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符云算力
『壹』 据说郭沫若抗战期间在重庆市的地摊上收购了一件虎符,这件事是真的吗发现的是哪个虎符
楼主你好! 你问的另一个问题我已经给你回答了,相信你的问题也应该得到了解决!
再啰嗦一遍吧。你所说的“新郭虎符”,其实是“新郪虎符(郪,音“妻”)”吧!
新郪虎符的误读误写变成了新郭虎符,有人认为上面的字是新郭,所以有争议。因为这是私人收藏的,所以只有过去的拓片,原图不好找了。
图:新郪虎符文字拓片
新郭虎符铭文释文: 甲兵之符,右才(在)王,左才(在)新郪。凡兴士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王符,乃敢行之。燔□(燧)事,虽母(毋)会符,行殹。
铭文译文:(调动)甲兵之符。右半在王府,左半在新郪。凡是调动披甲的士兵五十人以上,必须有王府(右半边)的兵符会合,才敢调兵。(但是,)如果遇到火灾险情,即使没有王府的兵符,也可以调兵。
这是王国维先生的《秦新郪虎符跋》:
新郪虎符,文四行,错金书云:甲兵之符,右在王,左在新郪。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王符乃敢行之。燔燧事,虽无会符行殹。罗叔言参事得其影本,临以寄余。其文甲作,兵作,在作,与秦阳陵符同;凡作,与散氏盘同;敢作,也作殹,与诅楚文同;余字皆同小篆。余谓此秦符也。新郪本魏地,《魏策》,苏秦说魏王:大王之国,南有许鄢、昆阳、邵陵、舞阳、新郪。至安釐王时尚为魏有。《史记·魏世家》,安釐王十一年(秦昭王四十一年),秦拔我郪丘。应劭以为即新郪。然郪丘,《秦本纪》作邢丘,《六国表》作廪丘。《秦本纪》言:是年攻魏,取邢丘、怀。邢丘与怀二地相接,自当以邢丘为长。其后公子无忌说魏王云:秦叶阳、昆阳与舞阳邻。是彼时叶阳、昆阳属秦,舞阳属魏。新郪在舞阳之东,其中间又隔以楚之陈邑;时楚正都陈,秦不能越魏、楚地而东取新郪,明矣。至昭王五十四年,楚徙钜阳;始皇五年,又徙寿春,新郪入秦当在此前后。然则此符当为秦并天下前二三十年间物也。
而这是韩自强先生的新考,目前学界普遍认同他的这个说法(要点就在于,据现在的考证,战国无“新郪”):
按:王国维此说实误。战国无新郪。《史记正义》注“郪丘”引“应劭曰:‘汉兴为新郪’。”指明新郪是汉初才建的县。安徽省阜阳市博物馆原馆长韩自强先生发现阜阳某收藏家藏有“浚遒虎符”,与新郪虎符完全相同。考浚遒在今安徽合肥市肥东县东20里龙城,汉初始建为县,属淮南王国(秦置九江郡,汉高帝四年〈前203〉封为淮南国,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复为九江郡)。既然浚遒是汉代才有的县名,则此虎符只能是汉代器物。因此,韩先生考证此虎符乃西汉淮南王刘安的调兵符。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刘安谋反时,“令官奴入宫,作皇帝玺,丞相、御史、大将军、军吏、中二千石、都官、令、丞印,及旁近郡太守、都尉印,汉使节法冠”。浚遒虎符正是这一时期制造、淮南王被灭时偶然漏网未被缴销的兵符,是遗留至今的淮南王刘安谋反的确凿罪证。韩先生将此虎符与新郪虎符对照,发现其形状、大小、字体、字数、行文格式以及错金纹饰都是一模一样,唯“浚遒”改为“新郪”,而与秦制虎符风格、大小、形制均有很大差异。因此韩先生断定:新郪虎符也是刘安谋反时所铸,而不是战国时代的器物。汉代官方文字篆隶并行,浚遒、新郪虎符文字更接近《说文解字》的小篆,王国维以个别文字证明新郪虎符属战国时代的秦国,考证有误。既然新郪虎符不是战国器物,就不能证明战国就有新郪。应劭是汉代人,其“汉兴为新郪”之说确凿无误。新郪在今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赵庙镇城孜村宋王城,汉属汝南郡,与九江郡(淮南王国)紧邻,正是《史记》所说的“旁近郡”,刘安谋反时铸造新郪虎符完全符合《史记》的记载。
『贰』 秦时明月里云游商人虎符值得买吗
no,反正我不会买,关键是看你几级,如果是30级以下,那你可以考虑考虑
『叁』 求魔道祖师姑苏蓝氏家规
姑苏蓝氏家规”:
