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冷機中燒結礦的模擬
㈠ 研究燒結礦的看哪些期刊
燒結礦
屬於冶金類,一般如《
燒結球團
》,《
鋼鐵
》,《
中國冶金
》,《
鞍鋼技術
》,《
寶鋼技術
》,冶金類大學的學報等等。
㈡ 燒結礦的利用系數是什麼
燒結的
利用系數
是衡量燒結生產產能的一個重要指標,是指單位有效抽風面積每小時燒結礦的產量,即台時產量÷有效抽風面積,單位是噸/平米
小時。
在實際生產中,即使同一類型相同抽風面積的
燒結機
,其利用系數指標也不盡相同,主要其風機
欄板高度等因素的影響,所以這個指標仍在討論是否改進的過程中。
㈢ 燒結的主要應用
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鐵礦粉造塊工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970以前,我國燒結機的機型都在75m2以下。70年代以後,特別是1985年寶鋼從日本引進的450m2大型燒結機投產以及依靠和組織國內的燒結廠設計、生產製造了130 m2燒結機、抽風環式冷卻機和相應的20多種配套設備,使我國燒結機的大型化上了一個台階。在此期間,進行了燒結礦冷卻(振動式冷卻和盤式冷卻)及加設鋪底料的攻關,同時在全國燒結廠推廣生產高鹼度燒結礦和厚料層燒結技術。1958年「大煉鋼鐵」時期,在鐵礦山 比較集中的龍岩地區,開始發展鼓風土燒結,俗稱「平地吹」。1968年3月,三鋼 第一台18平方米燒結機動工興建。1970年4月,建成投產。現代燒結生產是將鐵礦粉、熔劑、燃料、代用品及返礦按一定比例組成混合料,配以適當的水,經混合及造球後,在抽風燒結機的台車上自上而下進行燒結。整個燒結料層(600mm~700mm)可分為:燒結礦層、燃燒層、預熱層和冷卻層。從1989年至2007年,我國燒結行業迅速發展,大量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陸續推出。我國己跨入世界燒結行業的先進行列。其發展情況和相關成就如下
(1)自1978年馬鋼冷燒技術攻關成功後,「六五」 、「七五」期間一批重點企業和地方骨幹企業基本完成熱燒改冷燒工藝。相當部分企業建成並使用原料中和混勻料場,絕大部分廠家實現了自動化配料、混合機強化制粒、偏析布料、冷卻篩分、整粒技術及鋪底料技術等。
(2) 「七五」、 「八五」以來,在傳統燒結工藝基礎上發展了一批新工藝和新技術,並在國內各大鋼鐵企業推廣應用,如高鹼度燒結技術、球團燒結技術、小球團燒結技術、低溫燒結技術、低硅燒結技術等。
(3)設備大型化和自動化。20世紀70年代初以前,我國最大燒結機為75m2,80年代初,我國在寶鋼引進了450m2的大型燒結機及其配套設備,同時引進了燒結機的製造技術。至2007年,我國已先後在寶鋼、鞍鋼、武鋼等地建成了180 m2的燒結機及其配套設施72台套。燒結面積總計達到221216 m2,燒結機單台平均面積為295 m2。我國自1989年以後投產的大中型燒結機的工藝技術裝備和自動化水平得到提高,實現了較為完善的過程檢測和控制,並採用計算機控制系統對生產過程自動進行操作、監視、控制及生產管理。
