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交易使用OPRETURN
⑴ 比特币平台升级什么时候才能完善好
比特币现金5月15日硬分叉升级才过去不久,比特币现金开发团队就在为2018年11月15日的升级做准备了。7月5日,比特币现金开发团队BitcoinABC发布了比特币现金升级时间表,详细说明了下一步的计划。
该时间表提出了两个比较重要的时间点:8月15日和10月15日。
8月15日将作为下次升级代码完成的时间。Bitcoin ABC团队发布的公告解释道“由于相关协议升级的风险高于正常水平,每个人都需要时间来审查所涉及的更改代码。为了应对这种情况,Bitcoin ABC将8月15日作为代码的完成日期,超过此日期的协议更改将在明年5月份的硬分叉升级中实现。”8月15日之后,这些提交的代码将会在测试网上进行测试。这就意味着开发人员要在8月15日之前就要完成下一次升级的协议更改。
10月15日是结束测试并发布新版本的时间。如果经过8月15日到10月15日两个月的测试和调试,没有什么重大问题,Bitcoin ABC将在10月15日结束测试,并发布比特币现金新版本0.18版的正式版。
10月15日到下一次升级的时间11月15日这一个月的时间将会交给节点运营商,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升级。
Bitcoin ABC之所以此次要非常隆重的推出时间表是为了11月15日的升级能够顺利进行,不再出现5月份的硬分叉升级的小插曲。而且希望大家能够提前了解到这些日期,并积极的参与进来,为新版本的使用贡献力量。
虽然Bitcoin ABC早早的将下一步的升级时间表公布了出来,但是在这个开发时间表中却没有透露11月份升级中要改动的内容。
我们知道比特币现金自8月1日诞生之后已经顺利的完成了两次升级。一次是在2017年11月13日升级修复了网络难度调整算法,将之前的EDA改成DAA。升级之后比特币现金出块时间变得非常稳定,都保持在10分钟左右。第二次则是上半年的5月15日硬分叉升级,将比特币现金的区块上限调整为32MB、重新启用了一些OP-codes,将OP-Return的容量增加到220字节。此后,比特币现金社区基于此次改变推出了很多好玩有趣的应用。
虽然下次升级的内容目前还没有公布,但是关于下次升级开发团队成员也有很多讨论。例如现在正在讨论和测试的BCH新的交易订购法则,OP_Datasigverify,代币,UTXO证明,重新引入其他先前删除的OP_Codes。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提案:通过OP_Datasigverify的二进制合同,使用石墨烯宣布区块的高效方法,修订DAA,双花证明的创建和转发,以及单位为1/1,000,000BCH的命名等等。不过在这些众多讨论中没有在出现区块上限的增加,这表明上次在这一方面的升级已经是足够的。不管比特币现金将推出哪些改进,接下来都将在8月15日提交的代码中呈现。
虽然目前的比特币现金已经非常受欢迎了,但是比特币现金一直还在进行一次次的升级,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完善自己。因此比特币现金未来会变得更好,更加满足市场的需求,支持它的用户也将会指数增加,它的币价也会受到影响有所提升。最终将能实现它最初的目标,帮助更多的人,成为世界上最好的货币。
⑵ boring是哪个国家的项目
一、项目简介
BoringDAO 是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资产桥,以DAO的方式运行,它将允许以太坊等任何拥有智能合约的区块链,成为比特币的Layer2解决方案,使得BTC等资产具备可编程特性。它使用“隧道机制”和三层质押来使BTC、LTC等资产,无缝安全地进入到以太坊等其他区块链网络,并无门槛地使用各类DeFi应用。
BOR 是其使用代币和治理代币,可以通过“铸币挖矿”和“无聊农场”获取,并用于经营隧道获取铸币费,支付和治理。
二、项目介绍
BoringDAO 是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资产桥,以DAO的方式运行,它将允许以太坊等任何拥有智能合约的区块链,成为比特币的Layer2解决方案,使得BTC等资产具备可编程特性。它使用“隧道机制”和三层质押来使BTC、LTC等资产,无缝安全地进入到以太坊等其他区块链网络,并无门槛地使用各类DeFi应用。
BoringDAO拥有资产层(PS2H多签+OP_Return)、合约层(超额质押)和保险层(应用Nsure、Cover等去中心化保险)的三重安全机制,将允许BTC等资产真正安全、去中心化地、去信任地迁移到以太坊等区块链上。其首个oToken资产oBTC已经接入Curve, Sushiswap, Alpha Finance等多个主流DeFi场景中。同时,BoringDAO通过铸币挖矿和无聊农场等有效的经济激励,以及去中心化自组织的治理机制,让整个迁移过程加速完成,允许比特币等数百亿规模的资产无缝进入DeFi世界并实现可编程特性。
三、代币分配
30% 铸币挖矿
30% Boring Farm
19% 基础设施
11% 早期贡献者
10% 团队
发行总量:200,000 BOR(更新于2021/01/07)
流通总量:52,167(更新于2021/01/07)
私募价格:第一轮私募价格为65美元,第二轮为80美元。
公募价格:180美元
11% 早期贡献者(该部分在1年内线性解锁)
10% 团队(该部分在2年内线性解锁)
四、代币信息及释放计划
锁仓计划及解锁计划
⑶ 闪电比特币的主要发展路线有哪些