云深不知处内亥时息,卯时起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挑食留剩,不可境内杀生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私自斗殴,不可淫乱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夜游,不可喧哗,不可疾行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无端哂笑,不可坐姿不端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饭过三碗,不可打架斗殴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攀树,不可驼背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逃课,不可早退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赤脚,不可敲诈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赌博,不可玩火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偷窃,不可打闹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戏水,不可吹口哨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暴饮暴食,不可勾肩搭背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跑跳追赶,乱用抹额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以大欺小,戏弄他人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无视他人,肆意放纵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借人钱财,课堂迟到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嫉妒偏激,炼化凶尸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炼化走尸,不可炼化活尸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吃饭舔筷,不可筷子交叉
云紧不知处内不可梵烧杂物,不可交头接耳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交往过密,不可夜不归宿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暴饮暴食,不可勾肩搭背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跑跳追赶,乱用抹额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以大欺小,戏弄他人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无视他人,肆意放纵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借人钱财,课堂迟到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嫉妒偏激,炼化凶尸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炼化走尸,不可炼化活尸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吃饭舔筷,不可筷子交叉
云紧不知处内不可梵烧杂物,不可交头接耳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交往过密,不可夜不归宿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威胁他人,不可考试挂科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乱丢杂物,不可以强欺弱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制造噪音,不可走路看书
云温不知处内不可无理取闹,不可强词夺理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目无法纪,不可目无尊长
云需不知处内不可弄虚作假,不可影响他人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随地吐痰,不可宣扬色情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涂抹刻画,不可与人攀比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考试作弊,不可跨越围墙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越墙外出,不可惊扰女修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无端晒笑,不可坐姿不端
