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型鐵礦扒礦機
Ⅰ 扒礦機要用什麼型號的液壓油
一般在國內46號抗磨液壓油是可以通用的,基本上液壓系統都可以使用這種液壓油。如果工作溫度或者環境溫度比較高可以選用高一點標號的液壓油,如68號抗磨液壓油。
Ⅱ 扒礦機多少錢一台
根據你的作業環境來選適合的扒礦機 便宜的小型扒礦機有幾萬到幾十萬的 你可以到成都科力機械和雙利機械看下 他們都有官網的。
Ⅲ (二)西昌-滇中鐵礦成礦帶
該鐵礦成礦帶在大地構造上位於康滇地軸,位於揚子地台西緣,其基底包含了太古宙末到古元古代角閃岩相到變粒岩相變質岩和花崗質岩石組成的「康定雜岩」(及與其相當的岩群)與中、新元古代昆陽群或會理群等淺變質地層,以及新元古代的晉寧期花崗岩類等。其上沉積了震旦系和一些顯生宙地層,並受到古生代岩漿活動(主要是侵入活動)的明顯影響。這是一個南北向繼承性多旋迴鐵礦床重要成礦帶,探明鐵礦儲量達70.7億噸,佔全國總儲量的13.7%。
表2-8 鞍本地區及外圍鞍山群各組岩層中條帶狀硅質鐵礦床特徵
在成因上與岩漿活動有關的鐵礦床,其成礦時代最早是中元古代早期或古元古代晚期,為產於大紅山群和河口組淺變質細碧角斑質岩系和基性岩建造中的火山 沉積型(銅)鐵礦床、鐵礦床和高溫氣液交代型、充填型鐵礦床等,組成一個成礦系列,局部還包含了礦漿型鐵礦床,分別分布於雲南大紅山(雲南大紅山鐵礦床)和四川會理西南拉拉廠附近(圖2-12)。此外,在會理的其他地點和雲南昆明西北鵝頭廠等地中昆陽群及其相當的淺變質地層中,也見有同上述類型相似的鐵礦床。有的可構成大型礦床。其次,有新元古代與晉寧期和澄江期岩漿活動有關的鐵礦床。當時有大規模酸性火山噴發和岩漿侵入活動,主要沿南北向安寧河斷裂發生,伴有少量基性岩類。在侵入體接觸帶及其附近,有以接觸交代型為主的和熱液交代型鐵、錫礦床產出,形成本區的鐵錫成礦帶。這個礦帶北自西昌以北喜德朝王坪,南到雲南昆明以南的石屏境內。帶內從北而南有瀘沽、摩沙營、順河、長塘等與鐵錫礦化有關的花崗岩、花崗閃長岩。瀘沽花崗岩的時代較新,同位素年齡為635~716 Ma,屬澄江期產物。摩沙營及春以南的花崗岩時代較老,同位素年齡為719~1084 Ma,屬晉寧期產物。從伴生礦化看,瀘沽花崗岩外接觸帶主要產有接觸交代型為主的和熱液交代型鐵礦床或(錫)鐵礦床。摩沙營岩體和順河岩體主要伴生有接觸交代型錫礦床,次為熱液交代型鐵礦床。雲南境內的石屏龍潭花崗閃長岩體和黑雲母花崗岩體接觸帶則有含鎢錫的赤鐵礦礦體產出。
圖2-12 西昌-滇中地區主要鐵礦分布略圖
時代更晚的是本帶北段攀西地區含釩鈦磁鐵礦的基性、超基性岩體,它是本區最重要的鐵礦床成礦母岩,以往測定的同位素年齡值存在著一些矛盾,含礦岩體大部分侵位於上震旦統白雲質大理岩或前震旦系的碳酸鹽岩層中,其上多被中生代地層覆蓋。看來岩體的主要成礦時代究竟是否屬古生代早期或晚期,或兼具兩個時代,還有待今後進一步工作來證實。有關的岩漿型釩鈦磁鐵礦礦床是區內最重要的鐵礦床類型,集中分布在北起冕寧,南至金沙江岸,沿安寧河斷裂西側分布,礦帶長約320km。在雲南牟定等地也有這類鐵礦床產出,但規模遠不如四川境內的一些礦床。本區釩鈦磁鐵礦礦床的分布可進一步劃分為兩個礦帶:東礦帶分布於安寧河斷裂以西和綠汁江斷裂以東的狹長地帶,包括太和、巴洞、白馬、白草和紅格等重要地區,是主要礦帶;西礦帶位於綠汁江斷裂西側,包括攀枝花、蘿卜地、安益等礦區(圖2-12)。
康滇地軸地台蓋層中還有不同時代的沉積鐵礦床產出。它們均分布於安寧河-易門深斷裂以東。其中以中奧陶統的華彈式鐵礦床和中泥盆統的碧雞山、魚子甸鐵礦床較為重要。
在上元古界雙水井組中,賦存有滿銀溝式沉積變質型富鐵礦床。鐵礦床主要分布在滿銀溝運動所形成的不整合面之上,以一套鐵泥質膠結石英碎屑為主的碎屑岩,在此含鐵岩系之下,不整合面之上分布有變質凝灰岩和中酸性變質火山岩。因此,有人提出鐵礦床在成因上可能與火山-沉積有關(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礦產研究所第一鐵礦床研究隊,1978)。
西昌地區的中元古界鳳山營組和滇中地區中元古界昆陽群大龍口組的碳酸鹽岩地層和火山-沉積碎屑岩中廣泛分布有以菱鐵礦為主的鐵礦床。礦體形態為似層狀、透鏡狀或脈狀,礦石礦物成分簡單,以菱鐵礦為主,次有赤鐵礦,脈石礦物為方解石,次為石英和綠泥石等。代表性礦床有會理鳳山營、新平魯奎山、安寧王家灘等。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1986)曾對鳳山營組碳酸鹽岩和菱鐵礦作了Rb-Sr同位素年齡測定,結果前者為1540Ma,後者為534~846Ma,認為1540Ma代表了地層和原生沉積菱鐵礦的年齡,534~846Ma反映了這類礦床的熱液成礦時代,說明菱鐵礦的形成經歷了不止一個成礦階段。
Ⅳ 鐵礦石股票有哪些
