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PS礦機
㈠ 1pps+tod 是什麼
秒脈沖+天時間 。是時間信號的輸出規定。是具體的tod協議。
㈡ 1pps 10MHz之間的關系
pps意思是每秒的脈沖數,是pulse per second 的縮寫。1pps 10MHz10表示的應該是每秒產生10的6次方個脈沖。
㈢ 怎麼用GPS的秒脈沖(1PPS)來同步RTC的時間
串口解析GPS輸出報文NEMA0183,檢測到3D定位後,得到UTC時間;
等待下一個PPS到來,解析到的UTC時間整秒加一即為當前時間;
UTC時間轉為當地時間;
㈣ 1PPS秒沖的脈沖寬度是多少,是否包含毫秒級的脈沖
1PPS秒脈沖只是定義了脈沖的周期是一秒一次,並沒有規定脈沖有效值是高電平還是低電平、以及脈沖的寬度,所以任意小於1秒寬度的 脈沖都是可以的,包括毫秒級甚至納秒級的都可以。
㈤ 1pps 什麼意思
說的簡單一點就是1秒一次
㈥ 比特幣挖機如何挖到比特幣
一、挖礦原理
最初的時候,我們用電腦CPU就可以挖到比特幣,比特幣的創始人中本聰就是用他的電腦CPU挖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創世區塊。然而,CPU挖礦的時代早已過去,現在的比特幣挖礦是ASIC挖礦和大規模集群挖礦的時代。
回顧挖礦歷史,比特幣挖礦總共經歷了以下五個時代:
CPU挖礦→GPU挖礦→FPGA挖礦→ASIC挖礦→大規模集群挖礦
挖礦晶元更新換代的同時,帶來的挖礦速度的變化是:
CPU(20MHash/s)→GPU(400MHash/s)→FPGA(25GHash/s)→ASIC(3.5THash/s)→大規模集群挖礦(3.5THash/s*X)
挖礦速度,專業的說法叫算力,就是計算機每秒產生hash碰撞的能力。也就是說,我們手裡的礦機每秒能做多少次hash碰撞,就是算力。算力就是挖比特幣的能力,算力越高,挖得比特幣越多,回報越高。
在比特幣的世界裡,大約每10分鍾會記錄一個數據塊。所有的挖礦計算機都在嘗試打包這個數據塊提交,而最終成功生成這個數據塊的人,就可以得到一筆比特幣報酬。最初,大約每10分鍾就可以產生50個比特幣的比特幣報酬。但是該報酬每4年減半,現在每10分鍾比特幣網路就可以產生25個比特幣。
而要成功生成數據塊,就需要礦工需要找到那個有效的哈希值,而要得到正確的哈希值,沒有捷徑可以走,只能靠猜,猜的過程就是計算機隨機hash碰撞的過程,猜中了,你就得到了比特幣。
二、挖礦方法
1、挖礦方式:從一台礦機到大規模礦場
如果你開始嘗試挖礦,你需要准備一台礦機、一台能聯網的電腦、一個AUC、一個樹莓派、電源及各種連接線等。各種設備的連接順序為網線->樹莓派->MicroUSB線->AUC->4PIN連接線->礦機和電源。
圖3:礦場圖(成千上萬台礦機規模)
如今,抱一台礦機回家或者部署一個家庭小作坊挖礦(幾十台礦機)的中小曠工盈利空間非常有限,挖礦行業也正逐漸向有廉價電資源、有專業化部署能力的企業和團隊集中。
影響挖礦收益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礦機的性能和功耗、全網的算力和難度、礦場的部署和運維能力、有沒有廉價電的資源、以及幣價和政策的導向等等。目前優秀的礦企,他們擁有晶元研發的能力、大量的算力、專業的礦場部署和運營經驗等,在未來,資源、算力會越來越向這些礦企集中。
2、礦池
除了上面的裝備,你還需要一個必備的工具——礦池。礦池的作用是集合大量礦機算力,增大你得到比特幣的幾率,同時將你未來能得到的比特幣收益提前平均分配到你的賬戶里。
簡單的解釋如下:現在比特幣全網每10分鍾產生一個區塊,這個區塊包含25個比特幣。假設全球有1W人參與挖礦,那麼在這10分鍾內,只有1個幸運兒拿走了這25個比特幣,其它人則顆粒無收。而礦池的原理是大家組隊開采,並按約定的分配方式分配,使得礦工的比特幣收益趨於穩定,減少礦工的風險。在此以最常用的PPS分配方式為例,假設你的算力是10T,而整個礦池的算力是100T,你的算力占礦池算力的1/10,假設礦池一天能產生10個比特幣,那你每天就能拿到1個比特幣。
3、雲算力
在現實情況下,挖礦礦機常常供不應求,同時,礦機發貨需要很長的等待期。礦機安裝、調試、維護等流程非常復雜,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礦工們還要忍受礦機的噪音和熱量。對礦工來說,最大的成本還不是這些,是挖礦所消耗的高昂的電費,中小礦工的盈利空間越來越小甚至為負。
三、挖礦收益與風險
挖礦收益可以通過以下公式來計算:
挖礦收益=產生的比特幣*幣價-礦機成本-電費-託管費
如果你只是一個小礦工,一般情況只要扣除礦機成本和電費即可。
挖礦風險如下:
比特幣數量目前不足450萬枚 用不增發
比特幣幣價波動,價格回調就會導致回本周期延長。
挖礦難度的提升 目前我們的機子是可以滿足市場的需求
斷電 斷網的風險
㈦ 火幣礦池備用地址
礦機後台配置三個挖礦地址,第一個是主礦池地址,後兩個是備用礦池地址,礦機為了確保礦工的挖礦收益,設置了自動檢測備用礦池機制,也就是礦機本身會不斷的檢測備用礦池是否可連,礦機在不停地檢測備用礦池的可用性,在此期間主礦池一直保持連接狀態,所以不會影響各位的挖礦收益。