魔道祖师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挑食留剩,不可筷子敲碗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衣冠不整,不可面有污垢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蓬头乱发,不可涂脂抹粉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坦胸漏乳,不可琴艺不精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奇装异服,不可攀折花木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随地吃东西,不可课堂打瞌睡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在人前脱鞋,不可读荒淫邪书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与异类交好,不可制作明虎符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课堂扰乱秩序,不可亏欠他人钱财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动用他人物品,不可边走边吃东西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垂直放置筷子,不可佩戴金银首饰
五深不知处内不可背后语人是非,不可边走边大声说笑
魔道祖师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就餐时离桌过远,内禁止私藏偷饮天子笑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与雅士夜夜天天,品茶饮水不可如牛饮
深不知处内不可未食完碗中食离桌,不可窥伺本家名士沐浴
云深不知处内宴会一人一案禁止搭伙,晡时禁食一切零嘴果品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家宴时尊长未动筷而自行动筷
云深不知处内宵后除当日巡夜者,其余人等不可夜游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半夜吹笛,不可搞基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为受,不可养兔子
云深不知处内不可半夜发出噪声,不可二人同席
云深不知处内人员不可学魏婴
云深不知处内人员远离魏婴
『肆』 虎符——军事的象征,你怎么看呢
虎符在古代战争中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发生了很多与其相关的故事。围绕兵符,历史上有战国时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著名典故。《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写赤壁之战中,诸葛亮趁周瑜与曹仁激战,南郡空虚,命勇将赵子龙夺城成功,俘获守将陈矫,取得虎符,然后以此虎符诈调荆州守军出救南郡,趁势又由张翼德袭取了荆州,接着又差人拿着兵符,诈称曹仁求救,诱使守襄阳的夏侯惇引兵出战,教关云长乘机袭取了襄阳。诸葛亮仅凭一件小小的虎符,便将曹兵调开,兵不血刃夺取了三处城池,而耗费许多钱粮、兵马,还受了箭伤的东吴都督周瑜却一无所获,气得金疮迸裂。由此也可见当时虎符作用之大。
以上所介绍的这几件极其珍贵又有点神秘的虎符,不管它是铜的、鎏金的还是纯金的,让人惊异的是竟然全都和陕西有关,让我们感到了博大精深的陕西历史文化的厚重和无处不在。确实,要想了解五千年的中国,必须先得了解陕西。
『伍』 三国风云 联盟虎符怎么弄
一个办法用金币买
另一个办法不需要花钱
打城战和国战都可以拿,点击左边的万人国战看什么时候有就可以去打了
『陆』 古代调动军队的虎符为什么不怕被人仿造呢
《史记.五帝本纪》中写道,“天谴玄女下,授黄帝兵符,伏蚩尤。”从远古时代开始,虎符就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它承载的是皇权的力量,是兵权的强大。一块小小的虎符却见证了朝代的风云变幻,它不动时,就是和平,它若出动,那就是一场场的战争。权力充满着无穷的魅力,可是为什么在古代的历史上,却从未有人仿造虎符,夺取那摄人的权力呢?