600382廣東明珠,大頂礦業擁有的鐵礦屬於露天磁鐵礦,開采時只需剝離表面土層即可採掘,鐵精粉的完全成本才220元/噸左右,而深洞礦井挖掘的成本則比露天開采高得多,一般在300-400元/噸之間。因此,大頂礦業的盈利能力突出,如2006年1-6月,大頂礦業鐵礦產品的綜合毛利率高達65.97%。可見,在國內鐵礦石價格居高不下的時期,大頂礦業具備持續為公司貢獻業績的能力。根據預測,大頂礦業2006、2007年的凈利潤分別約為2.83億元、3.14億元,將為公司帶來更為可觀的投資收益。另外,大頂礦業還具有儲量、區域、擴產、安全等自身優勢,區域優越的競爭態勢不容替代。
000655金嶺礦業,鐵礦石領漲龍頭將切換至000655金嶺礦業, 主營產品鐵精粉。公司目前是國內唯一的「純鐵礦石資源型上市公司」。 公司的公開資料顯示,預期注入的礦可開采儲量是目前鐵礦資產的3倍,產量相近。整體上,與全國其他鐵礦相比,金嶺鐵礦屬於富礦,但客觀講,整體規模偏小。
安泰集團(600408)於2004年獲得山西省原平市梁溝鎮的神岩壑鐵礦普查探礦權,經過公司控股子公司安泰礦業一年多的組織勘探,探明鐵礦石儲量 1597萬噸,並於2006年2月取得山西省國土資源廳頒發的鐵礦石采礦許可證書,此舉將使公司獲得穩定的鐵礦石原料供應,不但進一步降低生鐵的生產成本,而且掌握了堪稱業內命脈的礦石資源!目前,我國焦炭行業大型企業僅有安泰集團一家,行業壟斷優勢明顯。公司主要從事煤炭洗選、焦炭的生產銷售,主要產品冶金焦、生鐵出口美國、日本、韓國等國際市場。
000762西藏礦業:主要從事鉻鐵礦的開采和生產加工,以鉻、銅、鋰的開采、加工、銷售為主,擁有資源開採的專營權和特許經營權,資源優勢明顯,處於壟斷經營的地位。公司礦產資源豐富,鉻鐵礦是我國的短缺礦種,國內每年需求量為150-180萬噸,而全國生產量僅30 萬噸左右,西藏鉻鐵礦資源豐富,質量上乘,保有儲量名列全國第一。公司還是西藏第一家「濕法煉銅」的企業。此外,公司積極進行鋰資源開發,控股子公司的西藏扎布耶鹽湖裡資源開發產業化示範工程一期已經通過驗收,將為公司業績的提升起到很大的作用,西藏扎布耶鹽湖屬世界三大鋰鹽湖之一,二期工程建成後將能大大提高鋰鹽產品的產能。
600117西寧特鋼,據介紹,礦產資源開發方面,西寧特鋼己控制了鐵礦資源和煤炭資源,下一步著眼於加快開發建設。公司成立了西鋼礦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未來將開發青海省內的三個鐵礦,其中大沙龍鐵礦初探地質儲量3200萬噸,磁鐵山鐵礦初探地質儲量3500萬噸,洪水河鐵礦初探地質儲量為1210萬噸,計劃三年建成投產,形成70萬噸的產能。業內人士介紹,鐵精粉價格己從400元/噸至500元/噸的水平,瓤升至500元/噸,並且由於澳大利亞鐵礦石巨頭對鐵礦石大幅提價,08年鐵精粉價格極有可能繼續上漲。
600083*ST博信 :*ST博信的偏轉線圈子這塊業務徹底剝離,主業轉向有色金屬開采。一心奔著礦去的*S丁博信先後與雲銅集團、雲南龍鑫礦業商談重組,但均告無功而返。 *ST博信因公司資金困難,未能按照法律文書規定的期限履行還款義務,成都中院將依法強制執行,由此將導致公司所持有的陝西煉石礦業有限公司37. 5%的股權面臨司法拍賣。
Ⅳ 灤南縣馬城鐵礦
(一)概況
礦區位於灤南縣縣城東北約15km,距西北京山鐵路灤縣東站15km,隸屬灤南縣馬城鎮管轄。1971—1977年,由華北冶金地質勘探公司514隊(後改為515隊)進行普查,共完成鑽探19848m(34個鑽孔),基本分析樣1228件。2003年12月,由中冶地質總局一勘院秦皇島分院(由515隊改制)編制了普查地質報告,求得333+334資源量79213.2×104t,其中上河北省礦產資源儲量表的333資源量42132.7×104t。
礦區全部被第四系所覆蓋,地勢平坦,地勢總體北高南低,西略高於東,地表標高15~20m,相對高差3~5m。
(二)成礦地質條件
1.地層
礦區地層簡單,為雙層結構,表層為第四系沉積物,基底為太古宇灤縣岩群變質岩系。
(1)太古宇灤縣岩群
該岩群為礦區基岩部分,亦是含礦層位。為一套變質程度較淺(角閃岩相),粒度較細的變質岩。主要岩性為黑雲變粒岩、斜長角閃岩、角閃斜長片麻岩、磁鐵石英岩等。岩石遭受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作用,強烈地段形成片麻狀混合岩和混合花崗岩。
(2)新生界第四系
礦區第四系厚度一般為90~180m,薄處為60~80m,且有由北向南厚度逐漸加大,西部厚度略大於東部的特點。一般地表出露的岩性主要為黏質砂土,其下為砂、砂礫石、黏土等。
2.構造
礦區位於燕山台褶帶(Ⅱ)山海關台拱(Ⅲ)西南部,青龍河斷裂以東,隸屬司馬復式向斜東翼。在區域上本區褶皺雖頗為復雜,但由鑽探工程及磁測成果證實,礦區岩層、礦體卻顯現為一單斜構造,總體走向北北西,局部向北東或北西擺動;總體傾向西,傾角30°~50°,且具淺部較陡,深部緩的趨勢。據現有工程式控制制礦區尚未見具一定規模的斷裂構造。
3.岩漿岩
根據鑽探工程揭露,礦區內岩漿岩不發育,未見較大的侵入岩體,僅見小規模的中基性岩脈分布,其主要岩性為閃長玢岩,多為順層產出。
(三)礦體地質特徵
