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odbtrx阿里云
1. 阿里云服务器给了权限,本地采集的数据远程写入服务器中MySQL,一秒可以写入多少速度由什么来决定
你自己去下载一个mysql压力测试软件,测一下你的数据库就知道了(或者就简单把你的数据做成insert语句,复制个几百行出来,然后用navicat for mysql之类的连上你的数据库,执行这些语句看看要多久) ,初步估计多半还是你程序的问题。
2. 怎样修复损坏了的innodb 表
- 恢复策略
前面说到未提交的事务和回滚了的事务也会记录Redo Log,因此在进行恢复时,这些事务要进行特殊的的处理.有2中不同的恢复策略:
A. 进行恢复时,只重做已经提交了的事务。
B. 进行恢复时,重做所有事务包括未提交的事务和回滚了的事务。然后通过Undo Log回滚那些未提交的事务。
- InnoDB存储引擎的恢复机制
MySQL数据库InnoDB存储引擎使用了B策略, InnoDB存储引擎中的恢复机制有几个特点:
A. 在重做Redo Log时,并不关心事务性。 恢复时,没有BEGIN,也没有COMMIT,ROLLBACK的行为。也不关心每个日志是哪个事务的。尽管事务ID等事务相关的内容会记入Redo Log,这些内容只是被当作要操作的数据的一部分。
B. 使用B策略就必须要将Undo Log持久化,而且必须要在写Redo Log之前将对应的Undo Log写入磁盘。Undo和Redo Log的这种关联,使得持久化变得复杂起来。为了降低复杂度,InnoDB将Undo Log看作数据,因此记录Undo Log的操作也会记录到redo log中。这样undo log就可以象数据一样缓存起来,而不用在redo log之前写入磁盘了。
包含Undo Log操作的Redo Log,看起来是这样的:
记录1: <trx1, Undo log insert <undo_insert …>>
记录2: <trx1, insert …>
记录3: <trx2, Undo log insert <undo_update …>>
记录4: <trx2, update …>
记录5: <trx3, Undo log insert <undo_delete …>>
记录6: <trx3, delete …>
C. 到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没有弄清楚。既然Redo没有事务性,那岂不是会重新执行被回滚了的事务?确实是这样。同时Innodb也会将事务回滚时的操作也记录到redo log中。回滚操作本质上也是对数据进行修改,因此回滚时对数据的操作也会记录到Redo Log中。
一个回滚了的事务的Redo Log,看起来是这样的:
记录1: <trx1, Undo log insert <undo_insert …>>
记录2: <trx1, insert A…>
记录3: <trx1, Undo log insert <undo_update …>>
记录4: <trx1, update B…>
记录5: <trx1, Undo log insert <undo_delete …>>
记录6: <trx1, delete C…>
记录7: <trx1, insert C>
记录8: <trx1, update B to old value>
记录9: <trx1, delete A>
一个被回滚了的事务在恢复时的操作就是先redo再undo,因此不会破坏数据的一致性.
- InnoDB存储引擎中相关的函数
Redo: recv_recovery_from_checkpoint_start()
Undo: recv_recovery_rollback_active()
Undo Log的Redo Log: trx_undof_page_add_undo_rec_log()
3. innodb存储引擎的数据文件放在哪里
MySQL数据库InnoDB存储引擎使用了B策略, InnoDB存储引擎中的恢复机制有几个特点:
A. 在重做Redo Log时,并不关心事务性。 恢复时,没有BEGIN,也没有COMMIT,ROLLBACK的行为。也不关心每个日志是哪个事务的。尽管事务ID等事务相关的内容会记入Redo Log,这些内容只是被当作要操作的数据的一部分。
B. 使用B策略就必须要将Undo Log持久化,而且必须要在写Redo Log之前将对应的Undo Log写入磁盘。Undo和Redo Log的这种关联,使得持久化变得复杂起来。为了降低复杂度,InnoDB将Undo Log看作数据,因此记录Undo Log的操作也会记录到redo log中。这样undo log就可以象数据一样缓存起来,而不用在redo log之前写入磁盘了。
包含Undo Log操作的Redo Log,看起来是这样的:
记录1: <trx1, Undo log insert <undo_insert …>>
记录2: <trx1, insert …>
记录3: <trx2, Undo log insert <undo_update …>>
记录4: <trx2, update …>
记录5: <trx3, Undo log insert <undo_delete …>>
记录6: <trx3, delete …>
C. 到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没有弄清楚。既然Redo没有事务性,那岂不是会重新执行被回滚了的事务?确实是这样。同时Innodb也会将事务回滚时的操作也记录到redo log中。回滚操作本质上也是对数据进行修改,因此回滚时对数据的操作也会记录到Redo Log中。
一个回滚了的事务的Redo Log,看起来是这样的:
记录1: <trx1, Undo log insert <undo_insert …>>
记录2: <trx1, insert A…>
记录3: <trx1, Undo log insert <undo_update …>>
记录4: <trx1, update B…>
记录5: <trx1, Undo log insert <undo_delete …>>
记录6: <trx1, delete C…>
记录7: <trx1, insert C>
记录8: <trx1, update B to old value>
记录9: <trx1, delete A>
一个被回滚了的事务在恢复时的操作就是先redo再undo,因此不会破坏数据的一致性.
