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挖eth不挖比特币
A. ETH的挖矿原理与机制
以太坊的挖矿过程与比特币的几乎是一样的。ETH通过挖矿产生,平均每15秒产生1个块,挖矿的时候,矿工使用计算机去计算一道函数计算题的答案,直到有矿工计算到正确答案即完成区块的打包信息,而作为第一个计算出来的矿工将会得到3枚ETH的奖励。
如果矿工A率先算出正确的答案,那么矿工A将获得以太币作为奖励,并在全网广播告诉所有矿工“我已经把答案算出来了”并让所有在答题的矿工们进行验证并更新正确答案。如果矿工B算出正确答案,那么其他矿工将会停止当前的解题过程,记录正确答案,并开始做下一道题,直到算出正确答案,并一直重复此过程。
矿工在这个游戏中很难作弊。他们是没法伪装工作又得出正确答案。这就是为什么这个解题的过程被称为“工作量证明”(POW)。
解题的过程大约每12-15秒,矿工就会挖出一个区块。如果矿工挖矿的速度过快或者过慢,算法会自动调整题目的难度,把出块速度保持在13秒左右。
矿工获取这些ETH币是有随机性的,挖矿的收益取决于投入的算力,就相当你的计算机越多,你答题的正确的概率也就越高,更容易获得区块奖励。
B. 一文了解以太坊矿机及挖矿原理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们分别了解了比特币挖矿和以太坊挖矿的区别。本文重点介绍以太坊挖矿及矿机部分。
以太坊是一个开源的有智能合约功能的公共区块链平台,通过其专用加密货币ETH提供去中心化的以太虚拟机来处理点对点合约。目前ETH的挖矿主要是通过显卡矿机,所谓显卡矿机,其实就是类似家用台式机,只不过每台机器里面有6-10张显卡,并且没有显示器(如图)。
图:显卡矿机
之所以以太坊没有发展出类似于BTC一样的ASIC矿机,主要是由于ETH的特殊挖矿机制决定的。
在ETH挖矿过程中,会产生一个DAG文件,该文件需要一直被调用,因此必须有专门的存储空间放置。这个对于存储空间的硬性需求会导致即使生产出来了ASIC芯片,也并不能大幅度降低单位算力的成本。简单来说,就是性价比很差。
以太坊的DAG大小自2016年6月份引入Dagger-Hashimoto 算法时的1GB开始,以每年约520MB的速度增大到了现在的 3.7G,预计2020年底以太坊的DAG大小将增加至4G。届时,显存小于4G的显卡都将被陆续淘汰。
还需要介绍一点的是,由于显卡矿机的体积通常是比特币矿机的2-4倍,而消耗的电力却只有比特币矿机的1/2甚至更低,这就导致一般人不愿意修建专门的显卡矿机矿场(因为矿场主要赚取的是电费差价,同样面积的场地,可以放置的显卡数量少,消耗的电量更少)。即使有少量的显卡矿场,收取的电费成本通常也比比特币矿机矿场的高。
C. 显卡挖坑挖的是以太坊还是比特币
以太坊
既然说到显卡价格,绝对是绕不开一个词叫挖矿,很多小伙伴可能不了解这个名词,引用正式的解释:挖矿是指利用电脑硬件计算出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位置并获取的过程。挖矿时需要确认虚拟货币交易,交易过程中运行复杂的运算,矿工们利用计算机执行这些运算,然后获得虚拟货币奖励。
简单点就是用我们的电脑去运行一个程序,然后获得报酬的一个方式,另外目前显卡挖矿的是ETH以太坊而不是比特币,比特币现在只能矿机运算了。
D. 为什么filecoin的挖矿模式区别于比特币以太坊的挖矿模式
主要是共识机制不一样,比特币和以太坊挖矿都是采用PoW机制,需要耗费大量能源做哈希运算,对环境不友好,且没有对实体经济产生实质性的价值。
