浮起來的黑亮色氣泡中。
第四步:合成
這些水泡被機器分離進入過濾器脫水,又形成固體泥狀物,名為金礦粉。
金礦粉是半成品,由原生礦而來。生產的黃金是氧化礦的最終產物。相對原生礦來說,氧化礦的開采、提煉要比原生礦成本低得多,技術要簡單得多。接下來步驟,是將粉狀物與水混合後,通過化學的置換反應,把有用的成分溶入水中,再在水中放入活性碳,通過物理作用,讓金離子都吸附在活性碳上,最後再通過化學葯劑進行電解分離,這時所能看到的就是一塊塊金皮了。
基本回答如上,請參考。
D. 世界上最大的金礦石,價值120億重45噸,丟棄在路邊,後來怎麼樣了
有句話說得好“亂世黃金,盛世古董”,黃金不管在哪裡時代都是硬通貨,為了穩定國民經濟、抑制通貨膨脹、黃金儲備成了一種國際貨幣,這種儲備有著很大的流動性和收益性,世界各國也都保持著黃金儲備。
如今這座礦山成了旅遊景點,“金礦石”也成了景點之一,它更是露天擺放,雖然可能有被盜的危險,但四周都布有監控,而且45噸的重的金礦石,沒有特殊機器根本就搬不動,完全不用擔心。
E. 重晶石礦有什麼用途
1、石油鑽探
油氣井旋轉鑽探中的環流泥漿加重劑。冷卻鑽頭,潤滑鑽桿,封閉孔壁,控制油氣壓力,防止油井自噴等
2、化工
廣泛應用於催化劑、合成橡膠的凝結劑、熒光粉、油脂添加劑等。廣泛應用於試劑、紡織、防火、各種焰火、塑料、殺蟲劑、焊葯等。
3、玻璃
增加玻璃的光學穩定性、光澤和強度。
4、橡膠
塑料油漆 ,填料,增光劑,加重劑。
5、建築
凝土骨料、鋪路材料。重壓沼澤地區埋藏的管道,代替鉛板用於核設施,原子能工廠、X光實驗室等的屏蔽,延長路面的壽命。
(5)重金石機窩礦擴展閱讀:
礦山開采
開采分露天開采與地下開采,我國重晶石礦開采中鄉鎮企業土法開采占絕大多數,以露天開采為主,主要開采殘坡積礦床,及礦體露頭和淺部。
如湖南衡南縣譚子山重晶石礦,是1958年投產的國營老企業,原有四個采礦工區,一個露采,三個地下開采(斜井、平硐),80年代一個地下礦采完閉坑,另一個地下礦由於附近民采亂挖引起淹井而閉坑。
露天礦也因剝離跟不上,采礦及邊坡不穩而影響正常生產。
地下開採用過留礦法、充填法、階段崩落法等。地下開采中主要采礦設備為手推膠輪車,斜井用300kW卷揚機,通風用局部扇風機,井下支護有木支護、混凝土支護。露天開采主要裝備為裝載機、4t翻斗汽車。
F. 石人嶂-梅子窩鎢礦深部探礦工作進展
根據全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項目「廣東省始興縣石人嶂鎢礦接替資源勘查」項目任務書,石人嶂礦區和梅子窩礦區的勘探任務是:坑探3000m,坑內鑽探4000m。
2008年度坑探和坑內鑽探工作主要布置在石人嶂礦區410中段、340中段和梅子窩礦區600中段、560中段。總工作量坑探1800m,鑽探3900m,其中石人嶂礦區3個鑽孔和梅子窩礦區4個鑽孔。2007年度在鑽孔中共見≥5cm的石英脈120條(表7-23),其中最厚的為石人嶂礦區14#石英脈,厚150cm。在對已完工的鑽孔取樣分析結果表明,348件樣品中品位大於0.1%有79件,品位大於1%的有32件(表7-24)。