拓展資料
礦池的分配方式主要有:「PPLNS、PPS、PROP」三種。
1. PPLNS模式:(最純正的組隊挖礦)全稱Pay Per Last N Shares,意思是說「根據過去的N個股份來支付收益」,這意味著,所有的礦工一旦發現了一個區塊,大家將根據每個人自己貢獻的股份數量佔比來分配區塊中的貨幣。在PPLNS模式下,運氣成份非常重要,如果礦池一天能夠發現很多個區塊,那麼大家的分紅時間會非常快,如果礦池一天下來都沒有能夠發現區塊,那麼大家當天也就沒有任何收益,收益要等到你參加的區塊被完全挖掘出來才能得到分配。同時,由於PPLNS下,具有一定的滯後慣性,你的挖礦收益會有一定的延遲,比如說,你加入到一個新的PPLNS礦池,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前面幾個小時的收益比較低,那是因為別人在這個礦池裡已經貢獻了很多個share了,你是新來的,你的貢獻還很少,所以分紅時你的收益都是比較低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該結算的也結算了,大家又開始進行了新一輪的運算時,你就回到和別人一樣的水平了。同樣道理,若你離開了PPLNS礦池不再挖礦,你貢獻的share還在,在此後的一段時間里,你依然會得到分紅收益,直到你的share被結算完畢。
2. PPS模式:Pay-Per-Share方式---該方式為立即為每一個share支付報酬。該支出來源於礦池現有的比特幣資金,因此可以立即取現,而不用等待區塊生成完畢或者確認。這樣可以避免礦池運營者幕後操縱。這種方法減少了礦工的風險,但將風險轉移給了礦池的運營者。運營者可以收取手續費來彌補這些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為了解決PPLNS那種有時候收益很高,有時候沒有收益的情況,PPS採用了新的演算法。PPS根據你的算力在礦池中的佔比,並估算了礦池每天可以獲得的礦產,給你每天基本固定的收益。
3. PROP模式:比特幣區塊的產生是:由礦池發現區塊後向全網路廣播,經過120次確認後,才會產生區塊。PPS模式是:礦工每貢獻一點速度,礦池就向礦工支付相應的比特幣,礦池的幣還是要來自真正的區塊產生,只不過在真正的區塊產生之前,礦池就提前支付給了礦工。PROP模式是:礦池經過120次確認產生真正區塊後,會把比特幣按每個礦工的貢獻分配給礦工,這種模式更符合比特幣區塊的產生。在PROP模式,即使暫時沒有產生真正的區塊,以後產生出來了真正的區塊,還是會根據挖這個區塊的貢獻,分配給每個礦工。礦工挖礦至少都是挖幾個月,甚至幾年,所以從長遠來看,這兩種模式挖出幣的數量是一樣。
㈧ 53132a怎麼測試1pps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28
㈨ 1pps等於多少FPS
在計算機圖像領域中,「FPS」是片語「Frames Per Second」的縮寫。「Frames Per Second」在計算機圖像范疇內被翻譯為:「每秒傳輸幀數」。更確切的解釋,就是「每秒中填充圖像的幀數(幀/秒)「。這里的「FPS」就是我們常在CS游戲里說的「FPS」值,也可以理解為我們常說的「刷新率(Hz)」。我們在裝機選購顯卡和顯示器的時候,都會注意到「刷新率」。一般我們設置預設刷新率都在75Hz(即75幀/秒)以上(XP鎖定在60Hz)。例如:75Hz的刷新率刷也就是指屏幕一秒內只掃描75次,即75幀/秒。而當刷新率太低時我們肉眼都能感覺到屏幕的閃爍,不連貫,對圖像顯示效果和視覺感觀產生不好的影響。在FPS游戲例如Cf中也是一樣的,游戲里的每一幀就是一幅靜止畫面,而「FPS」值越高也就是「刷新率」越高,每秒填充的幀數就越多,那麼畫面就越流暢。當顯卡能提供的「FPS」值不足以滿足游戲的「FPS」時玩家就會感覺丟幀,也就是畫面不連貫,以至影響游戲操作結果。所以在Cf中,我們都力求達到游戲最高的100 FPS值,來達到最好的游戲畫面和最好的游戲效果。那麼配置強的機器就不用發愁了,配置弱的機器就需要調整「config」各種畫面參數來優化「config」以到達優化「FPS」值。所以對於CS這樣的對「FPS」值有苛刻要求的FPS游戲,「FPS」值的高低對游戲的畫面,乃至游戲效果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而pps:每秒轉發數據包的數量
就是在10 Mbps帶寬,包轉發速率是 14,880包/秒
㈩ GPS模塊中1PPS是什麼意思做什麼用
PPS :pulse per second 的簡寫 所以1pps=1Hz=1次/秒.GPS組合頻率標准: 校頻機組成 GPS 銣原子頻標由GPS 接收板、銣振盪器、鎖相電路、分頻電路等部分組成。 可以輸出頻率信號,1PPS 信號,以及時間碼信息。還有外部頻率輸入和外部秒信號輸入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