Filecoin采用PoSt机制,PoSt机制中的算力基于实实在在的有用的存储服务,使用一段时间内一个矿工所拥有的数据量作为算力大小的证明。基于这一点,PoSt机制是区块链共识机制的一次全新的具有未来意义的探索。
随着5G的商用,越来越多的数据需要存储,PoSt机制的出现和发展可为后续的商业生态提供前提条件。
E. 为什么以太坊终将超越比特币
区块链本质是一个信用网络,为数字合约提供即时的,不可篡改的仲裁服务。比特币是信用网络应用于货币合约单一场景的用例,而以太坊则是一个通用信用网络,可以赋予金融和非金融合约信用。在现实中,这些场景通常由国家的不同部门负责,例如央行提供了货币信用,而司法部门则提供各种 社会 合约的最终仲裁,这些场景,本质是国家信用的表现。而黄金作为一种古代货币,是总量有限化学性质稳定的自然物理信用的体现。
我们可以从三个基本的角度综合比较不同信用的优劣,一个信用所能承载的价值大小,和信用强度成正比,和易用性成正比,和信用成本成反比。假设存在价值因子,其值等于信用强度乘以易用性除以信用成本,那么信用能够承载的资产价值与价值因子成正比。
不同的信用类型,三个基本参数的计算会有差别,有些数据甚至无法准确衡量,但是不妨碍我们从定性的角度分析问题。例如从信用强度上,我们认为总量有限的黄金强于总量无限的美元,而在成本上,作为自然物理信用的黄金对人类来说成本接近于0,而美国的国家信用成本则可以从政府组织成本和国防成本考虑,而在易用性上,黄金非常差,而美元则很好。所以对于古代人来说,低成本的黄金最合适,而对于现代人来说,易用性发挥了更重要的价值。区块链网络的价值因子要好理解的多,信用强度为51%攻击成本,信用成本是挖矿产出,易用性则可以用日活用户代表(实际上日活用户是易用性的结果)。
价值因子不仅决定了信用所能承载价值的大小,同时价值因子小的平台会持续向价值因子大的平台进行价值转移。以美元和比特币为对比,总量无限的美元比总量有限的比特币信用强度弱,而在易用性上,比特币则是大大优于黄金和美元(在全球转账领域),所以比特币能够从黄金和法币中攫取一定价值,但是从区块链信用网络的角度,比特币网络是最好的网络吗?并不是,比特币作为当前POW强度最高的网络,其挖矿成本也是一直水涨船高,而在易用性上,脚本功能有限,扩展性有限,场景单一,易用性严重不足。而以太坊则在价值因子的三个角度都有潜力超过BTC链,尤其在易用性上,其扩展潜力,用户易用性,开发者易用性,生态丰富度都远超BTC,当以太坊网络的价值因子大于BTC时,以太坊网络就有能力承载BTC的全部价值,而事实上,BTC本身就通过跨链的方式持续向以太坊网络转移。
从价值因子决定价值大小的角度,EIP1559对于降低以太坊网络的信用成本意义重大,对于钱包交互的用户易用性也有改善,而POS,分片等ETH2.0技术,在信用强度,信用成本,扩展性等易用性方面都有重大改善,届时以太坊网络的价值因子将从实质上全方位超越BTC链,不仅如此,和现实中其他的信用类型比起来,也具备相当的竞争力,其链上总资产价值将超越BTC市值,随着以太坊使用量的增加,EIP1559的价值也开始体现,以太坊具备通缩预期,再加上POS带来的无风险收益,以太坊本身的市值也将超越BTC。
BTC链作为承载BTC货币合约的工具,其本身面临着长远矛盾,即总量恒定,POW挖矿,二层网络扩展3种设计不兼容,当BTC全部挖出时,而链上又没有足够交易手续费,挖矿强度无法得到保证,进而影响链上资产安全性。为了应对这样的矛盾,BTC社区通过分叉来解决此矛盾,BCH就是一个方案,通过链上大区块,增加智能合约功能,期望捕获更多使用场景,产生足够手续费收入。这样的设计只能是一厢情愿,首先UTXO账户模型的开发者易用性非常差,是一种反直觉的设计,其次二层网络技术的信用强度锚定于一层网络,同时成本又很低,所以其价值因子是大于一层网络的,价值转移定理是不受人为意志影响的。对于区块链来说,稳定的货币政策和稳定的信用强度是不可兼得的,而稳定的信用强度是一切的基础,所以POS,通胀,EIP1559的综合设计才是最终正确的解决方案。