表7-23 石人嶂-梅子窩礦區鑽孔石英脈情況表
表7-24 石人嶂-梅子窩礦區礦脈品位情況表
在「廣東省始興縣石人嶂鎢礦接替資源勘查」立項報告中,曾預測石人嶂礦區包括中組脈帶的61#、62#、62-1#等礦脈,南組脈帶的94#、95#等礦脈,在410~340m中段間多呈線脈帶、稀疏細脈帶(石英單脈脈幅小於10cm)產出,圍岩具較強的雲英岩化,預測向下鎢礦化更強,脈幅變大、較大延深的細脈-薄脈-大(薄)脈型鎢礦脈。通過坑內鑽探工程驗證,3個鑽孔揭露到了上述5條礦脈,礦脈厚度0.33~1.52m,品位0.11~3.47%,計算得到鎢金屬量(333)為3629.7t(詳見表7-25)。
表7-25 石人嶂-梅子窩礦區資源量計算表
在立項報告中,預測梅子窩礦區的北組脈帶55#礦脈,南南組脈帶的63#等礦脈,天平架區段(脈帶)的67#、68#、73#、74#等礦脈,在680~600m中段間多呈線脈帶、稀疏細脈帶(石英單脈脈幅小於10cm)產出,圍岩主要為較強雲英岩化的花崗岩,顯示了深部可能存在又一期隱伏花崗岩體的鎢礦「五層樓」成礦跡象,預測向下可能產出鎢礦化更強,脈幅變大、較大延深的細脈-薄脈-大(薄)脈型鎢礦脈。通過坑內鑽探工程驗證,7個鑽孔揭露到了上述6條礦脈,礦脈厚度0.15~1.2m,品位0.2%~3%,計算得到鎢金屬量(333)為10714t(詳見表7-25)。
對2007年度勘探控制石英脈中的14條主要礦脈進行的資源量估算,其礦石資源量(333)為183.9萬t,鎢金屬量為1.66萬t。各個計算的礦脈的資源量計算情況見表7-25。
經過接替資源勘查項目2007年和2008年兩年度實施的坑探和坑內鑽探,在石人嶂礦區地下300~400m(即410m和340m標高以下)的深部發現了40多條礦脈,在梅子窩礦區400~500m標高以下的深部發現了80多條礦脈,對部分主要礦脈(還未完全統計)進行儲量計算,兩礦區新增礦石資源量(333)分別為91.43萬t和194.46萬t,合計285.89萬t;新增金屬量(333)分別為0.71萬t和1.3萬t,合計2.01萬t。
G. 四川白玉呷村銀多金屬-重晶石礦床
一、礦床概況
1.礦床名稱
四川白玉呷村銀多金屬-重晶石礦床。
2.地理位置及中心點經緯度坐標
礦床位於四川省白玉縣東70km處,面積6km2,屬麻邛鄉管轄,區有鄉村公路直達白玉縣城,距川藏甘(孜)白(玉)主幹公路、甘(孜)德(格)主幹公路60km,交通方便;礦區地理坐標為99°32′10″,31°10′32″。
3.礦床類型、礦種、資源儲量、規模、品位、勘查程度、開發情況
經工作查明該礦床為一特大型火山-沉積型含金富銀並伴生有多種有用元素的銀多金屬礦,礦帶主要由重晶石礦,銅鉛鋅礦與含礦流紋質火山岩組成,長1939m,寬50~220m。1978年,由108隊開展礦床的深部評價,編寫了詳查報告,工作中共圈出重晶石礦6個,銅鉛鋅銀礦體9個,鉛鋅礦體47個。礦床主要金屬品位:銅0.95%,鉛6%,鋅8.8%,銀484.46 g/kg。
4.所屬Ⅲ,Ⅳ級成礦區帶
ⅢBa-11 昌都成礦帶(III-36-①)。
