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重量怎么算力
⑴ 怎么用杠杆原理让一个物体在空中减轻重量
无论用什么杠杆都不能让物体在空中的重量减轻,因为重量G=mg,即重量G与质量m和引力常数g有关,与杠杆没有任何关系
⑵ 杠杆平衡,那怎么判断杠杆上物体的重量
杠杆平衡,那怎么判断杠杆上物体的重量
根据杠杆定律:F1L1=F2L2,如果杠杆一边不是水平的,则要看它到支点的垂直距离L2,和水平距离L1相比,哪边大,那边的物体就轻!
⑶ 杠杆原理中距离乘重量得到什么
杠杆原理有五要素
(1)支点:杠杆可以绕其旋转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O到动力F1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O到动力F2作用线的距离L2;
杠杆类型也有很多种,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什么是杠杆,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杠杆及分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⑷ 杠杆怎么学
记住杠杆平衡条件。
找动力和阻力和支点最笨的方法:
与人施力有关的就是动力,
与效果有关的(或说与物体有关的)就是阻力,
相对有转动的地方,不动的地方就是支点。
靠你的想象力和基本生活经验和常识来找,相信你可以的。
找两个力臂的原则:
先找到两个力的施力点A和B和支点O,分别过A和B点沿着各自力的施力方向画直线,得到两条线。过O点分别做这两条线的垂线,标出两个交点为E和F,那么线段OE和线段OF就是两个力的力臂。至于动力和阻力之说,完全不应该受观念的约束,所谓动力只是因为是人或人使用的工具和机器提供的力而已,可以另外命名,根据这个动力的定义相信你应该能区分哪个是动力哪个是阻力了。其实有时候题目给出的两个力没有所谓谁是动力谁是阻力,比如杠杆两边都挂着的是物体。所以我在这里只用“两个力”的说法。请不要被这两个无聊的定义所困扰。
总结:杠杆就是三点两力。
改变物体重量:
按相同比例改变杠杆两边物体的重量是杠杆保持平衡,比如两边物体的重量都变为原来的五分之四,若原来两边物体各自重10和15,那么变化后变为8和12,这是杠杆保持平衡。
改变支点位置:
略……
改变杆子的倾斜度:
略……
由于说起来比较麻烦,所以实在耐心仔细写了,因为你的问题问的很抽象。我尽力而为啦。望采纳。以后若有具体题目我具体帮你解决。
⑸ 知道了杠杆平衡并且两边的长度和重量也都知道,怎么算出杠杆重量
分析作用在杠杠的力(包括重力)哪些是让杠杠顺时针转的,哪些是让杠杠逆时针转的,
让杠杠顺时针转的力乘以它们各自的力臂,然后相加,
让杠杠逆时针转的力乘以它们各自的力臂,然后相加,
两个和会相等。
解方程就可以算出杠杆重量。
⑹ 杠杆定律 原理以及公式、用法
原理及公式:杠杆原理亦称“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大小跟它们的力臂成反比。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L1=F2×L2。式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从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用法:
在使用杠杆时,为了省力,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如果想要省距离,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杆。因此使用杠杆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离。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须多移动距离;要想少移动距离,就必须多费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动距离,是不可能实现的。正是从这些公理出发,在“重心”理论的基础上,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时,它们离支点的距离与重量成反比。
⑺ 杠杆原理及公式
杠杆原理为了平衡杠杆,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矩(力与力臂的乘积)的大小必须相等。
公式: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₁·L₁=F₂·L₂。式中,F₁表示动力,L₁表示动力臂,F₂表示阻力,L₂表示阻力臂。
使用杠杆时,为了省力,应该使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如果想节省距离,应该使用动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杆。所以杠杆可以节省精力和距离。然而,如果想省力,必须移动更多的距离;如果想移动更少的距离,必须花费更多的努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动距离,是不可能实现的。
(7)杠杆重量怎么算力扩展阅读:
杠杆原理的分类:
1、省力杠杆
L1>L2,F1<F2,省力、费距离。
如拔钉子用的羊角锤、铡刀,开瓶器,轧刀,动滑轮,手推车 剪铁皮的剪刀及剪钢筋用的剪刀等。
2、费力杠杆
L1<L2,F1>F2,费力、省距离。
如钓鱼竿、镊子,筷子,船桨裁缝用的剪刀 理发师用的剪刀等。
3、等臂杠杆
L1=L2,F1=F2,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又不多移动距离,
如天平、定滑轮等。
⑻ 杠杆原理的计算公式!在线等!!!!!!!!!
F1*L1=F2*L2力乘以力臂等于力乘以力臂
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处于静止状态下或者匀速转动的状态下
(8)杠杆重量怎么算力扩展阅读:
杠杆可以让“小力”做出“大力”能做的功。
任何机械所输出的能量,都不可能比输入它的能量还多,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要求。因此,对于一个理想的机械,它的“能量输出”最多与“能量输入”是相等的,这个时候,机械所输出的功,等于输入它的功。
可以想象一个用杠杆来翘起物体的例子。在过程中,杠杆所输出的功,是“物体的重量”与“物体被抬起的高度”(或者说“输出距离”)的乘积。而输入杠杆的功,则是人所施加的“力”与“向下压的距离”(或者说“输入距离”)的乘积。
在理想的情况下,“输出的功”与“输入的功”相等,也就是“物体的重量”与“输出距离”的乘积,等于“力”与“输入距离”的乘积。这就意味着,在物体的重量一定的前提下,“力”的大小取决于“输入距离”与“输出距离”的比例。
通过调整“力”和“物体”与“支点”的相对远近,使“输入距离”大于“输出距离”,或者对于上面的例子来说,只要让下压的距离稍大于物体需要被抬起来的距离,那么用“小力”所做出来的功,便完全可以等同于一个“大力”所做的功。能够看出,这就是杠杆省力的背后的原因。
参考资来源:杠杆原理
⑼ 用杠杆原理进行计算时 物体重量为什么不用乘g
里面有关于单位计算