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礦機知識 » 伊犁四礦皮帶機招標

伊犁四礦皮帶機招標

發布時間: 2021-06-05 10:46:48

Ⅰ 伊犁盆地南緣水西溝群沉積特徵及其與砂岩型鈾礦成礦關系

伊犁盆地是我國重要的產鈾盆地之一。伊犁盆地內地浸砂岩型鈾礦床主要分布在盆地南緣。盆地內鈾礦化主要產於中下侏羅統水西溝群中,並表現出明顯的層控和相控特點。為此,這里試圖通過研究伊犁盆地南緣水西溝群不同層位的沉積體系及沉積相特徵,查明盆地含礦層各沉積階段的沉積體系格局及沉積相空間展布特徵,總結沉積體系及沉積相與地浸砂岩型鈾礦化的成礦關系,確定有利的浸砂岩型鈾礦成礦的沉積體系、沉積相及其空間分布范圍,為伊犁盆地地浸砂岩型鈾礦找礦預測及勘查工程部署提供科學依據。

一、水西溝群的劃分

關於含礦層水西溝群可劃分出八道灣組(J1b)、三工河組(J1s)及西山窯組(J2x)3個組已得到普遍認可,但對各組間界線的劃分上歷年來仍不一致(表2-7-1)。本專題通過地層對比,結合孢粉分析資料,將伊犁盆地南緣水西溝群Ⅰ~Ⅳ旋迴歸屬於八道灣組,Ⅴ1亞旋迴歸屬於三工河組,Ⅴ2~Ⅶ旋迴歸屬於西山窯組,Ⅷ旋迴歸屬為上侏羅統。其主要劃分對比依據為:

1)吐哈盆地南緣水西溝群中部湖泊沉積為三工河組,上、下兩套煤系地層分別對應於西山窯組和八道灣組。因此,本專題認為伊犁盆地南緣三工河組應局限在沉積物粒度較細的以湖相及前三角洲相為主的Ⅴ1亞旋迴,而沉積物粒度較粗的Ⅴ2亞旋迴及含煤的Ⅴ3亞旋迴及Ⅵ旋迴應歸屬為西山窯組而不是三工河組。

2)對採集於伊犁盆地南緣ZK44967-1孔420~450m之間Ⅴ2亞旋迴中的5件灰色泥岩樣品,經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石油地質實驗研究中心進行了孢粉鑒定分析,其中2件樣品(ZK44967-1-2和ZK44967-1-3)含有豐富的孢粉化石。以裸子植物花粉為主,佔95%~96%,蕨類植物孢子出現較少,僅為4%~5%。裸子植物花粉中以松柏類雙氣囊花粉為主,常見冠翼粉、蘇鐵粉、腦紋粉等類型;蕨類植物孢子以擬石松孢為主要類型。其時代可歸於中侏羅世早中期。因此,Ⅴ2亞旋迴中的灰色泥岩樣品孢粉鑒定表明其應歸屬於西山窯組而不是三工河組。

3)將Ⅷ旋迴劃歸為上侏羅統齊古組而不是西山窯組的依據是:Ⅷ旋迴與Ⅶ旋迴之間有沉積間斷,而與上侏羅統為連續沉積,界線難分;Ⅷ旋迴砂岩岩石的原生地化環境為氧化環境;而Ⅶ旋迴砂岩岩石的原生地化環境為還原環境。

本次研究根據地層岩性組合、沉積韻律、沉積構造、砂體規模及穩定性、測井曲線、沉積物粒度分布曲線等特徵,伊犁盆地南緣容礦岩系──水西溝群可劃分出4個大的沉積體系,即Ⅰ~Ⅳ旋迴的沖積扇沉積體系、Ⅴ旋迴的辮狀河三角洲沉積體系、Ⅵ旋迴的淺湖沼澤沉積體系和Ⅶ旋迴的曲流河三角洲沉積體系。其中沖積扇沉積體系主要發育沖積扇相和扇前辮狀河流相;辮狀河三角洲沉積體系主要發育前三角洲相、三角洲前緣相、三角洲平原相及沼澤相;曲流河三角洲沉積體系主要發育三角洲平原相。伊犁盆地南緣水西溝群各沉積體系發育的主要沉積相及亞相劃分見表2-7-2。

表2-7-1 伊犁盆地南緣水西溝群地層劃分沿革表

二、水西溝群沉積特徵

(一)沖積扇沉積體系

沖積扇沉積體系主要發育在Ⅰ~Ⅳ旋迴,其中,Ⅰ~Ⅱ旋迴以扇中-扇端亞相及扇前辮狀河流相為主;Ⅲ~Ⅳ旋迴以扇前辮狀河流相為主。

1.Ⅰ~Ⅱ旋迴沉積相特徵

Ⅰ旋迴與Ⅱ旋迴的沉積特徵相似,均表現出旋迴下部主要為礫岩和砂礫岩,上部有時出現中、細砂岩透鏡體,局部夾細砂岩、粉砂岩及泥岩。Ⅰ~Ⅱ旋迴地層的砂地比一般大於0.6。地層中有機質及炭質碎屑較少,相變較快。礫岩主要分布在南緣盆緣附近,沿盆緣方向厚度較穩定,一般為5~10m;但向盆地中心方向很快相變為砂礫岩、含礫砂岩(圖2-7-1)。礫岩礫石大小不等,一般(3×5cm)~(8×10cm),大者可達15×20cm以上。礫石成熟度較低,成分復雜,可分為遠源的硅質岩、變質岩、石英岩礫石(次圓狀)和近源的火山岩、花崗岩礫石(稜角狀-次稜角狀)。

表2-7-2 伊犁盆地南緣水西溝群沉積體系及沉積相劃分表

圖2-7-1 伊犁盆地南緣庫捷爾太地區22號勘探線部分鑽孔水西溝群Ⅰ~Ⅱ旋迴地層柱狀對比圖

A—扇中-扇端亞相;B—扇前辮狀河流相;T2-3xq—中上三疊統小泉溝群

Ⅰ~Ⅱ旋迴沉積構造以塊狀層理為主,有時可見略顯粗糙的平行層理及大型槽狀交錯層理。三側向視電阻率多表現出箱形或鍾形(圖2-7-1)。上述特徵表明Ⅰ~Ⅱ旋迴沉積為一套快速堆積的沖積扇沉積。

平面上,Ⅰ~Ⅱ旋迴沉積在伊犁盆地南緣總體表現出東粗西細、南粗北細的沉積特點。根據沖積扇體系沉積的岩性組合等特徵,伊犁盆地南緣Ⅰ~Ⅱ旋迴沉積可分出沖積扇相及扇前辮狀河流相兩種沉積相(圖2-7-2)。其中,沖積扇相的扇根亞相已被剝蝕,只保留扇中-扇端亞相,扇中-扇端亞相以礫岩和砂礫岩互層為主夾含礫砂岩,扇前辮狀河流相以砂礫岩和含礫砂岩互層為主夾少量礫岩、粉砂岩及泥岩。

圖2-7-2 伊犁盆地南緣Ⅰ~Ⅱ旋迴岩相古地理圖

1—剝蝕區;2—扇中-扇端亞相;3—扇前辮狀河流相;4—地名

2.Ⅲ~Ⅳ旋迴沉積相特徵

Ⅲ旋迴與Ⅳ旋迴的沉積特徵相似,均表現出下部為含礫砂岩和粗砂岩,局部為砂礫岩,向上過渡為中細砂岩、細砂岩和薄層泥岩,二元結構明顯。Ⅲ~Ⅳ旋迴的單個旋迴的地層厚度一般為10~30m,砂體厚度一般為10~25m,砂地比平均為0.71。Ⅲ~Ⅳ旋迴地層三側向視電阻率以箱形為主(圖2-7-3)。