5.區域地質條件
呷村式銀鉛鋅礦的區域構造環境屬於義敦古島弧系德格-鄉城主弧帶內的昌台火山-沉積盆地中的次級火山盆地。主弧帶內火山活動於晚三疊世卡尼期—諾利期分3期噴發-噴溢。成弧前和成弧後的火山岩具「雙峰式」組合特徵,成弧期火山岩具由基性→中性→酸性的演化特徵。火山噴發堆積於白玉-中甸島弧北段的白玉贈科-昌台和南段的鄉城地區相對發育。在晚三疊世火山噴流-沉積過程中形成的銀多金屬礦床、點,主要分布於火山機構圍限或側緣盆地、裂陷盆地中。
區域含礦地層主要為上三疊統圖姆溝組,次為曲嘎寺組。圖姆溝組在區內分布十分廣泛,主要分布於區域內向斜的核部。地層總的特點基本上由砂岩-泥質岩、灰岩、火山岩組成三個大的火山旋迴。曲嘎寺組主要分布於昌台及正溝地區。地層岩性組合復雜,縱向變化較大,主要岩性為灰、青灰色絹雲石英板岩、黑色絹雲板岩、絹雲炭質板岩、中厚層至厚層變質長石石英砂岩及細粒石英砂岩,間夾大理岩或結晶灰岩透鏡體。在本組地層中,火山岩分布較多,以基性火山岩為主,次為中酸性火山岩。本組地層未見底,與上覆地層呈平行不整合接觸。
德格-鄉城大斷裂是義敦島弧帶主弧內的斷裂,呈北西—近南北向,微向東突出的弧形。沿斷裂帶破碎帶寬百餘米,碎裂岩、糜棱岩、擦痕、鏡面擠壓透鏡體屢見不鮮。它控制了三疊紀的火山岩帶分布,並見大量的基性、超基性岩體。沿斷裂帶有嘎衣窮、呷村、夏寨、砂西等大中型礦床出露。
二、礦床地質特徵
1.礦區地質特徵
礦區位處義敦古島弧帶中段呷村倒轉背斜的東翼。含礦地層為上三疊統圖姆溝組火山沉積岩系,屬海相火山岩型銀鉛鋅多金屬礦床(圖6-3)。銀鉛鋅礦受一定「層位」控制,含礦地層為上三疊統圖姆溝組二段,主要為流紋岩、流紋質火山屑岩、鈣質千枚岩及含硅質的結晶灰岩。含礦岩系由上部噴流沉積層(包括塊狀硫化物礦層、重晶石層、磁鐵石英岩、石英岩及白雲岩、菱鐵礦岩)和下部火山岩中蝕變礦化帶(脈狀、網脈狀及浸染狀流紋質礦石)組成,具「上層下脈」(「盆-筒」)垂直分帶,即上部塊狀硫化物礦帶、中部脈狀-網脈狀礦帶、下部脈狀帶。有的礦床(如呷村)在成礦期後經構造剪切作用疊加改造,有晚期構造熱液鋇冰長石-石英脈型金礦局部富集。
圖6-3 呷村銀多金屬-重晶石礦床地質略圖
(據四川地礦局108地質隊,1986)
1—綠片岩相-千枚岩結晶灰岩;2—綠片岩相流紋質火山岩;3—重晶石礦床;4—塊狀礦體;5—浸染狀礦體;6—絹雲母化帶;7—次石英化帶;8—斷層
礦床構造簡單,總體成近南北延伸,向東傾近於直立的單斜,傾角86°左右。主要含礦部位流紋質火山碎屑岩與上覆的碳酸鹽岩、重晶石岩的接觸界面上、下,形成了寬度超過100m的含礦帶,含礦帶內礦體與圍岩產狀一致,呈條帶狀產出。
2.礦床特徵
(1)礦體特徵
呷村礦床由兩個重晶石礦體,兩個銅鉛鋅銀礦體和47個鉛缽礦體組成礦帶,賦存於呷村背斜東翼圖姆溝組流紋質火山岩頂部接觸界面附近及其下部的流紋質火山岩中。含礦層位穩牢,礦帶長1939m,寬50~220m,延伸大於550m。在平面上和剖面上呈歪斜的漏斗狀分布(圖6-3,圖6-4)。按礦化特徵劃分為三種類型:即噴氣熱液-沉積型、隱爆角礫岩型、含礦次流紋岩型。噴氣熱液-沉積型是呷村礦床的主要類型,重晶石礦就屬於此種類型。
