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礦機知識 » 安徽池九礦

安徽池九礦

發布時間: 2022-07-27 15:51:23

㈠ 尾礦污染環境防治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防治尾礦污染環境,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尾礦的污染環境防治(以下簡稱污染防治)及其監督管理。

伴生放射性礦開發利用活動中產生的鈾(釷)系單個核素活度濃度超過1Bq/g 的尾礦,以及鈾(釷)礦尾礦的污染防治及其監督管理,適用放射性污染防治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不適用本辦法。第三條尾礦污染防治堅持預防為主、污染擔責的原則。

產生、貯存、運輸、綜合利用尾礦的單位,以及尾礦庫運營、管理單位,應當採取措施,防止或者減少尾礦對環境的污染,對所造成的環境污染依法承擔責任。

對產生尾礦的單位和尾礦庫運營、管理單位實施控股管理的企業集團,應當加強對其下屬企業的監督管理,督促、指導其履行尾礦污染防治主體責任。第四條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全國尾礦污染防治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地方各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尾礦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

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所屬的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機構依據法律法規規定的職責或者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的委託,對管轄范圍內的尾礦污染防治工作進行指導、協調和監督。第五條尾礦庫污染防治實行分類分級環境監督管理。

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制定尾礦庫分類分級環境監督管理技術規程,根據尾礦所屬礦種類型、尾礦庫周邊環境敏感程度、尾礦庫環境保護水平等因素,將尾礦庫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環境監督管理尾礦庫,並明確不同等級的尾礦庫環境監督管理要求。

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負責確定本行政區域尾礦庫分類分級環境監督管理清單,並加強監督管理。

設區的市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根據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確定的尾礦庫分類分級環境監督管理清單,對尾礦庫進行分類分級管理。第二章污染防治第六條產生尾礦的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尾礦產生、貯存、運輸、綜合利用等全過程的污染防治責任制度,確定承擔污染防治工作的部門和專職技術人員,明確單位負責人和相關人員的責任。第七條產生尾礦的單位和尾礦庫運營、管理單位應當建立尾礦環境管理台賬。

產生尾礦的單位應當在尾礦環境管理台賬中如實記錄生產運營中產生尾礦的種類、數量、流向、貯存、綜合利用等信息;尾礦庫運營、管理單位應當在尾礦環境管理台賬中如實記錄尾礦庫的污染防治設施建設和運行情況、環境監測情況、污染隱患排查治理情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及其落實情況等信息。

尾礦環境管理台賬保存期限不得少於五年,其中尾礦庫運營、管理單位的環境管理台賬信息應當永久保存。

產生尾礦的單位和尾礦庫運營、管理單位應當於每年1月31日之前通過全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信息平台填報上一年度產生的相關信息。第八條產生尾礦的單位委託他人貯存、運輸、綜合利用尾礦,或者尾礦庫運營、管理單位委託他人運輸、綜合利用尾礦的,應當對受託方的主體資格和技術能力進行核實,依法簽訂書面合同,在合同中約定污染防治要求。第九條新建、改建、擴建尾礦庫的,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並遵守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落實尾礦污染防治的措施。

尾礦庫選址,應當符合生態環境保護有關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准要求。禁止在生態保護紅線區域、永久基本農田集中區域、河道湖泊行洪區和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內建設尾礦庫以及其他貯存尾礦的場所。第十條新建、改建、擴建尾礦庫的,應當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尾礦庫實際情況,配套建設防滲、滲濾液收集、廢水處理、環境監測、環境應急等污染防治設施。第十一條尾礦庫防滲設施的設計和建設,應當充分考慮地質、水文等條件,並符合相應尾礦屬性類別管理要求。

尾礦庫配套的滲濾液收集池、回水池、環境應急事故池等設施的防滲要求應當不低於該尾礦庫的防滲要求,並設置防漫流設施。第十二條新建尾礦庫的排尾管道、回水管道應當避免穿越農田、河流、湖泊;確需穿越的,應當建設管溝、套管等設施,防止滲漏造成環境污染。

㈡ 煤炭開發中的主要環境地質問題

西北地區煤炭開采區主要分布在黃土高原的陝西韓城—銅川—彬長—黃陵等渭北煤田區、陝西神府及內蒙古東勝煤田區,甘肅平涼華亭、阿干鎮、窯街煤田區,寧夏靈武、石嘴山、石炭井煤田區,內蒙古烏達、海勃灣、包頭石拐煤田區,新疆的烏魯木齊、哈密三道嶺煤田區等。

總體而言,西北地區煤礦開采引發的環境地質問題十分嚴重,是所有礦產工業類型中礦山環境地質問題最為嚴重的一種類型。地下開采和露天開采對礦區地質環境影響方式和程度不同,以地下採煤導致的環境地質問題最為嚴重。西北地區煤礦以地下開采為主,其產量約占煤炭產量的96%,主要環境地質問題見表3-7。煤礦開採的環境地質問題示意圖見圖3-3。

表3-7 煤炭開採的主要環境地質問題

圖3-3 煤礦開采環境地質問題示意圖

露頭煤及淺部煤層採用露天開采,改變了原有的地形地貌:高陡邊坡誘發滑坡(①),外排土矸場占壓土地(②),廢渣堆積溝坡上,暴雨誘發形成滑坡(①)和泥石流(③)地質災害。煤層采空區(④、⑤)上方地裂縫(⑥)會造成建築物開裂、農田被毀,稍深部煤層采空區上方發生地面塌陷(⑦),耕地被毀,村莊搬遷。煤矸石堆積占壓土地的同時,矸石山粉塵及自燃(⑧)產生的有毒有害氣體、風井排出的沼氣、二氧化碳等污染大氣環境(⑨),危及人類健康。露天礦排矸場及煤矸石淋溶水造成地表水土(⑩)及農作物污染,下滲造成地下水及岩溶水污染(

)

3.4.2.1 煤矸石壓占土地

煤矸石是採煤和選煤過程中的廢棄物,通常占煤礦產量的12%~20%,是煤礦最主要的固體廢棄物,主要危害是堆積壓占土地破壞植被。陝西黃陵店頭地處黃土高原地帶,小流域地區的森林植被良好,但是部分煤礦排放的煤矸石堆積在山坡上,壓佔了生長良好的雜木林。陝西韓城下峪口黃河灘濕地蘆葦茂密,生態環境良好,但是該礦排放的煤矸石填灘造地,破壞了黃河濕地生態資源與環境。

3.4.2.2 對水資源的影響

產於鄂爾多斯盆地周邊的石炭-二疊系中的煤田,其下部是奧陶系石灰岩,上部為侏羅系砂泥岩,屬乾旱盆地嚴重缺水地區。礦井疏干排水導致地下水均衡系統破壞,地表水水量減少,地下水位下降。煤礦酸性及高礦化度的井水造成地下水污染,加劇了水資源危機。新疆烏魯木齊市六道灣煤礦煤系地層傾角67°~78°,開采後形成自上而下的采空區塌陷和裂縫帶,造成水資源流失的環境破壞。煤炭資源大面積連續開采,造成了難以恢復的地下水破壞,同時導致地表河流流量銳減,生態環境破壞。1997年以來,陝西神府煤田開發區的不少河流斷流,如2000年窟野河斷流75d,2001年斷流106d。由於煤礦采空區裂縫遍布,最寬達2m多,局部地區地面下降2~3m,導致原流量達7344m3/d的雙溝河已完全乾枯,26.67ha水田變為旱地,楊樹等植被大片枯死。