清朝末年,象征着皇权与兵权的虎符退下了历史的舞台。它的历史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为虎符的存在,皇权与兵权才得以统一,统治者的地位才不受动摇。
纵观朝代的沧海桑田,稳定的权力被打破的时候,也就是动乱的开始。虎符虽然拥有至高的权力,但是没有任何事物能够控制人心。
『柒』 完美世界国际虎符令任务要不要做啊 能得什么东西
当然要做,系列任务,奖励丰厚:
玩家每完成任务链中的一步,都可获得一定的经验及元神奖励。当玩家完成一个阶段任务后,可获得更丰厚的经验及元神奖励,同时会得到一封虎威函,虎威函是开启下一阶段任务的必备道具。从第六阶段任务起,玩家完成任务后还将获得一枚云纹虎符,云纹虎符可以兑换物品奖励。随着虎符任务阶段的提升,所带来的奖励也必然会更加丰厚。
很高兴为您解答,祝你学习进步!【the 1990】团队为您答题。
有不明白的可以追问!如果您认可我的回答。
请点击下面的【选为满意回答】按钮。
如果有其他问题请另发或点击向我求助,答题不易,请谅解,谢谢
『捌』 秦时明月手游云游商人虎符好不好用
最好别买云游商人的东西,价格高得离谱,即使是紫色物品,如果不是给橙色弟子配缘的话也别买,虎符后期开箱子都能开出来,所以别买虎符!
『玖』 虎可辟邪制鬼 道教佩虎符有何讲究
在道教修炼中,一直有佩戴灵符以避灾祸的传统;去道观参观访道,我们也常常会请一些平安符回家来护佑家人。但是人们一直对这样神秘的道符缺乏了解。民间谚语中,人们称那些看不懂的字为“鬼画符”。
虎可辟邪制鬼 神荼郁垒负责抓鬼喂虎
在古代宗教思想中,虎是可以辟邪的神奇动物。《山海经》里讲在东海之中度朔山上有大桃树,其东北方向枝杈间被称为“鬼门”,是万鬼出入之所,神荼、郁垒二神人,负责监视众鬼,如遇恶害之鬼,即用苇索束缚投去喂虎。
汉代螭虎凤鸟辟邪摆件
国家博物馆藏的龙虎纹青铜尊所饰虎食人像即取自虎噬鬼魅的传说,喻意趋吉避害。在道教思想中,有制虎符以驱邪就不足为奇。虎符在这里不再是古代军队调动的凭证,而是成为道教中的重要的法器。而且神虎符与金虎符被道教经书赋予了神圣的传授来源,并与智慧消魔之义有了联系,并成为这一教义的现实化的物质补充。
太上老君授太上大道君“两符一经”
在《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中的第一卷《真药玄英高灵品》中出现“神虎太符”,“金虎真符”,这两种虎符是由仙真传授的重要神符,起到了驱邪护身的重要作用。
上清派非常重视佩符,而对“神虎太符”,“金虎真符”的应用,是传统上清派佩符思想的体现和进一步发展。
道教茅山派主修《上清经》,兼修《三皇文》、《灵宝经》,以符箓咒劾召鬼神,以戒传授弟子,服食辟谷、冶炼丹术,隋唐时盛行南山,成为道教三大符箓派之一。
经文中交代了神虎符的传授来源,即由太上老君从太上大道君处受领神虎太符、金虎真符、智慧素经。此中最高的神祗是太上大道君,所传授的是两符一经。查阅《道藏》,“神虎太符”之称只在《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中出现。但是在《道藏》正一部中,以神虎为名的神符以及经书很多。
在六朝道教经典《真诰》有“神虎洞琼林,风云合成一”的诗句。神虎被认为是具有强大力量的动物。而在《真诰•运象篇》的人神感通的故事中,就有下降仙人携带着题名为神虎的经书。内容大致为太虚上真元君金台李夫人之少女下降(即“紫清上宫九华真妃”)。其中此女仙的一侍女持一锦囊,中有书,见刻检上字云“玉清神虎内真紫元丹章”。
南岳夫人说:“真妃有《神虎内真丹青玉文》,非二所有者辈”。可见神虎的形象在六朝上清派思想中就有一定的地位。在《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中,有神虎真符和金虎真符的名称。此经是摘录《金虎》、《神虎》二符改编而成。且摘录的《金虎》的内容在下文中我们所讲到的《洞真太微金虎真符》中的内容相一致。那么我们推断,神虎太符很有可能就是神虎真符。
佩授神虎符 可以开智慧、制魔王
《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中的“太上神虎玉经神虎内真符”篇,应该是已经散失的《神虎经》的摘录。并且在“太上神虎玉经神虎内真符”,有这些话:
“太微天帝君,告上相青童君、西城王君曰,上清大智慧文消魔真经,此太极之玉篇,高上之宝诀。神魄真诗,九天太真所宝章。智慧可以逐秽,消魔可以束邪,真符可以制魔。夫有玉简紫名,得修上法者,不为众妖所乘,万魔所试也。可谓万害不能伤,万试不能干,皆神虎之威,真经之妙用也。”
