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地球物理
A. ETH为什么录取率低更青睐哪一类的学生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是世界最著名的理工大学之一,享有“欧陆第一名校”的美誉,是一所世界顶尖的研究型大学。ETH常年在US news世界大学排行,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行,QS世界大学排行,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等各大高校排名上名列前茅,并开设着众多的英语授课课程,还有着较高的性价比,因此吸引了全球各地的众多学子,尤其是理工科学子。也正是因为这个,申请ETH的学生非常多,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而每个专业招收的人数并不算多,除去本土学生以及欧盟学生,招收的国际学生数量比较有限,所以录取率并不高,申请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比较热门的专业,比如物理,化学,建筑,地球科学等。而硕士阶段是ETH最为重视的部分。因此,相对于本科和博士,录取的审核相对也会更为严格一些。
ETH在挑选学生时更倾向于名校,高绩点的学生,就国内大学来说,双非的学生他们是很少会考虑的,且录取学生的GT分数也普遍偏高。当然对你来说,院校背景是有优势的,也可以豁免托福。接下来可以主要focus在提升均分和刷GRE分数上。
B. 有人设想,将整个地球变成望远镜,那利用的是什么原理呢
观测是科学进步的重要基础,理论科学都需要经过观测证实或修正。不断地探索新的观测方式也是科研工作的一个重点。
之前黑洞照片传遍网络,其实就是一种将整个地球当成望远镜的方式,但是却依赖于以往建设的很多大型射电望远镜,具体的做法是将位于地球同一面的数个大型望远镜的信号互联,组成ETH(事件视界望远镜),相当于构架了一架口径相当于地球的望远镜,可以更大程度地捕捉黑洞周围射来的电磁波,使观测灵敏度大幅度提高。
由于地球大气会折射入射的恒星光,而且地球是个球体,相较于恒星体积是很小的,两端的大气会分别对恒星的光折射,其中一部分恒星光到达地面,另一部分则穿透大气,这些光会在地球的另一侧汇聚一点,类似于凸透镜对光的折射,如果能设计一种轨道探测器并发射到空间中,专门捕捉这些经由地球大气折射的光线,则可以帮助人类捕捉更遥远黑暗的天体。
不过这种方式理论上可行,实际上却将很艰难,地球大气对光的折射和散射再次削弱一些原本就已经很微弱的星光,背景杂质光线的量也将很庞大,阻碍分析观测。目前这还只是一种开创性的设想,虽然有不少天文学家支持这种射线,在真正开始之前仍有大量细致化的工作需要进行。
C.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知名校友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诞生了一大批对瑞士乃至世界有影响力的人物,包括爱因斯坦等21位诺贝尔奖得主,她的许多毕业生成为瑞士政商学界要人。
诺贝尔奖得主 1901 物理 威廉·伦琴 毕业生 1913 化学 阿尔弗雷德·维尔纳 教授 1915 化学 里夏德·维尔施泰特 教授 1918 化学 弗里茨·哈伯 毕业生 1920 物理 夏尔·纪尧姆 毕业生 1921 物理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毕业生及教授 1936 化学 彼得·德拜 教授 1938 化学 里夏德·库恩 教授 1939 化学 拉沃斯拉夫·鲁日奇卡 教授 1943 物理 奥托·施特恩 教师 1945 物理 沃尔夫冈·泡利 教授 1950 医学 塔德乌什·赖希施泰因 毕业生 1952 物理 费利克斯·布洛赫 毕业生 1953 化学 赫尔曼·施陶丁格 教师 1975 化学 弗拉迪米尔·普雷洛格 教授 1978 医学 沃纳·亚伯 毕业生 1986 物理 海因里希·罗雷尔 毕业生 1987 物理 约翰内斯·贝德诺尔茨 毕业生 1987 物理 卡尔·米勒 毕业生 1991 化学 理查德·恩斯特 毕业生及教授 2002 化学 库尔特·维特里希 教授 其他杰出校友
沃纳·冯·布劳恩,毕业生。火箭专家,二十世纪航天事业的先驱之一。
约翰·冯·诺伊曼,毕业生。数学家,对数学、物理、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都做出过巨大贡献。
曼洛顿·马克,毕业生。发明第一台净水设备,被称为净水设备之父,世界健康饮水标准制定者,被欧盟各国一致采纳并完善沿用至今。
格奥尔格·康托尔,毕业生。数学家,集合论的创始人。
华人
周培源,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博士后。理论物理学家、流体力学家,历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汤德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博士。矿山机电领域著名专家和奠基者,历任同济大学、中国矿业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英龙,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博士。台湾企业家,曾兼任台湾大学教授。
吴启迪,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博士。智能控制专家,历任同济大学教授、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
许靖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教授。地质学家,历任该学院地球科学院院长、地质研究所所长。
李静海,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博士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ETH的十大科学家