1.礦體規模、形態及產狀
根據2003年普查報告資料,礦體分布在南北長5.5km,東西寬1~2km,面積約10km2范圍內。礦區內分布南北兩個大礦帶共6個礦體,南礦帶有5個礦體,編號Ⅰ—Ⅴ;北礦帶1個礦體,編號為Ⅵ。按其規模Ⅱ礦體最大,其次為Ⅰ礦體,長度分別為3300m、3200m;其他礦體長度900~2700m。Ⅰ、Ⅱ礦體北端尖滅於8—16線間,南端在39線南。礦體走向及平面形態與磁異常曲線走勢基本吻合,平面上呈似「S」形,磁異常膨大地段礦層數多礦體厚度大,收縮地段礦層數少礦體厚度薄,尤以Ⅱ礦體表現的明顯(圖4—12)。
圖4—12 灤南縣馬城鐵礦礦體分布示意圖
礦體呈似層狀,透鏡體狀產出,且與圍岩產狀一致。礦體厚度變化較大,具有明顯的膨縮和分支復合現象。礦體基本上由2~6層礦組成,實際上也是個礦帶,單層礦厚度由數米至數十米,最厚達90m以上(23線CK96孔Ⅰ礦體)(圖4—13);礦帶厚度(含夾石,下同)由十幾米至150m以上(39線Ⅱ礦體)(圖4—14,(圖4—15)。
馬城鐵礦體延深大,以往鑽探工程主要控制Ⅰ、Ⅱ礦體,一般延深700~1100m,尚無尖滅之勢。因此,各礦體深部具有較大遠景。
根據普查報告資料:Ⅰ、Ⅱ礦體佔333資源量的95.7%,其中Ⅱ礦體佔75.7%;佔333+334總量的67.70%,其中Ⅱ礦體佔53.30%。各礦體資源量詳見表4—8。
圖4—13 灤南縣馬城鐵礦23勘探線剖面圖
圖4—14 灤南縣馬城鐵礦39勘探線剖面圖
圖4—15 灤南縣馬城鐵礦0勘探線剖面圖
表4—8 2003年普查報告各礦體資源量統計表
2.礦石特徵
(1)礦石的礦物成分及結構構造
礦石為磁(赤)鐵石英岩,礦物成分較簡單,礦石礦物主要為磁鐵礦或假象赤鐵礦,少量赤鐵礦;脈石礦物以石英為主,次為鐵鎂閃石,少量角閃石、透閃石等。
礦石多為細粒變晶結構,粒徑略大於司家營鐵礦。礦石構造主要為條紋、條帶構造,很少量呈緻密塊狀和片麻狀構造。緻密塊狀構造亦是富鐵礦的特徵。
(2)礦石類型及品位
礦石類型:按礦石中主要鐵礦物劃分,以磁鐵礦石為主,占總資源量的96%,赤鐵礦石僅佔4%;按礦石中主要脈石礦物劃分均為石英型鐵礦石。礦石工業類型均屬需選鐵礦石(貧礦),絕大多數為磁性鐵礦石。
礦石品位:礦石品位(TFe)較均勻,據普查報告參與資源量估算的1171件樣品統計,80%的樣品品位大於30%,其中30%~40%的佔54%,品位≥40%的佔26%。全區平均品位(TFe)為34.70%,其中磁鐵礦石品位34.69%、赤鐵礦石品位34.93%。從總體上看,礦體品位沿走向和傾斜方向變化均不大,亦未見有系統升高或降低的規律性變化。按礦帶統計南礦帶品位明顯高於北礦帶;按礦體統計Ⅰ礦體品位最高達36.16%,Ⅲ礦體最低30.58%;按礦石類型統計,赤鐵礦石略高於磁鐵礦石。各礦體品位詳見表4—8。富鐵礦石僅局部隅見,規模很小,最高品位TFe雖可達52.33%,但不具單獨開采價值。
(3)礦石氧化程度
根據鑽探工程式控制制,礦石氧化程度較低,赤鐵礦石主要在Ⅱ礦體個別鑽孔見到,且厚度不大。主要分布在基岩面以下40~60m地段,分布最低標高在-90~-100m,深部鑽孔基本上未見。
(4)礦石化學成分及可選性
礦石化學成分以Si、Fe、O為主。礦石SiO2平均質量分數48.35%,SiO2與TFe呈消長關系。礦石S質量分數平均0.21%,P質量分數為0.057%,為低硫低磷鐵礦石。礦石其他伴生有用組分鈦、錳、礬含量甚微,無綜合利用價值。該礦未做選礦試驗,鑒於礦石粒徑大於臨近的司家營鐵礦,因此,預計礦石選礦效果定會比司家營鐵礦好,特別是礦石絕大多數為磁鐵礦石,因此,屬易加工易選鐵礦石。
(四)磁異常特徵
該異常位於灤縣—灤南磁異常區司家營鐵礦區東5km處,該異常呈近南北向,長4000m,寬1500~1800m帶狀異常。異常北端走向為北北西向,整個異常長度達6000m左右,異常峰值近2000nT,異常規模較大。從異常形態分析,礦產資源中心分布於異常南部附近。
(五)礦床開采技術條件
礦區所處的水文地質單元,礦床開采技術條件基本上與司家營鐵礦南區相似,由於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第四系含水層厚度大,水量豐富;另外,礦區東臨灤河,因此,未來開采只適於地下開采。目前礦區水文地質工作程度低,尚未做專門水文地質工作,礦床開采技術條件有待進一步查明。特別是礦區內第四隔水層、基岩水文地質特徵,含水量的大小將直接影響礦山的未來開發利用。
(六)勘查類型及工業指標
1.礦床勘查類型
馬城鐵礦礦體走向長度一般大於1000m,傾斜延深大於500m,連續展布面積大於1km2,屬於大型鐵礦床。礦體呈似層狀、透鏡狀,間有夾石,沿走向、傾向具有明顯膨縮分支復合現象,礦體形態較為復雜。礦體產狀較穩定,呈單斜產出,斷裂構造不發育,礦床構造較簡單。礦石有用組分分布均勻,品位穩定。綜上所述,將該礦床劃為Ⅱ勘查類型。勘查工程間距採用:332資源量200m~250m×200m;333資源量400m×200m~400m×400m。
2.工業指標