3.4.2.3 崩塌、滑坡、泥石流

露天礦山高陡邊坡開挖或堆積在斜坡體上的采礦廢渣因暴雨、地面塌陷、地裂縫等原因引發崩塌、滑坡。煤礦區滑坡主要發生在露天礦、黃土高原以及山地礦山。如新疆哈密三道嶺露天煤礦1967、1983 和1999年先後三次發生較大規模的滑坡,造成礦區運輸中斷,直接經濟損失上百萬元。內蒙古包頭石拐礦區由於採煤使地下采空區面積增大,近幾年滑坡活動加劇,目前滑坡體東西長100~370m,南北寬600餘m,面積約16×104m2,體積約400×104m3。從1979年至今已毀壞民房及其他建築物達5000m2,堵塞了通往五當召旅遊點的道路600m,造成經濟損失約400萬元。紅旗山出現了多組東西向寬約0.1~1.5m、南北走向長約100~300m的地裂縫,危及山腳下677戶1947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陝西韓城象山煤礦因地下採煤及渠道滲水等原因,引起山體蠕滑,直接威脅坑口電廠——韓城電廠主廠房的安全,為此付出了上億元的防治費用。陝西彬縣百子溝煤礦地下採煤采空區上方岩層垮落、下沉,使地表斜坡失去平衡導致1995年7月6日的黃土滑坡,滑距約30m,180×104m3土方量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滑坡將礦部三座大樓整體向前推移5~7m,樓房牆壁出現裂縫,地板鼓起,地基被毀。由於事先的預報准確,所幸無人員傷亡。1991年8月9日,陝西銅川金華山煤礦西側黃土塬邊由於地下採煤引起崩塌、滑坡,土方量達1050×104m3,將坡腳處的西龍村埋沒,大片良田被毀,損失巨大。

陝西銅川焦坪、王石凹、李家塔、金華山、桃園等煤礦均發生過嚴重的滑坡,銅川礦區有中等以上規模滑坡1000多處,銅川市區有154處,崩塌體361處。陝蒙神府—東勝礦區地處乾旱半乾旱地帶,植被覆蓋率低,土壤風蝕、水蝕交錯,岩層結構疏鬆,易風化,自然災害頻繁,生態環境十分脆弱。20世紀80年代以來煤田大面積開采,采礦廢石及排土亂堆亂放,沿山坡開挖加大了地面坡度。礦區人為泥石流均分布在河道兩側,泥石流直接注入河床,使河床過水斷面縮小,行洪能力降低,即使中等水深洪水,也能造成很大災害。1989年7月21日,礦區上游突降暴雨,3h降雨120mm,在烏蘭木倫河形成含沙量高達1360kg/m3的泥石流,淤平坑井11處和露天礦坑9處,其中馬家塔露天礦被淹沒,泥沙淤積15×104m3,沖毀兩岸礦堤1870m、水澆地600畝、路基擋牆60m,導致鐵軌懸空,中斷行車一月之久,經濟損失2000多萬元。

3.4.2.4 地面塌陷和地裂縫

地下開采形成的地面塌陷、地裂縫造成耕地破壞、公路塌陷、鐵軌扭曲、建築物裂縫,以及窪地積水沿裂隙下滲引發礦井透水等事故。在乾旱地區由於地表水系受到破壞,導致礦區生產、生活以及農業用水發生困難。同時,還可誘發山體開裂形成滑坡。

地面塌陷和地裂縫在大中型地下開採的煤礦區最為普遍,災害也最為嚴重。如新疆的六道灣煤礦,甘肅的華亭、窯街、阿干鎮、王家山等煤礦,寧夏的石嘴山、石炭井煤礦和陝西的渭北韓城—銅川以及神府—東勝煤田礦區。

調查資料表明,在579座各種類型的礦山中,有115座礦山存在地面塌陷,塌陷面積達20236km2。其中非煤礦山10座,僅佔8.70%;而煤礦山有105座,占塌陷礦山的91.30%。根據塌陷面積及嚴重程度,大於10km2的極差級別礦山8座,佔8%;1~10km2差級別礦山 37座,占 35%;0.1~1km2中等級別礦山 37座,占 35%;小於0.1km2較好級別礦山23座,佔22%。

煤礦區的地面塌陷最為嚴重,這是因為煤層厚度較金屬礦體穩定,分布范圍大,煤層產狀較平緩,採煤形成的采空區較金屬礦山要大得多,並且上覆岩層多為松軟的頁岩、粉砂岩及泥質岩層。煤礦地面塌陷和地裂縫的范圍及深度與採煤方法、工作面開采面積、采區回採率以及煤層產狀等多種因素有關。一般而言,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條件下,充分采動(用長壁工作面全部垮落法採煤時)比非充分采動(條帶部分冒落法採煤)引起的地面塌陷影響范圍及深度要大。而煤層采厚越大,傾角越小,埋深愈淺,開采面積越大,地面塌陷、裂縫影響范圍及深度也越大。地表最大下沉量W可用公式估算:W=qMcosα。

式中:q為下沉系數,全部冒落採煤法 q=0.70~0.90,條帶部分冒落採煤法 q=0.02~0.30;M為煤層法線厚度;α為煤層傾角。

當采深與采厚之比小於20時,地表常發生劇烈變形,此比值大到一定程度後塌陷消失。榆林神府礦區大砭窯煤礦開采5煤層,煤層厚4~6m,埋深90~100m,1992年5月5日礦井上方發生地面塌陷12000m2,陷落深度0.7m。有關資料指出,塌陷面積與開采面積之比平均值為1.2,塌陷容積與開采體積之比平均值為0.6~0.7。當采深較大時,地面、地表裂縫則較少。當采深H >(100~150)m,或 F=H/M≥20(M 為煤層厚度)時,地表移動和變形在時間和空間上呈明顯連續,不出現地裂縫。

根據煤炭工業「九五」環境保護計劃,2000年全國(除西北地區,下同)煤礦地面塌陷面積為182.20km2,復墾面積為48.40km2,復墾率為26.6%。西北地區煤礦地面塌陷面積為35.76km2,復墾面積為 4.40km2,復墾率為12.3%,比同期全國平均值低54.9%。2000年西北地區煤炭產量達8994×104t,萬噸煤塌陷面積為0.31ha,比全國萬噸煤塌陷面積均值0.20ha高55%,而復墾率低51.5%。可見,西北地區煤礦地下開采塌陷區的防治工作應加緊加快。