總體看來,Ⅲ~Ⅳ旋迴沉積礫岩基本不發育,但砂體粒度較粗,粒度區間范圍為Φ-1.5~5,標准偏差為0.53~0.7,分選較好。直方圖以單峰型為主(圖2-7-4)。粒度分布概率曲線為兩段式或三段式,以跳躍總體為主(佔70%~80%),斜率為60°~70°;懸浮總體佔15%~30%,斜率為30°~40°;跳躍總體與懸浮總體截點在Φ2.2~2.7,反映出河流相沉積特點。沉積構造下部以槽狀及板狀交錯層理為主,上部以小型交錯層理、波狀層理、水平層理為主。這些特徵表明Ⅲ~Ⅳ旋迴應屬沖積扇扇前緣辮狀河流相沉積。

根據其岩性組合及砂泥比等特徵,扇前辮狀河流相沉積可進一步分為辮狀水道亞相和漫灘亞相。辮狀水道亞相構成二元結構的下部,岩性以含礫砂岩和砂岩為主,沉積構造以槽狀及板狀交錯層理為主,漫灘亞相構成二元結構的上部,岩性以粉砂岩及泥岩為主,沉積構造以小型交錯層理、波狀層理、水平層理為主。

(二)辮狀河三角洲沉積體系

辮狀河三角洲沉積體系主要發育在Ⅴ旋迴,其中,Ⅴ1亞旋迴主要為三角洲前緣相及前三角洲相,Ⅴ2亞旋迴主要為三角洲前緣相及三角洲平原相,Ⅴ3亞旋迴主要為沼澤相。下面按3個亞旋迴分別闡述其沉積相特徵。

圖2-7-3 伊犁盆地南緣扎基斯坦地區032號勘探線部分鑽孔

水西溝群Ⅲ旋迴地層柱狀對比圖

A—辮狀水道亞相;B—漫灘亞相

圖2-7-4 蘇阿蘇溝Ⅲ旋迴砂岩的粒度分布曲線

1.Ⅴ1亞旋迴沉積特徵

1亞旋迴地層厚度一般為10~20m,局部20~35m,岩性主要由粉砂岩和泥岩以及細、中砂岩組成,局部發育粗砂岩及含礫砂岩,礫岩及砂礫岩很不發育。該旋迴砂體總厚度一般小於10m,局部可達10~15m。該亞旋迴地層特點之一是泥岩厚度大於砂岩厚度,砂地比多小於0.5,砂地比大於0.5的砂岩分布區面積很小。該亞旋迴地層的另一特點是泥岩較純,為灰色及深灰色泥岩,泥岩水平層理發育,單層厚度大且延伸穩定,反映了較深水的靜水沉積環境。沉積構造除水平層理外,還發育塊狀層理及微波狀層理。該亞旋迴沉積的第三個特點是具下細上粗的反韻律結構;三側向視電阻率測井曲線的下部多為低幅平滑曲線,上部多為中低幅倒聖誕樹形(圖2-7-5),這種反韻律結構是三角洲沉積環境所特有的產物。此外,該亞旋迴地層中有機質和炭化植物碎屑比較發育,有時見黃鐵礦,反映了較還原的水下沉積環境。

圖2-7-5 伊犁盆地南緣庫捷爾太地區20號勘探線部分鑽孔水西溝群Ⅴ旋迴地層柱狀對比圖

A—前三角洲相;B—三角洲前緣河口壩及席狀砂亞相;C—三角洲前緣分流間灣亞相;D—沼澤相;E—淺湖沼澤相

上述特徵表明Ⅴ1亞旋迴地層屬三角洲前緣及前三角洲沉積,根據其岩性組合及砂岩發育程度又可細分為前三角洲亞相(主要位於庫捷爾太地區和蘇東布拉克地區)和三角洲前緣分流河道亞相及三角洲前緣分流間灣亞相(主要位於烏庫爾齊及其以東地區)3個沉積亞相(圖2-7-6)。

圖2-7-6 伊犁盆地南緣Ⅴ1旋迴岩相古地理圖

1—剝蝕區;2—三角洲前緣分流河道亞相;3—三角洲前緣分流間灣亞相;4—前三角洲相;5—地名

2.Ⅴ2亞旋迴沉積特徵

伊犁盆地南緣Ⅴ2亞旋迴地層厚度一般為30~50m,局部50~60m,岩性主要為含礫砂岩、粗粒砂岩及中細粒砂岩,砂體上下發育粉砂岩及泥岩。該亞旋迴地層砂體比一般為0.4~0.7,平均為0.59。該亞旋迴地層砂體比較穩定,厚度一般為15~30m,局部可達35~45m。區域上,從下至上,岩性從泥岩-粉砂岩-細砂岩-粗砂岩及含礫砂岩到粗砂岩細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的下反上正的完整韻律發育非常明顯,反映出典型的三角洲沉積環境特點。

本區三角洲相砂岩的粒度分布曲線主要有兩類:一類與辮狀河相砂岩的粒度分布曲線相似(圖2-7-7A),反映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或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的沉積特徵;另一類粒度區間較寬(Φ-2~5),標准偏差為0.8~1.4,直方圖以多峰型為主,反映出分選性差的特點。其概率曲線圖以懸浮組分為主,佔80%~100%,斜率中等(40°~50°),跳躍總體很少,圖形多呈直線體(圖2-7-7B),其圖形類似於濁流沉積的粒度分布曲線,反映出河流攜帶大量泥砂快速入湖(進入三角洲環境)後,其搬運能力突然降低的沉積作用特點。

根據岩性組合、砂體發育程度及沉積韻律特徵又可將伊犁盆地南緣V2亞旋迴細分為三角洲平原辮狀河流亞相、三角洲平原泛濫平原亞相和三角洲前緣河口壩及席狀砂亞相及三角洲前緣分流間灣亞相4個沉積亞相。並且在伊犁盆地南緣西段不同地段V2亞旋迴的沉積相特徵表現不一(圖2-7-8)。

(1)扎基斯坦地區

該地區Ⅴ2亞旋迴主要為三角洲平原辮狀河流亞相及泛濫平原亞相,其沉積相特徵主要是:①Ⅴ2亞旋迴總體表現出下細上粗的反韻律沉積特徵,但亞旋迴內部由3~4個下粗上細的正韻律沉積組成(圖2-7-9)。②砂體延伸不太穩定,規模不大,相變較快,分層多(一般為3~4層),單層砂體相對較薄。③砂體內發育楔狀交錯層理、槽狀交錯層理、板狀交錯層理發育,常見沖刷面構造。④地層砂體比高,一般為0.4~0.7,局部地段達0.7~0.8。

圖2-7-7 庫捷爾太礦床Ⅴ2亞旋迴砂岩的粒度分布曲線

圖2-7-8 伊犁盆地南緣Ⅴ2旋迴岩相古地理圖

1—剝蝕區;2—三角洲平原辮狀河流亞相;3—三角洲前緣河口壩及席狀砂亞相;4—三角洲平原泛濫平原亞相;5—三角洲前緣分流間灣亞相;6—地名

(2)西部庫捷爾太-烏庫爾齊地區

該地區Ⅴ2亞旋迴主要為三角洲前緣河口壩及席狀砂亞相、三角洲前緣分流間灣亞相,其沉積相特徵主要是:①從下至上Ⅴ2亞旋迴總體表現出細-粗-細的沉積特徵,但在不同地段的砂體分層數不同。如在庫爾齊地區常由2~4個下粗上細的正韻律沉積組成;在蘇東布拉克地區砂體分層數減少,變為1~3個;在庫捷爾太地區幾個砂層往往合並成一個砂體而呈現出一個完整的韻律沉積特徵(圖2-7-5),這些特徵反映伊犁盆地南緣自東向西Ⅴ2亞旋迴沉積環境越來越穩定,河道遷移擺動變化也越小。②砂體內主要發育粒序層理,特別是反粒序層理比較發育,沖刷面構造不常見。③地層砂體比高,一般為0.4~0.7,砂體發育地段常達0.6~0.8。④砂體主要呈近EW走向,顯示出平行湖岸方向的(水下)三角洲前緣河口壩及席狀砂沉積特徵。

