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ico监管
A. ICO遭遇监管有什么影响
8月28日,一位证监会内部人士向记者确认,近期火热的ICO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目前在准备各种材料。“目前ICO风险很大,从长期来看,肯定要被纳入监管。”
根据财新报道,有关监管部门将对ICO采取行动。是否取缔的方案正在研讨之中,央行、证监会均参与其中。这一行动的法律依据来自1998年颁布的《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
记者从一位业内人士处获悉,包括央行金融市场司在内的多部门都对ICO加紧进行了研究,不过仍然存在一些相关问题有待解决。
多位业内人士透露,8月18日央行、证监会、银监会组织ICO专门座谈会,而这件事在业内解读为“标志性事件”,纳入监管只是时间问题。
谁来监管未确定
今年7月25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表了针对The DAO的报告,判定其代币为证券(securities),同时强调,任何在美国买卖证券的行为,无论是真实货币购买还是用区块链技术分发的代币,都必须符合美国证券法。
而根据央行官网对金融市场司的定义,其主要职责包括拟订金融市场发展规划,协调金融市场发展,推动金融产品创新等工作;此外,另有货币金银局负责拟订有关货币发行和黄金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承担人民币管理和反假货币等工作。
另一位证监会人士透露,根据美国证监会的监管做法,ICO是定性为证券发行的。因此,如果中国借鉴的话,也应该由证监会来监管。但是,在中国数字货币又是由央行来监管,所以,目前是央行和证监会联手研究,最终由谁来监管尚未确定。
上半年ICO募资26亿
今年上半年以来,国内以虚拟货币筹集资金的ICO项目爆炸性增长,针对ICO是否非法集资惹争议。
根据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的报告,2017年以来,通过各类平台完成的ICO项目累计融资规模达63523.64BTC、852753.36ETH以及部分人民币与其他虚拟货币。以2017年7月19日零点价格换算,折合人民币总计26.16亿元。累计参与人次达10.5万。
8月24日,银监会首次针对虚拟货币筹资做出规定。银监会起草了《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指出:未经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以虚拟货币等名义筹集资金的行为,应当进行非法集资行政调查。非法集资参与人应当自行承担因参与非法集资受到的损失。
据报道,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局长霍学文曾在一场闭门会上指出,凡是“管别人钱的活动”都应该纳入监管。
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兼院长吴晓灵日前也公开指出,从国际上看,目前美国已经将ICO作为证券品种来进行监管。中国央行也已经对比特币做过相应表态(指出比特币不具备货币属性),预计还会有进一步的监管措施出台。
一位区块链从业人士说,“堵不如疏”,监管是意料之中的,但若是全盘否定,不免有一些企业把ICO搬到国外。
4问ICO
1、ICO该不该纳入监管?
纸贵科技CEO、墨链总发起人唐凌告诉记者,ICO应该纳入监管。在财富效应示范之下,目前“传销币”、“空气币”太多了,很多项目还未确定便能融资,投资者炒币很疯狂,风险很大。
中国科技金融法律研究会理事肖飒认为,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ICO也应该纳入监管。金融创新,只有依法合规规范才有生命力,任何违规和滥用都将适得其反。
李林表示,由于目前ICO融资后在资金的使用上没有监管,融资之后的资金去向成谜。他建议,监管应该注意投资者适当性。
2、ICO应当如何监管?
