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为什么具有货币属性
A. 比特币是真正的货币吗
一、比特币是不是货币 比特币是货币吗
一般货币要具备三种功能:计价单位、交换媒介、价值储藏。比特币具有货币的三种功能,但是它还没有被经常使用。所以,目前比特币还不能算是货币。
BT币是08年一位日本人提出构想,09年开始正式发行的一种虚拟货币。
BT币好比是一座由总量为2100万个金币(它的总量上限被设计为2100万个 )组成的金山,想要得到它,就需要玩家们利用电脑的运算能力,根据设计者的算法计算出一组符合特定规律的数字,就像大家齐心合力或者单独计算一道数学题一样,每得出一组数字,那么就会得到一个BT币,每10分钟全球最多只能产出25个。这个计算过程就被形象地称为 挖矿 。
当然,这些数学题是越来越难的,从09年到现在,BT币的产量大约为1040万个,现存量越多,产出就越难。比特币有稀缺性,发行上限(2100万个)已经定死了,越到后面获得的难度成几何级数增加,据估计需要上百年才能开采完。
说它是国际QB倒有点可笑,倒确实都是虚拟货币,但是BT币的安全和通用性是QB无法比拟的。TX关门了,QB就跟着玩完了。但是要想BT币倒台,除非全球断电或者全球互联网瘫痪。
关于使用问题,目前全球都开始接受BT币的使用,德国首先承认BT币合法,我国也有交易的网站BTchina,可以直接把BT币换成绝大部分国家的各种现行货币,包括人民币。在我国,淘宝上有很多接受BT币的卖家,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也有不少开始接受BT币的商店,超市等等。
比特币
二、比特币的特征
去中心化:比特币是第一种分布式的虚拟货币,整个网络由用户构成,没有中央银行。去中心化是比特币安全与自由的保证 。
全世界流通:比特币可以在任意一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上管理。不管身处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购买、出售或收取比特币。
专属所有权:操控比特币需要私钥,它可以被隔离保存在任何存储介质。除了用户自己之外无人可以获取。
低交易费用:可以免费汇出比特币,但最终对每笔交易将收取约1比特分的交易费以确保交易更快执行。
无隐藏成本:作为由A到B的支付手段,比特币没有繁琐的额度与手续限制。知道对方比特币地址就可以进行支付。
跨平台挖掘:用户可以在众多平台上发掘不同硬件的计算能力。
B. 货币的智能分析比特币是否具有货币特性
比特币具有价值是因为它作为货币形式的一种是有用的。比特币具有货币的数学特性(持久性,可携带性,可互换性,稀缺性,可分割性和易识别性)而非依赖于物理特性(比如黄金和白银)或中央权力机构的信任(比如法定货币)。简而言之,比特币是由数学支持的。有了这些特性,一种货币形式要具有价值所需要的就是信任和使用。对比特币而言,这可以从它日益增长的用户,商家和初创企业基数上得到体现。同所有货币一样,比特币的价值直接来自于愿意接受它作为支付方式的人们,这也是唯一的来源。
当然,目前世界上各主要的国家对比特币的态度不一样,大都保持谨慎的态度,不完全否定也不完全肯定。因为,比特币是一个颠覆性创新,对许多行业具有破坏性的潜力。比特币在我国被央行定义为一种特殊的互联网商品,否定了其货币属性,但公民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可以自由的买卖。比特币目前处于一个低迷期。建议去比特币之家网了解比特币相关的新闻资讯和知识。
C. 比特币作为虚拟货币,为什么在市场上可以拥有那么大的价值
比特币褒贬不一,但长期价值犹在
比特币是一种总量恒定在2100万的数字货币,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具有去中心化、全球化、匿名性等特性。2017年是比特币大放异彩的一年。其价格从2017年1月的778美元飙涨到了12月17日的历史高点——超过了1.9万美元。比特币的衍生品交易也正式开启,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先后推出了比特币合约。
从股票角度,大型上市公司如腾讯、美图等纷纷开始区块链技术的探索和应用,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区块链技术架构,将会内化为公司生产力并提升效率。但直接参与数字货币或者ICO的公司要谨慎小心,因为与监管方向相违背。
D. 比特币是否具备货币属性
就货币属性来看,比特币因为是一种虚拟货币,它没有发行商,所以在现实里被认作是没有价值的货币,如今也还是有很多国家在限制它的流通,所以还是有很多并不了解它。但是它确实有货币的属性。
首先货币的本质是在长期交换的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也就是说,去掉所有修饰词,货币本身就是商品,用于交换。那比特币也是可以用来做交换的,它同样可以充当交换的媒介,作为交换的商品。它同样可以使得在线支付能够直接由乙方发起并支付给另外一方,中间不需要通过任何的金融机构。