鑒於馬城鐵礦與司家營鐵礦同屬沉積變質鐵礦床,且相距較近,成礦地質條件相似,故工業指標沿用司家營鐵礦的工業指標,即一般工業指標。
(七)礦床成因及遠景
根據礦區、礦體地質特徵,馬城鐵礦屬受變質硅鐵建造鐵礦床,亦稱鞍山式鐵礦床。
該礦為遷灤鐵礦成礦帶南部主要礦床,磁異常范圍大,礦體個數多、規模大,特別是Ⅰ、Ⅱ礦體長度已達3000餘m,厚度有的可達100m以上,延深可達1000m以上,因此,深部具有較大遠景。2008年勘查工作見礦良好。估算資源儲量達10×108t以上。
Ⅵ 山東朱崖式鐵礦
一、礦床概況
朱崖式鐵礦以山東省青州市店子鐵礦床為代表,屬風化淋濾型鐵礦床。查明鐵礦石量6620萬噸。褐鐵礦礦石TFe含量40%~55%,最高61.74%,平均45.52%(富礦49.92%,貧礦32.83%)。菱鐵礦礦石TFe最高含量30.74%,平均29.79%。伴生元素Mn0.8%~1.5%,最高3%;Ti、V微量,與鐵呈類質同像;S<0.2%;Cu0.03%~0.07%,最高0.1%;P<0.2%。
二、礦床地質特徵
(一)礦區成礦及控礦條件
山東青州店子鐵礦區地質圖如圖8-4所示。
圖8-4 山東青州店子鐵礦區地質略圖
1.地層
區內地層有上寒武統崮山組、長山組、鳳山組,下奧陶統冶里-亮甲山組,中奧陶統馬家溝組。與成礦有關的地層是上寒武統鳳山組和下奧陶統冶里-亮甲山組。
(1)上寒武統鳳山組
根據岩性分兩個岩性段。自下而上為:
一段:上部為條帶狀和竹葉狀灰岩,中部為紫色竹葉狀灰岩和泥岩。泥質偏高,不利於成礦。下部以條帶狀灰岩為主,中夾紫色竹葉狀灰岩和泥岩。厚度大於90 m。
二段:總厚120 m,從上到下分7個自然層:(1)微-細晶白雲岩、緻密塊狀灰岩,泥質含量偏高;(2)鏈條狀隱晶灰岩,為深灰色隱晶灰岩;(3)粒屑灰岩,粒屑-變粒屑結構,為以砂屑為主的灰岩;(4)條帶狀灰岩,為隱晶-微晶結構的竹葉狀灰岩,泥質含量高;(5)花斑狀灰岩,由隱晶-微晶方解石組成的高鈣灰岩,是最主要的含礦層位;(6)白雲岩,含白雲石90%以上,多被礦化;(7)條帶狀粒屑白雲質灰岩,由白雲石和方解石組成,含粒屑超過50%,在構造有利部位,也可富集成礦。
(2)下奧陶統冶里-亮甲山組
總厚70 m。下部為褐黃色-淺肉紅色厚層含泥質白雲岩,上部為灰白-淺紅色白雲質灰岩,含燧石結核及燧石條帶,礦化強,為含礦層位。
2.構造
礦區位於淄河斷裂帶北段,以斷裂構造為主。與成礦有關的構造有NNE向、近SN向和NEE向3組。
1)NNE向斷裂:以F9為代表的淄河主幹斷裂長數十千米,走向20°~30°,呈舒緩波狀,傾向SE,傾角80°以上,寬20~60 m,東盤上升,西盤下降,垂直斷距120~270 m,為高角度逆沖斷層。經多次先張後扭活動,產生了大量的層間破碎,為礦液充填、沉積提供了良好的空間。
2)近SN向斷裂:在礦區東側,長1200 m,走向5°~10°,傾向NW,傾角80°左右。該斷裂在深部限制了儲礦構造向東發展,使礦化終止其附近。
3)NEE向斷裂:走向55°~70°,傾向NW,傾角80°以上,呈舒緩波狀,也是重要的含礦構造。
3.岩漿岩
岩漿岩不發育,只有呈岩床產出的輝石閃長岩、含輝石閃長玢岩、黑雲母閃長岩、閃長岩、閃長玢岩和呈脈狀產出的拉輝煌斑岩、雲斜煌岩、雲煌岩、閃長岩等。以輝石閃長岩、閃長岩和拉輝煌斑岩最常見。
(二)礦體特徵
礦體剖面如圖8-5所示。店子鐵礦床全部由隱伏的礦體組成,沿NNE向展布,總長3500 m,寬300~1500 m。以F9斷裂為界,分為斷東、斷西兩大部分,斷東10個礦體,斷西1個礦體。礦體主要呈似層狀,局部呈扁豆狀,其形態受斷裂構造和層間構造控制,寒武系鳳山組為主要賦礦層位,僅有個別小礦體賦存於奧陶系三山子組中。礦體走向與F9斷裂的走向(20°)一致,傾向NW。
斷裂以東礦帶總厚數米至240 m不等,礦帶內各礦體平行重疊出現,垂直間隔6~80 m。礦帶內各礦體厚度一般在數米至數十米之間,最大厚度105 m。斷裂西側為單一礦體,厚度一般10 m左右,最大厚度40餘米。礦體最厚地段分布在礦區南部F9東側,遠離F9礦體厚度逐漸變薄,直至尖滅。
斷裂以東礦體主要由褐鐵礦礦石組成,次為菱鐵礦石。菱鐵礦礦石主要分布在12線以南,處於礦帶的下部,Ⅴ礦體下部和Ⅷ、Ⅸ、Ⅹ礦體基本由菱鐵礦礦石組成,其他礦體也有少量菱鐵礦出現。斷裂以西礦體則全由褐鐵礦礦石組成。
(三)礦石特徵
礦區內礦石分為褐鐵礦礦石和菱鐵礦礦石兩個基本類型。
褐鐵礦礦石的礦物成分:礦石礦物主要為褐鐵礦、針鐵礦;其次為纖鐵礦、赤鐵礦、水赤鐵礦;少量軟錳礦-黝錳礦、硬錳礦、鏡鐵礦、黃鐵礦、黃銅礦以及磁鐵礦、銳鈦礦等。其中,褐鐵礦、針鐵礦是主要的礦石礦物。脈石礦物主要為方解石、白雲石、石英;少量為重晶石、泥質物以及橄欖石、黑雲母、透輝石、陽起石、磷灰石、碳硅石、鋯石等。
圖8-5 店子鐵礦勘探線剖面圖
菱鐵礦礦石的礦物成分:礦石礦物由菱鐵礦、黃鐵礦、黃銅礦、鏡鐵礦及磁鐵礦組成;脈石礦物有石英、鐵白雲石、綠泥石、重晶石,其次是黑雲母、透輝石、碳硅石、磷灰石、鋯石等。
褐鐵礦礦石的結構有網格狀、膠狀和土狀;菱鐵礦礦石為中-細粒變晶結構。