烏魯木齊市六道灣煤礦距友好商貿中心僅1.5km,該礦煤層傾角67°~78°,屬急傾斜煤層,50年來,地下不同開采水平分段放頂煤採煤後,由於上位頂煤和覆蓋層的周期性塌陷斷裂,出現與煤層走向一致的條帶狀塌陷深坑,深度達40~50m,並在塌陷坑兩側形成平行裂縫,造成了連續性的地面塌陷凹槽、地裂縫和塌陷坑。塌陷區目前僅作為烏魯木齊市城市工業垃圾的填埋場所,在其虛土表面又不斷產生新的塌陷深坑和地裂縫,3km2的土地不能開發利用,迫使市政設施建設不得不繞道而行,成為烏魯木齊城市建設發展的死角。

寧夏石嘴山市石嘴山煤礦開采面積為5.15km2,而塌陷面積已達6.97km2,是其開采面積的135%,形成深達8~20m的地表塌陷凹地,部分地段的裂縫寬達1m。礦區鐵路運輸基地高出塌陷區10~20m,使得礦山企業每年用於鐵路的墊路費高達100萬元,穿越礦區的109國道被迫改道。

陝西省煤礦采空區地面塌陷總面積約115km2(表3-8),主要分布於渭北及陝北煤礦區,陝南秦巴山地區僅有零星分布。其中銅川市老礦區因開采較早,地面塌陷比較嚴重,到1999年底,據不完全統計其地面塌陷為63.82km2,佔到全省煤礦區地面塌陷區的55.38%,其中80%為耕地。而神木縣近幾年煤礦開發力度不斷增大,加之煤層埋藏較淺,地面塌陷面積增大,截至2001年,該縣鄉鎮煤礦造成地面塌陷達5.32km2

表3-8 陝西省煤礦區地面塌陷

陝西省渭北煤田的銅川、黃陵、合陽、白水、韓城各礦區,陝北神府煤田的大柳塔、大砭窯、洋桃瑁、沙川溝、劉占溝、新民礦等礦區,均出現有不同程度的地面塌陷、地裂縫及山體滑坡,造成大面積的農田被毀、房屋開裂、鐵軌扭曲、公路塌陷、礦井涌水等。2001年7月特大暴雨使黃陵店頭陝煤建五處礦區倉村三組的1.2km2耕地發生地面塌陷、地裂縫,地裂縫最寬達15m,塌陷落差達7.45m,60%耕地已無法復墾,農田撂荒,預計經濟損失達270萬元。2000年4月,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對陝西銅川市王益區黃堡鎮黑池塬鄉鎮煤礦地下開采造成的村民窯洞開裂、耕地被毀進行了曝光。陝西白水縣縣辦煤礦開采導致白水縣火車站候車室出現裂縫、鐵軌下沉、廣場地面鼓包。陝西渭北煤田地表水平拉伸變形值達到0.8~2.2mm/m時出現地裂縫,裂縫寬300~700mm,深度達5~15m。銅川煤礦區地裂縫有5400餘條,以王石凹煤礦為例,在1:5000 的地形圖上填繪的裂縫就有70多條,總長度近7000餘米。20世紀90年代,甘肅窯街煤礦區礦井地面佔地598.1ha,地面塌陷20處,共計443.54ha,地面塌陷面積比80年代擴大了48.4%,每年以14.47ha的速度擴大,10年間因塌陷引起的特大型山體滑坡等災難性地質事故數起。80年代造成水土流失面積449~550ha,90年代達到663~720ha。甘肅靖遠王家山煤礦1995年8月兩次洪水攜帶泥石流從地面裂縫湧入井下,造成多人傷亡。

陝西神木大柳塔煤礦區1997年以後形成采空區,1998年前後產生地面塌陷和地裂縫。大柳塔礦區采空區約為 3.9km2,總面積約 5.8km2,產生地裂縫的總面積約5.45km2。大柳塔活雞兔井采空區面積過大,造成大面積地面塌陷,其中205工作面塌陷區寬0.3km,長為3km,面積為0.9km2,共發現16條地表裂縫,沿整個工作面呈斷續分布,裂縫寬5~60cm,間距2~8m。206 工作面塌陷區寬0.3km,長為3.5km,面積為1.05km2,共發現 5條裂縫,裂縫寬 5~60cm,間距 5m 左右。207 工作面塌陷區寬0.3km,長為1.5km,面積為0.45km2,是整體陷落,其中裂縫十分發育,共發現5條,寬5~30cm,間距10m左右。從神東礦區大柳塔、補連塔和榆家梁3個礦井實測資料可知,其萬噸煤地面塌陷面積為0.35~0.42ha,比全國萬噸煤地面塌陷面積0.2ha幾乎高出1倍,主要原因是煤層埋藏淺(61~110m),煤層厚(3.4~5.0m)。

3.4.2.5 水土流失

據水利部1992年統計,西部地區輕度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積為104.07×104km2,佔全國水土流失面積的58.01%。水土流失導致的土壤侵蝕是生態環境惡化的重要因素。在黃土區、黃土與沙漠過渡區,礦區發生水土流失的可能性最大。據陝西銅川、韓城、神府煤礦區有關環境報告資料預測,陝西神府—內蒙古東勝礦區平均侵蝕模數按1.21×104t/km2·a、面積按3024km2計算,年土壤侵蝕量為3659.04×104t;准噶爾礦區平均侵蝕模數按1.30×104t/km2·a、面積按1365km2計算,年土壤侵蝕量為1774.5×104t。據幾個礦區開發前後不同時期的遙感資料以及河流、庫壩、泥沙資料綜合分析和計算表明,煤礦開采後水土流失量一般為開采前的2倍左右。陝西黃陵礦區建礦前土壤侵蝕模數為500t/km2·a,建礦5年後,土壤侵蝕模數已達1000 t/km2·a。甘肅的窯街、阿干鎮、靖遠煤礦區,寧夏的石嘴山、石炭井煤礦區,陝蒙神府-內蒙古東勝煤礦區水土流失十分嚴重。內蒙古的烏達等煤礦區,侵蝕模數達10000~30000t/km2·a,是開采前水土流失量的3.0~4.5 倍。這不僅破壞了生態環境,還直接威脅礦區安全。例如,陝西神木中雞煤礦由於礦渣傾入河道,占據河床2/3的面積,1984年8月雨季時河水受阻迴流,造成特大淹井事故。

3.4.2.6 土地沙化

煤炭開采造成的地面塌陷破壞了淺層地下水系統均衡,因地下水位下降使部分地區的塌陷區植被枯死,形成或加劇土地沙漠化。露天煤礦、交通及天然氣管道工程建設佔用大量耕地,破壞植被,使部分原已固定和半固定的沙丘活化。戈壁沙漠區煤礦廢渣的堆放、風化加劇了土地沙化。