OKCoin币行副总裁田颖认为,ICO的监管,首先是明确法理定性。对ICO的企业进行登记式管理、对ICO募集的代币进行公开透明的托管管理,项目发起方、代币流通平台、第三方宣传机构,对项目真实性需要加强考察,增加投资者风险教育,有效控制风险。这些监管办法都可以在定性后执行。也有很多法学专家建议参考英国、新加坡推行的金融科技沙盒监管系统,将创新和风险间的矛盾最小化。
对于如何监管,唐凌建议设置项目审核和尽调。目前ICO项目是“自审自过会”,虽然代投平台也会审核,但是没有备案。同时,应设立资金托管。前期有媒体曝出个别平台拿资金沉淀去购买理财产品,这就是没有资金托管导致的,容易出现平台卷款跑路。此外,规范化管理,资金拨付不要一次性给完。很多创业者没见过这么多钱,不知道怎么花,容易出问题。
肖飒认为具体监管抓手为:产品登记、信息披露、资产托管、项目真实、合格投资。
“进行产品备案登记是监管机构了解和监控高风险金融业务的有效方法;信息披露是常规方案,能够让项目更透明;资产托管,防止涉众案件;项目真实,是对ICO发行方的最低要求;合格投资,将风险和投资者分级匹配,约束投机资金。”肖飒说。
3、ICO监管难点在哪儿?
唐凌表示,监管难点在于:现在很多平台通过智能合约就能ICO,尤其是通过以太坊的项目,不需要经过平台,自己就可以募集,私募行为比较多,风险大。
田颖认为,认定ICO的性质是推进监管的一个难点。ICO有点类似众筹,但又跟众筹不完全相同。美国SEC在前一阵公布了对THE DAO代币的调查结果中,认为该代币具有有价证券范畴,归证监法监管范围。这次判定,也是美国监管层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和分析的结果。有一些非证券类代币可能期望得到的是某些产品的使用权,那就不属于有价证券这个范畴了。
她认为,ICO是互联网产物,有些ICO项目是全球化运营的,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增强国际间协调。还有就是,监管的力度应该到什么地步。
肖飒表示,对于ICO的本质,业内存在分歧。如果把ICO的本质定性为“以物换物”,用一种特殊的虚拟货币换取另一种特殊的虚拟货币,尚可解释。
如果ICO项目直接募集“法币”,包括人民币、美元、欧元等,则可理解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存款”,一旦符合刑法第176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要件,则可能构成犯罪。
肖飒认为,如果ICO项目有分红条款,则有股权标志,如果项目有回购条款,具有“保本保息”的嫌疑,类似理财产品,没有牌照而发理财产品,这实际上是一种非法经营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如果非法经营较难界定,那么上述行为很可能认定为传销。很多ICO项目在推广过程中,有推广奖励行为,比如“拉一个投资者返代币”。
4、监管对ICO的影响?
维优元界CEO初夏虎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监管层应该规范ICO的发展,尤其是设立“合格投资人制度”,因为很多普通投资者并没有高风险承担能力,不应该参与这么高风险的项目。如果没有合格投资者制度,容易造成社会问题。
对于监管的影响,田颖表示,短期来看对目前市场是冲击,长期看是利于整个数字资产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真正做到让市场先健康,再高效。另一方面,监管也会使优质的项目能够呈现其价值。
华创证券一份研报认为,ICO的创新趋势值得关注,长期来看,随着其影响力越来越大,接受监管才能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而具备较强实力的ICO平台或项目有望率先拥抱监管,平衡创新属性与潜在风险,成为ICO未来发展的受益者。
B. 海外引进的区块链比特币ICO有什么严重危害
最近被大炒的概念是三个:区块链、比特币、ICO。
一个是区块链,就是徐小平流出的内部信里那个“顺之者昌,逆之则亡”的区块链;
另一个是已经炒作了几年,价格不断大起大落,但一直有人鼓吹“每一枚会涨到一万美元”的比特币;
再有一个就是几个月前,薛蛮子大力欢呼与鼓吹、后来又被监管部门予以强烈关注的ICO。就在前天1月12日晚,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表了题目为《关于防范变相ICO活动的风险提示》的公告,当中点名了迅雷所发布的数字货币“链克”(原“玩客币”),称其“代替了对参与者所贡献服务的法币付款义务,本质上是一种融资行为,是变相ICO”。此消息一出,迅雷股价在美国时间周五早盘出现大跌。
“比特币”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再说比特币,小韬一直是比特币的看衰者,因为在小韬看来,比特币没有解决任何新的问题。换言之,如果今天没有比特币,世界会失去什么?哪些人哪些交易会受到影响?答案是除了极其特别的人,没有人会受到影响。与现有货币相比,比特币的优势是什么?币值稳定?防伪?成本低?……
比特币所宣扬的去中心化无外乎是逃避监管罢了。就好比是两国之间货物往来本来要走海关,海关有八个通道,你现在搞了一个地下通道,固然可能路程更近,可能免了不少关税,但这是不合法不合规的。是一种典型的逃避监管的套利行为。在损害社会利益和秩序前提下解决自己的问题本身就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持久的。
更何况为了获取比特币所投入的巨大的“挖矿”工作量,消耗了大量的电力、计算机算力,不创造任何价值,是一种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据说现在挖到一枚比特币的成本已经到了3000到4000美元……
“ICO”就是典型的庞氏骗局!
