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需要多少T算力
『壹』 开箱即用的人脸识别算法大盘点
开箱即用的人脸识别算法大盘点
在人工智能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落地应用,从火车站的人证核验通行,到在线办理证件手续的身份验证,再到手机的人脸解锁等,人脸识别技术都展现出了其强大的实用性和便捷性。那么,当前市面上有哪些可用的、开箱即用的人脸识别算法和SDK呢?本文将对此进行大盘点。
人脸识别流程介绍一个完整的人脸识别系统通常包含以下步骤:
- 人脸检测:将人脸从图像中检测出来。
- 人脸关键点检测:从检测到的人脸中检测关键点(landmark)。
- 人脸对齐:根据人脸关键点,将人脸“扭正”。
- 人脸特征提取:把“扭正”的人脸送进特征提取网络,产生特征向量。
- 人脸比对:将人脸特征和底库里面存储的人的特征向量进行比较。
此外,在多数场合,还需要加一个“活体检测”的步骤,以判断人脸是真的人脸还是假冒的;如果是从视频中检测人脸,还需要加一个“人脸质量分”判断,以选择质量最好的人脸送入到人脸识别系统。
可用的人脸识别模型要做好一个人脸识别系统,需要解决活体检测、人脸图像质量分判断、特征提取模型等关键问题,并考虑如何降低功耗、提高性能等工程化问题。不过,现在有一些AI科技公司开放了成熟的人脸识别算法,使得程序员可以快速完成部署。
按照调用方式来看,主要分为两种:云服务API和离线SDK。
云服务API云服务API本质上是“在线请求,返回结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个接口。多数人脸识别厂商将算法布置在云端,将API接口向有需求的公司开放。终端设备与云端连接后,人脸识别过程都在云端进行,消耗云端算力,本地端只需要上传照片,接收结果。
云服务人脸识别API的优势:
- 轻量级,集成方便,基本上任何语言都可以通过Http调用云服务API。
- 多为APP或一些网页在使用。
云服务人脸识别API的劣势:
- 无法离线运行,需要网络流量成本,在一些特定场景下无法使用(如无网络、无法访问公网的企业机构)。
- 云端API厂商只能在较少调用量下(基本是产品测试阶段)提供免费使用。一旦规模化商用,尤其是App端等场景下大规模调用,收费高昂。
- 受网络影响大,存在一定延迟。
在人脸识别API云服务里,国内的BAT(网络、阿里、腾讯)是最大的玩家,他们提供了齐全的人脸识别相关服务。另外,国内的“CV四小龙”(商汤、旷视、云从、依图)、图普等众多公司也提供云端人脸识别API。
离线人脸识别SDK离线人脸识别SDK是另一种选择。SDK即软件开发工具包,算法厂商将人脸识别功能封装成SDK,分发给其他公司使用。接收方下载安装后使用,算法在本地端运行。
离线SDK的优势:
- 本地运行,可离线使用,不受网络环境影响,响应速度快。
- 人脸数据储存在本地,无需与服务端进行数据交互,安全性高。
- 部分公司提供了免费的SDK,如虹软视觉开放平台提供的免费人脸识别SDK,全平台覆盖,文档齐全。
国内提供人脸识别SDK的知名公司及其价格:
- 虹软:免费
- 网络:299元起
- 阿里:价格不详
- 腾讯:288元起(仅人脸检测SDK)
提供离线人脸SDK的公司相比提供云服务API的公司要少很多,且商业公司的离线人脸识别SDK一般价格比较贵。不过,虹软视觉开放平台却提供了免费、离线的人脸识别SDK,支持商用,拥有多个平台版本,且提供了非常齐全的文档。
虹软的人脸识别SDK支持人脸识别、认证核验、活体检测三大主流应用,对于不同平台的人脸识别SDK,虹软都提供了Demo代码,调用起来非常方便。
结论从性价比来看,离线SDK使用本地算力可以做到完全免费商用,而云服务API基于云端算力,很难真正免费开放,尤其是用户规模较大的APP产品应用中,云端调用的收费较高。
从应用场景来看,云端API受到网络条件制约,对于追求低时延、稳定高效、用户体验的闸机门禁、刷脸考勤、人脸测温通行等产品应用中,更推荐离线SDK。
因此,综合来看,虹软视觉开放平台的免费离线人脸SDK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虹软作为科创板上市企业,其技术支持和服务也非常到位,值得推荐。大家可以去虹软视觉开放平台官网下载体验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