陝西神府煤田礦區的大規模開發以及地方、個體開發沿河溝兩岸亂挖濫采,破壞植被,導致沙土裸露,加劇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發以來,毀壞耕地666.7ha,堆放廢渣超過6000×104t,破壞植被4946.7ha,增加入黃泥沙量達2019×104t。據「神府東勝礦區環境影響報告書」預測,若不採取必要的防沙措施,在礦區生產能力達到3000×104t規模時,將新增沙漠化面積129.64km2,煤礦開發導致的沙漠化面積為自然發展產生沙漠化面積的1.53倍,新增入河泥沙量480×104t,比現有條件下進河泥沙量增加13.7%。

3.4.2.7 水土環境污染

煤礦水污染源主要是煤礦開采外排的礦井水、洗(選)煤水以及煤矸石淋濾水。據有關文獻,莫斯科近郊煤田礦井地質環境的研究表明,距矸石堆底部50~60m遠的土壤中,每100g土壤中鐵含量達146~160mg,鋁含量達11~19mg,分別超過允許值的3~4和1.5倍,土壤被毒化。

長期以來,由於技術水平所限和認識不足,礦井水被當作水害加以防治,礦井水被白白排掉而未加以綜合利用和保護。2000年西北地區國有礦井煤產量3785×104t,平均噸煤排水量1.3t,其他礦井煤產量5209×104t,平均噸煤排水量0.324t。西北地區的煤礦主要位於乾旱、半乾旱地區,礦區水資源匱乏,毫無節制的排水不僅大大破壞了地下水資源,增加了噸煤成本,而且還導致地面塌陷、地下水資源流失、水質惡化,還可能造成地下突然涌水淹井事故的產生。

煤礦礦井水多屬酸性水,未加處理直接排放,加劇了乾旱地區礦山用水危機。陝西、寧夏、內蒙古部分礦井水pH值均小於6,陝西銅川李家塔礦井水pH值為3。酸性礦井水直接排放會破壞河流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抑制礦區植被生長。甘肅、寧夏、內蒙古西部、新疆大部分礦井及陝西中部和東部等礦井水是高礦化度水,一般礦化度均大於1000mg/L,其中甘肅靖遠大部分礦井水礦化度在4000mg/L以上,尤其是王家山礦高達15000mg/L以上。

2002年7月在陝西渭北煤礦區的一些礦務局調查時發現,陝西白水縣個別礦山存在將坑道廢水直接排入地下岩溶裂隙的現象,導致岩溶水污染,此問題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應盡快採取措施保護岩溶水,使地下水資源不受污染。

㈢ 災害地質

(一)地震

地震是地殼岩層受力後快速破裂錯動引起地表振動或破壞。它帶來房倒屋塌、山崩地裂,乃至引發海嘯。它是最劇烈的地質災害之一。

我國是最早記錄地震的國家,上古神話「頭觸不周山,使天柱折,天西傾,水東流」就是上古對地震的記述。中國歷史上則早在商周時期就有史官記錄地震。

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動(即地震)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還有火山爆發、隕石撞擊地球,三者都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地震。

測量地震強度有兩種系列,常用的為里氏地震震級分級,可劃分為九級。它按一次地震震動所釋放出來的能量數值來劃分震動的級別。標準的統計方法是以距震中100千米處所測量到的最大震動幅度(以微米計,毫米的千分之一)為單位的對數值。如該點測量到的水平方向的震幅為10毫米,即104微米,它的對數值為4,即等於四級地震。目前已知最大的地震震級為9.5級,是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大地震。經過測算,這次地震釋放的能量相當於2.7萬顆廣島原子彈爆炸所產生的能量(廣島原子彈為2萬噸TNT爆炸的能量)。依據這一劃分標准,3級地震為室內靜坐人員能感覺到的地震,4級地震能使室外人員感覺到地殼在震動,我們稱之為有感地震。如果達到了6級以上的地震,就屬於有牆倒瓦飛的破壞性地震,常伴隨有人員傷亡。

地震的另一種統計劃分標准,是按強烈程度來劃分的,共分為十二級。上述4級有感地震的烈度相當於五級烈度的地震,牆倒瓦飛相當於8級烈度的地震,唐山地震的烈度應相當於十一級烈度。地震烈度,是以地面人能感覺到、城市建築破壞強度來劃分的。它與里氏強度一般成正相關關系。里氏地震級別高,地震烈度級別劃分也高。實質上,它還與震動中心在地殼中的深度相關,震中愈深,烈度愈低。一般震動中心距地表十千米以內稱淺源地震,其危害程度大於深源地震。

地震構造示意圖

地震烈度還與地殼表層的地質結構有關。平原地區,地殼岩石圈之上有較厚鬆散的泥沙堆積物,它常處在地下水浸泡之中,當地下岩石發生震動時,震動時間稍長,就會造成本來呈固態的泥沙水三者混合體發生液化,變成可流淌的液態。我們在房屋建築工地時常可見到水泥澆注好後,工人拿起棒棍狀震動器,將棒插入半固態的水泥層中,在強烈震動下,水泥呈液態流動,它會驅除水泥層中大大小小的氣泡,震平原來手工澆注後呈起伏不平的水泥表面,從而使水泥形成緻密狀的無氣孔的統一整體。

據史料記載:唐山大地震的地震烈度為里氏7.8級,由於引發城市區地基中的沙泥層整體液化,從而使地基失衡,發生波浪狀晃動,就像城市建在浪花上一樣。平整的地基下面發生七高八低的變形,當然地基就變成七零八落的不穩定體,其上牆柱理所當然在頃刻間轟然倒塌,所以地震夷平了整個唐山市的地面建築。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地震強度為里氏8級,由於發生在川西山區,震後不少房屋雖破損嚴重乃至傾斜,但還豎立在地面而未被抹平,其原因就是它們的地基為基岩山區穩固的岩石,在發生震動過程中無液化,因此毀壞程度低。

地震毀壞程度還與地殼斷裂性質有關,如果此斷裂為一逆斷層,它的下盤地層被上盤地層所擠壓。地震時震中位於斷層縫中,則上盤的震動烈度要大於下盤,因為下盤地層被上盤壓住,震幅當然受抑制。而上盤是個自由面,震動的發揮就比較充分,所以造成毀壞程度就高。在汶川地震中,成都平原是川西龍門大斷裂的下盤,所以成都市震動烈度就遠遠小於上盤的汶川縣。

地震造成砂體液化,在地質上也有記錄,那就是砂岩中的包卷層。地震造成沙層液化,由於震動使原來岩層間分布均勻的重力負荷發生改變,半固結狀態的泥沙層向低窪處流動,像軟泥一樣陷落到陷落層中,形成了包卷構造。五台山區的滹沱系青石村組火山岩上下石英岩、板岩層中大大小小的包卷層處處可見,顯然是地質歷史時期火山地震的震動記錄。

為了減少地震的破壞,國家對城市的建築作出規定,如房屋的基礎結構、鋼筋水泥的強度、圈樑的寬厚都有明確的規定和嚴格的數據。因為房屋鋼筋越多越粗,混凝土中水泥標號越高,房屋必然越牢固,人員的傷亡必然減少,但這必將大幅度地增加建築成本。本著既保障安全,又能節約成本的原則,根據建築地區的地震設防烈度,工程師經過地基勘察、岩土測試、准確計算、合理設計等程序,設計出滿足要求的施工設計方案。