- InnoDB存储引擎中相关的函数
Redo: recv_recovery_from_checkpoint_start()
Undo: recv_recovery_rollback_active()
Undo Log的Redo Log: trx_undof_page_add_undo_rec_log()
4. mysql innodb 怎么配置
你上面这些语句是正确的,如果你的my.ini里面没有,可以自己添加进去。
注意,如果你的机器是Unix的话,c:\mysql这样的路径要修改为UNIX的格式,例如/yusr/local/mysql
5. 如何创建innodb数据库
1. 建立InnoDB数据库:
运行环境:RHEL4U5 + mysql5.0
默认情况下mysql自动安装InnoDB数据引擎,InnoDB的数据库文件和日志文件在默认的数据库数据库目录(/var/lib/mysql 或者/usr/local/mysql/var),现在由于我们要重新建立InnoDB数据库,所以将原来的InnoDB数据库备份好后,删除即可,建立InnoDB数据库的操作步骤:
默认的数据库数据目录:/var/lib/mysql
1) shell> service mysqld stop # 停止mysql进程
2) shell> mv /var/lib/mysql/ib* /var/lib/mysql/InnoDB-old # 备份好原来的InnoDB的数据库文件
3) shell> mkdir /var/lib/mysql/InnoDB #建立存放新InnoDB数据库文件的目录,默认不自动创建目录
4) shell> vi /etc/my.cnf #编辑InnoDB数据库的相关的配置选项
[mysqld]
# Uncomment the following if you are using InnoDB tables
innodb_data_home_dir = /var/lib/mysql/InnoDB/ #innodb数据库数据文件目录
innodb_data_file_path = ibdata2:100M:autoextend:max:2000M #数据文件名称及大小
innodb_log_group_home_dir = /var/lib/mysql/InnoDB/
innodb_log_arch_dir = /var/lib/mysql/InnoDB/
# You can set .._buffer_pool_size up to 50 - 80 %
# of RAM but beware of setting memory usage too high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16M #缓冲池的大小,一般设置为主存的50%-80%
innodb_additional_mem_pool_size = 2M
# Set .._log_file_size to 25 % of buffer pool size
innodb_log_file_size = 5M #日志文件的大小,一般设置为主存的25%
innodb_log_buffer_size = 8M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 1 #事务
innodb_lock_wait_timeout = 50
5) shell> chown mysql:mysql /var/lib/mysql/InnoDB/ #设置InnoDB数据库目录的权限,否则无法启动mysql
6) shell> service mysqld start # 启动mysqld进程
这时在/var/lib/mysql/InnoDB 目录中应该可以看到新生成的InnoDB文件,那么InnoDB数据库就生成了。
2. 使用InnoDB数据库:
1)在配置文件中的[mysqld]字段添加 default-storage-engine=INNODB ,将默认的数据库引擎修改为InnoDB
2} 在创建表的时候,手动指定表的类型:
CREATE TABLE mytable (id int, title char(20)) ENGINE = INNODB
注意:修改mysql配置文件需要重启启动mysqld进程
6. mysql 中InnoDB和MyISAM的区别分析小结
InnoDB和MyISAM是在使用MySQL最常用的两个表类型,各有优缺点,视具体应用而定。
下面是已知的两者之间的差别,仅供参考。
innodb
InnoDB 给 MySQL 提供了具有事务(commit)、回滚(rollback)和崩溃修复能力
(crash recovery capabilities)的事务安全
(transaction-safe (ACID compliant))型表。InnoDB 提供了行锁
(locking on row level),提供与 Oracle 类型一致的不加锁读取(non-locking
read in SELECTs)。这些特性均提高了多用户并发操作的性能表现。
在InnoDB表中不需要扩大锁定(lock escalation),因为 InnoDB 的列锁定(row level
locks)适宜非常小的空间。InnoDB 是 MySQL 上第一个提供外键约束(FOREIGN KEY
constraints)的表引擎。
InnoDB 的设计目标是处理大容量数据库系统,它的 CPU 利用率是其它基于磁盘的关系数据库
引擎所不能比的。在技术上,InnoDB 是一套放在 MySQL 后台的完整数据库系统,
InnoDB 在主内存中建立其专用的缓冲池用于高速缓冲数据和索引。 InnoDB 把数据和索引存
放在表空间里,可能包含多个文件,这与其它的不一样,举例来说,在 MyISAM 中,表被存放
在单独的文件中。InnoDB 表的大小只受限于操作系统的文件大小,一般为 2 GB。
InnoDB所有的表都保存在同一个数据文件 ibdata1 中(也可能是多个文件,或者是独立的
表空间文件),相对来说比较不好备份,免费的方案可以是拷贝数据文件、备份 binlog,
或者用 mysqlmp。
MyISAM
MyISAM 是MySQL缺省存贮引擎 .