圖2-7-9 伊犁盆地南緣扎基斯坦地區024號勘探線部分鑽孔水西溝群Ⅴ旋迴地層柱狀對比圖

A—三角洲前緣分流河道亞相;B—三角洲平原泛濫平原亞相;C—三角洲平原辮狀河流亞相;D—沼澤相

3.Ⅴ3亞旋迴沉積特徵

該亞旋迴主要由第八煤層和泥岩及粉砂岩組成,含大量有機質及炭屑。砂體不太發育,且厚度很薄,岩性為細砂岩。層理構造以水平層理和塊狀構造為主。該亞旋迴的主要沉積特徵是第八煤層厚度大,一般為10~20m,且延伸非常穩定,是區域地層對比的標志層,反映出湖泊萎縮三角洲平原長期沼澤化的沉積環境。另外,該亞旋迴主要為煤層,其次為泥岩和粉砂岩沉積,中砂岩粒級以上的粗粒沉積物很不發育,岩石中有機質及炭屑豐富等特徵也反映了靜水的沼澤相沉積環境。

(三)淺湖沼澤沉積體系

淺湖沼澤沉積體系主要發育在Ⅵ旋迴地層,伊犁盆地南緣現保留的主要是淺湖沼澤相沉積,其主要沉積相特徵為:①岩性主要為灰色、灰黑色泥岩、泥質粉砂岩、粉砂岩及少量細砂岩、中砂岩組成,更粗的砂岩較少。②岩石含有機質及炭屑豐富。③該旋迴頂部為第十煤層,中部第九煤層也較發育。④該旋迴砂體極不穩定,無論從走向上還是傾向上,均出現局部膨大,向兩側很快尖滅的現象,大多數地方則無砂體。⑤層理構造以水平層理為主。⑥三側向視電阻率測井曲線以帶高幅齒狀(為第九煤層)的低幅平滑曲線為主(圖2-7-10)。

圖2-7-10 伊犁盆地南緣烏庫爾齊地區405號勘探線部分鑽孔水西溝群Ⅵ旋迴地層柱狀對比圖

(四)曲流河三角洲沉積體系

曲流河三角洲沉積體系主要發育在Ⅶ旋迴。以第十一煤及相當於第十一煤的炭質泥岩為界Ⅶ旋迴中可明顯分出Ⅶ1和Ⅶ2兩個亞旋迴。

圖2-7-11 伊犁盆地南緣Ⅶ1亞旋迴岩相古地理圖

1—剝蝕區;2—三角洲平原分流河流亞相;3—三角洲平原分流間灣亞相;4—三角洲平原泛濫平原亞相;5—地名

1.Ⅶ1亞旋迴沉積相特徵

伊犁盆地南緣Ⅶ1亞旋迴總體為三角洲平原相沉積,並可分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亞相、三角洲平原泛濫平原亞相、三角洲平原分流間灣亞相3個沉積亞相(圖2-7-11)。它們具有以下沉積相特徵。

(1)岩性及岩相組合

1亞旋迴厚度比較穩定,一般為35~45m,局部可達45~60m。岩性主要為砂岩、粉砂岩、泥岩,礫岩及含礫砂岩較少且一般只發育在單個沉積韻律的底部。Ⅶ1亞旋迴地層砂體比為0.3~0.7,分流河道發育區砂體比可達0.7~0.8,分流間灣發育區砂體比常小於0.4。泥岩、粉砂質泥岩及粉砂岩常見炭化植物。細砂岩多為泥質、鈣質膠結,膠結較為緊密。粗砂岩膠結較為疏鬆,成分較純,硅質含量較高,百分含量多大於70%,分選性、磨圓度較好,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結構成熟度較高,顯示其沉積物源較遠的沉積特徵。

岩性組合在垂向和橫向變化均較大,分流河道亞相岩性組合多表現為砂岩-粉砂岩-泥岩-炭質泥岩,總體上表現為下粗上細的岩性組合。分流間灣亞相岩性組合多為粉砂岩(或泥質粉砂岩)-泥岩夾煤線等細粒組合。

(2)沉積韻律

分流河道亞相的沉積韻律多為粗砂岩-中砂岩-細砂岩-粉砂岩-泥岩漸變的正韻律或粗砂岩-中砂岩-泥岩突變的正韻律;分流間灣無明顯韻律或由薄層細砂岩、粉砂岩與厚層泥岩組成很不明顯的正韻律。

(3)測井曲線

分流河道的三側向視電阻率曲線多表現為帶鋸齒的箱狀或鍾狀;分流間灣沉積物粒度細,其三側向視電阻率曲線幅度較低(圖2-7-12)。

(4)沉積構造

1亞旋迴砂岩中可見板狀、槽狀及沙紋交錯層理、波狀層理、平行層理;泥岩中多見水平層理。有時也可見泥岩-粉砂岩-細砂岩-中粗砂岩的反粒序層理,反映水下分流河道的沉積特徵。分流河道發育區沖刷-充填構造比較發育,說明有時分流河道的河流沖刷作用較強,可能位於上三角洲平原環境。因此,Ⅶ1亞旋迴的河流是發育三角洲平原環境基礎之上的分流河道。

(5)砂體形態及規模

通過對盆地南緣西段鑽孔資料和野外露頭的分析,Ⅶ1亞旋迴砂體在平面上呈指狀展布,無論在縱剖面還是橫剖面上砂體延伸都不太遠(圖2-7-13)。砂體厚度變化也較大,單個砂體由數米至20餘米。因此,該區分流河道砂體規模總體不是很大,比Ⅴ2亞旋迴砂體規模要小得多。平面上差別也較大,部分地段分流河道砂體不發育或發育較差。

(6)粒度分布特徵

該亞旋迴砂岩粒度概率曲線主要有二段型和三段型兩種類型(圖2-7-14)。曲線主要由懸浮和跳躍兩個總體組成,有時有少量牽引總體。懸浮總體斜率小,多為20°左右,Φ>2.5。跳躍總體斜率50°~70°,分選中等,粒度范圍位於Φ0~2.5之間,跳躍總體與懸浮總體截點在Φ2.2~2.7。砂岩粒度較細,總體反映出離物源較遠的河流沉積特點。

以Ⅶ1亞旋迴樣品為主,做出粒度分析C⁃M圖(圖2-7-15)。從圖中可見,伊犁盆地南緣Ⅶ1亞旋迴砂岩主要由PQ段和QR段組成,反映水動力較強,搬運方式以跳躍搬動為主,與長江三角洲主河道及分流河道沉積物粒度分析C⁃M圖特徵很相似(圖2-7-16),相當於三角洲平原上分流河道或主河床沉積區。在粒度參數散布圖上,伊犁盆地南緣Ⅶ1亞旋迴砂岩樣品主要落入三角洲平原相區域(圖2-7-17)。

圖2-7-12 烏庫爾齊地區孔36931-1和36929-1孔Ⅶ1旋迴鑽孔剖面圖

A—三角洲平原泛濫平原亞相;B—三角洲平原分流河流亞相;C—三角洲平原分流間灣亞相

圖2-7-13 烏庫爾齊地區28515-38147Ⅶ旋迴地層孔縱剖面圖

圖2-7-14 Ⅶ1亞旋迴砂岩粒度概率曲線

圖2-7-15 伊犁盆地南緣西段Ⅶ旋迴C-M圖

以上粒度分析結果表明,伊犁盆地南緣Ⅶ1亞旋迴砂岩主要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亞相沉積。

2.Ⅶ2亞旋迴沉積相特徵

圖2-7-16 長江三角洲沉積物的C-M圖

(據劉寶珺,1980)

1—河床亞相;2—分流河道亞相;3—前緣斜坡亞相

A—主河床及分流河道沉積區;B—三角洲前緣沉積區;C—前三角洲沉積區

圖2-7-17 圖算標准偏差和圖算偏度散布圖

(圖算標准偏差和圖算偏度均採用弗里德曼粒度參數計算公式)

伊犁盆地南緣Ⅶ2亞旋迴總體也為三角洲平原相沉積,同樣可分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亞相、分流間灣亞相及泛濫平原亞相三個沉積亞相(圖2-7-18)。它們在地層岩性與岩性組合、沉積韻律、沉積構造及測井曲線特徵等方面與Ⅶ1亞旋迴具有非常相似的沉積相特徵。與Ⅶ1亞旋迴地層不同的是,Ⅶ2亞旋迴地層在南緣西段西部(庫捷爾太地區)砂體比較低,多小於0.4,砂體厚度也多小於10m,反映南緣西段西部Ⅶ2亞旋迴分流河道不太發育而分流間灣比較發育(圖2-7-18)。