生活與地質

從地質構造上分析,許多斷層具有活動性,有的已被固結焊死。比如山西地區18億年之前的斷層,基本都不再活動,只有燕山期(1.8~1.3億年間)發生的斷層才可能「復活」,至於2500萬年以來喜馬拉雅運動形成的斷層,其活動性更高,所以山西五大裂谷盆地,都屬於防8級地震區。山西歷史上曾有過8級地震的記載(洪洞8級地震),普遍發生過6級以上地震。

在修建高速公路、鐵路時,遇上活動斷層(1萬年以來發生過斷裂的斷層),線路必須繞開斷層。如果發現斷層發生在黃土中,就可以判定它是活動斷層。山西位於黃土高原的東部,而黃土高原形成於新生代,山西境內有不少此類斷層。

地震發生在海洋中時,常會引發海嘯。21世紀初,印度洋海嘯形成的海浪浪高15米,涉及范圍長上千千米,波及許多島國邊海地帶。這次地震由印尼—紐西蘭之間的地殼大斷層引發,該斷層延長1500千米,斷層兩盤升降幅度10~15米。該海嘯襲來之前,許多地方迅速發生大退潮,當人們紛紛下灘撿魚蝦之時,波濤立即撲面而來,速度超過了百米沖刺,除了岸上的遊客被沖上二樓、三樓躲過一劫外,大部分海濱遊客都在劫難逃,葬身於大海,甚至有不少人屍骨都未見(被埋海底)。

地震,這一危及人們生命的地質災害至今尚無法准確預測,因為引起地震的因素太復雜,它涉及斷層性質、斷層兩盤岩層的結構、地應力的強度、地應力的方向等一系列邊界地質條件。除此,板塊運動中地震區的位置、運動方式、方向、強度、互相牽制性以及地殼上部負荷的改變(例如興建水庫)等,均能引發地震的發生。如一座大型水庫,蓄水後,由於水體增加,庫區內的重量可猛增至幾億噸乃至幾十億噸,加上築建大壩增加的重量也有幾十萬噸到幾千萬噸。這些在庫區范圍內新增的負荷,必然會使該地區應力狀態改變和負荷重新調整,它的改變可能會直接影響到附近斷層面的微小滑動。所以一座大型水庫建成後,經常會觸發四級以下地震,其頻率可以多達數百到數千餘次。

今天地震科學尚不成熟,仍處於探索階段。加上自然界的「蝴蝶效應」——南美亞馬孫河熱帶雨林中有一種蝴蝶,扇動一下翅膀,就有可能放大到北美颳起一場龍卷風。對地震來說,當應力達到極限狀態時,也許一輛重載列車駛過,就會觸發某一區域的一次地震。

地震來臨之前,不少動物會有異常舉動,如蛇出洞、鼠搬家、雞不進籠、狗狂吠。日本學者常提出「地震雲」,但這不是必然的規律。理論上講,地應力的劇增,可能引發地殼的電磁場反應,它作用到這些地下蟄伏的蛇鼠,也會促使它們出洞、遷移。然而氣候的波動、太陽黑子的活躍也可引發地殼電磁場的變化,甚至動物間種內斗爭、外侵物種進入,也會造成原居地動物外遷。所以不能據此而發布地震預報。

科學發展到今天,我們只能指出哪些地方是地震高發區,哪些地方容易發生強震,但不能明確具體的時間,也難以指出地震的強度。

(二)山洪暴發

新中國建立後,我國根治了淮河、黃河的洪澇災害,全國大江大河引發區域性水災的機會大大降低了,但小流域的洪災卻增加了。

21世紀以來,甘肅舟曲山洪暴發,使整個縣城幾萬人喪生。舟曲城北兩條不足2千米長的小山溝,沖下幾十萬立方米的砂礫,溝口洪積扇上的房屋全部被沖毀,山洪從東西兩側傾注入城,加上南面白龍江的河曲外灣,洪水灌滿2米高的防洪堤內側,城區一片汪洋。

地質人員常年奔波於野外,也時常遇到山洪,平時涓涓細流水不及足踝,但暴雨過後,水深可達兩米,洪水寬百餘米甚至數百米,頃刻間濁浪滔天,沖毀了堤防,沖倒了房屋,沖走了大樹。1956年的一場山洪,五台縣石咀村(鄉政府所在地)靠河邊的半個村莊被洪水沖走。21世紀初的一場山洪,使福州北山溝里一個軍校宿舍全部被掃平。

通過衛星及航空影像對比,與20世紀60~70年代相比,幾乎現在所有城市的佔地面積與規模都擴大了許多倍,有的甚至達10倍以上。城鎮要擴展,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等城市基礎與配套設施也要興建,同時還要保證國家基本農田18億畝這條紅線不動搖。房子往哪裡建?擠河道、擠湖泊,填海填湖,向水域擴展,向山上擴展,城建出路走上了「上山下水」的路子。

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類居住的環境質量,城市裡還要保障30%的綠地,這項要求已大大超過西歐各國。按照這種要求發展下去,我國城市在不久的將來會變成世界綠地佔有率的「暴發戶「。

再以五台縣的石咀村為例,該村歷史上曾遭洪水大災。這一河段上百米寬的河道,如今只留下四分之一的寬度。如果再來一次像1956年那樣的大洪水,四分之三石咀村的住房將被淹沒。這種不科學無限制的擴展,必然危及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應當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隨著快速化的城市發展和工業時代的到來,環境破壞和大氣污染也越來越嚴重,如今大氣層外臭氧層的空洞在不斷擴大,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斷攀升,溫室效應的增加,已經造成了許多環境惡化的結果,如「厄爾尼諾現象」——局部海洋增溫引發的氣象異常,拉尼娜現象——局部降溫引發的氣象異常。本來春夏之交,江南黃梅雨——熱氣流北進與冷氣流交鋒而形成一個多月陰雨連綿的梅雨期如今縮短了,雨量減少;原來雲貴高原初夏的雨季相反成了旱季,如此等等。這種大規模的空氣流動減弱了,而局部強對流氣旋增強了。總而言之,環境的急劇惡化,導致局部地區50年甚至百年一遇的暴雨增多了,再加上許多違背自然規律的建築,洪水災害的概率也大大地增加了。

(三)泥石流

當山坡上堆積的沙泥土層中的孔隙里充盈水並達到臨界值時,連水帶泥沙,在重力作用下就會向下游流動,此時山坡上的風化滾石也將隨泥沙而被沖下。這種在水的參與下形成的高密度的泥沙流體就是泥石流。實驗數值表明,當泥沙中水分含量達到30%時,水與泥沙就會變成固溶體,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游流動。當然山坡越陡,沙土層越厚,水分越多,運動的速度就越快;運動體的體積越大,它的危害性也就越強。