圖6-4 呷村銀多金屬-重晶石礦床3線剖面圖
(據四川地礦局108地質隊,1986)
1—鈣質千枚岩;2—淺變質灰岩;3—流紋岩;4—絹雲母化流紋質火山岩;5—次生石英化流紋質火山岩;6—重晶石礦;7—塊狀銅鉛鋅銀礦;8—鉛鋅礦
重晶石礦體呈似層狀,長240~480m,厚10~42m,位於銅鉛鋅銀礦層的上部。重晶石含量一般為47%~98%。
礦體產狀與地層一致,具有一定層控性,並顯示明顯的金屬分帶,具有類似於典型的「黑礦型」礦床的雙層結構,脈狀、網脈狀礦體和塊狀硫化物礦體處於統一的成礦熱液系統,但是在不同環境下形成的。
(2)礦石特徵
A.礦石礦物成分
主要金屬礦物 黃鐵礦、閃鋅礦、車輪礦、方鉛礦、黝銅礦、斑銅礦、黃銅礦、磁黃鐵礦、輝銀礦、自然金、汞銀金礦、毒砂;
非金屬礦物 石英、重晶石、鋇冰長石、絹雲母、方解石、白雲石等。
B.礦石結構構造
礦石結構主要有自形、半自形、他形晶粒狀結構、似斑狀結構、草莓狀結構、交代殘余結構、蠕蟲狀、似文象結構、葉片狀結構等。礦石構造主要有條紋條帶狀構造、塊狀構造、層紋狀構造、角礫狀構造、脈狀、網脈狀構造等。礦床的形成經歷了五個成礦階段:綠泥石-黃鐵礦化階段、絹英岩化-鉛鋅礦化階段、石英岩化-銅鉛鋅礦化階段、重晶石化-銅鉛鋅銀礦化階段、碳酸鹽化-銅鉛鋅銀(金)礦化階段。
C.礦石類型
上部由噴流-沉積作用形成礦體主要礦石類型為塊狀硫化物銀多金屬礦石,可細分為緻密塊狀礦石、層紋狀礦石、微層狀礦石角礫及含礫塊狀礦石(重晶石質礦物);下部火山熱液型礦石,為流紋質礦石,主要有脈狀、網脈狀礦石及浸染狀礦石。礦石平均含銀238.92g/t、鉛5.13%、鋅8.34%、銅1.04%、金0.72%g/t;7號主礦體平均含銀275.21g/t,銅1.32%,鉛6.19%,鋅10.29%,金0.7g/t。伴生礦產:除Ag,Pb,Zn,Cu外,Au,Hg,Sb,S,Cd,Ga及重晶石等可供綜合利用。
3.圍岩蝕變
圍岩蝕變主要與火山熱液作用有關,出現於火山岩筒中,有綠泥石化、絹雲母化、硅化、鉀長石化、鋇冰長石(鉀長石)化、重晶石化、碳酸鹽化等。
三、礦床成因與成礦模式
1.成礦物質來源
研究表明,呷村礦床是海相同生沉積礦床,熱液成礦的Rb-Sr全岩等時線年齡為204±14ma,與前人工作取得火山岩年齡一致(昌台地區根隆組中玄武岩與流紋岩Rb-Sr等時線年齡為215ma,呷村組安山岩Rb-Sr等時線年齡為200.77ma)。因此,可以認為呷村礦床中硫化物的硫主要是由火山熱液直接提供的。重晶石的硫同位素組成與三疊系海水硫酸鹽的δ34S組成(+12‰~+17‰)接近,表明重晶石的硫直接來源於熱液噴發地點的同時期海水。硫化物和硫酸鹽的δ34S平均值相差近於19‰,可與世界其他以火山岩為主的塊狀硫化物礦床相比較。可以認為呷村礦床中大多數硫是由火山熱液直接提供,部分來自海水硫酸鹽。
2.礦床成因