按結構構造特點,褐鐵礦礦石又可分為緻密塊狀、蜂窩狀、粉粒狀、條帶狀、葡萄狀、網格狀等構造類型。其中,以緻密塊狀、蜂窩狀、粉粒狀、網格狀幾種礦石較普遍,是組成褐鐵礦礦體的主要礦石類型,緻密塊狀、蜂窩狀和粉粒狀礦石為富礦礦石類型;網格狀屬貧礦礦石類型。
菱鐵礦礦石分為粗粒菱鐵礦礦石和細粒菱鐵礦礦石兩種。菱鐵礦礦體主要由前者組成,後者極少見,均分布於礦體邊部。
褐鐵礦和菱鐵礦的過渡類型礦石數量不多,但也常見。
(四)圍岩蝕變
圍岩蝕變有碳酸鹽化、褐鐵礦化、硅化、重晶石化、黃鐵礦化、黃銅礦化、鏡鐵礦化及岩石的褪色現象等。
三、礦床成因及成礦模式
目前對朱崖式鐵礦的成因存有多種認識,這些認識的相同之處是都肯定了斷裂對成礦、控礦的重要作用,不同之處在於對礦質的來源存在爭議。
根據店子鐵礦床褐鐵礦與菱鐵礦的相互依存關系,含礦熱液的交代作用及穩定同位素測定資料,可以認為:中低溫含礦熱液的充填交代作用形成以菱鐵礦為主的礦床基礎,後經氧化淋濾作用改造,最終形成具有新的結構構造特徵的以褐鐵礦為主體的工業礦床,其成因應定為現代風化沉積型鐵礦床,即風化淋濾型鐵礦床。其成礦過程大致經歷了如下兩個階段(圖8-6)。
1.菱鐵礦成礦階段
位於地殼深部的中基性、鹼性超基性岩漿,因分異作用派生出含礦熱液,礦液沿構造帶運移擴散;沿途攜帶和溶解了各層位中的有用組分,在構造繼承性活動的驅動下,以中低溫狀態充填於不同圍岩的容礦構造部位,形成以充填和交代作用為主的似層狀菱鐵礦體。
(1)鐵質來源
下古生界地層,特別是店子鐵礦的成礦圍岩Fe含量很少,僅為千分之幾,應視為有利礦液交代的外部條件,或僅能提供部分鐵質,而不能視之為礦源之本,含礦熱液才是鐵礦的主要來源。根據店子鐵礦床菱鐵礦中氧同位素測定結果,δ18O為9.03‰~11.16‰,礦體圍岩(石灰岩、白雲岩)δ18O為16.38‰~25.06‰,可見菱鐵礦與圍岩氧的來源不同,推測菱鐵礦中的氧與含礦熱液有關。菱鐵礦碳同位素測定δ13C為-2.03‰~-8.4‰,與岩漿成因的碳酸岩δ13C值(-5.0‰~-8.0‰)相當,說明菱鐵礦是岩漿熱液的產物。硫化物δ34S為6.4‰~16.8‰,也顯示出岩漿熱液硫的特徵。礦區菱鐵礦為半自熔性礦石,SiO2含量在10%~20%之間,明顯高於未礦化的圍岩及沉積型菱鐵礦。菱鐵礦SiO2含量高是含礦熱液交代作用的結果,同時也說明Fe和S都來源於深部的含礦熱液。
(2)成礦物理化學條件
圖8-6 朱崖式鐵礦成礦模式圖
菱鐵礦內氣液包裹體的均一溫度為180~250℃,顯示熱液成礦特徵。另外,菱鐵礦中石英脈、重晶石脈均為典型的中低溫熱液礦物,它們與菱鐵礦的形成溫度是一致的。
菱鐵礦的上述特徵說明,菱鐵礦是中低溫熱液充填交代成因,在相對封閉的條件下及pH和Eh值較低的環境中生成,含礦熱液來自於深部的中基性、鹼性超基性岩漿。
2.褐鐵礦成礦階段
褐鐵礦是店子鐵礦床的主體,褐鐵礦主要由菱鐵礦經風化淋濾作用改造而成,少數為接續菱鐵礦的成礦過程直接形成。在菱鐵礦成礦的晚期階段,由於構造活動的進一步發展,環境相對開放,Eh值增高,另外伴隨礦液上升,不斷吸收圍岩中的鹼性成分,促使溶液由酸性向鹼性轉變。隨氧化條件的改變,二價鐵轉化為三價鐵,而鹼性介質又加速其沉澱,直接形成褐鐵礦。
但就整體而言,大部分褐鐵礦是菱鐵礦的表生氧化產物。店子鐵礦床中的褐鐵礦體多位於菱鐵礦體之上,有的同一礦層上部為褐鐵礦,下部為菱鐵礦,二者之間為一種過渡關系。上述情況的產生與礦區氧化界面有關,即氧化界面以下為菱鐵礦,氧化界面以上為褐鐵礦。店子礦區的氧化界面深度400 m±(標高-240 m±),個別淺部殘存的菱鐵礦體是因處於相對封閉的環境未被充分氧化的結果。氧化作用不僅使礦石類型發生改變,而且由於其他來源的鐵質的加入,擴大了礦床規模,提高了礦石品位。隨著菱鐵礦向褐鐵礦的改變,礦石的結構及礦石品位亦發生變化。初期階段褐鐵礦沿菱鐵礦的裂隙解理進行交代,形成網格狀構造;褐鐵礦進一步發育,形成密集網格狀,菱鐵礦則作為交代殘餘存在;伴隨著淋濾作用,其他碳酸鹽包體逐漸流失,形成網格或蜂窩狀空間,之後,隨著殘余礦液的上升,及不斷進行的淋濾作用,礦質沉澱後冷卻速度加快,充填網格或蜂窩狀空間,形成緻密狀礦石,其邊部和較大空洞的內壁則出現膠狀、葡萄狀、鍾乳狀等構造。
在成礦作用的末期,普遍出現碳酸鹽化,形成鐵白石、鐵方解石、方解石細脈和網脈。有的充填原礦石之空洞,形成杏仁狀構造。
Ⅶ (八)其他類型鐵礦床
這里指的主要是在成因上爭論較多,目前尚難以確定的鐵礦床,如內蒙古白雲鄂博和海南石碌鐵礦床等,因此暫把它們列入其他類型鐵礦床范疇。
1.白雲鄂博鐵礦床
白雲鄂博鐵礦床位於內蒙古包頭以北,是我國巨大的鐵-稀土(鈮)礦床,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輕稀土礦床,鐵礦儲量也為超大型(14.68億噸)。礦床在大地構造上位於中朝地台的內蒙古地軸北緣,北與內蒙古優地槽造山帶相鄰。
礦床產於中元古代早期白雲鄂博群中,後者主要由石英岩-板岩、千枚岩和白雲岩等組成一套淺海相碎屑岩建造,在區內構成走向近東西的復向斜。白雲向斜是一個次一級的復向斜,其核部由黑色富鉀板岩組成,兩翼為白雲岩。本區的鐵、稀土、鈮礦化主要分布於此向斜內。