(4)燒結生產指標及產品質量的提高。我國燒結礦質量明顯提高,燒結工序能耗大幅度降低,1986年至2007年期間,我國燒結行業得到了更進一步的發展,主要體現在:設計和製造了大型燒結機成套設備;大中型企業建成了綜合原料場,使燒結原料中的化學成分穩定;大量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得到開發(直拖式自動重量配料設備、各種燒結增效節能添加劑、燃料分加、小球燒結、各種形式預熱燒結混合料、新型節能點火保溫爐、高鐵低硅燒結、超厚料層燒結等)。我國燒結礦質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國內如寶鋼、武鋼四燒、濟鋼等發展較先進的企業已將燒結礦FeO含量控制在7%左右。不少燒結廠燒結礦FeO含量為8%~10%、TFe達到57%~60%、SiO2含量降到4.5%~5%,實現了低硅燒結;ISO轉鼓強度為79%~83%。
我國的鋼鐵企業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但是國內和國際競爭激烈,同樣燒結廠也面臨市場經濟調節。當前急待解決的問題是提高燒結礦的質量;燒結生產發展趨勢是逐步實現燒結機的大型化;採用原料混勻技術,提高燒結的精料水平;提高自動化水平和生成率,努力降低燒結礦的成本;加強環保治理;加速增加球團礦用量,改善我國高爐的爐料結構;採用小球燒結工藝,進一步強化燒結生產;繼續對老舊設備進行改造更新;堅持生產高鹼度燒結礦;充分利用國內國外的鐵礦資源;調整和改善燒結生產布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清潔式工廠。
㈣ 燒結礦 質量檢驗標准
評價燒結礦的質量指標主要有:化學成分及其穩定性、粒度組成與篩分指數、轉鼓強度、落下強度、低溫還原粉化性、還原性、軟熔性等。
1、化學成分
化學成分主要檢測:TFe,FeO,CaO,SiO2,MgO,Al2O3,MnO,TiO2,S,P等,要求有效成份高,脈石成份低,有害雜質(P、S等)少。
2、穩定性
根據《我國優質貼燒結礦的技術指標》(YB/T-006-91),TFe≥54%,允許波動±0.4%;FeO<10%,允許波動±0.5%;鹼度R(CaO/SiO2)≥1.6,允許波動±0.05;S<0.04%。
3、篩分指數
取100Kg試樣,等分為5份,用篩孔為5X5的搖篩,往復搖動10次,以<5mm出量計算篩分指數:C=(100-A)/100*100%,其中C為篩分指數,A為大於5mm粒級的量。
(4)環冷機中燒結礦的模擬擴展閱讀:
燒結礦交貨時試驗程序
試樣可以適用交貨時的試樣,或者是孜然乾燥的試樣,也可以是爐子乾燥的試樣,爐子乾燥的試樣需要在105±5℃下乾燥至恆重。乾燥試樣需要冷卻至常溫後才能進行試驗。將乾的容器稱量,記下其質量為m。稱量准確到0.2kg。
將這種交貨的試樣、自然乾燥的試樣或乾燥爐乾燥好的試樣裝填容器,裝料時對於容積為0.05 m的使用50號取樣鏟,對於容積為0.01 m的使用10號取樣鏟。卸料高度(距容積內料面高度)保持50mm左右。裝卸時應小心操作,避免發生料的偏析.當裝料已滿,並有溢流時,使用一根直尺刮平斜面。
將裝滿試樣的容器移至磅秤上,但不要造成試樣的散落和損失,稱出其質量為m,稱量准確到0.2kg。使用同一容器,用另外的試樣再做一次容積密度試驗。
㈤ 燒結礦莫氏硬度
高效復合圓錐破碎機目前已形成動錐底部直徑從60 mm到2200 mm等10 種規格的產品。
某礦業公司擬採用高效復合圓錐破碎機加工高鋁礬土燒結礦,要求的產品粒度分為3 個粒級: 0一1 , 1 一 3 , 3一 5 m m 。
經1 6 0 0 ℃以 上高溫燒結而 成的 高鋁礬土燒結礦莫氏 硬度達到9 級, 密度為3 . 6 g / c m 3 ,。