斯托多拉:历史上最早研究动态系统稳定性的科学家,他和另一个同校教授胡尔维茨在1892年找到了系统传输方程根的正负性和动态系统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伦琴:X光的发现者,曾是ETH的副校长,他于1901年获得了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奖。
威尔斯台塔尔:发现了植物的光合作用,获1915年诺贝尔化学奖。
爱因斯坦: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1896年考入苏黎世联邦工学院,几年后当他成了该校的教授时,还是一样的曲高和寡,没人听得懂他在讲什么。
理查德昆:发现维生素和胡萝卜素,获193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沃尔夫冈·泡利:揭露了原子中电子云的排列规律,发现了泡利不相容原理。获1945年诺贝尔物理奖。
理查德·欧内斯:发现核磁共振,获199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尼克劳斯·沃思:发明了Pascal语言、Mola-2和Oberon,获1987年的图灵奖。
荣格:瑞士心理学家,在1912发表的《潜意识心理学》是心理学上一个巨大的里程碑。他被无数的大学授予荣誉博士。
Jakob Ackeret:空气动力学的先锋,对超音速发动机和火箭成功研究。
D. 慕尼黑工大和代尔夫特哪一个建筑学好
慕尼黑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aet München)坐落于德国南部巴伐利亚(拜恩)州首府慕尼黑,是该州唯一的工业大学也是德国最古老的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是国际享有盛誉的德国顶尖大学和稳定的“诺贝尔奖制造工厂”。该校因其卓越的创新精神和优异的科教质量被德国科研联合会(DFG)评为首批三所“精英大学”(Elite-Uni)之一,同时也是德国TU9联盟大学之一,被德国政府列为“未来计划”中重点资助和扶植的对象。在德国教育部的大学科研排行榜(CHE)上,慕尼黑工业大学已经连续多年排名第一。
在2014年QS全球大学就业能力排名中,慕尼黑工业大学位列世界第八位,2015年QS世界排名综合位居世界第54位,物理学位居世界第14位,机械工程位居世界第19位,化学位居世界第20位,电气工程位居世界第29位,计算机科学位居世界第32位。其余领域如生物科学、土木工程等均位居世界排名前五十。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eit Delft)位于荷兰代尔夫特市,是荷兰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专业涉及范围最广、最具有综合性的理工大学,其专业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工程科学领域,被誉为“欧洲的麻省理工”。其高质量的教学、科研水平在荷兰国内和国际都具有极高的知名度, 其航空工程,电子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土木建筑等学科在世界上都具有领先地位和卓越声望,它与瑞士苏黎世联邦工学院,德国亚琛理工大学,瑞典查尔姆斯大学构成IDEA联盟。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是世界上顶尖的理工大学之一。2015年QS世界排名综合位居世界第86位,工程与技术名列世界第16位。其中,土木工程位列世界第2,建筑学位列世界第3,化学工程为列世界第14,环境科学位列世界第14,机械航空与制造工程名列世界第17。此外,地球与海洋科学、化学、电子电器工程、计算机科学、物理科学均位居世界55以内。
土木工程的话还是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比较好。
E.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分为哪些系要准确 还有他那儿主要说什么语种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德语名 Eidgenö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简称ETH Zürich,英文名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urich ),是世界最著名的理工大学之一,在全世界范围亦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享有同样崇高的声誉,连续多年位居欧洲大陆理工高校翘首,享有"欧陆第一名校"的美誉。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是瑞士联邦政府为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在1855年建立的,这是第一所联邦所属的大学。这所大学开始只有工民建、森林科学、机械工程和化学等学科,后来又增加了人文、社会和政治学。该校现有来自于一百多个国家的两万六千名师生分布于16个系,教研领域涵盖建筑、工程学、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截止06年诞生了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21位诺贝尔奖得主,是目前世界大学获诺贝尔奖人数最多的学校之一,现今仍有数位获奖者在教学科研第一线,该校还是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IDEA联盟等国际高校合作组织的成员。
苏黎世理工学院由分为5大类的16个院系组成,其中:
建筑类:
建筑系(ARCH)
土木、环保及测绘系(BAUG)
工程科学类:
生物系统(BSSE)
计算机系(INFK)
计算机技术和电气工程系(ITET)
机械和加工工程系(MAVT)
材料学系(MATL)
自然科学、数学类:
生物系(BIOL)
化学与生物科学系(CHAB)
数学系(MATH)
物理系(PHYS)
系统化科学类:
地球科学系(ERDW)
健康科学及技术系(HEST)
环境系统学系(USYS)
管理及社会科学类:
管理、技术及经济系(MTEC)
人文、社会及政治学系(GESS)
瑞士主要有德、法、意及拉丁罗曼语为官方语言。
F. 周祖翼的人物履历
1980年09月—1984年07月,浙江大学地质学系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6年10月—1989年10月,同济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此后留校任教。
1989年10月—1992年09月,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教师。
1992年09月—1993年03月,同济大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副教授、副系主任。
1993年03月—1994年03月,英国威尔士大学皇家学会访问学者。
1994年04月—1997年09月,同济大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研究员,其间曾任副系主任,系党总支书记等职;1996年1月起被聘任博士生导师。
1997年10月—1998年10月,为瑞士联邦高等理工学院(ETH)地球科学系访问教授。
1998年10月—2002年07月,同济大学理学院党委书记,2000年8月起兼任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主任。
2002年07月—2007年06月,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2002年7月—2004年4月兼任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院长,2004年12月起兼任同济大学副校长。
2007年06月—2008年11月,同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正局级)兼副校长。
2008年11月—2011年11月,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正局级)。
2011年11月—2014年08月,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校务委员会主任。
2014年08月—,中组部部务委员(副部长级)兼干部二局局长。
G. 以太是什么
我知道以太网,是不是一回事啊,网络通讯材料的一种名称而已,与宽带互联网一回事的,只是单位和范畴不同,本质都是物理物质的一种属性,我知道的就这些了,还有,最近回答不给奖励了。
H. 我们加州理工学院世界排名第几名
加州理工学院]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学校地址:1200 E California Blvd Pasadena, CA 91125
所在州: 加利福尼亚州
在校学生:1968人
建校时间:1891年
学校网址: http://www.caltech.e/
USNews2008年美国大学综合排名(本科) 第5
2009年美国大学化学专业研究生排名 第1
2009年美国大学地球科学专业研究生排名 第1
2009年美国大学地球化学专业研究生排名 第1
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学校概况
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创建于1891年,这所私立大学的宗旨是“为教育事业、政府及工业发展需要培养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迄今为止,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已培养了1万7千名学生,其中有22名获得诺贝尔奖,还有大批获得美国政府颁发的各种科学学术奖项。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997年全美私立大学排名第 9。它被誉为美国一流的科技理工类学院当之无愧。学校治学严谨,提倡学生一进校就参加各项科研活动。学生多力立志献身科技事业的青年,他(她)们发奋读书、刻苦钻研。学校聘用的教授和讲师都是一流的科学家,很多是诺贝尔奖得主及其他科技奖得主。
基础设施:
学校有无数条件优越的实验室和校外研究设备。圣地亚哥北部的巴勒摩观察站,与加州大学合作设在夏威夷的凯克观测站的巨型双子望远镜,以及美国太空署的喷射推进实验室,都是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研究设施。因此,这里是潜心埋首科学的科学家的最佳工作地点。
学校设有生物学、化学及化学工程、工程与应用科学、地质学及行星学、人类学及社会科学、物理数学和天文学等六大学系。有布斯计算中心、HALE天文台、地震实验室、太阳系观测站、射电天文台、喷气推进实验室、环境质量实验室、夏威夷亚毫米观测站、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等设施先进的科研机构。
主要学科有:天文学、天文物理、地质学、地质物理、原子物理、物理、生物化学、生物科学、大气工程、应用数学、土木工程、电脑工程、电脑 科学、经济、电机工程、工程及应用科学、工程物理、细胞生物、化学工程、化学、环境工程、地质化学、历史、文学、物质科学、数学、机械工程、分子生物、精神科学、太空科学、社会科学等。