區內侵入岩發育,大多分布在南部,包括輝長岩、輝長-閃長岩、黑雲母花崗岩等。黑雲母花崗岩按其化學成分,屬鈣鹼性和鹼性花崗岩的中間成分,其同位素年齡值為255~264Ma,屬海西期產物。
鐵(稀土)礦體呈似層狀、透鏡狀產於白雲岩中,含礦帶東西向16km,南北寬1~2km。整個礦區可分為3個礦段,即東礦、主礦和西礦。
根據組成礦石的脈石礦物和含鐵礦物的種類不同,可劃分出6種主要鐵礦石類型:螢石-鈉輝石-鈉閃石-磁鐵礦及赤鐵礦型、螢石-赤鐵礦及磁鐵礦型、鈉輝石-磁鐵礦型、鈉閃石磁鐵礦型、白雲石-磁鐵礦及菱鐵礦型、黑雲母-磁鐵礦型。另外還有鈉輝石型、白雲石型、透輝石型和黑雲母型鈮、稀土礦石。在這些礦石中,磁鐵礦和赤鐵礦只佔次要地位。
礦區內交代現象十分普遍,蝕變作用主要可分為4個階段:
1)鎂夕卡岩階段:見於礦區東部黑雲母花崗岩和白雲岩接觸帶。所見礦物有透輝石、金雲母、硅鎂石、透閃石、螢石、磁鐵礦、鈰磷灰石、方釷石、獨居石、褐簾石、硅鈦鈰礦、燒綠石和鈮鈣礦等。
2)早期鈉、氟交代階段:在東礦、主礦和西礦段廣泛發育,主要表現為鈉閃石化、黑雲母化和螢石化,伴生鈉閃石型、白雲石型、螢石型和黑雲母型等鈮、稀土、鐵礦化。
3)晚期鈉、氟交代階段:主要發育在主礦和東礦段,並疊加在早期鈉、氟交代產物之上,形成鈉輝石型鈮和稀土鐵礦石、鈉閃石型鈮和稀土礦石及條帶狀螢石型鈮和稀土鐵礦石。
4)晚期脈狀礦化蝕變階段:形成各種交代細脈,所見礦物有鈉閃石、鈉輝石、石英、鈉長石、螢石、方解石、重晶石、黃鐵礦、易解石、包頭礦、氟碳鈣鈰礦、黃河礦和金綠寶石等。
礦石含鐵品位TFe為31%~36%,平均為34.01%,富礦品位TFe為45%~55%,含TR2O32%~8%,(Nb,Ta)2O5為0.05%~0.1%,P為0.3%~1%,F為2%~10%。
關於礦床成因,目前分歧較大,主要有以下幾種認識:①特種高溫熱液交代成因;②沉積變質-熱液交代成因;③碳酸鹽岩漿侵入成因;④含稀有金屬碳酸岩漿的火山-沉積成因等。
2.石碌鐵礦
海南石碌鐵礦是聞名全國的大型富鐵礦礦床,是煉鋼礦石的生產基地。礦床位於華南造山系南緣、海南隆起的西北部。含礦地層為新元古界[(975±8.6)Ma]石碌群,為一套淺變質具類復理式沉積特徵的板岩-千枚岩、變粉砂岩、石英岩、白雲質大理岩。由於附近有晚海西期(249Ma)花崗岩產出,因此又遭受了接觸變質(交代)作用,形成透輝石-透閃石夕卡岩和石榴子石夕卡岩等。
圖2-10 海南石碌鐵礦8a線剖面圖
礦體呈似層狀主要產於軸向近東西的向斜軸部(圖2-10)。銅鈷礦體產於鐵礦體下部。鐵礦石主要由鱗片狀赤鐵礦和石英組成,含微量磁鐵礦,局部見菱鐵礦。銅鈷礦體的礦石礦物主要為黃銅礦、黃鐵礦、含鈷黃鐵礦、含鈷磁黃鐵礦、輝鈷礦等。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透輝石、透閃石、石榴子石、重晶石和方解石等。
鐵礦石平均品位TFe達51.15%;銅鈷礦石Cu平均為1.58%,Co為0.307%。銅鈷礦中還伴生Ag、Ni等有益元素。礦石構造,富礦以片狀構造為主,貧礦以塊狀、條帶狀為主,次為角礫狀。
關於礦床的成因,20世紀50年代大都認為是夕卡岩型,70年代初,沉積變質成因觀點占優勢,但也有人認為是火山-沉積鐵礦或是沉積變質熱液加富等。筆者曾到石碌鐵礦作過短期考察,也曾對原蘇聯克里沃羅克、庫爾斯克和我國鞍山、冀東、新余等地的前寒武紀沉積變質鐵礦進行過考察,認為石碌鐵礦與這些前寒武紀沉積變質鐵礦雖有某些相似之處,但異多於同,不好對比。因此,有關其成因值得進一步探討。
Ⅷ 15型絞車扒礦機怎麼拆裝
還是找一些專業的人員進行拆裝吧,因為這種情況下會比較的安全,不要隨時試試拆裝,不然的話可能會損壞裡面的一些零部件的。
Ⅸ 龐家堡沉積型鐵礦
1.礦床概況
龐家堡鐵礦區位於宣化市東部約44km 處,其西南距下花園煤礦約23km,宣化-龐家堡鐵路線和宣化-赤城公路由礦區通過。
龐家堡鐵礦的礦化帶長約12500m,厚約23.33m,貫穿全區,共4層鐵礦,連續礦化的有3層,合計厚約6.33m。礦層走向為NE40°~50°方向,傾向SE,傾角為25°~35°,與地層產狀一致,向南傾角變緩(圖2-20、21)。
圖2-20 張家口市龐家堡鐵礦區地質略圖
(據《中國鐵礦志》)
Chg—高於庄組白雲岩;Cht—團山子組白雲岩;Chch—串嶺溝組白雲岩;Chch—常州溝組白雲岩;γ—燕山期花崗岩;1—鐵礦體;2—實測斷裂;3—推斷斷裂
圖2-21 張家口市龐家堡典型礦床34勘探剖面圖
(據《中國鐵礦志》)
Q—第四系;Chg—高於庄組白雲岩;Chd—大紅峪組石英砂岩;Chch—串嶺溝組砂頁岩;Chc—常州溝組石英岩;1—鐵礦體;2—鑽孔位置
第一層:鮞狀赤鐵礦,該鐵礦層的頂部或底部有約0.47m 厚的菱鐵礦,呈層狀產出,長約12500m,厚約2.24m。
第二層:鮞狀、腎狀赤鐵礦,厚度約1.27m。
第三層:腎狀赤鐵礦,厚0.82m,礦體基本連續。
第四層:腎狀赤鐵礦,僅見於個別地段,呈似層狀產出。