圖2-7-18 伊犁盆地南緣Ⅶ2旋迴岩相古地理圖

1—剝蝕區;2—三角洲平原分流河流亞相;3—三角洲平原分流間灣亞相;4—三角洲平原泛濫平原亞相;5—地名

三、伊犁盆地南緣水西溝群沉積體系及沉積相與砂岩型鈾礦化關系

(一)沉積體系與砂岩型鈾礦化關系

伊犁盆地共發育4個大的沉積體系,即Ⅰ~Ⅳ旋迴的沖積扇沉積體系、Ⅴ旋迴的辮狀河三角洲沉積體系、Ⅵ旋迴的淺湖沼澤沉積體系和Ⅶ旋迴的曲流河三角洲沉積體系。根據對伊犁盆地南緣已知砂岩型鈾礦化鑽孔在各沉積體系的分布比率統計分析(表2-7-3),可以看出:辮狀河三角洲沉積體系是盆地南緣最有利的沉積體系,其見礦孔最多,占伊犁盆地南緣水西溝群地層總見礦孔的63.9%;沖積扇沉積體系和曲流河三角洲沉積體系也是比較有利的沉積體系,其見礦孔分別占伊犁盆地南緣水西溝群地層總見礦孔的22.2%和13.9%;而淺湖沼澤沉積體系砂岩型鈾礦成礦不利,目前還沒有發現有砂岩型工業鈾礦化(表2-7-3)。

表2-7-3 伊犁盆地南緣水西溝群各沉積體系的砂岩型鈾礦見礦率表

伊犁盆地鈾礦化受辮狀河三角洲沉積體系、沖積扇沉積體系和曲流河三角洲沉積體系控制的主要原因是這些沉積體系形成的地層具有穩定的泥岩-砂岩-泥岩地層結構,有利於後生改造層間氧化帶型砂岩鈾礦的形成。而淺湖沼澤沉積體系砂體發育規模很小、厚度薄,膠結也往往比較緻密,不利於後生層間氧化作用的發育和砂岩型鈾礦的形成,因此至今也未發現有砂岩型工業鈾礦化。

(二)沉積相與砂岩型鈾礦化關系

對盆地南緣所有容礦層的沉積相及沉積亞相的含礦情況進行綜合統計(表2-7-4)分析可以看出,伊犁盆地南緣目前已發現的砂岩型鈾礦化主要受三角洲沉積體系的三角洲前緣河口壩及席狀砂亞相(占總見礦孔的30%)、三角洲平原辮狀河流亞相(占總見礦孔的30%)、沖積扇沉積體系的扇中-扇端亞相(占總見礦孔的22.2%)以及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亞相(見礦率為11.7%)部位控制;其次是受三角洲前緣的分流河道亞相和三角洲平原泛濫平原亞相部位控制,但這些相位的見礦率一般都小於5%,因而還不是伊犁盆地南緣水西溝群地層的主要含礦相位,而扇前辮狀河流相、三角洲前緣分流間灣亞相、三角洲平原分流間灣亞相、前三角洲亞相及沼澤相則沒有工業鈾礦化產出。

表2-7-4 伊犁盆地南緣各沉積相(或亞相)的砂岩型鈾礦化見礦率表

伊犁盆地南緣水西溝群砂岩型鈾礦化受三角洲前緣河口壩及席狀砂亞相、三角洲平原辮狀河流亞相、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亞相以及沖積扇沉積體系的扇中-扇端亞相部位控制的主要原因是:

1)這些成礦有利的沉積相部位具有穩定的泥岩-砂岩-泥岩地層結構,並發育有相當規模的厚大砂體,這是後生層間氧化帶型砂岩鈾礦成礦必備的地質條件和儲礦空間。伊犁盆地南緣勘探結果表明,這種泥岩-砂岩-泥岩地層結構和砂體發育越完善,鈾礦化越好,如三角洲沉積體系的三角洲前緣河口壩及席狀砂亞相的地層結構最穩定、砂體發育最好,鈾礦化規模也最大。

2)這些沉積相位在沉積成岩階段有一定程度的鈾成礦預富集。特別是三角洲沉積體系的三角洲前緣河口壩、席狀砂亞相及分流河道亞相部位在沉積時正好處於水上氧化介質條件與水下還原介質條件之間的地球化學過渡部位,這種地球化學過渡部位有利於水溶液中的鈾醯絡合物的分解和鈾的還原與沉澱,從而導致形成較高程度的鈾的預富集。

中國西部中亞型造山帶中新生代陸內造山過程與砂岩型鈾礦成礦作用

1—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亞相;2—三角洲平原泛濫平原亞相;3—剝蝕區;4—鈾礦化孔

中國西部中亞型造山帶中新生代陸內造山過程與砂岩型鈾礦成礦作用

1—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亞相;2—三角洲平原泛濫平原亞相;3—剝蝕區;4—鈾礦化孔

3)這些沉積相位在盆地後生改造過程中正好被抬升至盆緣附近,遭受地表含氧含鈾水的改造,形成層間氧化帶砂岩型鈾礦化富集。

(三)古河道特徵與砂岩型鈾礦化關系

為了精確圈定研究區每期古河道發育的空間位置,探討古河道與鈾礦化的關系,對伊犁盆地南緣烏庫爾齊地區Ⅶ1亞旋迴上下兩層砂體厚度進行了統計,並採用Arcmap空間分析對兩層砂體等厚進行模擬,繪制了砂體等厚圖。然後,以砂體等厚圖為基礎,結合代表河床滯留沉積的砂礫岩以上粗粒級岩石的分布特徵,圈定了烏庫爾齊地區Ⅶ1亞旋迴與上下兩層砂體對應的早晚兩期古河道的分布位置(圖2-7-19、圖2-7-20)。

從圖2-7-19和圖2-7-20來看,古河道嚴格控制主要鈾礦化的分布,其控礦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①較大規模的鈾礦化帶往往分布在較大的分流河道中,而規模較小的古河道中的鈾礦化就較差;②分流河道分叉匯聚的部位是砂岩型鈾礦成礦的有利部位。

參考文獻

車自成,劉洪福,劉良等.1994.中天山造山帶的形成與演化.北京:地質出版社

陳戴生,王瑞英,李勝祥等.1997.伊犁盆地層間氧化帶砂岩型鈾礦成礦模式.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陳戴生,王瑞瑛,李勝祥等.1997.伊犁盆地若干遠景地段層間氧化帶砂岩型鈾礦成礦機制及成礦模式.鈾礦地質

陳戴生,王瑞英,李勝祥,張克芳.1996.伊犁盆地砂岩型鈾礦成礦機制及成礦模式.華東地質學院學報,19(4),321~331

陳華慧,林秀倫,關康年等.1994.新疆天山地區早更新世沉積及其下限.第四紀研究,1:38~37

古抗衡.1997.新疆伊犁盆地鈾成礦特徵及其形成地質條件.華東地質學院學報,20(1):18~23

韓效忠,李勝祥,鄭恩玖等.2004.伊犁盆地新構造運動特徵及其與鈾成礦關系.新疆地質,22(4):378~381

李勝祥,陳戴生,王瑞英等.1995.伊犁盆地含煤系地層沉積相特徵及其與層間氧化帶砂岩型鈾礦成礦關系.鈾礦地質,3:129~133

李勝祥,陳戴生等.2000.伊犁盆地層間氧化帶砂岩型鈾礦成礦地質特徵及找礦預測,「九五」全國地質科技重要成果論文集.北京:地質出版社

李勝祥.1996.伊犁盆地南緣可地浸砂岩型鈾礦化特徵及空間展布規律研究.華東地質學院學報,19(4):332~339

田在藝,張慶春.1997.中國含油氣盆地岩相古地理與油氣.北京:地質出版社,194~196

王果.2002.新疆造山-造盆作用與砂岩型鈾成礦.新疆地質,6(2):110~113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礦產局.1993.新疆地質志.北京:地質出版社