根据官网公布的路线图,有两个大的分支,一个是底层功能拓展,另一个是用户体验优化。底层功能拓展,主要是在点对点支付这个基础上去开发新的功能,去支撑一个真正的价值互联网(Internet of Value, IoV)的长远愿景。比如扩展OP_RETURN、优化获取balance的cache架构、做链上匿名性、做基于Op码的原生协议组件,就是为了支撑功能性的实现设计的。
用户体验优化这个分支之所以单独列出,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LBTC想要做成一个优秀的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基本思路还是支付体验、用户第一,所以把它放在一个很高的高度,比如跨平台的Light Wallet、加快支付确认速度、优化不可逆块机制等。第二,LBTC一直强调优越的链上治理体系,之前就有了一个标准化的SGS(Spark Governance System)治理系统,但是还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机制。比如说,要大幅度优化节点参数和竞选机制、成立LBTC基金会、多渠道议案流程、还有Light Wallet对链上治理功能的支持。
⑷ LBTC是什么
从代码机制层面分析 LBTC 优点
DPOS机制
近年来由于POW的资源浪费、出块不够稳定、存在算力攻击等问题,虽然POW被公认为使用最广泛、最安全的共识机制,但对于全网算力不够大的区块链,还是存在很大被攻击的风险。越来越多的共识机制被提出运用到区块链项目中加以尝试及实验。DPoS则是目前主流共识机制中的一个,LBTC便采用了这个机制。DPoS保障了投票权在持币人手中,因此持币人将可以通过投票选择是否通过议案,从而决定项目的发展方向。这同时也意味着,项目的发展方向取决于关心项目本身的人群手中,众智的力量将推动项目更好地发展。同时DPoS机制的优点还有不存在算力攻击、严格遵守时间出块和节约资源等。
LBTC的DPoS优点
LBTC的DPoS机制也有其项目本身的特点: LBTC的节点个数为101个,比起21或51个节点,持币人在LBTC的钱包中最多一次可给51个节点投票,更加降低了中心化的风险; LBTC能够稳定3秒出块,再加上2M的区块大小,保证了LBTC是比特币效率的400倍,每秒的交易速度可达2000笔以上; 最重要也区别于其他项目、令人感到颇具新意的是,LBTC的DPoS机制存在不可逆块的规则。当一轮出块,出块代理人数达到90%以上或连续两人出块,出块代理人大于70%则都可认为上一轮的第一块,是不可逆的,从而防止分叉。
LBTC的防御措施
除了基于DPOS共识机制,LBTC的技术层面还有其他的亮点。
首先,LBTC可以防止【重放攻击】。什么是重放攻击?每个比特币账户内将根据他的比特币余额,同时存在对应数量的LBTC。如果每条链上的地址和私钥、算法等都相同,交易格式也完全相同,导致在其中一条区块链上发起的交易,完全可以放到另一条区块链上去重新广播,可能也会得到确认。这就是“重放攻击”。简单来说,当用户转账LBTC的时候,BTC也可能同时被转走。LBTC修改了交易签名中的哈希算法。在哈希算法中,LBTC新增了“LBTC”字段。LBTC与BTC生成的HASH将不一样,LBTC和比特币相互不承认彼此的交易,以此防止了重放攻击。
其次,防止【伪造挖矿】。比特币交易中没有投票和余额概念,为了LBTC的最大稳定,在Coinbase交易中新增加一个由OP-return组成OUTPUT,OP-RETURN数据由Publickey、Time,Sign(Time)三个字段组成,Time代表交易的时效性,Publickey验证Sign(Time),即非对称加密算法原理防止伪造别人挖矿。LBTC有101个节点,假设攻击者有30个节点,如果伪造剩余71个节点,则可让其他节点误认为攻击者的链为最长链,而进行出块,这就是伪造挖矿攻击。
第三, 防止【双花攻击】。双花攻击就是一笔钱花了两次,也可以称之为双重支付攻击。比如之前引起广泛关注的BTG近期遭受51%攻击。一名恶意矿工获得了BTG网络至少51%算力,临时控制了BTG区块链,在向交易所充值后迅速提币,再逆转区块,成功实施双花。LBTC由于前文提到过的不可逆块,当LBTC的区块的交易确定后,将不可能回滚,以此来实现防止双花攻击的目的。
第四,【多线程执行】。在LBTC的交易一致性、合法性检查中,将可以合并整合的数据合并,采用多线程执行,这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增强了LBTC的性能。
LBTC的代码逻辑
此外,再从代码逻辑上来讲,LBTC分为协议层、共识层和应用层。 当需要传输价值的时候,通过协议层链接,以共识层完成交易,这个过程不只是能够作为价值的互换,也能够在三方连接中充当价值中介。而应用层则主要是基于智能合约来实现。在未来的发展路线中,LBTC将基于智能合约实现网关的功能。支付网关实现的是资产发行、资产交易、法币兑换、链上交互等。
所以LBTC才能这么有底气地说它要做全球价值互联网协议,通过支付网关可以实现任意货币间地兑换,不仅是币币间,法币和数字货币,法币间都可以。这不是非常方便吗?一键转换即可用越南盾买到ETH,转给远方的英国表妹,被她嫌弃,立即换成EOS,隔了1秒又换成英镑,再也不用多余的转换步骤,一步到位,岂不美滋滋?这么一分析,其实从技术代码层面分析LBTC还是挺靠谱的。不过比起那些专家,小编可不会忽悠你们,未来LBTC是否能实现去中心化的价值互联网协议,关注代码会是一种更为直观的方式。(LBTC的Github:https://github.com/lbtcio/lbtc-core)
如何使用网关?