質地十分緻密,國內用對輥破碎機和錘式破碎機破碎高鋁礬土燒結礦, 效果很不理想, 輥面和錘磨損太快,更換頻繁,生產效率很低。
莫氏硬度是表示礦物硬度的一種標准,又稱摩氏硬度。1822年由德國礦物學家腓特烈·摩斯(Frederich Mohs)首先提出。是在礦物學或寶石學中使用的標准。
莫氏硬度是用刻痕法將棱錐形金剛鑽針刻劃所測試礦物的表面,並測量劃痕的深度,該劃痕的深度就是莫氏硬度,以符號HM表示。也用於表示其它物料的硬度。
莫斯硬度應用劃痕法將棱錐形金剛鑽針刻劃所試礦物的表面而發生劃痕,習慣上礦物學或寶石學上都是用莫氏硬度。
用測得的劃痕的深度分十級來表示硬度(刻劃法):滑石(talc)1(硬度最小),石膏(gypsum)2,方解石(calcite)3,螢石(fluorite)4,磷灰石(apatite)5,正長石(feldspar;orthoclase;periclase)6,石英(quartz)7,黃玉(topaz)8,剛玉(corunm)9,金剛石(diamond)10。被測礦物的硬度是與莫氏硬度計中標准礦物互相刻劃比較來確定。此方法的測值雖然較粗略,但方便實用。常用以測定天然礦物的硬度。
硬度值並非絕對硬度值,而是按硬度的順序表示的值。
應用時作刻劃比較確定硬度。如某礦物能將方解石刻出劃痕,而不能刻螢石,則其莫氏硬度為3~4,其他類推。莫氏硬度僅為相對硬度,比較粗略。水滑石的硬度為1,金剛石為10,剛玉為9,但經顯微硬度計測得的絕對硬度,金剛石為滑石的4192倍,剛玉為滑石的442倍。莫氏硬度應用方便,野外作業時常採用。如指甲硬度約2.5,銅幣為3.5-4,鋼刀為5.5,玻璃為6.5。
㈥ 燒結礦在煉鐵中起什麼作用
燒結(高爐煉鐵的步驟之一)
燒結是把粉狀物料轉變為緻密體,是一個傳統的工藝過程。人們很早就利用這個工藝來生產陶瓷、粉末冶金、耐火材料、超高溫材料等。一般來說,粉體經過成型後,通過燒結得到的緻密體是一種多晶材料,其顯微結構由晶體、玻璃體和氣孔組成。燒結過程直接影響顯微結構中的晶粒尺寸、氣孔尺寸及晶界形狀和分布。無機材料的性能不僅與材料組成(化學組成與礦物組成)有關,還與材料的顯微結構有密切的關系。
㈦ 燒結礦中的MgO合理質是多少
暈 1.9 ~~2.1 看你們AL2O3高不高,你們硅多少?
我們硅5~6已經算比較高了。 氧化鎂超高對燒結礦強度有影響
你們轉鼓 小粒級-5mm 內外返礦 不低吧
㈧ 燒結環冷機產生的煙氣學名叫什麼
1996年鋼鐵工業二氧化硫(SO2) 排放量為97.8萬t,佔全國工業SO2排放量的7. 5%,僅次於電力、煤氣、熱水的生產供應業和化工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居第3位。燒結工藝過程產生的SO2排放量約占鋼鐵年排放量40%~60%,控制燒結機生產過程O2的排放,是鋼鐵SO2污染控制的重點。隨著燒結礦產量大幅度增加和燒結機的大型化發展, 單機廢氣量和SO2排放量隨之增大,控制燒結機煙氣SO2污染勢在必行。國外已投巨資對此進行治理,甚至關閉了燒結廠。目前我國在燒結煙氣SO2脫除方面基本上還處於空白,僅有幾個小型燒結廠上了脫硫除塵器設施,而以燒結礦為主要原料的煉鐵生產又不允許大量關閉燒結廠。因此,對燒結煙氣進行脫除處理是滿足今後日益嚴格的環保要求的唯一選擇。的關鍵是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開發應用適合我國燒結特點的先進脫硫除塵設備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