每张MyISAM 表被存放在三个文件 。frm 文件存放表格定义。 数据文件是MYD (MYData) 。
索引文件是MYI (MYIndex) 引伸。
因为MyISAM相对简单所以在效率上要优于InnoDB..小型应用使用MyISAM是不错的选择.
MyISAM表是保存成文件的形式,在跨平台的数据转移中使用MyISAM存储会省去不少的麻烦
MyISAM是ISAM表的新版本,有如下扩展:
·二进制层次的可移植性。
·NULL列索引。
·对变长行比ISAM表有更少的碎片。
·支持大文件。
·更好的索引压缩。
·更好的键吗统计分布。
·更好和更快的auto_increment处理。
以下是一些细节和具体实现的差别:
◆1.InnoDB不支持FULLTEXT类型的索引。
◆2.InnoDB 中不保存表的具体行数,也就是说,执行select count(*) from table时,
InnoDB要扫描一遍整个表来计算有多少行,但是MyISAM只要简单的读出保存好的行数即可。
注意的是,当count(*)语句包含 where条件时,两种表的操作是一样的。
◆3.对于AUTO_INCREMENT类型的字段,InnoDB中必须包含只有该字段的索引,但是在MyISAM
表中,可以和其他字段一起建立联合索引。
◆4.DELETE FROM table时,InnoDB不会重新建立表,而是一行一行的删除。
◆5.LOAD TABLE FROM MASTER操作对InnoDB是不起作用的,解决方法是首先把InnoDB表改成
MyISAM表,导入数据后再改成InnoDB表,但是对于使用的额外的InnoDB特性(例如外键)的
表不适用。
◆MyISAM类型的二进制数据文件可以在不同操作系统中迁移。
另外,InnoDB表的行锁也不是绝对的,假如在执行一个SQL语句时MySQL不能确定要扫描的
范围,InnoDB表同样会锁全表,例如update table set num=1 where name like “%aaa%”
再另外,使用两种的选择:如果你的数据执行大量的INSERT或UPDATE,出于性能方面的考虑,
应该使用InnoDB表。如果执行大量的SELECT,MyISAM是更好的选择。若需要使用事务处理,
但是原来的数据表使用的是myisam,就需要改为bdb或者innodb,这样基于myisam的程序,
将类型改为innodb后,其程序不用改动……
综上所述,任何一种表都不是万能的,只有恰当的针对业务类型来选择合适的表类型,才能
最大的发挥MySQL的性能优势。
MyISAM和InnoDB优化:
key_buffer_size - 这对MyISAM表来说非常重要。如果只是使用MyISAM表,可以把它设置
为可用内存的 30-40%。合理的值取决于索引大小、数据量以及负载 -- 记住,MyISAM表会
使用操作系统的缓存来缓存数据,因此需要留出部分内存给它们,很多情况下数据比索引大
多了。尽管如此,需要总是检查是否所有的 key_buffer 都被利用了 -- .MYI 文件只有 1GB
,而 key_buffer 却设置为 4GB 的情况是非常少的。这么做太浪费了。如果你很少使用
MyISAM表,那么也保留低于 16-32MB 的 key_buffer_size 以适应给予磁盘的临时表索引
所需。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这对Innodb表来说非常重要。Innodb相比MyISAM表对缓冲更
为敏感。MyISAM可以在默认的 key_buffer_size 设置下运行的可以,然而Innodb在默认的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设置下却跟蜗牛似的。由于Innodb把数据和索引都缓存起来,