印支期早期受區域斷塊運動的影響,在德格—鄉城一帶形成壘塹式海槽,在海槽內形成贈科、昌台、鄉城等凹地。印支期晚期,特提斯大洋北支甘孜理塘海盆沿甘孜—理塘一線由東向西俯沖和消減,伴隨洋殼和下地殼的部分融熔,在海槽凹地中噴發沉積圖姆溝組從基性-中酸性-酸性的火山沉積岩系,並形成由火山錐組成的呷村火山-沉積圍限盆地,為火山噴氣-沉積成礦創造了良好的地理環境。圖姆溝組中酸性火山岩漿噴發之後的停熄期,沿火山錐體邊部的火山構造裂隙和斷裂產生的深部岩漿庫的分餾含礦氣液的上涌和噴泉沉積作用,含Ag,Cu,Pb,Zn,Fe等氯、氟化物和H2S的氣液,沿火山機構裂隙上涌,在呷村圍限盆地邊緣噴入盆地中,由於下滲海水與礦液混合,圍岩蝕變伴生的游離鹼對礦液的中和,使礦液發生了有規律的物理化學條件的變化,由下而上溫度降低,pH值、Eh值、鹽度增高,礦液密度及H2S活度增大,礦液卸載在沿途中沉澱出各種硫化物和其他物質。當礦液流經下部流紋岩及流紋質碎屑岩時,使圍岩發生絹雲母化、綠泥石化、次生石英岩化及鋇長石化,隨著溫度降低,pH值和H2S活度增大,沉澱鉛、鋅、鐵為主的硫化物,形成鉛鋅貧礦為主的脈狀、網脈狀礦帶。由於海水的致冷和混合作用逐步增強,越接近海底Pb,Zn含量越高。隨後,礦液通過噴口噴入呷村圍限盆地中,由於海水的強烈混合冷卻,在弱酸-弱鹼性還原環境,礦液急劇卸載,堆積成塊狀硫化物礦層和重晶石礦層,隨後沉積了碳酸鹽岩和鈣、泥、碳及凝灰質組成的海底泥岩,對礦液起著屏蔽作用,下部網脈和上部的塊狀礦體都是火山期後噴流-熱液作用的結果,是礦液在不同物理化學條件下的沉澱物。
根據礦物生成順序和共生組合,劃分為五個礦化階段。①綠泥石-黃鐵礦化階段:形成於火山岩蝕變岩筒下部,成礦溫度210~252℃;②絹雲母、硅化-鉛鋅礦化階段:在火山岩蝕變筒中形成脈狀、網脈狀,在上部噴流沉積層中形成塊狀硫化物,成礦溫度150~210℃;③鋇冰長石-重晶石銅鉛鋅礦化階段:在火山岩蝕變岩筒頂部及重晶石層、塊狀硫化物中出現,成礦溫度110~180℃;④晚期硅化-脈狀銅鉛鋅銀礦化階段:呈脈狀、團塊狀疊加,成礦溫度177~235℃;⑤碳酸鹽化銅鉛鋅銀金礦化階段:形成含銅、鉛鋅、金銀礦物的碳酸鹽脈,成礦溫度149~186℃。
3.成礦模式
通過典型礦床研究,呷村式銀鉛鋅礦主要控礦因素有:①礦床形成於島弧裂谷帶中局部拉張的火山-沉積盆地中;②在火山-沉積盆地基礎上演化形成的火山堆積圍限盆地是礦化富集的最佳環境;③成礦與中基性、中酸性「雙峰式」火山岩組合關系密切,中酸性火山岩具有明顯的演化特徵,早期以中酸性火山岩為主,中期以酸性火山岩為主,晚期以噴流沉積為主;④成礦賦存於中酸性火山岩與沉積岩接觸帶及其附近層位,酸性流紋質火山岩上至頂部和接觸界面的重晶石礦層及白雲質結晶灰岩中,構成酸性火山岩、礦體、噴氣岩「三位一體」,⑤火山氣液交代蝕變酸性火山岩形成熱液型網脈狀礦體,上部為沉積層狀的塊狀礦體,具「雙重結構」的火山氣液噴流-沉積礦床特徵。呷村式典型礦床成礦模式見圖6-5。
圖6-5 呷村式典型礦床成礦模式
(據四川省地礦局403隊)
1—炭質千枚岩;2—結晶灰岩;3—上礦帶;4—中礦帶;5—下礦帶;6—火山集塊岩;7—火山岩筒;8—隱爆岩筒;9—銀鉛鋅礦;10—條帶狀鉛鋅礦;11—網脈狀鉛鋅礦;12—重晶石礦