至于ICO,号称以数字货币为媒的项目IPO,贴着自己炒热的概念拿着根本不准备兑现的想法,或者可行性几乎看不到的想法,依托一种逃避了监管的数字货币来让大家购买并击鼓传花地炒作价格……这是典型的庞氏骗局,或者说是变相开赌场。
这种案例历史上很多,前几年有人把随便一幅画,分割成几千上万份额,标上一个价格让大家购买和炒作;几百年前荷兰人疯狂炒作郁金香,一株郁金香的价格可以购买一栋城堡……每个人都知道这是泡沫,都知道泡沫会破灭,只是大家都希望以邻为壑,希望在泡沫破灭之前自己能够捞一笔.
C. 如何监管但不扼杀创新区块链ico缺陷盲区
1、数据区块链是比特币金融系统中的重要概念,记录了整个比特币网络上的交易记录数据,并且这些数据是被所有比特币节点共享的,通过数据区块,我们可以查询到每一比比特币交易的历史。 2、实例: 甲、乙、丙三个人,甲和乙的所有资金都由丙来保管。而且每一比资金往来都要由丙来记录。现在假设甲和乙各有100万由丙保管。那么: 甲支出8万到乙,则丙在账本的记录上,减去甲所在名下8万元,并在乙所在名下增加8万元。 乙回转5万到甲,则丙在账本的记录上,增加甲所在名下5万元,并在乙所在名下减去5万元。 甲支出5万到乙,则丙在账本的记录上,减去甲所在名下5万元,并在乙所在名下增加5万元。 3、数据区块链的作用和丙的帐目记录本的作用类似,它记录了用户对比特币的拥有权和所有用户交易比特币的记录。只不过这个“帐目记录本”是由网络上每个比特币矿工的挖矿记录的。如果一笔比特币的交易被数据区块链确认那么相关的信息将会被记录在数据区块链中。比特币的“帐目记录本”就叫做数据区块链。网络上所有的数据区块链组成了比特币的分布式网络数据库系统。 4、数据区块链技术本质是去中心化且寓于分布式结构的数据存储、传输和证明的方法,用数据区块取代了目前互联网对中心服务器的依赖,使得所有数据变更或者交易项目都记录在一个云系统之上,理论上实现了数据传输中对数据的自我证明,深远来说,这超越了传统和常规意义上需要依赖中心的信息验证范式,降低了全球”信用”的建立成本,这种点对点验证将会产生一种”基础协议”,是分布式人工智能的一种新形式,将建立人脑智能和机器智能的全新接口和共享界面。
D. 比特币,区块链和ICO分别是什么 有什么区别
比特币是中本聪于2009年提出的一种虚拟数字货币,特点是没有中心化的发行机构,总量固定,为2100万枚,而且不是一次性发行,需要由矿工挖矿产生。由于是去中心化的结构,信任就需要依靠密码学和共识机制技术来达到。
区块链是比特币衍生出来的一种通用技术,它实现了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模型,比特币可以规为区块链1.0,因为它没有智能合约的概念。区块链关键技术就包括密码学加解密和共识机制,区块链一般是用来和具体业务逻辑相结合,这就需要依赖智能合约了,智能合约提供了不受人为干扰的执行模式。
ICO首次币发行,源自股票市场的首次公开发行(IPO)概念,是区块链项目首次发行代币,募集比特币、解决以太坊等通用数字货币的行为。