理工类专业设置有:数学(PhD)、应用数学(PhD)、物理(PhD)、应用物理学(PhD)、天文学(PhD)、计算机科学(MS、PhD)、宇宙化学(MS、PhD)、地球生物学(PhD)、地球化学(MS、PhD)、地球物理学(MS、PhD)、地质学(MS、PhD)、行星科学(MS、PhD)、航天学(MS、PhD)、应用力学(MS、PhD)、土木工程(MS、PhD)、化学(PhD)、化学工程(MS、PhD)、生物学(MS、PhD)、细胞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PhD)等。
研究生专业有:应用数学、物理、应用物理、天文学、计算机科学、宇宙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球生物学、地质学、数学、行星科学、航天学、应用力学、土木工程、化学、化学工程、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等。
重点学科:
加州理工最著名的学科,首推物理,其次是工程、化学、生物、天文学和地质学。这里的每一位大学生,不论主修什么,都要修读5个学期的数学和物理、2个学期化学和1个学期的生物。除了科学之外,还要完成12门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经济与政治学也是加州理工的强项。
I. 1919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氦原子核轰击氮原子核,结果得到氧、氮两种原子。问这个变化是什么变化。为什么
核反应
粒子(如中子、光子、π介子等)或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各种变化。
核反应是宇宙中早已普遍存在的极为重要的自然现象。现今存在的化学元素除氢以外都是通过天然核反应合成的,在恒星上发生的核反应是恒星辐射出巨大能量的源泉。此外,宇宙射线每时每刻都在地球上引起核反应。自然界的碳14大部分是宇宙射线中的中子轰击氮14产生的。
1919年英国的E.卢瑟福用天然放射性物质的α粒子轰击氮,首次用人工实现了核反应。30年代初加速器的出现和40年代初反应堆的建成,为研究核反应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目前已能将质子加速到5×105兆电子伏,将铀原子核加速到约9×104兆电子伏,并能获得介子束。高分辨率半导体探测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测量核辐射能量的精度。核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善了数据的获取和处理能力。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研究过的核反应数以千计,制备出了自然界不存在的放射性核素约2000种,发现了300余种基本粒子,获得了有关核素性质、核转变规律、核结构、基本粒子以及自然界四种相互作用的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大量知识。
概述 在核反应中,用于轰击原子核的粒子称为入射粒子或轰击粒子,被轰击的原子核称为靶核,核反应发射的粒子称为出射粒子,反应生成的原子核称为剩余核或产物核。入射粒子a轰击靶核A,发射出射粒子b并生成剩余核B的核反应可用以下方程式表示:
A+a→B+b
或简写为:
A(a,b)B
若a、b为同种粒子,则为散射,并根据剩余核处于基态还是激发态而分为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用A(a,a)A和A(a,a′)A*表示。给定的入射粒子和靶核能发生的核反应往往不止一种,例如:
每一种核反应称为一个反应道。反应道由入射道和出射道构成。入射粒子和靶核组成入射道,出射粒子和剩余核组成出射道。同一入射道可以有若干出射道,同一出射道也可以有若干入射道。如:
发生某种核反应的几率用核反应截面来表征。只有满足质量数、电荷、能量、动量、角动量和宇称等守恒条件,核反应才能发生,相应的反应道称为开放的,或简称开道,反之为闭道。核反应过程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前者称为吸能反应,反者称为放能反应。反应能常用Q表示,等于反应后与反应前体系动能之差,可标明在核反应方程式中,例如:
3H+2H→4He+n+Q Q=17.6MeV
对于吸能反应,仅当入射粒子的动能高于阈能(Eth)时才能引起核反应:
式中ma和mA分别为入射粒子和靶核的质量。带电粒子进入靶核前要穿越靶核附近势能高的区域——库仑势垒,动能高于势垒的入射粒子才有较大的反应截面。当入射粒子相对于靶核运动的轨道角动量不等于零时,还要克服离心势垒,才能进入靶核。
分类 按入射粒子的不同,核反应可分为三类:①中子核反应,如中子的弹性散射(n,n)、非弹性散射(n,n′),中子的辐射俘获(n,γ),发射带电粒子的核反应(n,p)、(n,α)等,又如中子裂变反应(n,f),发射两粒子的核反应(n,2n)、(n,pn)等;②带电粒子核反应,如质子引起的核反应(p,γ)、(p,n)、(p,p)、(p,p′)、(p,α)、(p,2n)等,氘核引起的核反应(d,n)、(d,p)、(d,α)等,α粒子引起的核反应(α,n)、(α,2n)、(α,p)等,重离子引起的核反应(12C,4n)、(22Ne,6n)等;③光核反应,即光子引起的核反应,如(γ,n)、(γ,p)、(γ,α)、(γ,f )等。
按入射粒子的能量,核反应又可粗分为三类:①低能核反应,入射粒子能量低于108电子伏,对于较轻的重离子,每个核子平均能量低于107电子伏(如108电子伏的碳12核),也属于低能核反应的范畴,低能核反应的出射粒子的数目最多为3~4个;②中能核反应,入射粒子能量在108~1010电子伏之间;③高能核反应,入射粒子能量大于1010电子伏。
核反应机理 由于对核力的本质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对于核反应机理的描述还只能是唯象的,即通过总结实验结果建立核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