接下来谈谈网关的“转换流通”的具体实现,可以大致分为3种:
第一,当LBTC系统搭建好网关技术后,以网关为桥梁,用户A可以将任何的货币兑换成LBTC,之后可以发送给任意想发送的用户B,而用户B则将LBTC兑换成自己需要的任意币种即可,这听起来是不是很像大家平时在交易所的操作?我想这也是LBTC提出要做“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缘由之一。
第二,用户A可以将资金存放在用户B信任的网关,经过网关转给B。
第三,由于LBTC在网关建设前期,将提供“任意用户皆可发行Token”的功能。因此,在LBTC系统中,如果用户A的信誉好,被大家认可,且又自己发行了A Token(当然这其中应该包含的是资产抵押实现的资产上链),A就可以把自己的A Token用于用户B的货币交换。用户A在此后也可赎回交换给B的A Token。A即是交易过程中的网关角色。
在以上提到的过程中,分别实现了资产发行、资产交易、法币兑换、链上交互的功能。
网关的使用类似于银行的功能,最主要可以解决跨境转账的问题,再加上LBTC的高TPS和低廉的手续费,实现跨境转账将变得非常便捷。比如需要在中国往美国汇款,需要向中国的LBTC网关汇入人民币,其后美国的网关将收到到来自中国网关的LBTC,再转换为美元,转发给美国的账户。 在如上网关系统中,可以得出,支付双方都不需要加入网络,只需要信任网关即可。
虽然网关解决了传统转账支付的慢速及手续费高的难题,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
除了LBTC邀请的符合标准的机构或项目方可以成为网关之外,普通用户之间,除了熟识者之间的相互买卖(实际上这种行为更倾向于借贷,如果仅是熟识者间的买卖,将会形成一个个相互独立的小网络),如何证明网关是值得信赖的机构或个人?
如何将LBTC的网关推广到与大型机构合作显然是摆在团队面前的问题。Ripple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目前已与日本的MUFG、澳洲的Westpac、英国的渣打银行等进行了合作,在有Ripple、恒星币等支付数字货币在前的铺垫,LBTC想要走出属于自己的路线,还需要有更多的特色,这一点可在后期的智能合约路线规划中有所期待。
但是,Ripple也因为分配方式被指责太过中心化,LBTC却因采用的DPOS机制拥有101个节点,并且由于是分叉币,发行时1:1分发给比特币的持有者,这可以说也是LBTC的先天优势——拥有广阔的分散性,如果在未来能够得到大众的支持和认可,达成共识,那么将会形成先天性的分布广的优势。
此外,在资产上链过程中又如何证明资产是确实存在于现实之中可用作抵押的呢?除了大型的机构列如银行之外,小型网络也会有其存在的必然性。资产上链的资产证明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不加以规则和认证,那极有可能出现网关跑路或者虚假网关的事件。虽然网关被举例为“淘宝”平台,理论上平台是管不了商家的买卖内容的,但是平台对于商品质量是存在监管的,否则必将引起混乱。
去中心化交易所
再接回前面的第一点,就去中心化交易所再稍微谈一谈我的想法。目前,矿场和中心化交易所是区块链早期发展的主角,随着越来越多的交易所的崛起,中心化交易所陷入操纵丑闻等等,都给去中心化交易所得成长带来了空间。去中心化交易极有可能将价值真正带到区块链领域,成为区块链时代真正的主角。 LBTC凭借网关技术,可以实现去中心化交易所。 在LBTC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中,用户自己的币,将交由自己保管,防止了币于中心化交易所丢失的可能。同时还能防止系统交易不透明、运营及技术的风险。 根据之前的网关采访介绍文章所说,LBTC还将联合靠谱项目方,上架交易所,为所有社区成员谋福利。总体来讲LBTC的发展路线比较清晰,于支付领域的目标也很明了,拿住了,伙伴们,未来可期!
⑸ 版本存证怎么办速度快
可以通过原创宝存证最快1分钟即可获得版权存证证书;并且存证费低至每件作品1元;同步对接司法鉴定系统,保障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