对于一个立志于成为价值存储的商品来说,其必须具备相当的流动性,能够方便的兑换为其他商品和价值。目前作为数字货币龙头的BTC,在兑换为法币资产及现实商品和服务的领域内拥有最强的流动性。但是,从BTC神教的角度,BTC是要替代法币的,那么这样的流动性长远来看没有意义。数字价值存储的流动性,应该是看其能够方便的对接到DeFi,进行抵押、借贷、交易、治理,能够和NFT、DAO等链上资产和服务进行交互,而这些在BTC链上都无法很好的实现。一个开创了数字资产世界的数字货币,无法和其他数字资产很好的交互,期待中心化的银行券商为其提供担保和服务,是讽刺和不可接受的。BTC要想不被ETH完全替代,必须更好的跨链到ETH,对接到DeFi世界。而当前,ETH才是DeFi世界拥有最好流动性的资产。
易用性是一个很重要但又容易被人忽略的概念,区块链易用性内涵很丰富,包括交易成本,交易时间,交易带宽,生态丰富性,开发者易用性,钱包等用户界面易用性,其中又包括了多签和社交恢复等技术,最终呈现给终端用户的是抽象了技术概念的接近于当前互联网体验的产品和服务,易用性的持续改进是一个复杂又宏大的工程,需要持续的成本和智力投入,不是轻易能够跨越的鸿沟,而一旦跨越,便能够占领普通用户的心智,获得巨大的增长。苹果,微软,谷歌,特斯拉,都是革命性技术跨越易用性鸿沟的增长案例。而在区块链世界,只有以太坊具备这样的潜力。
当以太坊跨越易用心鸿沟后,普通的互联网用户通过构建在以太坊上的应用和服务无感的进入数字资产世界,产生链上现金流。而投资的核心就是追求这部分增量用户及其现金流和利润。虽然现阶段,机构都是通过BTC进入数字资产世界,但是当以太坊产生巨大增量用户的时候,增量资金也会追随增量用户。
价值转移定理是区块链资产范式转换中的背景逻辑,几乎所有的重要争论和命题,在这一逻辑基础上讨论,结论都会变清晰。
BTC是更好的黄金,而ETH是更好的BTC。
#欧易OKEx# #比特币[超话]# #数字货币#
F. 为什么现在比特币价格那么高,还有那么多人去选择挖以太坊呢
因为挖比特币的成本很大,很少人能够独立挖比特币,很多时候都是通过云计算、file等等之类的方式来降低挖矿成本,但是效率也相对较低。在这种性价比之下,很多人都会选择去挖以太坊。
G. eth2.0还能挖矿吗
可以挖,但是记账方式从PoW转为PoS,质押ETH的方式挖矿,类似于IPFS的挖矿(代币是FIL),根据持有的币量和时间,产出BETH,可以1:1兑换成ETH,然后以太坊会进入通缩时代。产出按地址结算,每个地址质押上限是32个ETH,下限也是这个数目,才能参与挖矿,不排除未来会组建矿池,吸引散户加入,凑够32枚组建一台矿机。因为地址的分散性,有效的降低了主网被算力攻击的风险,一旦发现就没收质押币,成本巨大。通过这种方式,不怎么消耗电力,可谓清洁能源式挖矿,通缩时代也让囤币的矿工收益越来越大。截至2021年6月12日,以太坊2.0内测阶段,质押了545.09万枚ETH。
一、比特币挖矿机,就是用于赚取比特币的电脑,这类电脑一般有专业的挖矿芯片,多采用烧显卡的方式工作,耗电量较大。用户用个人计算机下载软件然后运行特定算法,与远方服务器通讯后可得到相应比特币,是获取比特币的方式之一。
二、2013年流行的数字货币有,比特币、莱特币、泽塔币、便士币(外网)、隐形金条、红币、极点币、烧烤币、质数币。目前全世界发行有上百种数字货币。
三、挖矿实际是性能的竞争、装备的竞争,由非常多张显卡组成的挖矿机,哪怕只是HD6770这种中低端显卡,"组团"之后的运算能力还是能够超越大部分用户的单张显卡的。而且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有些挖矿机是更多这样的显卡阵列组成的,数十乃至过百的显卡一起来,显卡本身也是要钱的,算上硬件价格等各种成本,挖矿存在相当大的支出。