新疆油氣區石油地質志(下冊)編寫組.1995.中國石油地質志(卷十五).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628~633

張國偉,李三忠,劉俊霞等.1999.新疆伊犁盆地的構造特徵與形成演化.地學前緣,6(4):210

朱筱敏.1995.含油氣斷陷湖盆地分析.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

朱筱敏編著.2000.層序地層學.北京:石油大學出版社

C.K.威爾格斯等編.1993.層序地層學原理.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

Catchpole G.,Kirchner G..1993.The Crow Butte ISL project—A case history.IAEA-TECDOC-720,VIENNA

Dahlkamp,Franz J..1991.Uranium Ore Deposits,Springer-Verlag

Galloway W.E..1985.The depositional and hydrogeologic environment of Tertiary uranium deposits,South Texas Uranium Province.IAEA-TECDOC-328,215~227,VIENNA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1985.Geological Environments of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IAEA-TECDOC-328,IAEA,Vienna

M.Ф.馬克西莫娃,E.M.什瑪廖維奇著.夏同慶等譯.1996.層間滲入成礦作用.核工業西北地質局二〇三研究所

P.И.戈利得什金等箸.1996.狄永強等譯.中亞自流盆地的成礦作用.北京:地震出版社

X.K.卡里莫夫等著.狄永強等譯.1997.烏茲別克共和國烏奇庫杜克型鈾礦床.核工業總公司地質總局

(李勝祥,韓效忠,蔡煜琦,鄭恩玖,黃樹桃,趙永安)

Ⅱ 伊犁一礦到伊寧火車站多少公里

3小時8分鍾189.4公里16個紅綠燈
途經:S220、G577 收費約44元
方案2

3小時40分鍾190.7公里27個紅綠燈
途經:G577、伊若線

Ⅲ 伊犁臨鋼礦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伊犁臨鋼礦業有限公司為2012年在伊寧縣工商局新注冊成立的一傢具有法人資格的股份制公司,注冊資金2000萬元,公司主要從事銅、鐵、鉛、鋅等有色金屬和煤炭的采選、冶煉、貿易等業務。該項目選址在伊東工業園A區礦產品加工區北部,佔地面積約為40畝。該項目總投資5000萬元,建設一座日處理磁鐵礦石1000噸規模的選礦廠,項目建設期為一年半,計劃2014年轉入正式生產,建成後年產值可達8400至10500萬元左右,綜合稅率按照10%計算,年稅收在840至1050萬元之間。
法定代表人:孫嬌金
成立時間:2012-08-21
注冊資本:2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65402105000279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新疆伊犁州伊寧縣伊東工業園A區

Ⅳ 張化機伊犁重型裝備製造有限公司怎麼樣

張化機伊犁重型裝備製造有限公司是2011-05-24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注冊成立的其他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位於新疆伊犁察布查爾縣伊南工業園區。

張化機伊犁重型裝備製造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654022572547554X,企業法人王勝,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張化機伊犁重型裝備製造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石油、化工、電力、冶金、礦山等壓力容器設備製造、銷售、安裝;醫學、紡織、化釺、食品機械製造、安裝、維修;機械配件購銷;槽罐車安裝、銷售;封頭的製造與銷售;自營和代理各類商品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張化機伊犁重型裝備製造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Ⅳ 變頻器在皮帶機上節能改造效果的資料

前言:高壓變頻器已成功應用於電力、冶金、石化、水泥等行業,2009年隨著利德華福矢量控制、能量回饋技術的完善,產品也已成功應用於煤礦行業的提升機、皮帶機、切片機等多個類型的負載。此次在煤礦皮帶機上的成功應用,不僅標志著利德華福的技術已經達到國內外領先水平,也標志著利德華福從此全面進入煤礦市場,進一步奠定其在高壓變頻行業內第一的地位。本文詳細介紹了利德華福高壓變頻器在煤礦皮帶機的應用特點、原理及其重要性。

摘要:本文主要介紹了北京利德華福電氣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高壓變頻器在煤礦皮帶機上的實際應用情況。該項目採用單台高壓變頻器拖動兩台電機同時運行的直接「一拖多」方案。現場實際應用表明,此方案下,各電機實時轉速相等,電流一致性較好,滿足皮帶運行工況要求。

關鍵詞:煤礦皮帶機、一拖多、直接並聯、轉速轉矩、負載平衡、電流均衡.
一、 引言

在大功率皮帶傳動場合,以往為了實現皮帶的軟啟動,需要使用液力耦合器或者液力軟啟動器(CST),這類液力傳動設備維護工作量大,能耗高,已越來越不能滿足用戶的要求。
隨著高壓變頻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完善,其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本文主要結合北京利德華福公司的HARSVERT-VA系列高壓變頻器在伊犁雙新焦化廠煤礦皮帶機上的實際應用情況,對高壓變頻器在皮帶傳動場合的應用特點和注意事項進行簡要介紹。
二、
應用現場皮帶機系統基本情況

雙新焦化廠地處新疆伊犁市新源縣境內,年設計產煤量為60萬噸,屬於兵團經營的國有大企業的下屬企業,有自己的礦井和火力發電廠等相關企業。
雙新焦化廠礦井結構如圖(1)所示:單程皮帶長度846米,皮帶寬度1米。電機50HZ工頻運行時,皮帶最大速度為2米/秒。礦井傾斜角度15度。井口有兩台電機同時運行拖動皮帶系統工作,兩台電機銘牌參數相同。

圖(1) 礦井皮帶系統示意圖
井口兩台電機銘牌中主要參數如表(1)所示。

額定電壓

額定電流

額定功率

絕緣等級

變頻范圍(HZ)

10000V

16.1A

220kW

F

10~50

表(1) 電機銘牌參數
皮帶系統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1)皮帶機機頭,是礦井的出煤口。皮帶從井底拖運出來的煤經過機頭位置時,自動被拋卸到礦井煤場。實際現場工況見圖(2)

圖(2)皮帶機頭出煤實況
(2)卸完煤後的空皮帶經過一個轉向輪,分別通過1#電機拖動的主動滾筒,和2#電機拖動的從動滾筒後,皮帶在經過一個導向輪運行到井底完成一次運煤過程。1#電機、滾筒及導向輪的現場工況如圖(3)所示。2#電機、滾筒及導向輪的現場工況如圖(4)所示。

圖(3) 1#電機、滾筒及導向輪

圖(4) 2#電機、滾筒及導向輪
(3)在礦井的底部,裝有皮帶張緊系統,其主要作用是調節皮帶的松緊程度,防止皮帶過松導致的兩台主動輪打滑現象或者重載溜車現象,以及皮帶過緊導致的皮帶異常損傷。
(4)皮帶機制動與逆止保護裝置。皮帶機除了變頻器的保護系統外,還有自身的一些保護措施,如油壓制動系統,逆止裝置等。圖(5)展現了現場的油壓制動系統實況。在兩台動力滾筒上各安裝了一套油壓剎車系統。在停車狀態或故障狀態下,兩台油壓剎車處於制動狀態。正常生產時,剎車片處於松開狀態。圖(6)中藍色部件是皮帶機的逆止裝置,安裝在減速器的低速軸上。皮帶機出現重大故障,其它保護失效時,逆止裝置通過機械力阻止重載皮帶向下溜車。

圖(5) 油壓剎車系統

圖(6) 逆止器

三、煤礦皮帶機變頻調速系統方案設計及運行效果分析

皮帶機多機變頻調速系統的核心問題是皮帶系統中各電機的轉速和轉矩平衡問題。在實際應用中,根據現場工藝不同,可以選擇不同的變頻控制方案。
(1) 直接「一拖多」方案。