无需留给操作系统太多的内存,因此如果只需要用Innodb的话则可以设置它高达 70-80% 的
可用内存。一些应用于 key_buffer 的规则有 -- 如果你的数据量不大,并且不会暴增,那
么无需把
innodb_additional_pool_size - 这个选项对性能影响并不太多,至少在有差不多足够内存
可分配的操作系统上是这样。不过如果你仍然想设置为 20MB(或者更大),因此就需要看一下
Innodb其他需要分配的内存有多少。
innodb_log_file_size 在高写入负载尤其是大数据集的情况下很重要。这个值越大则性能相
对越高,但是要注意到可能会增加恢复时间。我经常设置为 64-512MB,跟据服务器大小而异。
innodb_log_buffer_size 默认的设置在中等强度写入负载以及较短事务的情况下,服务器性
能还可以。如果存在更新操作峰值或者负载较大,就应该考虑加大它的值了。如果它的值设置
太高了,可能会浪费内存 -- 它每秒都会刷新一次,因此无需设置超过1秒所需的内存空间。
通常 8-16MB 就足够了。越小的系统它的值越小。
innodb_flush_logs_at_trx_commit 是否为Innodb比MyISAM慢1000倍而头大?看来也许你忘
了修改这个参数了。默认值是 1,这意味着每次提交的更新事务(或者每个事务之外的语句)
都会刷新到磁盘中,而这相当耗费资源,尤其是没有电池备用缓存时。很多应用程序,尤其是
从 MyISAM转变过来的那些,把它的值设置为 2 就可以了,也就是不把日志刷新到磁盘上,
而只刷新到操作系统的缓存上。日志仍然会每秒刷新到磁盘中去,因此通常不会丢失每秒1-
2次更新的消耗。如果设置为 0 就快很多了,不过也相对不安全了 -- MySQL服务器崩溃时
就会丢失一些事务。设置为 2 指挥丢失刷新到操作系统缓存的那部分事务。
table_cache -- 打开一个表的开销可能很大。例如MyISAM把MYI文件头标志该表正在使用
中。你肯定不希望这种操作太频繁,所以通常要加大缓存数量,使得足以最大限度地缓存打
开的表。它需要用到操作系统的资源以及内存,对当前的硬件配置来说当然不是什么问题了。
如果你有200多个表的话,那么设置为 1024 也许比较合适(每个线程都需要打开表),
如果连接数比较大那么就加大它的值。我曾经见过设置为 100,000 的情况。
thread_cache -- 线程的创建和销毁的开销可能很大,因为每个线程的连接/断开都需要。
我通常至少设置为 16。如果应用程序中有大量的跳跃并发连接并且 Threads_Created 的值
也比较大,那么我就会加大它的值。它的目的是在通常的操作中无需创建新线程。
query_cache -- 如果你的应用程序有大量读,而且没有应用程序级别的缓存,那么这很有
用。不要把它设置太大了,因为想要维护它也需要不少开销,这会导致MySQL变慢。通常设置
为 32-512Mb。设置完之后最好是跟踪一段时间,查看是否运行良好。在一定的负载压力下,
如果缓存命中率太低了,就启用它。
sort_buffer_size --如果你只有一些简单的查询,那么就无需增加它的值了,尽管你有
64GB 的内存。搞不好也许会降低性能
7. 关于MYSQL配置文件中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的疑问
这是关系到事务日志的一个参数,0或者2,只是定时的刷新到log buffer,
事务日志..不知道你明白不..就是你说的也影响到更新数据的操作.但对正常的数据读写不会有影响...简单来说..就是你事务提交了..,你就可以查到commit后的数据. 但这时并不一定写入到磁盘了..可能在缓存..
