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比特币的财经报道
㈠ 如何看待《财经郎眼》中郎咸平对于比特币的观点
郎咸平教授警告:比特币是彻头彻尾的金融骗局,老百姓要看好自己的钱包,珍爱生命,远离比特币!
每个人对待新事物都有自己的观点,不能一言以蔽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论依据,但比特币是否是骗局仍旧需要实践的检验。观点无对错之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比特币目前还只是一个小范围的社会化大实验。不过,随着比特币的船涨水高,也衍生出了许多知名的山寨币,例如莱特币、狗狗币、瑞泰币、微盟币等等。不过,打着数字货币的幌子进行传销诈骗的活动也在增多。
㈡ 更多关于疯狂比特币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的问题>>
比特币在四五年的时间上涨了几万倍,在2013年年底更是进入了癫疯状态,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比特币的价格从不到1000元飙升到8000元,美元最高Wie1400美元左右。但比特币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无法支撑这么高的市值,比特币炒作的还只是一个概念,就像90年代的互联网一样。央行一纸令下,比特币瞬间进入了长期的低迷期,也曝露出了比特币存在的一些列问题。比特币目前还只是一个小范围的社会化大实验,炒作可能会让比特币的知名度提高,曝光度提高,但却无法解决比特币面临的时间问题。繁华落后,比特币只能逐渐消失的大众的视野,随后慢慢的回到大众视野,引发人们的重新思考。
㈢ 中国金融电视台有关比特币的报道
好像不存在中国金融电视台,存在中国金融台,其是中国最具权威和公信力的专业财经媒体。2008年正式开播,全天24小时播出,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
目前,国内主流的媒体均对比特币报道过,这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比特币在全球都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关注,除比特币以外还有莱特币、瑞泰币、狗狗币等优秀的数字货币。
㈣ 最早报道比特币的是哪个财经媒体
火链财经在比特币新闻方面是业界的风向标
㈤ 如何看待《财经郎眼》中郎咸平对于比特币的观点
作为比特币玩家,看了这一期的财经郎眼,感觉有必要纠正郎教授一些并不专业的比特币知识:
1.比特币的分配机制:
比特币的挖矿分配机制,不是10000个人(也就是矿工)中的50个人分50个比特币,而是10000个人中只有1个人能拿到50个比特币。
听上去不公平,但是矿池的存在相当于矿工组团挖比特币,假如10000个人组成一个团队,这10000个人中的任何一个人拿到了50个比特币,根据团队协议,大家根据贡献均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贡献多的所得大于0.005个币,贡献少的所得小于0.005个币,而只要有贡献,再烂的电脑都有所得(入不敷出而已),形成了相对公平的分配机制。
2.比特币是不是货币
比特币英文名BITCOIN,从来未声称自己是货币,而是类似于硬币的支付系统或记账单位,现在讨论比特币是不是货币其实没有意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而比特币的发展还在实践过程中,还远从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固定的一般等价物,如果在固定的实验过程中失败了,比特币就不是货币;如果成功了,比特币才会是历史上替代法币的货币。可喜的是,实验到目前阶段来说,是有走向成功的趋势的。
3.比特币的内在价值
节目中比特币中国的CEO无法回答比特币的内在价值,而是用了一个模棱两可的价格来反驳,甚至恼怒地反问给你100个比特币你要不要,被郞教授击溃。佩服郎教授的睿智,却也遗憾郞教授没有相关的计算机知识,没有读懂比特币的内在价值。
回到正题,比特币的内在价值是什么。
比特币本身毫无价值。它只是一串代码,一个用来记账的数字,没有价值,却价格高得离谱。
真正有价值的是比特币的协议!而这份协议却是全网公开的。
打个比方,就像互联网的域名是有价格的,好的域名还很贵,但是域名只是一串字符,没有什么价值,而整个互联网是任意使用的,全球的上网都使用着完全相同的互联网协议,在协议之上才可以有大量的域名。但互联网的协议却成为人类信息社会的基石,协议之上才衍生了众多高价格的服务。
很神奇吧,有价值的没有价格,超高价格的却没有价值。
用一句话解释比特币协议的价值:将人与人之间支付的诚实性,托付给了数学,由全网来监督。
你可以不相信和你交易的人,他可能会骗你,但是你可以相信1+1永远等于2。
表现在比特币上也就拥有了去中心化、总量恒定、无法造假、手续简化等法币所没有的特点。
4.比特币的接盘问题
节目多次说到比特币是比谁更傻,谁做最后一个接盘的游戏。
最初发明比特币的时候,我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换取大家的财富,但是比特币发展至今天,用法币换取比特币的人确实都是为了赢得更多的财富。前期拥有比特币的人,挣得后期进场的人。现在进场的人,也是为了赚未来进场的人的钱。我们想象一下,最后一棒进场的人,拥有了比特币,没有了下家,它也赚不到钱了,而且比特币的发展也已经像我前面讲的大家都了解比特币的特性了,但这个时候比特币拥有者们有什么选择呢?