其次,比特币诞生于金融危机时期,它是去中心化的,由计算机生成的一串串复杂代码组成的数字货币,它不依赖于任何组织或国家,也没有发行方,完全由P2P网络、密码学、共识算法等已有技术的区块链系统融合构成,而且强调了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购买、出售或收取比特币。这就是比特币作为商品进行交换的特征。
而之所以很多国家并不承认比特币能够作为一种流通货币,是因为它的想象空间太大了,作为国家层面不好管控,尽管他很便利,但是它很抽象,所以被很多国家拒之门外。
E. 为啥比特币不能成货币
比特币数目太小,没有办法在社会大规模流通。而且它的存在并不是以国家信用作为担保,而是以比特币玩家之间的信任为基础,那么这种“货币”的信用度相对来讲就非常低了。
再者,比特币数目小,而且过于集中在几个大玩家手里,导致它的价格十分不稳定。这就基本上不能称之为货币。因为作为通用货币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价格稳定,否则经济秩序就会崩溃。
比特币不具有价值基础;价格剧烈波动;缺少各国货币当局的支持,这是比特币成不了世界货币的三个基本原因。
比特币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货币?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yw/pl/201401/t20140107_47595.html
从7年前第一枚比特币诞生至今,比特币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不少争议。各方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比特币该如何定性,它能不能成为货币乃至未来成为国际货币。
2013年,比特币在我国备受热捧,不仅价格飙涨,更被有些分析评价为是“对现行货币体系的不小的挑战”。2013年12月初,人民银行联合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指出比特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随后,比特币价格应声下跌。
新年伊始,1月4日,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在其网站上宣布不承认比特币为合法货币,还促请民众对其存有的风险保持警惕。事实上,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韩国、泰国、印尼和挪威等国家也陆续针对比特币交易活动表明立场,皆不承认比特币成为市场流通的货币。
与此同时,有消息称,今年1月,全球首款比特币ATMRobocoin进入香港和台湾市场。相关公司还计划在欧洲、加拿大和美国的更多地区推出比特币ATM。
一方面是相关监管当局的“表明立场”,另一方面是比特币全球布局的高歌猛进,比特币到底该如何定性,其未来发展势头如何,再次引来各方关注。
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以个人名义发表署名为《虚拟货币本质上不是货币——以比特币为例》的文章,强调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本质上不是货币,也难以成为货币。
他认为,比特币缺乏国家信用支撑,难以作为本位币履行商品交换媒介职能。现代信用货币(纸币)代表的是国家信用,实际上代表全社会商品生产和交易。只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国家法律的强制力就能赋予公众对本位货币的信任。而比特币不仅自身没有价值,也没有国家信用支撑,没有全社会商品生产和交易作为保证,因而不具有货币的价值基础。此外,比特币没有法偿性和强制性,流通范围有限且不稳定。比特币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很难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其次,比特币数量规模设定了上限,难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他认为,比特币有限的数量与不断扩大的社会生产和商品流通之间存在矛盾,若成为本位币,必然导致通货紧缩,抑制经济发展。数量的有限性也使得比特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功能大打折扣,更容易成为投机对象而不是交换媒介。
第三,比特币缺少中央调节机制,与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不相适应。盛松成认为,比特币没有集中发行方,容易被过度炒作,导致价格波动过大,无法成为计价货币和流通手段,需要换算成本位币才能支付;比特币也不受货币当局控制,难以发挥经济调节手段的作用。
在文章结尾部分,盛松成还明确表示,货币与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不是纯粹的技术产物。只要现代经济社会组织形态不发生根本性变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货币体系就将存在,比特币以及其他虚拟货币就成不了一国的本位币,从而也成不了真正意义上的货币,“不过是技术至上主义和绝对自由主义者的乌托邦而已”。