此方案中,各電機定子繞組直接並聯,統一由一台變頻器驅動。由於僅採用1台變頻器,此方案具有成本低,佔地小的特點。

此方案中,變頻器無法對各電機的轉矩進行獨立的控制,因此各電機的出力由電機參數和皮帶系統參數決定。其中,影響電機功率平衡的主要因素是電機的參數差異、電機動力滾筒的直徑誤差和皮帶包絡角差異。誤差越大,系統中電機的功率差異就越大。在沒有人為的設計差別的情況下,一般上述誤差都是生產中的加工誤差。

電機動力滾筒的直徑誤差在初期生產中會引起電機功率誤差,但由於皮帶系統的物理特性,經過一段時間使用和磨損後,這一誤差將逐漸減小。

對於能夠可靠控制上述這些誤差的場合,可以採用此方案,這將大大降低變頻調速系統的采購價格。
(2) 多變頻器協調控制方案。
在動力電機數量多,單個電機負載差異大,電機排列分散的復雜工況皮帶系統,一般可以採用多變頻器協調控制方案。

現場每台電機配置一台變頻器,所有系統中的高壓變頻器由一台獨立的「協調控制系統」統一協調控制。該協調控制系統通過對各變頻器反饋的電機運行狀態,協調各變頻器的運行指令,各變頻器根據該指令對各自的電機進行獨立的控制,使各電機轉速相同、出力相同。
四、 高壓變頻器控制方式選擇

現場採用的HARSVERT-VA系列高壓變頻器,控制方式可以根據實際工藝需要,選用「VVVF控制」方式或者「無速度感測器矢量控制」方式。其中,VVVF控制方式適用於輕載啟動、負載波動較小的場合,矢量控制方式適用於重載啟動或負載波動較大的場合。

斜井皮帶機系統在正常啟動、運行過程中,啟動電流較小,負載波動也較小。但考慮到在事故恢復等特殊情況下,皮帶機需要在堆滿煤情況下重載啟動,因此需要選用「矢量控制」方式。
五、 現場高壓變頻調速系統基本情況

現場採用北京利德華福公司生產的HARSVERT-VA系列矢量控制高壓變頻調速系統,其銘牌參數如表(2)所示,其現場照片見圖(7)。

額定電壓

額定電流

額定功率

變頻范圍

過載能力

控制方式

10kV

40A

560kW

0~50Hz

200% 60秒

無速度感測器矢量控制

表(2) 高壓變頻器銘牌參數

圖(7) 現場變頻器

變頻調速系統採用「一拖二」工頻自動旁路,如圖(8)所示。工頻旁路主迴路系統由3個隔離開關QS1-QS3和5個真空接觸器KM1-KM5組成,KM4與KM5分別與KM2、KM3進行電氣互鎖。

當1#電機和2#電機同時變頻運行時,KM1、KM2和KM3閉合,同時QS1,QS2,QS3閉合。當1#電機和2#電機同時工頻運行時,KM4、KM5閉合,同時KM1,KM2,KM3斷開。檢修變頻器時,要求QS1,QS2,QS3斷開,使變頻器系統處於安全狀態,保證檢修人員的人身安全。變頻器具有本地/遠程兩種控制方式,即真空接觸器的分合操作可以由遠程式控制制系統統一協調控制,也可以在本地手動操作。

圖(8) 變頻器「一拖二」工頻旁路方案

雙新焦化廠皮帶機系統較為簡單,電機數量少,兩台電機的負載差異很小,兩動力滾筒直徑只存在少量加工誤差,因此我們採用了直接「一拖多」變頻方案。成功投運後,我們在重載工況下對兩台負載電機電流進行了監測分析,發現實際電機電流誤差很小。電流波形如圖(9)所示,圖中由上至下依次 為變頻器輸出電流、1#電機電流、2#電機電流。
圖(9)電機電流和變頻器電流

六、 結論

本文主要結合北京利德華福公司的HARSVERT-VA系列高壓變頻器在伊犁雙新焦化廠煤礦皮帶機上的實際應用情況,對高壓變頻器在皮帶傳動場合的應用特點和注意事項進行了簡要的介紹,分析了皮帶傳動系統常用的變頻調速方案。

現場應用表明,通過合理選擇控制方案,能夠用較低的設備投入實現較好的皮帶調速控制效果。

參考資料http://www.ld-harvest.com/zhongwen/webdb/select.aspx?id=1054&fid=286
還有山東新風光網站也有這類資料。

Ⅵ 伊犁鴻森礦業(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伊犁鴻森礦業(集團)有限公司是2016-09-21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市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新疆伊犁州伊寧市經濟合作區安徽路2129號聚龍公館9號商業樓113號。

伊犁鴻森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654002MA776Y4A9K,企業法人余加林,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伊犁鴻森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礦產品、煤炭、機電設備(發電設備除外)、電力設備、礦山設備、電子產品、五金交電、化肥銷售,倉儲服務(危險化學品易燃易爆物品除外);道路普通貨物運輸。(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伊犁鴻森礦業(集團)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Ⅶ 伊犁龍煤礦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伊犁龍煤礦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04月08日,主要經營范圍為煤炭深加工,礦產品、煤炭、機電設備、電力設備、礦山設備、電子產品、五金交電、環保產品、化肥銷售,貨物與技術進出口業務,國際國內貨物代理,倉儲物流,道路貨物運輸,土石方工程,機械設備製造、銷售,礦山設備製造、銷售等。
法定代表人:張曉玲
成立時間:2015-04-08
注冊資本:12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65412205000445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新疆伊犁州伊寧縣喀拉亞尕奇鄉喀拉亞尕奇村一組

Ⅷ 伊犁盆地油氣與地浸砂岩型鈾礦成礦關系

伊犁盆地內砂岩型鈾礦分布在中下侏羅統水西溝群(J1-2sh)暗色含煤碎屑岩建造中。同時,在中下侏羅統水西溝群中也發現較好的油氣分布。以往對伊犁盆地鈾礦床的成因認識基本上都是層間氧化帶成因觀點,多認為鈾成礦富集機理是含礦層沉積時堆積的有機質及沉積成岩階段形成的低價硫化物對層間滲入氧化水中鈾的還原吸附作用,而對同盆地產出的油氣與鈾成礦之間的相互關系研究較少。只有李細根提出烴儲構造附近是伊犁盆地層間氧化帶控礦的最有利地段,並認為厚層煤變質可形成成礦所需的烴氣體,但遺憾的是作者未給出詳細的證據。

此外,我國北方其他產砂岩型鈾礦的中新生代陸相沉積盆地,如鄂爾多斯盆地、吐哈盆地、二連盆地、塔里木盆地、松遼盆地等,同時也是產油氣盆地。這種鈾、油(氣)同盆共存現象是否暗示油氣與鈾成礦具有一定的共生關系呢?為此,我們試圖以伊犁盆地為例,從伊犁盆地含礦砂岩的酸解烴分析、石英和長石碎屑成岩癒合微裂隙及膠結物中的油氣包裹體及其氣相色譜特徵研究入手,結合盆地斷裂活動與油氣及砂岩型鈾礦的空間(定位)關系,探討沉積盆地內油氣活動與砂岩型鈾礦成礦關系。

一、伊犁盆地油氣、鈾礦床(點)與斷裂體系空間分布關系

伊犁盆地斷裂體系以近EW和NWW-SEE向為主,NE-SW斷裂為輔的構造格局(圖2-8-5)。EW和NWW-SEE向主要斷裂自北向南為薩爾布拉克斷裂、霍城托開斷裂、東曼里塔勒迪斷裂等,它們控制了盆地主要構造格局和發展演化。NE-SW向主要有喀什河斷裂等,它們主要起到局部構造分塊的作用,對整個盆地發展演化作用不是十分明顯。

圖2-8-5 伊犁盆地主要鈾礦床(點)、地表油苗與斷裂構造分布圖

1—鑽孔及編號;2—實測斷層;3—隱伏斷層;4—盆地邊界;5—鈾礦床(點);6—主要礦床編號:511為扎基斯坦礦床,512為庫捷爾太礦床,513為烏庫爾其礦床;7—地面瀝青;8—地面油砂