也就是说,在《神虎经》的内容中,也有对《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的赞赏。并强调了智慧、消魔、真符三者各自不同的作用。但总得来说,这三者的作用都是祛除邪魔,从而保证修道的安全。
修道者进行祝时,必须要受神虎符
“不受神虎上符,不得妄说此祝。此祝皆九天大魔内讳,一咒九天骇动,万鬼束形,千精丧目,百神诣庭。不受而妄说,皆亡魂失魄。高上灭魔之祝,亦如此,明慎之焉。又有消魔符及神虎之符,在消魔经中,悉是九天魔王之隐音也。亦应佩祝制之时,悉服一枚益佳”。
所谓祝,就是祝告,祷告的意思。即人向上天仙真祷告而祈求获得帮助。在这里修道者进行祝时,必须要受神虎符,否则就不能使用此祝进行祷告。因为这个祝文中,有九天大魔王的名讳,有着极其强大的力量。没有受神虎符就使用这样的祝文的话,就会亡魂失魄。而此处还提到了消魔符以及神虎符为何有这样的功效,因为两个符都在《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中都是九天魔王的隐音。而且在祝告之时,不仅要佩符,更好是服符一枚。
佩金虎符上奏章表而获得神力
而“金虎真符”,在《道藏》正一部中有《洞真太微金虎真符》,在经中前文有“此符刻于上清玉简智慧篇中,有七万言,灵音道妙,微旨难详。”此处出现智慧二字,应当不是偶然。智慧、消魔、佩符其三者在上清派的思想中具有内在的关联。“右金虎真符,太微天帝君以传金阙帝君。朱书白素,盛以紫锦囊,佩之,着头上以行,则威制天地群灵,神仙敬伏,玉华执巾,天丁卫躯,山岳稽精。加敕威神之祝,玉清之章,便得馘斩九魔,千妖灭形矣。此上清禁符,不传于世,得佩之者,飞升上清。”可见,金虎真符出自太微天帝,再传于金阙帝君。其符的形制是红色的符文写于白色的素布之上,并用紫色锦囊盛放。修道者可以佩符及其上奏章表而获得神力。
在《道藏》中的正一部,还有一篇与“神虎符”,“金虎符”相关的经书,名曰《洞真太上神虎隐文》,据考证是与《金虎》、《神虎》二符合用之颂章。在此经的最后,称此经为《太上八术智慧灭魔神虎隐文》。可见在此经中,神虎与智慧灭魔有着直接的关系。
其中有以下一句话:“太上大道君曰:李山渊德合七圣,为金阙之主,……既己说之以智慧,又复记之以消魔,智慧可以驱神,消魔可以灭邪。复授之以神虎真符,使威馘六天,咏之以挥神高章,亦助之散秽去患也。且太微帝君所宝,有金虎真符,以制天地神灵,叱之以行,便得摧斩千精,佩之而往,则万鬼灭形,众魔妄侵而即死,群妖窥之而自冥,乃可俱授山渊,以成其任乎。”经中的意思大致是:太上大道君授予金阙帝君以智慧消魔之义,而可以驱神灭邪。又授予他神虎真符以及金虎真符,从而保证金阙帝君能够成就其责任。
在经文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神虎、金虎二符,是在传授消魔智慧义之后而传授的来保证金阙帝君能够驱邪魔的进一步保证。其神虎符是由太上大道君传授,而金虎符是由太微帝君所传授。两者的主要功能都是祛除鬼魔秽患。但是神虎符因为传授的神仙地位阶次较高,应该比金虎符地位要高一些。
张天师骑虎图
神虎符的使用方法 佩戴和吞服
而在《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守一品中,进一步对佩符有所讨论。在对三炁及其智慧义进行阐发之后,造经者又阐发其佩符的思想。“智慧者守一,谛定心源,心源习俗,定道难弘,先当服符,精密即验。”智慧之人能够守一,从而安定自己的心源,但是心源总是会被外界的习俗所影响,于是修道之人就难以完成定道,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服符。在这里,服符的目的不再是解决外邪的入侵及其治病,而是为了帮助修道者在修守一的过程中安定心神。服符与道教哲学中的心性修炼发生了联系。
在《洞真太上说智慧消魔真经》之后,还交代了对符的使用办法,主要是佩戴和吞服。“始于八节日,朱书竹膜上,平旦向王,吞之再拜,拜毕咒愿随意,十六日止。又朱书白素,盛以锦囊缀头上五年,真一相见”。
首先是在道教的八节日中,用朱砂写于竹膜上,平旦向王,吞服之后再拜。拜之后所发的咒愿随服符之人所愿,十六天后停止。又可以用朱砂写于白素的布上,将符放于锦囊缀于头上,五年之后真一相见。第二组有三符,朱砂写于素布之上,男子佩于左肘,女子则佩在右肘,八年之后三一俱现。正月旦用青色颜料书于白纸做成一符,向北礼拜之后吞服之后,以长九寸宽四寸厚三分刻字的黄金板,来封山川中的邪神,从而掌握五岳的真精。通过服符、佩符,从而心存三一。“右三符,朱书素,佩左肘女右。八年三一俱见。又正月旦青书白纸一符,北向再拜吞之。后以金长九寸、广四寸、厚三分刻书,以封山川之邪神,掌五岳之真精也。服佩符后,谛存三一。”
『拾』 新郭虎符是长什么样子的虎符上的铭文是什么有新郭虎符的图片吗
楼主你好!
你所说的“新郭虎符”,其实是“新郪虎符(郪,音“妻”)”吧!