E. 评价比特币中国暂停ICO币提币业务点评
本文摘自葛朗台App《理财》
比特币价格飙升,投资者勿跟风
最近,比特币再编神话故事,价格一路高涨。据相关机构披露,
截至 6 月 30 日下午 3 时,比特币价格报 11818 美元,对比今年 1
月初 3500 美元的价格,上半年比特币价格累计涨幅达 230%,一
举超过全球所有股票市场、大宗商品等风险资产。
而且,这个价格还不是最高的,最高时的 6 月 26 日,更是短
时突破 13000 美元关口,创 2018 年 1 月以来新高,24 小时涨幅
达到 14%,总市值高达 2247 亿美元,相当于英特尔公司的市值。
正是比特币飞一样的价格,已激起巨大的市场投资诱惑力,
更吹得不少投资者眼花缭乱,心里对投资比特币蠢蠢欲动,甚至有
大干一把的冲动。笔者还是要提醒投资者,对于比特币投资应采
取“多点远观、少点近摸”的投资策略,千万不能在比特币投资的
阴沟里翻了船。
此外,还有一个现象需提醒投资者,比特币价格涨跌也是具有一定周期性的,大涨之后必然伴随着大跌,而这一波价格周期到底有多长,谁也无法知道,假如现在高价买入比特币,过两天价格大跌,要涨到现在买入的价格,是需要几天、几个月还是几年,更是无人知晓。如果投资者缺乏足够的风险承受能力,进入之后就
有可能被套,甚至裸身而出。有史为证,据深链财经数据显示,对
比 2017 年的牛市,这一次比特币涨幅则更为迅速。2017 年,比
特币从 4000 美元涨到 13000 美元,花了 114 天;2019 年,比特
币从4000美元涨到13000美元,花了85天。根据一般的价格规律,
比特币涨幅周期缩短,价值持续周期也必然缩短,就是说从价格高
位跌落到低位的时间也相应缩短,比特币投资价值稳定性也大大减弱。
由此,虽然比特币今天价格大涨,但后市走势到底如何,尚不
明晰,谁都不敢肯定;比特币本身也是一个风险性较高的投资产品,风险到底有多大谁都很难准确预料。很明显,数字资产依然是
风险较高的投资资产,资产价格的涨跌幅度和速度都与传统资产有显著差异,对其投资策略也应区别于传统金融产品。所以,笔者建议,“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要对比特币投资“敬而远之”,千万不能眼红别人投资获利而盲目跟风,尤其在当前这种价格态势下,投资者更不宜轻易追高,而且做空也要特别谨慎;唯有如此,才会以不变应万变,使自己在比特币投资上既不会上当也不
会亏损。
F. 比特币能被监管吗
比特币能被监管啊。
但是它当前(截止2019年3月6日)并没有得到完善和有效的监管。
如果把比特币当成一种“货币”来理解,那么它就相当于离开美国的美元。通常美元离开美国后还有其他国家的银行帮忙管理,但那些既不在美国也不在银行等金融机构手里,散落在外的美元,这些也没法统计。例如在非洲一些没有银行的地区使用的美元。
这部分散落的美元就相当于比特币。
那这些散乱的美元怎么监管呢?