H. 本人現有一座重金石礦山,由於無執照,無資金,無人脈,現在想找個能解決以上問題的出售或合作開發!
不是怎麼了解 也不知道你是不是騙子 但是我給你點建議 首先 你要有合法使用權 別說是你的 要有書面 證據 別到時候 你自己白辛苦一場
I. 湖南金剛石砂礦儲量與開采
4.7.1 湖南四個砂礦區探明總儲量
按照當時的礦產儲量分類標准,探明表內B+C1+C2級金剛石儲量××萬克拉,砂金518.19千克;探明表外C1+C2級金剛石儲量×萬克拉,砂金儲量90.39千克;探明地質儲量金剛石×萬克拉,砂金13.65千克。總計探明表內外各級金剛石儲量××萬克拉,砂金儲量62.23千克,鋯石儲量1053.34噸。
此外據預測,在長達567千米的沅水河谷第四系中,有潛在的金剛石資源量1800萬克拉。
4.7.2 砂礦開采方式
丁家港礦區601礦於1959年開始開采細谷砂礦。由於細谷砂礦埋藏淺,礦層較穩定,水文地質條件簡單,故採用露天開采。
鄉公咀細谷砂礦開采,設計使用斗容6立方米牽引機與80馬力的拖拉鏟運機。岳王溪細谷砂礦,使用斗容2.75立方米國產C4-3型輪式拖拉鏟運機,牽引機為東方紅5千馬力履帶式拖拉機,生產能力為70立方米/班。礦層開采,岳王溪砂礦採用斗容1立方米電鏟和斗容1立方米柴油機鏟,配合使用人推斗容0.6立方米礦車。設計年開採金剛石8000克拉。
4.7.3 開采砂礦金剛石年產量
「601礦」先後開采了車溪沖、岳王溪和丁家港主谷下段細谷砂礦,截至1984年,累計生產金剛石123780克拉,最高年產量9806克拉,平均每年產量4951克拉。因統購價格不合理,沒有按質論價,國家又不給補貼而被迫停產,之後採用鏈斗式採金船轉入河床砂礦開采。
表4-11 砂礦金剛石年產量
4.7.4 湖南金剛石砂礦開發的貢獻
湖南金剛石砂礦是我國最早找礦、最早勘探和最早開採的金剛石礦區,在國家急需金剛石的20世紀60~70年代,為國家提供了寶貴的金剛石資源和產品。「601礦」開采細谷砂礦,開采品位高於勘探品位,每年都有重量大於5克拉的大金剛石采出,且大多屬寶石級,受到國際金剛石專家的關注。湖南金剛石的找礦、勘探和開發,對開拓我國的金剛石事業,滿足國家對金剛石的需求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由於優質資源已基本開采耗盡,加之體制機制的原因,目前湖南的金剛石砂礦開采已處於停頓狀態。湖南金剛石砂礦潛力很大,加之原生礦尚未突破,人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湖南的金剛石砂礦的勘查與開發會有新的突破,重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