新郪虎符的误读误写变成了新郭虎符,有人认为上面的字是新郭,所以有争议。因为这是私人收藏的,所以只有过去的拓片,原图不好找了。
图:新郪虎符文字拓片
新郭虎符铭文释文: 甲兵之符,右才(在)王,左才(在)新郪。凡兴士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王符,乃敢行之。燔□(燧)事,虽母(毋)会符,行殹。
铭文译文:(调动)甲兵之符。右半在王府,左半在新郪。凡是调动披甲的士兵五十人以上,必须有王府(右半边)的兵符会合,才敢调兵。(但是,)如果遇到火灾险情,即使没有王府的兵符,也可以调兵。
这是王国维先生的《秦新郪虎符跋》:
新郪虎符,文四行,错金书云:甲兵之符,右在王,左在新郪。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王符乃敢行之。燔燧事,虽无会符行殹。罗叔言参事得其影本,临以寄余。其文甲作,兵作,在作,与秦阳陵符同;凡作,与散氏盘同;敢作,也作殹,与诅楚文同;余字皆同小篆。余谓此秦符也。新郪本魏地,《魏策》,苏秦说魏王:大王之国,南有许鄢、昆阳、邵陵、舞阳、新郪。至安釐王时尚为魏有。《史记·魏世家》,安釐王十一年(秦昭王四十一年),秦拔我郪丘。应劭以为即新郪。然郪丘,《秦本纪》作邢丘,《六国表》作廪丘。《秦本纪》言:是年攻魏,取邢丘、怀。邢丘与怀二地相接,自当以邢丘为长。其后公子无忌说魏王云:秦叶阳、昆阳与舞阳邻。是彼时叶阳、昆阳属秦,舞阳属魏。新郪在舞阳之东,其中间又隔以楚之陈邑;时楚正都陈,秦不能越魏、楚地而东取新郪,明矣。至昭王五十四年,楚徙钜阳;始皇五年,又徙寿春,新郪入秦当在此前后。然则此符当为秦并天下前二三十年间物也。
而这是韩自强先生的新考,目前学界普遍认同他的这个说法(要点就在于,据现在的考证,战国无“新郪”):
按:王国维此说实误。战国无新郪。《史记正义》注“郪丘”引“应劭曰:‘汉兴为新郪’。”指明新郪是汉初才建的县。安徽省阜阳市博物馆原馆长韩自强先生发现阜阳某收藏家藏有“浚遒虎符”,与新郪虎符完全相同。考浚遒在今安徽合肥市肥东县东20里龙城,汉初始建为县,属淮南王国(秦置九江郡,汉高帝四年〈前203〉封为淮南国,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复为九江郡)。既然浚遒是汉代才有的县名,则此虎符只能是汉代器物。因此,韩先生考证此虎符乃西汉淮南王刘安的调兵符。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刘安谋反时,“令官奴入宫,作皇帝玺,丞相、御史、大将军、军吏、中二千石、都官、令、丞印,及旁近郡太守、都尉印,汉使节法冠”。浚遒虎符正是这一时期制造、淮南王被灭时偶然漏网未被缴销的兵符,是遗留至今的淮南王刘安谋反的确凿罪证。韩先生将此虎符与新郪虎符对照,发现其形状、大小、字体、字数、行文格式以及错金纹饰都是一模一样,唯“浚遒”改为“新郪”,而与秦制虎符风格、大小、形制均有很大差异。因此韩先生断定:新郪虎符也是刘安谋反时所铸,而不是战国时代的器物。汉代官方文字篆隶并行,浚遒、新郪虎符文字更接近《说文解字》的小篆,王国维以个别文字证明新郪虎符属战国时代的秦国,考证有误。既然新郪虎符不是战国器物,就不能证明战国就有新郪。应劭是汉代人,其“汉兴为新郪”之说确凿无误。新郪在今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赵庙镇城孜村宋王城,汉属汝南郡,与九江郡(淮南王国)紧邻,正是《史记》所说的“旁近郡”,刘安谋反时铸造新郪虎符完全符合《史记》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