这个参数也就是在commit的时候会有差异,如果为1,就每个事务提交就会要刷新到磁盘后才算提交完成....这种情况是保证了事务的acid,但性能会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为0或者2,只要commit了就算完成了...0和2的区别在于
0:当mysql挂了之后,可能会损失前一秒的事务信息
2:当mysql挂了之后,如果系统文件系统没挂,不会有事务丢失
8. MySQL数据库恢复(InnoDB)
你会备份,不能恢复。真的服你了。
给你二个解决办法:
第一个办法:使用这个命令格式
shell>mysqladmin create 数据库名 -uroot -p (数据库已经存在就不用此步)
shell>mysql -uroot -p 数据库名 < backup-file.sql
第二个办法:更详细的用法在mysql的在线手册中,已经给你找到备份恢复的页面了,打看学一下,你们问题就可以肯定搞定了。这是mysql官方中文手册。
备份恢复的页面链接:http://dev.mysql.com/doc/refman/5.1/zh/database-administration.html#disaster-prevention
9. 如何开启mysql innodb存储引擎
MySQL数据库InnoDB存储引擎使用了B策略, InnoDB存储引擎中的恢复机制有几个特点:
A. 在重做Redo Log时,并不关心事务性。 恢复时,没有BEGIN,也没有COMMIT,ROLLBACK的行为。也不关心每个日志是哪个事务的。尽管事务ID等事务相关的内容会记入Redo Log,这些内容只是被当作要操作的数据的一部分。
B. 使用B策略就必须要将Undo Log持久化,而且必须要在写Redo Log之前将对应的Undo Log写入磁盘。Undo和Redo Log的这种关联,使得持久化变得复杂起来。为了降低复杂度,InnoDB将Undo Log看作数据,因此记录Undo Log的操作也会记录到redo log中。这样undo log就可以象数据一样缓存起来,而不用在redo log之前写入磁盘了。
包含Undo Log操作的Redo Log,看起来是这样的:
记录1: <trx1, Undo log insert <undo_insert …>>
记录2: <trx1, insert …>
记录3: <trx2, Undo log insert <undo_update …>>
记录4: <trx2, update …>
记录5: <trx3, Undo log insert <undo_delete …>>
记录6: <trx3, delete …>
C. 到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没有弄清楚。既然Redo没有事务性,那岂不是会重新执行被回滚了的事务?确实是这样。同时Innodb也会将事务回滚时的操作也记录到redo log中。回滚操作本质上也是对数据进行修改,因此回滚时对数据的操作也会记录到Redo Log中。
一个回滚了的事务的Redo Log,看起来是这样的:
记录1: <trx1, Undo log insert <undo_insert …>>
记录2: <trx1, insert A…>
记录3: <trx1, Undo log insert <undo_update …>>
记录4: <trx1, update B…>
记录5: <trx1, Undo log insert <undo_delete …>>
记录6: <trx1, delete C…>
记录7: <trx1, insert C>
记录8: <trx1, update B to old value>
记录9: <trx1, delete A>
一个被回滚了的事务在恢复时的操作就是先redo再undo,因此不会破坏数据的一致性.
- InnoDB存储引擎中相关的函数
Redo: recv_recovery_from_checkpoint_start()
Undo: recv_recovery_rollback_active()
Undo Log的Redo Log: trx_undof_page_add_undo_rec_log()
10. 如何从innodb status中的连接线程id确认到其对应的操作系统线程
如果遇到死锁了,怎么解决呢?找到原始的锁ID,然后KILL掉一直持有的那个线程就可以了, 但是众多线程,可怎么找到引起死锁的线程ID呢? MySQL 发展到现在,已经非常强大了,这个问题很好解决。 直接从数据字典连查找。
我们来演示下。
线程A,我们用来锁定某些记录,假设这个线程一直没提交,或者忘掉提交了。 那么就一直存在,但是数据里面显示的只是SLEEP状态。
mysql> set @@autocommit=0;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0 sec)
mysql> use test;
Reading table information for completion of table and column names
You can turn off this feature to get a quicker startup with -A
Database changed
mysql> show tables;
+----------------+
| Tables_in_test |
+----------------+
| demo_test |
| t3 |
+----------------+
2 rows in set (0.00 sec)
mysql> select * from t3;
+----+--------+--------+------------+----+----+----+
| id | fname | lname | birthday | c1 | c2 | c3 |
+----+--------+--------+------------+----+----+----+
| 19 | lily19 | lucy19 | 2013-04-18 | 19 | 0 | 0 |
| 20 | lily20 | lucy20 | 2013-03-13 | 20 | 0 | 0 |
+----+--------+--------+------------+----+----+----+
2 rows in set (0.00 sec)
mysql> update t3 set birthday = '2022-02-23' where id = 19;
Query OK, 1 row affected (0.00 sec)
Rows matched: 1 Changed: 1 Warnings: 0
mysql> select connection_id();
+-----------------+
| connection_id() |
+-----------------+
| 16 |
+-----------------+
1 row in set (0.00 sec)
mysql>
线程B, 我们用来进行普通的更新,但是遇到问题了,此时不知道是哪个线程把这行记录给锁定了?