a.防通胀继续持有——比特币价格稳定在高位(因为没有人接手)
b.逛抛比特币——比特币价格下跌
c.去和接受比特币的商家兑换商品——比特币的货币实现
针对这三种情况,我们再思考一下。
a.价格稳定在高位,说明没有大规模抛售,比特币价格稳定,无通货膨胀现象,财富不被隐性掠夺,成为适合作为货币的一般等价物。法币因为在贬值会被逐渐抛弃,比特币完全胜利。
b.逛抛,价格暴跌,在暴跌中,会有无数人等着抄底,因为大家都已经知道比特币的协议是抗通胀的,相比法币来说是保值的,所以前期没来得及在低位买币的人会来继续抄底比特币,直到比特币跌到底,抄底的人会一拥而上,最终使比特币成为价格更高的商品,成为新的比特币最后一棒接力者。而这个答案,也与我们之前最后一棒进场的人假设违背。
c.比特币作为法币的补充,充当了一般等价物。
综上所述,比特币如果有可能正常发展下去,会在涨跌之间,经历成为法币补充的过程,再取代法币,成为货币。当然,这是一个极其漫长和艰难的过程,也有可能失败。
5.中国大妈炒比特币
中国大妈的概念,特指2013年金价大跌期间疯狂抢购黄金的一群中国散户,因为在中国,黄金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大妈们,她们一有资金实力,二没有相关知识经验,三有勇气做疯狂投资,因为有了这一称谓。
而比特币的暴涨暴跌期间,也流传出了中国大妈炒比特币这一概念。
比特币的玩家,有过大量的统计,93.6%是男性,且为20-40岁,且本科以上学历为绝大多数。当然,其中相当部分人,也是一有资金实力,二没有比特币相关知识经验,三有勇气做疯狂投资,如果拥有这部分特质的人被称为中国大妈,那他们确实也是,是个冷笑话。
按照这个概念,节目里与郎教授争论的比特币中国CEO,也属于中国大妈的群体吧。
㈥ 关于比特币的报道 国内和国外最早是出现在什么文献上得 给跪了 知道的说一下啊亲
去网络文库搜
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
作者:中本聪
翻译过来的,原文没看过
㈦ 中国央行对比特币开始报道,是否已经承认比特币作为固定投资资产
2021年2月21日消息CCTV-2(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栏目报道称,近日,比特币价格持续上涨。19日,比特币市场规模突破1万亿美元;20日晚,比特币价格更是一度突破5. 7万美元,再次刷新历史纪录。至此,与去年3月时3800多美元的低点相比,比特币价格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上涨幅度已超过1300%。伴随比特币价格一路上涨,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公开宣布将比特币作为资产配置。有机构分析称,特斯拉上个月通过比特币获得了近10亿美元的账面利润,已经超过去年出售电动汽车的收益。
杭州互联网法院称:比特币具有财产属性,应认定其虚拟财产地位。
据链乔教育在线调查和分析,从2021年陆续每个省法院会把比特币作为一种具备法院效应的资产品种。
㈧ 2014年五月十七九点半央视13台关于比特币的报道
央视关于比特币的报道实在是太多了。在2013年年底比特币价格的暴涨和媒体的曝光关系是非常大的。央视新闻就曾多次正面报道比特币,导致比特币的让更多的人所了解。有人曾质疑2013年年底比特币价格的飙升就是国内某个团队或投资机构、基金所精心策划的。媒体的广泛报道,可能是他们推动的结果。但自从央行在2013年年底下发关于比特币的风险通知后,比特币就开始走向了长期的下坡路。央视的报道也从正面报道转为负面报道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