典型泥石流示意圖

當山坡樹木繁茂,植物根系發達,土層被植物交織成網時,泥石流不易發生。因為山坡越陡泥石流越容易發生,所以住房切莫建在陡坡上,也不能建於陡坡下。但到底多大坡度才能使泥石流不發生呢?一般來講,可用沙錐體的穩定角作為判斷的依據,坡角小於30°時是穩定的。但實際情況遠比這要復雜得多,廣東韶關曾發生坡角僅5°~8°的泥石流。在水的參與和重力的作用下,不穩定的流體必然要往下游流動,只要有坡度,必然受到重力的作用。當水含量超過50%時,即使只有3°~5°的坡角,也會發生流動。也正因為如此,泥石流的預防難度也相當大。

如果暴雨時間不長,雨水雖大,但來不及滲透就沿地表流走了,那麼泥石流也不會發生。反之,雨量雖小,但連綿不絕,下到地面的雨水來不及形成地表的流水就滲入地下。它有足夠的時間滲入泥沙空隙中,這樣幾乎所有的降雨都將儲存到鬆散的泥沙中,當含水達到一定量時,泥石流就會發生。如果泥土層很瓷實,板結很緊密,它們的孔隙度很小,雨水即使滲滿沙土中的孔隙,但它的孔隙度遠遠小於30%,那麼雨再大,時間再長,也不會形成泥石流。

生活與地質

與泥石流相似的還有尾礦沉澱池,即尾礦庫。大型礦山采出礦石,一般須經過粉碎、選礦工序,精礦選出後留下尾礦,一般都堆積到選礦場附近的山溝中。因為選礦常用水作為載體;尾礦的管道運送一般也不是干沙,而是水溶漿體,也需大量水。所以沉澱池必然是個水沙混合池。池前必有堤壩,擋水擋沙往高處堆,而今這些堤壩遠遠達不到水庫那樣的安全系數,因為這些壩體主要攔截的尾礦是固體,水已從事先鋪設的管道流走了。

一些工廠為了節約成本,往往將壩體建得不十分牢固。正因為壩體的安全系數較低,若在長時間的水的參與下,壩基失去穩定,整座壩體在很短時間內會被沖垮,成百上千萬立方米的尾礦砂就成為泥石流順溝迅速沖下,席捲途中一切樹木石塊,位於壩體下游的村莊、房屋、橋梁等也將被洗劫一空,造成巨大災難。2008年,臨汾市襄汾塔兒山鐵礦潰壩事故造成幾百萬立方米的尾礦形成泥石流,掩埋了整個村莊,連同村中恰逢趕集的附近村民也命喪黃泉,造成了特大泥石流災害。該礦為磁鐵礦床,年產精礦幾十萬噸,原礦經粉碎、選礦後留下的尾礦年產近百萬噸。長200米,寬百餘米的沖溝只有一道壩體,所以一旦潰壩,勢如萬馬奔騰。趕集的人聽到泥石流奔騰的聲音,來不及分辨是什麼聲響,高達2~3米的黑色砂漿前鋒已沖到跟前。只有集市兩端的村民來得及向外逃命,位於流線中央的村民發現砂漿洶涌撲來,來不及逃就已被捲入。這一尾礦壩潰壩事件的發生,再次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政府下令檢查全國尾礦壩,一律要求工廠加固防險,責任到人,杜絕類似事故再次發生。

(四)崩塌、滑坡、地裂、地陷

1.山體崩塌

當山體坡度陡峭時,山壁就容易因重力作用及冰凍裂解作用而發生崩塌。重力作用使岩壁向山體外側的自由面發生傾斜,最終因與內壁失去聯系而向外成片倒下。冰凍裂解作用是滲入岩石中的水因溫度下降至結冰點以下而體積膨脹,使原來充填於岩片與山體之間的微小裂縫在熱脹冷縮作用下不斷被撐開,裂隙隨之擴大;水不斷滲進,裂縫不斷擴大,如此反復,岩石自然會被肢解。事實上,水在結冰時,每平方米可產生900千克的推力,隨著面積的增大,力量也隨之增加,當然幾噸、幾百噸甚至上千噸重的石壁也終究會被裂解、推倒。

崩塌作用,一個重要的前提是岩石具有巨大、通透且平行於坡面的裂隙。無論原來的水平地層還是花崗岩體,它們都有很強的內部凝聚力,一般是不會倒塌的。只有後來地殼的構造運動,使岩層產生陡傾、破裂,也只有這一組裂隙面與外壁面走向平行時,石壁才會順節理面裂開至倒下,形成崩塌。地層傾斜時,傾斜的層理與山坡自由面的坡面朝向一致時,岩層就會順層理滑下,或斜切層面一片片剝落。這是構造運動導致岩石裂開,然後成片倒下的結果。更多的是岩石滾落,花崗岩、厚層石灰岩、石英岩等,因多組節理切割而風化成孤立的巨石狀,花崗岩的外形更接近於球狀,平時它們停留在山坡上,一旦風吹草動或輕微震動,巨石就會失去平衡而滾下。

當岩石受到兩組近垂直、直立的節理面切割時,風化後的岩石呈石柱狀獨立於山坡外側,也較容易使石柱傾倒、崩塌。所以重力作用的崩塌實際包含三種倒塌形式:滑塌、崩塌、滾落。它均對住房產生危害,並威脅到坡下車馬行人、施工設備及人員。為了防止石壁滑塌及崩塌,通常需用水平橫桿打進山體,再用螺帽鐵板固定坡體。

2.滑坡

通常是巨厚鬆散堆積如黃土、紅土最容易產生滑坡,而基岩山體只有寬大平整的地層層理、岩石節理其面理朝向與坡面傾向一致,即都朝向山體外面的自由面時,才可能發生順面理的滑坡。

山西高原黃土覆蓋面積達2萬平方千米,厚幾十米到二三百米的土層,沖溝深切,小型滑坡隨處可見,它們一般寬幾米到幾十米,落差幾米,構成小型黃土台階,貌似梯田(一般田面很窄、田坎很高)。大型黃土滑坡的滑坡面長幾百米甚至1~2千米,滑落高度可達50~60米,一般滑坡後緣斷壁面平整而開闊,它們常常發生在黃土梁靠近分水嶺區。

黃土區這兩種類型的滑坡很少有屋倒人傷的記載,但在人類居住較為密集的村莊及公路、大型工程開挖地區,此類災害時有發生。常見的有黃土滑坡、窯洞坍塌、人員被埋等,往往是由於人類的工程活動開挖,使原來處於穩定狀態的黃土因地基被挖而失去穩定,後方大量土方在重力作用下垮塌。

黃土滑坡也易在雨後發生。黃土中地下水充盈,土壤內聚力變小,容易使壁體滑動,水又成了滑動面上的潤滑劑。它也易在春天解凍季節發生,冬季結冰土層中孔隙擴張,但冰的保持力較大,不易發生崩塌。春天冰消融成水,一方面使內部的保持力下降,另一方面消融的水不僅留下更多孔隙,而且又作為潤滑劑,使地層失穩而滑落。所以開春解凍期易發生山石崩塌和滑坡。