而对于比特币的兴盛及其意义,盛松成解释为,“比特币的出现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人们对信用货币条件下通货膨胀的忧虑。各国央行应该加强流动性管理,合理调控货币供应,保持物价基本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撰稿期间,本报记者就比特币相关问题再次连线盛松成。他在采访中再次强调:“比特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只能是本位币。”
盛松成表示,“从货币学说史来看,比特币并不是新鲜事儿,它的本质是货币发行的私有化或货币的非国家化,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哈耶克很多年前就提出过,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费里德曼也有过类似的建议。但他们的意见只是一种理论分析工具,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很难操作,而且现代经济越来越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次金融危机及其应对就是很好的证明。货币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是现代国家和政府赖以存在的基础,又怎能私有化?所以我使用了‘乌托邦’这样的词汇。” “在我看来,技术取代不了国家属性。任何数字货币只能是本位币的实现形式。所以,电子货币会发展,虚拟货币是乌托邦。”盛松成表示,“只要现代国家存在,虚拟货币就成不了货币。很多人忽略了货币背后的国家属性和社会属性,还以为货币只是个自然体。”
对于比特币未来的发展前景,一位接受采访的商业银行分析人士表示:“比特币交易作为一种互联网上的商品买卖行为,普通民众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拥有参与的自由,这方面还是存在很大发展空间的。目前鉴于比特币对各国央行货币政策尚未产生什么影响,而且从发行技术上看,它似乎还具启示意义,所以不少央行对此持观望态度。”
但至于比特币未来能否担纲货币重任、甚至国际货币,该分析人士表示“并不看好”。他表示,“即使有国家想把比特币作为世界结算货币,但它是在私人手里,价格又剧烈波动,成得了国际货币吗?而且其成为国际货币的重要前提是,各国当局皆承认它的货币属性,这本身就是一个难题。”
盛松成也表示,“比特币不具有价值基础;价格剧烈波动;缺少各国货币当局的支持,这是比特币成不了世界货币的三个基本原因。”
F. 比特币怎么产生的以及有何意义
比特币(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聪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并于2009年1月3日正式诞生。根据中本聪的思路设计发布的开源软件以及建构其上的P2P网络。比特币是一种P2P形式的虚拟的加密数字货币。点对点的传输意味着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与所有的货币不同,比特币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它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比特币经济使用整个P2P网络中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来确认并记录所有的交易行为,并使用密码学的设计来确保货币流通各个环节安全性。P2P的去中心化特性与算法本身可以确保无法通过大量制造比特币来人为操控币值。基于密码学的设计可以使比特币只能被真实的拥有者转移或支付。这同样确保了货币所有权与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币与其他虚拟货币最大的不同,是其总数量非常有限,具有极强的稀缺性。
温馨提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发布的通知、公告,虚拟货币不是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和强制性等货币属性,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公民投资和交易虚拟货币不受法律保护。
以上解释仅供参考,在投资之前,建议您先去了解一下项目存在的风险,对项目的投资人、投资机构、链上活跃度等信息了解清楚,而非盲目投资或者误入资金盘。
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不构成任何投资操作。
应答时间:2021-01-1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