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经过了多少年才有价值的
A. 比特币价值翻了多少倍
比特币,最初的价格是0.0025美元,从2012年第一次减半开始,价格上的巨大涨幅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比特币。经过十年的发展,比特币价格在2017年12月份最高时达到了20000美元,涨幅高达800万倍。
在经历过最高峰后,比特币价格开始回落,现价是10000+美元,与最初相比,涨幅是400多万倍。因此,十年400万倍,这是很多人没有想到过的,无疑,比特币造富了一批人,但也不是每一个参与的人都获得了回报。
从它的曲线我们就可以看出,它是属于高风险高回报 ,24小时不间断交易,波动起伏大,一般人承受不了这样的风险波动。整个数字货币市场目前都处于初期,因此,币圈有风险,入币需要谨慎。
B. 比特币本身有什么价值
比特币(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聪在2009年提出,根据中本聪的思路设计发布的开源软件以及建构其上的P2P网络。比特币是一种P2P形式的数字货币。点对点的传输意味着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
与大多数货币不同,比特币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它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比特币经济使用整个P2P网络中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来确认并记录所有的交易行为,并使用密码学的设计来确保货币流通各个环节安全性。
C. 比特币什么时候开始的
2009年1月3日正式诞生。
进入2015年以来,比特币的前景愈发扑朔迷离。一方面,比特币兑人民币跌幅去年高达55.55%;进入2015年,仅1月中上旬,比特币兑人民币的跌幅就超过30%。
比特币币值“跌跌不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狂热”过后价值的“自我修复”。据统计,2013年比特币兑美元从1∶13.59涨到1∶731,全年涨幅达5300%。这种投机驱动下的暴涨,已经影响到比特币赖以“安身立命”的虚拟货币属性。
一方面,没有哪个国家将其明确为合法货币,另一方面,2014年美元上涨明显,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相应进入下跌期,而比特币价格走势与后者相同,成为部分投机者资产配置的一部分,这凸显出其资产属性远大于货币属性的特点。
(3)比特币经过了多少年才有价值的扩展阅读
安全性、信用风险等也成为投资者信心下降的原因。曾为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戈克斯山(Mt.Gox)去年3月自称因黑客攻击损失了全部资产,近期被曝其丢失的比特币很可能源于内部系统操纵。
比特币的监管环境也不容乐观,俄罗斯、泰国等国家则开始对其实施严厉管制,加上去年全球股市表现不错,比特币投资资金出现分流,而疯狂的“挖矿”活动也迅速增加了比特币供给,使其短期内可能出现供大于求的趋势,导致比特币的价格猛烈下跌。
D. 比特币是怎么出现的为何价值这么高
比特币的出现是依托一套“支付系统”诞生的,而它的价值最早是因为“被逼无奈”的选择而诞生的,到了后期,它有往数字资产、数字黄金的方向发展,再加上存在法律监管盲区,这给一些不法分子和喜欢投机倒把的一些人和机构机会,再加上有一些人做着一夜暴富的梦,这才烘托出了繁荣的币圈,而比特币作为世界上第一款数字货币,身价也随之暴涨上万倍。
而一个新鲜事物的诞生,必然要经过无数次的试错,比特币诞生以后,起初的人们并不了解它,但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很多人知道了它该如何用,就开始布道、鼓吹它的价值,而它本身也的确与某些人和机构的需求相契合,这才在资本和机构的参与下,将其推到了新的高度。结合过去5年比特币价格的涨跌,几乎每一次大幅度的下跌,都在频繁的割韭菜,因为缺乏监管、私有化极其严重,导致很多人没有通过币圈一夜暴富,反而亏得血本无归。
E. 比特币是什么 为什么计算后就有了价值 这些计算为什么服务,或者这些计算产生了什么作用
计算不产生任何价值,只不过有人用比特币洗钱而已,有用的东西才有价值,比特币的作用就是洗钱,一旦这个功能被堵死了,它就一文不值。
F. 比特币真的有价值吗
首先:一直觉得很疑惑,原始比特币的获得不是靠劳动或者价值交换,而是靠电脑耗电来产生,从矿工的角度来看比特币获取成本,就是那些电费。
其次:比特币是按照某种算法获得,按我的理解是有特定的参数,那么只要变动参数就会有牛特币,驴特币,只要获得公式略微改动参数,就会有一种新的币种产生。
再次:谁来赋予它价值?有看到说最初有人用一大堆比特币换了一顿汉堡吃,现在可以卖到2000多美金价值的衡量取决于投机人数的多少,那么一旦我的人少了,它的价格肯定会下来。
当我们讨论比特币的价值时,其实讨论的是比特币能值多少法币。换言之,我们讨论比特币的价值,本质上讨论的是比特币的价格。
那么比特币的价格如何衡量呢?举一个极端点例子,假如有一个比特币大亨有通过惊人的智商攫取了全部的比特币,试问这个大亨可以换多少法币?我想大概律周围大汉只能拿这些比特币换到一个汉堡。
其实说白了,比特币是没有任何实用价值的。就是人为炒作的,是一种虚拟货币。
虚拟货币也就是说它本身是不存在的,因为很多人信仰他,后来组建秩序。是一个社区行为,是各国文化和开发者聚集的社区,通过互联网的体系建立秩序,本质是由共同群体赋能比特币价值的,因为很多人相信它是有价值的。
同样,法币的价值共识,是因为有政府在背书,并对法律的价值产生认同,即群体共识赋予价值。
所以,比特币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算有价值,但赋予他价值的群体跟政府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风险比法币也大多了。