第一層鐵礦的TFe品位約49.21%,第二層鐵礦的TFe品位約41.90%,第三層鐵礦的TFe品位約42.99%,全區平均品位約45.28%。
礦石類型以赤鐵礦為主,其次是磁鐵礦、菱鐵礦和褐鐵礦,偶有呈鮞狀的黃鐵礦存在。礦石構造可以分為鮞狀、腎狀及塊狀,鮞狀構造多見於礦帶上部,腎狀構造見於礦帶底部,礦帶中部鮞狀、腎狀兩種構造均有,而以鮞狀構造為主。礦石礦物有赤鐵礦、菱鐵礦、磁鐵礦、褐鐵礦、黃鐵礦等。
該礦是「宣龍式」鐵礦的主要礦床,成因類型屬元古代淺海沉積型鐵礦床。礦區包括下倉、田家窯壩口及龐家堡,是宣化鋼鐵公司礦石的原料基地之一。全區鐵礦累計探明儲量8317.1萬噸,其中A+B級3699.8萬噸,A+B+C級礦石7242.3萬噸(《中國鐵礦志》姚培慧等,1993)。
2.成礦地質背景及區域地球物理特徵
(1)成礦地質背景
大地構造上,本區屬燕山准地槽西北端,內蒙古台背斜的南緣,鐵礦富集地段與背斜邊緣平行。根據對元古宇的研究結果,可將燕山准地槽西北端劃分為次一級地質構造單位,稱其為「宣龍向斜」。
宣龍向斜的褶皺基底為在呂梁運動前即已經硬化的新太古界桑乾群,為變質火山-沉積建造,由黑雲斜長片麻岩、含石榴石黑雲斜長片麻岩、含石墨斜長變粒岩、大理岩、混合岩、石榴石斜長角閃岩和角閃透輝變粒岩等構成(圖2-22a)。長城系高於庄組以不整合關系蓋在基底之上,龐家堡附近厚度有1500 m以上。在高於庄組以上不整合有上侏羅統髫髻山組,厚度不一,以安山岩為主。區內有燕山期酸性岩漿岩侵入體,可分二期,一期為紅色粗粒花崗岩,在晚侏羅世以前侵入;二期為灰色黑雲母花崗岩,在晚侏羅世後期白堊紀前期侵入。前者臨近龐家堡礦區西端,使赤鐵礦還原成磁鐵礦。
(2)區域地球物理特徵
1:20萬航磁△T等值線平面圖(圖2-22d)上,龐家堡礦位於大范圍低緩平穩的背景場中出現的近EW 向展布的弱磁異常帶內,與近EW 向展布的似橢圓狀磁力高異常對應,異常強度為200~400nT。航磁化極處理結果(圖2-22e),局部異常更加突出,並整體向北移動,龐家堡鐵礦處於近EW 向展布的似橢圓狀磁力高異常的南側梯度帶上。
1:20萬布格重力異常圖上(圖2-22b),龐家堡鐵礦位於近EW 走向的平穩寬緩重力高異常北側梯度帶上;剩餘重力異常圖中(圖2-22c),龐家堡鐵礦則處於NW 走向的剩餘重力高異常帶與N W走向重力高異常帶的交匯部位。
3.礦床地質及局部地球物理異常特徵
(1)礦床地質
礦床產於宣化-後城向斜北翼,即從宣化的煙筒山向東經龐家堡、辛窯、大嶺堡至赤城以東,褶皺舒緩、寬闊。向斜構造主要由元古宇長城系構成,地層走向為NE50°方向,傾向SE,傾角250~35°,向南東傾角變緩。西端受花崗岩侵入和斷裂活動的影響,局部地層和礦層的走向、傾向都發生了變化。
長城系從下到上為常州溝組、串嶺溝組、團山子組、大紅峪組和高於庄組,鐵礦體主要賦存於常州溝組及串嶺溝組中。
常州溝組:主要為石英岩,厚約135m。下段為白色石英岩,其下部為中厚層細粒石英岩,底部常見斑點狀褐鐵礦;往上為紫色薄層含鐵砂質頁岩、砂岩及粉紅色石英岩、紫色薄層石英岩,見粗大交錯層及波痕;上段為白色石英岩。交錯層及波痕均較發育。
串嶺溝組:主要為頁岩,厚約70m。下段為含礦帶,由下而上為砂頁岩、含礦層和砂頁岩;上段為頁岩系,其下部為黑色緻密均一層理的炭質頁岩,頂部常夾薄層菱鐵礦,上部為灰綠色葉片狀隱蔽層理頁岩。
團山子組,岩性主要為白雲岩,厚約200m;大紅峪組,岩性主要為砂岩,厚約150m;高於庄組,岩性主要為白雲岩,厚約955m。
圖2-22 張家口市龐家堡沉積型鐵礦典型礦床所在區域地質礦產及物探剖析圖
a—地質礦產圖;b—布格重力異常圖;c—剩餘重力異常圖;d—航磁ΔT等值線平面圖;e—航磁ΔT化極等值平面圖;f—航磁ΔT化極垂向一階導數等值線平面圖
1—第四系;2—侏羅紀陸相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3—侏羅系中統含煤沉積碎屑岩及陸相中基性-中酸性火山碎屑岩;4—中元古界淺變質白雲岩及碎屑岩;5—太古宇—元古宇片麻岩、斜長角閃岩;6—太古宇英雲閃長質片麻岩;7—太古宇雜岩;8—太古宇二輝及黑雲斜長片麻岩、斜長角閃岩;9—太古宇二輝及黑雲斜長片麻岩;10—白堊紀花崗岩類;11—侏羅紀正長岩類;12—古元古代正長花崗岩類(註:地質圖原圖比例尺1:25萬,重磁數據比例尺1:20萬)
(2)局部地球物理特徵
1:10萬航磁△T等值線平面圖(圖2-23b)上,龐家堡鐵礦區位於大片升高磁場區中出現的、近EW 走向的局部升高磁異常的東端梯度陡變帶上,異常曲線較為寬緩,西部磁力高異常強度約為600nT,北側伴生明顯的負異常;礦區所在位置磁力高異常強度約為400nT,北側伴生負異常不明顯。航磁化極處理結果(圖2-23c),局部異常更加突出,並整體向北移動,礦區處在近EW 向展布的似橢圓狀磁力高異常的東端,南側有明顯負異常伴生。
圖2-23 張家口市龐家堡沉積型鐵礦典型礦床所在地區地質礦產及物探剖析圖
a—地質礦產圖;b—航磁△T等值線平面圖;c—航磁△T化極垂向一階導數等值線平面圖;d—航磁△T化極等值線平面圖