從圖2-8-5可以看到,盆地北緣已發現的鈾礦點主要分布在NWW-SEE向霍城托開深大斷裂附近,盆地南緣已發現的鈾礦床及礦點主要位於EW向東曼里塔勒迪深大斷裂附近。盆地地面瀝青和地面油砂也主要分布在這兩條EW向及NWW-SEE向深大斷裂的東側。這種鈾礦化、地表油苗與深大斷裂三位一體的空間耦合,反映該盆地砂岩型鈾礦與深部油氣的向上運移活動可能存在某種密切的內在聯系。

眾所周知,由於受地層負荷作用的影響,油氣等深部流體易沿斷裂向上運移,在斷裂面附近形成較為強烈的還原場。當自盆地邊緣向盆地內部滲入的含氧含鈾層間承壓水流經切層的深大斷裂時,一方面,由於斷裂的減壓作用,含氧含鈾的層間承壓水向地表排泄,促進地下水的循環和其中鈾醯絡合物的分解,造成鈾的沉澱、富集成礦。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斷裂附近,由於地球化學環境的突然改變(強還原場的存在),含氧含鈾層間水中的鈾醯絡合物易被還原沉澱,形成鈾礦化。因此,深大斷裂對鈾礦床的空間定位機制,主要是深部油氣對鈾醯絡合物的還原沉澱作用,其根本原因是在深大斷裂附近地球化學環境變化最大。

二、油氣包裹體及其氣相色譜特徵

(一)油氣包裹體特徵

鏡下觀察表明,伊犁盆地庫捷爾太礦床和烏庫爾齊礦床中下侏羅統水西溝群含礦砂岩礦石及圍岩的成岩期膠結物方解石及石英、長石碎屑的微裂隙中均發育有較多的氣烴包裹體和液烴包裹體。氣烴包裹體孤立或成群分布,在透射單偏光下呈現灰褐色,略帶黃色,在UV激發熒光下為淺藍綠色(圖2-8-6a、b)。液烴包裹體多為均勻成群分布,在透射單偏光下呈現黑褐色,在UV激發熒光下為淺藍白色(圖2-8-6c、d)。包裹體發育特徵表明伊犁盆地曾有過至少一次石油運移、聚集和一次天然氣運移、聚集的過程。根據伊犁盆地砂岩型鈾礦成礦時代主要為25~1Ma,可以推斷油氣主要運移時間早於砂岩型鈾礦成礦作用發生時間。換句話說,盆地內油氣活動使含礦砂岩中積累了較多的還原性物質,為之後的鈾還原富集成礦奠定了基礎。

圖2-8-6 伊犁盆地鈾礦床含礦砂岩中的油氣包裹體

(二)油氣包裹體氣相色譜特徵

伊犁盆地庫捷爾太礦床和烏庫爾齊礦床中下侏羅統水西溝群含礦砂岩礦石及圍岩中的油氣包裹體飽和烴氣相色譜分析結果見表2-8-7。

表2-8-7 伊犁盆地鈾礦床含礦砂岩中的油氣包裹體飽和烴氣相色譜分析結果

註:分析單位: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實驗中心;Pr為姥鮫烷;Ph為植烷;CPI、OEP為奇數碳優勢指數。

從表2-8-7中可見,Pr/nC17和Ph/nC18分別為0.55~0.73和0.46~0.76,均為低值;輕烴含量指數

、(C21+C22)/(C28+C29)分別為1.97~3.58、2.24~5.86,呈現高值;CPI、OEP值分別為1.16~1.45、0.67~1.02,不具有奇數碳優勢的特徵,反映油氣成分成熟度較高。這些特徵表明伊犁盆地含礦層的油氣來源於深部較成熟的烴源岩。

另外從圖2-8-7可見,主峰碳為C16~C18,且均為「單峰型」,說明該地區油氣來源於成熟度較高的深部烴源岩,而非仍處於褐煤階段的含礦層本身的煤層。表2-8-7 中Pr/Ph在1±,也表明伊犁盆地油氣屬非煤成氣成因。從以上分析可見,就油氣對鈾成礦還原作用而言,深部油氣比含礦層煤成氣更為重要。

此外,伊犁盆地地面瀝青和地面油砂主要分布在盆地東部的二疊紀地層之中,預示伊犁盆地的烴源岩為二疊紀或比二疊紀更老的地層,也表明伊犁盆地南緣鈾礦床含礦砂岩中的油氣來源於深部二疊紀或更老的烴源層。

三、含礦砂岩酸解烴特徵

本次研究對取自伊犁盆地南緣烏庫爾其鈾礦床ZK36933孔和扎基斯坦鈾礦床ZK2701孔中侏羅統西山窯組含礦砂體礦石及附近圍岩的11個樣品進行了酸解烴分析。其中樣品W2701-1、W2701-6、W2701-8、W2701-12位於ZK2701孔孔深317~324m處,岩性為灰色中砂岩。樣品W36933-1、W36933-5、W36933-7、W36933-9、W36933 11、W36933-13、W36933-16位於ZK36933孔孔深190~197m處,岩性均為灰色粗砂岩。11個樣品的酸解烴分析結果見表2-8-8。

為研究甲烷和總烴與鈾礦化成礦關系,我們將11個樣品的鈾含量分別與甲烷和總烴含量作散點圖(圖2-8-8,圖2-8-9)。

圖2-8-8顯示出含礦砂岩礦石及圍岩中的甲烷含量與鈾含量呈現出較明顯的反比關系;圖2-8-9也顯示出含礦砂岩礦石及圍岩中的總烴含量與鈾含量呈現出較明顯的負消長關系。這些關系特徵表明甲烷等烴類物質在鈾成礦過程中可能參與了鈾還原沉澱的反應。也就是說,有一部分甲烷等烴類物質在鈾成礦過程中可能被氧化掉了。

圖2-8-7 伊犁盆地鈾礦床含礦砂岩中的油氣包裹體飽和烴氣相色譜碳數分布圖

表2-8-8 伊犁盆地含礦砂體礦石及圍岩酸解烴分析結果

註:分析單位:上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中心實驗室;表中甲烷等烴類含量單位為μL/kg;鈾含量單位為10-9

圖2-8-8 伊犁盆地含礦砂體礦石及圍岩甲烷含量與鈾含量散點圖

最佳擬合一次線性方程:

鈾含量=-0.248·甲烷+867.258

圖2-8-9 伊犁盆地含礦砂體礦石及圍岩總烴含量與鈾含量散點圖

最佳擬合一次線性方程:

鈾含量=-0.147·總烴+832.346

四、油氣對鈾礦化還原作用機理探討

伊犁盆地油氣對砂岩型鈾礦成礦作用機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深部油氣上升進入含礦層後,可不斷消耗含礦含水層中的自由氧,形成缺氧環境,同時使含礦層砂岩積累了較多的還原性物質,造就了含礦層較強的還原環境,為鈾的還原沉澱成礦奠定基礎。②在缺氧條件下,油氣中的甲烷等烴類化合物可以同含礦含水層地下水中的

、Fe2O3等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硫化氫、黃鐵礦等代表強還原環境的化合物,同時使含礦含水層地下水介質的Eh急劇下降。③含礦層地下水的Eh急劇下降和硫化氫、黃鐵礦等還原劑又反過來使得滲入的含氧含鈾地下水中的鈾醯絡離子破壞,形成鈾的還原、沉澱、富集成礦(張祖還等,1984;趙倫山等,1987;李德平等,2002)。油氣對鈾礦化還原作用機理的主要化學反應方程式如下:

中國西部中亞型造山帶中新生代陸內造山過程與砂岩型鈾礦成礦作用

Fe2O3+4H2S=2FeS2+3H2O+2H+

中國西部中亞型造山帶中新生代陸內造山過程與砂岩型鈾礦成礦作用

中國西部中亞型造山帶中新生代陸內造山過程與砂岩型鈾礦成礦作用

五、結論

1)油氣包裹體及其氣相色譜特徵表明,伊犁盆地至少發育過一期石油和一期天然氣運移、聚集過程;伊犁盆地南緣鈾礦床含礦砂岩中的油氣來源於深部二疊紀或更老地層的較成熟的烴源層。