mysql> use test;
Reading table information for completion of table and column names
You can turn off this feature to get a quicker startup with -A
Database changed
mysql> select @@autocommit;
+--------------+
| @@autocommit |
+--------------+
| 1 |
+--------------+
1 row in set (0.00 sec)
mysql> update t3 set birthday='2018-01-03' where id = 19;
ERROR 1205 (HY000): Lock wait timeout exceeded; try restarting transaction
mysql> select connection_id();
+-----------------+
| connection_id() |
+-----------------+
| 17 |
+-----------------+
1 row in set (0.00 sec)
mysql> show processlist;
+----+------+-----------+------+---------+------+-------+------------------+
| Id | User | Host | db | Command | Time | State | Info |
+----+------+-----------+------+---------+------+-------+------------------+
| 10 | root | localhost | NULL | Sleep | 1540 | | NULL |
| 11 | root | localhost | NULL | Sleep | 722 | | NULL |
| 16 | root | localhost | test | Sleep | 424 | | NULL |
| 17 | root | localhost | test | Query | 0 | init | show processlist |
| 18 | root | localhost | NULL | Sleep | 5 | | NULL |
+----+------+-----------+------+---------+------+-------+------------------+
5 rows in set (0.00 sec)
mysql> 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G
------------
TRANSACTIONS
------------
Trx id counter 189327
Purge done for trx's n:o < 189323 undo n:o < 0 state: running but idle
History list length 343
LIST OF TRANSACTIONS FOR EACH SESSION:
---TRANSACTION 0, not started
MySQL thread id 11, OS thread handle 0x7f70a0c98700, query id 994 localhost root init
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
---TRANSACTION 189326, ACTIVE 2 sec starting index read
mysql tables in use 1, locked 1
LOCK WAIT 2 lock struct(s), heap size 376, 1 row lock(s)
MySQL thread id 17, OS thread handle 0x7f70a0bd5700, query id 993 localhost root updating
update t3 set birthday='2018-01-03' where id = 19
------- TRX HAS BEEN WAITING 2 SEC FOR THIS LOCK TO BE GRANTED:
RECORD LOCKS space id 529 page no 3 n bits 72 index `PRIMARY` of table `test`.`t3` trx id 189326 lock_mode X waiting
Record lock, heap no 2 PHYSICAL RECORD: n_fields 9; compact format; info bits 0
0: len 2; hex 3139; asc 19;;
1: len 6; hex 00000002e38c; asc ;;
2: len 7; hex 7e00000d2827c9; asc ~ (' ;;
3: len 6; hex 6c696c793139; asc lily19;;
4: len 6; hex 6c7563793139; asc lucy19;;
5: len 3; hex 8fcc57; asc W;;
6: len 4; hex 80000013; asc ;;
7: len 4; hex 80000000; asc ;;
8: len 4; hex 80000000; asc ;;
------------------
---TRANSACTION 189324, ACTIVE 641 sec
2 lock struct(s), heap size 376, 3 row lock(s), undo log entries 1
MySQL thread id 16, OS thread handle 0x7f70a0b94700, query id 985 localhost root cleaning up
Trx read view will not see trx with id >= 189325, sees < 189325
上面的信息很繁多,也看不清楚到底哪里是哪里。
不过现在,我们只要从数据字典里面拿出来这部分信息就OK了。
mysql> SELECT * FROM information_schema.INNODB_TRX\G
*************************** 1. row ***************************
trx_id: 189324
trx_state: RUNNING
trx_started: 2013-04-18 17:48:14
trx_requested_lock_id: NULL
trx_wait_started: NULL
trx_weight: 3
trx_mysql_thread_id: 16
trx_query: NULL
trx_operation_state: NULL
trx_tables_in_use: 0
trx_tables_locked: 0
trx_lock_structs: 2
trx_lock_memory_bytes: 376
trx_rows_locked: 3
trx_rows_modified: 1
trx_concurrency_tickets: 0
trx_isolation_level: REPEATABLE READ
trx_unique_checks: 1
trx_foreign_key_checks: 1
trx_last_foreign_key_error: NULL
trx_adaptive_hash_latched: 0
trx_adaptive_hash_timeout: 10000
trx_is_read_only: 0
trx_autocommit_non_locking: 0
1 row in set (0.01 sec)
mysql>
原来是线程16忘掉COMMIT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