四、支取比特币需要多达数百位的密钥,而多数人会将这一长串的数字记录于电脑上,但经常发生的如硬盘损坏等问题,会让密钥永久丢失,这也导致了比特币的丢失。“粗略估计,丢失的比特币可能达到160多万个。比特币虽然标榜自己“防通货膨胀”,但是它却容易受到持有大量比特币的大庄家的控制,有贬值的风险,涨跌堪称过山车
H. 比特币、以太坊与IPFS挖矿的区别
比特币和以太坊是pow算力挖矿。ipfs是存储即挖矿,新型模式。
I. eth和btc哪个更有潜力
btc更有潜力。
从技术角度来看,ETH毫无疑问要强于BTC。ETH引入智能合约后开启了区块链2.0时代,但现在EOS和TRON的Dapp开发环境已经开始蚕食ETH的天下,未来ETH能不能保持现在的地位是很难说的。而BTC现在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从投资或者说投机价值上潜力来看,BTC远高于ETH。
btc一般指比特币。比特币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它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比特币经济使用整个P2P网络中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来确认并记录所有的交易行为,并使用密码学的设计来确保货币流通各个环节安全性。
J. 比特币和以太坊挖矿有什么区别
比特币采用的是SHA-256加密算法发,在挖矿的时候,比拼的是算力。为了提高算力,比特币经历了CPU挖矿、GPU挖矿、FPGA挖矿和现在的ASIC矿机挖矿四个阶段,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以太坊采用的是Ethash加密算法,在挖矿的过程中,需要读取内存并存储DAG文件。由于每一次读取内存的带宽都是有限的,而现有的计算机技术又很难在这个问题上有质的突破,所以无论如何提高计算机的运算效率,内存读取效率仍然不会有很大的改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太坊的Ethash加密算法具有“抗ASIC性”.
加密算法的不同,导致了比特币和以太坊的挖矿设备、算力规模差异很大。
目前,比特币挖矿的、设备主要是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的ASIC矿机,单台矿机的算力最高达到了110T/s,全网算力的规模在120EH/s以上。
以太坊的挖矿设备主要是显卡矿机,专业化的ASIC矿机非常少,一方面是因为以太坊挖矿算法的“抗ASIC性”提高了研发ASIC矿机的门槛,另一方面是因为以太坊升级到2.0之后共识机制会转型为PoS,矿机无法继续挖矿。
和ASIC矿机相比,显卡矿机在啊算力上相差了2个量级。目前,主流的显卡矿机(8卡)算力约为420MH/s,以太坊全网算力约为230TH/s.
从过去两年的时间维度上看,比特币的全网算力增长迅速,以太坊的全网算力增长相对缓慢。
比特币的ASIC矿机被几大矿机厂商所垄断,矿工只能从市场上购买;以太坊的显卡矿机,虽然也有专门的矿机厂商生产制造,矿工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DIY,从市场上购买配件然后自己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