1—第四系;2—侏羅系白旗組並層;3—侏羅系髫髻山組;4—侏羅系門頭溝組;5—震旦系高於庄組;6—薊縣系霧迷山組;7—太古宇谷咀子組;8—太古宇單塔子群;9—黑雲母花崗岩;10—斑狀花崗岩;11—石英正長斑岩;12—石英正長斑岩;13—正長斑岩
4.岩(礦)石物性特徵
岩(礦)石磁性參數統計結果,磁化率平均值:含鐵礦砂質頁岩為11.21×10-5SI;太古宇變質岩為2611×10-5SI;砂岩為13.02×10-5SI;石英岩為0.22×10-5SI;白雲岩為3.75×10-5SI;花崗岩為554×10-SI。
岩(礦)石密度參數統計結果,平均密度:褐鐵礦為4.5g/cm3;太古宇變質岩為2.67g/cm3;砂岩為2.64g/cm3;石英岩為2.70g/cm3;白雲岩為2.80g/cm3;花崗岩為2.54g/cm3。
物性統計結果表明,龐家堡宣龍式鐵礦及長城系的磁化率值比太古宇變質岩的磁化率值低,在磁場中多表現為負磁場或弱緩低磁異常,大片高磁異常場多為太古宇變質岩的反應;龐家堡宣龍式鐵礦及長城系的密度值比太古宙變質岩的密度值高,重力場中多表現為局部重力高異常。
5.鐵礦找礦標志
地質標志:
(1)太古宇變質岩為龐家堡鐵礦的礦源層,可以作為間接找礦標志。
(2)長城系常州溝組及串嶺溝組為主要賦礦圍岩,可以作為重要的找礦標志。
重磁異常標志:
(1)重、磁同高的局部異常或局部重力高異常(磁異常不明顯),可以作為重要的找礦標志。
(2)航磁區域背景為負磁場,而區域背景上疊加的重、磁同高帶狀大異常,通常反映古老變質岩,也可作為間接找礦標志(指示礦源層)。
Ⅹ 模型三 玢岩型鐵礦床找礦模型
一、概 述
玢岩型鐵礦是產在富鈉質的輝石玄武安山玢岩 - 輝長閃長玢岩和閃長玢岩內或接觸帶中的鐵礦床。典型礦床產於中國南京—蕪湖地區的中生代陸相火山岩斷陷盆地中,同偏鹼性的玄武安山質岩漿的火成侵入活動有密切關系。玢岩鐵礦成礦型式劃分如表 1 所示。
表 1 玢岩型鐵礦成礦型式劃分
圖 6 中國寧蕪白象山鐵礦床 5 線磁異常剖面圖
圖 7 中國寧蕪姑山式鐵礦床 0 線重磁異常剖面圖
8) 重力歸一化總梯度,其最大值大於 3. 06 時,異常多為礦體引起,而正梯度異常中心對應著礦體的重心位置,半極值的寬度對應著礦體水平方向的延伸。
9) 視磁化強度異常,若強度相當高,則多是磁性鐵礦引起。
10) 電測深異常,礦體對應的是低阻,高阻與低阻間出現的梯度帶異常,對應的往往是接觸帶與礦體。
B. 間接地球物理找礦標志
1) 重力高與重力低之間,平面上出現明顯的梯度帶,而且有一定的延伸,則反映的往往是斷裂帶或接觸帶。
2) 磁異常呈線狀或串珠狀分布,或者地磁航磁成線狀的負異常,可以推測有斷裂帶存在。
3) 磁異常沿走向明顯錯位,錯位往往是橫向斷裂的反映。
4) 有一定走向長度的重力高異常,往往對應著正向構造單元,如背斜或岩體隆起等,重力低對應著負向構造單元,如向斜凹陷等。
5) 頻率測深等值線成直立或傾斜的線狀分布,則異常往往是斷層引起。
6) 線狀磁異常產生原因,是斷層中侵入的磁性岩體引起,孤立的磁異常中間梯度緩,邊部梯度陡,並有一定強度的視磁化強度異常,則異常是岩體引起。
7) 磁異常大范圍內較亂,異常有正有負,其場值高低不等,作上延數字處理後異常消失,則異常為火山岩引起; 若異常不消失,而其形狀變規則,梯度變得圓滑,則異常為岩體引起。
8) 在一個大而低緩的磁異常邊部,有成環狀分布、走向變化的局部異常,對應的是岩體與圍岩的接觸帶。
9) 環狀、連環或環套環的遙感影像可指示出火山機構和成帶成群的礦床。
( 3) 地球化學找礦標志
寧蕪地區地球化學面上工作對找鐵礦意義不大,所以沒有系統做化探工作,僅在馬鞍山東部丹博地區作過零星 1∶ 1 萬岩石化探,局部有 Cu、Au 異常顯示。
( 4) 主要勘查方法
首先通過 1∶ 1 萬 ~1∶ 2000 的地質測量,全面、系統查清區內的地層、構造、岩漿岩的分布和特徵,它們之間的關系,以及與成礦的關系,並通過地層學、岩石學、礦床學、礦物學、構造學等進而了解其成礦條件和礦化特徵,評估找礦遠景,為進一步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在航測基礎上,開展 1∶ 1 萬 ~1∶ 5000 的高精度磁測掃面,確定異常形態與分布范圍,為探礦工程布置提供依據。配合同比例尺磁測的重力測量,重磁同步,為進一步工作提供充分的科學依據。如工作區構造復雜、礦體埋藏較深,應做電、磁剖面測量、測深等工作。三分量磁電測井,是發現深部旁側異常和礦體的有效方法。特別是物探異常驗證鑽孔,最好每孔都進行此項工作。加強深部找礦的綜合技術方法的研究,包括地震、CR 法、激電測深等技術。
鑽探是尋找隱伏礦體、查明礦體形態、產狀的主要手段,也是驗證各種異常的重要方法。隨著新一輪和深部找礦的深入,鑽探技術不斷更新改進,鑽探愈加顯得重要。寧蕪地區覆蓋面大,要打開局面取得新的突破,沒有鑽探是絕對不可能的。
( 趙雲佳 高道明 洪東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