3.地裂地陷

地裂地陷分兩種情況,一是自然地裂,一是人為地裂。

自然地裂通常指山頂、崖旁、坡上外側山坡在重力驅使下使其外翻,而在其後緣裂開成縫,它往往是山崩、滑坡的先兆(前已敘述)。冰凍作用也能使山坡出現裂縫、張開。

地陷 

一般房屋不會建在崖頂邊緣,只有人口密集區的房子蓋在斜坡上,此時地裂就會危及房屋的安全。影響房基最大的地裂是人工開礦引發的地面裂縫。山西最多的地基沉陷型地裂是地下採煤形成的采空區因失去支撐或支架朽爛而導致頂板地層大幅度下沉,誘發出一系列地裂縫,使牆體開裂、房屋倒塌等。南方不少深部採煤會造成大面積地面沉降,最終在地表形成新生湖泊。

地下水開采也會造成地面沉降,最顯著的例子莫過於20世紀60~70年代上海大面積高樓沉降,由於深層地下水的淡水被超量開采,地面在地表高層建築的重力作用下,采空(水)層被壓縮,從而使地面下沉了20~50厘米。找到問題產生的根源後,上海市政府採取地面水(黃浦江水)回灌手段來彌補地下水的超量開采,才阻止了地面繼續沉降。嚴冬灌黃浦江低溫水,到夏天用作涼水,可以降溫;夏注黃浦江高溫水,冬季供鍋爐供暖。

4.喀斯特地陷

石灰岩區岩溶作用發育,許多大大小小的岩溶盆地,非專業人員很難看出當地平坦小平原原來是溶蝕作用造就的。

這些地區若遇上久旱不雨,地下水水位下降,都向深部的暗河匯集,暗河之上的岩溶水虧空,導致原來浮在其上的鬆散層垮落,於是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圓形岩溶盆,反映在地表以上,是原來平坦的莊稼地忽然陷落或塌陷出一個個小型圓坑,並露出深深黑洞。

地下暗河含水層之上的莊稼地之所以會浮在含水層之上,是由於原來此溶落口被沙石卡住,因此沙石之上的泥土層得以平鋪其上而不致漏下。地下含水層的水一旦流盡,本來堵口的沙石慢慢滑落,最後落入暗河中,落口之上的農用地因失去支撐而塌落下來,形成新的開口黑洞。所以房屋地基需先勘探,目的是探明地下有無岩溶漏斗。如果在漏鬥上蓋起高樓,沙土承受不了其上的重壓,也會使房基局部下沉,導致地基裂縫、塌陷,危及樓房等地面建築的穩定。

20世紀60年代末,我國執行「深挖洞」、「備戰備荒」的方針,全國處處挖防空洞。許多防空洞未經過地下測繪,也沒有完備的圖紙留底備案,若未經勘探貿然在上面建房,將危及房基的穩定。如某單位1969年挖的防空洞,裡面都用磚塊砌洞壁、洞頂,到了20世紀80年代在上面建房而進洞做地下測量時,工程人員發現原來洞高1.9米已下沉了一半,整個拱圈只留下1米左右高度,測量工作需匍匐進行。當時砌磚拱時未作地基處理,是認為如此堅硬的紅色黏土層不必夯實、加寬另作基礎,不料20年間竟下沉了近1米,但在地表沒有任何反應。因此,建設單位在開展工程建設前,對基礎進行勘探是十分必要的。

再如某單位由於暖氣管漏水,每年供暖季節期間都會有鍋爐或管道漏水滲入地下,從而引發地下土層濕陷、地基錯位,致使一棟樓房的牆體裂開10~20厘米寬的縫隙,裂縫兩側的對應層被錯斷後高差可達5~6厘米,最終該棟樓房不得不作危房處理。在拆掉樓房時,工程人員發現其房基還十分堅固,用12磅大錘根本砸不碎,最後用重型機械才能破碎。即便如此,它也因無法支撐整座樓房的重量而開裂,最終導致地基不均衡沉降、牆體開裂而使樓房報廢。這一實例告訴我們,地基局部沉降的原因是復雜的,許多地面都絲毫也看不出來,即便是簡單的地下水管道漏水也會造成地基開裂、樓房將傾。

㈣ 銅陵有哪些旅遊景點

銅陵的旅遊景點有:天井湖公園、浮山景區、大通古鎮景區、鳳凰山景區、永泉農庄、銅陵博物館等。

1、天井湖公園

銅陵天井湖公園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位於銅陵市區主幹道長江西路北側,以堤山自然分割為東湖、南湖和北湖,三湖水面通連,距銅官山約5千米。湖中有一口「上通天,下通海」的井,名曰天井。湖因井、園以湖而得名。天井是坐落於天井湖公園的一大奇觀,因地下湧泉,終年高出湖水面2米左右。

2、浮山景區

浮山是一座文山,有「中國第一文山」的美譽。現存483塊摩崖石刻,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浮山孕育了明清時期以著名的思想家、科學家方以智為代表的中國最大的家族學派「方氏學派」;孕育了清代獨領風騷的文學流派桐城派。

孕育了現代美學大師朱光潛;孕育了革命家、軍事家、外交家黃鎮等一批歷史文化名人。浮山風景區包括浮山、白盪湖、白雲岩三大景區,總面積76.7平方千米,主景區浮山面積19.1平方千米。

3、大通古鎮景區

大通位於安徽省銅陵市西南,古名瀾溪,扼九華、望黃山、臨皖江、依銅都,建鎮已有千年。它曾與安慶、蕪湖、蚌埠齊名的安徽「四大商埠」之一,清末民初,是大通古鎮的鼎盛時期,小小的古鎮上居住著10餘萬人,鶯歌燕舞,有著「小上海」的美譽。

隨著歲月流逝,大通鎮繁華不再。瀾溪、和悅老街已被正式列入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2016年大通獲批中國首批特色小鎮,2017年大通古鎮風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4、鳳凰山景區

鳳凰山位於銅陵市義安區順安鎮南部,屬國家AAAA級風景區,鳳凰山形勝鳳凰,由橫山、面山、靈風山、潭山、金山等構成。早在明朝「景泰」年間,詩人周鐸就書寫「廬外山高插半天,石邊孤井聚甘泉,鳳凰一飲千年後,尚有遺跡萬古傳」等十六首「鳳凰八景」詩贊美過鳳凰山。

2016年2月,根據《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國家標准與《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管理辦法》,經有關市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機構推薦,安徽省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組織,評定銅陵市鳳凰山景區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5、永泉農庄

永泉農庄位於銅陵葉山腳下,地處沿江高速、銅宣杭高速、合銅黃高速公路的交匯處,距銅陵東高速出口1千米處。離銅陵市區20千米,至蕪湖、馬鞍山、合肥、南京、黃山和九華山的車程在30—90分鍾。

