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比特币
A. 当年知乎上那个被劝买比特币的学生后来怎么样了
2011年12月21日,一位知乎用户提出了一个问题:“大三学生手头有 6000 元,有什么好的理财投资建议?”得到的回答是:“买比特币,保存好钱包文件,然后忘掉你有过6000元这回事,五年后再看看。”
从2011年到2024年,比特币从3美元飙升至最高点的7.4万美元。如果那个大三学生全部购买比特币,其财富早已达到千万级别。错过比特币投资的知乎用户表示后悔,而回答者长铗也表示后悔。他说:“如果再给她一个建议,我肯定不会建议比特币投资。”
长铗的后悔并非全因比特币投资的后果,而是他意识到投资的暴富神话让许多人只看到比特币的投机效应,而非其背后的区块链与去中心化理念。这与他的初衷相悖。自此之后,长铗再也没有在知乎上推荐别人购买比特币。
长铗的志向并不在地质行业,他有其他爱好,如写小说和研究加密货币。他的作品在读者中受到一定欢迎,甚至可能超过了他的知乎回答的点赞量。16岁时,长铗就在《科幻大王》上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2004年以“长铗”为笔名在《科幻世界》发表小说。他连续三年获得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并与刘慈欣、郝雨芳等获得者一起被提及。
长铗通过关注比特币,创作出《屠龙之技》这样的科幻小说,书中“计算即权力”的理念与比特币思想相呼应。当读到比特币白皮书时,他有一种“未来已来”的感觉。尽管当时比特币经历了崩盘,媒体报道惊悚,但在长铗看来,这是成功概率很大的机会。2010年,他通过淘宝购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比特币。
在广西国土厅工作期间,长铗关注着比特币动态,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区块链论坛巴比特。当时,国内缺少类似网站,长铗孜孜不倦地翻译英文网站资讯。一天,有人留言称长铗的网站很好,愿意捐赠比特币,这让长铗非常欣喜。
从2011年到2014年,长铗一边工作,一边运营巴比特,一边在社交媒体上传播比特币知识。尽管他与科幻小说的距离渐行渐远,与比特币的距离却越来越近。
长铗的一位好友回忆,2011年左右,他频繁在人人网上谈论比特币的前途,令人不解。长铗后悔之前回答了关于比特币投资的问题,他认为关注比特币投机效应而非其理念与初衷不符。他建议人们投资自己的大脑,而非盲从他人的建议。长铗认为,自己的回答可能误导了用户,而真正的幸福不应寄托于他人的建议,而应来自自我成长与思考。
B. 刘慈欣与长铗、姬十三在乌镇如何“跨界”
《三体》作者刘慈欣确认出席世界区块链大会(乌镇)的消息一出,立马刷爆朋友圈,“跨界”分会场也备受关注,粉丝们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迫切想了解更多。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带你走近这充满神秘色彩的“跨界”。
出席“跨界”分会场的大咖有:
长铗

未来事务管理局创始人,未来事务管理局CEO,果壳网的联合创始人,科幻作者,科幻科学活动主持人,亚太科幻大会创始人。原新华社十年资深记者,擅长科技领域报道,曾获中国新闻奖、美国科学促进会青年科学记者奖学金、中科院科星奖等。
就在6月30日下午,长铗与大刘将有一场对话,两位银河奖得主间的高手过招,一定记得别眨眼!姬十三的演讲分享同样令人期待,是否如同其个人经历一般与众不同呢?肖磊将在现场发布他对下半年市场的展望,会不会又成功预言呢?同时有幸邀请到姬少亭担任主持,10年媒体人转身蜕变为科幻界女神,她重拾话筒的场面,值得定格留念。
“科幻+区块链”将产生怎样的奇妙化学反应,让我们走进区块链里的科幻世界,一起思考,一起看见未来!
C. 论非对称性的交易结构
最近重温樊登2017年“双11”在混沌大学的演讲。其中他提到的一点“找到非对称的交易结构”让我感触很深。
在我们传统的思维当中。“付出与收获”;“风险与收益”都是对等的,是线性对称的。也就是所谓的“付出多少努力,就会有多少收获”;“敢于承受多大的风险,才能有多大的回报”……
但如果这些观点都是正确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比尔·盖茨、巴菲特和马云等人了。因为按照这个理论,如果马云拥有1000亿人民币的资产,而另一个“普通人”拥有10万的资产(事实上不少人连这个数都没有)。那么马云就比这个“普通人”付出了1000000倍的努力或者承受1000000倍的风险,显然我认为这个结论是有问题的。
毫无疑问,马云当然比这个“普通人”要努力的多,也比他承受了更多的风险,但是一定达不到1000000倍这个数量级。合理的解释应该是:马云找到了一个“非对称的交易结构”,从而使得他在投入相对少的努力和承受相对少的风险的基础之上,获得了相对更多的收益。其中不对称的投入/产出和风险/收益是关键。
所以,能否找到这个“非对称的交易结构”这个支点,从而撬动整个地球呢?
一、“脚踏两条船”的创业
几年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都加入到了创业的大军之中,其中不乏创业成功,实现财务自由的例子。但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们没有看到的失败案例其实占了绝大多数。事实上,如果因为一时的冲动,在没有充分准备和足够资源的情况下离职创业,那么就陷入了“对称的交易结构”这个坑当中。因为一旦创业失败,那么你就几乎一无所有了。
而“脚踏两条船”的创业模式,或许不失为我们可以考虑的一个选择。很多人都是因为这种模式,找到了“非对称的交易结构”,实现了成功。
举个例子,樊登老师在创业的时候并没有辞去北京交通大学讲师的职务,而正是这个职务,成为了他可以依赖的底线:即使创业失败,他还可以回去继续当老师嘛。这使得他在创业的时候更加没有了后顾之忧。
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刘慈欣,因为其作品《三体》而闻名于世。可事实上,他都是利用了工作之余的休息时间来创作《三体》。试想,如果没有了稳定工作所提供的收入,恐怕他也无法安心去进行创作了。
二、区块链投资
比特币自从2009年出现至今,已经有9年的时间了。可是,真正投资它的人其实并不多,我认为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多数人认为:虽然以比特币为首的数字货币的投资收益高,但是同时风险也很高啊。我不愿意承受这个风险,所以我选择不投资。
具有这种思维的人其实就陷入了“对称的交易结构”的误区。事实上,我们可以来算一算投资收益比。加入你有50万块的“闲钱”可以用来投资,那么拿其中的10-20%投资到区块链当中其实是一个非常理性的选择,并且符合“非对称的交易结构”的理论。因为即使遇到最坏的结果,也就无非是这10-20%的资产归零,而这并不会影响你的生活。但是如果区块链今后真的改变了世界,那么你投入的这些资产的收益是没有天花板的。相当于你用可能出现的100%的投资损失比撬动了10000%甚至更大的可能的收益。
三、投资自己
其实无论是创业,抑或是投资区块链、股票,都是充满了不确定性与风险,最终的成功与否都是我们无法决定的。而唯有不断的学习、投资自我,是这个时代最佳的“非对称的交易结构”模型。对于学习,除了时间和少量的金钱以外,我们不需要投入其它任何的资源。而最后学成的结果却足以改变我们的命运。
我非常喜欢一个词:功不唐捐。你所付出的努力都不会白白浪费的。持续努力,终身学习才是这个时代不断成长的正确姿势。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