通常美元监管除了控制发行以外,还要在流通和使用端口进行管控。美联储每年根据在外流动和损毁的美元情况,控制发新币的数量。同时对美元的流入流出做好监管排查,始终让美元处在一个可大概追索的环境,方便发行机构统计总数以免出现过度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那么这些散乱的美元其实就是在一些失去监管的环境中存在,虽然失去控制,但不会影响整体的经济情况。
而如果有人想通过这些散乱的美元影响国际经济,那么它就必须进入现有的监管体系。这样一来这些散乱的美元就被纳入了监管。
所以对于比特币来说,也可以借鉴这些形式的监管。
首先从发行端来说,虽然比特币现在固定总数是2100万枚,但是这也是“之前设定”的,并不是不可改的。
最近也有人提及要取消比特币的2100万枚限制,这就是说比特币的发行其实并不稳定。因此需要从开发端上对比特币的发行进行控制。
这就需要打入开发端内部,成为核心开发人员。
第二,从流通环节进行监控。实际上这是目前最难实现的监控,因为区块链是匿名的,使用者匿名,接受者匿名。
即便当前已经可以用技术手段大概追索比特币的流通路径(例如能够知道一笔交易是从美国的小屋子发到德国的商业大楼里),但对于整个大环境上千万的使用者来说这只是九牛一毛,整体的交易数据如何追索,如何管理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你没法从交易数据中得知使用者是不是在进行违法交易。
那怎么办呢?监管者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使用者实名,你的交易所账号和比特币钱包地址绑定个人身份信息。可是这也是治标不治本,因为它只能监管特定情况下的比特币使用情况。个人是可以使用多个比特币钱包地址的,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又申请了一个新的。
在流通方面还有一个监控,就是控制比特币和当地法币汇兑的通道。有些地区的银行是不为进行比特币换法币的用户提供金融服务的,还有些国家和地区禁止金融机构提供比特币和当地法币汇兑的服务。
如果用户暗地里进巨额的比特币汇兑法币行为,那么通过银行转账记录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及时进行违法行为的打击。至于那些小打小闹的,就随他去吧。
第三,对使用进行限制。这个相对好实现一些。例如,颁布相关法令禁止使用比特币交易。虽然不可能完全禁止,但总好过让它自由泛滥。(全世界说禁止的东西好像就没有完全被禁止的吧?)
例如,在公共场合使用比特币之前必须实名,持有或使用比特币要交税等等。
当然用户偏不这么做也行,那么它的资产最好是在暗处使用。
说了这么多,现在你知道比特币是能监管的,只是现在管得不利索而已。采取了很多措施看起来好像都没有得到有效监管。那么什么情况下比特币能够有效监管呢?用户都自觉向监管机构报告自己持有比特币的情况,监管机构对比特币加入一些开发功能实现监管,或者是大家都不用了,那根本都不用管。
其实管不了那么严的,只要把它控制在翻不起大浪的范围就好了,毕竟有光就有暗,哪儿可能一点灰色空间都没有。
新技术能活到现在肯定是有优势的,去其糙泊取其精华就好了,你说呢。
G. 比特币中国暂停ico币交易 ico是非法集资庞氏骗局吗
太多圈钱跑路的现象,投资者多为大妈,根本搞不懂ICO,区块链,比特币。发个ICO就像股票IPO一样,还没有任何监管,一群大妈做着一夜暴富的白日梦,到时被人骗得精干,再去找政府闹,政府能不紧急叫停吗?
H. 从全面叫停ICO到比特币中国关停 这15天发生了什么
货币 自古以来都是国家统治机器的最终的环节之一 不可能这么轻易的呗取代
近现代 金属货币到纸质货币 美金到美元的改变都 印证了如上的观点 以前的货币是以贵金属为抵押物 货币即贵金属 现如今的货币代表的国家 国家的公信力 能力 美元这么厉害就是因为美国 美国这么厉害也是因为美元 如果这个收到威胁 可想而知 ……
萨达姆撞美国一栋楼都挨了揍 (两栋) 更别说有人挑衅我的货币地位了 陆战队都不用去 叫几个海豹都能突突了比特的创始人 所以不现实 只是投机
这个要明白 投机和投资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