2)油氣一方面消耗了含礦含水層中的大量氧氣,造就了含礦層較強的還原環境;另一方面也參與了鈾成礦過程的氧化還原反應,加速了鈾還原、沉澱、富集成礦的速度。因此在富礦帶甲烷等烴類明顯減少。

3)盆地構造格局和發展演化主要由近EW向和NWW-SEE向斷裂體系控制,深部油氣主要沿近EW向東曼里塔勒迪深大斷裂和NWW-SEE向霍城托開深大斷裂向上運移,造成斷裂附近形成較強的還原障,進而控制了盆地砂岩型鈾礦床(點)的空間分布。

根據上述油氣活動與地浸砂岩型鈾礦成礦關系研究,我們建議伊犁盆地今後的地浸砂岩型鈾礦找礦工作重點要放在東曼里塔勒迪斷裂及其次級斷裂活動區附近。

參考文獻

陳戴生,王瑞英,李勝祥等.1997.伊犁盆地層間氧化帶砂岩型鈾礦成礦模式.原子能出版社,1~12

陳肇博,李勝祥,蔡煜琦等.2002.伊犁盆地地質演化與鈾成礦規律.礦床地質,21(sup.):849~852

董秀芳,熊永旭.1995.伊寧盆地類型及其石油地質意義.石油實驗地質,17(1):20

古抗衡,王保群.1996.新疆伊犁盆地512礦床層間氧化帶鈾成礦地質特徵.中國鈾礦地質研究成果薈萃,156~161

李德平,顧連興,王保群.2002.層間氧化帶型砂岩鈾礦床地浸過程中的熱力學研究.地質論評,18(6):644~645

李勝祥,陳戴生,王瑞英等.1998.伊犁盆地層間氧化帶砂岩型鈾礦床控礦因素研究.礦床地質,17(sup.):461~464

李細根,黃以.2001.新疆伊犁盆地南緣層間氧化帶發育特徵及其與鈾礦化的關系.鈾礦地質,17(3):137~144

李細根.2002.伊犁盆地南緣烏庫爾齊礦區砂岩型鈾礦化特徵及控礦因素.鈾礦地質,18(1):28~35

劉俊霞,錢承康.1996.伊犁盆地侏羅系初探分析.斷塊油氣田,3(1),9~11

劉陶勇.2004.伊犁盆地烏庫爾齊礦床中下侏羅統水西溝群第Ⅶ沉積旋迴鈾礦富集因素.鈾礦地質,20(3):141~145

彭新建,閔茂中,王金平等.2003.層間氧化帶砂岩型鈾礦床的鐵物相特徵及其地球化學意義.地質學報,77(1):120~125

許書堂,張同周,常俊合,王海宏.1998.伊犁盆地烴源岩飽和烴特徵及其古環境意義.斷塊油氣田,5(2):22~30

夏毓亮,林錦榮,侯艷先等.2002.伊犁盆地砂岩型鈾成礦同位素地質特徵.鈾礦地質,18(3):150~155

張國偉,李三忠,劉俊霞等.1999.新疆伊犁盆地的構造特徵與形成演化.地學前緣,6(4):210

張祖還,趙懿英,章邦桐等.1984.鈾地球化學.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79~353

趙倫山,張本仁.1987.地球化學.北京:地質出版社,336

Chen Zhaobo,Zhao Fengmin,Xiang weidong,Chen Yuehui.2000.Uranium Provinces in China.Acta Geological Sinica,74(3):587~594

Lin Shuangxin,Wang Baoqun,Li Shengxiang.2002.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 in China:Geology and Exploration Techniques.Beijing:Atomic Energy Press,65~76

(李勝祥,歐光習,韓效忠,李細根,蔡煜琦,王果)

Ⅸ 楚伊犁-博洛霍勒成礦帶

楚伊犁-博洛霍勒成礦帶(圖1.6中的Ⅶ帶)在我國新疆境內對應著博洛霍勒早古生代造山帶。近10年來,在博洛霍勒成礦帶發現了一些斑岩型銅金多金屬礦床和低溫熱液型金銅礦床,包括喇嘛蘇銅-鋅礦床、達巴特銅礦、萊歷斯高爾銅-鉬礦以及科克賽銅礦等。喇嘛蘇和萊歷斯高爾礦床與晚石炭世—早二疊世中酸性斑岩體有關,達巴特和科克賽礦床與早石炭世岩漿侵位相關。除了這些銅金礦床外,還發現了與早石炭世火山-沉積建造有關的鐵-銅多金屬礦床(小熱泉子)、與石炭紀蛇綠岩有關的鉻鐵礦(巴音溝-豹子溝),以及與二疊紀鉀長花崗岩有關的Au-Sb-Cu礦化(塔西河銻金礦、四蘇木達灣銅礦、博紅托斯銅礦)。

博洛霍勒島弧帶北鄰賽里木-溫泉地塊和北天山增生造山帶,北部以北天山斷裂為界,南以伊犁盆地北緣斷裂為界。博洛霍勒島弧帶由奧陶紀陸源碎屑-碳酸鹽建造、志留紀復理石建造、泥盆紀—早石炭世火山-沉積建造組成。新元古界庫松木切克群呈斷塊出露,局部被上覆地層不整合覆蓋,主要由灰岩、白雲質灰岩夾薄層粉砂岩-硅質岩組成。奧陶系總體為一套淺海相陸源碎屑-碳酸鹽建造。上奧陶統呼獨克達坂組(厚層灰岩夾長石砂岩,含珊瑚化石)不整合覆蓋庫松木切克群。下志留統泥勒河組下部由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和英安岩組成,局部夾硅質岩或灰岩,上部為一套含筆石的粉砂質-泥質復理石建造。中志留統主要由鈣質粉砂岩-粉砂岩-硅質泥岩組成,含珊瑚化石。上志留統由含珊瑚化石的凝灰質粉砂岩-硅質泥岩-凝灰質細砂岩組成。

下石炭統大哈拉軍山組火山-沉積岩廣泛出露,與庫松木切克群、中-上奧陶統或泥盆系角度不整合接觸。下石炭統阿恰勒河組不整合覆蓋大哈拉軍山組,下部為雜砂岩夾生物灰岩,底部見紅褐色礫岩,總體具有濱海相沉積特徵;上部為雜色鮞狀灰岩、生物灰岩夾細砂岩或砂質頁岩,含維憲期腕足和珊瑚化石。上石炭統東圖津河組為一套酸性火山岩,局部夾碎屑岩,含腕足和珊瑚化石。

圖3.4 萊歷斯高爾區域地質圖

(據王志良等,2004;左國朝等,2008)

1—下二疊統烏郎組;2—下石炭統大哈拉軍山組;3—中泥盆統汗吉尕組;4—上志留統博洛霍勒山組;

5—上志留統庫茹尓組;6—上奧陶統呼獨克達坂組;7—中奧陶統奈楞格勒達坂組;8—二長閃長斑岩;9—花崗閃長斑岩;10—地質界線;11—斷裂;12—采樣位置

哈薩克阿克巴卡依金礦集區產在晚奧陶世沉積岩地層與早-中泥盆世閃長岩-花崗閃長岩的內接觸帶。礦體主要為石英脈(圖3.5)。

熱點內容
幣圈法則當你不知道收益 發布:2025-08-22 14:49:47 瀏覽:394
我要買usdt 發布:2025-08-22 14:39:35 瀏覽:788
如何拒絕和別人邀請買比特幣 發布:2025-08-22 14:37:44 瀏覽:289
zec數字貨幣發行首日 發布:2025-08-22 14:36:57 瀏覽:712
公羊trx評測 發布:2025-08-22 14:25:14 瀏覽:852
eth80l壓縮機功率多少 發布:2025-08-22 14:03:28 瀏覽:270
etc和比特幣什麼關系 發布:2025-08-22 14:02:07 瀏覽:500
勻速直線運動摩擦力怎麼算 發布:2025-08-22 14:00:28 瀏覽:584
智能合約證券將怎麼運行 發布:2025-08-22 13:54:26 瀏覽:349
消費合約130怎麼取消 發布:2025-08-22 13:49:02 瀏覽: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