農庄依山傍水,毗鄰葉山林場;500畝山林自然天成;70畝水面垂釣樂園;200畝原森林天然氧吧;在建設中不僅沒有破壞原有的生態環境,同時還營造了大面積觀賞性果木、園林。自然環境幽靜,常年負氧離子含量達到8000立方以上,是休閑、養生、度假的理想場所。

6、銅陵博物館

銅陵市博物館於2006年9月30日開館,是地方性青銅文化專題博物館,全面展示銅陵地方特色的青銅文化,分蜚廉折金、銅地初曦、礦冶遺韻、青銅遺珍、吳楚爭雄、當代銅工藝等6個部分。銅陵礦冶歷史始於商周,盛於唐宋,延至當代,數千年綿延不斷。

陳列展覽以青銅文化為創意主軸,通過展示精選的260餘件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館藏青銅器和80餘件當代銅工藝品,採用現代高科技展示方式模擬采冶鑄場景,再現古銅都銅陵三千多年的悠久的采冶鑄歷史和遺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銅陵

㈤ 五大連池有哪些礦

五大連池可購買的地方特產有:
五大連池礦泉水(世界三大冷泉礦泉水之一,具有獨道的保健功能)、欣龍泉老窖酒、潔膚之寶火山爽膚石(魔力搓腳石)、「火山紅」微量質素卵(提高免疫力)、純天然山野菜、中國唯一的「礦泉牛奶」、仙池牌火山礦泥系列護膚品、王毛驢干豆腐等。五大連池特產都是由特殊的礦特質構成,具有極強的保健作用。

㈥ 我國主要鐵路干線

一、鐵路運輸
鐵路運輸是我國交通運輸的主力。我國多年來鐵路貨運周轉量一直佔全國貨運總周轉量的70%。在各種運輸方式中,鐵路運輸所擔負的客、貨周轉量均居首位,是名副其實的交通大動脈,是我國綜合運輸網的主力。
1875年我國修建了第一條鐵路吳淞線,長15千米,僅運營了16個月即被拆除。1881年唐(山)胥(各庄)線的建設是中國鐵路的正式開端。此後68年間先後建設了2.5萬千米鐵路,但到1949年僅存2.1萬千米(不包括台灣省)。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鐵路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鐵路通車里程不斷增長,技術裝備不斷提高,到1999年底鐵路的營運里程達5.79萬千米,復線里程2.09萬千米,佔36.1%,電氣化里程1.4萬千米,佔24.2%。隨著大秦重載鐵路和廣深准高速鐵路的通車及福州至漳州高速鐵路的興建,我國重載鐵路和高速鐵路的建設已經拉開序幕。
(一)鐵路運輸網及主要鐵路干線
我國鐵路已基本形成以北京為中心,以四縱、三橫、三網和關內外三線為骨架,聯接著眾多的支線、輔助線、專用線,可通達全國的省市區的鐵路網。四縱是指京廣線、京九線、京滬線、北同蒲—太焦—焦柳線;三橫是指京秦—京包—包蘭—蘭青—青藏線、隴海—蘭新線、滬杭—浙贛—湘黔—貴昆線;三網是指東北鐵路網、西南鐵路網和台灣鐵路網;關內外三線是指京沈線、京通線、和京承—錦承線。

㈦ 礦難的遇難人數

排名 礦難名稱 日期 位置 國家 遇難人數 1 本溪湖煤礦爆炸 1942年4月26日 遼寧省本溪市 中國 1,549 2 Catastrophe de Courrières 1906年3月10日 Courrières 法國 1,099 3 方城炭鉱 1914年12月15日 福岡縣、九州 日本 687 4 煤礦事故 1972年6月6日 Wankie 羅德西亞(今辛巴威) 472 5 三池煤礦瓦斯爆炸 1963年11月9日 福岡縣,九州 日本 458 6 Senghenydd Colliery Disaster 1913年10月14日 Senghenydd,威爾士 英國 439 7 煤礦事故 1960年1月21日 Coalbrook 南非 437 8 新夕張炭鉱 1914年11月28日 北海道 日本 422 9 Zeche Monopol Schacht Grimberg 1946年2月20日 Bergkamen 西德(今德國) 405 10 大之浦炭鉱 1917年12月21日 福岡縣,九州 日本 376 11 煤礦事故 1965年5月28日 比哈爾邦 印度 375 12 煤礦事故 1975年12月27日 Dhanbad 印度 372 13 豊國炭鉱 1907年7月20日 福岡縣,九州 日本 365 14 Monongah Mining disaster 1907年12月6日 Monongah,西維吉尼亞州 美國 362 15 The Oaks Colliery Disaster 1866年12月12日 Barnsley,英格蘭 英國 361 16 Pretoria Pit Disaster 1910年12月21日 Westhoughton,英格蘭 英國 344

㈧ 安徽什麼時候叫安徽的

安徽於公元1667年(清康熙六年)始建省(原江南省分為安徽,江蘇兩省),因最初江南左布政使司地轄安慶、徽州、寧國、池州、太平、廬州、鳳陽七府,及滁、和、廣(德)三州,官方文書便簡稱為「安徽寧池太廬鳳滁和廣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其後又成為「安徽布政使司」,最後從安慶[1]、徽州[2]各取兩個首字,簡稱「安徽」。安徽地名由此出。

㈨ 安徽周邊旅遊景點有哪些

1、黃山,雄踞於中國安徽省南部,是蜚聲中外的旅遊勝地,黃山與黃河、長江、長城齊名,成為中華民族的又一象徵,1990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令世人神往,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而聞名於世。

4、石潭村,石潭村的位置也比較偏僻,現在也有少數的居民在這里生活,很多人都表示自己享受這種悠哉的生活,所以很多遊客也會來到這里,順著石潭村繼續往下走的話,還會欠拾到更美的風景,在三四月份左右石潭村會開滿油菜花,不用跑到婺源也可以在這里見識到哦。

5、龍川景區,皖南績溪龍川,歷史悠久、風光秀麗,明末抗倭名將胡宗憲乃胡氏36代,該村地勢獨特,風景優美,村前有龍須山高大巍峨,村中有一條小溪(稱川)穿村而過,整個村莊布局呈船型。

熱點內容
蜂巢星球區塊鏈 發布:2025-05-22 21:37:39 瀏覽:274
eth輕松礦工原版 發布:2025-05-22 21:28:12 瀏覽:21
用btc好還是用usdt好 發布:2025-05-22 21:28:10 瀏覽:477
幣圈情報站第三集 發布:2025-05-22 21:14:11 瀏覽:864
灰度解禁ltc 發布:2025-05-22 21:08:53 瀏覽:926
eth10官方錢包 發布:2025-05-22 21:08:52 瀏覽:376
eos區塊鏈BM是哪國人 發布:2025-05-22 21:08:18 瀏覽:596
區塊鏈防止破解 發布:2025-05-22 21:08:18 瀏覽:55
eth轉入etc 發布:2025-05-22 21:04:06 瀏覽:611
礦機到期可以不續 發布:2025-05-22 20:56:00 瀏覽: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