所以具体有没有价值,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PS:个人不建议散户去炒作,价格全部控制在大户手里,别人想涨就涨,想跌就跌,散户进去都是被割韭菜的,不要眼红别人挣了多少钱。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帮他解答,谢谢。
G. 比特币用了几年上市的
我感觉你对比特币是一窍不通,比特币和上市没有关系,只有上市的比特币公司。
比特币是一个共识网络,促成了一个全新的支付系统和一种完全数字化的货币。它是第一个去中心化的对等支付网络,由其用户自己掌控而无须中央管理机构或中间人。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比特币很像互联网的现金。比特币也可以看作是目前最杰出的三式簿记系统。
H. 比特币有价值吗
我从2个角度分析一下个人对比特币价值的认知:
1. 对货币的小小思考
目前世界各国发行的货币,基本都是信用货币。比如美元,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后,就与黄金脱钩了。一般认为,现代美元的价值是以美国的国家信用,或者说,国力和军力支撑的。
但是,这个里面是似是而非的。因为美国的国力和军力无法量化,谁能告诉我美国的国力和军力值多少美元呢?既然无法量化,如何能保证美元没有印多了?事实上,这也是无法保证的。另一方面,美元上写着IN GOD WE TRUST,这等于已经明明白白告诉你了,美元其实是一种信仰。就像特朗普的支持者在竞选时高喊,“美国!美国!”,人们对于美元的这种信任并非是纯理性的,而是理性、自豪感、神圣感、似是而非、惯性思维的混合物。
而这种信任也是脆弱的,近的比如泰铢、卢布,一夜间下跌百分之四五十,也是稀松平常。更离谱的比如金圆券,民国政府基本上算是诈骗了。
比特币其实也是如此,它的价值也来自信任,只是它背后不是政府的信用背书。对比特币的信,是一种更纯粹的信,因为它比法币更看不见摸不着,但就是有那么一小撮人对它深信不疑,比如我。这种信,来自比特币技术的简洁、有力,来自其中包含的超越时代的思想,来自对现有货币体系的不满,来自人类对进步事物的天然向往。
2. 比特币价格与反身性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是非常深入人心的:因为人的恐惧或贪婪,一件东西的价格可能会暂时高于、或低于它的价值,但最终又一定会回归价值本身。
索罗斯的观点是,因为人性的残缺,一个东西永远回不到它的价值。即矫枉必须过正。当一个东西价值被绝对低估,那么在上涨的过程中,人们对其上涨的认知不断强化,往往会导致疯狂的买入,最终价格会涨到它本身的价值之上,反之亦然。
在这个过程中,价格的上涨引发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追捧,人们因此产生的上涨预期又会继续推高这个东西的价格。
索罗斯称之为反身性。
举个例子:村子里有一个先知。他告诉大家黄金一定会去涨,大家快去买黄金。大家一窝蜂去买了,黄金供不应求,果然涨了。于是大家都说,先知预测的真准。
这个过程,跟黄金的基本价值,或者对黄金的实际需求,没有任何关系。
如果拿一个放大镜来看。在这个过程中,对黄金的看涨的看法是不断被强化的。因为过程中黄金也是波段上涨。假如在第一个上涨回调时,有人卖掉了。当第二次涨到更高时,这个人就会觉得自己这次操作特别傻,那么当他下一次再次买入时往往就不会轻易卖出。即使他下一次又卖出了,总会有一次,他会“学聪明了”,不再卖了。
人还是一种社会动物。所以这种上涨预期会不断传播啊,还会互相“学习”,加剧了人性的这种弱点。
而往往当一个泡沫破灭时,大多数人都逃不掉。少数理性的人可以跑掉,少数人赢了大多数,赚得盆满钵满。在《乌合之众》一书中就说,群体的智商往往比一个人还低。在管理学上,这叫羊群效应。在中国股市,这就叫“散户红利”。君不见,币易平台上每天有多少人赚的盆满钵满,甚至财富自由。
I. 比特币最初多少钱
2009年比特币刚刚出现时,价格还不到1美分,一美元可以兑换1300个比特币,也就是说人民币7元钱就可以兑换1300个比特币。
2017年5月5日,海外数字货币交易平台Bitfinex报价,比特币的盘中一度触及1700美元,约合11737元人民币。
(9)比特币经过了多少年才有价值的扩展阅读:
在中国,部分淘宝的店铺也开始接受了比特币的使用,商家会逐渐增加。
2013年10月,第一本比特币季刊《壹比特》创刊号发行。
2013年10月15日,网络旗下网络加速乐服务宣布支持比特币。
2013年10月26日,BTCMini报道了GBL被黑内幕。
2013年10月31日,著名互联网律师雷腾发文建议《尽快立案调查GBL比特币交易平台关闭》事件,分析了比特币具有的“价值功能”和“使用功能”,比特币应受相关法律管辖。
2013年1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比特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比特币交易作为一种互联网上的商品买卖行为,普通民众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拥有参与的自由。
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 中央网信办 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商总局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禁止从事代币发行融资活动(ICO)。
交易平台不得从事法定货币与代币、“虚拟货币”相互之间的兑换业务,不得买卖或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代币或“虚拟货币”,不得为代币或“虚拟货币”提供定价、信息中介等服务。
2018年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专题十二讲到“加密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